戴望舒
戴望舒生平简介
戴望舒生平简介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戴笠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戴望舒人物经历1913年,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开始拥有私人阅读空间,阅读古典说部和《水晶鞋》、《木马兵》等外国童话。
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
1922 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债》,载《半月》第1 卷第23期。
9月,与张天翼、施蛰存、叶秋源,李伊凉及马天骚等在杭州成立兰社。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师从田汉,在校期间,学习中外文学和革命理论,参加实际斗争。
1925年6月,上海大学被封。
秋,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1932年,任《现代》编辑。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被里昂中法大学开除回国,开除原因一说是在中法大学学习1年多时间,不上课,不按时交作业,年终也不参加考试,到了期限即回国;一说是在西班牙旅游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游行,法国警方通知中法大学当局,这个学生不能再留法国。
3一4 月,乘船回国到上海。
不久,与施绛年解除婚约。
先开始筹办《现代诗风》杂志。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诗歌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的雨中小巷,通过雨巷、油纸伞、丁香花等意象,组构成一个富有浓郁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抒情主人公“我”在这样的雨巷中ㄔ亍、彷徨,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充满了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所有情绪的集结点,是诗歌所言之“志”。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下面,笔者试就《雨巷》中个别意象的特点出发,探究《雨巷》的意象魅力。
雨巷: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
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
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南方的里巷也能给人相似的感受。
对这些传统物象的眷念,其实也是诗人们对闲逸、孤寂、冷清的人居环境的独特向往。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
戴望舒在传统文学的浸染中,具有典型的传统文人特点(在大多数作家一味抛弃传统,进行新文学创作时,他以传统的意象作诗,是那样的不合群,但又是那样的可贵)——忧郁、苦闷、怀旧。
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
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
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
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
“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
戴望舒
本。”
• 戴望舒从三十年代开始翻译法国诗歌,仅收录在 《戴望舒译诗集》中的就有包括雨果、魏尔伦、 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比也 尔•核佛尔第、 苏佩维艾尔、瓦雷里、阿波里奈尔、爱吕亚、勃 德莱尔等诗人的诗作75首。
• 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法国 沙多勃易盎著,1928年,开明书 店
《鹅妈妈的故事》法国 沙.贝洛尔著,1928年,开 明书店
•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 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 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 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 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 ,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 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早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但诗人反复对照 原作后,仍然发现了译文中的多个“不当之 处”,由此可见诗人对待翻译严谨的态度,而 这种态度和认真也得到了友人的认同,在曾 的回信中回应说:“至于你对于我的《欧那尼 》剧译本批评的话,我极感你的忠实并承诺 自己会再仔细斟酌。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现代诗人。
出身于职员家庭。
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等。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
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
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
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
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
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
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
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
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1938年5月赴香港。
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并在文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讲课。
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
他未及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很大损害。
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后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简介学习总结(1):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
3。
5——1950。
2。
28),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学习总结(2):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1950)诗人。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余杭市)人。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
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等人的影响。
1929年出版的诗集《我底记忆》大部为此时期的作品。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
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
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好处,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935年从法国回国。
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
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
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戴望舒的短诗歌
《秋天的梦》【作者】戴望舒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偶成》【作者】戴望舒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烦忧》【作者】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游子谣》【作者】戴望舒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沈浮在鲸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沈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狱中题壁》【作者】戴望舒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白蝴蝶》【作者】戴望舒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我思想》【作者】戴望舒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萧红墓畔口占》【作者】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雨巷诗人——戴望舒
雨巷诗人——戴望舒一、作者简介1.望舒”一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2.190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杭州。
1913年,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
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
1922 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债》,载《半月》第1 卷第23期。
9月,与张天翼、施蛰存、叶秋源,李伊凉及马天骚等在杭州成立兰社。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师从田汉,在校期间,学习中外文学和革命理论。
3.少年时期的望舒不幸感染天花,毁坏了他俊逸的面容,脸上落下坑洼的瘢痕。
因为这一生理缺陷,少年时经常被讥讽和嘲笑,他总是默默地忍受着。
4.1923年秋,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
二、与施绛年的感情纠葛1.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
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
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2.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
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
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
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
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
她比他小5岁,对戴望舒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给她写的诗句时,也没有丝毫被打动。
3.诗集扉页题词,戴望舒自译为:“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
”戴望舒以献辞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白方式,把自己对绛年的感情公开了,把自己痛苦的灵魂呈现出来了。
不过,诗人这些剖白,绛年并没有相应的回馈。
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
戴望舒简介及作品.
