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72)教材配套课件
合集下载
第1章 (119)教材配套课件
第一章 认识µC/OS-Ⅱ
还需到IAR Systems网站下载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简称EWARM),最新版本为 V5.40,其V5.30版本在网上十分盛行。本书使用V5.30版本, 并且是上海爱亚软件提供的正式版本,但是建议读者使用 EWARM的最新版本,实例完全兼容。
第一章 认识µC/OS-Ⅱ
图1-6 新建工程ex1_1
第一章 认识µC/OS-Ⅱ
在图1-6中删除文件节点“ex1_1.cpp”,添加文件节 点“user\pc.c”、“user\ex1_1.c”、“ucosii\ucos_ii.c”、 “ports\os_cpu_a.asm”、“ports\os_cpu_c.c”和 “config\os_dbg.c”,如图1-7所示。注意,需要右键点 击图1-6中的“ex1_1[.exe]”,在其右键弹出菜单中选择 “Add node”向其添加文件节点。
第一章 认识µC/OS-Ⅱ
图1-4 Borland C++ 4.5工作主窗口
第一章 认识µC/OS-Ⅱ
在图1-4中点击菜单“Project | New project…”,弹出如图 1-51-5 新工程命名窗口
第一章 认识µC/OS-Ⅱ
如图1-5所示进行设置,其中,“Project Path and Name:” 和“Target Name:”两项可通过图中的“Browse…”按钮进行 设置。然后,点击图中的“OK”按钮,保存设置并关闭 “New Target”对话框,得到如图1-6所示的窗口。
第一章 认识µC/OS-Ⅱ
如果Micrium网站上提供的是V2.86版本,其下载文件名 为Micrium-uCOS-Ⅱ-V286.ZIP(注:由于软件的缘故,本书中 所有uCOS和ucos皆指μCOS)。V2.86版本自2007年9月12日定 型后,两年来仍没有升级,最近的报道显示Micrium公司推 出了µC/OS-Ⅲ,因此,V2.86可能是µC/OS-Ⅱ的最终版本。 读者可同时在Micrium网站下载一些移植程序和自己认为有 用的应用文档。
第1章(731)教材配套课件
第1章 绪 论
1.2.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 单工通信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
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单工通信 常用于点到点通信,如图1-3所示。
14
第1章 绪 论
图1-3 单工通信
15
第1章 绪 论
2. 双工通信 频分双工(FDD)是一种上行链路(移动台到基站)和下行链 路(基站到移动台)采用不同的频率(有一定频率间隔要求)工作 的方式。FDD模式工作在对称的频带上,如图1-4所示。
复杂而人口稀疏的地区实现移动通信,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很 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其卫星高度可划 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系统、 中轨道卫星(Medium Earth Orbit,MEO)系统和低轨道卫星 (Low Earth Orbit,LEO)系统。
图1-8 集中式控制方式的单区系统
28
第1章 绪 论
1.3.3 无线电寻呼系统 无线电寻呼系统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一个简单的寻呼系
统由三部分构成:寻呼控制中心、发射台和寻呼接收机,如图 1-9所示。
29
第1章 绪 论
图1-9 无线寻呼系统网络结构
30
第1章 绪 论
1.3.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利用卫星中继,可在海上、空中和地形
31
第1章 绪 论 32
第1章 绪 论
1.3.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呈蜂窝状,即采用蜂窝
结构实现网络覆盖的移动通信系统。在蜂窝系统中,整个覆盖 区被划分为许多小区,小区定义为一个基站的有效覆盖面积, 其理论形状为正六边形。移动通信网利用蜂窝小区结构实现了 频率的空间复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容量。蜂窝的概念也 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有限的无线频率资 源之间的矛盾。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PPT课件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末期,物种大灭绝
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 极度兴盛
代 三叠纪 252 物出现
二叠纪 石炭纪 古 泥盆纪 显生宙 生 代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太古宙 前寒武纪 冥古宙
299 359
419
444 485 541 2 500 4 000 4 600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晚古生代蕨类
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 植物繁盛;晚
3.地质年代表: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 阶段性 ,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 宙 、 代 、 纪 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填写下表:
古生
中生
新生
判断
PANDUAN
1 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 2 各类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地质年代: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括冥古宙、 太古宙 和元古宙,约占地 球历史的90%。 (2)演变历程 ①海陆格局: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②生物演化:
跟踪训练
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
骼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白垩纪属于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
解析 中生代主要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故选D。
4.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
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
末期,物种大灭绝
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 极度兴盛
代 三叠纪 252 物出现
二叠纪 石炭纪 古 泥盆纪 显生宙 生 代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太古宙 前寒武纪 冥古宙
299 359
419
444 485 541 2 500 4 000 4 600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晚古生代蕨类
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 植物繁盛;晚
3.地质年代表: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 阶段性 ,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 宙 、 代 、 纪 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填写下表:
