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市政发行经验教训

合集下载

从美国经验看市政债在中国发展的模式构建和创新_贸易经济论文

从美国经验看市政债在中国发展的模式构建和创新_贸易经济论文

从美国经验看市政债在中国发展的模式构建和创新_贸易经济论文党的十八届三次会议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应“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这表明市政债在中国推出的时机已经成熟,究竟以何种方式推出,研究美国成熟的市政债发展经验,无疑对中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市政债在中国的发展(一)市政债的界定市政债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

其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在美国,市政债与股票市场、国债市场以及企业债市场并列为四大资本市场,市政债对解决公共基础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根据信用基础的不同,市政债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由各州、市、县政府发行,以其税收能力为偿债基础。

收益债券由为建设某一基础设施而依法成立的地方政府代理机构、委员会或授权机构发行,并由这些公共设施的收入来偿还债务。

(二)市政债在中国的缺失及表现中国现行的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由于受“地方各级预算不列赤字”的原则限制,中国尚未推出规范的市政债。

预算法的实施,直接促成地方融资平台的出现。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

是政府给予划拨土地、股权、规费等资产,包装出一个从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

地方融资平台的来源除了银行外,另外还有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一些理财产品销售出去以后的钱也被投到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中。

受央行政策影响,2009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设立了数量众多的政府融资平台。

美日正反两例房地产税收制度——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美日正反两例房地产税收制度——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房地产税 的征收和 管理
房地产税是美国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 一般与联邦政府和州政
产产生的总收益 来估算。为便 于比较和公平起见 ,在同一县 、 市
( , 镇) 所有同类的房地产必须使用相同的评估方法, 其中, 市场成交
法是被普遍采用的评估方法。房主如对房地产的评估市值有异议 ,
府财政无关. 只有极个别州政府从房地产税收入中分享一定的份
出、 收入来源等 。 收入中包括从房地产税 、 联邦和州政府的转移支
付、 供水和污水处理收费、 销售税分成、 地方个人所得税及其他方面 来源的收入。 一般而言, 预算支出与收入应保持平衡, 支出总额减去
非房地产税收入的差额即为新财年地方政府所需征收的房地产税 数额, 这一数额除以应税房地产的评估价值即得出房地产税税率。 例如. 经过计算. 马萨诸塞州牛顿市 20 财年居民住宅和商用房屋 05
于市场的完善 、 高效的房Fra bibliotek产税收制度。 它的有效运行, 不仅可以增
加财政收入 。 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 , 而且可以调整土地等资源的配 置, 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 , 调节城市经济运行及收入分配。 但我
的评估市值。 大多数地方政府把房地产的公平市场价值视为其评估 市值, 并作为该房地产的评估价值, 而少数地方政府则将房地产的
额。
可向 政府评估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
在美国, 每处房地产的评估价值部是公开透明的 , 地方政府 网
站和社区报纸均有按房地产地址字母顺序排列的每处房地产的评
在美国, 地方政府一般包括县 、 镇)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最 市( ,
大和最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 一般占 7% 8%, 0  ̄ 0 地方政府所管辖 的

借鉴日美经验规范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借鉴日美经验规范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政 府 为 背 景 成 立 的各 种 地 方 性 投 融 资 平 台公 司运 作 管
二 、我 国地 方 政 府 融 资 存 在 的 问 题 ( )地 方政 府 融 资缺 乏 法律 基 础 。 一

理 良莠 不 齐 ,并 且 许 多公 司 没 有 建 立 相 应 的还 款 约 束 机 制 和 保 障 机 制 , 资 金 的筹 集 、使 用 无 法 公 开 透 明 , 使 得 大 量 资 金 使 用 难 以 有效 监 管 ,更 改 用 途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暗 含 风 险 。 是 长 期 以来 ,大 量 地 方 政 府 建 设 性 融 资 和 债 务 游 离 于财 政 预 算 管 理 体 系 之 外 ,无 法 监 测 其 风 险 。 尽 管 财 政 和 金 融 监 管 部 门从 2 1 0 0年 开 始 多次 开 展 相 关 统 计 工 作 ,但 官方 一 直 没 有 地 方 负 债 和 融 资 规 模 的 确 切 统 计 结 果 ,更 谈 不 上 准 确 掌 握 资 金 使
度 及 其 变 化 发 展 趋 势 ,形 成 对 地 方 财 政 风 险状 况 的 有 效 预 警 。在 实 际应 用 过 程 中 ,不 但 对 这 些 指 标 的真 实 水 平 进 行 考 核 ,而且 要 对 这 些 指 标 的 中长 期 表 现 进 行 预测 , 以对 财 政 潜 在 风 险 进 行 分 析 ,这 样 可 以及 时对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风 险加 以 防 范 。二 是 通 过保 险 和 担 保 来 增 强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的 清 偿 保 障 机 制 。美 国 的 市 政 债 券 发 行 机 构 要 为 债 券 向保 险公 司 进 行 投 保 或 者 通 过 担 保 银 行 进 行 信 用 担 保 ,提 高债 券 还 本 付 息 的保 障 。三 是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有 中央 政 府 支 持 和 保 证 。如 日本 中央 政 府 将 地 方 债 本 息 偿 还 额 列 入 地 方 基 本 财 政 需 要 , 通 并 过 地 方 税 分 配 适 当 倾 斜 的 方 式 ,解 决 地 方 债 的偿 还 , 使 得 日本 的 中 央 政 府 成 为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的 最 后 偿 还

