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童趣
第5课童趣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诗歌意境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诗歌的深层意境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来帮助学生感知。
-举例:解释蜗牛和黄鹂鸟的象征意义,如蜗牛代表坚持不懈,黄鹂鸟代表自由快乐,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深层意义。
-句子结构的分析与应用:句子结构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尤其是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蜗牛与黄鹂鸟》这首诗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朗读和表演,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效果还不错。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验,这说明他们能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今后,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导入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蜗牛与黄鹂鸟》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学生对诗歌美的感知。
-通过分组朗读和表演,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传达能力。
2.思维素养: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表达。
-通过讨论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儿歌,发展创新思维。
第5课童趣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5课童趣-蜗牛与黄鹂鸟:本节课我们将围绕教材中的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包括:
1.诗歌欣赏: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儿歌,理解其中寓意,感受童趣。
2.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短语,如“蜗牛”、“黄鹂鸟”、“慢慢爬”、“高高飞”等。
3.句子结构: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学习简单的主谓宾句型和并列句型。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个生活态度或价值观。
人音小学音乐-2年级上册《5第五课童趣》教学设计(2)
第3课《童趣》(三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孩子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2019年6月27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教案
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童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观察想象,发展自主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内引生活,激趣导入以猜谜的方式内引生活,调动经验,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打开多媒体,显示画面,板书课题)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初步把握:要求在对照注释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学生尝试在初步了解基础上读清文句节奏句读。
3、听课文朗读(利用多媒体播放mp3朗读)4、教师范读,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几大问题,授予学生翻译的方法。
5、分组朗读,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感知文章的情味并基本会意。
6、师生齐读,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多媒体显示问题)(“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一步研读课文。
2、对小组间提出的疑问等进行互动解读四、体验升华,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畅谈,体验迁移,内化学习成果1、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说理由。
2、在文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想象。
3、通过联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说发现。
4、交流类似的经验、乐趣,说感受。
5、拓展文本,朗读、讨论、体会成年人的“童心”“诗意”。
五、总结激励,结束全文1、在学习的基础上吟诵读背。
2、收束教学,鼓励总结。
六、板书:多媒体显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 5 童趣 课文解读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
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童趣》这篇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作者沈复与妻子陈芸志趣相投,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这篇文章实为《闲情记趣》开头的一段文字,因为内容相对独立,所以可以独立成文。
这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作者童年的趣事。
全文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
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铺垫。
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为之“怡然称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树木,虫蚊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见到“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驱之别院”。
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效果。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
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
将本文安排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文言文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的趣事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生活共鸣。
第5课《童趣》全套教案+试题(绝对精品)(人教新课标初一上)沉复简介doc初中语文
第5课《童趣》全套教案+试题(绝对精品)(人教新课标初一上)沉复简介doc初中语文
沉复的性格爽直,豪爽自适,又不贪慕宦官的生活,因此从不参加科举考试。
他的妻子陈芸,是舅舅陈心余的女儿,他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是生长于旧社会里的新时代女性。
两人伉俪情深,彼此心灵交流、心气相通,可讲是「神仙眷侣」。
而「浮生六记」能够讲是沉复他的自传,他选了六个主题来谱出他一生的哀乐,这六个主题,确实是所谓的「六记」:
第一是「闺房记乐」,写他夫妻间的情爱生活。
第二是「闲情记趣」,写他生活中的闲情逸致。
第三是「坎坷记愁」,写他家庭的变故。
第四是「浪游记快」,记叙他到各地漫游的乐趣。
第五是「中山记历」,记叙他游历琉球的见闻。
第六是「养生记道」,谈他养生方面的心得。
现只存前四记,五、六两记差不多散佚了。
至于陈芸,只因她太驯良,只因她识字,只因她纯真,就足以使她的公公把她逐出家庭了,悲剧也因此而产生了。
5童趣(学案)
5拓——拓展迁移:相关名言名句。
三作者介绍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三合作探究六人小组讨论。
1,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二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文言文学法指导
1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能熟练背诵。
2译——能出词语入手,准确翻译课文。
(1)整体把握(2)字字对应(3)适当保留
(4)补充成分(5)句意顺畅
3析——分析课文:分层次,知内容,探主旨,品名句。
五、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虾蟆处死?
