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血液学检查考点总结
血液学检查考点总结一、血细胞学基本参数及临床意义(一)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1.正常参考区间分群HB RBC成年男性120~~160g/L (4.5~5.5)×1012/L成年女性110~150g/L (3.5~~5.0)×1012/L新生儿170~200g/L (6~7)×1012/L2.临床意义生理变化新生儿红细胞比成人高,出生2周后开始下降男性6~7岁时最低,后逐步升高,至25~30岁达最高值,后下降女性13~15岁达较高值生理学增加体力劳动(或运动量较大)者、气候寒冷地区及高原的居民生理学减少妊娠期病理性增多真红+长期缺氧+一时性增多(严重烧伤造成浓缩)病理性减少急性大失血、白血病、再障等(二)白细胞计数(WBC)1.正常参考区间(1)成人:(4~10)×109/L。
(2)儿童:(5~12)×10/L。
(3)新生儿:(15~20)×10/L。
2.临床意义情况意义生理性增加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极度恐惧及疼痛病理性增加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恶性肿瘤、术后、急性溶血、白血病等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化学药物、脾亢等情况数值(×109/L)意义中性粒↑>7.6 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白血病等中性粒↓<1.5 病毒感染、G-感染、AA、射线等嗜酸粒↑>10% 变态反应性疾病、肿瘤等淋巴细胞↑ >4.0 病毒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恶性疾病等淋巴细胞↓ <0.8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等单核细胞↑ >1.0 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等感染(四)血小板计数(PLT)1.正常参考区间(100~300)×109/L2.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2)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五)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1.正常参考区间(1)成年男性:0~15mm/h(2)成年女性:0~20mm/h2.临床意义(血沉加快)①各种炎症性疾病②组织损伤及坏死③恶性肿瘤④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可加快⑤其他:部分贫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等患者及血胆固醇高者二、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法,男性0~5个,女性0~10个)毛细血管疾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ITP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病、血小板无力症其他肝肾疾患、严重凝血障碍(二)出血时间(BT)测定出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以下情况:1.血小板大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为BT延长的主要原因,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等2.毛细血管本身病变如过敏性紫癜等(三)凝血时间(CT)测定血液凝固时间是指自血液离开血管到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血流变意义探讨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
血液粘度的测量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的重要性在伯肃叶(poiseuille )定律中已经体现出来。
血液粘度测量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测量,但是,单单地测量血液粘度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以围绕血液粘度测量为中心,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在逐年增多,血液流变学最初只给5 个参数,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刚性指数。
以后发展增加了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电泳时间与电泳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后来又增加了卡松粘度与卡松屈服应力值。
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
临床实验室指标虽多,但总是围绕着红细胞的聚集性与变形性的(血液粘度)。
随着检测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还会不断增加反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凝血,血液触变性,血液粘弹性,血栓弹力图等指标,血液粘滞性异常都是根据上述参数检测结果来判断的,所以,我们测量这么多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多方面来寻找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血液粘度增高,其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有些指标,如血脂等,虽不算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是,它的含量与血液粘度密切相关,因此亦将其列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来进行讨论。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临床实验室血液流变学的每一项指标都是其相应流变性的数值表达。
血液具有诸如粘滞性,红细胞聚集性与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与粘附性等等各种流变性质,因而相应地形成了表达这些流变性质的指标体系。
红细胞实验报告
红细胞实验报告红细胞实验报告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成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红细胞形态观察我们首先对红细胞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红细胞呈现出典型的双凹形状,中间凹陷的部分使得红细胞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此外,红细胞的直径大约为7-8微米,非常小巧而灵活。
实验二:红细胞计数为了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我们进行了红细胞计数实验。
通过标准的计数室和显微镜,我们成功地计算出了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大约为4000-5000万/立方毫米,而女性的红细胞计数则稍低一些。