古生
中生
新生
判断
PANDUAN
1 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 2 各类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地质年代: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括冥古宙、 太古宙 和元古宙,约占地 球历史的90%。 (2)演变历程 ①海陆格局: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②生物演化:
跟踪训练
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
骼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白垩纪属于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
解析 中生代主要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故选D。
4.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
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
第1章(30)教材配套课件
UNIT 1
UNIT 1
If you look at the timeline of the evolution of computers, you will notice that the first computers used vacuum tubes for circuitry and magnetic drums for memory, and were often enormous, taking up entire rooms. They were very expensive to operate and in addition to using a great deal of electricity, generated a lot of heat, which was often the cause of malfunctions.
UNIT 1
The us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ushered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omputers. Their use increased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computers. Operating systems were the human interface to computing operations and keyboards and monitors became the input-output devices. COBOL, one of the earliest computer languages, was developed in 1959-1960. BASIC came out in 1964. It was designed by John George Kemeny and Thomas Eugene Kurtz. Douglas Engelbart invented the first mouse prototype in 1963. Computers used a video display terminal (VDT) in the early days.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PPT精选
取范式的方法。 2019/12/27
本章典型习题
•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重言式和矛盾式 •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等值式 • 求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 用主范式判断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 求解实际问题
2019/12/27
第三章主要内容
• 推理的形式结构: 推理的前提 推理的结论 推理正确
• 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 真值表法 等值演算法 主析取范式法
• 对于正确的推理,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证 明:
2019/住推理的形式结构的三种等价形式, 即 ①{A1,A2,…,Ak}├B ②A1∧A2∧…∧Ak→B ③前提:A1,A2,…,Ak 结论:B
在判断推理是否正确时,用②;在P系统中构造 证明时用③。
• 熟练掌握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三种方法(真值
2019/12/27
第二章主要内容
• 等值式与等值演算。 • 基本的等值式,其中含:双重否定律、幂等律、交
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摩根律、吸收律、零 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蕴含等值式、等价 等值式、假言易位、等价否定等值式、归谬论。 • 与主析取范式及主合取范式有关的概念:简单合取 式、简单析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极小项、 极大项、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2019/12/27
本章学习要求
• 要求准确地将给出的命题符号化: ①当给定个体域时,在给定个体域内将命题符 号化。 ②当没给定个体域时,应在全总个体域内符号 化。 ③在符号化时,当引入特性时,注意全称量词 与蕴含联结词的搭配,存在量词与合取联结词 的搭配。
小节结束
• 深2019刻/12/27理解逻辑有效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的概
• 熟练地使用置换规则、换名规则和代替规则。 • 准确地求出给定公式的前束范式(形式可以不
本章典型习题
•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重言式和矛盾式 •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等值式 • 求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 用主范式判断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 求解实际问题
2019/12/27
第三章主要内容
• 推理的形式结构: 推理的前提 推理的结论 推理正确
• 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 真值表法 等值演算法 主析取范式法
• 对于正确的推理,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证 明:
2019/住推理的形式结构的三种等价形式, 即 ①{A1,A2,…,Ak}├B ②A1∧A2∧…∧Ak→B ③前提:A1,A2,…,Ak 结论:B
在判断推理是否正确时,用②;在P系统中构造 证明时用③。
• 熟练掌握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三种方法(真值
2019/12/27
第二章主要内容
• 等值式与等值演算。 • 基本的等值式,其中含:双重否定律、幂等律、交
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摩根律、吸收律、零 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蕴含等值式、等价 等值式、假言易位、等价否定等值式、归谬论。 • 与主析取范式及主合取范式有关的概念:简单合取 式、简单析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极小项、 极大项、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2019/12/27