国外市政债券运行模式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市政债券运行模式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文章 摘要 】 市政 债 券作 为一 种较 为成 熟 的 融 资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中债 券 的发 行程 序 来舌 , 勾 一般 都需 要经 过 、 法 或 有 关政 府机 构 的审批 。 } 这样 的 _ 在 j 令 1 J 央集 权制 国 家 , 由丁 l 下级 政 府之 间 仔任睛 含 的道 义或 传统 的 关系 , 下级 的债 务 可避 免地 成 为上级 的 或有 债 务 , 上级 往 往 成为下 级 的债 务最 后承担 , 德 险的 存在 使 得 道 地 方 政府 倾 向丁 多 负侦 ,甚 故意 负债。 此 , R本地 政 及 其 代 仉构 发仃 债券 , 小 仅要本 级 意 , 还需 要 经过 级政 府 的批 准或 审 核。在 美 国这 样的 分仪 制 国家 , 方 地 政府 对本级立法机构负责, 小对上级行政 机 构 负责 , 独立 的 财政 主 『 独 立承担 财 是 本, 务责 仃 , 级 不可 能 成为地 方政 府 债 务的最 后责任 人。因此 , 方 政 府或其 代理 机 中 发 地 勾 行 债券 一般 需要 经i议 会的审批 或 公众 的
国外市政债券运行模式探究 及对我 国的启 示
芹 浙 江 省 台 州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开 放 学 院 3 0 0 8 0 1
债券 的 外部 条件等 多 角度 分析 , 出 发行地 指 方 政 府 债券有 其客 观必 然性 。 文 的创 新之 本 t9 , 工具 , 在发达 国家的债券市场上 占有举足 处在于 借鉴 国9  ̄经验 来探讨 我 国市 政 债券 的运 行模 式 。 轻重 的地 位 , 成功 运作 将 有助 于城 市基 其 础 设施 建 设 的 快速 发展 。 市政 债 券 在 美 国、 日本等 国 家的地 方基 础设 施建 设 中发 二、国外市政债券 的运行模式 挥 着 巨大作 用, 对于 市政债 券 的研 究也 比 在大 多数 市场 经济 国家 , 美 国 、口本 、 如 较 深 入 尤其是 美 国 , 为市政 债 券最 为 }国 、德 国等地 方 债券市 场成为 地方 政府 融 作 去 发达 的 国家 , 市政债 券 收益率 的影 响 因 对 资 的重要 途 径和 资 本市 场 的有 机组 成 部 分 , 素分析、 发行模式和发行规模分析都有深 在 这些 国家 的经济 发展尤 其足地 方经 济的 发 入 的研 究, 关地 方 财政 规 模 与财政 制度 有 展 中扮 演着 十分重要 的角 色和 发挥着 十 分重 对市政 债券 发行 影响 的探 讨较 多。 察 国 考 外市政债 券研 究经验 对我 国市政债 券 发行 大 的 作用 。其 中美 国市政 债券 的 发展 规模 最 大 、运作 最为规 范 ,其市政 债 券市场 规摸 大 模 式选 择 有重 要 意 义。 致 相 当于 国债 市场 的一半 和公 司债券 市场 的 _分之 一 。同 时 日本 也有 悠久 的市政 债券 发 J u 【 关键 词】 市政债 券 ;政 府 融 资平 台 ;运行 模 式 行 史 , 日本对 地方 发债衰 行严 格 的 审批 制 度 , 已成 为维 系地 方 财政 ,扩大 地 方 财政 它 的重要手段。以下就这两个具有代丧 }的国 生 引言及 文献综述 家 , 丁其市政债券的运行作比较分析 : 关_ 近 年来 , 我国 经济 迅速 发展 , 市 化速 城 ( )立法 保障 方面 一 度 不断加 快 ,_ 应的设 施 刻发展 迟缓 , 给 f H 供 美 国币1 都 允许 地 方 政 府 举 债 , 美 l 日本 明显 不 足 , 中一 个重 要原 是 皋础 设施 投 其 各州 与地 方政 府 资 /足 , 方 政府 融 资难 。n政 债券 作 为一 国是一 个联 邦 制体 制国 家 , f 地 拥 有较 大 的 自主 权 。一般 来说 ,州地政 府 的 种重 要的金 融产 品和融 资工具孑 西方 发达 国 F 家 已经非 常成 熟 。我 国发展 市政 债 券 ,应该 举 债 主 要 受 制丁 各 自立 法 机 构 的 管理 与监 只要 不违 反 联邦 宪法 , 邦政 府基 本 不 联 借 鉴 国 际经 验 。 本 文 采 川 r比较 分 忻 的 方 督 , 了十涉 。从各 州地 政 府 的预算 立法 来 看 ,各 法, 以市政 债 券市场 高 度发 达的 美 国和 口本 进行 对 比 , 研究 我 同在 建 : 债券 市场 的 州地 政府 也 允许 政府 举 债 ,日本虽 然 是单 ‘ 市政 制 国家 ,但是 根据 地 方 自治法 ,也 允许 过程中, 怎样将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阁情结 散 地方 公 共 团体 ,即部 、道 、府 、县 与 市 合起来, 建立适合我国的市政债券 巾场机制。 町 柑政 府举 借 债 务。 对十在我 国发行市政债券 ,国外的学 ( ) 券 的类 型 二 债 者 日前 研 究 大 多 集 中于 市 政 债 券 风 险 的 防 日本 的地 方 债券 划 分 为地 方公 债与 地 范 ,J n o W a g, h n h u , r n u b n C u c iW Fa k 方 公营企 债两 种基 本类 型 , 国的市 政 债 美 Z a g2 0 ) 察 了 财政部 和地 方 政 『 h n (0 5考 苻的相 般 关收 益 , 为利 用独 特的 交易 数据 , 以评 券丰 要分 为 一 责任 债券和 收益 债券两 种基 认 可 本类 型 。 方 公债 和一 般责 任债 券 是真 正 的 地 估 市政 债 券的 流动 l风 险及 收益 。J政 债 券 生 } 丁 政 府 债务 ,直 接 表 现 为 地方 政 府 的直 接 债 作为 衍生 金融 T具 操 作的 可能 , wih D g tV. D  ̄sn ( 0 ) e o 2 1 通过 举例 说 明对于 逐渐 普及 务;而地方 公营 企业 债券和 收益 债 券既 具有 i f 0 也具 有部 分 企业 债券 的市政 债 券保 险的推 动 力 , 是将 现有 的市 部 分 政府 债券 的性 喷 , 就 属 政 债 券市 场分 割 为两 个 : 个用 来 满足 低 风 的性 质 ,并不直 接 构 成政府 的 债 务 , 于政 一 府 的或有 债务 。 险信 用的 过度 需 求 , 另一 个 则 来 满足 高风 三 险信 用的过 度供 给 。 围的学 者存 探讨 发行 ( )审核 制 度 我 从 阿 个 国 家地 方 公 共 团体 或 其 代 理 机 市政债券的必要 f q行肚等诸方面已经做 l-  ̄U

