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思考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方略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方略发布时间:2021-03-08T10:13:42.3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作者:杜慧[导读]杜慧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六约学校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25-01文言文是中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部编教材中课内文言文多达37篇,复习所占时间长,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多,考试涉及的范围大,加上浩如烟海的课外阅读材料,会让很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抗拒情绪。
我们该如何既落实高效复习,又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呢?一、立足考点,进行方法指导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018年深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指出,文言文阅读属于理解B能力层级,要求学生能理解常见实词在课文中的含义;在记诵积累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能理解课文中句子的大意,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和语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写法。
总体观之,词句、内容和写法应是我们复习课内文言文的切入点。
从深圳市中考近三年对课内文言文的考查中我们也能管中窥豹,见下图。
(注:近几年深圳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均以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方式出现,下表中只列出了课内部分。
)年份课内篇目解词译句简答2016年《隆中对》①时人莫之许也②由是先主遂诣亮③欲信大义于天下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①乙文中赵云的性格特点?②甲文中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与做法,给我们维系朋友关系做了什么启示?2017年《陋室铭》①斯是陋室②惟吾德馨③无案牍之劳形④谈笑有鸿儒孔子云:何陋之有?两人所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018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困于心,衡于虑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请结合甲文,分析孙叔敖为什么让儿子“请寝之丘”?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深圳市中考在解词部分,大都以实词考查为主,且重点落在四大文言现象类词语上,如通假字(“信”“衡”)、古今异义(“发”“馨”)、词类活用(“发”)、一词多义(“形”“许”)等;在译句中,不仅选择一些包含重要词语的句子,而且还会考查一些较为简单的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等);简答题(比较阅读理解题)考查方式也甚为灵活,主要包括文意、主旨的理解与概括,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写法品析,比较探究,拓展延伸等较开放性试题。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的一点思考
中考文言文复习的一点思考一、文言文近三年考查篇目2014年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2015年4月调研考试:《出师表》2015年中考:《岳阳楼记》2016年4调研考试:《邹忌讽齐王纳谏》2016年中考:《三峡》2017年4月调研考试《曹刿论战》.二、2017年重点关注篇目(参照2017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列出的综合阅读赏析20篇,结合《中考精典》出现的篇目,排除近三年中考考过的篇目。
筛选出下列篇目)1.《送东阳马生序》2..《马说》3.《与朱元思书》4..《愚公移山》5.《隆中对》6.《公输》7.《五柳先生传》8.《核舟记》9.《唐雎不辱使命》三、真题再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2016年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1)解释加点的实词.①略无阙处通“缺”,中断②属引凄异延长③二人对酌饮酒④越钱塘,绝长江横渡(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C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5)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⑶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 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 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文字简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答题方法
学习类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
记叙类:知悉主人公的学习方法, 论述类:理解文意,明确论
明确学习态度
述对象,分析论证过程
熟悉主人公的求学经历,是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象以
借书、抄书而读,还是不断求师, 及关于该论点的分论点和论
刻苦学习。再找出有关主人公读 据,分析相关语句体现出何
书经历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其运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针对训练】
钱文端苦学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①手,肤
为之坼②。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
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
级,缒③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
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
数数往来,濙怪其频举,所借书咨询悉记忆。濙大喜曰:“吾架 上书不下万卷,不能举付汝,汝当就吾舍读。”因命其子福②同 室而学,三年遂尽其书。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有删改) 【注释】①杨濙(yínɡ):元末隐士。②福:杨福。
刘畅将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上传至古文论坛,两文中主 人公的学习态度引发了网友讨论,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尊师方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 福建6年中考聚焦
(一)
(二)
(一)【2022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
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 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 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 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 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一致的,主要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 列的,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也基本一致。所以, 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根据这个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 位置进行推断,得出它的意义。
典例:【2022莆田质检1分】 [患] 夫人君患• 不能纳谏( ) 【点拨】“患”在句中处在谓语位置,故译为动词“忧 虑,担忧”。 【参考答案】忧虑,担忧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 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关联教材
数百年未有 此人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①此:这样
•
(《岳阳楼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非直• 衔杯酒 而已
考点2 断句 解题方法: 1. 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矣”之 类的虚词比较多,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虚词进行断句。
典例:【2022三明一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B.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C.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D.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阅读考点详解(一)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4)词类活用——这虽不是中考所考查的重点,但对 理解文言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负势竞上”一句中的 “上”原义表方位,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向上”。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文言断句应遵循的原则有两种:
