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1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复习教案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小球、积木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类似的物体,如玩具、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思考。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让学生找出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物体的题目,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深入、客观,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对物体的空间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小球、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思考。
2. 教师提出问题,如:“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怎样排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112)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观察物体(一)| 冀教版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观察物体(一)”,主要涉及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三个方面的观察。
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初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知识:基本颜色、基本形状、常见物体大小的认识。
•能力:通过观察认识物体,初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 教具准备本节课所需的教具主要包括教科书、板书、实物模型等。
二、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询问学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观察物体(一)”,主要是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你们有什么了解呢?3. 学习内容(1)颜色教师展示一些颜色不同的物体,并让学生说出每个物体的颜色,同时写在板书上。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方法将不同颜色的物体分成一组。
(2)形状教师展示一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并让学生说出每个物体的形状,同时写在板书上。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方法将不同形状的物体分成一组。
(3)大小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并让学生说出每个物体的大小,同时写在板书上。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方法将不同大小的物体分成一组。
4. 练习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一种物体,然后在小组内分别讨论这种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每组分别向全班汇报其讨论结果。
5. 课堂小结教师重申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三、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答题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核查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展开,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优质课教案_0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学准备:课件、动物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学校旁边的广场都去过吧?老师拍了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吧!2、这些照片一样吗?为什么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观察玩具熊1、出示教具玩具熊2、猜猜是什么?你是怎么猜到的?3、转动小熊,都看到了什么?4、如果小熊放桌上不动,怎样才能看到它的全貌?(二)、小组观察组上动物玩具1、你在它的什么面?你看到了什么?2、围着它转动,观察它。
3、采访学生都看到了什么。
(三)、区分被观察动物玩具的左面和右面1、你是怎么区分它的左面和右面的?2、除了刚才我们讲的这几个面,我们看到的还有什么面?(上面和下面)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四、课间休息: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1、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2、老师和大家一起做。
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3、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五、巩固练习1、小熊题2、连一连六、图片欣赏播放生活中的不同的观察位置图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11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 观察物体(一) |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确定物体的主要特征;•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能够简单分类物体。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学生能够简单分类物体。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辨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观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学PPT;•各种实物模型。
2. 教学环境•教室空间宽敞;•环境安静整洁。
3. 教学技术•使用幻灯片介绍物体形状等内容;•利用各种实物模型来进行实际观察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察觉: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身边的物品,让我们一起用眼睛观察,看看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2. 观察物品(30分钟)1.教师让学生看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提出相邻物体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2.教师放出教学实物,带领学生进行教师演示和通观,然后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实物,试着分类有颜色、棱角、平面、圆形、大小、制作材料等特征的物体。
3.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思考。
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3. 讲解归纳(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分类,感性认识分组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归纳过程中,找到相似和不同之处,把这些想法串联系起来,慢慢理解归纳的意义和方法。
4. 默写(10分钟)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忆,默写各种状物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分类能力。
5. 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物品形状等特征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愿意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知识点。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观察物体”部分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让学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一)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
教材由“盲人摸象”的故事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然后通过观察木头大象、拍照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区分,教材将每个位置都用观察者的名字标出来,用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方位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词都是相对而言,描述起来容易出现分歧。
(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几何体,初步渗透“三视图”思想,发展空间意识和观念。
本单元内容离不开生活实际经验,学生能充分的发掘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2. 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 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并能将抽象的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
4. 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5. 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是冀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谁?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面照再猜猜,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从侧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同学们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
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2出示“盲人摸象”的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二、授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大象。
