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甲性质的转变——以浙江省为中心
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研究综述
Review of Studies on Bao-Jia System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作者: 刘魁[1];李霞[2]
作者机构: [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2]赣南医学院学工处,江西赣州341000
出版物刊名: 大连大学学报
页码: 42-4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保甲制度;研究概况;不足与展望
摘要:保甲制度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一项重要的农村基层政治制度,学界对其关注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
不过,严格意义上讲,学界对保甲制度开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围绕保甲制度的概念与性质、缘起、推行、民意机构、与地方自治的关系及评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考察的角度,对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的研究历程作一梳理,以期对国民政府保甲制度研究有。
史纲论文:民国时期保甲制度探微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探微(生命科学学院王珏 00711103)【摘要】:保甲制度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源于西周,完备于宋朝,明清时期有较大发展。
民国时期,基层组织涣散,社会秩序混乱,革命力量发展迅猛,军事“剿共”屡屡受挫。
为了严密基层政权组织,加强基层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实施征兵制度,达到“剿共”的目的,国民政府重新起用了保甲制度。
【关键词】:保甲制度;国民政府;基层组织;社会秩序;征兵制度一、保甲制度的萌生、确立和发展之概述保甲制度原为封建君主专制在农村的基层政治管理体制,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
它的最初萌发可以追述到西周时期的乡里制度。
据《周礼》记载:“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调;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①意思是说五家组成一比,让他们相互信任;五个比组成一个闾,让他们能够相互托付;四闾组成一个族,让他们在遇到死丧的时候互相帮助;五个族又组成了一个党,让他们在有困难的时候相互救济;五个党又组成了一个州,让他们能够扶贫济弱;五个州组成一个乡,让他们能够尊重贤者。
到了先秦时期,保甲制度已现雏形。
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就明确规定“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降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②而秦国采用了商鞅的保甲法后国力大增,效果显著。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切于私斗,乡邑大治。
”③在秦汉时期,保甲制度得以基本定型。
较之前代,两汉时期的保甲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主要有以下两个表现。
第一,进一步确立了严密的什伍组织,将其作为最基本的基层组织;第二,具体的明确了各级基层官吏的设置及其职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而且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故保甲制度在这个时期兴废不定。
到了隋唐五代,保甲制度进一步定型。
北宋王安石变法后,保甲制度在宋朝正式确立和实施。
保甲制度的推行什么是保甲制度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的内容[第3页]
保甲制度的推行什么是保甲制度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的内容[第3页]保甲训令和保甲条例颁布后,豫鄂皖三省立即着手实施。
实施过程以河南为例大体如下:首先,省政府通令全省各地遵照《剿匪区内各县完成保甲编组限期进度表》切实举办,并责成省保安处主管督促;又严令各行政督察专员实施督促工作。
根据进度表,河南应从1932年10月15日开始编建保甲,分三期共80天内完成。
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推迟到1932年12月1日开始保甲编查,其步骤为:第一期,20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为:一、县政府详细研究豫鄂皖三省“剿总”颁布的编查保甲户口条例,然后用白话布告民众,说明推行保甲的理由、意义及施行的程序。
二、筹措办理编查的经费。
三、酌情划县属为若干区,指定区公所地点并宣布旧的区乡闾邻组织一律停办。
五、选派地方公正人士为保甲户口编查委员,分派他们赴各区协同区长办理保甲。
六、决定先行挨户编号。
上述各项内容由县长主办并按旬上报情形。
第二期,30天,主要办理的工作为:一、区长会同编查委员会先行挨户编号,暂不查户口;二、令各户先行推定户长;三、区长与编查委员会分批召集户长,讲演编查保甲的意义及方法;四、令各户长推定甲长;五、区长委定甲长,编好甲、户的号数具报县政府;六、设甲长办公处,区长与编查委员会召集甲长,讲演甲长的责任及编查保甲的意义与方法;七、推举保长,由区长与编查委员会召集保长讲演保长的责任及编查保甲的意义与方法;八、区长编定保号,并请县长委任保长;九、互推联保主任和组织设立保与联保办公处;十、保长编定保甲经费收支预算呈报区长,区长核定后呈报县长决定;十一、县政府根据保甲条例规定的式样,印制编查保甲应用的各项表册、门牌、联保连坐切结。
第三期,30天,主要应办的事项为:一、县长召集区长和编查委员会会议,决定实行编查户口的日期及程序。
二、区长召集保长,保长召集甲长,依次会议,分发表册、门牌、切结,说明填写方法,并由县长指挥监督各区长,区长会同编查委员会委员指挥监督各保长,保长指挥监督各甲长及户长,编挂门牌以及详细填写户口调查表,然后再逐级汇总复查上报。
国民党保甲制度的研究
国民党保甲制度的研究作者:周宣佐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7期摘要:保甲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统治工具,这一名字是从王安石变法中的“户籍保甲法”中由来的,其实这一制度萌芽于先秦,完备于明清,在我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
