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地域性特点。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使得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西南地区的彝族舞蹈以踏步明快、动作矫健为特点,表达出彝族人民的豪放和热情;而东北地区的蒙古族舞蹈则注重舞者的柔美动作和耐力,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坚韧和朴实。
不同地域的舞蹈通过动作、音乐和服饰等元素的独特组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形态。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和演出带来了不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中国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在题材选择和创作内容上呈现出多样性。
北方地区的舞蹈作品常以描绘农民劳动和生活为主题,表现出北方人民的勤劳和朴实;而南方地区的舞蹈则更加注重表现自然景观和山水之美,展示了南方人民的柔美和豪情。
各地的舞蹈演出还会根据当地特有的乐器、舞台布景和服饰等元素进行适应和改变,使得舞蹈作品更加贴近当地风俗和文化。
地域性还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多源于民间,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地方群众中广泛流传。
地域性让不同地区的舞蹈有机会在当地得到延续和发展。
西南地区的藏族舞蹈经历了世代相传,得以保留并得到国家级的保护和传承;而东南沿海地区的闽南舞蹈则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地域性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成为各地人民展示自己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也为后人学习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体现在舞蹈的风格、题材和传承发展上。
通过地域性的独特性,中国各地的舞蹈形成了多样的风格和形式,表达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特色。
地域性也推动了舞蹈创作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并促进了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为中国舞蹈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地域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论地域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地域文化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成为学术界和社会非常关注的论题之一。
其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体现在舞蹈创作方面。
地域文化不仅对舞蹈创作内容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还影响着舞蹈创作风格的形成;舞蹈创作的创新领域主要体现在各大院校的舞蹈创作上,而各大院校的舞蹈创作往往也是在地域文化的熏陶下应运而生的。
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地域文化与舞蹈创作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富于创新,这样舞蹈艺术才能蓬勃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舞蹈创作影响继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05-03舞蹈艺术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地域文化是在人类的聚落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以世代积淀的集体意识为内核,形成一种网络状的文化形态、风俗、民情、宗教、神话、方言,包括自然生态和种族沿革等,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
[1]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都弥漫着独特的气息,不同的地域中包含着不同的文化色彩,而这些地域所具有的多彩文化正是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底蕴。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文化是滋养和孕育杰出艺术的根源,是一个成功艺术作品灵魂、精神和根脉的体现。
深厚博大的地域文化滋养出了无数生动而又鲜活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成功的艺术作品犹如天空中不断闪耀的璀璨星星,散发着无限的光芒与魅力。
历年来的舞蹈创作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每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的舞蹈作品,都势必富有一定地域历史文化渊源,当然,其创作也必然会被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
一、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
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刘艺欣(耶拿大学)【摘要】中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以及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舞蹈正是其中不可或缺、令人引以为豪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地域性、仪式性、历史性的特点。
毫无疑问,地域性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地域性及各民族生活的不同的地形地势和自然环境,这些条件直接影响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活态度,进而影响其社会形态和思维方式。
本文从舞蹈风格、舞蹈语汇和表演形式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具体讨论分析了地域性是如何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成和发展的。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地域性;舞蹈风格;舞蹈语汇;表演形式【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中国是一个拥有如繁星般璀璨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漫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许多神秘而独特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或起源于民间或在特定族群中不断发展,世代相传。
而民族民间艺术正是其中不可或缺、令人为之自豪的一部分。
中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包含了几乎所有地形地貌,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各具特色的56个民族。
正是这种地域和生活环境的显著差异,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劳作方式,进而也影响其精神活动的产生方式。
这种精神上的差异的表象体现,就是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艺术。
作为对自然对情绪最直观的反映之一,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就是具有地域性、仪式性和历史性。
那么,毫无疑问地域性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地域性对舞蹈风格的影响一个民族或族群的社会结构是在经济劳作模式及风俗习惯等条件下形成的,受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舞蹈是一种源于生活而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其形成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多数学者认为最早的舞蹈起源于宗教巫术,人们通过肢体向神明表达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不同地域人民对神灵的感悟不同,生活在相对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的民族,特别是一些狩猎或游牧民族,其所信奉的神灵通常隐藏在自然之间,没有具象代表,因此他们的舞蹈风格也比较神秘、空灵,如满族的萨满舞,鄂温克族舞蹈等。
