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的艺术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最新】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优秀word范文 (3页)

【最新】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精选范文 :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共2篇)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在“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今天,谈论“惩罚”似乎有些不合适宜。

然而,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而言,光有“赏识”是不够的。

《孙子兵法》中有一条著名的管理法则:“卒未亲附惩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只不行,则不可用也。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认同作为基础。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实施处罚教育,学生认为是爱护;反之,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奖赏学生,学生认为是哄人,教师处罚学生,学生认为是整人,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尖锐的冲突。

根据《孙子兵法》的思想,学生“未亲附”而罚之,他会觉得你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教育他;学生“已亲附”而后罚之,他才觉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场上帮助他,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孙子兵法》给了我一些启示。

同样是批评、处罚,后进生和优等生要区别对待。

和自己心理距离疏远的“未亲附”的后进生,哪怕是一个小小优点,也要激励、奖赏;和自己“已亲附”的优等生有了过失,更要严格要求,从重处罚,即“奖疏罚亲”,这样才能凝聚每个学生的心,在他们心里树立起威信。

我们在对学生实施处罚教育时,还要特别坚持把握几点做法:1、态度诚恳、与人为善。

处罚前一定要着眼于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受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对教师的处罚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公正客观、寓罚于奖。

处罚时要做到:寓处罚于尊重之中,寓处罚于教育之中,寓处罚于关怀之中。

(班主任工作)例如,处罚学生时要看到其成绩和优点,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处理事情公正,从内心更加敬重、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处罚。

3、适可而止,利于身心。

如对犯小错误的学生,罚他背诵一首古诗词或抄写几条数学概念;较严重的,罚他以《让我后悔的一件事情》、《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等。

班主任的惩罚艺术

班主任的惩罚艺术

(三)罚之有度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对学生 的惩罚也要掌握分寸和限度,力求 做到恰如其分。批评惩罚的度也要 因人而异,因事而过多,消极悲观; “量刑”过轻,助长恶习;
“量刑”过重,伤害身心。
一旦超越了“度”的惩罚,只能表明教师已经
黔驴技穷,肯定是非理性和不专业的,很可
详细情况:

“不迟交作业,当天作业应当按时完成”, 这本是小童对其班主任的承诺,可是因为自 己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了罚抄的内容,并 且还“光荣”地被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赐以“病毒”的称号,接着就是被班上同学 模仿着班主任的口吻骂小童“活着污染空气” 随后,这位班主任又让我们震惊了。在体罚 了小童后与小童达成口头协议,称累计犯错 误6次或者连犯3次就自动
四、罚之有情 五、罚之有效
(一)罚之有理
何为罚之有理呢?

首先,对学生实施惩罚前要调查清楚事情 来龙去脉,正确判断孰对孰错。 其次,惩罚学生要注意摆明事实讲道理, 淳淳善诱,让学生心服口服。 要给学生辩解的权利,不要主观武断,只 信一面之词。


(二)罚之有方
罚之有方,即是讲究惩罚的艺术,讲究惩罚 的方式方法,力戒简单粗暴,手段粗野。应 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所犯错误的大 小程度,采取合适的惩罚方法。
惩罚手段:实施批评、处罚、教育等手段 惩罚的目的: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错误,
和改正错误。
惩罚的意义:①提高教师威信,便于管理
②有效维护集体秩序③有助于约束学生违纪行为, 和养成学生守纪的习惯
实例:整治“随手丢”现象
某班的卫生意识很差,“随手丢”的现 象十分普遍,“吃饭丢餐巾纸,考试丢 草稿纸,吃完零食丢包装纸”。教室的 卫生每况愈下,环境急剧恶化。虽然大 会小会不断,批评教育不断,但是效果 不佳。 新班主任上任。为了严明纪律,整治 班风,还教室一个整洁美丽的环境,她 雷厉风行地出台了一个比较严厉的“整 治措施”:一旦发现“随手丢”行为, 不仅要受到通报批评,还要罚扫教室一 天,第二次再违反,罚扫

惩罚的艺术

惩罚的艺术

惩罚的艺术
教师难免要对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但是在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讲究艺术,否则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表述如下:
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

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者。

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自身卫生意识缺乏,罚在校园里拾捡一袋纸屑。

4、作业字迹潦草者罚临帖两页。

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

5、爱站起来的孩子,奖励你站立2分钟。

6、课堂乱插嘴,课后奖励他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

7、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者,罚他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他在课间的时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