六课后作业
①翻译全文,并把原文和翻译一同写在作业本上。
②把你童年的趣事中最精彩的一个写在作业本上。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八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5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这一节内容主要是追忆童年的游戏生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细腻的童真童趣图。
无论是视蚊如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以丛草、虫蚁、土砾的小天地为大世界,观虫斗、鞭蛤蟆,无不是以一颗浪漫天真的童心来观察事物、描绘事物,充满盎然童趣。
这样有趣的文章内容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选文没有连贯的情节,语言浅淡直白,比较易懂,作为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文言文,是非常合适的。
在教学中除落实知识点外,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读懂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通过课堂交流,使学生在体认作者“情趣”的基础上,与作者发生心灵沟通,寻找、发现自己的物外之趣。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难点: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胡明道的导入:有两幅画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一幅画面中有一个小孩在蚊帐中对着蚊子慢慢喷烟,看蚊子在烟里怎么办;另一幅画面中一个小孩对着砖头乱草愣愣看了一个多小时……怎么,听得不满足吗?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整理一下:∙为什么喷蚊子?他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对着墙角发愣,他在干什么?∙两幅画面有什么联系?这两幅画面不是我编的,它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在自己的作品《闲情记趣》中回忆的童年趣事。
(板书:)当然,趣是他自己的感觉,今天我们读读,看看你认为是否有趣。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有问题举手,老师会帮助你。
二、朗读,读准字音指示语: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这一次只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完整即可。
三、合作学习,疏通课文语句。
指示语:要探究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靠一个人是不够的,让我们进行第一次合作探究。
5沈复的《童趣》
5、作青云白鹤观。 、作青云白鹤观。 青云白鹤/ 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其身, 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见二虫斗草间。 见/二虫斗草间。 二虫斗草间。 9、盖一癞蛤蟆。 、盖一癞蛤蟆。 盖/一癞蛤蟆。 一癞蛤蟆。
伸出 幼小
抽打
正
呀然一惊 呀然一惊。神 别
别的
虾蟆, 定,捉 虾蟆,鞭 数十,驱
几 驱赶
之
它
院
院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便蹲下身来) 译 : 有一天 , 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 ( 便蹲下身来 ) 观 看它们,兴致正浓,忽然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野兽” 看它们 , 兴致正浓 , 忽然有一个很大很大的“ 野兽 ” , 推倒了 山压倒了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伸出来, 山压倒了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 舌头一伸出来, 两只小 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 虫全被它吃掉 。 我那时年纪很小 , 正看得出神, 不禁“ 呀 ” 的 一声惊叫。待到心神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 一声惊叫 。 待到心神安定下来 , 捉住癞蛤蟆, 抽打它几十鞭子 把它赶到被的院子去。 ,把它赶到被的院子去。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
地方 杂草丛生
处,蹲
把
低陷
其
与台齐 身, 使与台齐;定神
让 一样高 聚精会神
石块、土块 石块、 突出
丛草为 细 视,以丛草为
仔细 看
山丘
指自己 身体
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5 童趣①_0217文档
2020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5 童趣①_0217文档EDUCATION WORD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5 童趣①_021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沈复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课文是用文言写的,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细体会这种语体简洁的特点。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③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④为之强⑤。
又留蚊于素帐⑥中,徐⑦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⑧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⑨。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①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②〔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③〔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④〔项〕颈,脖颈。
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⑥〔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⑦〔徐〕慢慢地。
⑧〔唳(lì)〕鸟鸣。
⑨〔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研讨与练习一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5童趣 PPT课件
仔细地观察
丰富的想像
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第2 、3 、4 段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 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重点字词
藐(miǎo)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
怡(yí)然癞(lài)虾蟆源自凹凸(āo tū)
为壑(hè)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方出神(正) ④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⑤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⑥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⑦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童
趣
沈 复
点击欣赏歌曲《童年》
沈复(公元1763—1807),清代元 和年间苏州人,字三白,以作幕僚、经 商为生,能文善画,曾一度幕游四方, 晚年学道以终。
《浮生六记》沈复撰写,是一部自 传体的作品。书中记述了作者平凡的家 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坎坷的 遭遇。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 的世态人情。
课堂讨论
问题l: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 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 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 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 是热爱小动物的
课堂讨论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 什么感受?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 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五课童趣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
学反思之第五课童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