这个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红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
实验三:红细胞的氧合能力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携带氧气。
为了研究红细胞的氧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将红细胞与含氧气的溶液接触,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中的氧气浓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红细胞能够迅速吸收氧气,并将其转运到需要氧气的组织和器官中。
实验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具有出色的变形能力,可以在血管中通过狭窄的部位。
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将红细胞放置在不同大小的通道中,并观察它们通过的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红细胞能够迅速改变形状,以适应不同通道的大小。
这种变形能力使得红细胞能够顺利地通过毛细血管等狭窄的血管。
实验五:红细胞的寿命红细胞的寿命是血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我们通过注射一种特殊的示踪剂来测量红细胞的寿命。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00-120天。
然而,在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可能会缩短或延长。
总结: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对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功能以及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细胞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着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作。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心血管内流动状态及其对血管壁和红细胞的影响的科学,其各项指标的解读如下:
1. 血流黏度:血液的黏滞性,随着红细胞数量、形态及血浆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黏度表明血液较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 红细胞变形指数:衡量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反映红细胞的柔软性和质量。
正常值为0.4~0.6,低于此范围则说明红细胞固化,导致血液黏稠。
3. 血小板聚集率:反映血小板与红细胞、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常用于预测血栓形成的概率。
高聚集率表明血小板易聚集,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
4. 微循环循环时间:测量红细胞经过毛细血管的时间,反映了组织氧供的状态。
时间过长说明微循环障碍,血液不能有效地传递氧气和养分,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5. 血流剪切力:剪切力是被施加在血流上的力,血流越强,剪切力也越大。
高剪切力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综上所述,血流变各项指标的异常都可能反映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或身体疾病的存在,建议及时进行检查。
成人医学检验09-2班临床检验仪器试题答案
《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试题库三、单选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 A ) A.显微结构2.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一般利用( B )B.电子显微镜技术3.研究组织或细胞显微结构的主要技术是( A ) A.显微镜技术4.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 C ) C.离心技术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 ) A.目镜10×,物镜4×6.在物镜里增加一个相位板和在聚光镜上增加一个环形光阑的显微镜是(E ) E.相衬显微镜7.关于光学显微镜,下列有误的是( E )E.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目镜决定8.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有误的是( D ) D.使用油镜时,需将聚光器降至最低,光圈关至最小9.适于观察细胞复杂网络如内质网膜系统、细胞骨架系统的三维结构的显微镜是( D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10.关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列有误的是( E )E.所用标本须经超薄切片11.下面对透射电镜描述不正确的是(E )E.景深长、图像立体感强12.主要用于观察活细胞中有规则的纤维结构如纺锤丝、染色体以及纤维丝等构造的光学显微镜是( E )E.偏振光显微镜13.关于相衬显微镜,下列有误的是( C )C.所观察的标本要经固定处理14.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小分辨距离)是( B ) B.0.2µm15.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下列有误的是( C ) C.与照明光的波长成反比16.分别使用光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同一细胞标本相,可发现在低倍镜下( B )B.相较小、视野较亮17.适于观察小细胞或细胞群体复杂而精细的表面或断面的立体形态与结构的显微镜是( D )D.扫描电子显微镜18.适于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显微镜是( A ) A.透射电镜19.关于荧光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 E ) E.使用时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20.关于电子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 A )A.组织或细胞观察前均需经超薄切片21.下面对高效液相色谱仪不正确的描述是(C )C. 分析速度很快22.下面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气相色谱仪只能分析气态样品23.气相色谱系统的核心是( E )E. 分析柱24.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工作时要求( B )B.先稳定载气的压强,再稳定其流量25.气相色谱仪恒温操作的一般要求是( C )C. 