本章学习要求
• 要求准确地将给出的命题符号化: ①当给定个体域时,在给定个体域内将命题符 号化。 ②当没给定个体域时,应在全总个体域内符号 化。 ③在符号化时,当引入特性时,注意全称量词 与蕴含联结词的搭配,存在量词与合取联结词 的搭配。
小节结束
• 深2019刻/12/27理解逻辑有效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的概
• 熟练地使用置换规则、换名规则和代替规则。 • 准确地求出给定公式的前束范式(形式可以不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全章精品课件课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五.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一谈本节课
得到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六.知识反馈,作业布置. 1.课本第38页第4,6题 2.补充题.计算:
(1)
3 4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4.2节有理数的除法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 程. 数学思考: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 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解决问题: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定义.会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 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化简分数. 情感态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 已知abc<0,a>c,ac<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0,b<0,c>0
B. a>0,b>0,c<0
C. a<0,b<0,c<0
D. a>0,b>0,c>0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计算 (1)0×(-2007) (2)(-1)×(-100)×(-0.01)×(-10) (3)(-56)×(-32)-(-44)×32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五.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一谈本节课
得到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六.知识反馈,作业布置. 1.课本第38页第4,6题 2.补充题.计算:
(1)
3 4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4.2节有理数的除法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 程. 数学思考: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 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解决问题: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定义.会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 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化简分数. 情感态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 已知abc<0,a>c,ac<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0,b<0,c>0
B. a>0,b>0,c<0
C. a<0,b<0,c<0
D. a>0,b>0,c>0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计算 (1)0×(-2007) (2)(-1)×(-100)×(-0.01)×(-10) (3)(-56)×(-32)-(-44)×32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1-1
课基堂础练训练习
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Cl的分类正确
的是( C )
①酸 ②强酸 ③一元酸 ④多元酸 ⑤含氧酸 ⑥无氧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全部
B.①②④⑤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⑤⑥
解析:HCl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从组成上分类属于 酸,故①正确;HCl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②正确;HCl属于一元 酸,故③正确;④错误;HCl不含氧,不属于含氧酸,故⑤错误; HCl属于无氧酸,故⑥正确;HCl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⑦正确;H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故⑧错误;①②③⑥⑦正确,故选C。
。
(6)铜、金、汞、钠 钠(或汞) 。
解析:(1)NaClO属于含氧酸盐,其他为无氧酸盐。 (2)Cl2属于单质,其他为化合物。 (3)HCl为无氧酸,其他为含氧酸;或H4SiO4不溶于水,其他可 溶。 (4)水为纯净物。 (5)空气为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或CuSO4·5H2O为固体,其他 为气体。 (6)钠为活泼金属,其他为不活泼金属;或汞为液体,其他为固 体。
解析:溶液显电中性,胶体的胶粒由于吸附作用而带有电荷, 但胶体整体是不带电的,A项错误;通电时,溶液中溶质产生的阴、 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B项错 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及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都无规律, 即作布朗运动,C项错误;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会,故 当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前者则没有,D项正确。
所属类别 盐
钠盐 碳酸 盐
b.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连线: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①酸性氧化物:能与 碱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1-2-3第1课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A [只有 x>4⇒x>3,其他选项均不可推出 x>3.]
4.已知集合 A={1,a},B={1,2,3},则“a=3”是“A⊆B” 的________条件.
充分 [因为 A={1,a},B={1,2,3},A⊆B, 所以 a∈B 且 a≠1,所以 a=2 或 3, 所以“a=3”是“A⊆B”的充分条件.]
5.“2x+3≤0”是“2x-6≤0”的________条件.
