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动态规划算法
实验02动态规划算法
1120542 宇实验02动态规划算法[实验目的]1.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方法2.掌握动态规划算法中最优子结构的分析3.掌握递归求解最优值的方法4.掌握最优解的构造.[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算法设计教材,了解动态规划原理;2.设计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矩阵连乘、最长公共子序列以及电路布线的java程序. [实验题]1.给定n个矩阵{A1, A2, …,A n},其中,A i与A i+1是可乘的,计算这n个矩阵的连乘积。
从中找出一种乘次数最少的计算次序。
2.给定2个序列X={x1,x2,…,xm}和Y={y1,y2,…,yn},找出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3.在一块电路板的上、下2端分别有n个接线柱。
根据电路设计,要求用导线(i,π(i))将上端接线柱与下端接线柱相连,确定将哪些连线安排在第一层上,使得该层上有尽可能多的连线。
该问题要求确定导线集Nets={(i,π(i)),1≤i≤n}的最大不相交子集。
[实验步骤]1.设计并实现算法并准备测试用例,修改并调试程序,直至正确为止;2.应用设计的算法和程序求解问题;3.将程序整理成功能模块存盘备用.[实验报告要求]1.阐述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2.阐述求解问题的算法原理;3.提交实验程序的功能模块;4.记录最终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
[算法分析](一)矩阵连乘类解这个问题的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穷举搜索法。
也就是列出所有可能的计算次序,并计算出每一种计算次序相应需要的计算量,然后找出最小者。
然而,这样做计算量太大。
事实上,对于n个矩阵的连乘积,设有P(n)个不同的计算次序。
由于我们可以首先在第k个和第k+1个矩阵之间将原矩阵序列分为两个矩阵子序列,k=1,2,…,n-1;然后分别对这两个矩阵子序列完全加括号;最后对所得的结果加括号,得到原矩阵序列的一种完全加括号方式。
所以关于P(n),我们有递推式如下:解此递归方程可得,P(n)实际上是Catalan数,即P(n)=C(n-1),其中,也就是说,P(n)随着n的增长是指数增长的。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2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21. 实验背景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涉及到算法的设计、分析和实现。
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算法原理的理解。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 理解动态规划算法设计思想;- 学习并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实现方法; - 熟悉动态规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方法。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一个动态规划算法,并分析它的时间复杂度。
3.1 动态规划算法介绍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将问题分解成子问题并逐个求解的方法。
它通过存储子问题的解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动态规划算法通常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来求解问题,即先求解小规模的子问题,再逐步扩大规模,直到解决原始问题。
3.2 实现一个动态规划算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实现一个动态规划算法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子问题:将原问题分解为子问题; 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定义一个状态转移方程,用于表示子问题与原问题之间的关系; 3. 确定边界条件:确定子问题的边界条件,即最简单的情况下的解; 4. 自底向上求解: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逐步求解子问题,最终得到原问题的解。
3.3 时间复杂度分析完成动态规划算法的实现后,我们需要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
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算法在处理输入规模增大时所需的时间。
在分析时间复杂度时,我们需要考虑算法的基本操作次数,并且基于不同输入规模的情况,推导出算法的大O表示法。
4. 实验结果完成实验后,我们得到了动态规划算法的实现代码,并对其进行了时间复杂度分析。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总结: - 实现了动态规划算法,并成功解决了一个具体的问题; - 分析了实现代码的时间复杂度,并得出了算法的大O表示法。
5. 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实现动态规划算法,深入了解了动态规划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动态规划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是一种解决多阶段最优化决策问题的算法。
它将问题分为若干个阶段,并按照顺序从第一阶段开始逐步求解,通过每一阶段的最优解得到下一阶段的最优解,直到求解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划分为子问题,并保存已经解决过的子问题的解,以便在求解其他子问题时不需要重新计算,而是直接使用已有的计算结果。
即动态规划算法采用自底向上的递推方式进行求解,通过计算并保存子问题的最优解,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划分子问题:将原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问题,并找到问题之间的递推关系。
2. 初始化: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递推关系,初始化子问题的初始解。
3. 递推求解:按照子问题的递推关系,从初始解逐步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直到求解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4. 得到最优解:根据子问题的最优解,逐步推导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5. 保存中间结果: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动态规划算法通常会使
用一个数组或表格来保存已经求解过的子问题的解。
动态规划算法常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例如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