3.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4.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学内容
聆听《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
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
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准备: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5 童趣学案
5 童趣【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式,培育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2、反复朗诵课文,培育语感(能读准节拍、停顿),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说明的最多见方式,把握翻译文言文的方式,积存一点文言辞汇。
【学法指导】一、依照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圈点勾划重要语句和词语,力争熟记大体文言字词。
带着情感反复地朗诵,以一个老人回忆旧事的那种恬淡、悠然而又饱含愉悦的情感读。
直至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乃至能够自然背诵。
二、学习文言文必然要多读,多记,用心领会,主动积存文言知识,丰硕自己的语言词库。
【知识链接】一、走近沈复沈复(1763年—?),清朝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身世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他与妻子陈芸情感甚好,因家庭变故,夫妻曾客居外地连年,历经坎坷。
妻子身后,他去四川任幕僚,尔后情形不明。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全书共六卷,故名“六记”。
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
二、背景解读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沈复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叙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咱们展现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青年儿童丰硕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乐趣。
三、文体知识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练、典雅。
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异流,因此不难学,咱们要有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了解灿烂的中国历史,同时丰硕咱们的语言仓库。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育语感。
培育语感方式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二要自己用心领会;三要主动积存辞汇、语汇。
5童趣课件(定)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做青云 白鹤观(以,用;之,它们;观,景观) 3、以丛草为林 (以,把;为,作为)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其中,它们中间)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⑤文言文的句式的不同: “舞于空中”就是“于空中舞” “留蚊于素帐中”就是“于素帐中留蚊” “徐喷以烟”就是“以烟徐喷”
⑥成语。 今天还在使用的成语就是直接来自文言文的现 成语汇,这些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很强,它们 是语言中的精华。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八、语言积累 归纳训练
⑤方出神(正) 表现视力极佳。
⑥驱之别院 (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
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雷鸣般的叫声。
见藐小之物 (助词,的)
之 心之所向 (助词,名词和动词之间不译)
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词,它,指蚊子)
物 外 之 趣
夏蚊成雷 —— 群鹤舞空 ——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 —— 森林野兽 —— 怡然自得 二虫蛤蟆 —— 庞然大物 —— 大快人心
观 察 敏 锐 仔 细
想 像 联 想 丰 富
(1)总写—— (2~4)分写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 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 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 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 而且常常听得如痴如醉。这个人是 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豆豆。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②文言文虚词:之乎者也亦焉哉 例如“之”
•
见藐小之物( 助词 的 ) • 物外之趣( 助词 的 ) • 之 心之所向( 助词,名词和动词之间不译 ) • 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词,它,指蚊子 ) 驱之别院( ) 代词,它,指蛤蟆
七上5《《童趣》2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怡然称快 安适愉快的样子。 (2)果如鹤唳云端 果然,果真 (3)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暗自,暗暗地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 群鶴在空中飞舞。 (3)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壑,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 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三、学习测试 1文章依次写了 观察蚊飞 ,观察花台草木 和 观虫斗、驱蛤蟆 三件事。全 文紧紧围绕一个“ 趣 ”字,揭示了儿童神 奇美妙的内心世界。本文画龙点睛之语是 故时有物外之趣。 。 2下列句中“之”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D ) A.项为之强 B.观之正浓 C.昂首观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合作学习 1《童趣》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夏蚊成雷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 庞然大物 、 、 2.将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1)( 余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一日,见二( 个 ) 虫斗( 于 ) 草间。 (3)常蹲其身,使( 身 ) 与台齐。 3.作者记叙了童年三件趣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来。 第一件: 夏夜戏蚊 第二件: 神游土墙草丛 第三件: 喜观虫斗
三、自主测试
《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1《童趣》选自 ,作者 沈复 , 清 代文学家。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以丛草为林( 把) (2)凹者为壑( 山谷 ) 兴致 (3)兴正浓( ) 3作者把癞吓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将癞蛤蟆说成是“庞然 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 的乐趣。 课后反思
5《童趣》8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常用的有比喻(明喻、暗喻、 借喻)、 比拟、排比、夸 张、借代、对比、对偶(又 名对仗)、反复、引用、反 问、设问、顶真(又名顶 针)、反语、互文 、双关、 通感。(16种)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一、比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像、似的、好像、如、仿佛、 象……一样、象……似的、宛如、好比、犹如 )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是、成为、变成) 如:1、 那又 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2、 鞋一到红军的脚上,就成了量天尺了。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比喻词) 如 1\
