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小赤霉病发生及

合集下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斑痕范围大,易于扩散,较难控制。

其中,小麦的主要症状是小麦穗部和麦秆上出现暗红色或棕色斑点,有时覆盖着灰色霉层,毒性高,严重者会导致产量下降和小麦制品的期间受限等问题。

因此,防止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1. 适宜条件: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赤霉菌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

小麦在灌水过多、土壤排水不畅或长期受雨淋后,很容易引起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此外,在小麦收割时,机械损伤等也会导致小麦受到细菌感染。

2. 生物学特性:赤霉菌的生物特性与其它霉菌类似,都是以分生孢子方式进行繁殖和扩散。

赤霉菌的主要种类包括足黄赤霉、黑曲霉等。

3. 流行病学特征:小麦赤霉病属于一种流行性病害,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

在南方地区,每年小麦病发生面积较大,防治难度也较大。

而且,同一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时间和病势也有所变化。

4. 病害特点:小麦赤霉病在生长季节内发病较为迅速,大范围的斑痕可在短时间内形成。

严重造成小麦叶片和茎秆腐烂变黑,穗部也会受到感染,甚至导致小麦子粒不成熟而减产。

1. 根据气象条件及病害发展状况提前预防采取措施。

首先,进行土壤松耕,加强通风排水,适时停灌,尽量减少造成机械损伤等途径入侵的可能性。

2. 选种抗病、耐病的小麦品种。

通过选择高抗性小麦品种来管理病害,可以减轻赤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并保证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

3. 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防治剂等农药进行防治。

从小麦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可控制发展的杀菌剂,达到杀灭细菌、稳定生长的效果。

但也需要注意不要滥用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病害发生后,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如果病害已经发生,应采取快速处理措施。

及时清除枯萎叶片,以免病斑扩散,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干燥度。

同时,加强小麦田间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病的小麦植株。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在防治方面应该采取全面的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麦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斑,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主要受到天气条件、病原菌的侵染来源和传播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控小麦赤霉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发生规律1. 天气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和降水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在生长季节温度较高(20-28℃)、湿度较大(80%以上),并有大量持续降雨的条件下,麦赤霉菌易于滋生、繁殖和传播,从而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发生。

2. 病原菌侵染来源:麦赤霉菌主要通过种子、麦秸秆和土壤中的病菌残余物等途径进行侵染,它们可以长期存活在土壤中,并通过空气、风、水滴等途径传播到健康植株上。

麦赤霉菌还可以通过一些害虫(如蚜虫)和其他病菌(如白粉菌)的口器或传粉途径传播。

3. 病害发展过程: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生育期主要分为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三个阶段。

在苗期,病源菌主要通过土传途径侵染,导致苗期发病;在拔节期,小麦生长旺盛,病菌通过风传和害虫传播途径扩散,导致病情扩大;在灌浆期,病情进一步加重,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使得小麦产量明显下降。

二、综合防控措施1. 防控病源:定期清理田间杂草、秸秆和病株等病源物,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

选种抗病品种,选择健康种子,进行种子处理,消除种子中的种源菌。

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病源菌的土壤消毒。

2. 调整种植时间和密度: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调整小麦的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

适当推迟播种时间,可以避开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小麦的竞争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合理施肥和浇水: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避免过度施肥和不当施肥,以免造成地面积水和过度生长,增加病害的发生。

合理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以减少叶片湿度,降低麦赤霉菌的侵染机会。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接着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防治措施引言:赤霉病是小麦种植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而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则能为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依据,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便利。

1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小麦赤霉病亦称烂穗病、红麦头、烂麦头,是多种镰刀真菌侵染麦头部位引发的疾病,导致整个麦头腐烂,赤霉病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疾病。

其主要的症状以苗枯、茎基腐、杆腐、穗腐为主。

苗腐烂是由于小麦种子自带病菌或者受到土壤中病菌的侵染,染了病的种子先是发芽呈褐色,根冠会腐烂,感染轻的麦苗黄而瘦,患病重会死亡,枯死的苗因其带有大量真菌还会产生大量粉红色霉状物,将菌类带去土壤中。