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监视与控制,南京国民政府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20余年的保甲制度重新启用。
在1949年国民党政府垮台之前,保甲制度一直作为国民党统治中最重要的基层政治组织存在。
关键词:保甲制;南京国民政府一、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的短暂复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很多方面,都大体上延续了清朝末期一些地方的自治法规。
不久后,南京政府落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他摆脱《临时约法》的限制,走上了独裁的道路,为了一己私欲而对基层地方自治进行破坏,推行保甲制度。
袁世凯于1914年下令,在全国各地严格执行乡村保甲制度,“即以自然村为单位设保,保下设甲,保长为一村之长,也是村级政权的负责人”。
就这样,在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不久后,保甲制度死灰复燃。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和之后由孙中山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都在地方重新实行了自治,但是在中国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不得不承认地方自治的失败。
在1935年11月召开的五大上,国民政府提到:“回顾过去成绩,全国一千九百余县中,在此训政即将结束之际,欲求一达到《建国大纲》之自治程度,能成为一完全自治之县者,犹查不可得,更遑言完成整个地方自治工作”。
虽然南京临时政府仍然极度号召实行“自治”,可实际情况是,他们仍不得不采用保甲制。
国民政府重新推行保甲制度除了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南昌起义后逐渐壮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种越来越强大的,具有坚定信念和民族信仰的力量给国民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国民党多次对中共苏区进行围剿活动,但是初期围剿活动都已失败告终。
面对如此情形,国民党开始自讨原因。
经过几次讨论,国民党内部高层认为,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把重点放在了军队上,政府应当实行保甲制度来将群众组织起来,聚集群众的力量。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基层公务人员的名与实——以浙江省为中心
磊《 国期 间 中 国推 行 公 务 员 制度 的 经验 与教 训》 载 《 州 学刊 》 9 8年 6期 ; 里峰 《 京 国 民政 府 公 务 员考 试 制 度 的 民 , 兰 19 李 南
若干 问题 》 载《 学 月刊 ) 04年 第 l ; 琦《 国 民政 府 时 期 的 公 务 员制 度 》 载 《 州 大 学 学 报 》 1 , 史 ) 0 2 期 姚 论 , 贵 第 9卷 第 2期 ; 杨
管 在实际操 作中 还存在 着巨 大的缺陷, 这是国 但 民政府人事现代化 深人乡 镇基 层后, 通过国家政 权在乡镇职员意 识中的 形象的分析来
的 重要方面。南 一个 京国民 政府为了强 化对基层的控制与管理, 研究论 强 述了民国 时期的乡镇民主进程中的乡镇基层对国家政权的
E还 2 3 化基层 行政机构的建 设及基层行政制 度的 改革, 将公务员制度逐渐 认同。 有一些学者对民国时期的乡镇保甲长构成成分也进行
收 稿 日期 : 0 9— 9—1 20 0 9 作 者 简 介 : 焕 鹏 ( 9 5一) , 东高 密人 , 史 学博 士 , 会 学博 士后 , 杨 17 男 山 历 社 副教 授 ; 究 方 向 : 研 中华 民 国政 治 制 度 史 , 治 社 政
会 史。
① 参 见 董卉 《 京政 府 公 务 员制 度 (9 o一13 ) 析 》 载 《 代 史研 究》 92牟 2期 ; 南 13 97 考 , 近 19 朱金 瑞 、 少卿 《 国时 期 公 务 员 制 王 民 度 述论 》 栽 《 学月 刊 》9 0年 第 1期 ; , 史 19 窦泽 秀、 义 《 99—13 王 12 97年 国民政 府 推 行 公 务 员制 度 的特 点及 其 历 史反 思 》 栽 , 《 史 档案 》, 9 历 1 6年 4期 ; 晋 文《 京 国 民政 府 首 届 公 务 员高等 考 试 论 述 》 栽《史学 月刊 》 9 8年 第 5期 ; 国 明 、 9 陈 南 , 19 韩 史振
关于民国时期保甲制度与保甲人员
关于民国时期保甲制度与保甲人员民国保甲制度出台背景:国民党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失利之后。
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督师江西,认为“剿”共不力的原因之一是民众不支持政府。
于是在“剿匪总司令部”所属党务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地方自卫处,研究保甲制度,草拟法规,先在江西试行。
1931年6月,蒋介石划定江西修水等43县编组保甲,将原有闾邻等自治组织一律撤销。
次年,以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颁布《剿匪区年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10户为甲,10甲为保,联保连坐。
1934年,国民党“中政会”第432次会议通过由行政院通令各省市切实办理地方保甲。
据此,行政院同年12月通知各省实行保甲制度。
于是保甲制度便由“剿匪”区推向全国。
保甲制的基本形式是10进位制,保设保办公处,有正副保长及民政、警卫、经济、文化干事各一人,保长兼任保国民兵队队长和保国民学校校长,与乡(镇)长一样,实行政、军、文“三位一体”,保甲长通常由当地地主、土豪、顽劣担任。
国民党对保甲长人选极为重视,竭力通过保甲长牢牢控制民众,“使每一保甲长均能兼政治警察之任务”。
1根据鄂尔多斯市档案馆藏资料显示:民国24年7月27日伊盟根据绥远省政府《关于提前1百度百科“保甲制度”办理保甲经制定本省各县、蒙民各旗居民编保练丁补充办法》2要求在伊盟各地建立保甲,训练保甲人员。
后来的伊盟盟府、伊盟守备司令部、华北“剿总”司令部关于保甲的大量历史档案中明确显示国民党通过保甲组织加强了对绥远基层社会的统治, 通过实行联保连坐严格限制民众与共产党接触。
通过保甲长征收钱粮、摊派税负和抓兵拉丁、修筑碉堡、长借端索需,最终使保甲制度成为了束缚压榨伊盟人民的工具,在伊盟民众中流传着“打下粮是保长的,生下儿是老蒋的”民谣。