比样品最高沸点高40 C左右26.对于沸点分布范围比较均匀的样品,常用的程序升温方法是( A )A.线性程序27.对色谱检测器的基本要求是(C )C. 灵敏度高,反映时间要快28.对液相色谱仪溶剂输送系统的要求主要是(B) B. 宽的入口压力范围,并能适于所有的溶剂29.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复杂样品,常液系脱分离效果不好时,最常用的改善分离方法是(D)D.梯度洗脱30.对于一般样品,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进样装置和进样方式是( C )C.不停流的隔断式注射器进样3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 C )C.1937年3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pH值是(D )D.8.2~8.83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34.电泳时p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E )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3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A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3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 B )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3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 C )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3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 E )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3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 D )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4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A)A.0.01pH单位41. 下述中不是电化学分析仪器测量特性的是(D)D. 光导42. 电化学分析法中,将被测物质的浓度转变成电学参数的变换器是( A )A. 电极43. 电化学分析仪器所使用的电极中,常用的内参比电极是( C )C. 银-氯化银电极44. 能够指示血液样本中pH值大小的电极是( B )B. 玻璃电极45. pH玻璃电极对样本溶液pH的敏感程度取决于( D )D. 电极的玻璃膜46. 由于电极制造的差异,pH玻璃电极使用时常用于进行校正的溶液是( A )A. 标准缓冲溶液47. 下列各项中不是离子选择电极基本组成的有( C )C. 外参比电极48. 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B )B. 离子交换反应49.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得的是血清样本中离子的( B )B. 浓度50. PO2电极属于( C )C. 氧化还原电极51. PO2电极使用时外加直流电压的范围是(C )C. 0.4 0.8V52. PCO2电极属于( E ) E. 气敏电极53. 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电解质分析仪,测量样本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电极是(A )A. 离子选择电极54. 湿式电解质分析仪中为各种试剂流动提供动力的是( B )B. 蠕动泵5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电解质分析仪液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E )E. CPU芯片5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电解质分析仪液路系统通路的是( D )D. 信号传输通路57. 电解质分析仪电路系统模块中,蠕动泵控制电路所属的模块是( A )A. 电源电路模块58.电解质分析仪中软件系统不能提供操作程序的是( A )A. 电源开启59. 电解质分析仪中需要设定程序的是( D )D. 选择自动或手动定标方式60. 属于电解质分析仪检测操作程序的是( C )C. 自动清洗吸样针61.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通常采用的原理是( B ) B.光电监测62. Malthus Microbiological Growth Analyser 系统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是通过检测培养基的( D )D.导电性或电压63. ESP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是( C )C.培养瓶内压力的改变64.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目标为( E )E.CO265. BacT/Alert自动血培养系统判断阴性或阳性,是通过( A )A.感受器颜色的变化66. Bactec9000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手段是( C )C.荧光法67. BacT/Alert血培养瓶的底部含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B )B.二氧化碳68.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D )D.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69. 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实质是( E )E.微型化的肉汤稀释试验70. 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主要用于测定(C )C.MIC71. VITEK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 C )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72. 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B )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73. PHOENIX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D)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74. SENSITITRE ARIS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 E )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75.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是( C )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76.