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技术标准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技术标准(国家标准GB3799-83)本标准适用于国产往复活塞式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柴油机),同类型进口汽车发动机参照执行。
一、技术要求1.装配的零部件和附件均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制造或修理技术条件。
2.发动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装配技术条件进行装配,并装备齐全。
3.装配后的发动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工艺和技术条件进行冷、热磨合、拆检和清洗。
4.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5秒钟内能起动。
柴油机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ºC,汽油机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ºC时,起动顺利。
5.发动机怠转稳定,其转速应符合原厂设计规定。
6.四冲程汽油机转速在500~600r/min时以海平面为准,进气歧管真空度应在5.7-7.1Mpa(430-530mmHG)范围内。
其波动范围,六缸汽油机一般不超过0.3Mpa(25mmHg),四缸汽油机一般不超过0.5Mpa(38mmHg)。
7.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运转稳定,在正常情况下,不得有过热现象。
改变转速时,应过渡圆滑。
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不得有突爆声,不得发生回火、放炮。
8.在规定转速下,机油压力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9.气缸压缩应符合原设计规定,各缸压缩压力差,汽油机应不超过各缸压力的8%,柴油机不超过10%。
a)上述5~9条,水冷发动机应在水温为在75~85ºC,风冷发动机应在油温为80~90ºC时进行测试。
10.发动机起动运转稳定后,只允许齿轮、机油泵齿轮、喷油泵传动齿轮及气门脚有轻微均匀响声,不允许活塞、连杆轴承、曲轴轴承有异响和活塞及其他异响声。
11.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不低于原设计标定值的90%。
12.发动机最低燃料消耗不得高于设计规定。
13.发动机不要有漏油,漏水,漏电现象,但润滑油、冷却水密封结合面处允许有不致形成滴状的迹渍。
14.发动机排放限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5.发动机应按照原设计规定加装限速片,或对限速装置作相应的调整,并加铅封。
汽车发动机国标汇总
汽车发动机-国标汇总————————————————————————————————作者: ————————————————————————————————日期:十、汽车发动机标准GB3847—2005 GB 11340—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3—1983、GB14761.6—1993、GB 3847—1999、GB/T3846-1993、GB18285—2000中的压燃式发动机汽车部分GB 14761.4—1993、GB 11340—1989GB14762—2008 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4762—2002GB 14763—2005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GB14761.3—1993、GB 14763—1993GB17691—2005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1、GB14762—2002中的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部分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GB 14761.5—1993、GB/T 3845—1993、GB18285—2000中的点燃式发动机汽车部分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8352.2—2001GB20890—2007 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GB/T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GB/T 5181—1985GB/T 16570—1996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18377—2001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QC/T 525-1999GB/T 25983—2010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QC/T33—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QC/T 33—1992QC/T 280—1999(2009)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ZB T12 002—1987*QC/T281—1999(2009)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ZB T12 003—1987*QC/T 282—1999(2009)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ZB T12 004—1987*QC/T 288.1—2001(2009)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QC/T288—1999QC/T 288.2—2001(2009)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QC/T289—2001(2009)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技术条件QC/T 289—1999QC/T468—2010 汽车散热器QC/T 468—1999QC/T 469—2002(2009)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QC/T469—1999 QC/T471—2006 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QC/T 471—1999QC/T481—2005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QC/T 481—1999QC/T 488—2000(2009)汽车燃油箱盖、加油口QC/T 488—1999QC/T 489—1999(2009)机油散热器总成技术条件JB 1419—1974*QC/T 508—1999(2009)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JB 3597.1—1984*QC/T509—1999(2009)汽车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2—1984*QC/T 510—1999(2009)汽车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3—1984* QC/T 511—1999(2009)汽车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技术条件JB3597.4—1984*QC/T512—1999(200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及喷油器清洁度测定方法及限值JB3598—1984*QC/T515—2000(2009)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QC/T515—1999QC/T 516—1999(2009) 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JB3657—1984*QC/T 521—1999(2009)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JB3681—1984* QC/T 526—1999(2009)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JBn3745—1984*QC/T527—1999(2009)汽车发动机连杆技术条件JB3764—1984*QC/T540—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2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JB 3898.1—1985*QC/T 541—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Ⅱ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JB3898.2—1985*QC/T 542—1999(2009)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5型和6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JB 3898.3—1985*QC/T543—1999(2009)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Ⅰ型螺纹安装喷油器体JB3898.4—1985* QC/T544—2000(2009)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QC/T544—1999QC/T551—1999(200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安装尺寸JB 3922—1985*9)QC/T558—1999(2009)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JB3938—1985*QC/T 570—1999(2009)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JB 4043—1985* QC/T 590—1999(2009)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QC/T 591—1999(2009)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QC/T 631—200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总成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QC/T 631—1999、QC/T 630—1999QC/T637—2000(2009)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JB3258—1983QC/T 644—2000(2009)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QCn29034—1991 QC/T 747—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 748—2006汽车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台架试验方法QC/T777—2007 汽车电磁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 828—2010 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QC/T 829—2010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试验方法QC/T 901—1998(2009)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n 29008—1991中发动机部分QC/T 29025—1991(2009)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QC/T29031—1991(2009)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QC/T29061—1992(2009)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 ***GB 4556—2001GB/T10327—2011 往复式内燃机防火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GB/T4556—1984GB10327—1989GB 12732—2008汽车V带GB 12732—1996GB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GB 14097—1993 GB 15739—1995 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GBn 264—1986GB19756—2005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 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T725—2008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GB/T725—1991 GB/T 726—1994 往复式内燃机旋转方向、气缸和气缸盖上气门的标志及直列式内燃机右机、左机和发动机方位的定义GB/T 727—2003 涡轮增压器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GB/T727—1985GB/T1147.1—2007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1147—1987GB/T 1147.2—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1150—2010内燃机湿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GB/T1150—1993 GB/T 1151—1993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GB 1151—1982GB/T 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GB/T 1859—1989、GB/T 8194—1987GB/T1883.1—2005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1部分:发动机设计和运行术语GB/T 1883—1989GB/T 1883.2—2005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2部分:发动机维修术语GB/T1883—1989 GB/T 2061—2004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纯铜及黄铜带箔材GB/T 2061—1989GB/T 2940—2005 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弹簧技术条件GB/T2940—1982GB/T 3821—2005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GB/T 3821—1983GB/T4672—2003 往复式内燃机手操纵控制机构标准动作方向GB/T 4672—1984GB/T4759—2009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GB/T4759—1995 GB/T 4760—1995 声学消声器测量方法GB 4760—1984GB/T5264—2010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GB/T 5264—1985GB/T 5770—2008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GB/T 5770—1997GB/T 5771—2010 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GB/T 5771—1986GB/T 5772—2010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技术条件GB/T 5772—1986GB/T 6072.1—2008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GB/T 6072.1—2000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GB/T 6072.3—2003GB/T 6072.4—2000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4部分:调速GB/T 6072.5—2003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5部分:扭转振动GB/T 6072.6—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6部分:超速保护GB/T6072—1985GB/T 6072.7—2000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7部分:发动机功率代号GB/T6809.1—2009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1部分:固定件及外部罩盖GB/T6809.1—2003GB/T6809.2—2006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2部分:气门、凸轮轴传动和驱动机构GB/T6809.2—1988GB/T 6809.3—2006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3部分:主要运动件GB/T 6809.3—1989GB/T 6809.4—2007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4部分:增压及进排气管系统GB/T 6809.4—1989GB/T 6809.5—2010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5部分:冷却系统GB/T 6809.5—1999GB/T 6809.6—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6部分:润滑系统GB/T6809.6—1999GB/T 6809.7—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7部分:调节系统GB/T 6809.7—2005GB/T6809.8—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8部分:GB/T6809.8—20002010起动系统GB/T6809.9—2007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9部分:监控系统GB/T 8188—2003 内燃机排放术语和定义GB/T8188—1987GB/T8190.1—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GB/T8190.1—1999GB/T 8190.2—2011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2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GB/T 8190.2—1999GB/T 8190.3—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3部分: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GB/T8190.4—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稳态试验循环GB/T8190.4—1999 GB/T 8190.5—2011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5部分:试验燃料GB/T 8190.6—2006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6部分:测量结果和试验报告GB/T8190.7—2003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7部分:发动机系族的确定GB/T8190.8—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8部分:发动机系组的确定GB/T 8190.9—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9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试验台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GB/T8190.10—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0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现场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GB/T 8190.11—200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1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瞬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GB/T10398—2008 小型汽油机振动评级和测试方法GB/T 10398-1989, GB/T10399-1989GB/T 10414.2—2002 带传动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轮GB/T10414.2—1989 GB/T10716—2012 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10716—2000GB/T10826.1—2007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GB/T10826—1989GB/T 10826.2—2008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2部分:喷油器GB/T 10826—1989GB/T 10826.3—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3部分:泵喷嘴GB/T 10826—1989GB/T 10826.4—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4部分:高压油管和管端连接件GB/T 10826—1989GB/T 10826.5—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5部分: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GB/T 11355—2008V带和多楔带传动额定功率的计算GB/T 11355—1989GB/T11356.1—2008 带传动V带轮(基准宽度制)槽形检验GB/T 11356.1—1997GB/T 11356.2—1997带传动普通及窄V带传动用带轮(有效宽度制)槽形检验GB 11356—1989中窄V带轮槽形检验部分GB/T 11545—2008 带传动汽车工业用V带疲劳试验GB/T 11545—1996 GB12734—2003汽车同步带GB/T12734—1991GB/T13352—2008带传动汽车工业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GB/T 13352—1996,GB/T 13405—1992GB/T14096—2008喷油泵试验台试验方法GB/T14096—1993GB/T17804—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图形符号GB/T 17804—2003GB/T 18183—2000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GB/T 20064.1—2006 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1部分:安全要求和试验GB/T 20064.2—2006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2部分:脱开角试验办法GB/T 20787—2006 往复式内燃机中、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底脚结构噪声测试规范GB/T 21404—2008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一般要求GB/T 