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只能像正义的卫士一样时刻记得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

8、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

9、经常忘佩带徽巾的孩子,叫他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他很乐意接受。

处罚学生的艺术

处罚学生的艺术

处罚学生的艺术摘要:学生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理应及时给予指正和批评。

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会给予犯错的学生一定的处罚,如何把握这个度,既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又能起到教育学生的目地,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尊重表扬公平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这个问题,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苏霍林姆斯基都明确的给予肯定,这和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也并不矛盾。

关键在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这个“度”,怎样选择处罚“法”,从而让犯错的学生心甘情愿受罚,这不仅对他本人,以至对全班同学都能起到警示作用。

一、立班“法”我们这里所说的“法”,应当加上引号,它区别于我们通常所讲的宪法、法律,事实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班规。

我们提倡依“法”治班。

首先,在处罚学生前我们应当制定相应的班规,先立“法”,后处罚,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应受到相应的什么样的处罚。

处罚应当有依据,即所谓先说断,后不乱,对事不对人。

学生犯了错误受到处罚时,会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针对他本人,而且是对全班每一个同学都适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体现其公正性。

这里,应当强调的是班规应当由全体同学共同制定,切合实际。

自己制定的制度自己更能遵守,即使是犯了错误受罚也是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二、尊重法我们在处罚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象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只有这样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才会心服口服,处罚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每处罚一个学生前,都必须事先征得学生本人的同意,如学生本人不同意,则可适当延迟处理。

处罚时应注意尽量在有效范围内进行。

有些处罚,方式不同,效果不同。

如我所任教的一名学生干部带头进了一家游戏厅,我发现后批评了他,他主动提出为警示全班同学,自己要向全班同学作检讨,承认错误,我没同意,我把检查改为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倡议全班同学努力学习,自觉抵制游戏厅的诱惑,这种方法既维护了当事人的自尊,又教育了其它同学,可谓一箭双雕。

“惩罚”艺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惩罚”艺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惩罚”艺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作者:王静兰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第07期每当我问及孩子们,“你们喜欢上音乐课吗?”孩子们总会不假思索的高声答道“喜欢”,可是真正到了音乐课堂上我发觉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的投入,总是有一些孩子在音乐课上唱出不和谐的“音符”,让你的课都无法坚持下去。

小学音乐课学生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音乐课是“副课”是放松课,所以音乐课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一些所谓的“正课”。

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轻视纪律上的涣散,也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课时教学目标也很难完成。

如何用“惩罚”艺术的手段有效的运用到艺术的课堂上去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探索和深究的话题。

下面就我个人的教学体会来浅谈几点艺术的“惩罚”策略,和大家切磋交流。

一、激励性的“惩罚”——“欲抑先扬”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实现这一"激励性的效应",必须"欲抑先扬",即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发现、表扬他(她)的闪光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寻其不足、创设情境、巧妙联系、适当批评。

实例一:音乐课上,我正在弹奏钢琴,大部分学生在唱着歌曲,有些学生在音乐课上交头接耳、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相互传递小纸条,他们看着、写着还偷笑着,更有甚者还开始打闹、嬉戏、追跑起来……做一些扰乱课堂秩序和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

我微笑着平静的走到最有煽动性的学生代表面前,从座位上扶起这位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起该生的优点“某某同学平时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也都被你的歌声打动,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为他平时清澈响亮的歌声鼓掌。

”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受表扬的学生肯定美滋滋的,接着对他今天的不守纪律行为提要求“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安静的坐在小木凳上不随便说话,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家更多的掌声,好吗?今天老师交给你一个小任务,请你站到教室的最后面,当起我们班的纪律小卫士,看看我们班还有谁在音乐课上不守纪律,你可以把他揪出来把你的纪律小卫士职位让给他,你就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上课。

教育中惩罚的艺术

教育中惩罚的艺术

教育中惩罚的艺术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教师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

而批评与惩罚似乎已被拋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

然而,学校教育中就是否应该存在惩罚,就是许多教育者在争论的话题。

而在作者瞧来,学校教育中应存在惩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说过:教育本就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完整的教育。

马卡连柯也曾经指出:凡就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就是一种权利,而且就是一种义务。

接下来本文就以惩罚存在的误区、惩罚的定义来说一说艺术性的惩罚,即惩罚的艺术。

一、惩罚的误区教师使用惩罚,并不就是提倡惩罚。

这里说的惩罚,也决不就是讽刺,挖苦与体罚,它就是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够且乐于接受的,充满理智与情感的一种教书育人的挫折艺术。