充分 [不等式 2x+3≤0 的解集为 A=-∞,-32,不等式 2x -6≤0 的解集为 B=(-∞,3],由于 A⊆B,所以“2x+3≤0”是“2x -6≤0”的充分条件.]
回顾本节知识,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对充分条件是怎样理解的?
(3)p:a 是无理数,q:a 是无限小数;
[解] 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所以 p⇒q, 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4)p:a 与 b 互为相反数,q:a 与 b 的绝对值相等.
[解] 若 a 与 b 互为相反数, 则 a 与 b 的绝对值相等, 所以 p⇒q, 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则 BC>AC.因此,p⇒q,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6)已知 a,b∈R,p:a2+b2=0,q:a=b=0. [解] 因为 a,b∈R,所以 a2≥0,b2≥0, 由 a2+b2=0,可推出 a=b=0,即 p⇒q, 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母题探究]
[变条件]将本例(2)的条件改为“p:0<ab<1,q:b<1a”如何
(2)以下五种表述形式:①p⇒q;②p 是 q 的充分条件;③q 的充 分条件是 p;④q 是 p 的必要条件;⑤p 的必要条件是 q.这五种表述 形式等价吗?
[提示] (1)相同,都是 p⇒q.(2)等价.
2021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 配套PPT课件 第1章 第2节 课时2 昼夜长短的变化
10.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可知,昼长=日 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由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 17:59可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短夜 长,但昼渐长,且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 移动,逐渐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故第9题选B、第10 题选A。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 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 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全球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非极昼、极夜地区 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解析 该地在6月22日时昼长为0,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可判断为南 极圈上某点。
√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解析 依题意,图中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 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 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结合题中选项分 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 分后、④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 表示芒种合适。
必修1教材解读(07)课件07.8
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 了 解 包 含 、 相 等 关
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系的意义;
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了 解 空 集 和 全 集 的
意义;
①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 理解子集、补集、
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p12习题1.1 B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集合
C={(x,y)|y=x},表示直线y=x,从这个角度看,集合D表示
什么?集合C、D有什么关系?
D{(x,y)|
2xy1 x4y5}
不拓展运算公式
理由:定位语言,非集合论、非技巧; 大纲3课时,新课标1课时。
举例:不宜扩展: A A B ,A B A
②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 握幂的运算。
③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 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④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 型
理解分数指数的 概念,掌握有理 指数幂的运算性 质;掌握指数函 数的概念、图象 和性质。
人教A必修1教材解读
l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l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l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人教A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内容与课时(13课时)
1.1.1 1.1.2 1.1.3
1.2.1 1.2.2 1.3.1 1.3.2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小结与复习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奇偶性 小结与复习
1、课标:“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 数学课程的始终”
2022-2023学年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1-4 第1课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19张)
2.下列“若 p,则 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1)若 α=89°,则 α 是锐角; (2)若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3)若整数 a 能被 4 整除,则 a 的个位数字为偶数; (4)已知集合 A={3,m},B={1,3,5},若 m=1,则 A⊆B.
【解析】(1)锐角是大于 0°且小于 90°的角,所以 p⇒ q,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2)若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 所以 p⇒ q,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3)若整数 a 能被 4 整除,则 a 是偶数,所以 a 的个位数字为偶数; 所以 p⇒ q,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4)若 m=1,则 A={3,1},又 B={1,3,5},所以 A⊆B,所以 p⇒ q,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解析】选 ABC.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可知,选项 A,B,C 均可推出四边形是矩形.
2.(多选题)下列是“集合 P 是集合 Q 的子集”的必要条件的是( )
A.P∩Q=P
B.P∩Q=∅
C.P∪Q=Q
D.P∪Q=P
【解析】选 AC.由“集合 P 是集合 Q 的子集”可推出 P∩Q=P,P∪Q=Q,推不出 P∩Q =∅,P∪Q=P.