茎基腐的多发阶段是在幼苗时期,幼苗刚刚出土时麦株根部的组织感染后呈深褐色,导致整株死亡。

杆腐一般发生在麦穗的第一、二节点处,刚刚患病的叶鞘上会出现绿斑,随着病菌感染加重会呈淡褐色甚至红褐色不规定形斑,并向麦茎扩散,病情严重的直接导致整个叶鞘部分枯黄,气候潮湿时还会出现粉红色霉状物。

穗腐是小麦感染赤霉菌的常见症状,起初感染时,在麦穗与颖片处会产生点点浅褐色斑迹,随着感染加重逐渐扩散至整个麦穗,麦穗枯而黄,气候的湿度加大时,褐斑处会形成粉红色霉层,逐渐地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摸有凸起的感觉且不能轻易抹去,发病严重后会感染穗轴,逐渐使整个麦穗腐烂。

2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分析2.1.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良种是小麦种植工作的基础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为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还能大大减少田间管理的工作量,是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要尽量挑选抗病、耐病性能较好的品种,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一般来说,穗型细长、扬花整齐集中的、耐湿性强的小麦种类对赤霉病的防御能力相对较高。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下面从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介绍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毒素产生的真菌病害,主要在小麦生长期内发生。

赤霉菌依靠空气、水、土壤、种子和农机具等传播途径迅速扩散。

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多的环境中。

小麦成熟期附近的高温干燥天气有助于菌丝的快速生长。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如下:
1. 易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快速发生
2. 降雨频繁,特别是成熟期附近降雨会使病害更为严重
3.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通过空气、水、土壤、种子和农机具传播
4. 可引发黑粉菌等二次病害的发生,给小麦生长带来更大的破坏
1. 科学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较少使用化肥。

小麦生长环境提供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2. 及时补水:保持适量的湿度,不使小麦生长环境过于干燥,同时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毁。

3. 种植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通过选育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抗病能力,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4. 种子处理:使用农药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避免种子传播病害。

5. 喷洒农药: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农药喷洒,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6. 及时清除病源:在病害感染后,及时割除开花损坏严重的部位,避免病菌再次感染。

总之,小麦赤霉病的治理需要综合施策,从施肥、补水、防治喷药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及时清除病源和选育抗病性强的品种为治理小麦赤霉病提供了重要方向。

同时,农业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控制病害的传播。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 家 参 谋 ・ 种 业 大 观
栏目 编 辑李 春 立
研 究 论 文
小麦赤霉病 的发生与 防治
口司晓 丹
( 新 乡县 植保 植检 站 , 河 南新 乡
4 5 3 0 0 3 )
小 l O 0~2 5 0×1 5~1 5 0 ( H m) , 内含 8个 子囊 孢 子 。 子 囊孢 子无 色 , 纺 锤形 , 两端钝 圆 , 多为 3个 隔膜 ,


病 原特 征
该 病 由 多种 镰 刀 菌 引 起 。有 F u s a H u m
在一 起 呈粉 红 色黏 稠状 。 小 型孢 子很 少 产生 。 有性 1 、喻璋等编著. 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成 态为 G i b b e r e l l a z e a e ( S e h w . ) P e t c h . 称玉 蜀黍 赤 霉 , 都: 四 川大 学 出版社 , 2 0 0 2 2 、 吕佩 珂 . 中国粮 食 作 物 、 经 济作 物 、 药用 植 属子囊菌亚 门真菌。子囊壳散生或聚生于寄主组 上) . 呼 和 浩特 : 远 方 出版 社 , 织表 面 , 略包 于子 座 中 , 梨形 , 有孔 口, 顶 部 呈 疣状 物 病 虫原 色 图鉴 ( 突起 , 紫红 或 紫蓝 至 紫黑 色 。 子囊 无 色 , 棍 棒状 , 大
合理 施肥 , 忌偏 施氮 肥 , 提 高植 株 抗病 力 。 4 . 3 化学防治 每 6 6 7 平方米用 4 0 %多菌灵 0 0克 或 7 0 % 甲基 拖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g r a m i n e a r u m S e h w . 称禾谷镰孢 , F . a r d e -n a c e u m 胶悬 剂 1 ( F r . ) S a c c .称 燕 麦 镰 孢 , F . c u l m o r u m( W . G . S m i t h ) 8 0 ~ 1 0 0 克, 手 动 喷雾 器 对水 4 0千克 , 机 动 喷雾 器 S a c c . 称 黄 色镰 孢 , F . m o n i l i f o r m e S h e l d . 称 串珠 镰 孢 , 对水 1 5 千克, 均 匀喷 于穗 部 。若 天 气条 件 适 宜病 应 在 首 次用药 后 7 天 进行 第 二 次喷 药 , 以 F . a c u m i n a t u m ( E l 1 .e t E v . ) Wr . 称锐顶镰孢等, 都属于 害发 展 , 半 知 菌亚 门真 菌 。优 势 种 为 禾 谷 镰 孢 ( F . g r a m i n — 保证 防治效 果 。 e a r u m) , 其 大 型分 生 孢 子镰 刀形 , 有 隔膜 3 ~ 7 个, 顶端 钝 圆 , 基 部 足 细胞 明显 , 单个孢子无色 , 聚集 参 考 文献 :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常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了解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菌: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侵染的小麦种子传播,菌丝体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生长发育,侵染小麦根部后形成病斑。