(1)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 (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文言语句断句停顿大致有下列五种方法:
主谓之间 动宾之间 定(状)中之间 表连接的虚词前 领起全句虚词后
如:环滁/皆山也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如:夫/环而攻之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③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 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
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典例引领 加划线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竹 无丝竹之乱耳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文言文翻译三原则 (1)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2)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 (3)雅。是指能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 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1文言文复习,既深奥又沉闷,加上在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分量比较重,学生们为了明年的高考,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下去,每一次课下来,学生辛苦,老师也辛苦。
有很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多次跟我反映,这些文言文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让我不得不经常对自己的课堂加以思考,到底怎样的文言文复习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既高效学生学有所获,又生动活泼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愿意学。
经过自己的思考揣摩,以及向其他人学习借鉴,我想就文言文的复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文言文教学与复习一直是块硬骨头,在新课程理念下,文言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探索,这一个月以来,我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上,主要分五个板块学习:积累实词和虚词,以例句探讨,加以文言实虚词的推断方法,在学生自译的基础上,字字落实,明辨意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辨析方法,归纳积累,并联系所学过的__,拓展分析,尽量做到举一反三,由易到难;其次是句式,让学生熟悉各类句型,由课本延伸到课外,最后以翻译和理解为主,鼓励学生用资料、查工具书,尽力翻译要准,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第三,文言翻译与文言整体阅读,结合实虚词、句式,在阅读迁移中培养能力,落实基础,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扣题回答;第四,文言断句,先熟悉断句方法,在练习中落实方法。
第五文言简答,其实这个也是一个综合考查的内容,因此我也贯穿了文言实虚词文言翻译与整体阅读,从而达到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结果。
最后,文言的整体阅读。
反思这些复习课,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文言文的专题复习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夯实基础,积累拓展迁移,就需要我们从实际探讨,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想主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课内文本,夯实基础,然后才能拓展迁移。
我的作法是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再辅以课外练习,在练习中联系学过的内容来比较拓展,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②援疑质理质:________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④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 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 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 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二)虚词和文意理解
虚 词
之字顺口溜
判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
断 词可不译。
其字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表目的,偶尔动词要分清。
于字顺口溜
于作介词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如“其”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吾视其(代齐师)辙
乱”;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表示某种语气的副词,如“安陵君其
(副词,可要)许寡人”。
“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
的作用。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
助词或兼词。
“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一般“以”字的后面是名词,“以”
D. 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
【答案】 C 【解析】 例句“焉”,指示代词,那里。A. “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 B.“焉”,哪里; C.“焉”,那里; D.“焉”,语气助词,无意。故选C。
链
接
中
考
三、(2017·济宁)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董仲舒,广川人也。......进 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而”连接的 前后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
例:朝而往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词 2.位置推断法举例:“之”
判 断
温故而知新——谈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二 、201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
(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积累
知识分类梳理归纳: 1.常见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在文章中 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 何 乎 乃 其 且若 所 为 焉 也 以因 于 与 则 者 之 )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 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翻译。 4.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章的 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推断虚词用法技巧:
①根据词性推断意义和用法。 ②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推断意义和用法。 ③根据古今意义差异推断意义和用法。 ④根据课文例句推断意义和用法。
3.文言句子翻译
如2010年中考卷两个文言句子翻译: (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译文:(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上天要我死,我还渡 江干什么?)句中“之”“何渡为”是翻译难点;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即使江东父老兄弟们爱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面对)他 们呢?句中的“怜”“王”是翻译重点。 如2012年中考卷两个文言句子翻译: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译文:翻译:你们县有自己的县令,为什么要到我这里来告状呢? 句中“尔”与 “何”是翻译重点。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译文:(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太太,(她)盖了小草屋看守 葱。(“道”“守”和“一老母种葱者”的定语后置结构)
温故而知新 ——谈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洛城街道留吕初中 张月华
一、 201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说明
2013年《考试说明》指出,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取自课外, 考试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考查重点以课内为主。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
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