美、日地方债发行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美、日地方债发行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发 行 大 致 经 历 了 以下 三 个 阶段 :
我 国 的 《预 算 法 》 中规 定 地 方 各 级 政 府 预 算 按 照
量 人 为 出 、收 支 平 衡 的原 则 编 制 ,不 列 赤 字 。 除 法 律
和 国务 院 文 件 另 有 规 定 外 ,地 方 政 府 不 得 发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 但 目前 ,地 方 政 府 举 债 已成 事 实 ,并 且 为 了 避 开 法 律 的 限制 , 出现 了 许 多 名 为 企 业 债 、实 为 政 府
无 法 平 衡 好 财 权 与 事 权 的关 系 。究 其 原 因 ,一 方 面 中
然 而 , 目前 中 国 拟 推 广 的地 方 自主 发 债 方 式 存 在 着 诸
多 问题 ,比 如 资 金 使 用 比较 模 糊 、 中央 对 地 方 债 务 的
担保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 监管机制不严格等 , 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 国外 地 方 债 发 行 的 历 史 悠 久 ,部 分 国家 经 过 不 断 探 索 , 目前 已 形 成 比 较 健 全 成 熟 的地 方 债 发 债 体 系 ,
式, 解 决 地 方 财 务 透 明 度低 及举 债 不 规 范 等 诸 多 痼 疾 。
财 政 体 制 ,根 据 中央 政 府 和地 方 政 府 的 事 权 确 定 其 相
应 的财 权 。 在 实 际 的实 施 过 程 中 , 由于 政 府 的事 权 层
层 下 放 ,而 财 权 则 被 上 级 政 府 控 制 ,呈 现 倒 金 字 塔 结 构 。在 这 种 扭 曲 的 体 制 下 ,地 方 政 府 处 于 两 难 境 地 ,
( 一 )我 国地 方债 发 行 制 度 的 演 变 。 2 0 1 1年 1 1月 1 6日 ,总 额 为 7 1亿 元 的上 海 地 方 政 府 债 开 始 正 式 发 行 。一 周 之 后 ,广 东 、浙 江 也 分 别

美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利率自由化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利率自由化的经验与启示
t r i a ca r e .Th y h v r d a l e a e h n e e tr t e u a i n n a n io me to a u e f a ca a k t u e f n il n ma k t e a e g a u l r l x d t e i tr s a e r g l t s i n e v r n n fm t r i n i l y o n m r e.
W h n we r aie ma k t a i n o h n e e tr t y t m ,t e a e e O f r in e p re c n e p n o r i t r s a e e e l r ei t ft e i t r s a e s s e z z o h n we c n r f rt o eg x e in e a d d e e u n e e tr t rf r e o m.
摘 要 : 国、 美 日本 、 印度 、 智利 等 国家 以及 中国 台湾地 区利率 自由化 的经验 与教 训对 中国利率 市场 化 有 着重要 的启示 。通过 对其 利 率 自由化 步骤 和过 程 的分 析 可 以看 出, 融 市场 比较 成 熟 是 其 改 金 革 的前提 , 步放 宽管制 是其 改革 步骤 , 逐 即在金 融 市场 比较成 熟的 条件 下推 进 利率 自由化 。中 国不
维普资讯
第2 4卷第 5 期
2 0 年 9月 07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H e e o r a fI d sr lS in ea dTeh oo y b i u n l n u ti ce c n c n lg J o a
Vo . 4 No 5 I2 . .
E e ’n e a d l s o sd rv d f o ’ t r s a e l e a ia i n x re c n l e s n e i et r m I e e tr t i r l to o l c S 0 l c t m n b I l l z 0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对策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对策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对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引起全球的震荡效应。

这次危机让亚洲国家深刻认识到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其中吸取了前进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一、经验教训1.外资过度依赖亚洲国家当时大量接受了外来投资,这使得当地的金融市场高度依赖这些资本的流动性和融资。

一旦流动性萎缩或者外国投资大量撤离,局势便可能急转直下,所以亚洲国家必须重视投资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障自身的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市场监管薄弱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亚洲国家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潜在的金融诈骗和风险。

这说明国家监管部门在市场规则形成和执法过程中的重要性,政府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与立法水平。

3.汇率问题当时,由于亚洲国家币值与美元的挂钩,当美元开始升值时,这些国家的货币也随之增值,使得当地的贸易市场遭受重创。

因此,这场危机暴露出了亚洲国家在货币政策和汇率问题上的不足,各国应该减少对主要货币的依赖,加强对本地货币的支持和管理,避免贸易市场的波动性。

二、对策1.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诚信意识各国政府应当将金融市场监管作为一项长期而稳定的任务来进行,建立透明、公正、稳定的市场环境,增加金融体系的诚信度,并严格执法监管,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增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储备能力亚洲国家在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从事外资引入,但是大多数国家没有真正的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

