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在星空中(一)》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6在星空中》(一)-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6在星空中》(一)-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6在星空中》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星空,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活动的建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星空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观察星空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在对星空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
2.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的介绍。
2.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能力,以及从中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星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星空探索的意义和科技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星空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相关知识的PPT,用于讲解。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星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星座和银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讨论如何利用科技探索星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星空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在星空探索中的作用。
第6课《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内容的要求:“知道四季代表的星座”。
在课标中的位置:地球与宇宙领域专题,有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主题。
通过“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的主题学习,儿童从对生命现象的实体观察和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生命规律的认识。
通过观察活动、探究活动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初步的科学过程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本单元前面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又将研究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宇宙。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座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学生对于常遇到的恒星具体在什么星座等的知识比较贫乏。
学生最熟悉的是生活中常提到的12个月的星座,但对星座的科学概念、星座的特征,还有对其他星座认识十分少,尤其是四季的代表星座方面,学生认知更是缺乏。
【教学目标】1、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3、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利用图画做好记录,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4、提高对观察星座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在星空中(一)【教学内容分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6课。
本课将通过建模的方法来建立星座的空间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星座,在这里直接出示了星座的概念,通过这样简单的文字表述,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是难于理解的,于是有了第二个活动——建一-个“星座”模型,通过建模活动学生才真正建立星座这一科学概念,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来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辨认星座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课后能真正去观测星空,为后面一课的开星空观测交流会做准备。
但本节课我将通过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出发,从探测方向为切入点,对教材的前后顺序做一个重新梳理,让学生更容易由近及远,产生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开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制作星座模——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
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
学生准备:北斗七星活动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北极星T:在茫茫夜色中,对于手上无任何工具的探险家而言,如何辨别方向?出示夜空星图,让学生找出北极星的位置思考1:为什么北极星能指北?因地球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而北极星与地轴的北部延长线极为接近,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几乎不动的,且在头顶偏北方向,因此可以指示北方。
思考2:怎么辨认北极星?借助北斗星,从北斗星勺口的位置延长五倍的距离就找到北极星了。
思考3:北极星还有什么作用?在电影《金蝉脱壳》中有一个情节,主人公制作了一个六分仪,可以借助北极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维度。
资料:北极星是古代航海、野外活动辨认方向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另外也是小至观星入门之辨认方向星座,大至天文摄影、观测室赤道仪的准确定位等皆为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3.6、在星空中(一)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5)
在星空中(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知道的很少。
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
本课采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的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其实这七颗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
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
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
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斗转星移”。
这些现象,如果指导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天文兴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公开课教学设计2
《在星空中(一)》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主要采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的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知道的很少。
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激发学生强烈观察星空的意识。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模型。
学生准备:模型盒1个、手电筒1个、卡纸5张、直尺1把、记号笔2支等。
【教学过程】(一)神话导入,引入新课1、播放牛郎织女故事2、师:在茫茫星空中,像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都是真的吗?(二)教师引导,了解星座1、茫茫星海,常常使很多人望而生叹,不知该怎样认星,其实,和星星交朋友也不难,首先要了解星空是怎样划分,星区又是怎样划分的?2、南北星空的北天星空:以赤道为划分线,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站在地球北半球看到的星空叫北天星空; 站在地球南半球看到的星空叫南天星空;地球自转轴的北极指向北极星。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6、在星空中(一)》word教案(6)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宇宙6.在星空中(一)一、教材简析:《在星空中》有两篇课文,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二、教学背景: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空有一定的认识,他们都知道:所有的星星并不在同一个面上,也不是大小相同,类型相同,他们悬在宇宙中,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于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是知之甚少。
观察星空是本课的难点,在星空中真正认识星座是不太容易的。
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
教材的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星座,第二部分是建立一个星座模型,重在如何让学生明白模型所传递的意思,通过用幻灯机的光从某一角度照射,记录下“北斗七星”的影子,再讨论从中获得的信息,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第三部分是认识星座。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
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
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斗转星移”。
