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作文应先学做人。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叶老是如何给我修改作文的。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直入主题,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出示肖复兴图)他在回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历程时,谈到了他年少成长的故事,曾这样写到:一次偶然的机遇,能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怎样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请拿出预习单,在小组内读一读生字,看能读准吗?——学生组内读生词——提醒难读或读不准的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学生交流两件事。

——师板书,学生做批注。

( l—5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6—10段是写叶圣陶老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A、学习“修改作文”。

1、出示:研学任务一:默读课文1——5段,边读边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时,“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圈画出相关的内容。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2、交流:预设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①、抓关键词谈感受:密密麻麻、到处②、补充资料。

孩子们,这就是叶老批改的文章,肖复兴的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1500字的文章,叶老修改了160多处呢!课件出示。

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啊!你感受到什么?平常你修改过自己的作文吗?——学生交流——把感受带进去读出密密麻麻,读出叶老的认真细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第一教时一、教学目标: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⒈投影片A、B⒉投影片(课文插图)四、教学过程:㈠自读:(第一轮)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

(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颠倒:(举例)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

(谈得投机)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

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

楷模,榜样,模范。

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

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⒈明确自学要求: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⑶思考.练习: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对自己家的爬山虎的观察和感悟为线索,描写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美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并对文中表达的情感有所感悟。

但学生在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观察力,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寓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描述的自然景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情感的丰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5.拓展(1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的寓意,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oral of the story and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humans and nature.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自然的态度和观察力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三篇

【导语】这篇课⽂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写的回忆⽂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给“我”批改作⽂,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对⽂⼀丝不苟、对⼈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品和⼈品。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能⽬标〗 1、会认7个⽣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应先学做⼈。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情感⽬标〗 从叶⽼批改的作⽂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先⽣的⼈格美,学会做⼈。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学⽣质疑,导⼊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简介作者。

⼆、初读课⽂,整体感知 学⽣⽤⾃⼰喜欢的⽅式⾃⼰读课⽂: 1、划出⽣字新词。

2、想⼀想: 读了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字新词,整体感知课⽂ 1、指名学⽣读⼀读,说说⾃⼰理解词语的⽅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

四、精读课⽂,突出重点 1、学⽣质疑。

2、划出描写爬⼭虎的句⼦,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种美的景⾊,⼀幅幅美的画⾯,也可以说,作者在这⼉营造着⼀种美的意境。

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然景⾊的美、爬⼭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美的⼈格体现在哪些地⽅呢?请同学们⼩组合作,读读课⽂,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格之美的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学会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学习通过描绘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4. 懂得珍惜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的学习和理解。

2. 描绘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词语的准确运用。

2. 对爬山虎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谈谈对植物的感受。

2. 阅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学习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5. 小组合作,观察周围的植物,描绘其生长过程。

6. 分享观察结果,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

7.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8. 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植物生长图片或视频。

3. 准备生词卡片。

4. 准备作文纸张。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2. 针对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答案。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4. 进行生词复习,通过游戏或卡片活动巩固生词。

5.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描述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八、课堂活动:1. 开展“植物生长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学会观察和描绘身边的景物。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爬山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学生分享对爬山虎的印象和了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疑惑。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绿绿的爬山虎”“秋天里的爬山虎”等。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喜爱爬山虎,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学习方法指导1.教师讲解比喻和拟人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家乡的景物”。

2.学生根据题目,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观察和描绘身边景物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身边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教学拓展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爬山虎的资料,了解其生长环境、特点等。

2.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75)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简介课文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一篇翻到推荐、眼帘、几页删掉、动词燥热、握手融洽、黄昏、客厅模模糊糊用生字组词练习,开火车。

读读词语:规范、莫名其妙堪称楷模余晖窗棂沉郁摇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暂时不解决,等到读课文时再理解。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及反思

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及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四年级组朱丽琨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整体感知1、师:咱们以前学过一篇叶圣陶老先生的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还知道,爬山虎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有爬山虎。

师: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想知道这篇课文写什么吗?2、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词语读准确。

3、同学们,《爬山虎的脚》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题目中都有什么?《爬山虎的脚》主要些什么?而这篇课文主要写谁?4写了我们之间的几件事?课文分成几部分?三、学习“修改作文”部分1、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圣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作文后,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用笔勾出来,再大声的读一读。