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项重要题型,所考查内容均为课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高中学习会更为吃力。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
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
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
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一、献珥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②皆近。
薛公③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
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释】①珥:珠玉制耳饰。
②孺子:贵妾。
③薛公:齐相田婴。
【练习】1.文中加点的“近”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二、鼠作人语王恽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的主旨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的主旨(中考必备)1、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文体知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写作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宋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文体知识:说,一种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目的都是为了说明道理,表明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以莲喻人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政治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善于辞令的才能和热爱祖国、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4、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宋号半山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反面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对比,反面事例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苏洵。
5、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周处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转变的,犯了错误的人,只要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体知识:志人小说写作特点:对比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师生系统归纳:针对表格横向分析,课外文言文考察关注了人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君子的八端,纵线来看,中考切近与九年级散文类文言文的考察,目的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衔接。
三、明确考纲要求,了解中考命题指向。
结合理念中考文言文题型设计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在文言文复习与外拓中应该关注的点。
四、教师课堂环节过渡:那当我们面对一篇课外文言文时首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觉得同学们首先要知人、明事和定主题,基本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然后由文入里解读文本内容,而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倒推法”的运用。
中考文言文考察题目设计(12分左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
(3分)*.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选择。
(2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分)*.筛选文中的信息,结合文章理解。
(2分)1.【读文训练、领会技巧】请阅读两篇短文,尤其关注文中实词、虚词的翻译,联系文本总结答题规律。
郑武公伐胡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
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齐人说靖郭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谒者,侍卫,负责通报的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3分)靖郭君将城薛因反走乃辍城薛(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荡而失水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B.客有于此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C.鄙臣不敢以死为戏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D.犹之无益也/ 何陋之有(《陋室铭》)两篇文言文训练设计意图:在文章解读过程中,大多学生对于《郑武公伐胡》中的“谁可伐者?”的翻译是出问题的,问题在于不能够通过后文推解前文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理解中基本的“倒推法”的应用。
初中语文基础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外)-考点透视及解析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外)考点透视中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一般从字音、文言实词、虚词、朗读停顿、句式、翻译、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
主要题型有:断句,解释加点字,辨析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解释通假字,翻译句子,从整体上把握思想内容,分析写作特色等。
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兼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且选取的课外材料多为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和哲理性短文。
有些课内文言文备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连续多年多次出现,如《出师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峡》等。
方法点拨方法一、比较阅读题的解题方法1.常见问法(1)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甲文中的……和乙文中的……都……请结合两文画线的句子,说说两文……有什么不同。
2.知识放送比较阅读是对两篇或多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
3.解题思路认真分析试题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人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揭示各自的特征。
方法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解释实词、翻译文中重要句子和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有些考生认为课外文言文没有规定考试篇目,复习时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其实,课外文言文阅读所选用的文本都很浅显,相当于初一、初二年级所学过的文言文,其知识内容与课内学过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所要解释的字词必定是课内学过的,而且是常用的、熟悉的实词,所要翻译的句子的句型也是十分熟悉的,句中的关键字词也是平时学过的。
至于课外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只要读通语言材料,能大体感知文章内容,则不难答出。
2020-2021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2)赖.以示予(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先.天下之忧而忧2.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4.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1)诚然(2)依靠(3)探求(4)在……之前2.(1)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3.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4.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诚.为清佳”翻译为“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诚”意思是“诚然”。
“赖.以示予”翻译为“多亏请你看了”,“赖”意思是“依靠”。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翻译为“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求”意思是“探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翻译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意思是“在……之前”。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教学反思1碧空云卷云舒,岁月无声无痕,语文的天地因同学的参与而精彩动人。
回望自己一学期以来走过的足迹,无限感触涌上心头。