鄂尔多斯市档案馆珍藏的陕甘宁边区对伊盟保甲制和保甲人员的三份视察报告中,3对保甲人员压榨伊盟百姓反对民主革命做了非常详实的描述,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保甲作为国民党的基层政权组织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就像绥远省在1948年戡乱时期施政准则4说明的那样,强调保甲的重要性就要加强“清匪、防匪”的作用,保甲人员作为保甲制度的维护者、实施者本身反共的职能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一点历史早已给了肯定的答案。
崔丽霞柳德军丨从自治到保甲:民国保甲制度复兴之路
崔丽霞柳德军丨从自治到保甲:民国保甲制度复兴之路摘要:自清末新政以来,地方自治开始取代保甲制度并成为时人热议之对象,而辛亥革命后的历届北洋政府更是致力于地方自治的推行,然纵观这一时期地方自治的发展轨迹,却是一事无成。
因此,初掌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在自治与保甲之间犹豫徘徊。
1930年代初,而对内忧外患的中国国情和地方自治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诸多不适应,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在鄂豫皖“剿共”区域试行保甲制度,且其触角亦迅速延展至其他省域。
回溯民国保甲制度复兴之缘由,直接原因虽出自于蒋介石“剿共”军事之需要,然其根本原因则深植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以及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形态。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保甲制度/地方自治在中国皇权时代,保甲制度虽是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有效模式,然“历代有时势之不同,各地有环境之迥殊,保甲制度乃随时随地递擅演变,而保甲运用亦遂有所侧重。
或重在教,或重在刑,或重捕盗,或重查户,或重农桑,或重兵役,或偏于作用,或偏于编制,自周秦两汉以迄隋唐莫不皆然。
王安石始正其名,初重警察,终重杂役,至元则用以施教,明用以役民,清用以制民。
”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和欧风美雨的浸润下,保守的中国人开始寻求自强之路,向西方学习遂成为这一时代潮流。
传统的保甲制度正是在这一潮流的涤荡下黯然失色,而舶来的地方自治开始受到时人之青睐。
辛亥鼎革,民国肇建,历届北洋政府均致力于推行地方自治,然历时二十余载却成效甚微。
出于诸多考虑,初掌政权的南京政府决定在鄂豫皖等“巢共”区域推行保甲制度,试图借此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并进而达到追剿红军的军事政治目的。
以往学术界对于民国保甲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甲制度本身及其宏观层面的论述,而对于保甲制度复兴的历史情境缺乏实证研究。
鉴于此,笔者以台北新近出版的《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和《申报》资料为依托,以民国保甲制度的复兴为契点,系统论述南京政府推行保甲制度的历史情境及其在自治与保甲之间艰难徘徊的心路历程。
2011.6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 (1)
《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时,社会制度由人的生产来决定,即由来决定,它所要求的社会是氏族制度。
A血缘关系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经济基础2、“伊尹放太甲”、“九世之乱”“盘庚迁都”事件反映了时期王权的产生并不断加强扩大的趋势。
A 周初B 夏初C 商初D 西周后期3、“太伯奔吴”和“三监之乱”事件反映了时期国家元首继承制确立过程中的矛盾和斗争。
A 周初B 夏初C 商初D 西周后期4、商朝前期的王位继承制主要实行制度。
A 兄终弟及B 长子继承制C父死子继 D 禅让5、事件,是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A 鲁国的“四分公室”B 西周的“三监之乱”C 鲁国的“三分公室”D 晋国的“三家分晋”6、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设,作为楚国宰辅的名称,历春秋至战国,一直没有改变。
7、的疆域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最为广阔的,因此在地方行政管理上,也最为粗犷。
A 秦朝B西汉C元朝D清朝8、“总督”、“巡抚”的设置开始于。
A 元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9、汉代时期,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被称为。
A 察举B 辟除C征D辟10、西晋时,在制度上实行,使九品正正制进一步异化,加剧了整个社会贵族化的倾向。
A 荫客制B户调式 C 屯田制 D 世卿世禄制11、宋朝以后的科举考试,几乎就是进士科的代名词。
其中由皇帝亲自主持。
A 州试B 省试 B 殿试C 贡试12、元朝的军队中,地位最低的是。
A 蒙古军B探马赤军C汉军D新附军13、夏朝初建时的最高统治者称。
A 王B 皇帝 C天子 D 后14、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的称号是。
A 庙号B 年号 C溢号 D 尊号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体系的法典著作是。
A 《秦律》 B《法经》 C《九章律》 D 《唐律疏议》16、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权的性质是——。
A 无产阶级专政B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C 地主资产阶级专政D 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17、——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权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
保甲制度2
保甲制度2保甲制百科名片保甲制始于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种军事制度,即“什伍其民”、“变募兵而行保甲”。
明、清两代有类似设臵。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
1932年,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
在保甲内,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动和征抽壮丁的办法。
