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
2.1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_讲课稿)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大气 反射、 辐 散射 射 太 阳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辐
射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 气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上界目
链 接
栏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1 、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 如果用 “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 2、 冬日里如果是晴天。白天温度比较高,为什么 到了第二天早上会感觉特别冷,妈妈会让你穿秋裤?
情 景 激 疑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发明。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 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 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两 栏 部分,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然后用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 目 链 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 接 升空的呢?这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2.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矿物能 【解析】选A。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栏 目 链 接
3.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原因是吸收了(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选 B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而对地面长 波辐射吸收得比较多,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 源。
学 以 致 用
(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 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D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生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并能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能够正确画出热力环流图,3.能够解释局部大气环流,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的成因与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阅读必修一P28~P30内容,完成填空,并用红笔在课本上标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___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散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辐射热交换。
方法指导 大气保温作用可以归纳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串”: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
2.热力环流的形成【问题探究】1.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2近地面 →空气的 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 差异→空气的 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海陆风(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典例剖析】【例题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4、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7、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例题2】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一、学习内容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主要知识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现形式。
热力环流是本课时的关键部分,祈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所以可以通过这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来衡量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程度。
二、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以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介绍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的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力环流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原理;五.教学策略: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法。
六.教学环境设计: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第1课时[含答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掌握等压面的判读规律。
课前预习学案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①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③______、反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 ④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 ⑤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⑥__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⑦__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⑧ 。
2.热力环流的形成【自主检测】1.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 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天气原因是()A.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3.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白天太阳辐射强④云层厚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4. 下列关于近地面大气受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B.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C.近地面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然后以传导和对流形式传递给大气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B. 空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C.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自我反思】——疑点: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
白天多云,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作 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 逆辐射作用强。
低气压
甲
高气压
低气压
乙
丙
高气压 B 冷却
1. 2.
丁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B冷却 丙>丁>乙>甲
画出高空、近地面等压线弯曲状况 比较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的高低。
规 律 总结
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
近地面 同一高度 气温高、气压低 、等压面向下凹 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
海陆风
高 低 低 高 低
低
高
高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
夏季
冬季
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
夜晚:吹山风
B
A 郊区
市区
A 郊区
B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植树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课堂小结: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越往高、气压越低 不同高度
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合作探究(二)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B
a
C
b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
先有 垂直 运动,再形成 水平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B>C>D>A 是 。
学习目标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 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3、能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叙述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能 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预习学案学案制定人:宋爱霞使用时间:2012 -09-18【预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认真阅读课本,填写学案空白处,并在课本上划出记住)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2.大气增温的主要方式是。
3.近地面空气以、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4.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5.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波长的关系:温度越高,波长,温度越低,波长。
6.读图,回答A、B、C、D所表示的含义:A.辐射,B.辐射,C.辐射,D.作用。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大气的削弱作用是通过、进行的。
大气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3、读课本图2.3及右边文字,写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不均大气的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差异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预习自测】1、右图为“北京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气温变化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月9日白天与夜晚气温都比3月8日低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的反射作用2、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B.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近地面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4、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C.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D.晴天,地面辐射减弱【预习评价】自我评价:优一般差教师评价:优一般差【预习留言板】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课内探究学案学案制定人:宋爱霞使用时间:2012 -09-19【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本节课的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
课标淡化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大气从地面获得与保持热量的过程。
教学中不宜把受热过程划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过程,从简化角度来看,应把受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关能力集中训练的机会。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突出了逻辑推理能力,而在这个分析过程的同时又要把相关原理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结合起来,在运用中形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
在整体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等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推理过程严谨,而涉及的光学和热学知识较多,而这些知识学生没有学过,学生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障碍较多。
这要求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铺垫,用生活实例通过比喻的方法说明。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如果地球外围没有大气,地球上还会有生命的存在吗?地球周围的大气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是什么引起了大气的运动呢?请同学们看我们第一节的课标告诉我答案。
今天我们只学习本节内容的第一部分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
【设计意图】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
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种植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x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处不胜寒”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顶离太阳更近,为什么我们感觉更冷?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反射
吸收
大气上界
散射
地
面 辐
大气逆辐射
射
地
面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根本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白天,由 于没有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月面 温度升得很高。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 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 强烈,月面温度骤降。
白天,大 气削弱了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 射,气温不会 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 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 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 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 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 霜冻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吸
地
地
收
面
面
辐
吸
射
收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原 因在哪里?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
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气压降低
气压升高
地面
热
地面
冷
2、热力环流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C 冷却
A 受热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B 冷却
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地面
时间. 假设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在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相同吗?气压呢?