因此,应当增强本土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降低外资和外国技术的依赖度。

3.控制财政赤字和货币政策各国货币政策必须牢牢掌握在政府的手中,控制财政赤字,调整经济收支平衡,依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货币政策,适应市场变化的和时的需求。

4.促进区域一体化亚洲国家应当提出具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方案,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共同面对全球经济挑战,提高实力和影响力,避免重复和浪费。

日本扩张经验教训

日本扩张经验教训

资本价格上涨使大量资金用于土地和股票投机,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地价飞涨使老百姓建房、购房愿望成为梦想,从而产生强烈不满。于是,日本政府根据事态发展,采取措施改变宏观政策导向。
1.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努力实现“重建财政计划”。在日本大平、铃木内阁执政时期,政府提出重建财政计划,并将1980年确定为重建财政的第一年,计划到1984年完全取消赤字性国债,降低国债依存度。但在当时的经济环境和财政收支状况下,这一设想未能如期实现。1982年后又提出到1990年消灭赤字国债,围绕这一目标,日本确立了财政支出增长率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基本方针,采取了许多降低财政支出的措施:(1)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减轻财政负担;(2)削减中央对地方财政拨款,取消对地方资金分配中的一些照顾性因素;(3)减少财政承担的粮食费用补贴;(4)对电信、电话、国铁、专卖等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5)减少公务人数,压缩经常性费用支出等,从而保证了政府预算规模的缩减。
三 几点启示与建议
美、日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经济制度与我国有着根本差别。但他们防治通货膨胀的历史经验教训却有着可供借鉴之处。
(一)坚持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方针,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长期有效供给不足,通货膨胀的内在压力客观存在。根据我们的研究,今后10年内,新增国民生产总值的50%将用于居民消费,而居民消费支出的50%又将用于购买食品。受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可能突破400公斤的制约,食品价格将不断上升,同时理顺比价关系也将使基础价格上升,从而使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趋势难以避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重视防治通货膨胀的问题。一是在政策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抑制通货膨胀的方针,避免决策失误引发政策性通货膨胀,从而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二是在宏观调控中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的关系,合理把握其间的界限,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抑制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偏废。

美日财政政策的比较与借鉴

美日财政政策的比较与借鉴

美日财政政策的比较与借鉴一、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里根执政的8年,美国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

里根政府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减税并简化税收制度。

里根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翻了几番,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恶性肿瘤”。

到继任者老布什离任时,美国联邦赤字竟高达29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1993年克林顿上台伊始,决定采取与前任不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以同时增加经济增加潜力与减弱非生产性支出为特点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大刀阔斧地展开以减少财政赤字为核心的经济振兴打算,将公共支出和私人开支的重点从消费转向投资,并支持以以后美国人的就业和收入进行投资的打算,同时增税节支,提高效率。

克林顿签署的削减赤字法案规定,自法案生效的5年内削减赤字4960亿美元,其中增税2410亿美元。

该项法案还规定,5年内必需紧缩255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

在减少财政开支的同时,政府增加对交通、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私人资本投资制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还加大对教育和技术的投入,推动经济转型。

政府把提高美国的技术竞争力放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方法,如增加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等。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成效明显。

1992年财政赤字为最高记录,达2900亿美元,1997年的财政赤字已经降至23年的最低点,为220亿美元,1998年美国显现了29年来的第一次联邦财政盈余,约630亿美元。

财政赤字的减少,增加了市场的资本供给量,增进了长期利率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从而刺激了企业投资和生产的扩大。

同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起到了庞大的推动作用,增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动了经济持续增加,并使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维持领先地位。

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是:谨慎理财,操纵财政赤字,推动经济增加。

其理论基础是:政府财政状况良好,自然吸引大量债券买家,包括海外投资者;国库券畅销,自然将推低国库券利率;国库券利率下降,即能够带动市场利率向下。

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府债 券有 着 重 要 的现 实 意义 。本文 从美 国 、 日本 等 共 发行 市政债 3 3 1 6 亿美 元 ,免税 市政 债 发行 2 6 6 7 亿 国家市 政 债 券 市 场 发 行 规 模 、筹 资用 途 、投 资 者 、 美元 ,A MT ( 最低 税 )发 行 1 3 0 亿 美元 。其 中一般 责
从 美 国 、E t 本发达 国家的发展经 验来看 ,市政债 来 源较 为 单一 ,因而 发 行利 率 也较 高 。在美 国 ,投 券 的发展 与城 市化 进 程 同步 ,大规 模 的城 市 化建 设 资市政 债券获得 的利 息收入一 般是免税 的。
时期 往往 也 是 市政 债 券 的快 速 发展 时期 。 目前我 国
《 证券交易法》 除“ 反欺诈” 条款外 , 市政债券被豁免 了其他 条款的要求 。
在市政主体财务危机处理过程 中有指导作
《 破产法》
用 。与企业主体破产法律使用不 同, 发生债 务危机 的市政 主体可 以申请《 破产法》 中《 地
方政府债务调整法》 保护 。
标 :实 际赤 字 率 、综 合赤 字 率 、实 际偿 债 率 、未 来

美国市政债发展 状况
在美 国 ,市政债券 大致分为两 种 :一般 责任债券 募 。公 募 又 分 为竞 标 承 销 和协 议 承 销 。 2 0 1 3 年末 ,
( G e n e r a l O b l i g a t io n B o n d s )和 收 益 债 券 ( R e v e n u e 竞 标 承 销发 行 债 券 6 9 4 亿 美 元 ,协议 承销 发 行 债 券 B o n d s ) 。一 般 责任 债 券通 常 以一种 或 几种 政 府税 收 2 4 3 7 亿美元 ,私募 发行 1 8 5 亿美元 。一般 责任债券 是 收 入作 为 偿债 资 金 的来 源 。收 益债 券 则是 为 了建设 以公 开竞 标 方式 发 行 ,而 收益 债 券 常 以协 议 承销 方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2014年08月04日10:01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宋军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68目前,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做法,对于完善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类型市政债。