21405—2008 往复式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附加要求GB/T 21406—2008 内燃机发动机的重量(质量)标定GB20651.1—2006 往复式内燃机安全第1部分:压燃式发动机GB/T 21428—2008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组安全性GB/T 23337—2009 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GB/T 23338—2009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GB/T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GB/T23340—2009 内燃机连杆技术条件GB/T 23342—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回弹式绳索起动装置基本安全要求GB/T23640—2009 往复式内燃机(RIC)驱动的交流发电机GB/T24748—2009往复式内燃机飞轮技术条件GB/T 26653—2011 排气歧管铸铁件JB/T2291—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芯子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JB/T2292—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进、出水口、加热口及盖JB/T 2293—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风洞试验方法JB/T 6012—2005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JB/T 6012—1992JB/T6012.2—2008内燃机进、排气门第2部分:金相检验JB/T6720-1993JB/T 6012.3—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3部分: 磁粉探伤JB/T6719—1993 JB/T6012.4—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4部分:摩擦焊气门超声波探伤JB/T 5093—1991JB/T6013—2011 柴油机低压金属油管组件技术条件JB/T6013—2000JB/T 6014—2011柴油机高压油管组件技术条件JB/T 6014—2000JB/T6015—2011 柴油机低压输油胶管组件技术条件JB/T6015—2000JB/T 8118—1997 内燃机活塞销技术条件JB/T 8118—1995JB/T8126.1—2010内燃机冷却水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JB/T 8126.1—1999JB/T 8126.2—201内燃机冷却水泵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JB/T 8126.1—19990JB/T 8126.6—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6部分:V带轮技术条件JB/T 6718—1993*HJ 437—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HJ 438—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HJ 439—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
发动机舱技术状况鉴定标准
发动机舱技术状况鉴定标准一、发动机外观1. 发动机各部件应无明显磕碰、划痕、破损等现象。
2. 发动机表面应保持干净,无油渍、水渍和污渍。
3. 发动机标牌应清晰,无明显磨损或褪色。
二、冷却系统1. 冷却液颜色应清澈,无明显杂质。
2. 冷却风扇运转应平稳,无异响。
3. 散热器、冷凝器等部件应无明显堵塞或污垢。
三、燃油系统1. 燃油泵工作应正常,无异响。
2. 燃油滤清器应清洁,无堵塞。
3. 喷油嘴工作应正常,无泄漏。
四、润滑系统1. 机油油面应处于适当位置,无明显杂质。
2. 机油滤清器应清洁,无堵塞。
3. 机油泵工作应正常,无异响。
五、进排气系统1. 进气歧管应无裂纹、漏气等现象。
2. 排气管应无明显磕碰、破损等现象。
3. 涡轮增压器工作应正常,无异响。
六、电气系统1. 发动机线束应无破损、老化等现象。
2. 传感器、执行器等部件应工作正常,无故障码。
3. 发动机控制单元工作应正常,无异常代码。
七、发动机舱清洁度1. 发动机舱内应无明显油渍、污渍。
2. 线束及管路应排列整齐,无杂乱现象。
3. 发动机舱内无杂物、灰尘堆积。
八、螺丝与固定件1. 各部件螺丝及固定件应紧固,无松动现象。
2. 螺丝及固定件表面应无锈蚀、破损等现象。
3. 垫片、密封圈等配件应完好,无老化、破损等现象。
九、橡胶件状态1. 发动机周围橡胶件(如:密封圈、垫片、管路等)应无老化、龟裂等现象。
2. 橡胶件应无异味、无异常变形。
汽车发动机国标汇总
十、汽车发动机标准GB 3847—2005 GB 11340—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3—1983、GB 14761.6—1993、GB 3847—1999、GB/T 3846-1993、GB 18285—2000中的压燃式发动机汽车部分GB 14761.4—1993、GB 11340—1989GB 14762—2008 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4762—2002GB 14763—2005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GB 14761.3—1993、GB 14763—1993GB 17691—2005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 17691—2001、GB 14762—2002中的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部分GB 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4761.5—1993、GB/T 3845—1993、GB 18285—2000中的点燃式发动机汽车部分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8352.3—2005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8352.2—2001 GB 20890—2007 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GB/T 5181—1985 GB/T 16570—1996 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GB/T 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77—2001 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QC/T 525-1999 GB/T 25983—2010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QC/T 33—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QC/T 33—1992 QC/T 280—1999 (2009) 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ZB T12 002—1987* QC/T 281—1999 (2009) 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ZB T12 003—1987* QC/T 282—1999 (2009) 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ZB T12 004—1987* QC/T 288.1—2001 (2009)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QC/T 288—1999 QC/T 288.2—2001 (2009)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QC/T 289—2001 (2009) 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技术条件QC/T 289—1999 QC/T 468—2010 汽车散热器QC/T 468—1999 QC/T 469—2002(2009) 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QC/T 469—1999 QC/T 471—2006 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QC/T 471—1999 QC/T 481—2005 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QC/T 481—1999 QC/T 488—2000(2009) 汽车燃油箱盖、加油口QC/T 488—1999 QC/T 489—1999(2009) 机油散热器总成技术条件JB 1419—1974* QC/T 508—1999(200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JB 3597.1—1984* QC/T 509—1999(200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2—1984*QC/T 510—1999(200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3—1984*QC/T 511—1999(2009) 汽车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4—1984*QC/T 512—1999(200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及喷油器清洁度测定方法及限值JB 3598—1984*QC/T 515—2000(2009) 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QC/T 515—1999QC/T 516—1999(2009) 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JB 3657—1984*QC/T 521—1999(2009) 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JB 3681—1984*QC/T 526—1999(2009) 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JBn 3745—1984*QC/T 527—1999(2009) 汽车发动机连杆技术条件JB 3764—1984*QC/T 540—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2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JB 3898.1—1985*QC/T 541—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Ⅱ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JB 3898.2—1985*QC/T 542—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5型和6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JB 3898.3—1985*QC/T 543—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Ⅰ型螺纹安装喷油器体JB 3898.4—1985*QC/T 544—2000(2009)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QC/T 544—1999QC/T 551—1999(2009) 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安装尺寸JB 3922—1985*QC/T 558—1999(2009) 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JB 3938—1985*QC/T 570—1999(2009)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JB 4043—1985*QC/T 