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第9课《如梦令》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六年级下册第9课《如梦令》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六年级下册第9课《如梦令》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六年级下册第9课《如梦令》篇1教学过程:一、导入1、背诵学过的词《清平乐村居》、《清平乐六盘山》。

2、出示《清平乐村居》、《清平乐六盘山》,导说词牌名和题目分别是什么。

3、在比较中简略带过词牌在押韵、句式、字数上有规定。

4、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读词1、词牌名是——,题目是——2、指名读词,像这样具备1、3、4、5、6句押韵、第5句反复、共33字特征的词牌叫——3、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力争读出节奏、韵味。

4、检读:正音:兴、藕;理解藕花,写字。

节奏——可以与理解意思结合5、导入理解意思三、解义1、自学,尝试理解全文的意思。

不理解的字、句打问号,然后同桌相互探讨。

2、集体交流、探讨字义、句义。

3、想象画面,情景相生。

完成练习:想象情景:时常想起从前的一个日落时分—————————。

兴致得到满足后,很晚了才——————————。

四、解惑、品词解惑,围绕“醉”字品味词中之景、事、情、理。

醉而忘返——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而返——晚(兴致不易满足)花又醉人——误,无意中的过失;花醉误?——缘何至深处?;酒醉误?情醉误?暮夜误?争渡争渡——动作、性情醉人鸟惊人醉——一滩,满滩。

沉醉往事——写下《如梦令》(常记——)1、细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捕捉看到的画面——可以划出。

2、讨论、交流。

溪亭日暮——一道残阳铺水中、三亚落日、酒逢知己千杯少、景也醉人何必酒……(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2)、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3)、朗读——浓浓的醉意。

(酒微醉,人陶醉)藕花深处——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2.理解并掌握如梦令的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1.教师用丰富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如梦令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主旨。

2.通过示范朗读和专家解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概念、韵律、语言表达等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通过听写、填空、翻译等方式进行理解检验,同时引导学生用个人语言描述自己的理解,增加课堂互动性。

4.花絮版《如梦令》MV欣赏,展示如梦令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的情感。

5.班级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表演呈现,可以是朗诵,也可以是创意小品,降低学生的文学恐惧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沟通的能力。

【教学评估】
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口头与笔头的方式进行评估。

1.口头表达评估: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测
其是否理解了如梦令的内容和主旨。

2.笔头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一些作业,检查学生对如梦令的
掌握程度,比如写一篇小作文,从文字的角度探讨如梦令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几个角度展开对如梦令的鉴赏,除了让学生了解了背景和内容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创意表演的方式参与其中,使其在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文学素养。

如梦令的鉴赏教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其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一、导入:
1.介绍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2.写作背景:当时,李清照遭遇亡夫之痛,住在济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这首词讲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感受。

3.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词义:
1.对照注释自学,把不理解的词找出来以待讨论。

2.交流讨论。

3.再读词,理解词意。

4.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

5.讨论交流: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6.背诵这首词。

四、拓展:
1.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哪些词?交流。

2.小练笔:以“昨夜梦中”为开头写一段话。

如梦令教案3篇

如梦令教案3篇

如梦令教案3篇如梦令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梦令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梦令教案篇1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用。

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教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时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

全词只有33个字,用1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如梦令》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3、通过《如梦令》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具准备李清照的图片及人物介绍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同学们,谁能说说这节课要学的“词”的是什么?2、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

”现代是这样,在古代也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掌握《如梦令》的有关知识《如梦令》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

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关于词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资料。

请同学们迅速地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2、词是怎样分类的?三、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1、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首词——《如梦令》。

2、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3、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

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的比赛,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的赢家。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

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抢答。

题目:①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②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③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⑤她是一个人去的吗?⑥为什么要“争渡”?⑦为什么会“误入”?⑧慢慢划出来不行吗?⑨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队,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如梦令》这首诗;(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词作中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如梦令》的诗意和词风特点;2.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如梦令》的原文和相关注释;2.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和词作选读;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的词《如梦令》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分析词风(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如婉约、柔情等;(2)学生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4.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2)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感受其词风的变化和创作特点;(3)学生进行词作欣赏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如梦令》并理解其含义;2.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李清照的词风特点;3. 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李清照的其他词作;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观念,对其他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如何;4. 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导语:《如梦令》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惜春的词,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如梦令》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2.理解词意,通过想象、练笔等方式,绘出文字的画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1. 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2.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它独特的节奏美、音韵美)3.师: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找学生读)4.师:吟诵的时候要讲究平仄规律。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要拖长音,仄声要读得短促,尾音要拖长。