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市政债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

根据偿债资金来源的不同,市政债券可分为一般责任型市政债、收益型市政债和混合型市政债。

一般责任型市政债是指以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市政债券,由于不与特定项目相联系,这实际上就是地方公债。

收益型市政债是指以特定项目的收入(而非税收)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市政债券,其还本付息来自项目自身收益,如高速公路、水电气的收费。

混合型市政债则具有上述两种债券的混合特征。

美国是市政债发行规模最大的国家,2013年年末,市政债券存量规模为36712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重为22%。

专业银行贷款。

成立专业银行,帮助地方政府筹集资金,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欧洲专业银行的资金来自于储蓄机构和其他长期资金。

日本的专业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邮政储蓄和部分养老金基金。

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专业银行多以政府资金为主,以哥伦比亚为例,其开发银行为市政基础设施提供再贴现贷款。

阿根廷的省级银行则会按省政府的要求,为当地市政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省级银行再从阿根廷央行再贴现获得资金。

政府专项基金、担保或上级政府直接贷款。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市政发展基金,为政府所资助,在本国资本市场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之前,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一种过渡机制。

如印尼的区域开发账户(RDA),泰国的泰国担保基金,韩国的国家投资基金。

隶属于英国财政部债务管理办公室的公共工程贷款委员会,通过转贷来自国债资金的国家贷款基金,为地方政府提供近80%的借款。

日本、韩国、南非地方政府也向中央借款,1999年前日本中央政府资金曾经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一半左右。

美国市政收益债券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市政收益债券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市政收益债券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是市政债券发行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市政债券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本文总结了美国市政债券的发展历程及管理经验,比较了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与美国市政收益债券的不同特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简政放权,逐步实现专项债券发行自主化;丰富品种,推进专项债券条款设置多样化;加强管理,规范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增强信用,建立偿债基金和购买保险制度;多级监控,跟踪资金流动并成立自律组织;隔离风险,允许破产保护或剥离政府信用。

一、美国市政债券发展经验(一)条款设置方面1.债券类别。

美国市政债券分为三类,分别为一般责任债券、收益债券和其他类市政债券。

其中,一般责任债券是由州和地方政府发行,以发行人的征税能力作保证的一种市政债券,由发行人的税收收入及其他全部收入来支撑,类似我国地方政府一般债券。

收益债券是由州和地方政府或相应授权机构发行的,以投资项目收益作为主要偿债资金来源的市政债券1,类似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美国市政债券发行以收益债券为主。

1996年至2012年,收益债券发行占比一直保持在61%-71%之间,2013年至2017年,收益债券占比维持在55%2左右水平(见图1)。

1 收益债券有时也以政府补贴、指定的非从价计征税种的税收收入偿还。

2 本文图表数据来源: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 (SIFMA)。

2.票面利率。

美国市政债券发行利率以固定利率为主,可变利率和零利率发行规模较小。

此外,历史上还出现过拍卖利率、可转换利率、联系利率等多种票面利率形式。

拍卖利率发行规模曾于2004年达到413亿美元的水平,但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销声匿迹(见图2)。

3.发行期限。

美国市政债券发行以长期债券为主,1996年至2008年平均发行期限保持在19年以上,2009年及以后也基本维持在16年左右的水平,且具有小幅上升趋势,2017年为17.5年(见图3)。

国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作者:吴明甄贞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原有的行政审批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文从分析美国和日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得出美国和日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日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启示一、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美国行政审批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美国的行政行政审批制度称为政府管制(也有人称为政府规制的)。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依据一定的规则对个人及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政府管制的目的是校正市场经济的结构性缺陷,以减少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是政府的一种重要的经济职能。

(二)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因政府管制到后来几乎是无所不在,所有的行业都有政府管制的存在,管制项目过多过烂,严重破坏了市场的竞争,也为行政腐败提供了方便,使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过多的管制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降低了现存企业的竞争压力,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

因为准入制度的限制,使进入某行业比较早的企业在本行业成为垄断企业,对该行业的竞争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由于政府制定的管制项目过多过滥,在政府管制中还出现了严重的寻租行为。

70年代后期,由于过度管制,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不但不能促进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反而压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1981年2月,里根总统签署了第12291号行政命令,对工商企业活动管制规章的改革定立了5条政策原则。

政府根据这5条政策原则制定了供改革遵循的10项指导方针,其要点如下;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应对企业的开设,經营方式,产量,物价,销售等行为施加管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管制的成本和效益必须进行定量分析,以此来比较得失,确定这项管制是否可行;在制定保护安全、健康、环保的规章时必须有正规科学鉴定为依据。

国外发行塑料钞票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发行塑料钞票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PBC Service and Regulation央行服务与监管作者简介:张明春,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经济师。

国外发行塑料钞票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张明春(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宁夏固原 756000)摘 要:塑料钞票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未来将成为货币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塑料钞票要完全取代纸币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本文对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塑料钞票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归纳整理,针对塑料钞发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发行塑料钞票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塑料钞;发行;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3109(2018)03-0066-042017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首次小组会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易纲副行长和潘功胜副行长同时就塑料钞票发声,引发广泛关注。

截至2017年末,全球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塑料钞票(含纪念钞),其中澳大利亚、越南等7个国家(地区)发行全套流通塑料钞,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至少14个国家(地区)的部分流通货币使用塑料钞票。

本文对这些国家发行塑料钞票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归纳整理,为我国发行塑料钞票提供借鉴。

一、塑料货币基本情况塑料货币也称塑胶钞票、高分子聚合物钞票,具备流通时间长、不易破损撕裂、难以复制造假等优点。

澳大利亚于1988年1月27日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钞票,于1996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全套塑料流通钞票的国家。