将悬浮分散的单细胞悬液,经特异荧光染料染色后,放人样品管,悬浮在样品管中的单细胞悬液形成样品流垂直进入流式细胞仪的流动室,动力来自于( C )C.气体压力77.流动室轴心至外壁的鞘液向下流动,形成包绕细胞悬液的是( A )A.鞘液流78.各类细胞的特性信息在测量区被测定的时间为( A )A.在细胞形成液滴以前79.样品流在鞘流的环包下形成流体动力学聚焦,使样品流不会脱离液流的轴线方向,并且保证每个细胞通过( C )C.激光照射区80.前向角散射可以检测( B )B.被测细胞的大小81.在对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荧光检测时通常使用( C )C.对数放大器82.一般对DNA倍体测量时采用(A )A.荧光信号的面积83.荧光信号的宽度常用来区分( D )D.双联体细胞84.光谱重叠校正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 E )E.双激光立体光路技术85.若每秒钟产生4万个水滴,每秒钟流出的细胞是1000个,则平均每40个水滴中有( D )D.一个水滴是有细胞的86.流式细胞术对HIV感染者或AIDS发病者进行区别是通过(C )C.动态监测T细胞亚群E.DNA倍体含量测定87.下落的水滴通过一对平行板电极形成的静电场时,带正电荷的水滴向( A )A.带负电的电极板偏转88.什么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特异指标为( E )E.DNA倍体含量测定89.衡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微弱荧光信号的重要指标是( A )A.灵敏度的高低90.分辨率是衡量仪器测量精度的指标,通常用( D )D.变异系数值表示91.与前向角散射密切相关的是( B )B.细胞直径的平方92.流式细胞仪测定的标本,不论是外周血细胞,还是培养细胞,首先要保证是(E )E.单细胞悬液93.光路与流路校正的主要目是确保( C )C.激光光路与样品流处于正交状态94.为保证样品检测时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PMT 校准采用( B )B.质控品95.为保证仪器在计数时的准确性,流式细胞仪应建立绝对计数( E )E.标准品96.样品和鞘液管道应用漂白粉液清洗的间隔时间为( D )D.每周97.FCM显示激光器开启错误,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B )B.激光器门打开98.FCM显示清洗液高度警示,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是(E )E.清洗液传感器失灵99.FCM显示数据处理速率错误,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A )A.数据太大,难以处理100.有关红细胞变形性测定叙述不正确的是(C)C.光散射法是测定红细胞群体的变形能力四【多选题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红细胞 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一、引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红细胞形态的正常与异常,对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和常见异常,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血液检查的重要性。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观察血液样本中红细胞形态的方法,可以提供有关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红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的形态和染色性质。
以下是一般的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步骤:1. 血液样本采集与制片最常用的是采用患者静脉采血的方式,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避免凝血。
接着,制备血片用于显微镜观察。
制片的过程包括滴取一滴血液在玻片上,并使用另一块玻片将其平铺,形成薄片。
2. 血片染色血片染色是为了增强红细胞的对比度和显现细胞结构。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使用古德威尔染色法(Wright染色法)或朗格汉斯染色法。
3. 显微镜观察与记录将染色好的血片放置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通常需要观察的指标包括红细胞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核-质比等。
4. 形态学分析与报告根据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编写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四、常见红细胞形态学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异常是指红细胞在形态上出现的不正常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学异常:1.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类疾病。
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形态异常、高色素血症等。
2. 红细胞减少症红细胞减少症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3. 红细胞畸形红细胞畸形是指红细胞在形态上发生不正常的改变,常见的有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
库血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研究*
红细 胞变形性 ( e r y t h r o c y t e d e f o r m a b i l i t y )是指 红细胞 在
h a d be e n d e t e c t e d a t 0 d, 1 d, 3 d, 5 d, 7 d, 1 4 d, 21 d, 2 8 d. Re s u l t :De f o ma r b i l i t y i n de x a n d s t i fn e s s i n d e x we r e s i g n i ic f nt a l y i n c r e a s e d a t 5 d, a g g r e g a t i o n i n d e x wa s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 a t 7 d . t h e y we r e we r e ra g d u a l l y i n c r e a s e d wi t h t i me p r o l o n g d u in r g s t o r a g e o f b a n k e d b l o o d . Co nc l u s i o n:I t s h o u l d s e ve r a s a c a u t i o n t o c l i n i c a l t r a n s f u s i o n . b l o o d s h o u l d b e i n f us i o n t o pa t i e n t o f mi e r o c i r e u l a t o r y f a i l u r e wh e n i t s s t o r ge a t i me i s l e s s t ha n 5 d .
