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

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

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

“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①,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体会知音情深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人教版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明白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2、听完故事,您有什么感受呢?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差不多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解题质疑1、“绝"您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绝弦”呢?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明白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3、学到这个地方,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您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如此绝弦了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往常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如何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配乐、6、生再读课文,依照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7、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8、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1、师:课文读得特别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明白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往常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明白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因为钟子期死了)(板书:钟子期死)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如此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5、指名读。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 字,5 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

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

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

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完整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完整版

《伯牙绝弦》教案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

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一个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节奏。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3.通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1.《高山流水》歌曲。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请欣赏《高山流水》。

2.说说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传说是伯牙的作品。

出示:“伯牙,姓伯,名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2.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能够体会伯牙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4.能够运用“绝弦”的含义,描述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理解其含义;2.能够体会伯牙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3.能够运用“绝弦”的含义,描述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三、教学准备1.课文《伯牙绝弦》;2.PPT;3.教学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用PPT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产生的情感。

然后,提问学生:大家平时在什么时候会听音乐?听音乐有什么好处?2.讲解文章(20分钟)通过PPT和口述,向学生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3.反复诵读(10分钟)通过反复诵读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4.理解成语“绝弦”(10分钟)通过PPT,引导学生理解“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并让学生举例“绝弦”的使用场景,态度或情感。

5.运用成语“绝弦”(30分钟)让学生在自我介绍、表达想法、分享感受等场景,尝试使用“绝弦”这个成语。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的精髓,达到口语表达的效果和深刻内涵。

6.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和讲述自己的收获,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带领学生回顾和思考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应用场景等。

五、教学方式1.以PPT+口述的方式讲解文章;2.以团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分享使用“绝弦”成语的场景和心情。

六、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伯牙绝弦》故事、理解“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运用“绝弦”这个成语,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4、板书课题:牙绝弦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榜样。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放录音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示)(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呢?这时,你是怎样赞叹呢?(3)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Boya Juexin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篇章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

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琴艺大师伯牙的传说以及伯牙绝弦的寓意。

2.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文化内涵,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3.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伯牙绝弦”这个名字,让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背景。

然后让学生谈谈伯牙和他绝弦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2. 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写故事情节的视频,然后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3. 视频欣赏(15分钟)教师播放演奏《广陵散》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就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文化内涵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5. 朗读训练(20分钟)教师让学生朗读故事中的重要段落,如伯牙与子期相遇、子期去世后伯牙绝弦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语文训练(20分钟)教师出示《伯牙绝弦》的诗歌,让学生阅读和默写,训练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7. 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鼓励。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内涵和音乐的情感表达,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度,不能讲得太快或者太慢,要让学生理解得清晰明了,同时也要注意教学节奏的掌控,不能因为时间不够而影响教学质量。

总之,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伯牙绝弦》这门文化课程。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2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2篇这个故事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知音的人们。

但是世上知音又太少了,一代名将岳飞曾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老师想问岳飞是真想弹琴吗?诗人贾岛则吟诵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贾岛又在期盼什么呢?知音可遇不可求,得一知音,不仅是音乐家伯牙,名将岳飞,诗人贾岛的期盼。

也是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或高贵或普通的人们的---永远的思求....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2篇,谢谢阅读。

《伯牙绝弦》教案1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大家一起读。

(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

我们先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

多媒体出示(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能力。

)2、检查读书(1)谁读第一句。

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2)谁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听老师读自由练读。

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

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4)谁读最后一句。

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

我们齐读。

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

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

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

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

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

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师则进行精当的点拨。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习专用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小编寄语】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是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用诗歌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古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板书课题,正音,绝弦3、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中国有句古话知难而上、迎刃而解,有信心读好吗?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根据实情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画停顿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5、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最新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精品)

最新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精品)

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2、能力目标培养和作能力3、情感目标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

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四、作业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学习精品

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入境,揭题质疑1.谈话交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当你欢喜或忧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谁呢?2.过渡: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知己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

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对好朋友——(板书: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之间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心相通的人。

3.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相机引出并板书课文题目:伯牙绝弦。

4.解释课文题目,引发质疑:“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又为什么要“绝弦”?二、多层朗读,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反复朗读后,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依据课件中的停顿提示读出节奏。

3.课件出示前四句,重点练读。

4.默读前四句,找出描写两人特点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再找出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的句子(二至四句)。

思考:第一句和后三句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课件中,根据总分关系重新排列四个句子,再次引导学生大声朗读,体会这种结构)三、理清层次,把握整体1.过渡:伯牙当时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名遍天下,但他始终找不到一个能懂他琴声的人。

他独自来到山涧排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懂得他的琴声。

2.集体交流:请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讲一讲这个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

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
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

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

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
(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
背诵。

1. 展示读──按句子朗读。

(出示四句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能读得正确、流利即可。

2. 模仿读──按人物朗读。

把四句话变换为: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合作读,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

3. 思考读──按总分结构读并理解字词:
⑴出示插图,了解伯牙、子期何许人,找出写出两人特点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并找出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的句子(二至四句)。

⑵出示:(第一句字体的颜色与其余三句不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朗读句子,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去发现一至四句先总后分的结构。

⑶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与二、三句中“善哉”的“善”字义的不同。

⑷理解“念”与“得”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此句字体颜色不同)
通过朗读明确第四句是二、三句的总结句。

⑸强化总分结构:这一念,一得,(板书:念得)可不是一般的朋友能做到的默契啊!咱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种默契。

出示句群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 想象读──语言表达训练:
⑴分角色读二、三句,作好仿写铺垫。

⑵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二、三句的句式写句子,渗透写字要求。

⑶学生汇报,分角色朗读。

5.拓展读──拓展课文(将仿写的句子加入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细雨,钟子期曰:“善哉,蒙蒙兮若细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朗读。

再次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明白“所念”“必得”的意思。

6.诵读──由扶到放,指导背诵:
三、读懂故事
(一)学习古文,我们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读懂。

把课文第五句话加进去,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还原课文,学生练说。

(二)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

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多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以及个别句子的理解:出示个别词语,生说意思,出示个别句子译文,生说句子。

(四)鼓励学生再次练习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再指名说。

(板书:知音)
(五)师:是啊,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让他们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
引出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配乐朗读。

(六)口头表达训练:假如你就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
(七)拓展课外资料,师生朗诵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
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八)解决问题: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了吗?
四、传唱知音
(一)浏览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诵读全文。

(三)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让更多的人把“知音”的典故传诵下去。

板书:
伯牙绝弦
所念
知音
课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细弱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