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弊( 欧阳修)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 弊答案详细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   弊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答案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

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

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邪;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答案】A。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原文: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2篇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2篇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欧阳修传》阅读答案2篇《欧阳修传》阅读答案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文言文翻译注意

文言文翻译注意

C .是岁,大有年.年:收成D .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④⑤D .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 .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 .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 .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B 3A (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辽宁省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辽宁省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辽宁省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嘉祐二年,登进士第,调万年主薄..,数假邑事,邑人谓之“明镜”。

为修武令,邑有牧地,民久侵冒转易,皆为税籍,朝遣使案亩加租,总四万余石。

公争之,得减万余石。

修武废为镇,民以为不便,公力争不能得,察访官欲奏留公领镇事,公辞之,改垣曲令。

他邑敛青苗钱...,类以严督取办。

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

公自以遇圣之知,夙夜竭力,知无不言。

时进退大臣,损益政事,公密勿启沃,多见施行。

拜右谏议大夫,赐三品服,请召讲官便殿,访以治道,是岁旱,论救灾十事。

迁给事中。

有诏“幸后苑,赏花、钓鱼,燕群臣”。

会春寒,公请罢点,以祗天戒。

其夏日食,上疏论修德应变。

神宗山陵,韩献肃公守洛,奏公勾当山陵事;事以时集,洛人不知有大役。

公天性纯孝,为太尉居丧,庐墓侧三年,事叔父尽其道,教诸弟以友爱,上下惇睦,靡有间言。

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谦恭,虚己常若不足。

修身治家,居官立朝,与朋友交,一以至诚。

守亳,亳人怀其德,为之立.祠.。

亳大饥,公开仓赈济,量口给粟,五月而止,民无菜色。

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

公劳.来安定,日为食以食之,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

未终前二日,亲祷雨,拜不能兴,忧民之心,瞑而后已。

(节选自范祖禹《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B.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C.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D.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唐宋时期常常由初入官场的人担任。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②奉:俸禄。

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

④宴如:安定平静的样子。

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政治信念。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

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游于酒/好鸟相鸣,嘤嘤成韵B.若豪富有势力者索之/旁若无人C.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遂欲自沉于水/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

(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语文寒假作业

语文寒假作业

2010年高考语文(陕西卷)试题文言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趣:通“促”,赶快。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D. 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B)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帅朱文逊战死”是在城未破的时候。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第17课 原 毁 含答案解析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第17课 原 毁 含答案解析

第17课原毁1.通假字(1)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同“惧”,害怕。

(2)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同“悦”,高兴。

2.古今异义(1)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

古义:曾经试验。

今义:试验,试。

(4)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有技能的人。

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某些手工艺工人。

3.一词多义(1)病⎩⎪⎨⎪⎧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点亮疾病.,卒于年:病加重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 (2)善⎩⎪⎨⎪⎧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擅长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好事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3)乃⎩⎪⎨⎪⎧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却圣主乃.吾辈共事之主:是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4)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他去其.不如周公者:那些 4.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故人乐为善.:好事。

②详,故人难于为善.:好事。

③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好事。

④己未有善.:长处。

⑤即其新.不究其旧.:现在;过去。

(2)形容词作动词①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擅长。

②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擅长。

(3)名词作状语①早夜..以思:从早晨到夜里。

②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对外;对内。

5.文言句式(1)外以欺于人:状语后置句。

(2)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判断句。

(3)懦者必说于色矣:状语后置句。

(4)而以圣人望于人:状语后置句。

(5)某良士,某良士:判断句。

6.翻译下列句子(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2)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文言文实词推断

文言文实词推断

高考古文阅读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习目标:培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常用方法考点解析:正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内涵的关键,因而历年高考都把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上,而这主要体现在词语解释(第4题)和句子翻译(第7题)中,这部分试题的分数往往占到全篇试卷文言文分数的一半左右,因此掌握实词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学习内容:方法一、1.链接高考:(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后问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答案】B【解析】宠:试之以恩宠【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011新课标全国卷)“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中的“彻”的意思是穿透。

2.总结: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3.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2010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0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0 年高语文言文阅读实词翻译汇编(10年全国卷Ⅰ《明史•王祎传》)【实词】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答案】B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答案】(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答案】(2)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微火残灰),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

(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年全国卷Ⅱ《宋史•康保裔传》)【实词】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

【答案】A 解析:“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

【翻译】(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答案】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答案】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中古文小语段简答题练习(带答案)

高中古文小语段简答题练习(带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主张保存麟州,使黄河以东的郡县百姓得以安居。

②进言将荒芜的禁地给农民去耕种。

③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沉重不堪的赋税。

【解析】从具体做法的角度入手概括。

关键是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做事的人物“欧阳修”,二是做事的时间“出使河东时”,三是做事的性质“利民之事”,四是做事的数量“哪些”,说明不止一件。

一是“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二是“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三是“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先划分层次。

在“奉使河东”期间,注意“又”字及“奏罢”等词,据此分为三层,分层提取。

注意“言”“奏”关键词语不能丢,且转述准确。

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

【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他奉命出使河东。

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

欧阳修说:“麟州是天然险要之地,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它,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