完整版民间舞蹈与地理环境
完整版民间舞蹈与地理环境民间舞蹈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它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民间舞蹈风格和特色,使其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相交织在一起。
本文将探讨民间舞蹈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民间舞蹈表达。
首先,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和地貌对民间舞蹈的演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寒冷的地区,人们为了保持身体的温暖,他们的舞蹈动作可能更加紧凑和快速。
而在炎热的地区,舞蹈可能更加轻盈和慢节奏,以适应高温情况下的舞蹈需要。
此外,不同地貌(如山地、平原、河流等)也会影响舞蹈的动作风格和表现形式。
比如,生活在山区的人们可能会通过舞蹈展示他们与大自然和山地环境的联系,舞动中透露出与山川相容融合的特色。
其次,民间舞蹈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还体现在舞蹈的题材和动作中。
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地域文化、历史和传统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因素会直接反映在舞蹈的主题和动作中。
比如,农耕地区的民间舞蹈可能会以庄稼生长、收割等为主题,舞蹈动作则模拟田地劳作过程,以展示人们与土地的关系。
而渔业地区的舞蹈可能会以捕鱼、划船等为主题,扭动的舞蹈动作仿佛在模仿大海的波浪,表达人们对大海的依赖和敬畏之情。
另外,地理环境还为民间舞蹈提供了丰富的舞台背景和场地选择。
自然环境中的山川、河流、湖泊等景观,都成为了民间舞蹈演出的理想场所。
舞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身姿和动作,使得舞蹈更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视觉和审美体验。
在户外举办的民间舞蹈节日和表演,如草原上的蒙古舞蹈、江河边的水乡舞蹈等,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也成为了地理环境与民间舞蹈相互交融的具体体现。
总之,民间舞蹈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它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塑造和影响,也通过舞蹈表达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地理环境为民间舞蹈提供了舞台和背景,并通过气候、地貌等因素影响了舞蹈的风格和主题。
只有了解和尊重地理环境,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传承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使其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中继续发展和传承。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是相辅相成的。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在舞蹈风格、主题内容和表演形式上都有所体现。
首先,地域性影响了舞蹈的风格、特征和元素。
中国面积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气候、地形、民风和历史文化传统都不同,这些因素造就了不同地区的舞蹈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元素。
例如东北的锅庄舞、川南的蜀锦舞、西北的秧歌舞等都具备自己鲜明的地域特征,反映出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其次,地域性影响了舞蹈的主题内容。
不同地区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传统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中国中部的汉族地区,跳大环舞是表达喜庆、欢腾和繁荣富强的舞蹈;在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信仰深厚,舞蹈中表现出的祈祷、敬拜和独特的服饰、器物等,体现了当地宗教文化的特色。
最后,地域性也影响了舞蹈的表演形式。
不同地域的表演形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
一些地方的舞蹈注重彩色效果,表现出富有民族风情的色彩、服装,另一些地方的舞蹈注重肢体运动,表现出健美、动感等元素。
例如在云南地区,水龙舞在表演时要求人与龙同舞,舞蹈与音乐、道具相结合,形成一种强烈的视听冲击。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各地区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性对它们的影响深刻而广泛,是舞蹈独特性的来源之一。
在推广与传承舞蹈的时候,应该重视舞蹈的地域性,全面了解不同地域的舞蹈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让它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地图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论中国民族地域性和民族民间舞的关系--以龙岩市采茶扑蝶舞蹈为例.doc
文献综述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民众都离不开地理地域环境所提供的生存条件、活动的舞台和发展的基础。
地域性代表了各民族自身的风貌,反映了地区民族的心理状态,保存了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性,标志了各民族生存环境的独特点,或差别。
由于地域不同,所以创造出不同舞蹈文化形式。
加之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疆域,众多的民族成分,多样的自然环境,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的民间舞蹈种类。
例如生活在草原的民族创造了气势宏伟、博大的游牧舞蹈文化,生活在江河平原地带的民族,创造了风格细腻、欢娱的农耕舞蹈文化。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我国民族地域性和民族舞蹈之间的联系,根据理论联系实践简单的对龙岩地区的地域特点分析,然后了解采茶扑蝶舞的诞生及发展,在联系龙岩地域基础然后在对采茶扑蝶舞的特点分析。
我们知道福建闽西是个历史厚重、美丽富饶的地方,也是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地区,既有享誉世界的土楼建筑,也有广为传唱的“采茶灯”,而今发展民间舞蹈文化,闽西人民又谱出了新篇章。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责任保护本民族舞蹈文化的遗产,挖掘本土民族舞蹈的精华,并使其得以弘扬光大。
闽西“采茶灯”的良性发展就是最好的实例。
最初的原始舞蹈起源说法各异,18、19世纪各人类学家,艺术学家等都对原始遗留下来的非文字艺术进行研究,所有有着艺术最初的状态时舞蹈,产生了“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等等。
无论哪种起源说法,它都与自身形成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可以形成不同风格、不同特征、不同种类不同风俗地域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的舞蹈。
即使是同一种舞蹈,又会因时间的差异、空间的变化而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差异。
尤其是在原始舞蹈形成初期,人类的世界观还是在人之外存在着异己力量掌控着整个世界,无法解释风电雷雨的原因,所以主要是受自然环境诸要素的作用和影响。
之后在其发展、演变、传播过程中,兼受到各人文要素之制约。
由于舞蹈源于生活、源于劳动,源于审美意识。
浅议地域性对于民族舞蹈的影响
浅议地域性对于民族舞蹈的影响作者:段雪君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虽然其传承与发展过程比较曲折,但是,在我国人民高昂、炙热的民族精神带领下,中国民族民间舞得以代代相传。
不同的民族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其中就包括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主要是受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行为特点等影响,一种依据肢体行为展现的语言,结合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可以更好的表达民族艺术和特点。