它能够通过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问题,并通过保存已经解决过的子问题的解,从而大大减少计算量,提高算法的效率。
总之,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解决多阶段最优化决策问题的算法,它通过将问题划分为子问题,并保存已经解决过的子问题的解,以便在求解其他子问题时不需要重新计算,从而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算法能够提高算法的效率,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方法。
实验二 动态规划
return L[m][n];
}
请分析“最长公共子序列” 问题的时间复杂性
2.练习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游艇租用”问题
2.1问题描述
长江游艇俱乐部在长江上设置了n个游艇出租站1,2,…,n。游客可在这些游艇出租站租用游艇,并在下游的任何一个游艇出租站归还游艇。游艇出租站i到游艇出租站j之间的租金为r(i,j),1≤i<j≤n。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出从游艇出租站1到游艇出租站n所需的最少租金。
L[0][0]=L[i][0]=L[0][j]=0(1≤i≤m,1≤j≤n)(式6.14)
(式6.15)
算法描述:
int CommonOrder(int m, int n, int x[ ], int y[ ], int z[ ])
{
for (j=0; j<=n; j++) //初始化第0行
L[0][j]=0;
2、输入
输入文件示例input.txt
3 5 15 7
3、输出
输出文件示例output.txt
12
算法描述: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fstream.h>
int w[21],x[21][21],n;
int solve(int h)
{
if(w[h]>0)return w[h];
请分析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时间复杂性在算法commonorder中第一个循环的时间性能是on第二个循环的时间性能是om第三个循环是两层嵌套的for循环其中时间性能是omn第四个for循环的时间性能是ok而kminmn所以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mn
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KTV最优点歌策略问题算法分析与研究
KTV最优点歌策略问题算法分析与研究一、引言KTV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在KTV中点歌是人们最常进行的活动之一。
而在众多的歌曲选择中,如何合理地选择歌曲顺序成为了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算法的角度对KTV最优点歌策略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可行的算法方案。
二、问题描述在KTV中,有许多组客户在不同的包房内点歌,每组客户都根据个人的喜好点歌。
而KTV的歌曲列表往往非常庞大,不同客户点歌的数量与时间点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如何在给定一定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点歌需求,成为了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问题建模1. 假设每首歌的点唱时间是固定的,不因客户点歌而改变。
2. 将每组客户点歌的时间抽象为一个时间段,记为t[i] = (s[i], e[i]),其中s[i]表示客户开始点歌的时间,e[i]表示客户结束点歌的时间。
每个时间段使用一个整数表示。
3. 考虑到优化问题的复杂性,本文将问题简化为最小化等待时间的问题。
等待时间定义为某个客户结束点歌时间和下一个客户开始点歌时间的间隔。
四、算法分析与研究1.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的算法思想,每一步都做出当前情况下的最优选择。
在KTV的最优点歌策略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贪心算法来尝试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1)对所有时间段按照客户点歌结束的时间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按照排序后的时间段顺序,依次安排客户点唱的歌曲。
3)判断下一个客户点歌的时间是否与当前客户点歌的时间有冲突,若有冲突则将该客户放入等待队列,直到可以安排该客户点歌的时间段。
4)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客户点歌结束。
2. 动态规划算法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将问题分解成子问题并逐步求解的方法。
在KTV的最优点歌策略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1)将每个时间段看作是一个状态,假设有N个时间段。
2)在每个状态处,记录到达该状态的最小等待时间。
3)在每个状态处,通过递推方程计算出到达下一个状态的最小等待时间。
实验二最长公共子序列(动态规划算法)
实验二最长公共子序列(动态规划算法)班级: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学号:E08620113 姓名:戴斌江机器号:实验二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一、实验目的:1、理解动态规划算法的概念;2、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3、掌握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4、通过应用范例学习动态规划算法的设计技巧与策略;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给定两个序列X={x1,x2,…,xm}和Y={y1,y2,…,yn},找出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2、通过上机实验进行算法实现。
3、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R.E.Bellman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 decision process)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利用各阶段之间的关系,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
195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Dynamic Programming,这是该领域的第一本著作。
算法总体思想:1)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
2)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法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的子问题往往不是独立的。
子问题中存在大量的公共子问题,在分治求解过程中被多次重复计算,保存计算结果,为后面的计算直接引用,减少重复计算次数这就是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3)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问题,可依据其递归式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