2.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而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温度在15-25℃之间,湿度在90%以上时较为适宜。

3.土壤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有关。

土壤酸碱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影响较大,弱酸性土壤较易发生此病害。

4.病害发生阶段: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一般分为苗期和稻穗期两个阶段。

苗期主要表现为根腐病和伏长病,稻穗期主要表现为穗枯病。

5.病害发病规律:小麦赤霉病一般在秧苗期初出现病斑,随着生长季节的延长,病害逐渐扩展,最终导致小麦植株的凋萎死亡。

为了综合防控小麦赤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2.良好的管理措施:做好土壤调查和肥料施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合理的种植密度: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

4.病害监测和预防:定期巡查小麦田,发现病害早期症状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如喷洒药剂等。

5.合理的灌溉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积渍,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特点及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特点及防控措施

B i n g c h o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山东省东平县位于鲁西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东平县总人口80万,全县常年种植小麦30万亩左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县。

小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而导致小麦赤霉病,因果不当,再加上农户对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大范围暴发成灾。

赤霉病的出现不仅给小麦种植带来影响,同时还使得该地区的整体经济收入有所下滑。

基于此,应该针对小麦赤霉病做好分析,同时结合区域做好改善,加强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一、赤霉病简述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世界各产麦国均有发生。

其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可侵染多种作物,以小麦受害最重,常造成苗枯、茎腐、穗腐和粒腐等症状。

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连绵或潮湿天气极易发病,一般减产25%~40%,严重时达75%以上。

近年来对东平县形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如果遇到连续降雨或者多雾低温天气,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倒伏现象。

这给当地种植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东平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约206天。

年均降水量690毫米,且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

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土壤类型多为砂姜黑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

近年来,气候条件变化过程中东平县小麦赤霉病呈现出逐年偏重趋势,特别是在小麦灌浆后期至乳熟初期这一时段内,一旦遭遇连阴雨天气,很容易引发赤霉病大面积爆发。

二、赤霉病危害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它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酮(ZEA)以及呕吐毒素(DON-α、β、γ)等。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小麦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

小麦赤霉病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全程防控,是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点所在。

基于此,需要全面掌握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等信息,分析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出现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防治效果。

本文结合小麦实际情况,对赤霉病发病原因及其规律进行一定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小麦各主要产区都有可能发生。

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以化学防治为重点,保证小麦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数量,确保小麦丰产丰收,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小麦赤霉病概述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的小麦生长常见疾病。

该病直接导致麦穗腐烂,同时造成麦苗枯死,发生基腐病。

发病后,小麦产量将减产15%左右,尤其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80%以上[1]。

由于危害严重,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癌。

一旦发生赤霉病,小麦必然减产,也会产生毒素,吃到一定数量,会影响人的身体。

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未及时防治的地块,可发生90%以上赤霉病。

所以做好前期的防控是必不可少的。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不仅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病麦毒素影响食品安全,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为主的霉菌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危害都很大,当小麦中的病麦率达到4%以上时,就不能吃了,需要另外处理。

