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学习精品
《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教学设计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是为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根本概念作必要准备。
在以往的教学中,按照书上的内容设置往往要通过两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原理比较简单但操作却耗时较多,基于对“溶液〞主题单元的思考,对本节课的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做了调整,期待提高“溶液〞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关于物质溶解现象的经验,将课本中的课堂实验一设计成简单可行的家庭试验〔如比较白糖和面粉的溶解性大小〕,既节省课堂时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那么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条件在课外亲身感受的局部〔如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对于课堂实验,要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功能:既让学生感知实验事实或变化规律,更要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事实的根底上逐步构建概念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也巧妙地使教学过程逐步推进,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序高效地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的实验,以尽可能少的药品和仪器装置,尽可能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了多重功能〔认识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构,感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根本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六、七年级《科学》中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等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通过本节课知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学习为后面知识〔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等〕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性的概念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使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2〕通过对实验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进一步学会比较和归纳。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
减小 增大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3.结晶
(1)结晶:从溶液(róngyè)析中出晶体
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结晶(jiéjīng):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可溶物,如: NaCl
②降温结晶(jiéjīng):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可溶物,如: KNO3
5.(内江)如图是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已知A、B、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t,10)、B(t,15)、C(t,5).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t℃下,M的溶解度为10g
.
(2)t℃下,欲使C点对应溶液转变(zhuǎnbiàn)成为A点对应溶液,
可采取的措施有
恒温(héngwēn)蒸(发任水答一点即可).
该点对应温度下的 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
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
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 越大。
10 20
硼酸
(pénɡ 30 40 50 60 70 suā80n) 90 100 温度(wēndù)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2.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6)固体(gùtǐ)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解析(jiě x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 转化 D.在提到物质(wùzhì)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典例解析(jiě
xī)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shuōfǎ)中,错误的是( D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件 沪教版(全国)
90
60
●
30●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饱和和不饱和角度 比较三个点
A点: 60 ℃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点: 60℃时,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点: 60℃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并且有固体剩余
即为70℃时, 硝酸钾的过饱和溶液
溶 300
解 270
在2O℃下,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均为36克
比较溶解度注意点: 温度、溶质都不同,不能比较溶解度。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克
160 150
140
130
硝酸钾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氯化钠
20
10
2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S 溶解度(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试说出下列这句话的含义: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溶解之王”争霸赛——初步较量
问题: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谁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能力更强
物质名称
溶解度/克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常温20℃)
氯化钠 氢氧化钙 蔗糖 氯酸钾 氯化铵
36.0
0.165 203.9 7.4
2物质的溶解性
物
90
质
80 70
氯化铵
该温度下的溶解 度相同。
的 溶 解 度
60 50 40 30
氯化钠
3:曲线越陡,该
20 10
0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70温80度90(t)100
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越大。
5、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特点是平滑、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情况。 (3)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4)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5)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6)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溶解度/ g
温度/ ℃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 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 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溶解度/ g
溶解度/ g
增大。如 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如 NaCl 。 (3)极少数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情大多况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 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氢氧化钙)。
