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5《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做法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处世态度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孟子指出大丈夫的操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富贵不能淫》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相近。
5.《富贵不能淫》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6.孟子指出公孙衍、张仪所奉行的所谓“妾妇之道”是:以顺为正者。
7.孟子对景春的观点连用两个问句,直接进行否定的句子是: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8.孟子通过“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
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抒发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10.《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指出女子出嫁时,母亲总叮嘱的句子是: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1.《富贵不能淫》中,景春阐述自己观点的语句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2.《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词语解释题1、居天下之广居居:原意为居住。
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
3、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
4、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动摇)。
5、威武不能屈屈:使……屈服。
6、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判断动词。
7、子未学礼乎子:儿子。
8、丈夫之冠也丈夫: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戒之曰戒:告诫10、必敬必戒戒:形容词,谨慎1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助动词,能够12、得志得:动词,实现三、翻译句子题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答题方法
学习类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
记叙类:知悉主人公的学习方法, 论述类:理解文意,明确论
明确学习态度
述对象,分析论证过程
熟悉主人公的求学经历,是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象以
借书、抄书而读,还是不断求师, 及关于该论点的分论点和论
刻苦学习。再找出有关主人公读 据,分析相关语句体现出何
书经历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其运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针对训练】
钱文端苦学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①手,肤
为之坼②。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
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
级,缒③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
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
数数往来,濙怪其频举,所借书咨询悉记忆。濙大喜曰:“吾架 上书不下万卷,不能举付汝,汝当就吾舍读。”因命其子福②同 室而学,三年遂尽其书。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有删改) 【注释】①杨濙(yínɡ):元末隐士。②福:杨福。
刘畅将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上传至古文论坛,两文中主 人公的学习态度引发了网友讨论,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尊师方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题
中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释】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余尝.寓居惠州尝:③盖.竹柏影也盖:④思欲就.亭止息就:2.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头至尾B.择善而从C.从长计议D.从天而降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
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
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
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
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得以欣赏“佳境”。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舍生而取义者也/其人舍然大喜B.呼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也D.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文章开篇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B.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时,应“舍生而取义”,这表现在“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本心”即本性。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威武不能屈”的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想法进行了尖锐嘲讽和批评。
D.第二段分析了见利忘义之人“不辩礼义”就接受厚禄的三种行为表现:“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最新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1.《孔子语录》(孔子)(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是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学而不厌()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随着中考的逼近,许多学生都开始了紧张的备考状况。
而对于语文复习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是我们了解祖先历史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备战中考中,文言文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么,有哪些文言文复习资料是中考必须掌握的呢?一、古文观止作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古文观止》是我们在中考文言文复习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是清代戴震所编纂的文言文教材,共包含四十则,文选丰富、层次分明,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字词、句式、修辞等进行逐一剖析,加深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二、中考历年真题从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可以发现,文言文是中考必考的一部分。
因此,掌握历年真题是中考文言文复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深入理解中考的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向,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英汉汉英双解词典在阅读文言文中,生僻字和古怪的词语往往是制约阅读理解的关键。
因此,在文言文复习中,选择一本好的英汉汉英双解词典是非常必要的。
好的双解词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的词汇、词义和使用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一步系统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呈音、语态和语义等方面。
四、汉英英汉双语词典与英汉汉英双解词典不同,汉英英汉双语词典主要提供的是文言文汉英及英汉双语释义,以及词语用法和惯用的表达方法等。
通过学习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和习惯,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表达方法。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坚持阅读,更需要有系列有效的复习资料和参考书籍。
只有通过充分的学习、透彻的理解和深度的记忆,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文言文,做到应对中考考题游刃有余。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训练
第05讲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释]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岳阳楼之大观.也()(2)至若春和景.明()(3)阁与水称.()(4)且三面临.水()(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2)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3) [甲]文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4) [乙]文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2.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备考策略课件
词性 活用类型
含义
示例
如果名词后面的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
是名词、代词,那
也。(《曹刿论战》 )【解析】后一个“
名词 名词作动词 么该名词就作动词 福”在句子中作谓
。如处在谓语位置 语。名词活用作动
上,也作动词。 词,保佑。
词性 活用类型 含义
示例
名词放在 动词前,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 灭可见。(《小石潭记》) 【解析】名词在句子中一般
中考真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解题策略】
简答题考查的内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问题:对文章
内容、主旨的把握;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对文
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在复习时,我们要做到对每一篇文章都能“逐字解释,逐句
翻译,明确主旨,熟知结构,弄清写法”,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
握好。
在解答时,我们可以直接总结归纳,也可以根据题目的提
感(根据原文意思填写);二是“
应内容 宠辱偕忘
,
”的“因物而喜
”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中考真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3.(2010·广东)文末描写“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凄清、肃杀的环境特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句段作用 点;二是突出了三峡
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峡长、岭连的
?
