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学案狮山一小朱国树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优秀教学设计2020-10-1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与承载的液体有关。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地提出关于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问题。

教具:1.玻璃水槽两只,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

2.小组实验观察用:蜡烛、汤勺(2只)、火柴。

3.小组实验观察用:塑料杯、清水、搅拌棒、食盐、白糖、马铃薯。

4.天平一架、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三只、熟鸡蛋一只、250毫升烧杯一只。

5.死海资料投影片。

方法:教学过程:一、观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测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2.观察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在在两个不同水槽中的沉浮;(一个沉,一个浮)3.怎样解释两个马铃薯沉浮的不同?4.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有哪些?5.如果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同一个水槽中,会怎样?6.观察: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第一个水槽里,马铃薯全浮;把马铃薯同时放在第二个水槽里,马铃薯全沉。

7.这是怎么回事?怎样解释马铃薯的沉浮?二、观察比较两个水槽里的液体。

1.这两个水槽里的液体不一样吗?怎样知道?2.从两个水槽里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3.从留下的痕迹看,两种液体一样吗?4.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是什么液体?5.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三、马铃薯在盐水中为什么能浮?1.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里沉、在盐水里却变浮了?2.盐水重还是清水重?3.是因为盐水比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盐水里浮吗?四、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吗?1.把物体分别放在比水轻的油中和比水重的糖浆中,物体的沉浮会怎样变化?2.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吗?3.铜和铁在液体中能浮吗?4.铜在水银中会浮(实际演示或图片展示)。

实验教学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教学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教学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教学案例,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知识师: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科学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师出示土豆)生:土豆。

师:它还有一个学名,叫马铃薯。

你们知道马铃薯有什么用?生:马铃薯可以做薯片。

可以做署条。

生:马铃薯可以做菜,土豆丝很好吃,可以招待客人,做礼物。

生:马铃薯可以用来观察、做实验。

师:我们现在就用马铃薯来做实验,你们要认真观察、实验、思考。

师:这里有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有一大一小的两个烧杯,要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到两个烧杯中,有几种放法?学生思考,教师做把马铃薯往杯中放的手势。

生:有六种放法,一种是把一个大马铃薯放在大杯中,一种是把一个小马铃薯放到小杯中……师:你们按照这个同学说的放法去做实验。

试试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放法。

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大一小的两杯水,桌子里有一大一小的两个土豆。

你们开始做实验。

在实验中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有没有新的问题。

学生按四人一小组做实验。

不少学生在实验中喊道:“老师,我有新的发现,你看,土豆在小杯中浮起来了。

”我有意说:“可能是小土豆比较轻。

”有的组说:“两个土豆放到大杯中都下沉,在小杯中都浮”还有的组直接说:“小杯里有盐,是盐水。

”我在下面了解了所有组的实验情况。

学生的兴趣已不在几种放法了,很快就转移到了“土豆在水中会沉会浮”上来了。

交流实验情况师:你们刚才在实验中有什么新的发现?生:马铃薯在大杯中沉了。

生:我们看到土豆在小杯中浮起来了,在大杯中沉下去了。

师:还有没有新的发现?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探究活动的假设师:没有。

看到的现象和第三组一样的请举手?师:看到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要提出?餐饮业管理与学习生:马铃薯为什么在大杯中下沉,在小杯中上浮?生:马铃薯为什么在盐水中会上浮?师:你怎么知道小杯里装的是盐水?生:我在做实验时,手接触到了水了,我一尝,是咸的。

师:这些水可不能尝啊。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手上有细菌。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封面)《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在这个液体中的沉浮状态。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问题—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会合作的愉快。

进一步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主动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引出研究问题,从而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天平、烧杯、马铃薯、量筒、味精、糖、食盐、蜡烛、钢匙、火柴、塑料小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马铃薯)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物体吗?2、科学家把它叫马铃薯,这节课我们不研究马铃薯的营养、种植等问题。

只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马铃薯放入水中后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板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比较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并分析原因。

1、(把大中小三个马铃薯)谁来说说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样?还有别的想法吗?到底谁的推测是正确呢?对!我们来试一试。

(分别入三杯水中)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交换放再试试(交换马铃薯)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边的水浮力大,另两边的水浮力小呢?你们怎么知道的?你们认为这些说法哪个最有道理,讨论一下。