590—1999(200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QC/T 591—1999(200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QC/T 631—200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总成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QC/T 631—1999、QC/T 630—1999QC/T 637—2000(2009)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JB 3258—1983QC/T 644—2000(2009)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QCn 29034—1991 QC/T 747—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 748—2006 汽车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台架试验方法QC/T 777—2007 汽车电磁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 828—2010 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QC/T 829—2010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试验方法QC/T 901—1998(2009)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n 29008—1991中发动机部分QC/T 29025—1991(2009)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QC/T 29031—1991(2009)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QC/T 29061—1992(2009)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GB 4556—2001 GB/T 10327—2011往复式内燃机防火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GB/T 4556—1984GB 10327—1989GB 12732—2008 汽车V带GB 12732—1996 GB 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GB 14097—1993 GB 15739—1995 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GBn 264—1986 GB 19756—2005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T 725—2008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GB/T 725—1991 GB/T 726—1994 往复式内燃机旋转方向、气缸和气缸盖上气门的标志及直列式内燃机右机、左机和发动机方位的定义GB/T 727—2003 涡轮增压器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GB/T 727—1985 GB/T 1147.1—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1147—1987 GB/T 1147.2—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1150—2010 内燃机湿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GB/T 1150—1993 GB/T 1151—1993 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GB 1151—1982GB/T 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GB/T 1859—1989、GB/T 8194—1987GB/T 1883.1—2005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1部分:发动机设计和运行术语GB/T 1883—1989 GB/T 1883.2—2005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2部分:发动机维修术语GB/T 1883—1989 GB/T 2061—2004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纯铜及黄铜带箔材GB/T 2061—1989 GB/T 2940—2005 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弹簧技术条件GB/T 2940—1982 GB/T 3821—2005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GB/T 3821—1983 GB/T 4672—2003 往复式内燃机手操纵控制机构标准动作方向GB/T 4672—1984 GB/T 4759—2009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GB/T 4759—1995 GB/T 4760—1995 声学消声器测量方法GB 4760—1984 GB/T 5264—2010 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GB/T 5264—1985 GB/T 5770—2008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GB/T 5770—1997 GB/T 5771—2010 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GB/T 5771—1986 GB/T 5772—2010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技术条件GB/T 5772—1986 GB/T 6072.1—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GB/T 6072.1—2000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GB/T 6072.3—2003 GB/T 6072.4—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4部分:调速GB/T 6072.5—2003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5部分:扭转振动GB/T 6072.6—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6部分:超速保护GB/T 6072—1985 GB/T 6072.7—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7部分:发动机功率代号GB/T 6809.1—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1部分:固定件及外部罩盖GB/T 6809.1—2003GB/T 6809.2—2006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2部分:气门、凸轮轴传动和驱动机构GB/T 6809.2—1988GB/T 6809.3—2006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3部分:主要运动件GB/T 6809.3—1989GB/T 6809.4—2007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4部分:增压及进排气管系统GB/T 6809.4—1989GB/T 6809.5—2010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5部分:冷却系统GB/T 6809.5—1999 GB/T 6809.6—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6部分:润滑系统GB/T 6809.6—1999GB/T 6809.7—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7部分:调节系统GB/T 6809.7—2005GB/T 6809.8—2010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8部分:起动系统GB/T 6809.8—2000 GB/T 6809.9—2007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9部分:监控系统GB/T 8188—2003 内燃机排放术语和定义GB/T 8188—1987 GB/T 8190.1—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GB/T 8190.1—1999GB/T 8190.2—2011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2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GB/T 8190.2—1999GB/T 8190.3—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3部分: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GB/T 8190.4—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稳态试验循环GB/T 8190.4—1999 GB/T 8190.5—2011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5部分:试验燃料GB/T 8190.6—2006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6部分:测量结果和试验报告GB/T 8190.7—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7部分:发动机系族的确定GB/T 8190.8—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8部分:发动机系组的确定GB/T 8190.9—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9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试验台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GB/T 8190.10—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0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现场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GB/T 8190.11—200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1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瞬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GB/T 10398—2008 小型汽油机振动评级和测试方法GB/T 10398-1989, GB/T10399-1989GB/T 10414.2—2002 带传动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轮GB/T 10414.2—1989 GB/T 10716—2012 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 10716—2000 GB/T 10826.1—2007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GB/T 10826—1989 GB/T 10826.2—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2部分:喷油器GB/T 10826—1989 GB/T 10826.3—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3部分:泵喷嘴GB/T 10826—1989 GB/T 10826.4—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4部分:高压油管和管端连接件GB/T 