这些现象,如果知道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一些人类对星空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告知观察星座的一些方法、注意点,讲一些古希腊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提高学生对星空观察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星座、恒星、行星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一次初步接触,旨在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星空、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天文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如知道一些常见的星座,对恒星、行星等概念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天文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恒星、行星等;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的理解。
2.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式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望远镜,加深对天文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观察星空,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场所:教室、天文观测场地。
2.教学器材:天文望远镜、星空图、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为学生观察星空打下理论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实践,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讨论观察到的星空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恒星、行星、星座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天文问题,如“为什么恒星会闪烁?”、“行星和恒星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在星空中(一)》【创新教案】
《在星空中(一)》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6课。
本单元前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而从本课开始把空间范围又扩大到整个宇宙,本课将继续通过建模的方法来建立星座的空间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星座,在这里直接出示了星座的概念,通过这样简单的文字表述,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是难于理解的,教师通过模拟星空软件来帮学生建立对星座的初始印象。
第二个活动——建一个“星座”模型,通过建模活动学生才真正建立星座这一科学概念,第三个活动则是认识星座,通过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来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辨认星座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课后能真正去观测星空,为后面一课的开星空观测交流会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是知之甚少。
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
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一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作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说课稿(精)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6课。
本单元前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而从本课开始把空间范围又扩大到整个宇宙,本课将继续通过建模的方法来建立星座的空间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星座,在这里直接出示了星座的概念,通过这样简单的文字表述,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是难于理解的,教师通过模拟星空软件来帮学生建立对星座的初始印象。
第二个活动——建一个“星座”模型,通过建模活动学生才真正建立星座这一科学概念,第三个活动则是认识星座,通过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来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辨认星座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课后能真正去观测星空,为后面一课的开星空观测交流会作准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学会根据星座的特征及星座间的视觉联系来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天文方面的兴趣,乐于在课下结成小组观星并坚持不懈。
教学重点:通过星座模型建立星座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演示课件、模拟星空软件和星座模型。
2、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
二、教法、学法分析:本课教师本着“因为抽象所以形象”的教学总原则来处理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讲授、课件演示、模型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录、讨论、推理以形成对星座的正确认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6在星空中(一)》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6在星空中(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星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星座,以及星座的形成和演变。
通过观察星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星空和星座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星空,进一步了解星座的形成和演变,提高对宇宙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星空的组成,知道星座的形成和演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星空的组成,知道星座的形成和演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星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星空,了解星座的分布和形状。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星空和星座的认识。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看到的星空和星座,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星空图和星座图,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准备绘制星空和星座的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星空的组成,讲解星座的形成和演变,让学生对星座有更系统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星空图,找出自己熟悉的星座,并讨论星座的形状和特点。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向大家介绍他们观察到的星空和星座,加深学生对星空和星座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看到的星空和星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星空和星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星座,并尝试了解星座的传说故事。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3.6、在星空中(一)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3)
在星空中(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6课。
本单元前面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而从本课开始把空间范围又扩大到整个宇宙,本课将继续通过建模的方法来建立星座的空间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星座,在这里直接出示了星座的概念,通过这样简单的文字表述,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是难于理解的,于是有了第二个活动——建一个“星座”模型,通过建模活动学生才真正建立星座这一科学概念,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来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辨认星座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课后能真正去观测星空,为后面一课的开星空观测交流会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2.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学会根据星座的特征及星座间的视觉联系来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三、教学重点:建立星座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四、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和观察星座模型来建立星座概念。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星座图、传说资料。
2.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一)比较平面和立体,铺垫星座概念。
