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课件
合集下载
渔父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淈其泥而扬其波 餔其糟而歠其醨
屈原: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宁赴湘流
这场对话的结果如何?
渔 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父 不愠不怒,超然豁达
屈 原
Hale Waihona Puke 毅然赴死课堂讨论•屈原毅然赴死的 结局让很多人很 遗憾,你如何看 待屈原的选择? 你更欣赏谁的选 择?
背景资料
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原,没有安于既得利益,毕生坚持改革的思想,追 求美政。他最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内修法度,举贤 授能,外联齐抗秦。后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谗害,被疏远免官; 至楚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偏僻的沅湘流域。被楚王疏远并流放后,他没有 选择明哲保身,而是继续关心国政,抨击昏聩的当权者。公元前278年春天,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 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 化中存在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 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 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 择赴死。”
渔 父 《
楚 辞 》
渔父(fǔ) 三闾(lǘ)大夫 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
餔(bū)其糟歠(chuò)其醨(lí)? 物之汶汶 (mén) 鼓枻(yì)而去
可以濯( zhuó )吾足
屈原
渔父
对话
江 边 的 对 话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对话中两人各自持什么观点 ?
渔父:与世推移
《渔父》(正式课件)
思想内涵
深入挖掘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文化背景
了解《渔父》所处的文化背景,分析其对文章的影响和作用。
阅读与欣赏的注意事项
尊重原文
01
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应尊重原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要随
意改动或曲解原文。
深入思考
02
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不要停
留在表面。
《渔父》课件大纲
REPORTING
• 《渔父》的作者及背景 • 《渔父》的主题内容 • 《渔父》的艺术特色 • 《渔父》的现代意义 • 《渔父》的阅读与欣赏
目录
PART 01
《渔父》的作者及背景REPORT来自NG作者介绍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被誉 为“楚辞”的创始人,他的作品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厚的爱
国情怀。
屈原生平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早年 受楚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 夫等要职。然而,由于遭人陷害 ,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最终投江自尽。
屈原作品
屈原留下了《离骚》、《九歌》 、《天问》等许多不朽诗篇,对
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楚国政治黑暗
屈原在楚国政治舞台上,亲眼目睹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腐败,这 成为他创作《渔父》的重要背景。
REPORTING
阅读方法
逐段阅读
按照段落顺序,逐段阅读全文,理解每段的意思 和作用。
重点阅读
重点关注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深入理解其 含义和表达手法。
对比阅读
将《渔父》与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欣赏角度
语言艺术
欣赏《渔父》的语言表达,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感受其 独特的文学魅力。
深入挖掘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文化背景
了解《渔父》所处的文化背景,分析其对文章的影响和作用。
阅读与欣赏的注意事项
尊重原文
01
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应尊重原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要随
意改动或曲解原文。
深入思考
02
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不要停
留在表面。
《渔父》课件大纲
REPORTING
• 《渔父》的作者及背景 • 《渔父》的主题内容 • 《渔父》的艺术特色 • 《渔父》的现代意义 • 《渔父》的阅读与欣赏
目录
PART 01
《渔父》的作者及背景REPORT来自NG作者介绍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被誉 为“楚辞”的创始人,他的作品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厚的爱
国情怀。
屈原生平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早年 受楚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 夫等要职。然而,由于遭人陷害 ,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最终投江自尽。
屈原作品
屈原留下了《离骚》、《九歌》 、《天问》等许多不朽诗篇,对
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楚国政治黑暗
屈原在楚国政治舞台上,亲眼目睹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腐败,这 成为他创作《渔父》的重要背景。
REPORTING
阅读方法
逐段阅读
按照段落顺序,逐段阅读全文,理解每段的意思 和作用。
重点阅读
重点关注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深入理解其 含义和表达手法。
对比阅读
将《渔父》与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欣赏角度
语言艺术
欣赏《渔父》的语言表达,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感受其 独特的文学魅力。
必修五《渔父》精品课件
淡水河边吊屈原(节录)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叹息 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你 不过流为先秦一说客 但丁荷马和卫吉的史诗 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了解屈原
屈原,名平 ,字原, 战国 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 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著有《离骚》、 《九歌》、《天问》等不朽作品。首创“ 骚体诗 ”, 亦称“ 楚辞体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 刘向 辑集的《楚辞》。
疏通字词——第2节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疏通字词——第3节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疏通字词——第4节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可以濯吾缨 遂去,不复与言
• 水 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 物而公正无私,因此水可作为道的象征。
• 舟 有渔父必有舟,而此舟又必是小舟,才能得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 钓 意味着耐心、等待,意味着隐者的介于兼济 与独善之间。
读准字音
渔父( fǔ )
枯槁(gǎo)
三闾(lǘ)大夫
淈( gǔ )其泥
餔( bū )其糟 歠( chuò )其 醨( lí )
弹冠(guān)
汶( mén)汶
宁(nìng)赴湘流 皓(hào)皓之白
莞(wǎn)尔而笑
鼓枻( yì )而去 濯( zhuó )吾缨
疏通字词——第1节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
渔父公开课课件.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余光中)
渔 父
翻译疑难句子
(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
而歠其醨? 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搅乱泥沙扬起水波呢? 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烂醉呢? (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为什么思虑深远,行为高出世俗,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能用自己洁白的身子,去沾染上脏东西的玷辱?