你们怎么知道水里肯定是盐的?那我们来检验一下好吗?怎样检验?(板书方法)2、这些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最好,评价一下。

在没有弄清这水槽的水前,不能轻易用尝的方法,也许有毒,也许不卫生。

3、那我们用什么材料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分别取三种水加热,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实验结果)白色的粉末肯定是盐吗?除了盐,还有哪些物质的粉末也可能是白色的?三、用实验来验证猜测。

1、马铃薯放在含有某种物质的水中会上浮,你们想亲手用自己认为的物质试一试吗?(先讲实验要求,再按自己组的猜想上讲台领取材料)2、学生分组实验,放自己的实验材料,搅拌。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同体积的液体越重,浮力越大。

培养实验、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能力。

激发课外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A、教师用:马铃薯水槽(分别盛清水和盐水)。

天平1架、量筒1只、大小相同的小塑料杯2只,食用油、水银等。

B、学生小组实验观察用:水槽、玻璃杯、大小马铃薯各1个、搅拌棒、食盐、盐勺等。

教学重点:改变盐水的浓度,使马铃薯悬浮在水面上。

难点:马铃薯沉浮还跟液体有关。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引入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今天我们桌上放着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我们把它放进水里,看看是沉还是浮。

你打算怎么把它放进水里去?课件引导(学生淹马铃薯)观察到了什么?是沉还是浮?(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老师也试一下――――怎么浮了?谁愿意到老师这儿试试,给大家看一看?(结果都浮了。

)这是为什么?是老师的水缸大?水多?马铃薯有轻重?还是有另外原因?讨论:两缸水一沉一浮的原因。

马铃薯的沉浮1、是跟马铃薯的大小有关系2、是跟水的多少有关系3、是跟放进去的动作有关系4、是跟水有关系老师的这缸水跟你们的水不一样,能观察出来吗?三、选择研究方法,组织探究这水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老师的水里有什么?(不知道水里有什么,不能用嘴尝!)设计实验,证明老师的水槽里是盐水。

实验一验证水中有盐(演示)v操作步骤:v1、取铁皮木夹;v2、取水1-2滴;v3、点燃蜡烛;v4、加热把水烤干,观察留下什么。

第一阶段小结: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清水中马铃薯是沉的。

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教科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等因素有关。

教科书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该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体浮沉的原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精神,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体浮沉的原理,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师准备马铃薯、容器、水、尺子等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吗?它是怎么发生的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实验,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让学生对物体浮沉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记录实验结果。

小学三年级科学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精神在于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质疑精神。

本课设计分四个环节:质疑——定案——实证——迁移,意在引领学生经历猜测质疑的兴奋,自设方案的冷静思考,实验初步成功的满足,由此追寻科学本质精神,让学生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探未知的科学世界。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中的第三课。

它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

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的编排思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马铃薯的沉浮。

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深入思考。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个水槽的液体。

通过实验验证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第三部分:推测与验证。

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切相关。

最后是对本课的扩展。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沉浮与所浸的液体有关。

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问题、推测、证实的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小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会合作的愉快,进一步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溶液比清水浮力大,能让马铃薯浮起来,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教学难点:探究不同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玻璃水槽两只,分别盛清水和盐水;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天平一架;量筒一只;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两只;多媒体课件。

2、学生: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两把,玻璃杯、搅拌棒、食盐、糖、味精、清水、马铃薯、毛巾。

教学过程:一、质疑1、以马铃薯兄弟比赛潜水的故事引入。

2、猜一猜两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是沉还是浮?生1:大的重会沉,小的轻会浮生2:不一定,小的体积小会沉,大的体积大会浮。

实验教学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教学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教学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分析马铃薯的密度与浮沉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马铃薯2.清水3.大碗或容器4.秤5.尺子6.实验记录表7.针或其他小尖锐物体(用于刺破马铃薯的表面)实验步骤:1.将大碗或容器填满清水。

2.称量一颗马铃薯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使用尺子测量马铃薯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小心地将马铃薯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

观察马铃薯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5.使用针或其他小尖锐物体轻轻刺破马铃薯的表面。

再次观察马铃薯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6.反复刺破马铃薯的表面,观察马铃薯的浮沉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实验原理:浮沉是由物体的密度和浮力决定的。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会沉入液体中;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

