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培养
中小学教案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中小学教案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承载着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任务,同时也是塑造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案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一、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态度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感受和态度,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 教材选择与教学方式在教案设计中,教师需要选择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教材。
通过选取充满情感色彩的故事、诗歌和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情感体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亲身感受到情感的力量,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2. 课堂氛围的营造情感态度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亲切友好的语言、鼓励和赞赏的态度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同时,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与互助精神。
3. 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教案设计中可以设置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环节,借助教具、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情感的真实性。
并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促进情感的沟通和分享,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二、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的准则,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 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将知识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案设计中可以设置问题导向的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真正的价值观。
学生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学生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第一部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学生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情感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第二部分: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自信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情感价值判断力,能够理解、珍惜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部分:情感教育的方式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情感分享、情感引导等多种方式实施。
例如,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社交活动等途径给予学生情感指导和支持。
第四部分:情感教育与人际关系情感教育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而情感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理解和支持。
第五部分:情感教育与自我认知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特点,并且学会适当地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第六部分:情感教育与情感智能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
情感智能是指个体在情感方面的智力表现,包括情绪管理、情感调节、情感识别等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智能水平。
第七部分: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是一种判断事物优劣的准则。
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既包括社会价值观的传递,也包括个人价值观的培养。
第八部分: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对于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指引学生的行为和选择,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九部分:家庭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家庭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价值观、家庭氛围和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第十部分:学校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师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第十一部分:社会环境与价值观培养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一、引言在教育的世界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师工作计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体在认知和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师工作计划的制定1.深入了解学生在制定教师工作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状。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制定具体目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这些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感恩意识、诚信品质、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具体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3.设计教学活动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应包括主题班会、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社会实践等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4.营造良好氛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在班级中,我们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5.持续反思与改进教师工作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持续反思和改进。
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和成长,评估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案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案1. 引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探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案。
2. 培养自我认同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潜力,并学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出积极的改变。
这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课堂活动和社团参与等方式实现。
3. 培养积极心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设立目标、设定挑战和给予奖励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同时,教师应当树立榜样,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合作的课堂活动、集体项目和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
这样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5. 培养公民责任感学校应当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激发他们为改善社会而行动的愿望。
6. 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在如今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应当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活动、学习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和历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包容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7. 培养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提供环保教育课程和组织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决心。
8. 培养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艺术课程、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和提供艺术资源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并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9. 培养适应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解析与培养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解析与培养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析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参与信息活动中形成的与信息技术和信息活动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1][2]可将其解释如下:●信息技术情感是指一种对信息技术或信息活动的感情指向或情绪体验,可能是满意的、喜欢的,也可能是反感的、厌恶的。
●信息技术态度是指学生对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或参与的信息活动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并通过外部行为或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如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
●信息技术价值观是指学生对信息技术或信息活动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其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
因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改变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外化。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3]定位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情感方面要“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态度方面希望“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价值观方面则体现为“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价值观的养成置后,是因为从德育的角度,应该先有一般的态度,然后价值内化形成价值观,最后是价值观性格化而达到最高层次――形成良好品德,这是逐层深入的关系。
脱离具体的信息技术课程,从宏观的教育层面来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可以更宽泛。
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除了包括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价值观则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4]从横向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感意志领域的完整画面;从纵向看,这三个要素具有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感意志发展连续体。
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仅是关于地球表面的空间形态和自然环境的研究,更要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二、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美感,以及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 培养兴趣和美感地理学科广泛涉及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方式感受地理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美感。
2.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地理学科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内容中涉及环境保护的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通过组织环境保护活动、讨论环境议题、观看相关的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
三、态度目标态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包括对待学科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态度。
1. 对待学科的态度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科,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培养耐心、细致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2. 人文关怀的态度地理学科不仅要关注地理现象和规律,还要关注人文和社会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可以通过讲述相关故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支持。