渔父( 轻叹 )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 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 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 正色 )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 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 率然 )歌曰:“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的伟大与可贵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
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是虚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
想的绝对纯洁。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 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因为他
的绝不让步,雨的歌者》
屈 渔
我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怎能让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垢呢?
引发两人对话的缘由……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 惊诧 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愤然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 我独醒,是以见放。”
同桌合作讨论:在括号处填上合适的修饰词,以准确表达 人物对话时的情感(或神情),然后同桌分角色对读。
渔 父
翻译疑难句子
(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
而歠其醨? 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搅乱泥沙扬起水波呢? 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烂醉呢? (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为什么思虑深远,行为高出世俗,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能用自己洁白的身子,去沾染上脏东西的玷辱?
渔父( 轻叹 )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 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 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 正色 )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 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 率然 )歌曰:“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的伟大与可贵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
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是虚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
想的绝对纯洁。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 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因为他
的绝不让步,雨的歌者》
屈 渔
我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怎能让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垢呢?
引发两人对话的缘由……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 惊诧 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愤然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 我独醒,是以见放。”
同桌合作讨论:在括号处填上合适的修饰词,以准确表达 人物对话时的情感(或神情),然后同桌分角色对读。
《渔父》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江雪。
——柳宗元《江雪》
延伸拓展:群文阅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 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 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碧波千顷晚风生,舟泊湖边一叶横。心事稳, 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吴镇《渔父词》
梳理探究:思想异同
屈原
洁身自好 志洁行廉
同
舍生取义 以死明志
异
渔父
遁隐江湖 以隐守志
延伸拓展:群文阅读
开创:《庄子》、《楚辞》
东汉:《吴越春秋•伍子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
胥过江》渔父歌曰:“日
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
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
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
驰兮,何不渡为?事寖急
右手持颐以听。”
诵读分析:文本形象
渔父是一位洞悉世事、对现实有着清醒 认识的智者,
是一位懂得隐忍、坚持操守、超脱 旷达的隐者。
梳理探究:思想异同
屈原
舍生取义 以死明志
异
渔父
梳理探究:思想异同
中国文化中存在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 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 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
——冯友兰
兮,当奈何?”
“渔父”
文化
唐宋:张志和《渔歌子》、 柳宗元《渔翁》《江雪》、 朱敦儒《渔父词》等
元明清:吴镇《渔父词 》、杨慎《临江仙》、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等
延伸拓展:群文阅读
西塞山前白对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渔 父》课件
两千三百多年前,你奋身一跃 成清流,上游一直到下游 江水浩浩因你而清浏 非沧浪之水濯你,是你 明矾如砥,镇净沧浪 听,鼓声捣耳,千楫如梳 像是争先要将你抢救 你却永远在我们前头 不懈的背影高冠巍巍 为我们引路,引渡
——他,就是屈原
渔 屈父
原
------
学习目标:
1.梳理并掌握古今异义的词及被动句式。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浪行骸,享受 山水田园之乐?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楚国, 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己的政治 抱负?