血流变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血流变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采用降低血液黏滞诸因素的方法在心血管疾病、肿瘤、血流变检测仪血液病的诊断治疗中行之有效。
血流变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ESR)等6项,故应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 人员的要求及培训由于血流变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实验操作人员有严格的要求。
人员必须经过正规检验专业学习,上岗前经过岗位培训,了解所用仪器的构造、使用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掌握仪器的保养、简单维修、故障排除以及校准方法,测试后根据各项参数的关系,能准确发出报告。
而且需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2 仪器的安装及校准购置新仪器后,应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清点、核对仪器部件,确认无误后进行安装。
安装应选择无热源、无干扰、环境清洁的实验平台上。
室温在18~25℃,相对湿度应<80%;仪器应用电子稳压器,并妥善接地。
安装完毕后,需对仪器进行校准。
目前,血液黏度仪的校准还没有更符合血液非牛顿流体特性的标准物,只能用国家标准油来校准。
校准后分别测定与正常人血液黏度相近的高、中、低三种不同黏度值的国家标准油的黏度,其各切变率条件下黏度的相对误差应<3%。
在目前全血黏度尚无理想质控液的情况下,可于每日做样本检测前先检测蒸馏水的黏度,日间对比,以了解仪器的稳定性,血浆黏度也可参考。
3 标本采集受试者当日清晨空腹采血,24 h内避免高脂饮食,不用影响血黏度的药物。
一般取前臂肘部静脉血,采血时静脉压迫不能过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血流缓慢或停止,使全血黏度急剧增加,从而引起血小板、红细胞的聚集并伴有凝血因子激活。
同时由于血液不流动和机体抗凝血因子的补充,形成大量凝血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另外,采血时要一针见血,速度要快,防止产生气泡。
如果反复穿刺导致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释放而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造成血液在10 s左右开始凝固,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含肝素的血流变专用负压管收集标本,静置20 min~4 h内测定为宜。
库血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研究
库血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研究作者:张驰张洪为李代渝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5期【摘要】目的:观察库血在储存期间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血样来源于10例健康献血者的新鲜全血各200 ml,于储存期的0 d、1 d、3 d、5 d、7 d、14 d、21 d、28 d分别检测红细胞变形性的相关指标(变形指数、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
结果:血液储存5 d时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明显升高,聚集指数在7 d时明显升高。
三者均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
结论:临床输血需谨慎,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应尽量选择5 d之内的血液输注。
【关键词】红细胞变形性;血液流变学;库血红细胞变形性(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自身形状通过微血管的能力,它是影响血液循环的流动性及粘滞性的主要因素[1]。
红细胞良好的变形性是有效灌注微循环,完成各项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因素。
当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时,会出现一系列不利变化,例如全血粘度升高,血流阻力增加,血液循环不畅等。
这一阻碍作用,对心、脑、肺等器官的影响非常明显。
因此,红细胞变形性的研究对揭示心肌梗塞、中风、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
当这类患者需要输血时,更需注意。
输血治疗作为一种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研究库血红细胞的变形性能够为输血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障。
本研究拟通过实验观察库血在储存期间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趋势,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储存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保障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血样来源于10例健康献血者的按血站标准采集、处理和保存的新鲜全血各200 ml,于4 ℃血库冰箱保存。
1.2 仪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赛科希德SA6000,北京),冰箱(三洋MBR-506D型,日本)。
需要说明的是,赛科希德SA600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的红细胞变形指数越大,表示红细胞变形性越差。
rbc变形率
rbc变形率
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变形率主要反映红细胞变形性,可用来评估各种疾病中红细胞的形态改变情况,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其中,红细胞变形指数主要反映红细胞变形性,可用来评估各种疾病中红细胞的形态改变情况。
如果红细胞变形指数偏低,可能是红细胞本身异常或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前者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因此,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红细胞变形指数偏低,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而红细胞变形率反映红细胞的硬度,即红细胞的刚性程度。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呈现双凹圆盘状,变形能力较强。
当红细胞异常时,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会导致红细胞变形率降低。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参考值」微孔滤过法(亦称微孔筛法):各试验室有不同正常值,各试验室应建立自己正常值。
粘度测量法:TK值为0.93±0.11,TK为红细胞硬度指标。
根据所用粘度计不同,各试验室应建立自己正常值。
激光衍射法(BL-88-B型)微机电脑测定:DI(红细胞变形指数)0.35~0.45、目测测定:0.45~0.55.根据仪器型号厂家不同,各试验室应建立自己正常值。
「临床意义」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自身形态的能力。