四、价值观目标价值观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地理学科跨越国界,关注全球性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各国和人民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人文素养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人文素养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引言人文素养是一种涵盖情感、伦理道德和外在世界拓展的综合性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来说,人文素养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一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情感态度;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3.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审美意识;4.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情感教育•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包容宽容、正直善良的情感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并处理各种情绪。
伦理道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伦理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
自我认知与审美意识培养•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美术展览等,培养学生对艺术美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环境问题,增强他们对美好事物和社会公益的认知。
社会问题关注与思考能力培养•组织参观社区、博物馆等地方,在实地中让学生接触社会问题;•组织学生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环保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基础知识;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并形成共识;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道德伦理问题;4.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博物馆等场所,拓宽视野,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作品展示:要求学生撰写有关情感表达、道德判断以及社会问题思考方面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选;2.学业成绩评价:结合平日表现、课堂进度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素养提高程度;3.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情感态度、道德意识以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提升反思,以及对社会问题态度和思考的变化。
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整体发展
语文教学确实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这是因为语文学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承载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因:
1.知识和能力:语文学科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历史、
科学、哲学等。
通过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并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等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在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2.情感和态度:语文学科提供了许多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文本,可
以帮助学生发展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尊重和批判性思维。
这些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
会和谐至关重要。
3.价值观:语文学科中的文本往往蕴含着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
观。
通过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些价值观,并培养他
们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如诚信、尊重、公正等。
这些价值观对
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贡献者。
教学教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教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教学计划,更是教师对待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积极成长。
下面将从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师的价值观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教案的相关话题。
一、教师的情感态度在教学教案中,教师的情感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热情与责任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情感态度:1.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教案中的目标设定和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学生情感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二、教师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是教学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教案的编写和实施。
以下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几种价值观:1.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教案中设置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价值引领的教育观: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教案中融入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情感态度的重要性情感态度是指个体对于世界和社会所持有的感受、情感和态度。
在语文学科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欣赏以及写作表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情感态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在语文教育中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拥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叙述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情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依托,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更好地欣赏和领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细腻性和情感共鸣能力,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赏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赋予作文以情感色彩和个人风格。
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他们写出更加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作文,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二、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是个体对于道德、伦理以及社会规范的概括性评价和判断,它是构建个体人格的重要基石。
在语文学科中,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认知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价值观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在语文学科中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
这有助于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去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新课程实施是一项旨在推进教育变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公民。
但是,除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外,新课程实施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社会意识。
本文将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并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
一、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定义情感态度是指个体对人、事物或事件所产生的感受和态度。
它是人类情感经验的一种表现,包括情感的本质、情感的形式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它是人类行为背后的指导价值观念。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第一环境。
家庭对孩子的爱护和教育方式会对其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环境,也是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注重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因素。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另一个环境。
社会对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学生需要积极主动面对社会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题,了解学生对不同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问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2.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言语,来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观察法在实践中比较灵活,可以综合考量学生的多个表现指标。
3.访谈法。
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访谈法可以得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但相对费时费力。
四、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目标之一,是因为它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更加长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现代的很多孩子也许文化学习成绩优异,但他们感情冷漠、自私,不关心他人,更不会包容和欣赏他人,对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不感兴趣。
而我们所面对的特殊学生,虽然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但是也存有着这种现象。
也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
怎么办?满腹的牢骚、空洞的说教都无济于事,我们能否努力做到“教育无痕”、“自然渗透”呢?在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你的课堂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
第一,注重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注重的对象,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孩子,注重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注重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个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注重,这种注重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但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教师不但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注重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专门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其差不多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锤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对人类历史进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和制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摸索的适应。
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进展的基础。
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优先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情感,不仅指学习爱好、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爱、欢乐、审美情感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它相伴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