10826—1989 GB/T 10826.5—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5部分: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GB/T 11355—2008 V带和多楔带传动额定功率的计算GB/T 11355—1989 GB/T 11356.1—2008 带传动V带轮(基准宽度制) 槽形检验GB/T 11356.1—1997GB/T 11356.2—1997 带传动普通及窄V带传动用带轮(有效宽度制)槽形检验GB 11356—1989中窄V带轮槽形检验部分GB/T 11545—2008 带传动汽车工业用V带疲劳试验GB/T 11545—1996 GB 12734—2003 汽车同步带GB/T 12734—1991 GB/T 13352—2008 带传动汽车工业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GB/T 13352—1996,GB/T13405—1992GB/T 14096—2008 喷油泵试验台试验方法GB/T 14096—1993 GB/T 17804—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图形符号GB/T 17804—2003 GB/T 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GB/T 20064.1—2006 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1部分:安全要求和试验GB/T 20064.2—2006 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2部分:脱开角试验办法GB/T 20787—2006 往复式内燃机中、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底脚结构噪声测试规范GB/T 21404—2008 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一般要求GB/T 21405—2008 往复式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附加要求GB/T 21406—2008 内燃机发动机的重量(质量)标定GB 20651.1—2006 往复式内燃机安全第1部分:压燃式发动机GB/T 21428—2008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组安全性GB/T 23337—2009 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GB/T 23338—2009 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GB/T 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GB/T 23340—2009 内燃机连杆技术条件GB/T 23342—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回弹式绳索起动装置基本安全要求GB/T 23640—2009 往复式内燃机(RIC)驱动的交流发电机GB/T 24748—2009 往复式内燃机飞轮技术条件GB/T 26653—2011 排气歧管铸铁件JB/T 2291—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芯子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JB/T 2292—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进、出水口、加热口及盖JB/T 2293—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风洞试验方法JB/T 6012—2005 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JB/T 6012—1992 JB/T 6012.2—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2部分:金相检验JB/T 6720-1993 JB/T 6012.3—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3部分: 磁粉探伤JB/T 6719—1993 JB/T 6012.4—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4部分:摩擦焊气门超JB/T 5093—1991声波探伤JB/T 6013—2011 柴油机低压金属油管组件技术条件JB/T 6013—2000 JB/T 6014—2011 柴油机高压油管组件技术条件JB/T 6014—2000 JB/T 6015—2011 柴油机低压输油胶管组件技术条件JB/T 6015—2000 JB/T 8118—1997 内燃机活塞销技术条件JB/T 8118—1995 JB/T 8126.1—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JB/T 8126.1—1999 JB/T 8126.2—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JB/T 8126.1—1999 JB/T 8126.6—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6部分:V带轮技术条件JB/T 6718—1993* HJ 437—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HJ 438—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HJ 439—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
汽轮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轮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UDCGB 7064-86 General requirements on turbogenerators国家标准局1986-12-18发布1987-12-01实施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6000~600000kW,安装在固定地点,其冷却方式为空气、氢气、水或两种冷却介质同时使用进行间接或直接冷却的三相汽轮发电机。
凡本标准中未规定的事项,均应符合GB755—81《电机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
对具体产品若有特殊要求,可在本标准的基础上,由订货方与制造厂共同商定。
2 型式和基本参数2.1 额定转速对50Hz的电机1500r/min或3000r/min。
2.2 型式2.2.1 拖动型式本标准规定的汽轮发电机由汽轮机直接拖动。
2.2.2 通风型式采用闭式循环的通风系统,由气体冷却器将空气或氢气冷却。
2.2.3 供水型式绕组用水直接冷却的电机,其冷却水一般应由独立循环的水系统供给,并用水-水冷却器将该系统的水冷却。
2.2.4 轴承型式汽轮发电机采用座式轴承或端盖轴承。
如汽轮机端的轴瓦设在汽轮机体内时,由汽轮机制造厂供给。
汽轮发电机需要具有单独的不设在汽轮机体内的轴承时,则该轴承应由电机制造厂供给。
2.2.5 励磁型式汽轮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一般由同轴励磁机供给,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供给。
2.3 旋转方向汽轮发电机的旋转方向,从汽轮机端向发电机看为顺时针方向。
2.4 电机绝缘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励磁绕组和定子铁心绝缘采用“B”级或耐热等级更高的绝缘材料。
2.5 定子绕组、出线端数目和相序定子绕组一般接成星形,但有特殊说明的可接成三角形。
出线端数目可为6个、9个或12个。
定子绕组按规定旋转方向相序应为(U、V、W)、(A、B、C)。
2.6 规格参数汽轮发电机在正常条件下的额定运行数据须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
2.7 空气冷却的汽轮发电机灭火水管空气冷却的汽轮发电机内部,在定子绕组端部附近,必须装置灭火水管,水路的端头必须引出机座外。
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
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为了规范汽车发动机的生产和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国家标准,以确保汽车发动机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国对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废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受到严格的限制。
这些限制的制定,旨在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其次,国家标准还规定了汽车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
根据标准规定,汽车发动机在特定工况下的燃油消耗量不得超过一定数值,以确保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这一规定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汽车运行成本,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促进节能减排。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汽车发动机的噪音进行了限制。
根据标准规定,汽车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不得超过一定的分贝数。
这一规定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噪音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另外,国家标准还对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汽车发动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经过严格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以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这一规定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因发动机故障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汽车发动机的质量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燃油消耗量限制、噪音控制以及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环保性能、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也可以更加放心,选择到质量和性能更加可靠的产品。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加强对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共同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发动机修理技术标准
发动机修理技术标准(1)发动机体1)气缸体、气缸盖气缸体上平面和气缸盖下平面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气缸体上平面和气缸盖下平面应无明显的凸起、凹陷、划痕、缺损或平面度超过允许使用限度,否则应根据情况进行修理或更换。
气缸体上平面经过加工后、上平面与气缸体曲轴主轴承座孔公共轴线的距离一般不小于原设计尺寸0.40mm。
且平行度亦应符合规定。
曲轴主轴承座孔凸轮轴轴承座孔同轴度应符合标准。
气缸体后端面,对曲轴两端轴承座孔公共轴线的垂直度不得大于0.20mm。
气缸体下平面,气缸盖上平面修磨后表面粗糙度不得超过Ra3.201um气缸盖修磨后,燃烧室容积不得小于原设计最小限值的95%。
火花塞座孔螺纹损伤不大于一扣。
其他螺纹、螺孔不应大于二扣。
气缸套定位孔内壁应清洁,无明显划痕,砂眼与缺陷。
分水管不应腐烂生锈,水套内水垢应清除干净。
气缸体,气缸盖内各润滑油道应清洁,畅通。