Part 0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 个点表示的是某温 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1)根据已知 温度查出有关物质 的溶解度,并判断 溶解性。(2)比较 相同温度下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
度 170
( 克
160 150 140
)
130 120
溶解度第2课时讲课资料
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
2020/3/27
2020/3/27
2020/3/27
2020/3/27
.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硝 酸
170
铵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0℃ 10℃ 20℃ 30℃
NaCl 35.7g 35.8g 36.0g 36.3g
7g Na2CO3.10H2O
12.5g 21.5g 38.8g
(1)从溶解度表中,我获取的信息有: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2)要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混合物,我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 是 ①高温时配成饱和溶液,②冷却热饱和。溶液,③过滤;滤纸上是碳酸钠晶体,滤液是
2020/3/27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比 漏斗口稍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漏斗
2020/3/27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主板书
2020/3/27
蒸发
主板书 对比
溶解度曲线含义
两曲溶解线的交点: 表示度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
温度克下的溶解度相等; 表示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 c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氯__化__铵__、__氯__化__钾__、__氯__化__钠__、__硼__酸__。
30
20
物质的溶解性 第二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溶解度曲线是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根据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知道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能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找到获得这种物质的结晶方法。
3、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等。
对不同物质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学过程:课前小测:举例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如何规定?气体的溶解度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二、溶解度曲线学生对照课本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氢氧化钙在20°时的溶解度是;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3、你还能发现那些规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氯化钠。
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所以我们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进行转化,如果需要改变温度,要注意具体的物质。
例如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较好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而降温则不理想。
将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不是降温,而是升高温度。
这些问题子啊具体的操作中应该引起注意,否则就容易出现错误。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②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使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④判断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⑤判断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
5、降温结晶阅读课本多识一点,体会如何从溶液中较快地获得硝酸钾晶体。
教材分析6、结晶固体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练习:课本挑战自我123。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利用计算机模拟物质溶解过程,预测不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提 高理论预测的准确性。
溶解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高压/高温实验技术
01
模拟地球深部的极端条件,研究物质在高压、高温下的溶解行
为。
微观结构观察技术
02
利用先进的显微技术观察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揭
示溶解机制。
先进光谱分析技术
03
。
药物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在药物分析中用于 分离、纯化和鉴定药物成分。
药物输送
药物的溶解性影响其在体内的吸 收和分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05
物质溶解性的研究展望
溶解性的理论研究进展
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
深入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解释不同物质溶解性的差异 。
溶解热力学理论
研究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如溶解热、熵变等,以建立更准确 的溶解度预测模型。
按照实验材料清单准备 好所需材料。
为了更好地观察物质溶 解性,设置对照实验, 将相同质量的食盐、白 糖、沙子分别放入三个 烧杯中,并加入相同量 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 混合物,观察物质在水 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 下来。
对于不能完全溶解的物 质,如沙子,使用漏斗 和滤纸将不溶物与溶液 分离。
对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情况,分析影响物 质溶解性的因素,得出 结论。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溶解性的基本概念 • 物质溶解性的规律 • 物质溶解性的实验 • 物质溶解性的应用 • 物质溶解性的研究展望
01
溶解性的基本概念
解性的定义
01
溶解性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通常用溶解度来衡量 。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课件设计
现象:一个小烧杯中,白色粉末溶解, 另一个小烧杯中,白色粉末未溶解。
结论:溶解的白色粉末是氯化钠, 未溶解的白色粉末是碳酸钙。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 在等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这种 溶解能力,我们称其为溶解性。
溶解性 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 种 物质的能力。
思考:氯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 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不同物质的溶 解性不同。
1 克氯化钠 1 克硝酸钾
不行
20 克水
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20 克水能溶解 1 克氯化钠也能溶解 1 克硝酸钾,这可以说明氯化钠、硝 酸钾的溶解性相同吗?
问题导学
• 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正确认识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
定温度
定溶剂的
量
溶解度
定 义 :在 一 定 温 度 下 , 某 固 态 物 质 在 1 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 质量。
现象:室温下, 3g 硝酸钾不能完全溶于水中,加 热后完全溶解
结论: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 解性与温度有关
溶解度
活动二 思考:如何比较两种物质溶解能 力的大小 ?
这样行吗?
氯化钠不行硝
酸钾
10 ℃
40 ℃
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这样行吗?
不
氯化 行
钠
硝酸 钾
应该溶剂的量相同
这这样样行行吗吗? ?