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是紧密相关、相互作用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科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概括美;化方为圆、化曲为直的转化美;层层演译的严谨美和逻辑美;富于变化的奇异美;数形结合的和谐美……让学生从心底上喜爱数学,喜爱学数学。
另外,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产生的情感因素紧密相关。
在教学上,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
反之,则是苦恼、厌烦,势必会阻碍学习效率。
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同时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刻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发觉数学知识和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积存愉快的体验,不断增进学习数学的爱好。
如《认识时刻》这课时,教师先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几时上学?几时回家?什么时候睡觉?”全班同学都专门感爱好,愉快地说出自己的作息时刻。
基于核心素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以便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其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且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并且能够理解社会的复杂性,以便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需要学会思考问题,探索新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以便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尊重他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案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教案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则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价值观培养则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在教案中,合理融入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情感教育在教案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情感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教案编写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1. 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在教案编写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选择一段富有情感表达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
2. 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是个体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现自我的重要方式。
在教案编写中,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小组合作等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观点。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思考。
二、价值观培养在教案中的重要性价值观培养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教案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健康的个人发展。
1. 通过故事教育价值观故事是传递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融入寓言故事、名人事迹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案编写中,可以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故事所传递的道德寓意,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和反思。
2. 设置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环保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并形成可持续的环保观念。
教学教案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教学教案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教学教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在教学教案中融入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在教学教案中的意义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素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拥有情感表达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情感交往。
在教学教案中融入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教学教案中设置的情感活动、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经典名篇、进行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教育在教学教案中的体现,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情感表达的训练,培养他们理解、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与珍贵,进而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价值观培养在教学教案中的重要性价值观培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
在教学教案中融入价值观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学教案可以通过引入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设置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从而形成独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科学规律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教学教案中的价值观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生活与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讨论社会中发生的道德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后果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
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中的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中的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开学第一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师生们迎接新学期、开始新征程的重要仪式。
作为课堂教育中的一部分,主题班会教案不仅囊括艺术表演、颁发奖项等节目,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对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精心准备的教案,让学生在参加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从思想、情感、行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熏陶和启示。
这样的班会教学,除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更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态度的培养:1. 积极向上的态度:在班会教案的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迎新歌”等欢快、富有节日气氛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新学年的希望与期待。
同时,在讲述学霸、励志人物等故事时,可以从中获得正面的能量,积极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友好合作的态度: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集体荣誉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和意愿,向学生介绍并强调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共同进步的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的态度。
3. 感激涵养的态度:对于提醒学生在课堂上、家庭中、社交场合中要多表达感激之情、多关注别人、多用心去关注别人的感受,多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些都是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从而培养学生感激涵养的态度。
二.价值观的培养:1. 爱国主义教育:推广国学经典、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中华文明,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感受到祖国的做大爱和浩浩荡荡的历史。
同时,传达奉献、服务、创新等人才培养方法,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人才。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三个“自信”、“四个意识”、“五个发展”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尊重人权、平等、法治、诚实、友善、敬业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从而在日常行为、语言中体现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 健康、科学生活观:在班会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发展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氛围。
高中初中综合评价范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初中综合评价范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初中综合评价范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品德、实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
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及其对学生的成长的积极影响。
情感态度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性、稳定性和调适性,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稳定的情感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而一个调适良好的情感态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并保持心理健康。
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通过努力和坚持克服困难。
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价值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起着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学生的价值观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和认知方式,它反映了学生对于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事,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学生会尊重师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公平竞争,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中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个性,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良好的情感态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正确的价值观又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
例如,一个对学习充满热爱的学生,他的价值观中就会包括"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他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
这样的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会表现出出色的学业成绩和良好的品德,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要求过程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要求过程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但与此我们也要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现,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学生更全面、更健康地发展。
关于知识能力的要求。
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字词和句子,能够正确地朗读、书写和理解。
学生应该能够辨认常见的生字和词语,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活动。
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解并做出简单的回答。
这些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基础。
仅仅强调知识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在语文学习中,过程和方法同样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学习、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听写、复述等多种方式来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还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除了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培养勤奋、诚实、守纪的品质。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和力量,懂得尊重他人的文化和观点,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