气缸体、气缸盖进行水压试验,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2)气缸套气缸磨损后其圆度和圆柱超过使用限度,不能按最大级别修理尺寸修理时,应统一更换缸套。
更换缸套时,同一台发动机应选同一品牌,同一级别,同一组别的气缸套。
气缸套与承孔的配合,干式缸套过盈配合量为0.05mm-0.10mm湿式缸套为0.05mm-0.15mm.安装后的气缸套上端面,一般应高于缸体上平面0.00mm-0.10mm。
缸套密封圈不允许重复使用,安装密封圈时不应有扭曲变形。
3)气缸搪削在气缸内测量气缸的磨损量,圆度与圆柱度达到或超过限值时进行,应进行搪削。
(或更换)搪缸前,应先对需要修理的缸体进行修理或更换。
根据气缸的修理尺寸,选择与气缸相同修理尺寸的活塞。
然后计算气缸的搪削量。
搪削量=活塞裙部最大直径+配合间隙-磨缸余量搪削后各气缸圆度和圆柱度不得大于0.15mm。
气缸直径差不得大于0.025mm,气缸壁的表面粗糙度不得超过Ra1.60um 搪削后的气缸中心线对曲轴主轴承孔轴心线的垂直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
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一、前言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发电设备,具有使用方便、稳定可靠、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需要制定通用技术条件。
二、总体要求1. 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可靠。
3. 发电机组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启动、停止、调节等操作,并且具有故障保护功能。
4. 发电机组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行。
5. 发电机组应配备完整的附件设备,如起动电池、燃油箱等。
三、技术参数1. 额定功率:根据用户需求确定。
2. 额定转速:1500r/min或1800r/min。
3. 供电电压:400V或其他用户需求的额定电压。
4. 供电频率:50Hz或60Hz。
5. 燃料类型:柴油或其他用户需求的燃料类型。
四、主要部件及材料1. 发动机:应选用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柴油机,具有高效、低噪音、低排放等特点。
2. 发电机:应选用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同步发电机,具有高效、低噪音、低损耗等特点。
3. 控制系统:应选用先进的数字式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和故障保护功能。
4. 冷却系统:应选用高效的空气或水冷却系统,确保发电机组在高温环境下正常运行。
5. 燃油系统:应选用高精度的燃油喷射系统和燃油过滤器,确保燃油质量稳定。
五、安全保护1. 过载保护:当发电机组超负荷运行时,自动切断输出电流,避免设备损坏。
2. 过压保护:当输出电压超过额定值时,自动切断输出电流,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3. 欠压保护:当输出电压低于额定值时,自动切断输出电流,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4. 缺相保护:当某一相线路中断时,自动切断输出电流,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5. 燃油不足保护:当燃油不足时,自动停机保护,避免发生事故。
六、运行维护1. 发电机组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2. 发电机组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并且要定期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等易损件。
汽车发动机最新国家标准(新修订)
汽车发动机最新国家标准(新修订)
本文旨在介绍最新修订的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
以下是标准的
主要内容:
1. 标准背景
近年来,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标准的要求
也日益提高。
为了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汽车发动机
标准进行了修订。
2. 标准内容
最新修订的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发动机排放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排放物的限制值。
通过限
制发动机排放物的含量,旨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改善空气质量。
2.2 发动机性能指标
该标准规定了发动机的性能指标要求,包括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和噪音标准等。
这些指标的要求旨在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并降低使用成本。
2.3 发动机材料和制造工艺
该标准规定了发动机所使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要求。
通过对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规范,旨在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2.4 发动机检测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对发动机进行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通过对发动机的检测,可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并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3. 标准实施和监督
最新修订的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实施。
相关部门将加强对汽车行业的监督,确保企业和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最新修订的汽车发动机国家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汽车性能,并保障消费者的安
全和权益。
希望广大车企和消费者共同遵守和支持该标准,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说明发动机机体的工作条件及要求
说明发动机机体的工作条件及要求发动机机体的工作条件及要求如下:一、高温高压发动机机体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工作,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压性能。
机体材料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高温高压的冲击和负荷。
同时,机体内部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也需要能够有效地应对高温高压环境,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二、振动冲击发动机机体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燃烧、旋转等环节的振动和冲击。
为了确保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机体需要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以减少振动和冲击对机体的损害。
同时,机体内部的零部件也需要具有足够的抗振性能,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三、重量轻量化发动机机体的重量直接影响着整机的性能和燃油消耗量。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机体需要尽可能地轻量化。
因此,机体材料需要具备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点,以实现机体的轻量化。
四、冷却性能发动机机体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将会导致机体的温度过高,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机体需要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五、结构设计发动机机体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机体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高温高压、振动冲击、重量轻量化、冷却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并进行优化设计。
六、制造精度发动机机体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机体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并严格控制加工精度和质量。
七、可靠性发动机机体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发动机的可靠性,机体材料和零部件需要具备高质量和高可靠性,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恶劣条件下的使用要求,以确保机体能够在各种条件下正常工作。
同时,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机体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国六标准 发动机技术
国六标准发动机技术国六标准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国家的环保政策,国六标准要求汽车及发动机制造商在车辆尾气排放和燃油油耗方面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和改进。
而发动机技术作为汽车尾气排放的核心部分,自然也成为了国六标准实施中的重要焦点。
本文将从国六标准所要求的发动机技术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们对于国六标准和发动机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国六标准概述国六标准主要是指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方面对大气污染物的限定标准。
这些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非甲烷总烃(NMHC)和颗粒物(PM)等。
国六标准力求将汽车尾气排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控制在更低的水平,以减少对空气质量的污染。
国六标准还要求汽车燃油油耗要进一步降低,以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作为汽车发动机的核心,发动机技术的改进和升级是实现国六标准的关键。
二、发动机技术的改进方向1. 燃烧效率的提高国六标准要求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燃油燃烧效率要更高。
通过提高点火系统和喷油系统的精准度,减小缸内残余气流和优化空燃比,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
2. 排放后处理技术的升级国六标准要求车辆装备更为先进的排放后处理技术,如三元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氮氧化物催化还原器等。
这些设备通过化学反应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大幅减少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含量。
3.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优化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优化对于提升发动机工作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起着关键作用。