地形特点。
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
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
写法分析
C 【解析】
词语赏析
应该是表 现了“迁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第一讲复习《论语》一、《论语》是记录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与《》《》《》合称“四书”。
二、解释文言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论语7是知.也三、翻译句子1、学而时习之译:2、温故而知新译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4四、简答: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关于孔子,你知道多少,请简单介绍一下。
五、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1、温故知新:2、三人行,必有我师:3、择善而从:第二讲复习《桃花源记》一、简介作者作家作品: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1缘 2、英 3、穷 4、豁然5、旷6、俨然7、属8、阡陌9、交通 10、黄发垂髫 11怡然 13、具14要 15、咸 16、绝境 17、无论18、延 19、辞去 20、不足 21、扶22、向 23、志 24、诣 25、规26寻 27、津三、翻译下列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2、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译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译四、举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并解释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津:五、简答题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②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①存有戒心,保住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②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3、作者设计渔人有“愚人”之意,请分析。
①发现世外桃源却离开②言而无信,告知太守③不复得路,却做标记。
4、对联:优美富饶安定平和,生灵涂炭战乱频繁。
优民生痛苦,盼百姓和乐。
5、桃花源三奇:①环境奇美②与世隔绝时间久③社会生活宁静和谐6、“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能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人生道路上想有所作为,必须要经历一些身心的磨难。
挫折造就伟人。
第三讲复习《陋室铭》一、简介作家作品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 》二、积累下列词语1、名2、斯3、馨4、鸿儒5、白丁6、调7、案牍8、劳三、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简答题1、《陋室铭》一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从环境的清静幽雅、室中人的博学多识、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三个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
2、对《陋室铭》的末句作赏析:答:作者把陋室比作受世人景仰的诸葛庐、紫云亭,暗示自己就是像他们一样的贤德人物,虽住在陋室中但品德高洁,胸怀大志,富有才能,从而深化了主题。
文章结尾用孔子的话收束全篇,强调了陋室不陋,令人回味无穷。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答:(1)类比,引出中心、(2)类比陋室(3)暗喻惟吾德馨4、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
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答: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5、从练字的角度对“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赏析。
答、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上’字生动的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入”字生动的写草色有情,映入帘内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使得陋室环境生意盎不过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又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性。
第四讲复习《三峡》一、本文作者 , 时家。
本文选自它的地理学著作《》。
二、积累文言词语1、自2、阙3、曦4、巘5、漱6、肃7、属引8、绝9、襄 10、旦 11、奔 12、疾三、翻译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四、简答题1、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答:作者先总写三峡的地貌,再分述三峡四季的特点,夏天水流的奔放美,春冬的清幽美,秋的凄婉美。
先总写整体画面,后写局部特色。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文章的结尾一段引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以渔民的悲惨生活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景的凄凉气氛。
3、本文写水抓住了哪些特征来写?答:夏水的湍急:春冬之水的清澈。
正面和侧面描写水。
4、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答:根据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先写夏水的湍急,再写春冬之水的清澈。
第五讲复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苏轼,宋代文学家。
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积累下列文言实词1念2、寝3、相与4、空明5、交横6、户7、欣然8、闲人三、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简答题1、赏析本文写景的名句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美景。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作者心灵的澄澈,胸怀的光明磊落。
2、分析“闲人”一词所包含的丰富意蕴。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所以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心态?同时从中我们能够知道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苏轼是一个乐观、旷达的人。
)5、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答:借景抒情,表达与张怀明的深厚友情。
第六讲复习《小石潭记》一、作者,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积累文言词语1、篁竹2、可3、清冽4、俶5、悄怆6、尤7、影布8、斗折蛇行9、以其境过清10、记之而去11、久居12、邃三、翻译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7、悄怆幽邃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四、简答题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岳阳楼记》作对比答:此文表达了贬谪的悲凉,而《岳阳楼记》则表达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和“先天下之忧为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前者消极悲观,后者积极乐观。
2、本文怎样写小石潭的水?突出了水怎样的特征?答: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谪居生活中的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4、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两样的心情?答: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第七讲复习《岳阳楼记》一、本文作者,时家家。
我们学过他的词《》。
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1、前人之述备矣2、政通人和三、积累文言词语1、谪2、守3、胜状4、横5、际涯6、晖7、大观8、备9、迁客10、骚人11、淫雨12、霏霏13、开14、排15、曜16、檣17、倾18、薄19、去国20忧谗21、景22、惊23、集24、锦鳞25、岸芷汀兰26、长烟27一空28、影29、宠辱谐忘30、把31、求32、心33、庙堂34、归35、微36、是四、翻译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3、属予作文以记之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微斯人,吾谁与归五、简答题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1032、孟子曾指出士人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个观点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
1043、结合作品说说本文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答:通过迁客骚人的两种情怀,写出了不同遭遇的人在岳阳楼时的不同感想,与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写出古时有才能的人的高尚情操。
借此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郁心情。
第八讲复习《醉翁亭记》一、作者,时家家。
自号,晚年又号“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1、环滁皆山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3、野芳发而幽香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积累文言词语1、蔚然2、翼然3、临4、意5、暝6、芳7、秀8、丝竹9、弈10觥筹11、苍颜12、颓然13壑14、尤15、寓16、霏四、翻译句子1、林壑尤美2、望之蔚不过深秀者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云归而岩穴暝6、佳木秀而繁阴7、临溪而鱼,溪深而鱼肥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五、简答题1、描写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2、描写山间朝暮变化的句子是3、你认为太守的“醉”包含了哪些丰富的内涵?1074、范仲淹和欧阳修写文章时的境遇基本相同,但两文均无抑郁之感,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1075、列举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1.概括作者写作《醉翁亭记》的意图。
作者通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风光,体现出一幅“与民同乐”生活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政治理想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忧国忧民的旷达情怀。
2.文章写滁人兴高采烈游山玩水有什么意图?表现滁州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爱戴太守,是从侧面反映太守的治滁业绩。
第九讲复习《出师表》一、诸葛亮时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今天下三分三、积累文言词语1、崩殂2、殊遇3、光4、恢弘5、臧否6、遗7、淑均8、布衣9、夙夜10、卑鄙11、猥12、驽钝13、不毛14、驱驰15、彰16、诹17、昭18、躬耕19、感激20、许21、效22、临23、涕24、零25、简26、阙27、秋28、作奸犯科29庶30咎四、翻译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亲贤臣,远小人五、简答题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哪一条最主要?为什么?2、从全文看诸葛亮的“忠陛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列举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并解释4、这篇文章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1.白居易曾有诗云:“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