红细胞变形能力对血流性质有重大影响,它是决定高切率下血液粘率的关键因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高切粘度增高,从而增加了血液的外周阻力,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
从红细胞本身讲,有3个固有因素决定其变形能力,即红细胞膜的粘弹性;红细胞的几何图形;红细胞内液粘度。
上述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异常,均会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红细胞膜的粘弹性:红细胞膜由双层磷脂与胆固醇排列组成,其中嵌入可移动蛋白质,此膜本身具有很大流动性,被称为液态膜,此膜还具有很大弹性和韧性,目前已知,凡能引起红细胞膜中ATP降低,Ca++/Mg++比值增加,胆固醇/磷脂比值(正常为0.8:1)增加的疾病,都可导致红细胞硬化增加,使红细胞变形性减低。
红细胞几何图形:正常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高于1.5,可被拉伸至原长的230%而无损害。
如果变形中增加红细胞表面积,即可引起红细胞破坏。
球形红细胞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降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
红细胞内粘度;指红细胞内液粘度,它受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红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正常MCHC为270~370/L,平均330g/L左右,其内粘度约为7mpa.s,当MCHC从370g/L再增高时,红细胞内粘度呈指数增长,当达到500g/L时,红细胞内粘度可增至650mp a.s,在这种情况下,红细胞内粘度将成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决定因素。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一些血红蛋白病中红细胞内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性减低。
红细胞变形指数tk
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变形指数(RBC deformability index,简称TK)是评估红细胞形态变化能力的指标之一。
红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细胞之一,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形态和柔软的结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红细胞变形指数来进行。
简单来说,红细胞变形指数就是描述红细胞形态变化能力的一个数值。
通常,红细胞在血流中需要通过各种血管的狭窄和弯曲,因此其变形能力直接关系到红细胞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血管。
如果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就容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细胞内骨架、细胞膜的组成和黏度等。
细胞内骨架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稳定性的作用。
细胞膜则由磷脂、蛋白质和胆固醇等组成,对红细胞的弹性和变形能力有重要影响。
此外,红细胞的黏度也是影响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黏度高的血液会增加红细胞通过狭窄血管的难度,从而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有激光散射法、显微镜观察法和流变仪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来评估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一般来说,变形指数越高,说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越好,血液流动性越好。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异常常见于多种疾病中,如贫血、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
例如,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或红细胞形态异常,导致其变形能力降低,从而引发血液循环障碍。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也会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血液流动。
炎症性疾病患者则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会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因此,对于评估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红细胞变形指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可以及早发现和评估血液循环障碍的程度,指导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另外,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变化还可以作为监测疾病进展和疗效的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红细胞变形指数tk
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变形指数(RBC Deformability Index,RDI)是评估红细胞变形性能的一个指标。
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类型,其变形性能对于血流的流动和氧气的输送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RDI通常用于研究红细胞疾病或研究红细胞的生理学功能。
本文将介绍RDI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一、RDI的定义红细胞变形指数(RDI)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剪切力作用下所能变形的程度。
RDI值越高,表明红细胞越难以变形。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可以通过细长、曲折的细胞形态,在微小的血管中通过狭窄的血管壁,使得红细胞能在高压力下保持连续的流动和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
不过,在某些疾病情况下,红细胞发生变形性能下降,易导致血管堵塞和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二、RDI的测量方法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测量RDI,主要包括:1. 血流动力学模拟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微流控芯片或微型通道等装置,模拟自然血流中的剪切力,然后观察红细胞的变形情况。
该方法可模拟不同血流场下的剪切力,且对微小的血样进行测量,但是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2. 激光散射法这种方法依赖于光学成像技术和激光光束,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变形情况。
光束通过红细胞流动的血浆中,散射光被捕捉并转化为电信号。
可以主动控制红细胞所受到的压力,并测量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性能。