文章主要分析了地域性对民族舞蹈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性;民族;舞蹈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134-01一、民族舞蹈的特点1.丰富性、民族舞蹈的种类多种多样。
维吾尔族舞蹈: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维吾尔族舞蹈继承了“乐舞”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吸取东方与西方舞蹈的精华,经过历史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舞蹈风格。
2.民族性。
由于各民族生活地域、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民族舞蹈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了民族精神,因此在民族舞蹈表演中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舞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文化性。
每个民族在历史变迁中会沉淀下其特有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会逐渐被传承下来。
民族舞蹈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舞蹈表演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民族特征。
二、地域性对民族舞蹈的影响1.合理运用地区特色和风格。
我国的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等的差异,导致在民族舞蹈的表现上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民族舞蹈要突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所在,实现和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就必须要立足于地区的特色和风格之上。
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文化、华南地区的岭南文化以及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文化等等,这些地区的民族舞蹈不论是表现风格、表现形式以及表现内容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那么从这方面来讲,民族舞蹈要实现新的发展,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就要牢牢把握住不同地域的自然文化特征,对民族舞蹈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从而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内涵性,才可以全面完美的表现出民族舞蹈的自身魅力。
论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影响
论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文深入分析河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地域特点以及所反映的河南农耕文化进程,探究河南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艺术特点,从历史学、发展学的角度对河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河南地域文化民族民间舞蹈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民间舞蹈是表现本民族或本地区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及本地区人民精神风貌的群众性活动,作为本区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
而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所处的地域特点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影响作为黄河文明的发源地,河南的地域文化对本地区民间舞蹈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地处中原,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也因之频繁的战乱给中原地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政治、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促进了全国人口的迁徙流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碰撞,其中也促进了河南民间舞蹈的融合。
第二个方面是河南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势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势都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河南区域内的民俗文化也与农业密不可分,由此产生的河南民间舞蹈也表现出很明显的农耕文化特征。
第三方面由于河南是个戏曲大省、武术之乡、杂技之乡,在河南民间舞蹈中于是便表现出极为明显的戏曲、杂技和武术特征。
追寻历史的脉络,我们发现,就全国范围而言,所包括的地市中曾作为都城最多的莫过于河南:无论是被誉为“七朝古都”的开封,和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洛阳,还是殷墟所在地我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以及被誉为魏都的许昌,都地属河南。
是的河南这片热土留下了太多令人难以磨灭的历史痕迹,而生活是艺术的土壤,在历史的呼吸中河南的艺术生活也在翩翩起舞中长足发展。
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不管是夏商时期还是到后来的汉代,河南的舞蹈长期以来注重场面,注重规模。
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_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
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李雪梅内容提要:本文研究的是民间舞蹈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予民间舞蹈之种种影响。
本人认为研究民间舞蹈生成的地理环境是真实地把握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在生成本质规律的关键,将地理环境作为民族舞蹈文化生成的因素之一,我们不但可以从中推出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动态特征的积淀,也可以找到与舞蹈相关的一些材料的特征,如服饰、道具、场地等,这些都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积淀了各个地域上的人类群体自己特有的符号类型。
所以对地理环境的研究是研究民族民间舞风格特征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环境作用地域差异民间舞蹈文化区文化混交一、环境与民间舞蹈的生成在普遍的意义上环境指地理环境,或曰时空地理环境。
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可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前者主要是指某一地理位置以及这一地理位置上的水文情况、气候条件、动植物群落、地貌类型等几方面的外部自然因素。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民众都离不开地理环境所提供的生存条件、活动的舞台和发展的基础。
为此我们认为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生成的最初层次,亦即任何原始文化都必须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之下,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一切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这是最基础的层次。
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生存在各自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上,其一切活动以及由此创造的社会文化,形成的民族精神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孕育、产生和演化的。
