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上课
2024年《古代诗歌四首》标准教案范文精选1
2024年《古代诗歌四首》标准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诗歌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理解和鉴赏;2.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内容、韵律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诗歌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作者、背景及基本内容;3. 诗歌解析:(1)逐句解析《登鹳雀楼》,讲解韵律、意境和诗人情感;(2)对比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泊牛渚怀古》,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诗人风格和表达方式;(3)小组讨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分享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理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歌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秋夜”为主题诗歌;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诗歌鉴赏相关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3. 韵律、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写出自己感悟;2.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表达诗人王之涣对国家兴亡、人生百态感慨,意境高远,令人感慨万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自己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体验诗歌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诗歌意境理解和鉴赏,这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地方。
是诗歌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是教学中重点。
是作业设计,需要确保作业能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并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兴趣。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肆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全四首)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
有《孙子略解》《兵法接
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
称,有《蒿里行》《观沧海》 《龟虽寿》《短歌行》等。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观沧海
东临/ji碣é 曹石,以操观/沧海。 dàn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 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法探究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建功立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1.惜春、伤春。“杜鹃啼处花如雨,白发伤春又一年”,借杜鹃 来烘托伤春之情。
●2.思念和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容易引起 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3.悲苦哀情。望帝(杜宇)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禅让退 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 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 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整体感知(新体裁) 曲牌名
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哪几种意象?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 选取这几种景物?
枯藤:枯萎,没有生命力 老树:苍老,光秃秃的,没精神 昏鸦:太阳落山,没有生机,乌鸦无力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2.《夜泊牛渚怀古》——唐代诗人杜甫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诗人陆游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4.《登高》——唐代诗人杜甫作品,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感慨时光易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诗歌主题,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2. 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个类似的情景,并尝试用诗歌表达出来。
4.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其他三首诗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作者及朝代:李白(唐)、杜甫(唐)、陆游(宋)3. 诗歌主题:思乡、怀古、爱国、感慨时光4. 鉴赏方法:了解背景、理解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诗,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静夜思》鉴赏分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诗四首》,包含《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四首诗。
具体内容包括:1.《登高》:唐代诗人杜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望岳》:唐代诗人杜甫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背景,表达了向往壮丽河山的情感。
3.《春望》:唐代诗人杜甫描绘了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4.《赤壁怀古》:宋代诗人苏轼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怀古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四首诗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四首诗的原文、注释、译文和图片。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象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2. 课堂讲解(1)介绍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2)逐句解析四首诗的内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模仿诗人的笔触,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
(2)分组讨论,互相评价,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2)解读《望岳》中的壮丽景象,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
5. 随堂练习(1)翻译《春望》中的名句。
(2)分析《赤壁怀古》中的怀古之情。
(1)回顾四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强调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四首诗的、作者、背景。
2. 诗歌内容、形象、意境、主题、情感。
3.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高》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王维诗四首》上课课件 40张
农家生活 乐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飞过; 大树茂密,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自然景色 美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隐居生活 静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村夫野老,与世无争无人猜忌;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 3、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忠实地再现画面,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如孤寂凄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得具体。比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应答为什么而感伤。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之场景,表达了对友人依 依惜别之情。
从意象入手: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 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 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 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 依不舍之情。
2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两句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
辛夷坞 王维
一读:读懂诗歌内容。请翻译本诗。
译文: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 在山中绽放鲜红的颜色。 山中的居室没有人, 它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
二读:读出关键字词 本诗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辛夷花的关键
字分别是哪一个?请联系诗句具体分析。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 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 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发”描 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和勃勃生机。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0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一、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古代诗歌四首》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
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
(节奏平仄押韵)(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诗四首(上课用)
大
漠 孤
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以及奇 烟 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烘托 直
出将士们艰苦的生活。
长
河
落
日 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 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 你对此的认识。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劳动 的 地点 ,以及 劳动的收获 。
名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早上起来。 荒秽:丛生的杂草。
带月: 顶着月亮。 荷锄: 扛着锄头。
前1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艰辛 ,“带月
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月的下归耕
“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
者 不以为苦
,
反而 享受这劳作的乐趣 。
骑 ,
圆直天 。,。
,塞
延 。
边 ,
王 维
诵读诗歌,感受诗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 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 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 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 一轮圆圆的落日。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 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 “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 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上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望庐山瀑布》解析
总结词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通过夸张的手法 ,表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赞 叹之情。
详细描述
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 景象。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瀑布的壮丽表现 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登鹳雀楼》解析
总结词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 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详细描述
古代诗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 等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融合多种文化元素
详细描述
古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 、道家哲学、佛教观念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详细描述:探讨古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理解诗歌在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和价值。
05
CATALOGUE
古代诗歌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与意义
古代诗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01
02
03
培养人文素养
古代诗歌蕴含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人文精神,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 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传承中华文化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 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感受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理解诗人所传 达的情感和意境。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总结词:分析技巧
详细描述: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修辞、意象、节奏等方面,理解诗人所运用的艺术 手法和技巧。
李白诗四首(上课用)
惟枕席 失烟霞
实
痛苦惆怅
内 容 梦 游 之
世事痛 苦追求 乐土及 时行乐 蔑视权贵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憎恨现实 敢于反抗 豪迈气概
直抒胸臆
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怎么能够低头弯腰伺候 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 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不能够心情愉快呢! 直抒胸臆 诗眼 卒章显志
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反抗。
丁都护歌
李白
gǔ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zhuó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dà ng
zá o
hǔ
一、看诗题,找信息
《丁都护歌》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 乐志》 记载,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 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旿去处 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 她叫丁旿(wǔ )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 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 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 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 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用典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直抒胸臆,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 达到高潮。这广大的磐石,采不尽,运不完, 苦难深重,哪有尽头啊!深化了诗歌主题。
开头“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这两 句交代拖船的地点、环境:从云阳逆水北 上,两岸商贾云集。看似无关题意,但却 别有深意,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之。
这两句好像无关题意,其实匠心独运:商业网点 的稠密、商贾市肆的豪华与下文纤夫拖船的劳苦 构成鲜明的对照,两相对比,更突出了拖船劳役 的繁重艰辛,渲染了环境气氛;“云阳上征去”, 也为下文“万人系磐石”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