戴望舒(1905.3.51950.2.28),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以下是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1.《假如我是真的》: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心情,展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2.《夜行》:这首诗以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一个夜晚里的旅行者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世界和人性的思考。
3.《夜行船》:这首诗借助夜晚的景象和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追求自由、逃离现实束缚的渴望,同时也折射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4.《夜的东方》:这首诗以东方文化的符号和意象,描绘了一个幻想的夜晚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5.《古田军号》:这首诗以对古田军号的赞颂,歌颂了中国革命的精神和英雄的形象,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6.《踏青》: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踏青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欢乐的向往。
7.《浮生六记》:这首诗以自传体的形式,展示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命运的感慨。
8.《送行》:这首诗以别离为主题,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9.《暮夜行船》:这首诗以夜行船的形象,描述了一个向未知前进的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探索与追求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10.《明月几时有》:这首诗以明月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些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在后世也被广泛传诵和解读。
戴望舒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塑造了自己的诗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戴望舒的诗-古诗-赏析
戴望舒的诗-古诗-赏析戴望舒(1905-1950),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
出版的诗集有《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37)、《戴望舒诗全编》(1989)。
古神祠前秋夜思印象夜蛾白蝴蝶烦忧秋天的梦偶成断指我的记忆游子谣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过旧居八重子在天晴的时候致萤火赠克木夜行者眼我思想乐园鸟古神祠前古神祠前逝去的暗暗的水上,印着我多少的思量底轻轻的脚迹,比长脚的水蜘蛛,更轻更快的脚迹。
从苍翠的槐树叶上,它轻轻地跃到饱和了古愁的钟声的水上它掠过涟漪,踏过荇藻,跨着小小的,小小的轻快的步子走。
然后,踌躇着,生出了翼翅……它飞上去了,这小小的蜉蝣,不,是蝴蝶,它翩翩飞舞,在芦苇间,在红蓼花上; 它高升上去了,化作一只云雀,把清音撒到地上……现在它是鹏鸟了。
在浮动的白云间,在苍茫的青天上,它展开翼翅慢慢地,作九万里的翱翔,前生和来世的逍遥游。
它盘旋着,孤独地,在迢遥的云山上,在人间世的边际;长久地,固执到可怜。
终于,绝望地它疾飞回到我心头在那儿忧愁地蛰伏。
秋夜思谁家动刀尺?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听木叶的呼息!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窃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为天籁之凭托——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印象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它轻轻地敛去了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夜蛾绕着蜡烛的圆光,夜蛾作可怜的循环舞,这些众香国的谪仙不想起已死的虫,未死的叶。
说这是小睡中的亲人,飞越关山,飞越云树,来慰藉我们的不幸,或者是怀念我们的死者,被记忆所逼,离开了寂寂的夜台来。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 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 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 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 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 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 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 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 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 有着共同的命运。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里的 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的春 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 觉、触觉,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溢 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 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 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只有共产党 领导的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 军三分之二的兵力,使人们在节节败退的阴霾中看到 了胜利的曙光。 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 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1941年香港被日 军占领后,他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 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始终没有屈服,不肯交出文艺 界抗战人士名单。《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 候。
《寂寞》戴望舒 原文及赏析
《寂寞》戴望舒原文及赏析戴望舒,这位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思索的世界。
他的诗作《寂寞》,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人生的体悟。
我们先来欣赏《寂寞》的原文: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长得如我一般高。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孤寂的氛围。
诗的开头,“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诗人将目光投向园中渐长渐茂的野草,那些野草仿佛依托着自己过去留下的脚印生长。
这里的“野草”或许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记忆和经历,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生长。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赋予野草青春的彩衣,然而曾经在星下的徘徊却已消失不见,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留下的是淡淡的惆怅。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长得如我一般高”,日子一天天过去,寂寞却始终存在,它寄身于茂盛的野草之中。
诗人将寂寞具象化,使其如同那些野草一般,与自己一同生长,愈发强烈。
这种寂寞仿佛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灵魂,紧紧缠绕着诗人。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诗人不再前往那充满回忆的园子,然而寂寞却已经长得和自己一样高。