分享看法:
自由是渔父的追求,《史记》是司马 迁的希望,楚国是屈原的精神支柱。当故国 的大厦已倾,屈原的精神颓然而废,死亡是 他不屈的最好告白,是他维护生命尊严的最 佳方式。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屈原和渔父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屈原铸造了民族的脊梁, 渔父繁衍了华夏的文明。
屈原的《离骚》 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
2.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塑造人物形象的 方法。
3 .理解《渔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自主学习,对预习不理解之处 质疑。
三、掌握被动句式
1、回忆学过的被告动句及构成方式。
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由“于”引 导
褫职留工。
动词本身有被动的意思
2、找出本文中的被告动句并说说其及构成方式。
屈原既放
动词本身有被动的意思
圣人不凝滞于物 是以见放
由“于”引 语言来概括 。
分析屈原渔父的形象,归纳总结塑 造人物的方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 回答。
屈原:
执著,坚持理想,洁身自好; 忧国忧民,坚贞不屈;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
渔父:
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 移,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 然物外。
——他,就是屈原
渔 屈父
原
------
学习目标:
1.梳理并掌握古今异义的词及被动句式。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浪行骸,享受 山水田园之乐?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楚国, 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己的政治 抱负?
分享看法:
自由是渔父的追求,《史记》是司马 迁的希望,楚国是屈原的精神支柱。当故国 的大厦已倾,屈原的精神颓然而废,死亡是 他不屈的最好告白,是他维护生命尊严的最 佳方式。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屈原和渔父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屈原铸造了民族的脊梁, 渔父繁衍了华夏的文明。
屈原的《离骚》 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
2.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塑造人物形象的 方法。
3 .理解《渔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自主学习,对预习不理解之处 质疑。
三、掌握被动句式
1、回忆学过的被告动句及构成方式。
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由“于”引 导
褫职留工。
动词本身有被动的意思
2、找出本文中的被告动句并说说其及构成方式。
屈原既放
动词本身有被动的意思
圣人不凝滞于物 是以见放
由“于”引 语言来概括 。
分析屈原渔父的形象,归纳总结塑 造人物的方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 回答。
屈原:
执著,坚持理想,洁身自好; 忧国忧民,坚贞不屈;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
渔父:
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 移,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 然物外。
《渔父》精品课件
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 为:句末疑问语助。
今义:高高的举起。
既然大家都醉了,您为什么不吃酒糟饮薄酒呢?为什
么遇事深思,行为高出于世俗,以至使自己被放逐
呢?”
《渔父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 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 高举,自令放为?
课内练习3
见而问之 而能与世推移 淈其泥而扬其波 餔其糟而歠其醨
就 表顺承 并能 表并列 并且表递进 不译表并列
而蒙世俗之尘埃
不译表顺承
莞尔而笑
地 表修饰
鼓枻而去
不译表顺承
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 屈原怎样的人格?
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 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 形象;
于斯?
既:“已经”,或“以后”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 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而:表承接。 子:您。 与:通“欤”,吗。 到(今指另提一件事)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徘徊,在江边边走边吟唱,他脸 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翁看到屈原问道:“您不是三闾大 夫吗?为什么落到这地步?《”渔父》精品课件
渔 父
《渔父》精品课件
知识介绍 屈原,战国末期楚
国人,杰出的政治家 和爱国诗人。名平, 字原,丹阳(今湖北秭 归)人。屈原的作品计 有《离骚》、《天 问》、《九歌》(11篇)、 《九章》(9篇)、《招 魂》,凡23篇。
《渔父》精品课件
关于楚辞
•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
宋玉、唐勒等)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楚辞 体”、“骚体”。
凝滞:拘泥。 今义:停止流动,不灵活。 于:被 淈:搅浑。
屈原渔父ppt课件
渔父的历史背景与形象
历史背景
渔父是古代中国江河湖海中的职业渔民,他们以捕鱼为生,生活艰辛。在屈原 的作品中,渔父是一个智慧、豁达、淡泊名利的形象,他的人生哲学与屈原截 然不同。
渔父的形象
渔父在屈原的作品中,是一个隐逸高人,他看淡世事,与世无争。他认为人应 该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不要过于执着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他的这种人生哲 学,与屈原的忧国忧民、执着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渔父的其他作品介绍
《渔父辞》
以渔父的口吻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理 解,体现了道家思想。
《江雪》
描绘了江上雪景,表现了渔父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两者作品的影响与评价
影响
屈原和渔父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唐诗、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
评价
屈原的作品情感深沉、思想深邃,被誉为“楚辞”的代表;渔父的作品则以简练、自然 的语言表达了道家思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REPORT
屈原渔父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屈原与渔父的简介 • 《楚辞·渔父》的解读 •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分析 • 屈原与渔父的人物形象对比 • 《楚辞·渔父》的文化内涵 • 屈原与渔父的其他作品与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屈原对楚国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他 身为国士,国民的安乐,国家的强盛 岂能不忧。因此,他直言敢谏,即使 面对的是楚王,他也不曾有过丝毫的 避讳。
屈原的执着
高中语文必修五《渔父》于秀权PPT课件 苏教名师优质课
淡水河边吊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
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
骄傲!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本课件共有17张PPT, 课件播放完毕!谢谢你 的观看!