1934年,国民党政府将保甲制在它的统治区内全面推行。
目录起源简介历史发展军事管制保甲制度历史实质编辑本段起源简介保甲制乡里组织在唐末藩镇压混战和农民大起义中瓦解。
在乡村组织体系中,取而代之的是源于北宋的“保甲制”,并一直沿袭到清代。
起于北宋的“保甲制”乡村组织体系,就其实质来说和源于秦汉的“乡里”组织体系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认真比较之,它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它建立了一个更加严密的社会治安网络,对内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其次,它寓兵于民,注意加强对壮丁的军事训练,强化了国家防御力量,对外有效地抗击了外族的入侵。
再次,它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和建设。
元代的村社组织,以及明代提出的里甲内民户要互相了解,互相作保,对发展农业生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就一般意义来说,村社组织的职能是编审户籍入丁,并以此催征赋税和征用劳役,保证国家的经济来源,更注重经济功能;而保甲组织更多的是具有军事和治安功能。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乡村组织体系: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在乡村基层组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也广泛采用了“保甲制”。
国民党政府采用的保甲制度和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保甲制”相比,有明显的差别:首先,进一步强化“连坐法”,实行各户相互监督和互相告发。
其次,进一步强化了军事职能。
在“管”、“教”、“养”、“卫”四大职能中,“卫”的职能得到高度重视,使地方村社武装(壮丁队、民团、自卫队等),作为准军事力量,一方面为国家正规武装提供兵源,另一方面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
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研究综述
言 , 14 年 以后 ,学 界 对 民国 时 期保 甲制 度 开展 研 99
究 始 于2 世纪 9 年 代。 迄 今 为止 ,就 笔 者视 野 所 及 , 0 0
公 开 出版 的专著 有两 部|,论 文上 百篇 ,下面就 研 究 1 】
状 况做 一简 要勾 勒。
一
、
国民政府时期保 甲制度研 究概 况
度 不仅 可 以健 全 民众 组 织 ,促 进 经 济建 设 , 而 且还
可 以充分 发挥 民众在 抗战 中的力量。 [显然 ,这 样 的 0 ]
1 4 年 以 前 的 研 究 , 最 早 可 以 追 溯 到2 世 99 0
纪3 年 代 , 即 保 甲 制 度 被 国 民 党 重 新 启 用 之 时 , 0 其 论 著 几 达 十 数 本 , 问接 相 关 的 论 述 则 更 多。 其
甲法 规 条例 的一 般 性 描述 ,或 拘 泥 于制 度 本 身 的 历 史 流 变 。 【甚 或 有 些 纯 粹 是 为 了配 合 官 方 推 行 保 甲 J 制 度而 写 的辅 助性读 物 [。往 往流 于 资料 罗列 ,粗 疏 3 3 ] 浅薄。
当保 甲制 度 施行 得 如 火 如 荼 之 时 , 民 国 时期 学
李霞(9 81 1 7 —,女 ,赣 南医学 院学工处教师,主要从 事中央苏区史研究。
保 甲制 度 的 产 生、 发 展 与 演变 从一 个 侧 面 反 映 了中 国从传 统 社会 向近 代 社会 发展 变 迁 的历史 轨迹 。 其 滥 觞 于 西 周 ,完 备 于 宋代 ,明 清在 此基 础 上 承 转 沿 袭 ,加 以发 展 。 至清 末 民初 , 保 甲制 度 在 西 方 政 治 思 潮 的 冲击 和 国 内地 方 自治 改革 的洗 涮 之 下 ,原 已消 失 。及 国 民党 北 伐 成 功 ,推 行 训 政 ,建 立 现 代 性 质 的 政 治 体制 之 时 ,保 甲制 度 却 在 国共 之 争 中悄 然 恢 复。 时人 对 其 关 注 几乎 在 保 甲制 度 推行 时 即 已 开 始 , 并取 得 了不 少 研 究 成 果。 不 过 ,严 格 意 义 上
民国时期杭州保甲制度评述
民国时期杭州保甲制度评述民国时期杭州保甲制度评述王霞内容摘要:保甲制度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的基层管理方式。
本文以杭州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为主,介绍杭州地区保甲制度实施的过程。
并通过对其实施过程的分析,指出战后杭州地区保甲运作的特点是:具备了民主自治的外壳,但实际上并不是民主性质的自治机构。
关键词:保甲自治保民大会保甲制度是通过户籍编制来管理民众的一种社会统治方式。
在我国,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中的什伍连坐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使此制度正式确立,之后保甲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民国成立后,保甲制度整体上被废止,但在一些地方仍实行着类似的制度,如广东的“牌甲制”,广西的“村甲制”、云南的“团甲制”,北方不少省份的“闾邻制”等。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厉行反共,开始在“剿匪”区实施保甲制度,后将这种制度推向全国。
对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此时正值国民政府大力推行保甲运动之际,实践的发展,催生理论的深入,保甲问题的研究步入了高潮时期,一系列成果应运而出。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为了配合当时保甲制度的实施,多是对现行政策进行历史资源挖掘、合法性论证和提供对策建议,带有浓厚的政治实用主义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保甲制度的研究一度陷入沉寂,关于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的介绍只零星散见于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等书刊中,而且叙述较为简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保甲制度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目前,关于民国时期杭州地区保甲制度的研究文章主要是杨焕鹏的两篇文章《控制阴影下的自治:战后杭州地区的保甲制度》和《论抗战后杭州地区保甲运作中的保长与保干事》。
前者运用档案资料,着重分析了战后国家一步步加强对保甲的控制过程。