通过惩罚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保证发展方向,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应就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关爱。

我们以前走入的就是滥罚误区,而现在走入的就是不敢罚误区,这些都就是不可取的。

当您掌握了这门艺术,选择恰当时机,把握好尺度,使用一点又何妨——只要就是真正为了学生。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对惩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惩罚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相等同。

尽管在《教师法》与《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但一部分学校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花样也不断翻新,学生的权益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学生人格尊严屡受践踏,由体罚引起的侵权纠纷与损害赔偿案件屡有发生,就是当今部分中小学存在比较严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案例一:栗城县连代梅村小学三年级的6名小学生因没完成英语作业,遭到了老师的体罚,4名学生被打手掌,2名学生被扇耳光,直到打哭为止。

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

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

班主任工作艺术惩罚的艺术班主任工作中的艺术惩罚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角色之一,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要承担起学生行为管理的责任。

在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艺术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既能警示学生,又能促使其认识错误并改正。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工作中的艺术惩罚方法,以达到有效管理班级的目的。

一、认识艺术惩罚的概念和意义艺术惩罚是指以一种既能产生惩戒效果,又能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尊重学生人格的方式进行惩治。

与传统的体罚相比,艺术惩罚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成长,强调以教育为主导,以发展为核心。

艺术惩罚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承担责任,学会反思和自我改正。

二、艺术惩罚的原则和方法1. 尊重学生的尊严和权益艺术惩罚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尊严和权益。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注重平等和公正,避免对学生进行羞辱和歧视。

同时,要确保惩罚的方式和内容不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2. 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艺术惩罚强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单独谈话、班会、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找到改正的方法。

在沟通中,班主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3. 开展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艺术惩罚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引导他们反思和改正。

班主任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行为习惯。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4. 制定个性化的惩罚措施艺术惩罚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定。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罚方式,如给予书面反思、参与社会实践、帮助他人等,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得到启示和改进。

这种个性化的处理方式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艺术惩罚的效果评价和改进班主任在进行艺术惩罚时,需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和改进。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孩子们都会犯错,而家长一味的迁就孩子并不是正确的选择,有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惩罚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但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

对家长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家教艺术。

家长们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首先,家长需定下一些规矩,一开始便减少幼儿犯错,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幼儿也应如此。

这个是针对幼儿之前的坏习惯而制定的。

家长可以适当的定好规则,把错误的惩罚事先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当孩子逾越了规则之后,就必须得到相应的惩罚。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注意记下两点:1,事先必须跟孩子达成共识,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是必须得到惩罚的。

当然,为了幼儿的配合,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且惩罚的后果他可以承担。

这样一来,也培养了孩子的一种责任感。

2,父母态度一定要诚恳且坚持自己的原则,几次之后,孩子自然就会自觉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不再犯相应的错误。

如若家长不能坚持原则惩罚孩子,不仅孩子以后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还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树立的威信。

其次,家长在孩子第一次犯错,如何科学地惩罚孩子呢?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及时惩罚。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第二、点到为止。

教育心理学中曾提到一个“0反应”,就是说,家长经常性的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即孩子为了早点结束家长漫长的训斥,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说知道了,实际也许什么都没听进去。

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

教育中惩罚的艺术

教育中惩罚的艺术

教育中惩罚的艺术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教师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

而批评与惩罚似乎已被拋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

然而,学校教育中是否应该存在惩罚,是许多教育者在争论的话题。

而在作者看来,学校教育中应存在惩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完整的教育。

马卡连柯也曾经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接下来本文就以惩罚存在的误区、惩罚的定义来说一说艺术性的惩罚,即惩罚的艺术。

一、惩罚的误区教师使用惩罚,并不是提倡惩罚。

这里说的惩罚,也决不是讽刺,挖苦和体罚,它是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够且乐于接受的,充满理智和情感的一种教书育人的挫折艺术。

通过惩罚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保证发展方向,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应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关爱。

我们以前走入的是滥罚误区,而现在走入的是不敢罚误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当你掌握了这门艺术,选择恰当时机,把握好尺度,使用一点又何妨——只要是真正为了学生。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对惩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惩罚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相等同。