巩固提升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A , 20℃ 时, 100g 水中溶解了 23g 食盐,则食盐在 2 0℃ 时溶解度为 23g 。 B , 20℃ 时, 100g 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23g ,则该 物质在 20℃ 时的溶解度为 23g 。 C ,在 100g 水中最多溶解食盐 36.5g ,则食盐的溶解 度为 36.5g 。 D ,在 20℃ 时, 100g 水中最多溶解食盐为 36.5 ,则 食盐的溶解度为 36.5 。
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2教案
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2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识与技能: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a)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c)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i.究实验1: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设置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能些因素有关2、提出探究任务: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
(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3、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4、归纳总结:(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同一种物质央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5、引导应用:毛料衣服干洗原理等。
ii.探究实验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确立及相互转化1、设置问题:(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无限制溶解物质(2)怎么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2、提出探究任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温度及其溶剂量有关。
3、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4、归纳总结:(1)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引导应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升温)(加原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原溶质)6、知识拓展:(1)在一定温度下,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各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第七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54PPT)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4.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的种类。 压强 越大 ,温度 越低 ,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气体溶解得越多。
5.结晶 (1)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态物质,一般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得到晶 体,如氯化钠。 (2)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固态物质,一般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得到晶 体,如硝酸钾。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内因: 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
(2)外因:
温度
a.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迅速升高,
如 硝酸钾
随b.少温数度固的体变物化质不的大溶,如解度 氯化钠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 氢氧化钙
2.两条溶解度曲线
命题点1 交点P的含义 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0 ℃时,甲、乙 饱和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命题点2 比较某温度区间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在该温度区间,溶解度曲线在上方的物质溶解度大。
3.三条溶解度曲线
命题点1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①陡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大,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 ②缓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缓慢增大,如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 ③下降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
命题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A、B类物质,升高温度会将饱和溶液转换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将不饱和 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 C类物质,升高温度会将不饱和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将饱和溶液转 换为不饱和溶液。 命题点3 判断混合物提纯的方法 A物质中有B物质杂质,提纯A物质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物质中有A物质杂质,提纯B物质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总结:混合物中哪种物质存在的多,在提纯的时候就按照它的溶解特性去操作,
七年级科学课件: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 液温体度的升温高度,越蔗高糖,的气溶体解的能溶力解增能强力。越气弱体。?
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溶解能力?
1.溶解能力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溶解能力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3. --------
探究“溶解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一、提出问题: 二、建立假设: 溶解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三、设计实验 溶解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1.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
全溶解的是:
(C )
(A)食醋 (B)蔗糖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食盐
2.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体积的
白开水,小明用的是热开水,小芳用的是冷开水,随后,他
们很快在自己各自的杯子里溶解食糖,两位同学都将食糖溶
解到不能再溶解为止。结果是:
9、你可能听说过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故事,其实林则徐并 不是用火去焚烧,而是把鸦片放入水中,然后在水中投入大 量生石灰,把鸦片给煮熟了。这说明生石灰溶解于水时要
( 放出 )热量。
10、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不易洗去,而在油污上滴几 滴汽油,就容易洗净了。这说明什么?
油污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
11、在闷热的夏天,池塘里的鱼大多浮在水面上,导致这
讨论
1.由大量可溶性的矿物质组成的岩石可以 被湖水溶解,人们担心长此以往湖水会将 生存的陆地全部溶解。人们的这种担心有 必要吗? 2. 夏季湖水温度升高暴风雨来临降水骤 多的日子,为什么人们会更加担心了呢?
【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
你的方法是---------?
加水
升高温度 该怎样修正物质有限溶解的条件?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精品 课件
家庭厨房中的下列物质能溶于水 形成溶液的是( 食盐、醋、白砂糖 )
食盐、醋、胡椒粉、植物油、白砂糖
一、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
一种物质(溶剂)里的 能力 称
为溶解性。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称取食盐、粉笔灰各1g分别加入到两支 试管中,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加入,振荡片刻, 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结论①: 不同 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 溶解性 不同 ;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取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其
中一支加入少量水,另一支加入少量的汽油, 振荡片刻,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结论②:同一种物质在 不同 中的溶解性 不同
溶剂 ;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称取3g硝酸钾(KNO3 )放入试管中,加 入5ml水,充分振荡,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 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彼时才发现,面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自己 的体力 和脑力 都已经 拼不过 ,几年 来累积 下来的 阅历和 经验没 有转化 成核心 竞争力 。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 彼时的 她与毕 业时相 比毫无 长进, 面试屡 屡碰壁 。
李尚龙曾说:
真正的安稳是历经世事后的淡薄,你 还没有 见过世 界,就 想隐退 山林, 到头来 只会是 井底之 蛙。”
•
九、没有人不想和你同坐一辆豪华轿车 ,但你 需要的 ,却是 轿车坏 了还会 和你一 起搭巴 士的人 。
•
十、我喜欢你的意思就是:从现在起, 你已经 具备伤 害我的 能力, 以及不 好意思 我看谁 都像情 敌。
•