(老师范读)5.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三、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1.师: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首词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自己先想一想词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两个人可以互相请教、互相补充。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学生自由谈)师:还有不理解的吗?(师生共同解疑)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个字?是的,33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日暮醉归图,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如梦令》教案请关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如梦令》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

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情况。

3、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现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5.简介词的特点词起与唐,盛于宋。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

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

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

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教师手势引导,学生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引读,男生读《夏日绝句》;女生读《如梦令》,(节奏要特别有变化:平长仄短)。

如梦令 教案

如梦令 教案

如梦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2.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3.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2.鉴赏李清照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如梦令》诗歌原文;2.多媒体设备;3.准备作品欣赏和相关分析的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频或视频,给学生呈现一段悠扬的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古代音乐的美妙之处。

2.引入诗歌(10分钟)教师展示《如梦令》的全文,并朗读给学生听。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比如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环境。

3.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如梦令》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再逐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然后,教师可以逐句解读诗歌,理清每句的意义和诗歌的整体结构。

同时,重点介绍诗歌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4.意象分析(15分钟)教师提问:“在《如梦令》这首诗歌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意象?”引导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出每个意象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

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等方式,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5.作品分析(15分钟)教师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分析材料,可以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如梦令》这首诗歌。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诗歌的结构、诗歌的主题、诗歌的情感表达等。

6.诗歌欣赏及发散思维(20分钟)教师播放《如梦令》的音乐朗诵版,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并对其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的表达。

学生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

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读、多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

新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

通篇见景不见人。

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了解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策略】:(一)、说教法: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中品读。

2、情境创设: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二)、说学法:1、读中感悟: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词”。

对于“词”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在想象中去品读,想想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引言: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学生回答:喜欢,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如梦令教学设计1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1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15篇3.检查自读情况,了解是否读通畅,读流利。

4.通过质疑了解学生自读后对词的理解状况。

三、理解阶段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了解了词的大体意思;对于词的意境了解有多深;能否体会出词人的心情等。

(教师可以随机将学生的回答梳理后板书出来。

)2.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通过“常记”“沉醉”“兴尽”“误入”“藕花深处”“惊起”等词语的解读,在朗读中体会。

3.引入李清照生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李清照诗词的不同风格。

①了解李清照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加深对《如梦令》的理解。

②了解李清照中年时期的生活转折,进一步感受李清照的诗品与人品。

(引导回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③了解李清照晚年生活境遇。

感受其孤独凄凉的心境与凄婉的词风。

印证“风采有后主遗风”。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再次回读《如梦令》,丰富理解,加深认识。

对联的引入,直接由文及人。

让学生在学作品之前对词人有一个大略的印象。

通过学生的默写,了解生字掌握情况,增加生字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对诗词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确定后续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此部分为教学的重点所在,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助加深对词的理解。

由单纯的“读词”自然转入“读人”。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单纯地就词学词,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与诗词的了解学习串连起来,由词及人,由人及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如梦令》的把握,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一种重要的诗歌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如梦令》是中国古代文学大家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唐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如梦令》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如梦令》的诗人李清照及其作品特点;2. 读懂《如梦令》的基本内容;3. 能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意境等;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2. 教学难点: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李清照的相关画像,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呈现诗歌(10分钟)教师朗读《如梦令》,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解读诗歌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意象等。

3. 分析诗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如修辞手法、韵律等。

同时,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蕴和情感。

4. 欣赏诗歌(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如梦令》的艺术之美。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评价。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推荐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声声慢》、《如梦令》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如梦令》;2. 对《如梦令》进行写意式的书法练习;3. 欣赏李清照其他作品,如《声声慢》等,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相关画像;2. 诗歌朗读录音或视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听讲和参与状况;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诗歌背诵和写意字作业进行评价;3. 课后反馈:与学生交流并了解他们对本堂课的认识和收获。

以上是一份关于《如梦令》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

“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简单的心理。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学问,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欢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妙生活的喜爱。

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

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同学读,采纳反复诵读法,让同学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供应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同学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状况。

3、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日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日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觉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5、简介词的特点词起与唐,盛于宋。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

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

许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

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老师手势引导,同学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全部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诵、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2、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掌握自主鉴赏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尝试领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法学法:诵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课件出示图片。

师:咱们先来欣赏张图片,感觉怎么样?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最擅长作词。

你们知道词吗?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如梦令》这首词吗?迫不及待了吧,请大家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师:挺不错的,特别是她把里边的多音字读准了。

兴:在这读第四声。

表示什么意思?(兴致、兴趣。

)什么时候读第一声?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找个男孩子来读一读。

生(男)读词:师:我觉得应该给他点掌声,他已经注意了停顿,能读出些词的味道来了。

好,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顺、读正确没问题吧?生:没有问题!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顾词的特点。