每个子问题只计算一次,而在后面需要时只要简单查一下,从而避免大量重复计算,最终得到多项式时间算法。
实验2 动态规划算法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2 动态规划算法姓名学号班级网络131实验日期2016.10.18实验地点学院305一、实验目的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设计思想。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CPU:IntelR coreTM i5-3337U内存:4.00GB硬盘:1TB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10编程环境:myeclipse 10.7编程语言:java三、实验内容: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矩阵连乘问题。
1、问题描述:矩阵连乘问题设A1,A2,…,A n为n个矩阵的序列,其中A i为P i-1╳P i阶矩阵,i=1, 2, …, n. 这个矩阵链的输入用向量P=<P0, P1, …, P n>给出,其中P0是矩阵A1的行数,P i(i = 1, 2, …, n-1) 是矩阵A i的列数和矩阵A i+1的行数,P n是矩阵A n的列数。
给定向量P,确定一种乘法次序,使得乘法运算的总次数最少。
2、动态规划算法伪代码输入:矩阵链A1...n的输入为向量P=<P0,P1,....,PN>输出:计算A[i.....j]的所需最小乘法运算次数m[i,j]和最后一次运算的位置s[i,j],1<=i<=j<=n1.令所有的m[i,j]初值为0,s[i,j]和初值为i,1<=i<=j<=n2.for r<-2 to n do3. For i<-1 to n-r+1 do4. j<-i+r-15. m[i,j]<-m[i+1,j]+Pi-1*Pi*Pj6. s[i,j]<-i7. for k<-i+1 to j-1 do8. t<-m[i,k]+m[k+1,j]+Pi-1*Pk*Pj9. If t<m[i,j]10. Then m[i,j]<-t11. s[i,j]<-k3、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0(n3)空间复杂度:0(n)4、关键代码(含注释)publicclass MartrixChain{publicstaticint martrixchain(int[]P,int n){int[][] m = newint[n+1][n+1];int[][] s = newint[n+1][n+1];int t = 0;//r为当前链长for(int r=2;r<=n;r++){//n-r+1为最后一个链前边界,i为后边界for(int i=1;i<=n-r+1;i++){int j = i+r-1;m[i][j]=m[i+1][j]+P[i-1]*P[i]*P[j];//记录分隔位置s[i][j]=i;for(int k=i+1;k<=j-1;k++){//用更好的值替换t=m[i][k]+m[k+1][j]+P[i-1]+P[i-1]*P[k]*P[j]; if (t<m[i][j]){m[i][j]=t;s[i][j]=k;}}}}return m[1][n];}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int[]P={30,35,15,5,10,25};System.out.println(martrixchain(P,P.length-1));}}5、实验结果(1)输入P=<30, 35, 15, 5, 10, 25>输出:12905(2)输入P=<30, 35, 15, 5, 10, 25, 30>输出:17410四、实验总结(心得体会、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这次算法课学习的是动态规划算法,解决了矩阵连乘的问题。
浙江工业大学算法实验2 动态规划算法实现
实验2 动态规划算法实现一、实验目标:1.熟悉动态规划算法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学会动态规划算法的实现方法和分析方法:二、实验内容:问题1: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问题,测试数据X={ABCBDAB} Y={BDCABA}X={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Y=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1-1实验代码及截图#include<iostream>#include<c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求得两个字符串的最大公共子序列长度int LCSLength(int m, int n,char* x, char* y,int **c, int **b){int i, j, len;//i=0 || j=0for (i = 0; i < m + 1; i++) c[i][0] = 0;for (j = 0; j < n + 1; j++) c[0][j] = 0;//i,j>0for (i = 1; i <= m; i++){for (j = 1; j <= n; j++){if (x[i] == y[j])//if (x[i - 1] == y[j - 1]){c[i][j] = c[i - 1][j - 1] + 1;b[i][j] = 1;}else if (c[i - 1][j] >= c[i][j - 1]){c[i][j] = c[i - 1][j];b[i][j] = 2;}else{c[i][j] = c[i][j - 1];b[i][j] = 3;}}}len = c[m][n];return len;}//构造最长公共子序列void LCS(int i, int j, char *x, int **b){if (i == 0 || j == 0) return;if (b[i][j] == 1){LCS(i - 1, j - 1, x, b);cout << x[i - 1];//c[i][]对应str1的第i-1个元素}else if (b[i][j] == 2){LCS(i - 1, j, x, b);}else{LCS(i, j - 1, x, b);}}int main(){char str1[1000], str2[1000];int i, m, n, len;cout << "请输入第一个字符串:";gets_s(str1);cout << "请输入第二个字符串:";gets_s(str2);m = strlen(str1);n = strlen(str2);int **c = new int*[m + 1]; //行for (i = 0; i < m + 1; i++)c[i] = new int[n + 1];//列int **b = new int*[m + 1];for (i = 0; i < m + 1; i++)b[i] = new int[n + 1];len = LCSLength(m, n, str1, str2, c, b);cout << "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为:" << len << endl;cout << ("最长公共子序列为:");LCS(m, n, str1, b);cout << endl;system("pause");return 0;}实验截图:1-2实验总结:实验最开始考虑到穷举,但很明显时间复杂度过于庞大,利用最长公共子序列的最优子结构性质,结合书上代码进行实验,但实验中很明显没有考虑多种最长公共子序列的情况,这个可能要留待后续继续学习改进。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动态规划应用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实验二动态规划应用日期:一、实验目的1.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了解最优子结构性质和子问题的重叠性质。