所以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本来就会受到自然法则的制约,在自然环境中,自然条件的种种差异,决定了人类群体以及由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自类型,舞蹈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自然地受到所处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定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可供利用的可能性,而生活方式则是决定人类集团选择哪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人类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在自身头脑中产生的思想印象在同一文化集团中是相同的,因为地理事实是心理因素的源泉,是人与自然的媒介,就像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也都是注重反映人对自然的赞颂和哀怨,……。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丰富多彩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
地域性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历史、民俗等因素都会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地的舞蹈风格和形态。
北方地区的舞蹈多数是以豪放的舞姿和强烈的舞曲为特点,这与北方地区粗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联。
南方地区的舞蹈则以柔美、婉转为特点,这与南方地区的山水秀丽、气候温暖有着一定的关系。
西北地区的舞蹈则多数以民族特色和草原情怀为主题,这与当地的牧民文化和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地域的舞蹈形式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也展现了民族之间的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地域性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精髓,经过演变和改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云南的哈尼舞、西藏的藏舞、新疆的维吾尔舞等,它们都受到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上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展现了不同地域的多彩文化。
地域性也影响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演变。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的舞蹈形式可能较难被外界所了解和传承,这就造成了一些舞蹈形式在当地地域的地方性很强,难以向外部地域扩散和传播,这对民族舞蹈的整体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韵味和内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历史风俗、民族习俗、生活方式等都为当地的舞蹈形式注入了丰富的韵味和内涵。
西南地区的舞蹈多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为主题,表现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其他的舞种不同,它是从生活经验当中提炼出来的,是生活场景的一种再现,是一种将生活情景艺术化的体现,它是社会经验的传承,影响民族民间舞蹈的因素众多,从它身上能够看到的地域文化也就更多更全面。
民族舞蹈能够全方位的将民族文化呈现出来。
本文将试图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藏族舞蹈为例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探究,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把握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地域文化;藏族Abstract:China folk dance and other dance is different, it is derived fromlife, is a reproduction of scenes of lif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artistic life scene, it is a social experience inheritance, many factors affect the folk dance, from its body can see the regional culture mor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ar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gional culture, the Tibetan danc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Chinese folk dance, to better grasp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ance.Key words:Folk dance;Regional culture;The Zang or Tibetan people目录一、绪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与功能 (1)(一)民族民间舞蹈 (1)(二)民族民间舞蹈的功能与特性 (2)1.传承性 (2)2.群众性 (2)三、地理环境与民间舞蹈的生成 (3)(一)地形地貌的影响 (3)(二)气候的影响 (3)(三)自然景观的影响 (4)四、地理分布及自然环境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4)(一)对藏族舞蹈内容及服装的影响 (4)(二)对藏族舞蹈创作风格的影响 (5)结论 (6)文献综述 (7)谢辞 (8)(一)研究背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经验并由后人去其糟粕的传承下来,形成了每个民族因为所处地域不同而特有的文化。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一、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部地区,如西藏、新疆等地,高原草地和沙漠地貌的特点决定了当地的舞蹈形式多以轻盈跳跃、旋转转身等形式为主,如西藏的《藏舞》、维吾尔族的《独舞》等。
而在东部地区,如江南地区,其多水乡河网,溪涧鱼米之乡,当地的舞蹈形式则以流畅柔美、如水如花的形式为主,如江南水乡的《水袖舞》、《秧歌》等。
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舞蹈动作的形成和舞蹈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充分展现了地域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二、气候条件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明显,气候条件的差异也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影响。
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雨,气候条件炎热潮湿,当地的舞蹈多以轻盈婉转的形式为主,如广东的《广东舞》、《燕子舞》等,它们都充分体现了南方舞蹈的婉约、柔美、灵动和清新的特点。
而在北方地区,气候干燥严寒,所以当地的舞蹈形式则以刚健、豪迈、明快为主,如东北的《高跷舞》、《二胡舞》等。
气候条件的不同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提供了多样性,使得不同地域的舞蹈呈现出所处地理气候条件的独特特点。
三、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广大的西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多山地形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了西南地区多样化的舞蹈形式,如彝族的《芦笙舞》、藏族的《格萨尔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而在东北地区,有着浓厚的东北民俗文化,当地的舞蹈形式则注重舞蹈动作的刚健、豪放。
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对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域的舞蹈形式各具特色。
四、社会习俗的影响不同地域的社会习俗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有所影响。