这里通过形象的比喻,突出了寂寞的深重和无法逃避。
“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在日夜的交替中,诗人倾听着风与雨,思考着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从月的阴晴圆缺、天的衰老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
首先,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以野草象征着寂寞和过往的记忆,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其次,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用朴素的文字传达出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者,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个人介绍
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个人介绍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个人介绍
戴望舒,汉族,又叫海山,生于1905,死于1950,卒45岁,生日11月15日。
浙江杭州人,名承,又有笔名,信芳,思江等。
他是近代诗人,象征主义代表家。
戴望舒是职业诗人,也是著名的翻译家。
毕业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
戴望舒一生发表诗文无数,与鸳鸯蝴蝶派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在刊物上刊登了《债》、《卖艺童子》、《母爱》三篇小说,结实了杜衡、张天翼等意气相投,几人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希望成立一个以文会友的圣地,那就是后来的《兰友》三月刊,这个文学小团体就是“兰社”。
戴望舒的代表作有《雨巷》《我的记忆》等。
戴望舒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化,他入学开始便喜欢阅读古典说部和中外童话故事,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
1923年考到了上海大学,主修中文。
他的老师是著名文学家田汉,在田汉的教导下参加革命斗争。
但是随着战争的来临,上海大学被封之后,他转到了复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7年发表《雨巷》,这一年,他和施蛰存、杜衡、冯雪峰等人创办了《文学工厂》并在1932年担任《现代》杂志编辑一职。
戴望舒曾经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读书。
但是由于戴望舒在中法大学学习期间,经常不交作业,不按时上课,年终考试缺席,校方查问之后才知道他跑到了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游行,后来被西班牙警方逮捕移交法国警方,法国警方通知中法大学,当即被开除学籍,回国之后继续从事杂志月刊编辑。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雨巷》素材 戴望舒简介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精心校对版本。
戴望舒
娘。
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
“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
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
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本诗巧用象征手法,营造了一种既实又虚,朦胧恍惚的氛
围。
“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似乎有满腹的愁苦,但又不愿说出。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望已久的、高洁又忧郁的姑娘,也可把其当做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苦闷,对未来的渺茫憧憬。
戴望舒总结
戴望舒总结引言戴望舒(1905年-1949年),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深情的表达和清新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本文将对戴望舒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生平戴望舒生于1905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化人,对他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期间,戴望舒开始接触诗歌,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他活跃于上海的文学界,与一些文学青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积极参与文学讨论和创作活动。
创作风格戴望舒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由和情感真挚著称。
他深受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吸收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内心世界的情感。
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此映照人类的情感和哲思。
戴望舒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观察细致,描写细腻,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捕捉和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时代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其中蕴含着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戴望舒的创作丰富了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他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创新精神,通过运用意象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华丽。
同时,他的作品也拓宽了诗歌的主题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而是融入了更多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关切。
其次,戴望舒的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独具特色,风格独立,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他的文学追求和创作理念为后来的现代派诗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作方法,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结论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自由和深情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他的作品丰富了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短诗1.《夜雨》
夜雨打林春更深,
庭院无人独自吟。
红颜故人何处在,
寂寞长亭雨中沉。
2.《春水》
春水初生碧波涌,
芳草如茵绿意浓。
鸟语花香迎新日,
欢歌笑语满山中。
3.《山行》
登山远望心飞扬,
峰巅云海美景长。
身世凡尘皆忘却,
唯有山川永流光。
4.《月夜》
月色如银洒大地,
星光点缀天空明。
清风吹拂窗前树,
寂静之夜感无穷。
5.《思乡》
故乡何处在,心系归途迢。
离别已多年,乡愁依旧消。
怀念田园景,思念亲友交。
愿归家园里,重逢故人好。
6.《秋思》
枫叶纷飞秋意浓,
暮霭沉沉天地空。
思念故乡心愁绪,
凉风萧瑟入人骨。
7.《雪夜》
夜空寒冷雪花飞,
银装素裹洒人间。
寂静宛如世外境,
纯净无暇令人迷。
8.《梦回》
梦中回到往昔时,
青丝不再那时垂。
岁月如梭已逝去,
唯有回忆犹在心。
9.《黄昏》
天边夕阳染霞红,
远山依稀隐薄蒙。
暮色渐深人归去,
黄昏时分思绪重。
10.《离别》 ``` 离别之际情难舍,泪水满眶心痛切。
别离何时能再见,
期盼重逢永不分。
戴望舒诗词
戴望舒诗词1. 《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 《烦忧》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3. 《夜行者》你看他走在黑夜里,戴着黑色的毡帽,迈着夜一样静的步子。