国六标准要求车辆配备更为精密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对发动机的点火时机、燃油供应和气门控制等进行精准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降低尾气排放。
4. 车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的应用通过车用废气再循环技术,部分废气可以重新进入发动机进行燃烧,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国六标准强调车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并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此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
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这档子事儿哈!你想啊,发电机就好比是咱生活中的一位超级大力士,啥时候都能给咱提供能量。
那它得具备啥样的条件,才能算个厉害的大力士呢?首先,它得有个强壮的“身体”吧!这机身得坚固耐用,不能随随便便就出毛病。
要是三天两头这儿坏那儿坏的,那可不行,咱还指望着它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呢!就像咱人一样,身体得棒棒的,才能好好干活不是?再说说这发电机的“心脏”——发动机。
这可是关键部位啊!它得有强劲的动力,能稳定地输出电能。
要是它一会儿有力气,一会儿又没劲儿了,那咱家里的电器不都得跟着遭殃啊!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发动机不行,那还跑得动吗?还有啊,散热也很重要呢!你想想,发电机工作起来那也是很辛苦的呀,会产生好多热量。
要是热量散不出去,那不就跟人发烧似的,肯定得出问题呀!所以它得有良好的散热系统,能把多余的热量都带走。
噪音也不能太大呀!要是发电机一工作起来,就跟那拖拉机似的“轰轰轰”响个不停,那咱还不得被吵得头疼啊!这就好像咱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突然有人在那大声喧哗,多烦人呐!另外,它的效率也得高呀!不能费了半天劲,发出来的电还不够用的。
那咱要它干啥呀,还不如点几根蜡烛呢!就像咱上班挣钱,要是忙活了一个月,到手的钱还不够交房租的,那多郁闷啊!再说说它的适应性。
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它都得能正常工作。
不能天气一冷就冻僵了,天气一热就罢工了。
这得像咱解放军战士一样,啥艰苦环境都能适应,随时都能战斗!还有啊,操作得简单方便吧!不能弄个发电机跟搞科研似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咱普通人也得能轻松驾驭它呀,不然要它何用?总之,发电机的通用技术条件可多了去了。
每一条都很重要,少了哪一条都不行。
这就好比盖房子,少了一块砖,那房子都不结实。
咱可得好好挑挑,选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发电机,让它为咱的生活提供稳稳的电力保障!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汽车发动的2个基本条件
汽车发动的2个基本条件导言汽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能够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
而汽车能够正常发动,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的满足。
本文将介绍汽车发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并解释其原理和影响因素。
一、引擎点火引擎点火是汽车能够正常发动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点火即通过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从而产生能够推动汽车运动的动力。
1.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汽车的点火系统由点火装置、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
点火装置通过电流产生高压,并将高压传送到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将电流转换为高电压,并通过导线传送到火花塞。
当高压电流到达火花塞时,火花塞将电能转化为火花,点燃气体混合物。
2.点火的影响因素点火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点火设备的状况、火花塞的状况、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等。
合理的点火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废气排放,并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二、燃油供给燃油供给是汽车能够正常发动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燃油是汽车发动机的燃料,通过供给燃油将其转化为能源,推动引擎工作。
1.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等组成。
燃油首先储存在燃油箱中,通过燃油泵被抽送到发动机,再经由燃油滤清器过滤后进入喷油嘴。
喷油嘴将燃油喷射到发动机的气缸内,与空气混合后燃烧,产生驱动力。
2.燃油供给的影响因素燃油供给的稳定性和质量对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供油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发动机运行不正常,影响汽车的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正确的燃油供给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关键。
结语汽车发动的基本条件包括引擎点火和燃油供给。
点火将混合气点燃,产生推动力;燃油供给提供燃料将其转化为能源,推动发动机运转。
只有在这两个基本条件的满足下,汽车才能够正常发动,并为我们提供出行便利。
因此,保持点火设备良好状态、定期维护燃油供给系统是确保汽车正常运行的重要举措。
让我们一起关注汽车的点火和燃油供给问题,保证汽车的发动效果,提升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汽油机 通用技术条件
汽油机通用技术条件一、引言汽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发电机等领域。
本文将从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要求、排放要求等方面,探讨汽油机的通用技术条件。
二、基本工作原理汽油机利用汽油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机械装置工作。
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进气、压缩、点火、燃烧和排气五个阶段。
在进气阶段,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进入汽缸内混合燃油;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在点火阶段,火花塞点火将混合气体燃烧;在燃烧阶段,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最后,在排气阶段,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
三、性能要求1. 功率和扭矩:汽油机的功率和扭矩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
通常以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来描述,要求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2. 燃油经济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油经济性成为汽油机设计的重要指标。
燃油经济性要求在满足动力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燃油消耗。
3. 启动性能:汽油机的启动性能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体验。
要求汽油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快速启动,并具有良好的冷启动性能。
4. 噪声和振动:汽油机的噪声和振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要求汽油机在运行时噪声和振动尽量低,以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
5. 可靠性和耐久性:汽油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要求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具体表现为长时间连续运行不出故障,并且使用寿命长。
四、排放要求汽油机的排放要求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和噪声排放两个方面。
1. 废气排放: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提高,汽油机的废气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要求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例如CO、HC、NOx等。
2. 噪声排放:汽油机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要求汽油机在运行时噪声尽量低,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五、总结汽油机的通用技术条件包括基本工作原理、性能要求和排放要求等方面。
在设计和制造汽油机时,需要考虑功率、扭矩、燃油经济性、启动性能、噪声和振动、可靠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汽油发动机技术要求
汽油发动机技术要求示例汽油发动机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动机动力性能:要求发动机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衡,不得有异响。
怠速稳定,机油压力正常。
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额定功率的75%。
2.启动性能:发动机应有良好的启动性能。
3.爆震:发动机不得有“回火”“放炮”现象。
4.点火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机件:发动机点火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机件应齐全,性能良好。
5.汽油品质:汽油应具有良好的蒸发性,保证发动机在冬季易于启动,在夏季不易产生气阻。
同时,汽油应具有抗爆性好辛烷值合乎要求,保证发动机工作稳定、运转正常不发生爆震以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
此外,汽油的安定性要好,即诱导期要长,实际胶质要小,使汽油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不会发生辛烷值降低、酸度增大、颜色变深等质量变化,也不致于生成过多的胶状及酸性物质。
汽油的抗腐蚀性也要好,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保证汽油不变质。
6.结构设计: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结构设计也是关键因素。
例如采用双顶置凸轮轴设计(DOHC),可以简化结构,提高工作可靠性,从而优化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控制。
每缸采用四气门技术可以增大进排气流通面积,提高充气效率,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电子节气门可以精确控制发动机的空燃比,提高燃烧效率并降低排放。