浮力是由液体中位于物体下方的液体对物体施加的一个向上的力。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液体对物体施加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物体沉入液体中。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观察和记录,可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及其分析:1.初始状态:马铃薯在水中通常会沉入底部,这是因为马铃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受到重力的影响而沉入水中。

2.刺破马铃薯表面:当刺破马铃薯的表面后,马铃薯会浮上水面。

这是因为马铃薯内部含有大量的空气孔隙,并且刺破表面后,空气能够进入到马铃薯内部,使得马铃薯整体的密度减小。

此时,马铃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浮力大于重力,马铃薯就会浮起来。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可得出以下实验结论: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取决于马铃薯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当马铃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马铃薯会沉入水中;当马铃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马铃薯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拓展:1.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马铃薯刺破后浮起的原因是因为表面和内部产生了气体。

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word教案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案例与反思课一开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大小两个马铃薯为什么在第一个水槽里全是沉的,在第二个水槽里却浮了?然后,再进一步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提出推测——“可能两种水不一样吧?”最后,再让学生来观察比较两种水有什么不一样以及马铃薯在不同浓度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本节课执教者试图以这样的矛盾冲突以及产生的问题作为引导和驱动。

从而推动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片断)……(二)推测与验证: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把马铃薯放在第一个水槽里全是浮的,而放在第二个水槽里又全是沉的”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评:通过让学生产生大胆的猜测激发他们要寻找原因的欲望。

】生:是不是一个是热水,一个是冷水呀?(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因为妈妈做荡的时候我看见里面的菜开始的时候是沉的,烧开以后就浮上来了。

(师:是吗,你对日常生活观察的真仔细。

请你上来,来摸一摸看是不是热水和冷水。

生:不会是白醋或是白酒吧?师:怎么区分是或不是?生;很简单,闻闻就知道了。

生:没有气味。

生:我觉得1号水槽里面可能是盐水。

师:你怎么认定1号水槽里面是盐水?生:我在电视上看过,海水很咸,会产生很大的浮力。

师:你的知识面可真丰富,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确定是盐水呀?生:我尝尝就知道了。

师:用嘴尝是一种非常简便的区别方法,可是现在我们不清楚两个水槽中到底是什么“水”,这样做就不安全了,所以我们不能做。

师:从马铃薯在两个水槽中的沉浮现象中,同学们一致认为1号水槽中的水与2号水槽中的水是不一样的,还大胆猜测测可能是热水、盐水或白酒等,并且积极尝试用看、摸、闻等办法破解水槽中水的秘密。

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看对大家研究这两个水槽中的水有没有帮助。

(在你们书桌堂的档案袋里,打开来看一看)【评:以上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的情景,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发现问题的经过,同时又让他们再一次经历了分析原因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经历通过控制变量来分析原因的科学探究过程,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所浸的
液体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所浸的液体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玻璃水槽两只,分别盛清水和盐水;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
天平一架、同规格的量筒多只,马铃薯图片,实验记录表等。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铁片、木夹、烧杯、搅拌棒、马铃薯、盐、糖、面 碱、味精等。
1、加热时,手要握住木夹的手柄;2、铁片要放在火焰的外焰;
3、手不要摸铁片,当心烫伤;
4、做完实验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结果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结果:一块铁片上出现了 白色颗粒,一块铁片上什么也没有。)
三、配制不同的溶液,理解马铃薯在浓度高的液体中上浮的原因。
刚到分娩舍,我对母猪和仔猪的养殖技术的了解仅仅局限与书本上,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实践能力还有 待提高。第一次进场的时候,刚好碰到他们进行仔猪转栏,由于具体不知道如何操作,我就负责抽药水, 师傅们打针速度真的很快,我都差点抽不过来。这里猪场仔猪转栏的时候都注射氨苄西林钠,目的是防应 激!下午我们就按照毕业课题实验设计,选好了母猪开始了可也课题实验和生产实习!虽然只有7天时间
(两个水槽中装的液体不同)
(二)设计方案
用什么方法验证两个水槽里装的液体不同呢?
(尝;把水放到太阳下晒;再制一杯盐水;用火烤等)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最科学,而且在课堂中可以用。(烤)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案做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我的温馨 小提示哟!(多媒体演示)
第二步:小的放进盐水中,大的放进清水中。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孝南区祝站中心小学李继红一、设计理念:本课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这一课的探究将使用学生的注意力从物体的大小、轻重转移到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而且学生通过兑一杯盐水的实践活动,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盐水时,原来沉下去的马铃薯才可以浮起来。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开始学会全面的、系统的、多角度的对某个现象进行观察研究。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还与液体本身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求实态度,在没有足够证据时,不能妄下结论。