2.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看看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经历是什么?(板书: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如梦令)题目呢?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二、通读全词,理解大意1.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把词读正确并不难,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 比如说,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生读全词) 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李清照借这首词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才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现在,我还想问问大家,在这首词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动,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默默地看,静静地思考,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读) 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人:沉醉误入争渡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教学设计
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心小学刘平邮编225109 【课题】
如梦令(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
【教材简解】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

作者遣词、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侧重写景,情景交融。

通过景物的刻划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意境创造含蓄而深沉。

【目标预设】
1、掌握“藕”这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2.通过词句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古词的韵味,领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通过词句想象词所描绘的意境。

【设计理念】
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

因此边读、边想、边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创设情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知作者,讲词牌
1、如果说唐代是诗歌的天下,那么宋代则是词的鼎盛时期。

宋代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词人。

下面就请大家来猜一猜这段文字介绍的是宋代的那位词人。

指名读。

2、李清照的诗虽然不多,有一首却流芳百世,知道是哪一首吗?指名回答。

(出示)齐读。

3、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16岁时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

板书:如梦令看!(出示词)这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小声读一读,比较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如梦令这个词牌从何而来呢?
二、再读全词,读通读顺。

1、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词。

我建议至少读四遍。

前两遍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时注意停顿,做到抑扬顿挫。

2、学生自读。

师巡回指导。

3、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1)谁来读一读《如梦令》?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中有一个生字,有一个多音字,你听他有没有念准。

(2)你读得很好。

这里面有一个生字“藕”(读——误入藕花深处);这里面也有一个多音字“兴”读第四声。

(读——兴尽晚回舟。

)知道为什么在这里读第四声吗?(兴致、兴趣)
(3)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生读词
(4)他已经注意了字正腔圆,要读出些词的味道来,还要注意节奏。

(出示节奏)谁愿意再来试一试,争取读得更好。

(5)要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我们就要读出词的味道。

听录音(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二、美读全词
1、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够,还要读懂它。

接下来,请你轻轻地读,看看能不能在插图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交流。

开始吧!
2、交流: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

谁先来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生一句一句地说意思,再说整首词。

3、生齐读全词。

三、品悟意境
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
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看你从这首词中能读出哪些画面?
(一)“溪亭日暮”
1、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词的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引导学生说。

3、能给你所描述的画面取个名吗?生:“溪亭日暮”。

师:你们看啊(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4、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
5、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生朗读。

6、在这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二)藕花深处
1、除了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2、“藕花深处”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是写早晨荷塘美景的。

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我想这个时候词人肯定是更加陶醉了。

来,请读读第三句、第四句。

生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三)一滩鸥鹭
1、等词人惊醒过来的时候,她是——出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齐读。

2、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3、这幅画的名就叫——“一滩鸥鹭”。

那场面多美啊,看投影,只听扑啦啦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蓝天!打破了这宁静的黄昏。

4、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鸥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是啊,这可是意外的惊喜啊!可谓是“鸟惊人也惊啊!”
5、那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词人心都醉了!她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

再次有感情读诗句。

(四)一幅流动的画
1、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

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大幅流动的画。

你们看,因为在“溪亭日暮”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来,一起读整首词。

一边读一边想像这幅活动的画。

2、生读全诗。

3、浏览一下整首词,你觉得词人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4、仅仅是喝醉吗?
5、美酒加美景,给了词人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看着,也跟着陶醉了。

美丽的画面配上美妙的音乐相信你们会读得更美。

生配乐齐读。

6、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师生共同欣赏歌曲《如梦令》。

五、课外拓展
1、这首《如梦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首,另一首在当时轰动朝野,奠定了她才女地位。

出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两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那时的李清照年轻,生活非常优越,家庭幸福美满。

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

2、还有一首她的代表作要推荐给大家。

出示《声声慢》。

同如梦令比较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3、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走进了如梦令,认识了满腹诗情、才华横溢的李清照,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就此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爱上中国古典文学!
六、作业
1、背诵如梦令。

2.完成习字册。

3.想象《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溪亭日暮
如梦令醉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依据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然后,抓住“溪亭日暮”“藕花深处”等几个表现意象的词语引导学生扩展想象,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使抽象的词语转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样就引导学生“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

再巧妙地把这三幅画面统统归结于一个“醉”字,引导学生把这三幅画联系在一起,由那个“醉”字使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仅为“美酒”而醉,更为眼前的“美景”而醉,为自己与同行朋友之间的“美情”而醉。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