7.其他技术:独立点火线圈可以提高点火可靠性并减少电磁干扰;塑料进气歧管可以减轻重量并降低发动机温度;智能VVT技术可以实时调整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这些技术要求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发动机性能。
同时,还需要注意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汽车发动机标准
QC/T 828—2010
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
QC/T 829—2010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试验方法
QC/T 901—1998(2009)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QCn 29008—1991中发动机部分
QC/T 29025—1991(2009)
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
GB/T 6072.1—2000
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
GB/T 6072.3—2003
GB/T 6072.4—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4部分:调速
GB/T 6072.5—2003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5部分:扭转振动
GB/T 6072.6—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6部分:超速保护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4761.4—1993、
GB 11340—1989
GB 14762—2008
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GB 14762—2002
GB 14763—2005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
GB/T 725—2008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GB/T 725—1991
GB/T 726—1994
往复式内燃机旋转方向、气缸和气缸盖上气门的标志及直列式内燃机右机、左机和发动机方位的定义
GB/T 726—1994
GB/T 727—2003
涡轮增压器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
GB/T 727—1985
GB 14761.5—1993、
国六标准 发动机技术
国六标准发动机技术国六标准是指中国汽车排放标准第六阶段,也是中国政府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而实施的一项排放限制标准。
国六标准对汽车发动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一、国六标准要求1. 更严格的排放限制:国六标准要求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限制值都要比国五标准更低,以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2.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要求更高:国六标准要求汽车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燃料喷射、点火、气门开闭等关键参数,以实现更高效的燃烧和更低的排放。
3. 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监测:国六标准要求汽车安装更加敏感的尾气排放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车辆的排放情况,以便相关部门对车辆的排放情况进行监管和检测。
二、发动机技术改进1. 燃烧技术的升级:国六标准对内燃机的燃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包括提高点火系统的精度,优化燃烧室结构,以及改进燃烧控制策略,使得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2. 减排技术的升级:国六标准要求汽车发动机采用更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如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和进气道、增加燃油喷射系统的精度、改进氧传感器的响应速度等,以达到更低的排放标准。
3.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国六标准鼓励汽车发动机采用更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如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控制算法,保证发动机的各种参数和工作状态都能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三、国六标准带来的影响1.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国六标准的实施意味着他们需要对汽车发动机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包括对燃烧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改进,这将增加研发和生产成本。
2. 对于消费者来说,国六标准的实施将使得汽车的购买成本略微增加,但相应地,他们也将获得更环保、更节能的汽车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
3.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国六标准的实施将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国六标准 发动机技术
国六标准发动机技术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各国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排放标准,其中包括了中国国内的国六排放标准。
国六标准是指中国政府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而实施的最新排放标准。
它要求所有车辆在发动机技术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升级和改进,以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制。
发动机技术的升级是国六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六标准对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更少的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发动机技术必须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进。
国六标准要求采用更加先进的燃烧技术。
传统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气,为了减少这些废气的产生,需要采用更加高效的燃烧技术。
采用直喷燃烧技术可以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内,使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减少废气的产生。
国六标准要求采用更加高效的排气净化技术。
除了改进燃烧技术,还需要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增加各种净化设备,如催化转化器和颗粒捕集滤清器等,以在排放废气时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国六标准还对发动机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机械控制系统在控制精度和调节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控制发动机的工作过程,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以实现对发动机各项参数的精准控制和调节。
国六标准对发动机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发动机在排放控制和技术水平上实现显著的提升。
这不仅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提出了挑战。
但与此国六标准的实施也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国六标准的实施,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汽车发动机的通用技术条件,以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汽车发动机,包括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2. 技术要求
2.1 性能指标
- 最大功率: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不得低于指定数值。
- 最大扭矩:发动机最大输出扭矩不得低于指定数值。
- 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应在合理范围内。
- 排放标准:发动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应符合国家标准。
- 噪音标准: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应符合国家标准。
2.2 结构设计
- 发动机结构应合理,方便维修和保养。
- 冷却系统设计应确保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温度范围内。
- 润滑系统设计应确保发动机各部分的润滑充分可靠。
- 燃油供给系统应能够满足发动机的需求,并确保燃油的供给
稳定。
2.3 材料选择
- 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应采用优质材料,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 材料选择应考虑环境因素,如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 使用的密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久性。
2.4 工艺要求
- 发动机的生产工艺应符合标准要求,确保生产过程可控。
- 各个工艺环节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操作,确保质量稳定可靠。
3. 测试和验收
3.1 静态测试
- 发动机应通过相关的静态测试,如性能测试和耐久性测试。
- 静态测试应覆盖发动机的各个性能指标,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3.2 动态测试
- 发动机应通过相关的动态测试,如加速测试、怠速测试和低温启动测试。
- 动态测试应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性能稳定可靠。
3.3 验收标准
- 发动机的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确保发动机质量可靠。
- 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4.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汽车发动机的通用技术条件,涵盖了性能指标、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要求以及测试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按照本文档的要求设计、生产和测试发动机,将有助于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汽车整体品质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