三、教学重点:马铃薯在水中沉浮与液体有关四、课程资源:水槽烧杯量筒天平蜡烛马铃薯食盐火柴试管夹铝片抹布滴管筷子 CAI五、教学流程:(一)导情入境:1、复习导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2、CAI:情境导入(板题)(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1、活动1:把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分别放进1、2号水槽中,你发现了什么?活动2:把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同时放进1、2号水槽中,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水槽中到底是什么液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3、引导学生用火烤的方法。

4、师述: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是否可以使沉在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

5、实验验证:学生兑制一杯盐水。

6、实验小结:马铃薯上浮是因为在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能溶解于水的物质。

(三)实验操作,研究问题1、师述:盐水的确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为什么呢?盐水和清水有什么区别吗?2、实验:引导学生用量筒分别从两个水槽中取出同量液体,放在天于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交流汇报。

(板书:相同体积盐水重浮力大清水轻浮力小)(四)深化探究,解决问题猜测:如果有比同体积盐水更重的液体,放入马铃薯会怎么样?如果比同体积的盐水轻呢?如果是一个铜块怎样使它浮起来?(CAI)(五)扩展延伸CAI:分层漂浮死海的奇特现象(六)课堂总结,课外活动板书设计: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相同体积时:盐水重浮力大清水轻浮力小相同体积的液体越重浮力越大,越轻浮力越小。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导学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导学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掌握相关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有没有发现,煮马铃薯时无意会浮起来,无意会沉到锅底呢?这是为什么呢?
2. 激发学生兴趣: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认为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 实验现象观察:老师将一些马铃薯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2.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马铃薯沉浮的时间和情况。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三、知识拓展
1. 进修马铃薯的组成成分和密度特点。

2. 了解马铃薯在不同环境下的沉浮原理。

四、思考讨论
1. 你认为马铃薯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2.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 你觉得马铃薯沉浮的原理和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干系?
五、教室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六、作业安置
1. 请同砚们整理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写一篇进修笔记。

2. 以“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为题,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马铃薯沉浮原理的理解。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导学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导学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

难点:理解液体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沉浮现象,如木块在水中漂浮,铁块在水中下沉。

2、思考: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实验一:马铃薯在清水中的沉浮1、准备一个水槽,装入适量的清水。

2、将一个马铃薯放入清水中,观察其沉浮状态。

3、记录实验现象: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

实验二:马铃薯在盐水中的沉浮1、向清水中逐渐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制成盐水。

2、将马铃薯放入盐水中,观察其沉浮状态。

3、不断增加盐的量,观察马铃薯的沉浮变化。

4、记录实验现象:随着盐量的增加,马铃薯逐渐上浮。

(三)原理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2、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3、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是因为清水的密度小于马铃薯的密度,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4、马铃薯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马铃薯的密度,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四)拓展思考1、除了盐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2、如何测量液体的密度?(五)课堂练习1、一个物体在水中下沉,在酒精中可能会()。

A 下沉B 上浮C 悬浮2、同样大小的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铁块会(),木块会()。

A 下沉B 上浮C 悬浮(六)课后作业1、自己尝试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

四、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知道了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到了马铃薯的沉浮变化。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物体沉浮的原理,即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更多的物体沉浮现象。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导学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导学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2、能通过实验探究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的原因。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掌握比较液体密度的方法。

2、难点(1)设计实验探究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的原因。

(2)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物体在液体中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

比如,把一块木头放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而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它就会沉下去。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的原因。

(二)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玻璃棒、烧杯等。

2、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在使用量筒、天平、玻璃棒等实验器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2)在调配液体时,要注意避免液体溅出,以免烫伤或腐蚀皮肤。

(三)实验探究1、观察马铃薯在清水中的沉浮(1)将马铃薯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2)记录实验现象:马铃薯在清水中沉下去了。