精品PPT课件
深入品读 体悟情感
在下列括号中加入表达情感的形容词
渔父见而( 地)问之曰 屈原( 地)曰 渔父( 地)曰 屈原( 地)曰 乃( 地)歌曰
精品PPT课件
屈原——沉重,坚毅 渔父——淡然,豁达
精品PPT课件
探究思考 体味人生
•探究1: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 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的这一 结局令人遗憾,他难道没有更好 的选择了么?
读准字音
渔父
( fǔ )
枯槁
( gǎo )
三闾大夫( l ǘ )
淈其泥 ( gǔ )
歠其醨 ( chuò) ( lí)
受物之汶汶( mén )
鼓枻而去 ( yì )
濯吾足 ( zhuó )
精品PPT课件
古今异义
●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 听从上官大夫的话,再加上令尹子兰、上官大夫等 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 盟,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 涯。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 即位后,屈原被放逐。
《渔父》ppt课件
屈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 壮烈的死,以死明志 屈原 壮烈的死 不屈的气 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 勇敢的生, 司马迁 勇敢的生 以生践志——坚韧的 坚韧的 意志 渔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 超然的活, 渔父 超然的活 以隐守响。 他们的抉择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天祥、闻一多、 文天祥、闻一多、老舍用他们的生命 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贞不屈; 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贞不屈; 韩信、勾践、 韩信、勾践、鲁迅用他们的行动向我 们阐释了什么叫坚韧执著; 们阐释了什么叫坚韧执著; 陶渊明,张志和, 陶渊明,张志和,柳宗元用他们的诗 篇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潇洒豁达。 篇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潇洒豁达。
通假字 渔父: 渔父:
请你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 义。 颜色憔悴: 1、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2、形容枯槁: 圣人不凝滞于物: 3、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4、何故深思高举:
于: 圣人不凝滞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 何故至于 何故至于斯 ( 葬于江鱼之中 ( 以: 是以见放 ( 安能以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可以濯吾缨 ( )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 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 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 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 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 于辞令”。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 于辞令” 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 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 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 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 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 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 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 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 足见屈原曾是楚国兼管内政外交的重要官员。 足见屈原曾是楚国兼管内政外交的重要官员。 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 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 臣们的反对和嫉妒。 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 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 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这批人目光短 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 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 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 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 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 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昏愦的楚怀 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渔父》ppt课件
其一,文题是“ 渔父”; 其二,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 推移,随遇而安的隐士。他 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在 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 节操。他的形象令人仰慕。
课堂讨论
为什么要以“渔父”为题?
①线索作用,本文由三次对话构成,都 是渔父主动发问,他的问话贯穿了全文。
②对比、衬托作用,两者的形象特征与 处世态度明显对立。
课堂讨论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概括屈原和渔父的形 象特征以及他的处世态度。 屈原和渔父谁是主角?
为什么要以“渔父”为题?
文章通过何种手法把作者自己内心的矛 盾和挣扎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昂扬、傲然之气,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同时还包含着一种 执着无怨无悔的决绝。 不随波逐流,不苟合;显示了他的 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 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阅读理解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 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 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 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 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 呢?
渔父
课文导入
生与死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生与死的价值。
让我们来看看屈原 是如何选择的?