2.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规律小麦赤霉病,属于侵染真菌的一种病害。

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前期小麦有无感病直接相关。

加之连日降雨,田间湿度较大,加之植株通风性较差,致使田间气候环境较为有利,从而出现了繁殖赤霉病孢子的现象。

同时也与温度有关,赤霉病只要气温高于12℃,病原菌就开始繁衍发生,长期的高温环境对赤霉病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农田中。

赤霉病的发生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治赤霉病对于小麦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1. 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潮湿气候下发生,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更容易发病。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的小麦更容易受到赤霉病的侵害,因为春季多雨潮湿,非常有利于赤霉菌的生长繁殖。

小麦连作也容易导致赤霉病的发生,因为赤霉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时间存活。

赤霉病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菌条形成、侵入宿主、感染和生长繁殖几个阶段。

首先是赤霉菌在受精子体内形成菌条,然后通过受精子体进入小麦叶片内部进行侵染,形成病斑,最后赤霉菌在病斑上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拮抗子,使病害继续扩大。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农民朋友们在种植时应尽量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过量施肥会使小麦植株生长过旺,造成氮素和磷素的积累,促使赤霉菌的生长繁殖。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尽量避免过量施肥。

3.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适当的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赤霉菌的数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小麦的可以适当种植一些非寄主作物,如玉米、豆类等,来打破小麦的连作,减少赤霉菌在土壤中的存留。

4. 种植密度调控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过密的种植会加大小麦植株之间的湿度,造成赤霉病的易感性增加。

在种植小麦时应根据品种和地块情况合理调控种植密度,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5. 防治措施如果小麦田中已经出现赤霉病的病害,农民朋友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建议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建议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建议作者:张志祥谢晶水亚萍朱琼琼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13期摘要:该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在芜湖市发生情况,发病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主要包括拓宽秸秆利用途径、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合理用药、抓住防治适期等,为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原因;防控建议;芜湖市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87-03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

我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 000h左右,年降雨量1 200mm,但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

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万hm2,年产小麦22.5万t,为我市粮食供给安全提供坚定基础。

1 小麦赤霉病发生及防治情况1.1 发生情况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

自2010年以来在我市发生程度日益加重,发生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超过1万hm2,2015年发生面积4万hm2以上。

发生程度中等偏重,需防治面积在3万hm2次以上,成为我市小麦第二大病害。

小麦赤霉病。

该病由镰刀菌属(Fusarium)多种真菌引起〔1-2],在我市优势种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小麦赤霉病在我市从小麦幼苗期到抽穗期均可为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3-5]。

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

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

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对我市小麦产量影响极大,近几年我市因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小麦损失年均达0.5万t以上,2014年和2015年小麦损失量均在2万t以上,部分发病严重田块减产率达80%,甚至绝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之一就是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毒素产生的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危害小麦品质和人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麦生产,本文将结合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控技术,给出有效的对策。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1. 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尤其是在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如果这个时候遇到连续降雨或者高湿度的天气,则更容易导致真菌生长和繁殖,引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 土壤条件长期单作小麦、土壤酸性过大、有机质和氮肥供应过多等因素都会增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几率。

3. 品种因素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抗病性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一些抗性较差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受到小麦赤霉病的攻击。

4. 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繁殖主要是由赤霉毒素产生的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

这种真菌常常随着种子或土壤中的残体残根,通过空气、水、农具等方式传播,形成小麦赤霉病的疫源。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技术1. 合理栽培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开高温多湿的季节,合理施肥,做好土壤修复,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

栽种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方法。

2. 种植密度适当小麦的密度适当,可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适当的密植可以增加小麦叶面积,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农田翻耕在小麦播种前后加强农田的翻耕,有利于降低地面温度、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排放,降低小麦赤霉菌的繁殖和传播。

4. 施肥技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及时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提高小麦免疫力,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5. 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强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做好病害的预防和控制。