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4、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高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对流运动:空气在热力或动力作用下的垂直上升或下沉运动。
吸收、散射等,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大(3夜假3气因地间设、的 为 面 地 水风水晴是面平从平朗近质气陆运的地地压地动夜面均梯吹:晚大匀度向等,气、力海压天的受与洋线空直热地与少接情转等云热况偏压或源相向面无同力云,的,在影大同响气一逆高辐度射空弱气,密膨胀上升地度面相辐同射吗的?热气量压散呢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收缩下沉,容易出现霜冻)
昼夜温差大最大一般在500C左右
➢活动探究: 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大气上界
削弱作用
白天: 月球表面气温高,地球表面气温低。
2020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下列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大气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3.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4.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5.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 C.c D.d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青藏高原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着与陆地和海洋相似的热力性质差异。
据此完成7~8题。
7.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存在()①1月,冷低压②8月,热低压③1月,冷高压④8月,热高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10.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11.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二、综合题12.读“某地海拔1千米附近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地 面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动画演示
太 阳
太阳 辐射
地 面
地面 辐射
大 气
大气 辐射
宇宙 空间
大气逆辐射
结论: ①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②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月球表 面温度的昼夜变化那样明显?
享受生活从地理开始!
一天早晨气温低于中午的原因?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
大 气 上 界
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的受热)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射
射向地面
水平气 促使大气有高压区 压梯度 流向低压区的力 力
地转偏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 向力 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摩擦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相 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深化拓展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 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1030 1020
1010 1020 1030
1010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的风向
我的收获
太阳辐射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三力 作用 下,风 向与 等压 线成 一夹 角
两力 平衡 风向 平行 等压 线
使风向 垂直等 压线
使风在北 球右偏南 半球左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大 气 水 平 运 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两部分知识。
从内容上看,这两个框题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而大气的热状况即冷热不均匀则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两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因果关系的推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学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二、能力目标培养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不同地点气压值的比较【教学方法】运用学案教学法,利用实验、课本插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本知识。
【教具准备】天气预报录音、相关实验器材、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上课的前一天发放该课的学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新课导入:(播放当天天气预报的录音)根据录音中的温度播报,计算当天的昼夜温差。
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夜晚则降至—183℃,昼夜温差达到上百度,比地球上的大得多。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那为什么有了大气昼夜温差就会减小呢?带着该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师: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生:太阳师: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气体球,它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也就是太阳辐射。
所以地球大气的能量来源也是太阳辐射能。
(板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师:除了太阳,其它事物也向外辐射能量。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课题: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时间: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计划课时2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选用了三个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以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介绍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原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媒体选择新课导入如果没有了大气,也就没有了生物界,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我们生活在大气中,却往往因为大气看不到和摸不着,而“不识其庐山真面目”,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
但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切实感受到大气的“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大气的运动。
学生思考回忆周围的现象。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导入新课。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知识点总结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二.大气的组成成分三.大气的受热过程注解: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中的反射主要集中在大气层(低层大气)上部;吸收和散射则是整个大气层(从地面到虚线所示的位置)的作用。
过程二:大气吸收也是指整个大气层(大气上界以下),具体方式是靠近地面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然后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逐渐由短变长。