合作探究 形成关键能力
学习任务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1.(多选题)下列“若 p,则 q”形式的命题中,p 是 q 的充分条件的是( ) A.若 x∈{1,2,3,4},则 x∈{x∈Q|0<x<5} B.若 x=1,则 x2-4x+3=0 C.若|x|=|y|,则 x=y D.若△ABC 中,A>B,则 BC>AC 【解析】选 ABD.对于 A,集合{x∈Q|0<x<5}是由大于 0 且小于 5 的有理数构成的集合,所以 p⇒ q, 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对于 B,p⇒ q,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对于 C,若|x|=|y|,则 x=y 或 x=-y,所以 q,所以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 对于 D,由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可知,若 A>B,则 BC>AC.因此 p⇒ q,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4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第1课时【课件】
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同学
们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里的“
有”和“无”之间的关系吗?
初探新知
【活动1】回顾初中学过的判定定理,体会充分条件的概念
【问题1】命题:平面内,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
写成“若p,则q”的形式后,请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问题2】使得结论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成立的条件p唯一吗
“⇒”或“⇏”符号分清条件和结论,进而判断是否为必要
条件.
【变式训练2】
判断下列各题中,q是否为p的必要条件:
(1) p:x>3,q:x>5;
(2) p:|x|=x,q:x2≥0;
(3) 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4) p:四边形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
(1)显然,“x>3”不能推出“x>5”,p⇏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或“必要条件”)
a=0,b=0
(2) “ab=0”的一个充分条件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x<5
(3) “x<3”的一个必要条件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4) “x>a”是“x>2”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2
________.
思路点拨:
可以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两者的范围
(3) 显然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4) 由ac2>bc2知c≠0,又c2>0,则a>b,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5) 举反例: 2 ×2 2 =4为有理数,但 2 ,2 2 均为无理数,
p⇏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方法规律】
第1章(795)教材配套课件
用,约100 h变,这在
使用塑料受力件时应予以注意。
第1章 材料学基础
2) 硬度(hardness)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另一硬物体压入其内而产生局部塑性 变形的能力。通常,材料越硬,其耐磨性越好。同时,通过 硬度值可估计材料的近似σb值。硬度试验方法比较简单、迅 速,可直接在原材料或零件表面上测试,因此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是压入法,主要有布氏硬度(HB)、洛氏 硬度(HR)、维氏硬度(HV)等。陶瓷等材料还常用克努普氏显 微硬度(HK)和莫氏硬度(划痕比较法)作为硬度指标。
第1章 材料学基础 图1-4 中碳钢和高强度铝合金的σ—N曲线
第1章 材料学基础
(3) 高温强度。 蠕变是指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的金属材料或在常温使用 的高聚物,承受的应力即使低于屈服点σs也可能会出现明显 缓慢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从而导致零件的最终失效。若金 属材料在高于一定温度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材料的强度就 不能完全用室温下的强度(σs或σb)来代替,此时必须考虑温度 和时间的影响。材料的高温强度要用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来 表示。蠕变极限是指金属在给定温度下和规定时间内产生一 定变形量的应力。
第1章 材料学基础