1.出示正方形和立方体,问: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出示圆和球形,问: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出示平面点图和“风铃”(1)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二)制作和观察星座模型,建构星座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在星空中(一)1》教学设计
在星空中(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6课,通过本单元前面5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平时接触较多的月球、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本课主要开展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了解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
学生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有一定的了解,对每个人对应的“星座”很感兴趣,但对宇宙中“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建一个“星座”模型,引导学生对星座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客观真实地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主要部分,通过“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同时,又要避免把“建模”过程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的手工操作过程。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参与是教学中需要动脑筋解决的一个难题,学生对“立体”星座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认知迁移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星座概念的建立。
二、教学设计: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②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建模”完成对星座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之间的关系。
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模型等。
学生准备:模型制作材料、北斗七星模型、光源等。
④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星空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星空、研究星空。
2.大家一定接触过各种关于星空方面的信息,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星空方面的知识?3.出示概念:人们把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结合神话故事,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3.6、在星空中(一)》word教案(6)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宇宙6.在星空中(一)一、教材简析:《在星空中》有两篇课文,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二、教学背景: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空有一定的认识,他们都知道:所有的星星并不在同一个面上,也不是大小相同,类型相同,他们悬在宇宙中,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于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是知之甚少。
观察星空是本课的难点,在星空中真正认识星座是不太容易的。
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
教材的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星座,第二部分是建立一个星座模型,重在如何让学生明白模型所传递的意思,通过用幻灯机的光从某一角度照射,记录下“北斗七星”的影子,再讨论从中获得的信息,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第三部分是认识星座。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
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
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斗转星移”。
这些现象,如果知道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一些人类对星空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告知观察星座的一些方法、注意点,讲一些古希腊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提高学生对星空观察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公开课教学设计3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公开课教学设计3《在星空中(一)》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课件、北斗七星模型、全黑的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T: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段话。
课件出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
】T:你们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课件出示【温家宝】T:你们有没有仰望过天空?看懂天空了吗?T:的确如此,不要说你们,我也看不懂,科学家也没有真正看懂天空。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星空中的粗浅知识,揭题:在星空中(一)二、星座的认识T:来看这两幅图。
课件出示北天全天星空图和北天夏夜星空图。
T:看到什么了,真正的天空中有这些线吗?那为什么这里有一些线呢?【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星座想象图。
】T:你们看到什么了?【学生说出许多星座】这些图案在天空中有吗?那为什么这里有呢?【课件出示星座的概念:人们把看起来相互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T:为什么说是看起来相互距离保持不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其实在天空中这些星星就是跟太阳一样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基本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太阳这颗恒星在宇宙所有恒星中属于中等大小。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6《在星空中(一)》(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6《在星空中(一)》(教案)在星空中(一)是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的教案,教导学生有关在夜晚观察星空的知识。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夜晚的天空产生令人惊叹的星星以及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
我们将探索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并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和记录天空中的星星。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知道夜晚的星空是如何形成的;2. 了解星星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和亮度;3. 掌握使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和记录天空中的星星。
二、教学准备1. 星星图片或幻灯片;2. 显微镜;3. 夜空观察工具,如望远镜。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在引入部分,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星星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夜空。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夜晚是否仔细观察过星星,并引导学生开始思考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
2. 探索(20分钟)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模型星星,包括不同形状、颜色和亮度的星星,并将这些星星分发给学生。
学生应该使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每个星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每个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分享和讨论(2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将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推动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星星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亮度。
这将帮助学生理解星星的特征与它们的实际构成和光谱有关。
4. 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30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老师将引导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星星。
老师可以提前找到一个合适的观星地点,并确保天空晴朗。
老师应该向学生解释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四、总结和延伸(10分钟)在本节课的总结部分,老师将带领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星星的知识和观察方法。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优质课教案2
《在星空中(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二、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主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观察星座。