四.热力环流注:实线表示等压面,虚线表示等高面。
规律——同一水平面,等压面凸起的区域为高压区,凹陷的区域为低压区,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1.什么是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风指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什么叫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3.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有什么关系?垂直4.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有什么关系?相反南半球近地面顺风而行的飞机,高压在它的(左后)方向,低压在它的(右前)方向。
气压场中风向的画法第一步:画出过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第二步: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三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 空气运动 空气 运动 根本 原因 直接 原因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太阳到达地面以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
2.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以及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了解大气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与过程【知识梳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填图并完成填空)(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是 ,从大气受热过程看,地球大气对 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 吸收较多。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 ,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2)热力环流的过程(3)常见的热力环流(画出热力环流图)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2)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 图示受力 只受 力影响受 受力影响力影响风向等压线指向与等压线与等压线总结:大气水平运动一般受三个力影响: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考点精析】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意义(结合课本p30图2.1 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三种现象)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强弱取决于云层厚薄,尘埃多少、大气稀薄程度,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多少。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气体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地面低压;气体冷却下沉,地面高压,高空低压。
高低压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注意:①理清温度高低与空气运动、气压高低的关系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高低状况③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④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凸起的地方为高气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⑤同一水平面,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大 气 逆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活动探究1: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1、白天,月球和地球温度较高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夜晚,月球和地球温度较低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月球和地球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C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 D.地热能
2、地球的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其原因正确的是( D )
A.月球距太阳远 C 月球本身不发光 B 地球距太阳近 D 地球上有大气层
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D.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4、下图能止确反映城郊间、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A)
上方谷为什么会突降大雨,使司马懿父子三人死里逃生呢?
上方谷形成的热力环流
上方谷白天和晚上的风向相同吗?
火上方谷山谷风源自大 气 的 热 力 环 流
白天
夜晚
谷风
山风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除了海陆风、山谷风之外,生活 中还有很多的热力环流现象,如 城市热岛、林地与裸地之间的热 力环流等等。
林地与裸地间的热力环流
活动探究1: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月球: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月面温度高; 夜间,没有大气 昼夜温差大 逆 辐射对月表的保温作用,月面温度低。
地球:白天,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太阳辐 射,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逆辐射把 热量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过低。
昼夜温差小
实验器材
玻璃缸
开水
冰
现象观察
(直接原因)
气同 压一 差水 异平 面 的 热力环流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1.开始时,温度计的温度相同,都为15℃
2.太阳底下晒一段时间后,沙里温度计的温度为 25℃,盐水的为20 ℃ 3.放入冷藏室一段时间后,沙里温度计的温度为 10℃,盐水的为15℃
说明:陆地白天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晚上 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欢迎你走进地理课堂!
宜宾县一中 颜克东
新课标人教 版高中地理
《三国演义》 火熄上方谷
• 思考:
1、太阳辐射和地面 辐射有什么不同?
2、近地面的热量来 源于哪里?
3、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热源是什么 ?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1000hpa
1010hpa
空 气 密 度 减 小 , 气 压 降 低
地面 B A C
一、热力环流的原理
B1 A1
C1
低
高空
990hpa
高
低
1000hpa
1010hpa
地面 高
低
受热
A
高
冷却
C
空 气 密 度 逐 渐 减 小 气 压 降 低
,
冷却
B
(根本原因)
地 区 间 冷 热 差 异 空 气 的 垂 直 运 动
沙子热 海水冷
对于这两幅画 你能看出海陆间 温度的差异吗?
中午
沙子冷
海水热
傍晚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活 动 探 究 — 海 陆 风 的 形 成
1.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 个环流图; 2.想一想,一天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3.白天海洋的气压___,陆地的气压___(高或低);夜间海洋的气压___, 陆地的气压___(高或低)。
热
播放 暂停 重放
冷
1、A.B两地,空气密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是如何变化的?
2、A.B两地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空气密度分布是否均匀?
结论: 同一地点气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在地表受热均匀的条件下,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相等。
B1
A1
等压面
B A 地 表 受 热 均 匀
一、热力环流的原理
高空
990h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