后者《论抗战后杭州地区保甲运作中的保长与保干事》对杭州地区进行个案研究,考察了杭州保甲运作中保长与保干事的产生、素质和职权等,指出保干事的职能逐步扩大,“取代保长而成为保甲事物的承担者,成为国家政令在基层畅通无阻的执行者,国家通过保干事把保甲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知识提要]中国近代百年,先后经历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三个时期。
历届反动政府对内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专制独裁,对外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近代历史表明,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部原因。
但分析问题时要用辩证的观点考查。
一、晚清政府的统治晚清指清朝政府后期从1840年到1912年的统治,政权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从1861年辛酉政变后由慈禧太后执掌政权达到半个世纪之久。
(一)清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1.政策、措施的调整(1)兴办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任用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对民间办厂依然实行限制政策。
(2)接受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甲午战争后,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大力举借外债。
)(3)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20世纪初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奖励实业。
2.政策、措施调整的原因和评价(1)为镇压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抵御外族入侵,办洋务以维护清政府自身的统治地位。
(2)接受外国资本的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迫于列强的压力,对列强新的经济侵略采取屈服以至讨好的态度。
(3)从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奖励实业,清政府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另一方面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缓解广大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不满。
(4)光绪帝依靠维新派谋划,实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废除戊戌新政。
(5)1901年初,清政府实行“新政”,以应付国内危机,增加捐税,加重剥削。
(6)1911年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统治瓦解,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7)评价: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中,清政府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与中国人民的革命,被迫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观动机在于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护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进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保甲制度2
保甲制百科名片保甲制始于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种军事制度,即“什伍其民”、“变募兵而行保甲”。
明、清两代有类似设臵。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
1932年,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
在保甲内,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动和征抽壮丁的办法。
1934年,国民党政府将保甲制在它的统治区内全面推行。
目录起源简介历史发展军事管制保甲制度历史实质编辑本段起源简介保甲制乡里组织在唐末藩镇压混战和农民大起义中瓦解。
在乡村组织体系中,取而代之的是源于北宋的“保甲制”,并一直沿袭到清代。
起于北宋的“保甲制”乡村组织体系,就其实质来说和源于秦汉的“乡里”组织体系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认真比较之,它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它建立了一个更加严密的社会治安网络,对内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其次,它寓兵于民,注意加强对壮丁的军事训练,强化了国家防御力量,对外有效地抗击了外族的入侵。
再次,它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和建设。
元代的村社组织,以及明代提出的里甲内民户要互相了解,互相作保,对发展农业生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就一般意义来说,村社组织的职能是编审户籍入丁,并以此催征赋税和征用劳役,保证国家的经济来源,更注重经济功能;而保甲组织更多的是具有军事和治安功能。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乡村组织体系: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在乡村基层组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也广泛采用了“保甲制”。
国民党政府采用的保甲制度和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保甲制”相比,有明显的差别:首先,进一步强化“连坐法”,实行各户相互监督和互相告发。
其次,进一步强化了军事职能。
在“管”、“教”、“养”、“卫”四大职能中,“卫”的职能得到高度重视,使地方村社武装(壮丁队、民团、自卫队等),作为准军事力量,一方面为国家正规武装提供兵源,另一方面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