2、观察马铃薯在浓盐水中的沉浮(1)在另一个烧杯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浓盐水。

(2)将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记录实验现象: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浮起来了。

3、观察马铃薯在糖水中的沉浮(1)配制不同浓度的糖水。

(2)分别将马铃薯放入不同浓度的糖水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记录实验现象。

4、观察马铃薯在酒精中的沉浮(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酒精。

(2)把马铃薯放入酒精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记录实验现象:马铃薯在酒精中沉下去了。

(四)实验分析1、比较马铃薯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的沉浮情况,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学案
狮山第一小学朱国树
一、学习目标:
(一)、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还与液体本身有关。

2、让学生感受到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糖、味精等物体,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提供材料设计实验活动来验证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会做实验记录,并能用语言交流实验发现;
2、使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小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明白物体的沉浮与所浸液体有关。

2、教学难点:寻找马铃薯在盐水中上浮的原因。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示范用材料1:玻璃水槽两只,分别盛有1号清水和2号盐水;大小不一的两个马铃薯。

2、教师示范用材料2:酒精灯、汤勺(2只)、火柴滴管2只。

3、教师示范用材料3:天平一架、量杯2只。

4、教师示范用材料4: 250毫升烧杯一只、蜂蜜、花生油,萝卜、清水、勺子。

5、小组实验观察用:塑料杯、清水、搅拌棒、食盐、勺子、马铃薯。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3分钟)
1、我们知道:把木块放进水中,木块会,把铁块放进水中,铁块会,而用铁制造的轮船在水中却会。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因素有关。

3、激趣导入:(出示土豆)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多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板书课题: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
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分别把它们放进两个水槽中,猜测它们是沉还是浮?
2、学生进行猜想后汇报。

3、学生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4、学生汇报。

(三)学法指导(10分钟)
1、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验证两种液体的异同。

(1)问题:刚才你们动手实验所看到的现象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两个水槽中液体有何区别?
(2)推测:引导学生推测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2号水槽中的液体是盐水。


(3)引导:你怎么证明2号水槽中就是盐水?
(4)讨论: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引导。

(5)小结:学生汇报探究方案(用加热的方法)。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四)学生动手实验探究(10分钟)
1、学生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好有关实验记录)。

老师随机指导。

2、汇报实验结果:1号水槽中的液体蒸发后什么都没有留下,2号液体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的小颗粒。

说明两种液体不一样。

3、推测:引导学生认识到留下白色小颗粒的不一定是盐水,可能是糖水、味精水等。

所以,我们只能说2号水槽中的液体可能是盐水。

4、自制盐水,认识马铃薯的沉浮与它所浸的盐水中盐的多少有关系。

5、教师讲解自制盐水的注意事项。

6、学生小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小结:马铃薯的沉浮与盐水中盐的多少有关系。

(五)拓展引伸:死海的故事。

(2分钟)
1、阅读关于死海的文字材料及图片。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人为什么在死海中能够漂浮着。

(引导学生比较盐水和清水的轻重。


(六)扩展探究活动,推测与验证
1、除了盐水,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种液体,它们的轻重都一样吗?它们也能使物体浮起来吗?
2、出示同样多的蜂蜜、清水和花生油,让学生猜测把一个方形的萝卜块放进去是沉还是浮。

3、找一个学生到前边进行操作。

4、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得出三种液体最重的是蜂蜜。

5、引导学生找到比较清水与花生油轻重的方法。

6、把三种液体混在一起,并放入同体积的塑料块、萝卜块和木块。

7、学生观察到不同的液体中漂浮着不同的物体,从而发现物体的沉浮与它所浸液体有关系。

(板书结论)
8、(看图片)认识铜砝码在水银中的沉浮。

六、学习反思,课堂评价(3分钟)
1、学习了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疑问?
3、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活动做简单的评价。

七、课堂检测(5分钟)
1、物体的沉浮除了自身的轻重和大小以外,还与有关?
2、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沉浮状态不一样。

通过改变液体的,可以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八、课外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做一做“改变鸡蛋沉浮”的实验。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号液
体2号液体
(大)
马铃
薯沉浮
(小)
附表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表
沉用“”表示;浮用“”表示表二
表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