(2) 动载荷时的强度。 动载时最常用的指标是疲劳强度,它是指在大小和方向 重复循环变化的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许多机械零件,如曲轴、齿轮、轴承、叶片和弹簧等, 在工作中各点承受的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这种随时 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在交变应力作用下, 零件所承受的应力虽然低于其屈服强度,但经过较长时间的 工作也会产生裂纹或突然断裂,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疲劳。 据统计,大约有80%以上的机械零件失效是由疲劳失效造成 的。
第1章 材料学基础
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疲劳强度逐渐降低,以后曲 线逐渐变平,即循环次数再增加时,疲劳强度也不降低。当 应力降低至一定值时,试样可经受无限个周期循环而不破坏, σ—N曲线出现水平部分所对应的定值称为疲劳强度(疲劳极 限),用σr表示。对于应力对称循环的疲劳强度用 σ-1表示。实际上,材料不可能作无限次交变应力试验。对 于黑色金属,一般规定应力循环107周次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 称为疲劳极限,有色金属、不锈钢等取108周次时的最大应力 为疲劳极限。许多铁合金的疲劳极限约为其抗拉强度的一半, 有色合金(如铝合金)没有疲劳极限,其疲劳强度可以低于抗 拉强度的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再将第二个方程乘7/5与第三个方程相加,消去y,于是 又形成了阶梯形的结构:
x y z 4
5y 3z 5
2.8z 14
(1.2.3)
接着开始回代。先由方程组(1.2.3)中的第三个方程知 z = -5,将其代入第二个方程,解得y = -2;再将z、y代入第 一个方程,解得x = 1。
采用同样的步骤求解方程组(b),将第二个方程加上第 一个方程,得到的方程是,这是一个矛盾的无解方程组,也 称为不相容的方程组。可以在平面上画出代表两个方程的两 条直线,它们平行且不重合,因此没有交点,如图1-2(b)所 示。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采用同样的步骤求解方程组(b),将第二个方程加上第 一个方程,得到的方程是 0x1 0x2 2,这是一个矛盾的无解 方程组,也称为不相容的方程组。可以在平面上画出代表两 个方程的两条直线,它们平行且不重合,因此没有交点,如 图1-2(b)所示。
的变量x1,得
3x1 + 2x2 2x3 4
x2 + x3 1
2 3
x2
1 3
x3
20 3
(1.3.3)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将方程组(1.3.3)中的第二个方程乘以 -2/3,加到第三个 方程中,消去x2,得
3x1 2x2 2x3 4
本节将讨论二元和三元线性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 例1.2 求解下列四个线性方程组:
(a)
x1x1 2
x2 1 3x2 3
(b) x1x12x22x231
(c)
x1 x1
2
x2 2x2
1 1
(d)
x1 x1
x2 x2
1 3
x1 2x2 3
解 方程组(a)~(c)都是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 程数等于变量数,容易用消元法求解。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先解方程组(a),将第二个方程加第一个方程,消去x1,得到 x2=2,即原方程组变为,这是消元法的第一步,其结果是形 成一个阶梯形的方程组。对于这样的方程组,可以从下而上 求解:由第二个方程得知x2=2,把它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 这一过程称为回代。本例虽然是一个最简单的二元方程,但 是这样规范的方法却可以用来解任意多未知元的方程组,并 且可以编成程序,便于用户直接调用。
x yz4
x y z 4
x y z 4
2x 3y z 3 4x y z 11
r2 2r1
r3 4r1
5 y 3 z 5 r3r2 5y 3 z 5
5y 3 z 5 00
图来表述线性代数研究的问题。从工程角度看,在有解的情 况下要找到合理的唯一解,在无精确的数学解时要找到近似 解。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方程组 解的情况
有解 无解
有无穷多组解 有唯一解
找出近似解
解集的性质 有合理解 无合理解
图1-1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1.2 二元和三元线性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
方程组(1.2.1)的三个方程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个平面, 若这三个平面有公共交点,则该交点就是方程组的解,如 图1-4所示。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60
40
20
0
-20
-40
-60
10
5
10
0
-5 -10
-10
-5
0
5
图1-4 三阶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图形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如果把方程组(1.2.1)中的第三个方程改为4x y z 1 1, 则消元变换的过程如下(其中的ri表示第i个方程,如表示第 二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的2倍):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x2 x2 x2
4 2 x2=2 0 -2
-4 -5
0 (a) 有解
4 2 0 -2 5 x1 -4 -5
4
2
0
-2
0 (b) 无解