6. 合理灌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水分过多引起植株生长不良,造成小麦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农 家 参 谋 ・ 种 业 大 观
栏目 编 辑李 春 立
研 究 论 文
浅谈小麦赤霉病 发生原 因及综合 防治
口尹 学 惠 ( 新 乡市植 保植 检 站 , 河南新 乡 4 5 3 0 0 0 )
小麦 赤霉 病是 小 麦生 产 过程 中的一 种严 重 性 的扩 散 和浸 染 , 5 月 雨量 明显 偏 多 , 小 麦 灌浆 期 的 病害 , 具有传播速 度快 、 分布范围广 、 危害性大等 时 晴时雨 加 重 了病害 的扩 散 。 2 . 3品 种 的 抗 逆 性 差 异 特点 。扬 花期 喷 药 防是 防治 小麦 赤 霉病 的常用 办 法。 为探讨新 乡市防治小麦赤霉病 的发生 , 确保我 目前 ,赤 霉病 的 抗病 育 种虽 然 取得 了一些 进 市小 麦优 质 高产 , 结 合 我市 小麦 生 产 的实 际情 况 , 展, 但 尚无 理想 的抗 病 品种 在 生产 中应 用 。 选用 抗 浅谈 小麦 赤霉 病 发生 原 因及综 合 防治 。 ( 耐) 病 品种 , 目前虽 未 找到 免 疫 品种 , 但 有 一些 农 1 . 发 生与 危害 艺 性 状 良好 的 耐 病 品 种 , 如周麦 9 号、 平麦 9 9 8 、 小麦遭受赤霉病侵染后 , 不但造成减产 , 而且 矮优 6 8 8 系、 新宝丰( 7 2 2 8 ) 等。 各地 可 因地 制宜 地 对种 子质 量 和实 用价 值也 有 严重 影 响 ,带菌 的麦 选用 。病 菌在 小 麦不 同生 育 期 的侵 入程 度有 很 大 穗 在 潮湿 的 麦堆 中 ,或带 菌种 子 在 湿度 超过 标 准 差异 。一 般抽 穗后 5 ~ 2 0 天 最 易感 病 , 以开 花期 感 的仓 库 中能够 继续 感 染 而导致 霉 烂 , 造 成损 失 , 不 染发 病最 重 。 在 有大 量 的菌源 条件 下 , 小麦抽 穗 扬 能 留种 。 此外 , 病麦 带有 的毒素 对人 畜均 会 出现 毒 花期 间若 遇 3天连 续 阴 雨 、气 温 保 持 在 1 5 以 素作用 ,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 值得引起警惕。 上, 赤霉 病将 大 流行 。 2 . 发 生规 律 2 . 4 栽 培 方式 与耕作 管理 症状 特点 :小 麦赤 霉 病发 生 的关 键 原 因是 春 凡 是 造 成 田问湿 度 增 高 的耕 作 活 动 方 式 , 都 季 田问病 菌 数量 和春 季 气候 。 同时 , 也 与 品种抗 病 会加重赤霉病。一般情况 , 半冬性 品种发病较轻 , 性、 栽 培方 式和 耕作 管 理有 关 。主 要 引起 苗枯 、 穗 弱春 性 品种 较重 。 播 种偏 迟 , 只是小 麦 抽穗 扬花 期 腐、 茎基腐 、 杆 腐 和 穗腐 , 小 麦 赤 霉 病从 幼 苗到 抽 相应 推迟 , 赶上气温升高 , 有 遇 连 阴 雨 天气 , 造 成 穗都 可受 害 其 中影 响最 严重 是穗 腐 。 苗腐 是 由种 病 害流行 。播 种 期 晚 , 冬前 苗 不足 , 通过 早 春偏 施 子带 菌 或土 壤 中病残 体 侵染 所致 。 氮肥 促 春发 育 , 造 成麦 苗贪青 晚熟 , 延 长 了病菌 侵 染时间, 增 加 了浸 染机 会 。 同时 , 还 造成 了无效 分 随着 秸 杆 还 田大 面 积 的推 广 , 耕作 方 式 的改 蘖多, 植株抗病抗倒伏等能力下降 。 变, 地 面表 层 残 留秸 秆 、 加 之 冬 种 作 物 小麦 栽 培 、 3 . 综 合 防治措 施 秸秆 外露 。带 菌 秸秆 为小 麦 生长 后 期赤 霉 病发 生 3 . 1 选用 抗 ( 耐) 病 品种 , 病 害常 发 区选 用穗 形 提供 了大量 菌源 。 我省 大部 稻麦 两 作 区 , 病 菌 除在 细 长 、 小穗 排 列稀 疏 、 抽穗 扬 花整 齐集 中的 品种 。 病残 体 上 越 夏 外 , 还 在水 稻 、 玉米 、 棉 花 等 多种 作 3 _ 2 适期 播 种 , 结 合肥水 管 理 。 掌控 好 密度 , 培 物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这些病残体 育壮苗生长, 提高抗病性。 上形 成 的 子囊壳 是 主要 侵染 源 。子 囊孢 子 成熟 正 3 . 3 抓 好抽 穗扬 花期 的喷药 预 防 。 掌 握好 防 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而小麦赤霉病是其中一种严重的病害之一。