在广大的西北地区,有着充分体现草原民族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的舞蹈形式,如蒙古族的《草原舞》、哈萨克族的《哈萨克舞》等。
【地域文化论文】地域文化下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地域文化论文】地域文化下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舞蹈是用于表达情感、强健身体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厚重,除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外,还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舞蹈的节奏和动作是根据地域的发展历史和生活习俗演变而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舞蹈的地域特点决定其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载体,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民间舞蹈的传承迫在眉睫。
文章先分析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之后探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托地域文化进行民间舞蹈传承的探讨,以供参考。
民间舞蹈艺术;地域文化;重要性;问题;对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舞蹈是其中的一种,具有深厚的地域色彩。
民间舞蹈以其艺术性为区域工作和生活增添色彩,也是民间交流的工具。
民间舞蹈在创造时是以民间的生活场景为依托,以交流为核心进行的,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多样,能增强各区域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依托地域文化进行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能突出民间舞蹈的本质,能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一、民间舞蹈起源及价值民间舞蹈是民间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编自导的反映民族及区域文化及群众精神面貌的艺术形式。
民间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歌舞进行表演,具有强烈的民族及地域特色。
民间舞蹈多样、生动,既古老,又富有青春活力,展示的是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据不完全统计,民间舞蹈形式和种类大概有100多种,如汉族“狮子舞”、蒙古族“安代舞”、鄂温克族“打猎舞”、壮族“火猫舞”、瑶族“黄泥鼓舞”、土家族“摆手舞”、苗族“木鼓舞”、傣族“孔雀舞”等都独具特色,或展示风俗,或表达愿望,都是区域内人们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痕迹。
流传下来的民间舞蹈无一不反映区域民族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精神追求等,是最为深沉的历史记录。
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数千年的沉浮,却一直保持着完整的结构和体系。
民间舞蹈以集体舞蹈形式为主,依托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集表演生活化、节奏化、综合化为一体,既抒情,又有仪式感,呈现着美学的最高思想。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摘要】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地域性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舞蹈风格,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舞蹈特色。
地域性影响了舞蹈的服饰和道具的选择,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地域性对舞蹈的主题和内容产生影响,如表现出山水风光或民间传说等元素。
地域性还影响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和传承发展,形成不同地区的舞蹈特色。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繁荣与发展、地位与影响都起到重要作用,使得中国的舞蹈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地域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影响,风格,服饰,道具,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传承,发展,保护,繁荣,地位,影响。
1. 引言1.1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一、文化传承与多样性:地域性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这些地域性的舞蹈代表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通过舞蹈的传承和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二、民族认同与自我表达:地域性的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舞蹈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从而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三、艺术创新与交流互动:地域性的舞蹈形式本身就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舞蹈特色和风格。
通过地域性舞蹈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各地舞蹈形式的融合与共同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内涵和形式表现。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是文化传承和多样性的体现,更是民族认同和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艺术创新和交流互动的重要推动力。
保护和传承地域性舞蹈,将有助于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
1.2 地域性带来的多样性地域性带来的多样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地形、气候、民俗风情各有差异,因此各地的舞蹈风格也各具特色。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受到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影响,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舞蹈风格也不尽相同。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舞蹈的形态和内容。
例如,草原地区的牧民们在宽阔的草地上奔跑,跳跃,因此草原舞蹈通常具有大幅度、跳跃、翻滚等动作,表现出来的气息豪爽奔放;而山地地区的舞蹈则多表现出悠闲、柔美的特点,如滇南民族舞蹈就以七彩云南的奇妙山水和民族文化为依托,灵巧、轻盈、柔美的动态形态是其显著特征。
因地理环境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内容不尽相同。
二、不同民族的影响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俗、文化、信仰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民族性也是决定舞蹈形态和内容的重要因素。
例如,蒙古族的著名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就是马头琴艺术,它是与蒙古舞蹈一起传统存在的,蒙古舞蹈与马头琴艺术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艺术形式。
而再比如瑶族的朝阳舞,舞蹈动作轻盈优美,顾名思义,表达着瑶族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方式。
三、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也影响了不同地域的舞蹈形式和内容。