3. 比流率法比流率法是一种基于理论的方法,根据奥斯克拉多克方程(Ostwald-de Waele Equation)预测红细胞在不同剪切力下的流变性质。
该方法虽然不需要显微镜和光学成像技术等特殊设备,但是需要对血样进行高压操作。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验目的、设备条件和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影响RDI值的因素RDI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红细胞质膜的完整性:质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红细胞的变形性能。
2. 粘度和流动性:血浆的黏滞度、红细胞数量和尺寸等因素会影响血液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能。
血液中的红细胞变形性与氧气运输的关系
血液中的红细胞变形性与氧气运输的关系在人体的血液中,红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参与了氧气的运输,还能够适应不同的流动状态。
红细胞的变形性是指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形状下保持正常功能,并且能够通过狭窄的血管通道。
红细胞的变形性与氧气运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关系。
首先,红细胞的形态决定了其对氧气的运输能力。
正常的红细胞呈现出饼状的样子,中间凹陷,两边微微膨胀。
这种形态使红细胞能够将氧气有效地吸附并储存起来。
当血液经过肺部时,红细胞将从肺泡中吸收氧气,并在体内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由于红细胞具有较大的变形性,它们可以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流动,并将氧气有效地输送到组织细胞中。
因此,红细胞的变形性对于保证氧气的有效运输至关重要。
其次,红细胞的变形性还受到一些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粘度的增加会限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当血液粘度升高时,红细胞无法自由地通过血管,从而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此外,血液中的温度和pH值的改变也会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
温度过低或过高,以及血液的酸碱度异常,都会使红细胞变得僵硬,影响氧气的运输。
另外,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对于保持红细胞的变形性至关重要。
红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胆固醇等组成,这些成分使红细胞能够保持形态。
当红细胞膜受到损伤或失去弹性时,红细胞的变形性会受到限制。
一些疾病,如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会导致红细胞膜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和氧气的运输。
此外,红细胞的变形性还与血液流变学有关。
血液流变学研究了血液在流动过程中的性质和特性。
流变学的一项重要参数是黏度,它反映了血液的黏稠程度。
黏度的增加会限制血液中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红细胞对氧气的运输效率。
因此,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高血黏症,红细胞的变形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氧气的运输。
综上所述,血液中的红细胞变形性与氧气运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红细胞的形态决定了其对氧气的吸附和运输能力,而红细胞的变形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粘度、温度、pH值以及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值」微孔滤过法(亦称微孔筛法):各试验室有不同正常值,各试验室应建立自己正常值。
粘度测量法:TK值为0.93±0.11,TK为红细胞硬度指标。
根据所用粘度计不同,各试验室应建立自己正常值。
激光衍射法(BL-88-B型)微机电脑测定:DI(红细胞变形指数)0.35~0.45、目测测定:0.45~0.55.根据仪器型号厂家不同,各试验室应建立自己正常值。
「临床意义」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自身形态的能力。
红细胞变形能力对血流性质有重大影响,它是决定高切率下血液粘率的关键因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高切粘度增高,从而增加了血液的外周阻力,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
从红细胞本身讲,有3个固有因素决定其变形能力,即红细胞膜的粘弹性;红细胞的几何图形;红细胞内液粘度。
上述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异常,均会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红细胞膜的粘弹性:红细胞膜由双层磷脂与胆固醇排列组成,其中嵌入可移动蛋白质,此膜本身具有很大流动性,被称为液态膜,此膜还具有很大弹性和韧性,目前已知,凡能引起红细胞膜中ATP降低,Ca++/Mg++比值增加,胆固醇/磷脂比值(正常为0.8:1)增加的疾病,都可导致红细胞硬化增加,使红细胞变形性减低。
红细胞几何图形:正常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高于1.5,可被拉伸至原长的230%而无损害。
如果变形中增加红细胞表面积,即可引起红细胞破坏。
球形红细胞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降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
红细胞内粘度;指红细胞内液粘度,它受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红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正常MCHC为270~370/L,平均330g/L左右,其内粘度约为7mpa.s,当MCHC从370g/L再增高时,红细胞内粘度呈指数增长,当达到500g/L时,红细胞内粘度可增至650mpa.s,在这种情况下,红细胞内粘度将成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决定因素。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一些血红蛋白病中红细胞内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性减低。
血红蛋白理化性质的改变如血红蛋白溶解度降低或不稳定发生聚合或沉淀,均可使红细胞内粘度增加,导致红细胞变形性减低。
此外,在低渗条件下,细胞外水分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膨胀而呈球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低于1.5,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在高渗条件下,细胞水分外流,使红细胞内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在休克脱水状态下,红细胞变形能力成为影响微循环的重要因素。
当氧分压低于1.6mpa.s(12mmHg)或pH低于6.6时,红细胞内粘度增高,变形性减低。
有人证明红细胞寿命缩短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有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