2.熟练掌握典型的动态规划问题。
掌握动态规划思想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对较简单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并设计出动态规划算法,并能够用程序实现。
二、实验要求1. 认真学习动态规划方法基本思想、方法步骤,练习利用动态规划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动态规划类程序的理解。
2. 阅读经典问题的关键代码段,仔细领会动态规划算法的精要。
3.选定实验题目,仔细阅读实验要求,设计好输入输出,按照分治法的思想构思算法,选取合适的存储结构实现应用的操作。
4. 实验要有详细的测试记录,包括各种可能的测试数据。
三、实验内容1.调试验证选择经典问题TSP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0/1背包问题之一,完善算法,用C/C++以及Javascript语言编写程序并调试。
2.巩固提高针对其中经典问题之一,通过检索论文资料,类比研究等方法对其算法进行优化,并通过实验得方式对其进行验证比较,上机调试,最终形成一篇不少于2000字得小论文。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动态规划算法时间空间复杂度分析,以及问题复杂性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现有n种物品,对1<=i<=n,第i种物品的重量为正整数W,价值为正整数V,背包能承受的最大载重量为正整数C,现要求找出这n种物品的一个子集,使得子集中物品的总重量不超过C且总价值最大。
三、实验环境操作系统、调试软件名称、版本号,上机地点,机器台号四、问题分析令V(i,j)表示在前i(1<=i<=n)个物品中能够装入容量为就j(1<=j<=C)的背包中的物品的最大价值,则可以得到如下的动态规划;(1)V(i,0)=V(0,j)=0(2)V(i,j)=V(i-1,j) j<Wi V(i,j)=max{V(i-1,j),V(i-1,j-Wi)+Vi} j>Wi(1)式表明:如果第i个物品的重量大于背包的容量,则装入前i个物品得到的最大价值和装入前i-1的物品得到的最大价值是相同的,即物品i不能装入背包;第(2)个式子表明:如果第i个物品的重量小于背包的容量则会有以下两种情况:(a)如果把第i个物品装入背包,则背包物品的价值等于第i-1个物品装入容量位j-wi的背包中的价值加上第i个物品的价值vi(b)如果第i个物品没有入背包,则背包中物品价值就等于把前i-1个物品装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所取得的价值。
算法课实验报告2.2(动态规划法)
实验报告2.2(递归法)学号:201208070103 姓名:陈明班级:智能1201第16 周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课时 2实验项目整数因子分解问题实验时间2015年1月10日实验目的对于给定的正整数n,计算n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解式。
实验环境Eclipse Luna, Java JDK1.7, Windows 8.1实验内容(算法、程序、步骤和方法)一、算法策略动态规划法。
把1~number的约数预先存起来,需要用得时候,直接在前面取得。
二、算法设计(步骤)1)把number的约数全部计算出来,存储在factor数组里面。
2)使用快速排序法QuickSort把factor按升序排序3)使用动态规划法。
把0~number的分解式的个数存在recordNum数组里面。
三、复杂度分析1)时间复杂度:首先时计算约数因子,其次是快速排序,最后是动态规划,这三步伟主要耗时。
故时间复杂T(n)=O(n)+O(n*log n)+O(k) (其中k为number 的约数个数,故为常数级别)。
故T(n)<O(n*log n)+ O(n*log n)=2 O(n*log n)故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 n)2)空间复杂度:O(n)1)从控制台console输入数字,java封装类Scanner获得输入流;2)获得的数字,赋值给number数据记录和计算1)number=12时:2)number=11时:结论(结果)3)number=888888时:小结1)动态规划法相对于递归法来说,当输入规模很大时,应该考虑动态规划法;2)进行两个种方法的对比:Number=888888动态规划法:递归法:T(动态规划)=30毫秒,T(递归策略)=263毫秒显然,从耗时上来看,动态规划法要优于递归策略!指导老师评议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名:。
《动态规划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3、《动态规划算法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动态规划方法贪心算法思想2. 掌握最优子结构原理3. 了解动态规划一般问题二、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解决0-1背包问题。
设N=5,C=10,w={2,2,6,5,4},v={6,3,5,4,6}2. 合唱队形安排问题【问题描述】N位同学站成一排,音乐老师要请其中的(N-K)位同学出列,使得剩下的K 位同学排成合唱队形。
合唱队形是指这样的一种队形:设K位同学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2…,K,他们的身高分别为T1,T2,…,TK,则他们的身高满足T1<...<Ti>Ti+1>…>TK(1<=i<=K)。
已知所有N位同学的身高,计算最少需要几位同学出列,可以使得剩下的同学排成合唱队形。
三、算法思想分析1.0-1背包采用动规算法主要是动规方程的思考,之后就是确定边界条件即可。
2.合唱队形问题应用了分治与动态规划的算法,先将所有队员依次做中间最高的同学,将问题分为左右来做,接下来只需要求得左边的最长上升子序列数、右边的最长下降子序列数即可。
四、实验过程分析1.0-1背包问题是背包问题的进一步条件限制,考虑清楚动规方程就不难,编程中对于m(i,j)的含义要清楚,搞混了就容易出错。
2.合唱队形问题的思想并不复杂,特别是如果已经掌握了最长上升子序列数的算法,在分别处理左右最长子序列时需要特别注意数组下标,一开始我用是i,j直接从0到左右的数据长度,但是一直出错,后来发现队员身高数组并不能完全用这些下标,特别是右边的函数,数组起始下标不是0,需要利用函数传递起始下标才能调用对应的数据段。
五、算法源代码及用户屏幕1.(1)算法源码/********************************0-1背包问题。
codeblocks C++2018.11.2********************************/#include <iostream>#include <iomanip>using namespace std;void knapSnack(int v[], int w[], int c, int n, int m[][11]);int main(){int v[] = {6, 3, 5, 4, 6};int w[] = {2, 2 ,6, 5, 4};int c = 10;int n = 5;int m[5][11];//初始化数组for(int i=0; i<5; i++){for(int j=0; j<11; j++){m[i][j] = 0;}}knapSnack(v, w, c, n, m);//输出结果cout<<setw(3)<<" ";for(int i=0; i<11; i++){cout<<setw(3)<<i;}cout<<endl;for(int i=0; i<5; i++){//输出行号cout<<setw(3)<<i+1;for(int j=0; j<11; j++){cout<<setw(3)<<m[i][j];}cout<<endl;}return 0;}void knapSnack(int v[], int w[], int c, int n, int m[][11]){ for(int i=0; i<n; i++){for(int j=0; j<11; j++){//边界条件if(i == 0){if(w[i] > j)m[i][j] = 0;elsem[i][j] = v[i];}/*动规方程j>w[i]m(i,j) = max{m(i-1,j), m(i-1,j-w[i])+v[i]}0<=j<w[i]m(i,j) = m(i-1,j)*/else{if(w[i] > j)m[i][j] = m[i-1][j];else{if(m[i-1][j] > (m[i-1][j-w[i]]+v[i]))m[i][j] = m[i-1][j];elsem[i][j] = m[i-1][j-w[i]]+v[i];}}}//控制列数的for循环}//控制行数的for循环}(2)用户屏幕2.