小麦赤霉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它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菌在小麦种植区域中分布广泛。

发生时,会引起小麦的死亡,导致产量下降,并且产生毒素进入食品链中。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小麦的叶片、茎和穗上。

症状的初始阶段,小麦会出现一些褐色斑点,接着会逐渐变成黑色。

这些斑点同时也会在谷物的颖壳、颖花等部位出现。

当病情严重时,小麦的穗上会出现一些粉末状的物质,而这些粉末就是由赤霉菌的孢子形成的。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影响是对小麦产量的降低。

当小麦遭受赤霉病害攻击时,会导致小麦的穗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小麦成熟的时间和数量。

病菌的繁殖还会导致粮食中毒素的污染,这会影响小麦的质量,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为了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如果采用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和蔓延。

一些可供选择的方式如下:1.采用抗性小麦品种:根据小麦的品种,有一些抗赤霉病的品种,这些品种在种植时可以避免病害的发生。

2.定期检测小麦种植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要在种植早期就着手进行。

因此,在小麦播种阶段,应该对种植区域进行定期检测,以检查是否出现了病害的迹象。

如发现小麦赤霉病早期的征兆,可以及时采取喷洒杀菌剂的措施。

3.合理施肥:小麦在种植期间需要适量的氮肥,但是过量的施肥会增加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在肥料施用的时间和量上需要注意,以确保小麦能够健康地生长。

4.秸秆处理:在小麦收割后,需要将田间秸秆清理干净,这样可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繁殖。

5.种植轮作:小麦赤霉菌在田间存活时间长,并且仍然能够存活在种子中。

因此,在田间进行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病菌在田间的存活时间。

尽管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时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蔓延。

遵循上述方法,可以保证小麦生长的健康和糧食安全。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较为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病原菌等。

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需要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管理。

本文将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潮湿、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小麦赤霉病易发生并迅速扩散。

特别是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原菌更容易侵染小麦植株,从而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 土壤因素土壤的肥力和湿度也会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如果土壤养分丰富、排水良好,小麦生长健壮,对抗病原菌的能力强;相反,贫瘠的土壤和积水多的地块则容易滋生病原菌,加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3. 病原菌传播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种子传播和农田残体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一旦病原菌侵染到小麦和田间杂草上,就会形成病源,进而引发小麦赤霉病的爆发。

4. 种植密度小麦种植密度的大小也会对赤霉病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

当小麦种植密度过大时,通风不畅,湿度较大,病原菌易在植株间传播,从而促进小麦赤霉病的产生。

二、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科学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小麦品种,这样即能减轻病害风险,又能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对于控制小麦赤霉病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施肥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施肥原则,为小麦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

3. 合理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品种特点,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使小麦植株之间通风良好,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4. 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农田杂草和残体,减少病原菌的滋生,避免病害的蔓延。