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大象吗?它可爱吗?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大象的哪一边?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大象,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大象的什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大象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大象,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
现在你又看到玩具大象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吗?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从前后左右上下观察物体教案1
从前后左右上下观察物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其实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为什么在此拿出来讲呢?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一群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一年级时用的是聋校教材版本,到二年级才开始使用冀教版的课本,所以就有些衔接不上,就需要补充一些内容。
本节课就属于我的补充内容,把它补充为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之后才能顺利的讲解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内容。
但考虑到我班学生现在上二年级,毕竟不是一年级学生,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了一些难度,如语言描述、观察归纳等,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与能力。
重点难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铺垫:1、准备活动。
师:(出示课件)看,这是一些方位词,比如说上面,同学们就向上拍2次手;后面,就向后拍2次手;右面,就向右拍2次手。
(教师边指课件上的方位词,边做演示)师:清楚了吗?(清楚了)好,全体起立,我们来做一遍。
(如果学生只做动作,要提醒学生:读出来你看到的词)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声音也很洪亮。
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一定能认真听讲,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对)2、导入新课。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张照片(课件出示)。
猜一猜他是谁呢?师:有人说是董少博,有人说是李嘉豪,还有的人说不知道,那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看。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 第一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也基本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不相同。
但是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本来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准确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来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察经验。
要让学生以亲身体验、操作为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辨认物体,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能区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图判断观察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玩具小猴子8只,数码照相机一台,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巧用儿歌讲故事(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给大家说一说?生:…(简单叙述故事情节)师: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投影,在图片旁边出示儿歌,并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四位盲人去摸象,一起来到大象旁,一人摸到象耳朵,说像蒲扇能扇凉,一人摸到象身体,又大又厚像堵墙,一人摸到大象腿,说像柱子高过房,还有一人摸尾巴,说像绳子细又长,小朋友们不要笑,快把叔叔帮一帮!师:小朋友们,为什么同是一头大象,盲人叔叔说出的结果却各不相同呢?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不同部分。
师:是啊,盲人叔叔看不见,以为他们摸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大象了,怎样才能让盲人叔叔们真正了解到大象的样子呢?生1:让盲人叔叔们把大象完整的摸一遍……生2:我们把大象的样子仔细的说给盲人叔叔听……师:你们真是又聪明又善良的好孩子,我们要想把大象的样子描述给盲人叔叔听,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大象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 第二课时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第二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5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教学提示本课时在上一节学生已有观察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观察饼干盒、观察长方体、观察正方体和球。
虽然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但本课中从生活中的物品到几何体,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从直观的实际观察入手,通过操作、想象、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地体验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
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判断观察的方位,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同样的饼干盒两个,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学生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坐好,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和一个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师:(将两个饼干盒不同图案的一面并排正对着学生,使学生看到不同的两个面)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盒子是相同的吗?生:不同的……2.师:(将这两个盒子相同图案的一面并排正对着学生,使学生看到相同的两个面)大家再看一看,这两个盒子相同吗?生:(略微迟疑)相同……3.师:为什么都是这两个盒子,有时看起来相同,有时看起来不同呢?生1:因为我们看到的是盒子不同的面……生2:因为盒子的各个面是不同的……4.师:(拿起一个饼干盒,将其中一个面正对着学生。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饼干盒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图案呢?生:这个面是长方形的,上面有“饼干”两个大字,还有几块饼干的图案……5.师:(将饼干盒的其它各面分别对着学生)请同学们再观察这个面,你能用几句话描述这个面的特征吗?生1:这个面是个黄色的正方形,上面有两块饼干的图案……生2:这个面是个黄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一个小姑娘竖着大拇指,似乎在夸这个饼干很好吃……6.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不但看得仔细,而且说得很清楚。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_冀教版 (1)
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 ,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 ,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2〕使学生能正确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 ,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过程:【活动】课前活动1.自我介绍2.小游戏:考考大家 ,比比谁的反响快。
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 ,伸右手 ,左手拉右耳 ,右手拉左耳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
出左手 ,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③那我换个方向站 ,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 ,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小朋友们各抒己见 ,有的说见过 ,有的说没见过。
大家都想看大象的样子 ,然后展示大象的图片。
进一步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观察物体。
2.故事引入:小朋友们可能没有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从前 ,有四个盲人 ,从来没有见过大象 ,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 ,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
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 ,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 ,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 ,他说:“大象像一堵墙。
〞第四个人摸到了腿 ,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立体图形,通过观察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立体图形物品、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立体图形呢?2. 新课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通过展示立体图形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3. 活动环节分组活动: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立体图形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给其他组员听。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立体图形图片,让学生辨认并描述。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观察物体(一)2.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并描述给家长听。