(1)算法源码/***************************************************合唱队形问题codeblocks C++2018.11.2***************************************************/#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ring.h>using namespace std;//计算左端合唱队人数int leftQueue(int a[], int _start, int _end);//计算右端合唱队人数int rightQueue(int a[], int _start2, int _end2);int main(){cout<<"Please enter total number:";int number;cin>>number;cout<<"Please input the height of each person (cm):"<<endl;int a[number]; //记录每个人身高//b数组分别记录当第n个人为合唱队中间人时,合唱队的总人数int b[number];int rightNumber[number]; //记录左端合唱队人数int leftNumber[number]; //记录右端合唱队人数for(int i=0; i<number; i++)b[i] = 0;for(int i=0; i<number; i++)cin>>a[i];int mostQueueNumber = b[0];for(int i=0; i<number; i++){//设置a[i]为最高的同学leftNumber[i] = leftQueue(a,0,i);rightNumber[i] = rightQueue(a,i,number-1);//计算合唱队总人数b[i] = leftNumber[i] + rightNumber[i] - 1;//计算合唱队最多的总人数if(mostQueueNumber < b[i])mostQueueNumber = b[i];}//计算最少出队人数int leastDequeueNumber = number - mostQueueNumber;cout<<"Minimum number of people out: "<<leastDequeueNumber<<endl;return 0;}int leftQueue(int a[], int _start, int _end){int leftMostNumber = 0;int n = _end-_start+1;//c数组记录i时的最长上升子序列数int c[n];int maxN;//初始化最长上升子序列数为1for(int i=0; i<n; i++){c[i] = 1;}for(int i=_start; i<_end+1; i++){maxN = 0;for(int j=i-1; j>=_start; j--){if(a[j]<a[i] && c[j]>maxN)maxN = c[j];c[i] = maxN + 1;}}leftMostNumber = c[n-1];return leftMostNumber;}int rightQueue(int a[], int _start2, int _end2){ int rightMostNumber = 0;int n2 = _end2-_start2+1;//c2数组记录i时的最长下降子序列数int c2[n2];int maxN2;//初始化最长下降子序列数为1for(int i=0; i<n2; i++){c2[i] = 1;}for(int i=_end2; i>=_start2; i--){maxN2 = 0;for(int j=i+1; j<=_end2; j++){if(a[j]<a[i] && c2[j-_start2]>maxN2)maxN2 = c2[j-_start2];c2[i-_start2] = maxN2 + 1;}}rightMostNumber = c2[0];return rightMostNumber; }(2)用户屏幕。
动态规划算法分析
动态规划算法分析
1.定义状态:将原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定义子问题的状态。
状
态一般是原问题的一些维度,例如,问题规模、位置等等。
2.设计状态转移方程:通过观察子问题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状态之间
的转移方程。
状态转移方程可以描述子问题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且可以通
过子问题的解来求解当前问题。
3.初始化边界条件:确定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并将其存储在备忘录
或者递推式中。
边界条件是指最简单的子问题的解,其它子问题将通过边
界条件和状态转移方程来求解。
4.使用递推或者递归方式求解子问题: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采用递推或者递归的方式求解子问题。
递归方式可以通过备忘录记录已经
求解的子问题的解来避免重复计算。
5.求解原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得
到原问题的解。
总结来说,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算法思想,能够在优化问
题中快速求解最优解。
通过定义状态、设计状态转移方程、初始化边界条件、递推求解子问题的方式,可以高效地求解原问题。
实验2 动态规划算法
{ return } private int weight; private int value; public WuPin(int weight, int value) { super(); this.weight = weight;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in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int getWeight() { return weight; }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 { WuPin obj =(WuPin)o; return this.weight>obj.getWeight()?1:(this.weight==obj.getWeight()?0:-1); } } public class Beiba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WuPin> wuPinList = new LinkedList<WuPin>(); wuPinList.add(new WuPin(2,6)); wuPinList.add(new WuPin(2,3)); wuPinList.add(new WuPin(6,5)); wuPinList.add(new WuPin(5,4)); wuPinList.add(new WuPin(4,6)); final int N = 6;//代表共有几个物品 LinkedList p = new LinkedList(); p.add(new WuPin(0,0));//添加第一个为零的值 for(int i =4;i>=0;i--) { weight + " " +value ;