清代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知识简介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 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体” 创始人。屈原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 夫等职,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 改良内政,联齐抗秦。起初他颇受楚 怀王信任,但怀王听信谗言,怒疏屈 原,流放汉北。顷襄王即位后,屈原 继续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江南。公元 前278年,秦灭楚,屈原虽有心报国, 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同年 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三专题《渔父》课件(共52张PPT)
本段重点词语 颜色 形容 至于
脸色
形体容貌 到达 这个地步 整个世界 被流放
斯
举世 见放
概括本段内容
屈原流放江潭 渔父见而问故
齐读课文第二段
请同学翻译
齐读课文第二段
请同学翻译
参考译文
渔父又问道:“识时务的人不会受 事物拘束,反而能随着时代的推移而 变化。世人全都污浊,您为什么不趁 机搅浑泥水掀起浊浪?(意思是您为 什么不随波逐流?)大家都喝醉了, 您为什么不去吃些酒糟喝些薄酒呢? 为什么要深远思索,行为高出世俗, 使自己被流放呢?
屈
------
原
渔 父
给下列词语注音 渔父
fǔ
弹冠
Tán guān
mén hào
憔悴
枯槁
qiáocuì 汶汶 kūgǎo 皓皓 gǔ 莞尔
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wǎn yì
zhuó
Bū zāo 鼓枻 Chuò lí 濯我足
请同学齐读课文
翻译课文第一段
参考译文
屈原被流放,在江潭湖畔 一带游走,一边行走,一边 吟叹,脸色憔悴,身体枯瘦。 一个打鱼的人看见了就问他 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 么缘故到这个地步?“屈原 回答说:“整个世界都是污浊 的,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 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是清 醒的,因此我被流放。“
3从文中内容看,渔父是一个怎样的 人?对他的看法,你是怎么认识的?
渔父是一个主张与世推移、随遇而 安、知天达命的隐者高士。他的看法 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 与世推移,变换角度,灵活处理世事 在保持自己品性不变的前提下,做出 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不必自暴自 弃,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这对我们 很有借鉴意义。
导入新课
《渔父》(正式ppt课件
• 8.沐:洗头。 9.浴:洗身,洗澡。
•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3
• 11.汶(mén)汶:污浊。 •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 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 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 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6.濯:洗。 • 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 19.不复与言,复:再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 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 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 满,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 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 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 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诗 中写的是一个孤寂忧愤的渔翁形象。
赛龙舟 吃 粽 子
1
渔
渔父(fǔ),渔翁。 父,同“甫”,古代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父
《楚辞》
2
•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 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因此。以:能够。
• 5.淈(gǔ):搅浑。 6. 餔(bū):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 (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 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 自命清高。举,举动。
•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3
• 11.汶(mén)汶:污浊。 •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 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 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 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6.濯:洗。 • 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 19.不复与言,复:再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 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 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 满,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 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 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 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诗 中写的是一个孤寂忧愤的渔翁形象。
赛龙舟 吃 粽 子
1
渔
渔父(fǔ),渔翁。 父,同“甫”,古代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父
《楚辞》
2
•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 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因此。以:能够。
• 5.淈(gǔ):搅浑。 6. 餔(bū):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 (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 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 自命清高。举,举动。
渔父ppt27 课件
楚辞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 歌总集,由西汉时期的刘向编定而成。收 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及汉代东方朔 等人的作品,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 式。是《诗经》以后产生的又一新诗体。特点是 句式灵活,参差不齐,多用“兮”字,增添一种 浓郁的抒情味道。楚辞是“书楚语,作楚声,记 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第3段重点字词:
吾闻之
音节助词
新浴者、新沐者
刚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汶汶者乎?――
安:怎么 以:用、让。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清洁的身体。
第3段翻译:
屈原回答说:“我听 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 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 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 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 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玷 污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 水中,葬身于鱼腹之中。 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身体, 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第4段重点字词
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鼓枻而去: 敲打(名作动) 可以濯我缨 洗
离开
第4段翻译: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 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 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 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 的头巾。沧浪的水啊浊又 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 双脚。”他离开了,不再 与屈原说话。
特立独行,独善其身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 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 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 性格。
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 而渔并父非的靠形捕象鱼是为一生种的文渔化人符。号
渔父代表着一种清高隐逸的人 格理想。
渔父寄托着对与世无争的超然 生活的向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2段重点字词:
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 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 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 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 样的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 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 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 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 这一形象?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 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 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 化和生动化
• 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
•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 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 下诗人的骄傲。”
• (余光中)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 三闾遗恨泣秋风。
译文: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 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 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 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 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 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 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 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 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 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 不再和屈原说话。
古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今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词:
•(形容:形体容貌, •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2)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屈原既放 •(被动句) • 游于江潭 (状语后置) • 是以见放 •(被动句) • 行吟泽畔 •(省略句、状语后置) • 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 自令放为 •(被动句)
文本解读 之名句赏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 明哲保身 比喻—— 形象化 具体化 反问—— 强调坚定的决心
正音
• 渔父( fǔ ) 淈( gǔ ) 餔( bū )汶( mén) 歠( chuò )醨 ( lí) 枻( yì) 濯( zhuó )
• ①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 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能够认 识屈原的伟大人格;
• 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 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 德育目标
• 通过对比阅读,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 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 的思考和追求。
译文: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 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 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 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 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 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 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 答。
•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 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 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 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 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 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伟大人格。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 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 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 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 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 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 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 去”,“不复与言”,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 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 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 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司马迁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 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 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吾
路Leabharlann 将漫上漫
下
其
而
修
求
远
索
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 人生哲学 • • 说理方法 • •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 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 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 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 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 逐。”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 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 高举,自令放为?”