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的要求涵盖了知识、过程、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希望学生和老师都能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旅程。
【2000字】第二篇示例: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要求涵盖了语音、词语、句子、篇章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张娟泰安高新区凤凰小学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强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无形之中就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脱离了开来,很多学生学着觉得枯燥,不能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只是在老师和家长“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等等的教诲中,似懂非懂的盲目地学习数学,导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在这种状况下,数学教学是否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是有兴趣、喜欢、兴奋、满意呢,还是讨厌、没兴趣、不高兴。
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数学教学中的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数学学习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是数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待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决定着这个人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产生来自于好奇心,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兴趣也是一种情感体验,有了这为基础,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否亲身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将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也许是一生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渴求数学知识的情感既要能走进教材,又要能走出教材的束缚,向教材挑战,结合学生及学校实际,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不在是课堂的唯一学习资源。
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例如:在认识数的时候,先让学生从自己身上观察,用数描述一下自己的身体,点拨:“我有1双手。
”这是学生很快领悟了,说出了“我有2只手、2条腿、10个手指……”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教室、校园,用数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再在回家的路上,把沿途看到的事物用数描述。
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把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了。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任何学习都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践越多样,经历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产生的价值就越高,其成效就越明显。
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个没有“结果”的学习过程,但其意义却不可限量,因为,探索知识的过程带给孩子的乐趣要远远超过知道结果本身。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更应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要舍得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一切活动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艰辛和快乐。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观察、收集生活中有关“角”的资料,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发现、交流、讨论、归纳出角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涨,争论不休,小小年纪却信心十足,很有点辩论家的派头,虽然学生说的不全面,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培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成功是人人都渴望的,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儿童来说,屡遭失败容易导致他们的自我否定,产生认识偏差,而认为自己不行,不如其他同学,从而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成功更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心,产生追求新目标、新成功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高、矮”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在此基础上,让同桌比、四人小组比、大组比、全班比,来验证学生的猜想,这样,给每一位同学都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
四、善待学生,采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迫切期待着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誉,但在生活和学习中等待他们的并不都是鲜花与掌声,从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显的尤为重要。
首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能对学生表现出失望、讨厌、无奈的态度,更不能对学生恶语中伤。
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老师更应加倍理解、宽容、激励,在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多给一些“你能行”“别灰心,再试试”“不错,就快成功了”等等的话语。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尊重。
其次,要用赏识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是人,而且是正需要学习、成长的人,因此,他们在回答问题时难免出错,这是,老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批评责怪,而应当先予以肯定,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眼光给以帮助,想方设法把错误思路引导到正道上来,让每个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能体面地做下去。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自卑,树立信心,形成坚强的意志。
再次,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要多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出发,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进行评价,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等。
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积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会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对新教材教师用书的阅读理解,我注意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特别加强了对孩子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
《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教师用书的每一册都把本册的教学目标定位到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领域”“数学思考领域”“解决问题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每一个单元教学的具体目标中,也特别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对这一目标的实践,如果过于重视这一目标,会影响到孩子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既然不能完全量化,老师辛勤的成果得不到合理的评价,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得不到社会、家长认可,因而常常会说起它重要而做起来不要。
我个人认为,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和实践,正是对我们老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严峻考验。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具有达成周期比较长,需要学生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并在体验的基础上习得,表现为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特征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在教材中体现出渗透性、渐进性与整体性,教学过程中的落实主要依靠活动教学法。
即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练习、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创没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唱唱、跳跳、做做、画画、玩玩等,让小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
这些体验和感佰,有些是小学生当场感受到,并且有所表示的;也有些是小学生当时并没有马上感受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的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顿悟井显示出来的。
而好的活动设计是保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落实的前提。
这里所谓好的标准主要是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是否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各项具体内容标准,它们之间在内涵上是否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不出现活动与内容标准之间的脱节。
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往往以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为载体,是渗透在知识技能领域内容标准的落实过程之中的。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往往会以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为中心安排活动,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每项活动设计完成时,都应该做一次检核,考察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相关性。
好的活动设计还应该是小学生有兴趣,乐意参加,投入程度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与求知欲望的,这些标准也应该作为评价活动设计内容效度的指标列入评价方案之中。
活动教学的过程评价主要靠教师的现场观察与判断,尤其是对小学生参与程度、兴趣激发、有否体验和是否感悟的观察与判断。
一项有效的活动设计好了,教师在实施中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按步骤组织好活动,关注知识技能内容标准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巡视与观察,要随时准备回答小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各种有效的指导,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到应有的体验和感悟中去,促进体验和感悟的发生。
这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达到教学中的认识目的,必须从加强情感教学入手。
综合上述思考,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力求做到: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只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及练习。
凡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相关场景、事例都可以引用到课堂中来。
如教材中《方向与位置》的学习认识,教材只安排了两幅图,作为学习训练的素材,分别是中国地图和学校、医院、电影院、广场位置图,如果只利用这两幅图进行学习,孩子会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广大农村孩子,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在森林里迷路了,他只知道家在森林的南方,请你帮他找到回家的路,通过孩子的交流探讨,一系列问题出现了,是晴天还是阴天,白天还是黑夜,进而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孩子讨论认识到太阳东起西落、月亮西起东落,树叶南密北疏,树的年轮南疏北密,北极星始终在地球的正北方,天真的孩子甚至会想到为他送去指南针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一定不会沉默,不但掌握了方向和位置的辨别,还成功体验了利用数学知识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2、让孩子学习“有生命力”的知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创设生活情景:随着刺耳的电话铃声,某医院连续接到两个急救电话,均有多人受伤求救,如果你是护士长请将医院现有护士24人,平均分成两队,每队又平均分为3个急救小组,迅速投入抢救,每组该分多少人?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示、观察进而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肯定会比去探究“某商店买来两箱热水瓶,每箱12个,用去120元,每个热水瓶多少钱?”兴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