动态规划 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
动态规划是一种用于解决最优子结构问题的算法思想。
它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保存子问题的解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动态规划算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状态:将原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问题,并定义状态,状态一般用一个或多个变量表示。
状态的选择要满足最优子结构的要求,即原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得到。
2. 定义状态转移方程:根据子问题之间的关系,定义状态转移方程。
状态转移方程表示子问题的最优解与其他子问题的最优解之间的关系。
通过求解状态转移方程,可以得到所有子问题的最优解。
3. 初始化:确定初始状态的值,一般通过给定的条件来确定。
4. 递推求解:根据状态转移方程,从初始状态开始逐步求解更大规模的子问题,直到求解出原问题的最优解。
5. 返回最优解:根据最终的子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逆推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往往比较高,但通过合理选择状态和状态转移方程,可以有效地优化算法的效率。
动态规划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问题,例如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序列比对等。
总结起来,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分阶段求解最优问题的算法思想,通过保存子问题的解,避免了重复计算,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它通常包括定义状态、定义状态转移方程、初始化、递推求解和返回最优解等步骤。
动态规划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实用的算法思想。
实验二 动态规划
实验二动态规划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2、掌握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1、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描述:一个给定的子序列是在该序列中删去若干元素所得到的序列。
确切地说,若给定序列X={x1,x2,x3,…,xn},则另一序列Z={z1,z2,z3,…,zn}是X的子序列,这是指存在一个严格递增下标序列:{i1,i2,…,ik}使得对于所有的j=1,2,…,k有zj=xi j。
若给定两个序列X和Y,另一序列Z如果既是X的子序列又是Y的子序列,称Z是X和Y的公共子序列。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是对于两个序列来说,找它们最长的公共子序列。
程序实现:#include<iostream.h>#include<conio.h>#include <iomanip.h>#define MAXSIZE 20int c[MAXSIZE][MAXSIZE];int b[MAXSIZE][MAXSIZE];char X[MAXSIZE];char Y[MAXSIZE];int lenX,lenY;int XandYlengh;void LCSlength(){/*程序填空1*/}void LCS(int i, int j){/*程序填空2*/}void main(){cout<<"请输入第一个序列的长度:";cin>>lenX;cout<<"请输入第一个序列的内容:";for(int i=1;i<=lenX;i++){cin>>X[i];}cout<<"请输入第二个序列的长度:";cin>>lenY;cout<<"请输入第二个序列的内容:";for(i=1;i<=lenY;i++){cin>>Y[i];}LCSlength();LCS(lenX, lenY);cout<<"最大公共子序列的长度为:";cout<<XandYlengh<<endl;}算法验证:请通过适当的测试用例来测试以上程序的正确性。
实验二 动态规划算法
实验二动态规划算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算法;2、初步掌握动态规划算法;二、实验题若给定序列X={x1,x2,…,xm},则另一序列Z={z1,z2,…,zk},是X的子序列是指存在一个严格递增下标序列{i1,i2,…,ik}使得对于所有j=1,2,…,k有:zj=xij。
例如,序列Z={B,C,D,B}是序列X={A,B,C,B,D,A,B}的子序列,相应的递增下标序列为{2,3,5,7}。
给定2个序列X和Y,当另一序列Z既是X的子序列又是Y的子序列时,称Z 是序列X和Y的公共子序列。
给定2个序列X={x1,x2,…,xm}和Y={y1,y2,…,yn},找出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三.(1)实验源代码://最长公共子序问题://问题描述: 若给定序列X={x1,x2,…,xm},则另一序列Z={z1,z2,…,zk},//是X的子序列是指存在一个严格递增下标序列{i1,i2,…,ik}使得对于所有j=1,2,…,k有:zj=xij。
//例如,序列Z={B,C,D,B}是序列X={A,B,C,B,D,A,B}的子序列,相应的递增下标序列为{2,3,5,7}。
//给定2个序列X和Y,当另一序列Z既是X的子序列又是Y的子序列时,称Z 是序列X和Y的公共子序列。
//给定2个序列X={x1,x2,…,xm}和Y={y1,y2,…,yn},找出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include<bits/stdc++.h>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 1000//注意:这里使用的char数组,可以按字符输出,若改为string类型,//执行printf("%c",A[m-1])就会报错;char A[100],B[100]; //输入的两个串a和b//这里定义全局变量可以不赋值0,因为全局变量自动赋值0;int c[max][max]; //记录最长公共子序的长度;int b[max][max]; //记录状态号;void LCS(int m,int n){if(m==0||n==0){return;else if(b[m][n]==1){LCS(m-1,n-1);printf("%c",A[m-1]);}else if(b[m][n]==2){m=m-1;LCS(m,n);}else if(b[m][n]==3){n=n-1;LCS(m,n);}}void LCS_length(int m,int n){for(int i=1;i<=m;i++){for(int j=1;j<=n;j++){if(A[i-1]==B[j-1]){c[i][j]=c[i-1][j-1]+1;b[i][j]=1;}else if(c[i-1][j]>=c[i][j-1]){c[i][j]=c[i-1][j];b[i][j]=2;}else{c[i][j]=c[i][j-1];b[i][j]=3;}}}}{printf("请输入两个待测的字符串:\n");scanf("%s",&A);scanf("%s",&B);int m=strlen(A); //m为A串长度;int n=strlen(B); //n为B串长度;LCS_length(m,n);printf("其最长公共子序的长度为:%d\n",c[m][n]);printf("其最长公共子序为:");LCS(m,n);return 0;}(2)运行结果为:(3)算法思路:最长公共子序列的结构有如下表示:设序列X=<x1, x2, …, x m>和Y=<y1, y2, …, y n>的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Z=<z1, z2, …, z k>,则:1.若x m=y n,则z k=x m=y n且Z k-1是X m-1和Y 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2.若x m≠y n且z k≠x m ,则Z是X m-1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3.若x m≠y n且z k≠y n,则Z是X和Y 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二) 动态规划算法