在早病期密集的地块要加强通风透光,减少露水浓度和湿度。

5.化学防治当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发生时,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防治消 灭菌源 ,销毁在土 表 局 植 保 站 )
起 的,一般很少见 。病苗先是芽鞘变 度 主要 取 决干 感 病 品种及 易感病 生 的稻桩和玉米秆 、棉花铃 、枯草等作 褐腐烂 ,其后根冠随之腐烂 ,病苗黄 育 期 、适 宜发 病 的暖 湿气 候 条件 与 物残体。施足基肥 ,看苗施肥 ,增施 瘦 以至枯 死。当田问湿度较大 时,枯 大 量 的 茵 源 这3 因 素及 其 吻合 程 磷钾肥 ,可提高植株 的抗病 力。做好 个 死苗 茎部可产 生粉红色霉 。 度 ,其 中气候 条 件是 决 定流 行 与否 清沟排渍工作 ,降低麦 田地 下水位和
菌 核在 土壤 中或附 着在 病残 体 上越 感染小穗及其 附近小穗 ;颖壳较厚 、
夏和 越冬 。成 为 下季 初侵 染的 主要 开花时 间长 的品种发病往往较重 。
9 %以上 的防治效果 。 0 ( 者单 位: 苏省 东海县 农业 作 江
菌 源 。病 害 的发生 、流 行及 流 行程
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 绿斑 ,后扩展 郑 引 1 、鲁麦 1 号 、烟 农 1 号 4 5等 ,
为淡褐色不规则形 病斑 ,病部 以上桔 可 因地制 宜选用 。不 同品种 问抗性 有 应掌握 “ 宁早勿迟 ”的原则 。实践证 黄 ,甚至不能正常抽穗 。 2病源和发病条件 差异 ,而 同一 品种在不 同地 区或不 同 明,采用药效高 、残效长 的内吸性药 年份发病程度也有很大 差异 。抽穗迅 物如 :托布津 、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
粉 红 色 的 胶 质 霉 层 ( 生孢 子 ), 当 对 湿 度要 求较 高 ,空气 的 相对 湿 度 分
药剂防治 (1)用增产 菌拌种 。
0 2 5 克/ 5 麦穗 接近 成熟时 ,遇高温高 湿 ,粉红 在 8 % ~1 0 时 子 囊孢 子萌 发 率 用固体菌 剂1 0 ~ 2 0 公顷 ,或 0 % O 2 色霉层处产生蓝黑色的小颗粒 ( 子囊 最 高 ,低 于7 %不 能 萌发 。 因此 , 液体 菌  ̄ 7 0 J 1 5 毫升/ 顷 对水 喷洒种 公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控措施作者:赵秀琴蔺璐萌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10期一、发生症状及规律(一)发生症状小麦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都会感染赤霉病,表现出苗枯、茎基腐、以及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田间穗腐最为普遍,为害也最严重。

苗枯是由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或种子带菌引起,初见芽变黑,后根冠逐渐腐烂,出现病苗枯黄,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茎基腐是指发病麦株基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

穗腐是指小麦扬花期间,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黄褐色或呈青枯状,之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桔橙色霉层,后期在病穗上可形成紫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

病重时,全穗或大部小穗发病,造成穗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枯死,形成“枯白穗”。

(二)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燕麦等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在我国北部麦区,病菌能在麦株残体、带病种子和其他植物如玉米、大豆等作物残体上以菌丝体状态越夏、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从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差异很大,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

二、发病原因(一)气候特点平顶山市气候特点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进入4月中旬以后,降雨量偏多,此期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为赤霉病病菌侵染提供了条件,且具有反复作用的特征。

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气温保持在15 ℃以上时,就可能引起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品种抗病性较差据调查,目前平顶山市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百农 207、周麦 22、豫麦49-198、周麦26等均属易感赤霉病品种,其他品种大部分抗性较差,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田间菌源量较大近年来,平顶山市普遍推行秸秆还田,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没有经过任何药剂处理,直接还田,造成田间菌源量豐富,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四)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一是小麦整地时旋耕浅,秸秆没有深埋,导致表层菌源量增加。

许昌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许昌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许昌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病害,它破坏小麦籽粒的质量和数量,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许昌市是中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小麦赤霉病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许昌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1.气候因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许昌市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气温适宜,是小麦赤霉病的高发期。

同时,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加重赤霉病的发生。

2.土壤因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土壤因素也有关系。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因素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使得小麦的抗病性变差,易于感染赤霉病菌。

3.病原因素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赤霉菌。

在许昌市,赤霉病菌种类较多,主要有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Fusarium graminearum、F. roseum、F. sporotrichioides 等。

这些病原菌通过微生物、虫害、草本植物残体等途径传播,使小麦品种发生赤霉病。

二、应对措施1.科学种植科学种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措施。

在选择种植品种上,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力强的小麦品种,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同时,在土壤肥力管理方面,应进行适时施肥和施有机肥,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抵御病原菌的能力。

2.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重要环节。

在种植期间,要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残茬等,保持田间通风、排水畅通,避免土壤过度水分,从而减少病原菌在小麦田间的传播。