4. 《古神祠前》古神祠前逝去的,暗暗的水上,印着我多少的思量底轻轻的脚迹。
5. 《秋蝇》木叶萧萧秋思长,砧声不断入寒窗。
为寻秋意来庭院,哪晓秋蝇已抱房。
6. 《深闭的园子》五月的园子已花繁叶满了,浓荫里却静无鸟喧。
小径已铺满苔藓,而篱门的锁也锈了——主人却在迢遥的太阳下。
7. 《寻梦者》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8. 《我思想》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9. 《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10.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1. 《白蝴蝶》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12. 《眼》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迢遥的潮汐升涨;花的游丝中盘绕着恋爱的悲哀与欢畅。
13. 《乐园鸟》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华羽的乐园鸟,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14. 《山行》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却似晓天的云片,烦冤飘泊的流彩。
15. 《对于天的怀乡病》霓虹灯是有色的眼睛,探视着夜的心脏,寂寞的风,寂寞的雨,寂寞地爬过我的脊背。
16. 《单恋者》我觉得我是在单恋着,但是我不知道是恋着谁:是一个在迷茫的烟水中的国土吗,是一支如幻的梦影吗,是存在于她底思想中的一个如画的名字吗?17. 《我底记忆》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初,曾经蒙受"附日"冤枉的戴望舒决定回 到北方。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 新闻局负责法文科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他十分 欣慰,曾向新闻出版总署的负责人胡乔木表示," 决心改变过去的生活和创作方向"。而这时,他的 哮喘病已严重到上楼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为 了更好地工作,他听从医生建议动了手术,但病 情并未好转,由于惦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 文翻译,他提前出院,并给自己打麻黄素针,在 家治疗。1950年2月28日上午,他照例自己打麻 黄素针,为了能早点治好,他加大剂量,注射后 不久,心脏跳动剧烈,扑在床上就昏迷过去,等 送到医院,已经停止了呼吸。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 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7年写的《雨巷》。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 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 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 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 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 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 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 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 国。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 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1923年 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 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先后创办过《璎 珞》、《文学工场》、《新诗》等刊物。1926年春, 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处 女作《凝泪出门》。1941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 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 节。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年 出版。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1948年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北京,参加中华全 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新闻总署国 际新闻局工作。
1942年,戴望舒与同在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相 识,并很快进入热恋。尽管杨静的父母竭力反对,但杨 静是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她冲破种种阻力,毅然与大她 21岁的戴望舒结了婚。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 活泼好动,结婚时才16岁,由于彼此性格和年龄的差异, 加之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不久便出现了感情上的裂 痕,常常因生活上的琐事吵架。1948年末,杨静爱上了 一位姓蔡的青年,并向戴望舒提出离婚,戴望舒做了种 种努力都未能奏效,两人各带一个女儿,戴咏树归杨静, 戴咏絮归戴望舒。
为了抚慰戴望舒爱情的伤口,穆 时英将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 戴望舒。小他12岁的穆丽娟的清 纯、秀丽一下就迷住了戴望舒, 并于第二年结婚。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38年5月, 戴望舒全家由上海乘船到香港后, 两人间的感情逐渐有了分歧,他 们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 1940年冬,穆丽娟回到上海决定 离婚,戴望舒只好在离婚协议上 签字,根据协议,戴咏素归戴望 舒抚养。
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 存的妹妹施绛平、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 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 1928年,戴望舒忧郁而强烈的感情世界里,深深地爱 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时年18岁的施绛平活泼可 爱,与戴望舒忧郁的性格形成强烈的对比。1931年春 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平举行订婚仪式,声势很大。 但施绛平提出了条件: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回来 有稳定的收入后,方可完婚。1932年10月8日,戴望 舒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兑现爱情的预约, 他乘坐达特安号邮船离沪赴法留学。 在法国的3年中, 戴望舒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由于自费留学的资金不 够,他只得靠译稿来挣钱。 1935年4月,戴望舒被中 法大学开除回国。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一个不 相信的传闻终于得到证实,施绛平已确实恋上她原本 就喜欢的那个人,戴望舒愤怒之下当众打了施绛平一 记耳光,长达8年的恋爱终于结束。
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 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 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 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 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 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 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 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 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 征派诗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