二、任务之变迁保甲初兴,本出于变募兵为民兵之动机。
而其任务,则有裁兵之善后问题,变为维护社会安宁之作用。
殆及衰退之秋,则又变为民兵团练之场合。
再变为官府催税课租力役抽绢之工具,再变为贪官污吏侵渔百姓之法门。
等而下之,保甲之精神已失,保甲之为用益穷。
宋代保甲之任务,殊仅于此矣。
《文献通考》称:「熙宁三年十二月,诏行保甲法……每一大保,夜轮五人警盗。
凡告捕所获,以赏格从事。
同保犯强盗,杀人放火,强奸掠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余事干己……」。
又称:「……其居停强盗三人,经三日保邻虽不知情,科失觉罪。
」是当时保甲之为用,仅在维持乡村治安之一端,具相保、相守、相望、相稽之义,乏相劝相教之旨,此一时也。
自宣仁太后临朝,各路保甲,多弃不举,其任务之变,非特不足以明其防盗机察之职司,即响日乡兵募集征练之法,亦皆弃置,几于无复兴之望。
故此时保甲之任务,无一可言,此一时也。
绍圣政和两代,保甲之形式,一度复兴,然保甲之实质,已非前昔可比,练武选丁之积极意义既失,御悔屯军之效用亦毁,且与节财减兵之原旨,相左相驰。
是由修正而及于废弃,终则补偏之术,失其原有之旨趣,此又一时也。
至于靖康年间,钦宗救亡不暇,奚问保甲?迨金辽南亲日急,于是召募乡村土豪为队长,又复任其私募邻里亲戚,备充警卫,以御强寇。
市井无赖,充列军旅,既非禁兵,亦非厢兵。
不类乡兵,更非保甲。
昔以选充,今以召募,昔以教阅,今以啸集。
保甲之为用全失,毋待再言,此又一时也。
以上为保甲任务变迁之大概,核与宋兵制之改革相关,故《通考》论宋兵制有云:「自元丰而后,民兵日盛,募兵日衰,其募兵却阙额,则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
元祐之降,民兵亦衰,崇宁大观以来,蔡京用事,兵弊日滋;至于受逃亡,收配隶,犹恐不足。
政和之后,久废蒐补,1军士死亡之余,老病者徒废金谷,少健者又多冗占;阶级既坏,纪律遂亡……。
靖康之初,召募益急多市井无赖,及操瓢行乞之人……。
为章、蔡者,乌得不任其咎哉?」1蒐补,同搜补,寻求并弥补。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述评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述评
程郁华;李复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近代以来学界对保甲制度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不过大多数研究是针对保甲制度本身的批判,对保甲制度人员构成、素质及其行为却缺乏专门深入的研究.【总页数】1页(P198-198)
【作者】程郁华;李复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江西省永丰县恩江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范式述评 [J], 杨红运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保甲制度研究(1928-1945) [J], 杨华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研究综述 [J], 杨华
4.国内保甲制度研究述评 [J], 曹洪;付萍萍;张思鸣
5.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述评 [J], 朱德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六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__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创新1+1
情境创新+命题创新
创新1+1
1. 新考法·对比考查[2023江苏高邮一中调研]1927年,中共五大的会场背景特意突出孙中山及国民党。1928年,中 共六大的会场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置于会场背景的中心位置,然后将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置于党旗的两侧。该变 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摆脱共产国际影响 B.从实际出发探索革命道路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 D.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摘编自冯俊峰、唐琼《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乡村治理变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乡村治理变化的原因。(6分)
经典3+2
答案
10.【参考答案】 (1)特点:治理区域从基层到中央;治理主体由民间主导到政府主导;治理方式从注重教化到形 成规章制度体系;治理目的从侧重经济、教育管理到成为政治统治工具。(8分) (2)原因:借鉴了历史上乡村治理的方式和做法;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 为应对国内形势的变化政府做出调整。(6分) 【解题思路】 (1)从材料中看,清末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改革乡村治理,民国政府建立后,政府开始主导乡村治 理变革,由此可知治理主体由民间主导到政府主导;从材料中看,清末乡村治理改革主要是在地方进行,以教化形式 为主,民国政府通过中央制定制度进行乡村治理改革,可知变化的特点是治理区域从基层到中央,治理方式从重教 化到形成规章制度体系;从红军壮大后民国政府把乡村管理制度从江西推广到其他地区,可知治理目的从侧重经 济、教育管理到成为政治统治工具。(2)从材料中看,清末就已经开始进行乡村治理改革,由此可知民国政府乡村 治理借鉴了历史上乡村治理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维护统治进行了乡村治理制度改 革;1927年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队伍和根据地不断壮大,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南 京国民政府推广了乡村治理改革。
太行山文书研究的田野调查实践述论
7月份的甲长之间的关系等。在开展调查之前,我通过邯郸学院的涉县籍老师联系了该村的一名退休干部,这 名退休干部又联系了该村一名曾在磨坊工作过熟知各家情况的老人。于是,某天我驱车前往甘泉村。到村里后, 我在一名老人的陪同下,先用大致一个多小时时间考察了该村的地形地貌,观察了该村的耕地,并了解了该村 农副业的基本情况。随即我们回到另一名老人家里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弄清了大部分问题。后来,两位老人陪 同我又找到一名94岁高龄的老人,就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对该老人进行了访谈。整个调查过程一天即完成。