2.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并从不同角度观察,画出所看到的图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观察物体(一)》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图片、磁铁、学具:教材、熊猫(每组一只)、不同位置拍摄的熊猫的照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小组活动,观察学具1.出示熊猫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大家喜欢这只可爱的熊猫吗?瞧!老师特意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只,请每组的小组长到张老师这儿领一个熊猫.(小组长上台领取熊猫。
)师:请小组长快速地把它放在桌子中间,为了大家观察的统一性,请每个组的组长将熊猫面对着讲台进行摆放。
(表扬速度最快的小组)师:这些熊猫将和我们一起进行今天的学习,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吧!(师生一起鼓掌)2.本位观察师:来,让咱们面对熊猫坐好,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熊猫的哪一边?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熊猫,思考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熊猫的什么?)生独立观察,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好了在小组内说说。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向全班小朋友说说?当有一个小朋友在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要认真听!)是啊,认真倾听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新知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熊猫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不过张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熊猫,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熊猫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同来探讨和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把课题板书完整)4.换位观察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熊猫,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好吗?师:现在你又看到熊猫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引导学生回答现在看到了什么面?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师: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一 》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
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
(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3、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图片: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四、课堂总结。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优质课教案_15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与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通过学生的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从而激起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听笑话吗?现在,老师先讲一个小笑话。
(多媒体演示)有两只蚂蚁在争论牛的大小,一只蚂蚁爬到牛的蹄子上说:“牛比碗大不了多少。
”另一只爬到牛角上的蚂蚁说:“不对,牛弯弯的,长短和黄瓜差不多。
”2、师:小朋友,你们为什么笑呢?生:因为它们说得不对。
生:因为它们看到的只是牛的一部分。
师:对,这两只蚂蚁只看到了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出牛的全貌。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1、师: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观察物体)2.引语: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了一个熟悉的朋友,谁来了?大家掌声欢迎。
(出示字典)3.让学生上台介绍字典的正面、侧面、背面在哪。
(课件展示)4.请学生观察老师在字典的什么位置,说说看到字典的哪一面?(老师分别站在字典的后面、正面、侧面)5.小组活动:活动一:观察字典①师手拿字典走到任意一个学生的面前,将字典的正面对着学生,你知道这个同学在字典的什么位置,看的是字典的哪一面吗?(在字典的前面,看到的是字典的正面.)②孩子们想观察吗?请每个小组把准备好的字典拿出来,放在桌面的中央,注意放的时候字典的前面要对着小组长。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上1 观察物体 (一)word教案 (1)
观察物体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结合具体实例,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德育教学点】1.在对物体形状的观察和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盲人摸象课件、四名同学一组、每组准备一个带把的杯子。
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故事引入。
1、师生谈话引出《盲人摸象》的故事,通过讨论“5个人摸的同一头大象为什么说的不一样?”的问题是学生理解摸的地方不一样,说的就不一样。
2、出示练一练第1题(1)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小猴、蜻蜓、蚂蚁会看到大象的那个部位。
(2)让学生判断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由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再熟悉的情境中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通过交流是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行装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学生讲故事,如果没有学生会讲,教师播放课件。
师:5个人摸的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学生可能会说:他们所摸得地方不一样。
他们看不见整个大象,只摸到一部分。
师:小猴、蜻蜓、蚂蚁也来摸象了,(播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下他们会看到大象的那个部位?学生仔细观察后,可能会说:猴子看到的是大象的头部。
蜻蜓看到的是大象的尾部。
蚂蚁看到的是大象的脚师:谁来说一说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生:第一附图是蚂蚁看到的,第二附图是小猴看到的,第三幅图是蜻蜓看到的。
二、观察杯子1、分组观察。
4名同学一组,每组一个带把的杯子,让学生从自己的位置观察,并交流自己看到的杯子的形状。
2、让学生换位子再次观察杯子,并说出这次看到的杯子的形状和自己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5、7、8题。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知识目标: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的竖式书写方
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的竖式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认真细心做对题
策略方法:主要采用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28页例3情景图。
课时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技能
技巧
学生学习活
动
设计意图时间
创设1.出示图
片:中山路5
路车在站点
的情况。
2.引导学
仔细观察画
面,将自己
从生活的情景
引入,使学生体
验到生活与数
学的紧密联系,
情景
生仔细观
察,谈一谈
你看到了什
么?还想知
道什么?
(当学生提
出想知道原
来车上有多
少人:刚才
下车的是多
少人时,教
师出示有关
的数据)
3.引导学
生根据看到
的情景,提
出有关的数
学问题。
看到袄的在
小组内说一
说。
学生可能说
出:
我想知道车
上原来有多
少人?下车
的是多少
人?
……………
学生可能提
出:
1.上车
的比下
车的多
多少
人?
2.车上
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5’
先在还
有多少
人?3.上车
和下车
的一共
有多少
人?
探
究体验一、引导学生
列出加减
混合算式
1.让学生
想一想:要
求现在车上
有多少人,
该怎样列
式?
板书算式:
67-25+28
67+28-25
2.请学生
谈一谈这样
列式的理
由。
二、引导学生
探究加减
混合算式
的竖式计
算方法
口头列式:
67-25+28
67+28-25
学生在练习
本上试着用
竖式计算,
然后在小组
内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
加减混合的算
式,订正时,教
师充分尊重学
生,得出两种不
同算式,能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充分相信
学生让学生借
助已有的知识,
类推出加减混
合运算的竖式
计算方法,同过
谈论,让他们自
己发表意见,有
利于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意
识和自学能力。
25’
1.引导学生借助已学过的计算反复法,类推出算是的竖式写法。
(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适当的引导点拨)
2.组织全般交流计算方法。
(1)让学生到前面板演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请学生仔细观察两种计算方法,谈一谈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3)引导学生板演竖式的写法。
列竖式计算:67+28-25
组织全班订正。
实践应用1.组织学
生完成教材
28页的“做
一做”。
56+34-20
78-24+39
让学生在练习
本上独立做。
2.组织学
生完成练习
五第5题
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题意并计
算。
3.组织学生开
展夺红旗游戏。
在练习本上
独立计算。
仔细观察理
解提意,然
后计算。
按游戏规
则,小组内
成员合作完
成。
通过开展游戏
活动,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
趣,同时也培养
了学生的计算
能力。
5’
课后活动:练习五第7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