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 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 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 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 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 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 铺垫。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 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 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 三叠重招宋玉魂。
• (汨罗屈子祠)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唐 李 白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唐 戴叔伦《过三闾庙》
离骚未尽灵均恨, 志士千秋泪满裳。
——宋 陆游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 屈父
原
------
•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 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 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 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 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 如屈原,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生 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 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教学目标
• 知识和能力目标
•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3)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 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 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 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 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 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文本解读 之重要字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 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孟子
比较阅读分析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 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 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 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 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 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 的人生追求。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 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 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 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 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 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 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知识介绍
•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 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 秭归)人。
• 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 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 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 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 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
《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 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 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 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 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 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 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 表于后”。他的人生使命是 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 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 价值。他超脱了庸常的“死 节”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 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 的荆棘之路。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 创作的诗歌总集。
屈原代表作有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
《远游》《卜居》。
骚体诗:
• 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 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 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 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 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 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是生存,还是死亡 ”
“是生存,还是死亡 ”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 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 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 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 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 样的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 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 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 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 这一形象?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 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 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 化和生动化
• 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
•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 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 下诗人的骄傲。”
• (余光中)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 三闾遗恨泣秋风。
译文: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 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 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 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 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 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 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 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 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 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 不再和屈原说话。
古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今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词:
•(形容:形体容貌, •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2)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屈原既放 •(被动句) • 游于江潭 (状语后置) • 是以见放 •(被动句) • 行吟泽畔 •(省略句、状语后置) • 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 自令放为 •(被动句)
文本解读 之名句赏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 明哲保身 比喻—— 形象化 具体化 反问—— 强调坚定的决心
正音
• 渔父( fǔ ) 淈( gǔ ) 餔( bū )汶( mén) 歠( chuò )醨 ( lí) 枻( yì) 濯( zhuó )
• ①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 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能够认 识屈原的伟大人格;
• 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 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 德育目标
• 通过对比阅读,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 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 的思考和追求。
译文: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 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 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 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 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 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 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 答。
•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 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 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 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 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 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伟大人格。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 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 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 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 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 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 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 去”,“不复与言”,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 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 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 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司马迁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 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 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吾
路Leabharlann 将漫上漫
下
其
而
修
求
远
索
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 人生哲学 • • 说理方法 • •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 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 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 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 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 逐。”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 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 高举,自令放为?”
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 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 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 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 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 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 铺垫。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 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 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 三叠重招宋玉魂。
• (汨罗屈子祠)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唐 李 白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唐 戴叔伦《过三闾庙》
离骚未尽灵均恨, 志士千秋泪满裳。
——宋 陆游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 屈父
原
------
•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 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 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 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 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 如屈原,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生 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 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教学目标
• 知识和能力目标
•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3)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 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 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 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 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 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文本解读 之重要字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 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孟子
比较阅读分析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 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 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 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 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 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 的人生追求。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 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 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 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 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 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 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知识介绍
•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 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 秭归)人。
• 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 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 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 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 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
《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 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 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 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 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 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 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 表于后”。他的人生使命是 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 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 价值。他超脱了庸常的“死 节”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 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 的荆棘之路。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 创作的诗歌总集。
屈原代表作有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
《远游》《卜居》。
骚体诗:
• 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 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 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 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 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 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是生存,还是死亡 ”
“是生存,还是死亡 ”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 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