例如,皮影戏, 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剪纸艺术,经过精巧的手工制作,将剪的图案放置于特定的布景之间,在舞台上完成各种神奇的表演, 这种类似于幻灯片的演出形式在古代传统戏曲中经常使用,今天,皮影戏已经成了中国和世界各地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另外,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段时期,中国的管弦乐和歌舞文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雍正、乾隆时期的京剧舞台也具有着中国古代歌舞戏曲综合艺术的特色。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受到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影响,每个地区的舞蹈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与地理环境、民族习俗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都密切相关。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之路走出了更加独特、丰富的旅程。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中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塑造了不同地域的舞蹈文化,传承了民族特色,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
本文将从不同地域的特色舞蹈入手,探讨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西南地区的舞蹈文化。
西南地区地势多山,气候湿润,民族众多,因而在当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
在云南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如哈尼族的“摆手舞”、景颇族的“腰鼓舞”等,这些舞蹈多以手臂摆动、鼓声震颤为特点,富有原始朴实的风格,反映了当地山区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四川地区,川剧的脸谱变脸也被运用到了舞蹈中,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川剧变脸舞。
而在贵州地区,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芦笙龙舞”等舞蹈则更加注重了原生态的表现形式,舞者们以原始的交流方式和肢体动作,展现出农耕文化的生活场景。
这些舞蹈在形态、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受到了当地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我们还要关注华北地区的舞蹈文化。
华北地区地处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舞蹈文化。
在北京地区,有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皮影戏和豫剧等戏曲舞蹈形式,这些舞蹈注重了手势和身体动作的配合,体现了古典艺术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在天津地区,由于其与海洋的紧密联系,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渔鼓舞和龙灯舞等舞蹈,这些舞蹈以灵活的舞步和多样的表演方式为主,反映了当地的水乡风情和海洋文化。
这些舞蹈都体现了华北地区优美的舞蹈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以藏族舞蹈为例6000字》
地域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以藏族舞蹈为例目录地域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1)1绪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与功能 (2)2.1民族民间舞蹈 (2)2.2民族民间舞蹈的功能与特性 (3)3地理环境与民间舞蹈的生成 (4)3.1地形地貌的影响 (4)3.2气候的影响 (4)3.3自然景观的影响 (5)4地理分布及自然环境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5)3.1对藏族舞蹈内容及服装的影响 (5)3.2对藏族舞蹈创作风格的影响 (6)5结论 (7)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它相比其他的舞蹈形式而言更能体现出特定地域范围内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风貌。
在种类繁多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造就了各种不同的体态、造型和表演特性,这些特殊的体态、社会思维、民族意识等文化标志则不易被本民族以外的人们所理解,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
本文试图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的影响进行研究,探寻地域文化对藏族舞蹈文化的影响,从而更好理解民间舞蹈的内涵,促进舞蹈表演中对风格把握的准确性。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地域文化;藏族1绪言1.1研究背景民族民间舞蹈是集民族文化气息和地区特色于一体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文化气息以及学术价值,它反应了各个民族在生活、感情、交际上的特点。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淀,长期的不懈探索,由我国祖先不断摸索创造出的一份伟大的艺术文化财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由于受宗教信仰、地区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各民族独有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要,现在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不再只是有民间土生土长的自娱性舞蹈、被后期整理加工的民族民间舞教材,还有各种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节目,在艺术的高度下供人民大众观赏,满足当下人们精神世界的需要。
地域文化对艺术重要影响论文
地域文化对艺术重要影响论文地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和民族特色,这些特点都会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体现。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对艺术的重要影响。
首先,地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体现在不同地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上。
例如,在西部地区的表现形式多为壮观、开放和豁达,而东部地区则偏向于内敛、细致和精致。
另外,由于地区之间的民族和文化差异,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说,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绣花、刺绣、挑花等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
其次,地域文化还对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产生影响。
首先,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会影响作品主题的选择。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中原地区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在文学和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常以原生态生活和传统民俗为主题。
其次,地域文化也会影响作品的内容。
例如,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当地居民常以宗教和神话为创作素材,创作出了众多具有独特气息的艺术作品。
最后,地域文化还对艺术家的审美和创作观念产生影响。
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和价值观念会塑造艺术家的个性和审美取向。
例如,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文学、书画和音乐都注重“内敛”、“含蓄”和“雅致”,而江南地区则强调“柔美”、“清丽”和“风雅”,这些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都会对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地域文化对艺术家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和创作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影响艺术家的视角和创作思路。