截至2017年末,发行过塑料钞票(包括纪念钞)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哥斯达黎加、海地、洪都拉斯、厄瓜多尔、萨尔瓦多、马恩岛、西萨摩亚、新加坡、科威特、印度尼西亚、泰国、文莱、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西兰、罗马尼亚、中国台湾、北爱尔兰地区、巴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孟加拉国、查塔姆群岛、所罗门群岛、越南、尼泊尔、墨西哥、赞比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保加利亚、尼日利亚、中国香港、危地马拉、以色列、百慕大、尼加拉瓜、印度、多米尼加、美国、英国等。

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2020年第07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29期Serial No.429No.07袁2020经济研究导刊政府投资基金是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

美国和日本都曾通过实施政府投资基金计划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总结借鉴两个国家发展政府投资基金的经验,对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美国实施小企业投资计划的经验(一)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美国政府于1953年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 )作为管理小企业发展事务的常设机构。

并且根据1958年《小企业投资公司法》,SBA 开始运作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BIC )。

该计划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门投资于中小企业的系统性政府投资基金,是美国中小企业发展最可靠的资本来源。

截至2019财年,共有300家小企业投资公司通过SBA 审核,所管理的资金总量超过了300亿美元。

SBA 在SBIC 计划中扮演着重要、明确的角色。

SBA 依据法律授权,一方面承担着向国会等政府机构申请财政资金、汇报基金运作效果的职能,另一方面承担着对提出申请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进行资格审核、融资担保以及运作监管的职能。

SBA 将政府资金投入到存在市场失灵的中小企业发展领域,并且引导社会资本跟进政府的投资,从而形成了资金的良性循环。

(二)采取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SBIC 计划采取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在SBA 审核通过后,SBIC 可以获得由SBA 担保的贷款,用于对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或者债权投资。

但SBIC 获得贷款支持的前提是自己筹集至少1500万~2000万美元的资金。

1958—1984年,对于1500万美元以内的投资公司,SBA 将给予其3倍的低息配套贷款,如果超过1500万美元,则给予2倍的低息配套贷款。

更进一步,如果小企业投资公司将其全部资金的50%用于直接向小企业进行风险股权投资时,SBA 将杠杆资金的匹配倍数增加为4倍。

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在背景介绍中,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资金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

研究意义在于总结两国市政债发行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研究目的是探讨市政债发行对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

接着分别介绍了美国和日本市政债发行的经验,重点在于其资金运用和监管机制。

探讨了城市化建设与市政债发行的关系,强调了市政债券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美日市政债发行的启示,提出了风险和挑战,并给出了借鉴启示和展望未来的建议,同时讨论了政府应对措施,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市政债、美国、日本、融资、经验、启示、风险、挑战、借鉴、展望未来、政府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市政债券是城市政府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而发行的债券工具,是城市财政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政债券发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市政债券发行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日市政债券发行经验的研究,探讨城市化建设与市政债券发行的关系,分析美日市政债券发行的启示,并对未来我国市政债券发行提出政府应对措施,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的融资模式创新和财政管理水平提升。

1.2 研究意义通过分析美日市政债发行的经验,可以发现两国在城市化建设融资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美日市政债发行与城市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市政债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探讨城市化建设融资机制提供参考。

分析美日市政债发行的启示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可以为其他国家在城市化建设融资方面提供经验教训,促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

研究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美国市政债对我国地方债发行机制和监管体系的启示

美国市政债对我国地方债发行机制和监管体系的启示

美国市政债对我国地方债发行机制和监管体系的启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地方债已全面推行,但地方债运行机制仍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投资者结构单一、机构评级参考性弱、保险和担保机制缺失等多重问题。

美国市政债经历几十年发展完善,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监管重点、市场自律监督和政府监管机构监督并举的监管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市政债评级体系和信用担保机制,值得学习借鉴。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借鉴美国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应着重从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管理、调整债券期限结构、拓宽地方债发行和交易渠道、完善信用评级和监管机制等方面逐渐完善地方债管理、防范地方债风险。

美国市政债券又称美国地方政府债券或地方公债,是与中央政府债券(国债)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由地方政府税收或其所属项目收益为偿债来源,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由地方政府及其授权机构或代理机构发行的,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发行的债务凭证。

2015年,我国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开始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逐步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体系,但是在发行机制、监管体系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美国市政债运行机制特点(一)发行主体涵盖州及以下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

美国市政债的发行主体众多,涵盖层级跨度大,州以及州以下的政府,包括郡、市、镇政府均可以发债,与政府相关的部门机构也可以作为发债主体。

(二)按偿债资金来源划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

美国市政债按偿债来源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是以政府税收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券,州政府和市政府依靠其主要的税收作为发债的信用基础。

由于一般责任债券用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进行偿还,发行需要通过严格的预算审批程序。

收入债券是为了某个特定的项目而发行的债券,通常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煤气管道建设等,还债资金来源是项目建成后的收益。

由于收入债券的还债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没有政府信用担保,且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收入债券利率水平通常高于一般责任债券,收入债券的发行规模也要大于一般责任债券。

美日发行市政债券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美日发行市政债券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美日发行市政债券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作者:陈峥嵘来源:《全球化》 2013年第10期陈峥嵘摘要:本文全面、深入地考察分析了美日发行市政债券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实践经验。

国际经验表明,市政债券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融资工具,在满足城市化建设融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历史上看,一国的市政债券发行规模与本国的城市化进程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本国的城市化进程越快,市政债券发行规模越大,反之相反;同时,市政债券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的城市化进程,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呈现有序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

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本文就我国推出市政债券、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市政债券城市化建设融资工具实践经验政策建议作者简介:陈峥嵘,申银万国证券战略规划总部高级经理。