二者可以互通有无,相互补充。
关键词:田野调查;准备;实施;成果整理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30(2021)02-0043-04
收稿日期:2021-04-05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太行山文书所见抗战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16BZS017)阶段
地域的选择两个步骤,其中后一步骤分为选择某个村庄开展研究和专题研究两种。与之相对应,田野调查的实施也分
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村庄建立永久性联系,长期开展田野工作;另一种是与村庄建立临时性联系,短期开展田野工
作。田野调查的成果包括调查日志和调查所得资料。对于深入理解乡村社会的历史,田野调查与解读文献缺一不可,
在完成一定数量文书的整理工作之后,就开始从中选择研究的问题和地域。就近年来太行山文书的研究来 看,选择研究问题和地域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选择文书较为丰富的某个村庄开展研究,研究的地域就是该村庄。在太行山文书中,如果某 个村庄的文书十分丰富,那么即可将研究聚焦于该村庄,再根据该村文献的内容和特点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近 年来,太行山文书团队的研究人员用此种方式进行了多个村庄的研究,如福建屏南县后章村、河北省武安市十 里店村、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东沟村、河北省邢台县北尚汪村、河北省涉县王金庄村、山西省昔阳县长岭村
民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与经济发展 (2)
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维 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违 规行为,可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 障消费者权益。
关注民生福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促进就,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居民收
入增长,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
01
02
03
农业基础地位动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 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逐渐动摇。
农民生活贫困化
农民在转型过程中承受了 巨大压力,生活贫困化现 象严重。
乡村经济衰败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资 源虹吸效应导致乡村经济 衰败,城乡差距进一步拉 大。
金融市场形成与演变
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
民主政治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逐渐得到发展,如言论自由、结 社自由等民主权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民生改善为政治稳定奠定基础
民生问题的改善
民国时期,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问 题,如发展教育、医疗 卫生等社会事业,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稳定的促进
民生问题的改善有助于 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 会不稳定因素,为政治 稳定奠定基础。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地区差异
资源分配不均
民国时期的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均,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经济优势,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经济落后。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经济繁荣、城市化水 平高,而另一些地区则经济凋敝、民生困苦。
城乡差距扩大
资源分配不均也加剧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而农 村则陷入贫困和落后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京 国民政 府 成 立 后 , 确 立 及 加 强 对 基 层 为 政治 的 控制 , 基 层政 治 制 度 进 行 了一 系列 的改 对 造 。1 3 9 2年 以前 , 民政 府 在 其 直 接 控制 的地 区 国
( 浙赣 皖 沪 ) 行 区一 乡 镇 一 闾一邻 体 制 。在 苏 推
20 0 9年 1 月 1
鲁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L d n nv r t J un l P i sp y a d sc l ce c sE i o ) u o gU i s y o ra ( hl o h n o i in e dt n e i o aS i
N v ,0 9 o .2 0
收 稿 日期 :0 9— 8— 9 20 0 0
控 制 , 基 层政 权得 以顺 利地 运 转 , 国民政府 接 使 是
浙 江省 , 基层 政 治 制度 也 基 本 沿 着 国 民政 府 所 预 设 的轨 道运作 。12 9 8年 浙 江 省 国 民政 府 成 立 后 ,
保 甲组织 不 够健 全 , 不够 严密 , 乡镇保 甲长 既未 能 发 生核 心作 用 , 自然 谈不 到领 导发 展 , 而动员 民 进 众 , 时 尚 可 勉 强 应 付 公 事 , 至 战 时则 全 体 瓦 平 一 解, 以致 敌寇 便 衣 队到处 横行 , 自己的军 队过 境 而 反 到处感 觉 向导 无 人 。 _ 有 鉴 于此 , ”3 战时 蒋 介 石 及 国 民政 府 不 得 不 对 基 层 政 治 体 制 实 行 调 整 。
变成 了一种 行政 组 织 , 在不 管 他 是 自治 基 础 也 现 好, 行政 组织 也好 , 总之 过去 当 乡镇长保 甲长 的人 大 多被 动多 于 主动 , 好像 是不 得 已而去 当的 , 家 大 都认 为 是一 种苦 差 。 ……没有 固定 的办公 地点 和 充 足 的经费 。 这 样 就 造 成 了 : 地 方 基 层 乡镇 ” “
Vo . 6 No 6 12 .