总之,地域文化对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地域文化是构成整个文化系统的重要一环。
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都会影响艺术的表现形式、主题和内容,甚至对艺术家的审美和创作观念产生影响。
因此,艺术创作需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表达其独特气息和风格。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1. 引言1.1 地域性和民族民间舞蹈的关系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特征,地域性与民族民间舞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域性指的是某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因素在对舞蹈创作和表演中的体现。
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地域性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地域性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融合,使得每种舞蹈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不同地区的舞蹈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服饰风格,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地域性赋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民族特色,也使得这些舞蹈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地域性和民族民间舞蹈之间关系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地域性不仅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来源和根基,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不同地域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不断吸收融合各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展现了中国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1.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风格和特色上。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表现形式。
比如藏族舞蹈以悠扬的民歌为伴奏,舞姿舒展婉转,表现出藏族人淳朴的生活情感;蒙古族舞蹈则以豪放的舞姿和动感的鼓声为特色,展现了草原上牧民们的豪情与激情;而汉族舞蹈则以独具节奏感和技巧性的舞步为主,表现了汉族人的劳动和生活乐趣。
还有朝鲜族的高亢激越、维吾尔族的热情奔放、苗族的婉约动人等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这些不同的舞蹈风格和特色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2. 正文2.1 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显著的。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民俗风情等因素都会对当地的舞蹈表现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影响
作者:张纯承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7期
科技项目(软科学):本文系许昌市科技局许昌市科技计划项目: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6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河南的地域环境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地域中,有着不同的民间舞蹈,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方式与作用也不一样,在对地域文化与河南民间舞蹈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需要河南的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促进作用进行详细的考证,拓宽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间舞蹈;河南
作者简介:张纯承,男(1986.2-),籍贯:河南,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现任职称:助教。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7-0-02
民间舞蹈是地方民众为表现自己的风俗习惯与传统的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地域的差异,产生的民间舞蹈也存在着不同的查询。
在河南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就存在不同的民间舞蹈,所以说在民间舞蹈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一、河南区域文化的发展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影响
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河南的区域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河南的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政治原因,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地区,在古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都在中原地区定都,多年来的战乱,给中原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困苦,也对中原的经济、文化进行冲击,在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促进河南民间文化与舞蹈的结合,形成河南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
二是经济原因。
中原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多以平原与丘陵为主,加上气候比较湿润,是小麦与水稻的主产区之一,长久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独具河南特色的农耕文化,在民间舞蹈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农耕文化对舞蹈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文化的原因,在长期的战争冲突中,中原地区的地域文化在多民族的冲突中发展,形成了独具河南特色豫剧、武术、杂技等重要的文化,特别是河南的地域文化对河南
的豫剧、舞蹈、杂技影响最为明显。
例如,开封被誉为“七朝古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这片地区的区域文化形成独具开封特色的民间舞蹈,在河南也是享有盛名,还有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洛阳,具有比较出名的民间舞蹈,中国八大古都的安阳以及魏都许昌,都处在河南范围内,在长期的民间斗争中,民间文化与皇朝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河南文化,对河南的民间舞蹈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而河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发展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的发展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民间舞蹈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的民间艺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古代,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管是夏商时期还是到后来汉代的文化发展,地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发展作用,河南的舞蹈长期以来注重场面,注重规模、注重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比如尧、舜、禹时的纪功之舞,重在表演舞蹈的气势,大多在重大仪式上表演与融合,以体现功劳为主题,舞蹈本身的动作没有更多的变化,动作相对简单,注重舞蹈单一性的表演,偏重行列造型和场面气势,主要作用是体现统治者的功劳,这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