十一、不相信下辈子,只想善待你今生 。因为 我不知 道,下 一辈子 是否还 能遇见 你,所 以我今 生才会 那么努 力把最 好的给 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溶液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夯基提能作业一、选择题1.(2019辽宁沈阳中考)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盐水100 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9 g NaClB.用烧杯量取99.1 mL水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2.(2019辽宁沈阳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 gA.t1℃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 g甲B.t2℃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将t1℃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D.将t23.(2019福建中考)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A.18.0 gB.16.0 gC.13.2 gD.11.5 g4.(2019云南中考)下列选项属于溶液的是( )A.泥水B.白糖水C.玉米粥D.蒸馏水5.(2019云南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D.t1℃时,将5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6.(2019山西中考)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C.10 ℃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D.将t ℃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b7.(2019浙江温州中考)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
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二、填空题8.(2019天津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填字母)。
A.高锰酸钾B.汽油C.面粉D.白糖(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填字母)。
A.烧碱B.硝酸铵C.氯化钠D.浓硫酸(3)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1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 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图2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或“>”)。
9.(2019重庆中考)将80 g M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3)在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10.(2019湖北武汉中考)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t1℃时,将50 g硝酸钾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2)t1量分数为。
(3)t℃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2是。
(4)将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蒸发10 g水,然后降温至3℃,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t2是。
A.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a<bC.溶质质量a=bD.溶剂质量a<bE.溶质的质量分数a=b11.(2019新疆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1)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是。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P点的含义是;②t℃时,将15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g;③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几组数据:(单位:mL)(4)下表是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①根据数据分析:CO2“减小”);②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内的气压(填“>”“=”或“<”)瓶外大气压。
(5)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溶解②溶液装瓶、贴标签③称量④计算⑤量取12.(2019河南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时,将75 g甲的饱和溶液与50 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三、计算题13.(2019河北中考)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精解精析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1.D 配制0.9%的生理盐水10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0.9g,故A错误;应该用量筒量取水,水的体积为(100g-0.9g)÷1.0g/mL=99.1mL,故B错误;配制溶液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C错误;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故D正确。
2.A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均为40g,故A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1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80g甲,故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约含有44.4g甲,B错误;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乙的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错误;将t2℃甲的溶液降温不一定析出晶体,故D错误。
3.A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0g 氯化钠,故选A。
4.B A项,泥水中悬浮有大量的不溶物,不属于溶液;B项,白糖水中含有蔗糖和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项,玉米粥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属于溶液;D项,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5.C 由题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B正确。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t1℃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将5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时只溶解了40g,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6.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a、b溶解度相等,大于t℃时a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小于t℃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A错误;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a中混有少量b时,应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B错误;1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即等量的水溶解的a少,由此推知,相同质量的a、b配成饱和溶液时,a需要的水多,C正确;t℃时a、b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时a、b饱和溶液升温至40℃,都成为不饱和溶液,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仍然相等,D错误。
7.C 由图示可知,在乙、丙中都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则乙、丙一定是相应气温下的樟脑饱和溶液。
8.答案(1)D (2)C (3)①甲②B 28.6% ③>解析(1)高锰酸钾溶于水得到紫色溶液,不符合题意;汽油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白糖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2)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
(3)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则在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在t2℃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甲,所以B是饱和溶液。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只能溶解1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③降温时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时仍为饱和溶液,因为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9.答案(1)50% (2)C (3)160 降低温度至40℃以下解析(1)根据题图可知,A点时,该溶液的质量为100g,其中水的质量是50g,则溶液中M的质量为100g-50g=50g,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2)A 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M,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上升到40℃时,溶液的质量为130g,说明80gM物质恰好完全溶解,B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由此推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升高到60℃时, 溶液的质量没有改变,说明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40℃时,80gM 物质溶于5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g;由于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中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至40℃以下。
10.答案(1)25g(2)20%(3)蒸发结晶(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ABDE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
(2)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硝酸钾即达到饱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3)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不能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
(4)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降温至t2℃,都析出晶体,剩余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分别蒸发10g水,硝酸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大,同时由于随着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所以降低相同温度时析出的晶体质量大,剩余溶液的质量小,故溶液质量a<b,溶质质量a<b,B正确、C不正确;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所以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小,分别蒸发10g水,氯化钾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故D正确;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E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