5 x1 -4 -5
0
5 x1
(c) 有无穷多组解
图1-2 例1.2中方程组(a)~(c)解的情况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方程组(c)消元后的结果是0x1 + 0x2 = 0,满足第一个方程的解 必然也满足第二个方程。即这两个方程中的一个可由另一个导出, 我们称它是不独立的。独立方程只有一个,少于变量数,这样的 方程组称为欠定方程组,它有无穷多组解。从几何图形看,这两 个方程所对应的直线重合,此直线上处处都是解,如图1-2(c)所 示。
也会出现解为一条直线的方程组。当两个平面平行,或者两 个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平行时,三个平面也没有公共交 点。图1-6给出了一些三个平面没有公共交点的例子,这些 方程组都是无解或无唯一解的。
z 10
0 -10
-20 y5
5x
0
-5
-5
图1-5 三个平面交于同一条直线的欠定情况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例1.4 求解线性方程组:
3x1 2x2 2x3 = 4 3x1 3x2 x3 = 5 2x1 2x2 x3 = 4
(1.3.2)
解 将方程组(1.3.2)中的第一个方程分别乘以-3/3(-a21/a11)
及 -2/3(-a31/a11),加到第二、三个方程中,消去后两个方程中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现在用图解法来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方程组 (a)的解为,x1 3 ,x2 2,它是由原始方程组表示的两条直线 的交点,如图1-2(a)所示。由两个方程恰好解出两个变量, 这样的线性方程组称为适定方程组。消元过程把第二个方程 变为,图形上成为一条水平线,但交点不变。
方程组(d)有三个独立方程,只有两个变量。它们所对应的三 条直线没有公共交点,因而无解,如图1-3所示。独立方程数目多 于变量数目的方程组称为超定方程组,它是无解的。这里的无解 应理解为没有精确地满足数学方程的解。因为工程实践上往往容 许误差存在,所以寻找超定方程组的近似解也是实用线性代数必 不可少的任务之一。第4章会求出点(0.71,-1.43)是方程组(d)的一 个近似解。
x1 x2 x3 x4 1
20x1 16x2 10x3 15x4 3x1 8x2 2x3 5x4 5
15
10%x1 25%x2 20%x3 5%x4 12%
10x1 25x2 20x3 5x4 12
方程组(1.1.1)左边后三个方程中的各项原来都带百分号,
可见,原来的三个方程只有两个是独立的,方程数少于变量 数,因此无法求得它们的唯一解。画出这三个方程的图形(见 图1-5),可以看出,三个平面交于同一条直线而不是交于一 个点,所以得不出唯一的解。这个方程组是欠定方程组,它 有无穷多组解,这些解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除了三个平面相交于同一条直线外,如有两个平面重合,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方程组的一般形式如下:
a11x1 a12 x2
a21x1 a22 x2
am1x1 am2 x2
a1n xn b1 a2n xn b2
amn xn bm
(1.3.1)
式(1.3.1)称为n元线性方程组。其中:, , …, 是n个变量; m是方程的个数;(i = 1, 2, …, m;j = 1, 2, …, n)是方程组的系 数;(j = 1, 2, …, m)是方程组的常数项。系数表示第i个方程是 变量的系数。一般情况下,变量的个数n与方程的个数m不一 定相等。
例1.1 食品配方的应用问题。某食品厂收到某种食品的订单, 要求这种食品由甲、乙、丙、丁四种原料做成,且该食品中含蛋 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分别为15%、5% 和12%。而甲、 乙、丙、丁原料中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百分比由表1-1 给出。那么,如何用这四种原料配置出满足要求的食品呢?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1.2.1)
解 从第二个方程中减去第一个方程的2倍,得到x系数为
零的新的第二方程;再从第三个方程中减去第一个方程的 -5
倍,得到x系数为零的新的第三个方程。此时,方程组(1.2.1)
的后两式就化为消去了变元x的二元联立方程:
x y z 4
5y 3z 5
7 y 7z 21
图1-6 三阶方程组多解和无解时的几何解释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1.3 高斯消元法与阶梯形方程组
本节将把对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方法,推广到 m个方程、n个变量的高阶多元线性方程组。原理上,它和 中学的消元法或代入法本质上并无差别,但为了便于向高阶 系统推广,一是系数的位置要清晰;二是计算的步骤要规范; 三是能够编成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这就要借助于1.4节引 入的矩阵,用计算机解决高阶联立方程问题,这是线性代数 与初等代数的最大区别。
x2 x3 1
1 3
x3
22 3
(1.3.4)
形如式(1.3.4)的方程组称为行阶梯形方程组。这样的阶梯 形方程组可以用回代法方便地逐个求出它的解。回代过程如
第1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方程组(1.3.1)中解的全体称为它的解集合。解方程 组就是求其全部解,亦即求出其解集合。如果两个方程组有 相同的解集合,就称它们为同解方程组。存在解(包括一个 解及无穷多组解)的方程组称为相容方程组,否则称为不相 容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