第2 6卷第 6期
论 南京 国 民政府 时期保 甲性质 的转 变
以浙 江 省 为 中心
杨 焕 鹏 60 5
摘
要 : 甲制 度 是 国 民 政 府 基 层 政 权 构 建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甲 的性 质 在 抗 战 前 后 先 后 经 过 了 由 自治 保 保
乡镇 一 起维 系着 国民政府 最 基层 的政权 。
13 年颁布了《 99 县各级组织纲要》 对基层党政关 , 系 进行 调整 , 蒋介 石 并 于 6月 1 日做 了 《 立 县 6 确 各 级组 织 问 题 》的讲 话 , 行 所 谓 的 战 时 “ 县 实 新 制” 。新 县制 的 要 点 就 在 于 确 定 县 为 “ 人 ” 法 地 位, 并充 实 基层 组织 , 大县 以下 机构 的权 力 。其 扩
推行 保 甲的 目的就 是 :保 甲是 最 基 层 的组 织 , “ 一 切 教育 、 安 、 收 、 产 , 要 靠 保 来 办 ” … 藉 治 征 生 都 ,
此 使 自己的统治 触 角扩展 到社会 的 最基层 。在一 定 程度 上 , 甲是 国 民政 府 的政 治神 经末 梢 , 同 保 它
中 图分 类 号 :2 2 9 K 6 .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0 9 2 0 )6—0 0 — 7 17 8 3 (0 9 0 0 1 0
一
、
引 言
“ 去 乡镇长 保 甲长之 缺 点 : 动 多 于 主 动 , 过 被 乡镇
保 甲的组 织 可 以说 是 自治 的基 础 , 过 似 乎 完 全 不
保 甲制 度 以前 , 层 制 度 变更 频 繁 , 行 效 果 不 基 实 佳 , 响也不 大 。 影 13 9 2年 8月 , 京 国 民政 府 为 了镇 压南 方 中 南
国共 产 党 领 导 的革 命 运 动 , 布 《 匪 区 内 各 县 颁 剿
编查保 甲户 口条例》 开 始在基层施行保 甲连坐 , 的政治 制度 , 久 便 推 行 全 国。 国 民政 府 在 地 方 不
实 质在 于 “ 放 弃 推 行 ‘ 不 自治 ’ 名 , 要 将 以前 之 又
的改动 加 以正式 的确 定 , 即将 加 强控 制 与 ‘ 自治 ’ 结 合起来 。 l ”4 时 , 甲本 身便 不再 成 为 国 民政 此 保
府 基层 内的独立 行政 层 级 , 它是 乡镇 内 的编制 , 成 为 乡镇 的组 成 部 分 , 甲 自治 也成 为基 层 乡镇 自 保
到 自卫 , 由 自卫 到 自治 转 变 的 过 程 , 反 映 了 国 民政 府 在 构 建 基 层 政 权 中 自治 与 控 制 之 间 的 矛 盾 。 如 何 处 再 这
理 两者 的关 系是 国民政府 面临的首要 问题 , 国民政 府的这种 困境在保 甲制度上有集 中的反 映。
关键词 : 甲; 保 自卫 ; 自治 ; 民政 府 国 ,
于 6月 4 日公 布 实行 浙江 省街 村制 。但 由于街 村
制 推行 后效 果不 佳 , 江省 国 民政 府 决 定 停 办 街 浙 村制 , 行村 里 制 , 改 以地方 士 绅为 主导 组织 村 里委 员会 。13 9 0年 后 , 民 政 府 又 决 定 停 办 村 里 制 国
度, 改行 全 国统 一 的 闾邻 制 度 。浙 江 省 在 未 实 施
治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13 9 7年 抗 日战 争 爆 发 后 , 一 过 程 遂 被 打 这
抗 战胜 利 后 , 何 恢 复 与 加 强对 基 层 政 治 的 如
断 。战前 国 民政 府 在浙 江地 区推 行保 甲制度 的效 果 , 们从浙江党政要 人的讲话 中可略见一斑 :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