(二) 动态规划算法目录- 几个动态规划问题中的术语- 阶段- 状态- 无后效性- 决策- 多阶段决策问题- 策略- 状态转移方程- 最优化原理/最优子结构性质- 动态规划引出- 基本思想- 适用情况- 基本步骤- 书面版- 细讲- 个人理解- 备忘录算法- 程序设计- 思维过程- 一般的算法设计模式- 经典运用# 先来说几个动态规划问题中的术语: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R.E.Bellman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 decision process)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利用各阶段之间的关系,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
多阶段决策问题的图示## 阶段把所给求解问题的过程恰当地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以便于求解,过程不同,阶段数就可能不同.描述阶段的变量称为阶段变量。
在多数情况下,阶段变量是离散的,用k表示。
此外,也有阶段变量是连续的情形。
如果过程可以在任何时刻作出决策,且在任意两个不同的时刻之间允许有无穷多个决策时,阶段变量就是连续的。
在前面的图中,第一个阶段就是点A,而第二个阶段就是点A 到点B,第三个阶段是点B到点C,而第四个阶段是点C到点D。
## 状态状态表示每个阶段开始面临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或客观条件,也叫不可控因素。
在上面的例子中,状态是某个阶段的开始位置,它不仅是该阶段一条道路的起点,也是前一阶段一条分支的终点。
前面的例子(图)中,第一个阶段有一个状态即A,而第二个阶段有两个状态B1和B2,第三个阶段是三个状态C1,C2和C3,而第四个阶段又是一个状态D。
过程的状态通常可以用一个或一组数来描述,称为状态变量。
背包问题实验报告
背包问题实验报告背包问题实验报告背包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它涉及到在给定的一组物品中选择一些物品放入背包中,以使得背包的总重量不超过其容量,并且所选择的物品具有最大的总价值。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不同的算法来解决背包问题,并对比它们的效率和准确性。
1. 实验背景和目的背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优化问题,它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货物装载、资源分配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算法实现,比较不同算法在解决背包问题时的性能差异,并分析其优缺点。
2. 实验方法和步骤为了解决背包问题,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常见的算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和遗传算法。
下面将对每种算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介绍。
2.1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算法,它通过每次选择当前状态下最优的解决方案来逐步构建最终解决方案。
在背包问题中,贪心算法可以按照物品的单位价值进行排序,然后依次选择单位价值最高的物品放入背包中,直到背包的容量达到上限。
2.2 动态规划算法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基于递推关系的算法,它通过将原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解来构建原问题的解。
在背包问题中,动态规划算法可以通过构建一个二维数组来记录每个子问题的最优解,然后逐步推导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2.3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的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过程来搜索问题的最优解。
在背包问题中,遗传算法可以通过表示每个解决方案的染色体,然后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来不断优化解决方案,直到找到最优解。
3. 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使用不同算法对一组测试数据进行求解,并对比它们的结果和运行时间进行分析。
下面是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于一个容量为10的背包和以下物品:物品1:重量2,价值6物品2:重量2,价值10物品3:重量3,价值12物品4:重量4,价值14物品5:重量5,价值20贪心算法的结果是选择物品4和物品5,总重量为9,总价值为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算法设计与分析 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 实验2 动态规划算法 实验(实习)日期 2016.10 得分 指导老师 宣文霞 系 计算机 专业 网络工程 班级 2 姓名 刘信言 学号 201423460741) 矩阵连乘问题:(以P66例题的5个矩阵连乘问题为测试数据)用动态规划算法求下面6个矩阵的连乘积问题,求解最少数乘次数和最优解。
步骤1:分析最优解的结构将矩阵连乘积简记为A[i:j] ,这里i≤j,Ai 是pi-1×pi 的矩阵。
考察计算A[1:n]的最优计算次序。
设这个计算次序在矩阵Ak 和Ak+1之间将矩阵链断开,i≤k<j ,则其相应完全加括号方式为计算量:A[i:k]的计算量加上A[k+1:j]的计算量,再加上A[i:k]和A[k+1:j]相乘的计算量。
关键特征:计算A[i:j]的最优次序所包含的计算矩阵子链 A[i:k]和A[k+1:j]的次序也是最优的。
矩阵连乘计算次序问题的最优解包含着其子问题的最优解。
这种性质称为最优子结构性质。
步骤2:建立递归关系设计算A[i:j],1≤i≤j≤n ,所需要的最少数乘次数m[i,j],则原问题的最优值为m[1,n] 当i=j 时,A[i:j]=Ai ,只有一个矩阵Ai ,没有矩阵元素相乘,因此,m[i,i]=0,i=1,2,…,n当i<j, 设矩阵连乘A[i:j]最优全括号的分割点位于Ak 与Ak+1之间,则…m[i,j] = 计算A[i:k]的最小代价+计算A[k+1:j]的最小代价+ A[i:k] and A[k+1:j]相乘的代价Ai 维数pi-1×pi , 则计算A[i:k]*A[k+1:j]需要数乘次数为:pi-1pkpj ,有:m[i,j]=m[i,k]+m[k+1,j]+ pi-1pkpj递归方程假设已知矩阵连乘最优全括号问题的分隔点是k ,实际上k 是未知的 k 的位置只有j-i 种可能,必定使用{i, i+1, ..., j-1} 中的一个值作为k ,递归地定义m[i,j]为将对应于m[i,j]的断开位置k 记为s[i,j],在计算出最优值m[i,j]后,可递归的由s[i,j]构造出相应的最优解。