初三下学期,面临着升中考的压力,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语文教师,如何带领42名充满希望而又十分迷惘的学生顺利达过关,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倍感教学压力的同时也收获着前所未有的快乐。
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在升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很重,连同古诗词背诵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共占了28分,我想这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更像是一场死伤惨重的战役。
如何带领这42名弱兵克敌制胜,将伤忙情况减至最低,是我本学期教学计划的重头戏。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文言文教学亦然。
针对班级中后进生较多文言文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常常分析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找出规律加以分析,强加练习巩固成效。
就以我今学期上的公开课——《文言文词汇复习》为例,总结一下我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上的几点思考。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有文言文的常识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追求。
所以我并没有急着为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文言文复习方案。
先从简单的词汇现象,再到特殊的几种句式,最后到必考课文的过关等等,像环环相扣妙趣横生的惊险探险,让学生全程体验的是成功掌握文言文的乐趣而不是以往雾里看花的枯燥乏味。
在文言文词汇复习上,我针对新课改后淡化语法、句法的特点,绕开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烦琐的句子成分,运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一节文言文词汇复习课,旨在解决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因为这些知识点,由于淡化语法后,学生在初中阶段只作了解认识,很多时候在考试中出现某个学生遗忘的词汇时,学生不能从记忆库中搜索信息去答题而又掌握不到方法去解决,所以我分门别类地为学生讲解每种现象的由来、意义,再利用文言文课文中的典型例子作详细分析,让学生理解原理,找到规律,举一反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点对点迁移
(1)请填写出下面实词的意思及对应的课内同义项句子。
实词 意 思 课内同义项句子
出处
①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辞
《孙权劝学》
③遗
《送东阳马生序》
④舍
《桃花源记》
⑤许
《出师表》
13
(四)点对点迁移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饮食 / 或王命急宣 B.欲• 辟之• 入幕 /• 无案牍之• 劳形 C.不以献公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魏公• 太息而许之• / 学而不思则罔
21
感谢聆听 再·会
22
6
第二阶段:
知识勾连, 重点突破。
(一)实词勾连梳理
(二)13个常见虚词 (三)官职升迁、调动、贬谪 (四)点对点迁移 (五)考点题型方法指导
7
(二)13个常见文言虚词
之、其、而、以、于、乃、为、者、且、则、乎、然、焉
绵阳市近五年中考文言虚词考查点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
叁
具体方法
第一阶段: 梳理教材, 逐篇过关。
第二阶段: 知识勾连, 重点突破。
第三阶 段:分 类迁移, 能力提
升。
5
第一阶段:教材梳理,逐篇过关
1.文章 梳理
2.归纳 重要实 词虚词 以及重 要文言
现象
3.掌握 特殊的 文言句
式
4.关注 课后习 题中的 重要题
型
5.掌握 重要的 文学文 化常识
•
•
14
(五)方法指导
1.文言实词解释的方法指导 课本迁移法 成语助记法 组词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古今对照法
15
2.翻译句子的基本方法:
留、换、调、引、增、删
16
3.文言断句:“两个原则”“八个规律”
• 两个原则: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 八个规律:
• (1)主谓之间要停顿。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19
绵阳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选文
年份
出处
2016年 《后汉书》
2017年 《智囊•侯嬴》
2018年
《召公谏厉王止谤》(八下语文读本 ) 《颜氏家训》(比较阅读)
2019年 《唐才子传》
2020年 《明史·列传三十》
体裁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
劝谏说理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
20
阅读训练
人物传记 劝谏说理 寓言故事 写景游记
9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之
⑥助词:用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 ⑦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狼》:久之,目似瞑; 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马说》:马之千里者; ⑨助词: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
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 的限制。《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
考查虚词 为,以,而,虽; 者,之,其,而; 为,其,之,而; 以,于,为,之; 其,以,为,而;
8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之
①动词:到,往,去。《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 ②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诗经》:之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③代词:第三 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 们”等。《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④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愚公移山》: 以君之力; ⑤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爱 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
(三)官职升迁、调动、贬谪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辟: 征召。 ②荐、举、引:推荐,任以官职。 ③简:选拔。 ④起:起用,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⑤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⑥擢、拔:提升; ⑦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
(2)表示降职、罢免:贬 迁 谪 罢 免 黜 废 (3)表示调动: 迁、补、转、调、徙、改。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思考
1
目
壹
课标要求Leabharlann 录贰考点梳理
叁
复习方法
2
壹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内容。掌握一些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了解一 些文言句式。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 赏品位。
3
贰
考点梳理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学会断句。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评价
•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如:必有/得天时者矣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如:
•
盖/竹柏影也
•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
闻达/于诸侯(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
•
是/进亦忧,退亦忧。
17
3.文言断句
• 八个规律:
•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如:环而攻之/而不胜。
• (7)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
•
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
• “之”后,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其一/犬坐
•
于前
18
第三阶段: 分类迁移,能力提升
11
(四)点对点迁移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 “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 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 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 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 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 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dài):及。④辟: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