到了夏代末年,中国的统治发生变化,统治者为了体现他们的统治精神,使得舞蹈变得复杂,舞蹈动作追求感官刺激,也注重一些奇异怪诞的场面,以及追求场面的宏大。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以前的民间舞蹈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偏好和意志。
二、地域文化对河南舞蹈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河南民间舞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河南民间舞蹈的形成与河南的地域特色文化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地域文化的发展直接促进河南舞蹈的形成于发展,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使得民间舞蹈的发展与河南历史的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地域文化促进河南民间舞蹈的季节性发展
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一直以来是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河南的重要产业,因为河南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产,成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地区,自古以来这里的农业发展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适于原始农耕的发展。
在古代中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非常高,在农耕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形成“敬神敬天”、“逆来顺受”、“保守封闭”、“顺应自然”的民间文化,成为河南民间文化发展的主流,由于河南的农业具有季节性,形成的民间舞蹈具有相应的季节性,这样,在举行盛大的民间舞蹈时,一般在农闲季节,方便河南大众都参与到民间舞蹈中,例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阴历的七月十五左右的民间舞蹈和大型的庙会活动,以及在一些特殊日子的喜庆丧葬舞蹈活动,体现出民间舞蹈的季节性发展,在河南一些地区的民间舞蹈设置是以民间的习俗而定的,成为典型的区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的代表,例如豫北的“跑帷子”一般于农历的二月十五奶奶庙会演出,具有浓郁的河南北方的文化色彩,对它相关排练则是在上一年的十二月开始,在第二年的二月,舞蹈人员开始熟悉舞蹈的路线和场地,到了农历二月十一所有的演出人员到附近的村庄“接官”,开始进行表演《跑帷子》的民间舞蹈,根据文化发展的各种艺术要求,需要完成相
应的各种民间活动,直到完成整个跑帷子的过程。
在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过程中,类似于跑帷子的舞蹈还有很多,他们一般都是在农闲季节开始,能够吸引很多人参与到这种活动之中,有利于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2、地域文化促进了河南民间舞蹈的融合发展
在河南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年的战乱,破坏了人们淳朴的农耕生活,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河南成为多位帝王争夺的焦点,形成众多的少数民族的人入住中原地区,形成了重要地区第一次民族融合,也促进了河南民间舞蹈的融合与发展,在这战争纷飞的时代,这时民间舞蹈的发展,主要以统治者的思想作为民间舞蹈发展的动力,舞蹈主要以歌功颂德的形式出现,加上佛教文化的出现,对河南民间文化和舞蹈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中原地区文化的融合下,河南舞蹈逐渐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例如在公元495年,北魏迁都洛阳,造就当地的民间舞蹈,使得民间舞蹈独具地域特色,在洛阳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的北朝造像中,就留下了大量的有关乐舞的资料,成为河南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促进作用的重要物证。
在例如,在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瓷扁壶上,刻画了一幅乐舞图,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在这幅图中间的一位舞者,高鼻深目,窄袖长袍,从人物的脸型、服饰和舞蹈的表现风格中可以看出,这种舞蹈的形成均具有外界特色的民间舞蹈,地域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邓县所出土的南朝墓彩色画像砖上的舞蹈人物,同时乐舞,表现出文化内容性格却不一样,则还是宽袍大袖、气度雍容,俨然是中原文化的风貌,中原的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各具特色,但是,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民间舞蹈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最终会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
3、地域文化促进河南民间舞蹈与宗教民俗性的融合
在河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的原始农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农耕文化的生产的局限性和农耕文化的特点,制约和影响着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河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主要受制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对自然界风调雨顺的祈求成为河南人民的愿望,人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没有科学解释,将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于自然界得发展,求得神灵的保佑,形成了各种祭祀活动,产生诸多的庙会、祭祀等宗教类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就伴随着大量的民间舞蹈,形成民间舞蹈与宗教活动融合的趋势,例如在中原地区的流传最广也是最受人尊崇的龙舞(也叫“龙灯”),是河南人民的原始信仰,在河南的各种民间传说中,把龙视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把持着操纵水火、决定旱涝、镇宅除祟、消灾免难的种种神力,人们对龙的信仰,主要期望能够风调雨顺,将幸福和平安寄托在龙的身上,因此,“龙舞”是河南地域文化与民间舞蹈、宗教融合的典型代表,在例如豫西、豫北的“念经舞”也是典型的地域文化环境下的民间舞蹈与宗教融合的重要代表,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的舞蹈则有驱鬼免灾、祈福的含意,都含有重要的地域文化与宗教文化,所以说河南民间舞蹈在地域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中,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融合作用,能够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
三、结束语
河南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古代民间艺术的发展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河南民间舞蹈不仅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如何有效地在地域环境的作用下,实现对河南民间舞蹈材料的发掘与整理,需要舞蹈者、研究者得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年版。
[2]孙俏:《藏族舞蹈创作的传承与发展》,《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年第 1 期。
[3]郭秦岭:《浅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作家》,2008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