步骤3:计算最优值代码:package suanfa;j i i A A A ...1+))...)(...((211j k k k i i A A A A A A +++public class MatrixChain{int[] p;int[][] m;int[][] s;int length;public MatrixChain(int[] p,int[][] m,int[][] s){this.p = p;this.length = p.length/2;this.m = m;this.s = s;init();clac();printM();}public void init(){for (int i=0;i<length;i++){m[i][i] = 0;}}public void clac(){for (int i=1;i<length;i++){for (int j=0;j<length-i;j++){int r = j+i;int t = Integer.MAX_VALUE;for (int k = j;k<r;k++){int temp = m[j][k] + m[k+1][r] + p[j*2]*p[k*2+1]*p[r*2+1];if (t > temp){t = temp;m[j][r] = temp;}}}}}public void printM(){for (int i=0;i<length;i++){for (int j=0;j<length;j++){System.out.print(m[i][j]+ " ");}System.out.println();}}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int p[] = {30,35,35,15,15,5,5,10,10,20,20,25};int length = 6;int[][] m = new int[6][6];int[][] s = new int[6][6];new MatrixChain(p,m,s);}}运行结果:2)0-1背包问题:物品数量n=5,w[n]={2,2,6,5,4},v[n]={6,3,5,4,6},背包总重量c=10。
对于一种物品,要么装入背包,要么不装。
所以对于一种物品的装入状态可以取0和1。
设物品i的装入状态为xi,xi∈ (0,1),此问题称为0-1背包问题。
列的1~5表示5个物品,横向的1~10表示背包的容量,绿色的列表示相对应物品的的重量,浅蓝色的一列表示相对应物品的价值。
假设新建一个5*10的数组对应图片中的棕色部分,棕色部分即为求解的过程,具体求解过程如下:图上所示的求解过程是从下往上求解,也就是说先分析第5个物品,最后分析第一个物品。
当背包中为空的时候,考虑第5个物品,当背包容量为1, 2, 3的时候这个背包都是装不下物品5的,因为物品5的重量是4,因此对应的当背包容量为1, 3, 3的时候背包里面东西的价值(棕色表格里面的值)也是为0,当背包容量大于等于4的时候背包可以放下物品5,所以背包里面东西的价值就是6(因为这里先只考虑只有一件物品5的时候),到此只有物品5的情况已经分析完毕;接下来分析同时拥有物品5和物品4的情况,当背包容量为1, 2, 3的时候,背包里面既放不下4物品也放不下5物品,所以背包里面物品的价值为0,当背包容量大于等于4的时候,至少可以放下物品5了,这个时候就要取舍了,到底是将物品5放进去价值大还是将物品4放进去价值大,当背包容量为4的时候,只能放进去物品5,价值为6,当背包容量为5的时候如果选择房屋物品4,那么剩余的背包容量为0,查找背包重量为0的列(在前面步骤已经填充过的部分,这里只填充了第5行第1列的位置),找这一列的最大值为0,所以选择放物品4的时候背包价值最大为4<不放物品4(剩余背包容量为5,查找背包容量5对应的填充过的部分,其最大值为6)时候的6,所以在背包容量为5的时候的最优值是放物品5而不放物品4,一直分析到背包容量为9的时候当选择放入物品4的时候,剩余背包容量为4,再查找背包容量为4时候已经填充过的部分(即最后一行),可以查得最大值为6,所以这个时候选择放入物品4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为10。
...通过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归结为:先考虑这个物品放入的时候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这个物品的价值+剩余背包(背包总容量-该物品重量)容量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再考虑不放入这个物品的时候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剩余背包容量(此时就是背包总重量)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然后将2者进行比较,那种结果的价值大就将哪种结果的价值保存下来,依次类推。
package suanfa;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class WuPin implements Comparable{public String toString(){return weight + " " +value;}private int weight;private int value;public WuPin(int weight, int value) {super();this.weight = weight;this.value = value;}public int getValue() {return value;}public int getWeight() {return weight;}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WuPin obj =(WuPin)o;return this.weight>obj.getWeight()?1:(this.weight==obj.getWeight()?0:-1);}}public class Beiba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LinkedList<WuPin> wuPinList = new LinkedList<WuPin>();wuPinList.add(new WuPin(2,6));wuPinList.add(new WuPin(2,3));wuPinList.add(new WuPin(6,5));wuPinList.add(new WuPin(5,4));wuPinList.add(new WuPin(4,6));final int N = 6;//代表共有几个物品LinkedList p = new LinkedList();p.add(new WuPin(0,0));//添加第一个为零的值for(int i =4;i>=0;i--){jisuan(p,wuPinList.get(i));System.out.println("p"+(i+1));for(int ii = 0;ii<p.size();ii++)System.out.println((WuPin)p.get(ii));}}private static void jisuan(LinkedList p, WuPin pin) {LinkedList q = new LinkedList();for(int i = 0;i<p.size();i++){q.add(newWuPin(((WuPin)p.get(i)).getWeight()+pin.getWeight(),((WuPin)p.get(i)).getValue()+pin. getValue()));}for(int m = 0;m<q.size();m++){p.add((WuPin)q.get(m));}Collections.sort(p);for(int m = 0;m<p.size();m++){if(m+1<=p.size()-1)if(((WuPin)p.get(m)).getValue()>=((WuPin)p.get(m+1)).getValue()){p.remove(m+1);m=0;}if(((WuPin)p.get(m)).getWeight()>10){p.remove(m);m=0;}}}}运行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