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法课前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
给全班学生准备:全体星空图、投影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茫茫星海,常常使很多人望而生叹,不知该怎样认星,其实,和星星交朋友也不难。
古巴比伦、古希腊等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关于恒星天空的划分方法和神话故事。
二、新课学习(一)了解星座首先了解星座的由来,在出示全天春夏星图。
不同地区、不同的时刻,看到的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差异。
(二)建一个“星座”模型1.设计一个建立“星座”模型方案2.建立“星座”模型的分工。
3.让学生根据要求去做模板,打孔挂线吊小球。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明白:橡皮泥小球挂在纸板上的位置不同,有的离我们远,有的离我们近。
4.让学生把做好的模型放到灯光中,再让学生观察投影屏上橡皮泥小球的影子,将它们画下来。
让学生根据记录进行讨论。
5.找出模型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三)认识星座1.让学生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所属的星座及它们的空间关系。
北极星是一颗不太亮的星,要在星空中找到它相对比较困难,利用北斗七星就可以较容易找到北极星。
2.学生在夜间如何认识星座呢?根据亮星的位置所构成的图形来找星座。
3.要认识星座,就要组织学生夜间观星。
教师在组织学生观星时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三、结论总结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星座的图形不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6《在星空中(一)》教案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星图APP软件
学生准备:边长约50厘米正方形的硬纸板、薄木板(或A4纸大小的硬纸板、薄木板)
细线、剪刀、胶带、尺子(或细铁丝,钳子,胶枪);橡皮泥小球(或其他材质小球,如、花生米、莲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讨论,反思利用手机APP进行探究活动和实际探究活动之间的关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出真知,学以致用。
渗透环境教育,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与环境带来的影响。
人们对星空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便利。
学会利用新技术解决实际观察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实际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是,利用星图APP探究不能代替实际观察星空活动。
通过两种观察方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使科学结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通过问题研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通过星座模型看到的现象,加深对星座的理解。
探究一
2、如果我们从别的星球观察大熊星座,和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大熊星座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
如果我们从别的星球观察大熊星座,和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大熊星座的形状是不相同。就像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北斗七星”模型一样,观察者的位置不同,看到恒星的排列图像也是不同的。
观察
思考
提出星座概念,观察星座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聚焦星座模型制作
探究一
1.建一个“星座”模型
(1)PPT出示教材上制作星座模型的方法和示意图。使学生明确要求是建造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斗七星”的模型。
制作难点:根据图示准确的确定七个恒星在纸板上的位置。
难点突破方法:A、通过25×25网格图确定每个恒星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6、在星空中(一)》word教案(3)
在星空中(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6课。
本单元前面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而从本课开始把空间范围又扩大到整个宇宙,本课将继续通过建模的方法来建立星座的空间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星座,在这里直接出示了星座的概念,通过这样简单的文字表述,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是难于理解的,于是有了第二个活动——建一个“星座”模型,通过建模活动学生才真正建立星座这一科学概念,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来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辨认星座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课后能真正去观测星空,为后面一课的开星空观测交流会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2.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学会根据星座的特征及星座间的视觉联系来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三、教学重点:建立星座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四、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和观察星座模型来建立星座概念。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星座图、传说资料。
2.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一)比较平面和立体,铺垫星座概念。
1.出示正方形和立方体,问: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出示圆和球形,问: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出示平面点图和“风铃”(1)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二)制作和观察星座模型,建构星座概念。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优质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星空中常见的星座及其特点,如大熊座、小熊座、北斗七星等;探究星空的规律和变化,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星空中常见星座的名称、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星座知识观察星空的能力,激发对天文学的兴趣。
3.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星空中常见星座的识别及特点。
难点: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星空图、星座卡片、地球仪等教学道具。
2. 学生分组准备星座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星座,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星空中常见的星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星座,记录星座的名称、形状和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星座观察和星空现象分析的练习。
7. 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观察星空,探索更多星座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星空中的常见星座大熊座、小熊座、北斗七星等2. 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星座位置的变化星空景象的变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星空,记录自己喜欢的星座,并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2. 答案示例:猎户座,形状像猎人,腰带三星最为显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星空中常见星座的知识,了解了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知识点的掌握?3. 课后拓展延伸是否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察星空,发现更多有趣的星座,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星空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在星空中(一)》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2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北斗七星模型等。
学生准备:模型制作材料、北斗七星模型、光源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建模”完成对星座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导入
1、[ppt1]:介绍安吉山川七星谷风景点
2、这是北斗七星在安吉的风景,真实的北斗七星在哪里?
[ppt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在星空中)
3、[ppt3]出示概念:人们把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结合神话故事,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
2【活动】(二)、建立星座模型
1、[ppt4]介绍:出示大熊星座和北斗七星图片:北斗七星在大熊座中,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中的七颗较亮的星,排列起来像一把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