国际经验表明,市政债券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融资工具,在满足城市化建设融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市政债券的大量发行均与本国的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

发达国家中,市政债券发行量最大的是美国和日本,其次是加拿大和德国。

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就我国推出市政债券、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美国发行市政债券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实践经验美国是市政债券的起源国,也是目前市政债券发行规模最大和最发达的国家。

从1812年开始,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就以发行债券的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市政债券的诞生是源于19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州开凿伊利运河需要筹集资金。

随着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和公共项目所需资金日益增加,一般的企业债券、股票和银行贷款等已难以有效满足这一融资需求。

市政债券是伴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研究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研究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国政府财政分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受本国政府政治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的制度设置、完善程度和社会历史变迁等因素影响,纵观千差万别的各国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控制的规模也是多种多样。

现以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为借鉴,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

一、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主要做法:美国经验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完善而且财政经济实力强大的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债券是由州、地方政府、特定管理机构或特别行政区发行的债券,为政府机制运作、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提供资金。

据相关资料介绍,美国是发行地方公债较早的国家,也是地方债务规模较大的国家,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已触及美国社会生活基础的各个方面。

从水、电、气供应、公路桥梁、机场码头、公交地铁、政府建筑等基础设施,到医院、养老、教育、文化场所等社会公益基础服务,均有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为其提供的廉价资本。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种类。

美国州与地方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按期用途可分为预付税款券、预付收入券、城市改造工程债券等。

预付税款券、预付收入券都是为弥补州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同步所产生的差额发行的。

城市改造工程债券是城市改造机构为城市改造工程筹集短期资金所发行的短期债券,这种债券一般由州和地方政府做担保。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管理预算制度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强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实施平衡预算规则。

即先由州长递交平衡预算执行议案,在经过州立法机构通过后,由州长签署发布。

实践证明,缜密的预算规则及其强有力的执行机制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防止地方政府过渡负债。

二是财政限制体制在州立法机关颁布的平衡预算法案上。

如果,在当年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赤字,州政府可以举债,并将赤字转到下一年度,以实现本年度的财政平衡预算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市政债券的风险防范:一、发行监管逐步加强。

美国对市政债券在发行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经历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变迁过程。

按照《1933年证券法》的规定,企业债券和股票证券必须根据该法律注册登记,但市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和其它政府机构,以及慈善机构、银行和符合州际贸易法的证券持有人所发行的证券可以享有注册豁免,只是市政债券的发售和交易仍然受反欺诈条款的约束。

国会在1975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修正案》,成立了市政债券规则制定委员会,将市政债券市场上的经纪商和自营商也纳入《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监管之下,从而拓宽了对市政债券市场的联邦监管范畴。

1983年华盛顿公共能源供应系统债券违约后,198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采用了《规则15C-12》,该规则是第一个市政债券披露规则,它要求地方政府发债应符合一般证券发行的要求。

这一法规实质上是取消了对地方政府发债的注册和披露豁免,加强了对市政债券的监管,市政债券的发行人虽然不需要像股票和公司债的发行人那么严格披露信息,但仍然要披露其财务信息。

二、对政府举债权和举债规模做出严格限制美国各州和地方一般都在宪法和法规中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限和规模都做作了相关限制,要求州和地方政府不能随意发行债券,必须经全体公民和有关机构批准同意。

总的来说,发行一般责任债券比发行收益债券所受到的限制多、批准程序严。

一般责任债券通常必须经当地公民全体投票表决或者议会表决同意后才准发行。

据(1990)调查全美各州债务管理政策的调查,在一般责任债券方面,有19个州规定必须经过全体公民决定才能发行;在发行收益债券方面,有16个州规定由议会多数核准,8个州规定由财政部门核准,6个州规定由政府委员会核准。

三、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美国监管机构规定,发行债券必须进行信用评级,且须在两个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美国的市政债券评级机构主要有三家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和惠誉投资服务公司,均为私营。

这三家公司在为发债人提供评级服务的同时,也为政府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其收入来源于向发行人收取的评级费用。

虽然发行人在不同评级公司给出不同的评级结果时,可以只向评级结果较好的公司申请评级,但由于评级结果必须公开,评级机构数量不多,评级机构不用为争抢客户而降低评级标准。

评级机构独立进行评估,其分析师专心于纯粹的分析而不必考虑评级费用。

所以“评级贿买”行为在美国较为少见,评级结果基本公正。

另外,信用等级一经评定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发债项目运营和收益的变化而变化。

四、市政债券保险制度与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相比,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最大难题就是其债券的信用等级不高,必须要通过内部或外部增级。

而在美国市政债券外部信用增级手段中,债券保险应用比较广泛。

自1971年美国的AMBAC保险公司为第一份债券进行保险以来,市政债券保险业务稳步发展,1998年债券保险达到高峰,占保险总额的50.7%,目前在美国有十几家市政债券保险公司,并成立了“金融担保保险协会”。

债券保险基本原理是发行人为某债券向保险公司投保,支付保费,当发行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时,保险公司要承担偿付责任。

债券保险使得债券市场更有效率,发行人、投资者以及保险公司实现多赢。

发行人可以节省超过保险费的债务成本,保险公司获得利润,而投资者节省了获得信息和识别信息的成本,并且降低了发行人违约和流动性带来的风险。

即便是同一级别的市政债券,投资者也更愿意认购那些参加了保险的市政债券,据Kidwell等(1987)估算,购买了保险的债券平均要比无保险的债券节省利率达22.5个基点。

市政债券保险制度被视为市政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信息公开、权责清晰在美国,广泛的社会力量的监督以及清晰的权责体系都很好防范了市政债券的风险。