2、找到了么?谁来读读?3、我看到也老为我修改的怎么样?(认真)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密密麻麻、到处都是)4、同学们,密密麻麻是什么样的?我们看一下课本130页,什么感觉?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找同学读。

5、回到家,我仔细的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又看到了什么?咱们读读这句话。

A、“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么?我们平常都说一张纸,一幅画,这样改用字怎样?(板书:词准确)叶老曾经说过,所谓的好文章,就是选材精密一点,用词准确一点,话说的周密一点。

你在仔细看叶老的圈画,你还看到了什么?B、“怎么你把包几何……”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体会?(板书:句干净)6、叶老这么一个大作家,为我一个初中生修改作文,我感受到了什么?7、“春风拂面”什么感觉?(从脸上轻轻掠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及其生活习性。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描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爬山虎图片及生长过程视频。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观察周围的植物,对爬山虎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对爬山虎的了解。

(3)简要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题。

3. 探讨爬山虎的生长过程:(1)观看爬山虎生长过程视频。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演练:(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描绘自己身边的植物。

(2)学生上台展示,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及特点。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参观植物馆,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

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

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作者:张晶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3期一、教材简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通过叶老给“我”批改作文和邀“我”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叶老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1.背诵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作者做要表达的情感。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流程第一环节:课前诵读(5分钟)课前诵《经典诵读》中的《荡秋千》(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1、自由读扫清文字障碍;2、个别展示;3、齐读,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达到积累语言,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二环节: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叶圣陶有关的文章。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能读的再绿一些吗?)第三环节:自由朗读课文自读提示:(1).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2).用“—”画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分享交流第一个问题(师板书:修改作文和邀“我”做客)解决:在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自然段中,你了解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过渡:其实,修改作文的方法不止这几种,请同学们课下去搜集整理)2.文中有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处;这三处作者仅仅是在写爬山虎吗?那作者要表达什么呢?进入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悟法、读中学法环节)第一处:(1)、情境创设读(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这让我感到意外——;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这让我感到意外——)(2)、承接讀(要见叶老先生了,我感到十分欣喜——)(3)、齐读(要见叶老先生了,心中多么激动啊——)(4)、补白填空读第二处:(1)、承接读(2)、情境创设读(我们的交谈很融洽,叶老先生的亲切、认真感动着我,将要离开时我看到——;师:我们的交谈很融洽,叶老先生的鼓励深深地感动着我,将要离开时我看到──)(3)、齐读(叶老先生对我的殷切期望充满了我幼小的心,将要离开时我看到──)(4)、补白填空读第三处: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对叶老的感激和怀念,进行补充资料通过情境创设读达到这一目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

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9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 1一、导入激疑:1、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师:通过这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作家,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吗?(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2、出示句子,读读。

师: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3、激疑: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又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二、品读悟情:请大家再来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绿绿的爬山虎?划出来,读读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2、交流,出示相关句子,生谈体会①“刚进四合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先生和“我”进行对比思考。

(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b、师: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指生朗读、齐读)c、师小结: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

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你能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叶老的人格美?重点引导理解: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教学,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江苏省苏州市人。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除《爬山虎的脚》外,还有《记金华的双龙洞》《小青石》等。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的题眼是什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

(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愿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2)指导生字写法。

叠 (下面是“且”);逐(“半包围”);虎( 第三笔“﹁”等) (3)掌握多音字。

(4)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感受爬山虎的美。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中感受自认界的美,以及怎样去用心感受生活,怎样用笔去描绘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时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并体会怎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课前准备1、收集叶圣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虎的挂图: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像葡萄或者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检查预习。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相机正音。

2.认读课文。

重点指导:茎,读jīng,不读jǐng。

蛟,读jiāo,不读jiǎo触,读chù,不读chǔ。

3.说说课文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长的地方,叶子,脚)4.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细读感悟。

1.出示挂图,学生认识爬山虎2.体会爬山虎的普通。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从“满是”、“也有”、“一大片”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关键词。

3.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1)自读自悟第二自然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要求: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改作文做客)(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三、学习第一段(1-4节)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

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

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

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

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