尽管在《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但一部分学校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花样也不断翻新,学生的权益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学生人格尊严屡受践踏,由体罚引起的侵权纠纷和损害赔偿案件屡有发生,是当今部分中小学存在比较严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案例一:栗城县连代梅村小学三年级的6名小学生因没完成英语作业,遭到了老师的体罚,4名学生被打手掌,2名学生被扇耳光,直到打哭为止。

惩罚的艺术1.2

惩罚的艺术1.2

惩罚的艺术容忍宝贝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宝贝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宝贝“不负责任”的表现。

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宝贝行为的有效手段。

惩罚远远不是打宝贝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冷处理,让宝贝体验后果新西兰Bernny 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

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

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

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

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

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

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

如果儿子耍赖,Bernny 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

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

”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

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给宝贝留下尊严日本TsukuBa 儿子2岁半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

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

如果宝贝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

比如取消宝贝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宝贝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罚教育的艺术
一、惩罚的含义
惩罚是对学生的过错行为做出一种否定与强制性的纠正,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

体罚是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实施让他们身心感到痛苦的惩罚,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

通过它们的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体罚与惩罚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罚学生是被明令禁止的,应坚决反对,而惩罚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采取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及策略,是一种教育艺术。

二、惩罚的必要性
合理的惩罚是十分必要的。

它能促使学生明辨是非,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逐步让他们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达成让学生身心健康且快乐成长的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都存在惩罚教育。

如果没有惩罚教育必将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不完整、有缺憾的教育。

惩罚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

合理的教育惩罚是通过教育改造学生,而不是伤害学生。

只要我们本着惩罚的形式必须适当、适度的原则,就能真正达到惩罚的目的。

三、惩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时沟通
为人师者对学生进行惩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正原因,要与孩子进行适时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它是惩罚教育得以正确实施的保证。

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独断专行冤枉他们,否则孩子们对你将会丧失信任感。

(二)罚之有方
我们教师不是神,有时候总免不了发火,但我们要很好地调适自己的情绪,假如我们能安静,学生也会安静。

教师不能靠恐惧去“镇压”学生。

平日我们所常说的“听话”似乎就是学生的无条件服从,是强者对弱者威逼的结果,但这是不平等与不公平的。

教师不应该按自己的要求去“格式化”孩子们。

惩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罚之有方。

比如,以前我会因为某个学生没有写作业而惩罚整个班级,我原以为学生会因为怕连累其他人或怕受到其他人的谴责而不再犯此错误,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这种现象不但?^续发生,还让好孩子对教师产生了反感,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只对不交作业的学生惩罚,让他补交作业,并耐心地教育他,我发现效果远比极端的惩罚好得多。

(三)罚中有度
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是非、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切忌将惩罚做到没有回旋的余地。

罚中有度
要求教师不要学生每做错一件事就责罚他一次。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一天大概会被责罚很多次。

吹毛求疵的教师可能会滋长孩子的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同时,责罚孩子时不要过于严肃,要把握好一个度,要让学生心理能够承受并乐于接受。

以前的我,常常因孩子们背不好英语单词而生气,有时就会一时犯起糊涂,罚一些孩子抄写英语单词,有时甚至是罚抄一百遍。

但亲眼看到孩子罚写单词或者抄整篇课文时,我的心里也会过意不去,因为我深知:机械的抄袭又有何用,只会讨来孩子对教师、对英语的反感。

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只要求他们及时将错误改正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抄写。

我只给出最低限度,抄一个,上不封顶,只要能背下错误单词即使写一遍也可以,但如果写一遍背不下来,那么你要抄写第二遍,最终要写多少遍不取决于教师而是孩子们自己。

这样的惩罚让学生心服口服。

我想教师不应该以“罚孩子”作为赚取高分的手段,或者作为提高威信的法宝,我觉得这是教育的悲哀、孩子的不幸。

对学生的惩罚要把握好一个适度,这样才能让惩罚教育达到最佳的成效。

(四)罚中有情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该管就管,有错就罚。

当然这其中教师的情感激励很重要,一定要罚中有情。

我们应该常对学生说:“在教师眼里,只要你改正错误了就好,只要你尽力了,有进步了,你就是一个好学生。

”这时,一些曾经犯错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喜形于色,那些充满人情
味的惩罚就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把握好了这个信任的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

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

只要惩罚有方,罚中有度,度中有情,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惩罚又何妨?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合理的惩罚,学生不仅改正了自己的不当行为,逐渐进步,还促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健全的人格,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