美国有着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发行人要求必须及时、定期公布和更新披露信息。

所有公开发行的市政债券都要聘请一名国家认可的“债券律师”或“独立律师”,由其对发行的合法性、免税待遇等出具法律意见,以保证市政债券有关合同的可执行性。

个人投资者也会根据他们获得的信息,慎重选择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这在客观上起到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核查作用。

此外,在美国政府机构要保证筹集的各种债券资金专款专用,各用款单位要负责偿付自己的债券。

政府与其担保的债权有着清晰的权责界限,政府的债权必须由政府来偿还,而企业的债权也必须由企业来最终偿还。

日本模式美国的市政债券代表着分权制国家的地方债券市场制度,而日本的地方公债制度则代表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债券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过渡性债券市场制度安排。

一、协商发行,强调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及债务安全程度从2006年财年起,基于分权化改革,日本将严格的审批制转变为协商制。

这一改革给予了地方政府举债更多的选择权。

地方政府举债前首先须经地方议会批准,然后就有关问题与中央政府协商,总务省审核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及债务安全程度,确定地方政府在其财政状况满足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举债,无须总务省批准,但如果地方政府实际偿债率超过18%,则需经过中央政府审批而不仅仅是向中央政府告知和咨询后才可以举债在18%-25%之间,地方政府要起草债务管理计划,如果计划可行,总务省依据事先发布的规则批准其负债在25%-35%之间,将限制该地方政府的债务资金用于非指定项目超过35%,则限制该地方政府向公共住房、教育和福利设施建设融资。

在协商制下,地方政府在经过中央政府同意后举债可以获得两项优惠一是中央政府在计算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时考虑其偿债因素二是地方政府在满足其他约束条件后还可向中央政府申请优惠借款。

受此激励,地方政府大多选择经中央政府批准后再举债,实际上总务省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并未减弱。

这一机制给予了地方政府举债更多的选择权,同时通过中央政府的激励约束,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

二、限定发债资金用途《地方公债法》规定,原则上地方政府应当以地方债以外的收入作为其支出财源,但对于公共设施建设、公营企业经费等投资性经费支出,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来弥补财源的不足。

地方债资金一般用于交通、煤气和水道等公营企业所需经费对地方公营企业提供的资本金和贷款灾害紧急事业费、灾害后的生产恢复事业费和灾害救济事业费所有地方普通税的税率都高于标准税率的地方政府从事的文教、卫生、消防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特殊情况下,要发行上述目的以外的地方债要以特别立法的形式进行。

三、风险预警与财政重组日本宪法规定,即使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也要偿付债务,不允许破产。

地方政府必须要披露实际赤字率赤字额标准财政收入、总和实际赤字率赤字额政府综合财政收入、实际偿债率用于偿还债务的一般财政收入标准财政收入、未来债务负担率(债务余额包括公营企业和政府附属机构的未来债务负担标准财政收入)等项财务指标,向公众全面展示财政状况。

而这4项指标都给定了风险预警限额和财政重组限额,如果突破财政重组限额,就要在中央政府的严格监管下制定财政重组计划,使财政指标符合规定。

在财政重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降低公共支出,增加财政收入。

每年外部审计机构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重组计划进行审计,由地方议会批准并向中央政府报告执行情况。

四、加强偿债措施的安排日本地方政府享有自主征税权,每年经总务省、财务省和国会审议批准后公布的地方公共财政计划中,有债务本金和利息偿还的安排,中央拨付给地方政府的地方交付税也涵盖了偿债资金。

此外,地方政府每年都必须按债务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这些措施都有利地保障地方政府按期偿还债务本息。

四、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启示上述分析了美国、日本市政债的具体情况,并分析了两种不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制度的异同。

美国是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典型代表,日本则是集权制国家地方债券融资的典型,但是市政债在两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运作模式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完善法律制度,明晰政府责任美国的《证券法》、日本的《地方财政法》都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做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而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关于市政债发行的法律法规,最近遵循的为2014年5月由财政部下发的《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

建议能够及时调整《证券法》和《预算法》中关于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券的条款,以明确地方发债的合法性。

同时应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具体划分规则,逐渐让中央政府淡出作为地方政府债务“兜底者”的角色。

可以借鉴美国市政债的发行经验,引入第三方信用增级机构,如市政债保险机制,来为市政债进行信用增级。

这样一种方式能更好地让市政债进行市场化运作,防止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避免盲目扩张债务。

扩大发债范围,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美国、日本虽然实行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但法律都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

美国地方政府只对本级立法机构负责,具有自主发债权。

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的发债权力,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发债制度。

我国根据《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在10个试点地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否扩大试点范围,发行权限是否下放到地市一级,需要结合国内国际经验进行探索性实践,有条件的扩大发债范围。

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

根据《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要求开展债券信用评级,及时发布信用评级报告。

在美国,有穆迪、标普、惠誉三家公司为国家、州、市、公司和其他债券发行实体评级。

我国也可以让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比如目前的大公国际,甚至再培养其他的权威评级机构,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评级体系。

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对美国市政债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者非常广泛,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和个人投资者,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市政债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信息透明、流动性高,市场化特征非常明显。

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市政债的供需方(见表6)。

在我国按照《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的要求,市场化原则发行政府债券,并要求债券发行结束后及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交易。

我国债券市场仍出去探索阶段,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及债券流动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信息透明度。

按照《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要求,及时披露债券基本信息、财政经济运行及债务情况等。

借鉴国际经验,披露的四个指标实际赤字率、综合赤字率、实际偿债率、未来债务负担率等信息,同时披露渠道可以选择: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债券发行官方申明、周年度信息申明等。

严守发债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美国地方政府在决定发行一般责任债券时,具有严格的发债程序。

一般需要选民的投票同意或议会的审查批准,这是对市政债发行的硬约束,是控制政府发债规模的闸门,能有效防止地方政府的无节制行为,避免发债规模超出其还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