3.化学控制适时、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手段。

在病害高发期,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需要遵守安全用药原则,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药剂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防控小麦赤霉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科学化的防治体系,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才能够有效地遏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山东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化学防治

山东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化学防治

山东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化学防治
山东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域之一,小麦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一直是该地区的一个难题。

小麦赤霉病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青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常出现在小麦收获及储存等环节。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多个复杂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山东地区的小麦生长环境湿度较高,气温较热,加之种植技术不完善、施肥不当等不良因素,容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同时,残留在土壤中的黄曲霉菌孢子和在种子中的病菌也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来源之一。

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农民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化学防治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之一。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防治措施:
1.喷洒茜素。

茜素是一种有机物,可以通过植株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株内部,从而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农民应在病害初期浓度为150ppm,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因此,要严格执行贮存期限、药剂使用量等安全使用规定,保证化学防治的安全和有效性。

农田赤霉病防治方案

农田赤霉病防治方案

农田赤霉病防治方案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赤霉病是影响水稻和小麦等谷物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病害之一。

赤霉病病菌在发病期间会导致作物叶片出现黄斑、间斑,后期则会出现褐斑并腐烂。

如何有效地防治赤霉病是农民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防治方案。

植物保护剂防治1. 硫磺熏蒸硫磺熏蒸可以在土壤中杀死赤霉病病菌和其它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从而有效地控制赤霉病的发生。

熏蒸的方法一般是将硫磺放在特制的锅炉中,然后点燃硫磺,生成二氧化硫。

将土壤覆盖上膜,然后将二氧化硫泵入膜中,在土壤中进行熏蒸,熏蒸时间一般为1-3天。

硫磺熏蒸的优点是控制效果好,对土壤质量影响小。

2. 喷洒药物喷洒药物是防治赤霉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赤霉病,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喷洒。

一些常用种类的农药如治麦、多菌灵、杀螟松等可以用来喷洒,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喷洒。

需要注意的是,喷洒药物应该均匀喷洒,药物喷洒间隔应该设置合理,防止过量喷洒药物而导致农作物死亡。

增强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作物生长的重要保证,而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在营养不平衡的情况下容易滋生,从而导致赤霉病的发生。

因此,增强土壤中的养分可以有效地控制赤霉病的发生。

首先,需要在肥料的选取上选择有机化合物肥料,如秸秆、砖瓦渣、畜禽粪便等来增强土壤养分。

其次,可以考虑添加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元素,这些元素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从而对抗有害微生物。

对土壤进行合理的施肥可以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并且有效地防止赤霉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赤霉病的预防更加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种植耐病性作物品种种植耐病性作物品种是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在许多种植耐病性品种的农作物已经在市场上推广。

耐病性品种特点是对病菌的抵抗性强,病害抑制能力高。

因此,种植这些品种的农作物可以减少赤霉病的发生。

2. 农区杂草清除赤霉病的病源是土壤中的病菌,而大多数病菌都来自于杂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做好小麦赤霉病发生及
防治信息报送的通知
各镇(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当前,我区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也已进入关键阶段。

为及时掌握各镇(街)小麦生育进程、赤霉病发生及防治动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请各镇(街)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组织开展赤霉病发生及防治信息报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送内容
小麦生育进程(扬花情况),防治进度,组织发动、服务指导、统防统治情况以及赤霉病发生实况等(见附表)。

二、报送时间
2017年4月22日至5月15日。

其中小麦赤霉病防治情况统计表(附表1)实行日报制,组织发动与服务指导情况统计表(附表2)、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统计表(附表3)实行周报制,其中附表2每周二报送,附表3每周二、五报送。

三、报送要求
1、各镇(街)须明确一名报送负责人,并在第一次报送时将姓名与手机号码发送至区植保植检站。

2、各镇(街)要及时做好各村情况的收集,填好相关表格,附表1于当日下午15:30前报送至区植保植检站。

信息报送联系人:张海燕;QQ:874995309,电话:88802501。

附表1:小麦赤霉病防治情况统计表
附表2:组织发动与服务指导情况统计表
附表3: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2017年4月21日
附表1:
附表2:
情况联系人:电话附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