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

”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来。

欧阳修又进言道:“忻县、代县、岢岚县禁地很多,田野荒芜,希望让农民去耕种这些田地,不然,将被敌人侵占。

”朝廷将这个意见下发交给有关的官员讨论,过了很久才同意实行,每年收获粟谷数百万斛。

原弊详解

原弊详解

2010湖北卷原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根本)也,而(而且王道,仁政)所由起(起:开始)也。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良好的政治都是由此兴起的。

)治国者)未尝敢忽(忽视),(古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未曾敢疏忽,)谈论笑之曰:鄙(浅陋)。

(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到有人谈起农业上的事,就一同讥笑他说:浅陋。

)税收,赋税,这里名词做动词,征收赋税把用于某方面的办法、物资等用到别的方面,这里指挪用赋税)之为急,不知务(致力,专力从事)农为先者,是未原(探究从政,治理国家)之本末(①树木的根部和稍部;②原委,始末;③主次,轻重,先后;④指农业和工商业)也。

(只知道征收赋税支配使用是急切的事情,却不明白从事农业生产是首要大事,这是没有探究清楚处理政务的主次是什么。

)知务(致力节省费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方法)也。

(明白要致力于农业生产却不懂得节省费用来爱护百姓,这是没有完全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渡)。

(古代治理天下的人,统治者和生产者互相帮助来渡过难关。

)下之用力者甚勤(尽心尽力做,尽力),上之用物者有节(节制遗留,剩下余力),国不过(过分)费,上爱其下,下给(供给)其上,使不相困(困窘)。

(农民非常勤劳地生产,统治者使用财物有节制。

农民不保留自己的余力,国家不过分浪费。

统治者爱护他的百姓,百姓供给他们的统治者,使他们相互都不困窘。

)一夫之力,督(督促)之必尽(竭尽)其所任(能力);一日之用(用度),节(节制)之必量(估量)其所入。

(一个人的力量,督促他他就能竭尽其所能;一天的用度,要有节制就一定要估量所收入的。

)一岁之耕,供公(国家)与民食(食物),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一年的耕种所得,供给国家与百姓的食物,都出自这里,常常要有所节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储备)。

(所以三年里就要节余出一年的储备。

)今乃(却)不然(这样),耕者,不复督其力(尽力);用者,不复计(计算)其出入(支出和收入)。

欧阳修原弊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欧阳修原弊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欧阳修《原弊》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场功甫毕甫:刚刚.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参考答案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欧阳修传文言文答案(汇总3篇)

欧阳修传文言文答案(汇总3篇)

欧阳修传文言文答案(汇总3篇)欧阳修传文言文答案(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文章止于润身()(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4)其平居教他子弟()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宽简而不扰②修闻而服之终身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①中的“而”是介词,②中的“而”是连词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D。

①中的“而”是连词,②中的“而”是介词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2分)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

(4分)欧阳修传文言文答案(2)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传文言文答案(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

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

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

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

“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

“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

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

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

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

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

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2)晚更号六一居士()(3)虽机阱②在前()(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4分)【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小题1】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小题1】(1)就(2)改变,更换(3)即使(4)有人【小题1】(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导语: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高二上册《原毁》作业练习(含答案)

高二上册《原毁》作业练习(含答案)

高二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B.恐恐然惟【答案】D【解析】A项“说”同“悦”。

B项“懼”通“惧”。

C项“轴”通“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以思例句:早夜..A.外.以欺于人B.即其新.不究其旧.C.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D.非精言之能悉.【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加点词语均为名词作状语。

B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D两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下列各句中,句式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例句:而以圣人望于人A.内以欺于心B.其为人也,仁义人也C.万钟于我何加焉D.为仲卿母所遣【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B项,判断句。

C项,省略句。

D项,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众人:群众,大家B.吾未见其尊.己也尊:尊重C.怠者不能修.修:进修,求进步D.将有作.于上者作:作为【答案】A【解析】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怠与.忌之谓也②必其人之与.也B.①懦者.必说于色矣②怠者.不能修C.①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D.①强者必怒于.言②尝试语于.众曰【答案】B【解析】A项,①连词,和;②名词,党羽、朋友。

B项,均为代词,……的人。

C项,①代词,如此、这样;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一组是()①举其一不计其十②以圣人望于人③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④强者必怒于言⑤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⑥懦者必怒于色矣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答案】D【解析】③④⑤⑥都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作例证,得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弊(欧阳修)阅读答案
原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
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答案及解说】A。

鄙,见识浅薄。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及解说】A。

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答案及解说】C。

文中说的是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已经都没有
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3分)
译文: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3分)译文: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3分)
译文: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试题分析】(1)为吏、然、簿书听断;(2)督、用者、计其出入;(3)苟知、而、窃食
【参考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
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

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

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

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

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

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

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

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

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

懂得战阵。

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

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己抱着自
己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己挑着而雇人挑着。

他们的骄纵懒惰就是这样,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呢?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岩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

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

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

而官方这时也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

唉!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兰度而窃取食物啊。

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

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不能不一天天减少啊。

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