九、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十、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用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人或事物。即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人或事物。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十一、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 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 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最新人音小学音乐二上《5第五课童趣》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小学音乐二上《5第五课童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第五课童趣》是人音小学音乐二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歌曲、乐曲和音乐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童趣的美好。
教材中包含了5首歌曲、2首乐曲和一些音乐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但同时,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技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童趣的美好。
2.学会歌曲《小星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小星星》的演唱,特别是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分析歌曲和乐曲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童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欣赏教学法:通过欣赏歌曲和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配合教学过程的使用。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鼓等,用于音乐活动。
3.教学音频:准备一些歌曲和乐曲,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欣赏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画,如小动物、卡通人物等,引导学生进入童趣的世界。
然后,教师用欢快的音乐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星星》。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星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操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童趣》
(三)、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2、《学探诊》第5课。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
4、第二天默写课文。
板书:
观蚊成“鹤”
童趣神游“山林”物外之趣
观虫斗驱蛤蟆
细致观察、丰富联想想象
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2、作家作品常识
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号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之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说趣
• • • • • 1、三件趣事 (1)第一件:观蚊成鹤 (2)第二件:神游山林 (3)第三件:鞭打蛤蟆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2)丑—美。 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 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拓展训练
(助词,的) 见藐小之物 之 心之所向 (助词,诸位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词,它,指蚊子) 以虫蚁为兽 (wéi,作为、当作)
为 为之怡然称快(wèi ,介词,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wèi,被)
其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它的) 蹲其身(代词,指自己) 观 做青云白鹤观 (景象) 昂首观之 (看) 以 以丛草为林 (把)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文言文学法指导
1、读—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能流利背诵 2、译— 能从词语入手,准确翻译课文 方法:增、删、调、换、补、直。 3、析— 分析课文:分层次、知内容、 探主旨、品名句。 4、积— 积累:成语、名句、名段。 5、拓—拓展迁移:相关名篇、名句。
• ⑤成语 •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 看得很清楚。 •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 • ⑥通假字 •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 ⑦特殊句式
• 判断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癩虾蟆 • “盖……”表判断 • 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 • “使”后省略宾语“之” • 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为”在这句话中解释为“被”
走进作者:沈复
名:沈复(1763~ ?)
字三白,号梅逸。
时:清代 地:江苏苏州人 评:文学家。工诗画、散文。 作:《浮生六记》
作品简介《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 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 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 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 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 痛。《浮生六记》共六卷:《闺
壑 ( hè )
庞然大物( pá ng )
癞虾蟆(là i háma )
翻译五字法
•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 书名等可照录。 •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 •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余忆童稚时,
成千上百 变成鹤 脖子因为 用 让 冒 “强”通“僵” 僵 硬 叫 当作
也;
白色 景象
昂 首观之,项为(wèi )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
慢慢地 果然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像 鸣叫 在 此 高兴得连声叫好
果 如鹤唳 (于)云端,为 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
地方 杂草丛生
一、导入激趣
李白有诗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竹马”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跨在竹竿上当马来骑,这种游戏表 现了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天真。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么欢 快,多么有趣,至今记忆犹新,下面请欣赏几副 童年的图片,让它们带我们回到童年时代。
文言文导学
房记乐》、《闲情记趣》、《坎 坷记愁》、《浪游记快》、《中 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 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
读准字音
童稚 ( zhì ) 藐小 ( miǎo )
项为之强( jiāng )
鹤唳云端( lì )
怡然称快( yí )
土砾 ( lì )
凹凸 ( āo tū )
• • • • • • • • •
③多义词(字同义不同的字) 察 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 (看到,看清) (观察) 神 定神细视 神游其中 (精神,注意力) (感受、想象) 时 余忆童稚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时候) (经常) 以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用) (把)
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 (的) (代指“昂首观之”) • 为 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 (因为) (当作)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被) • ④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 凹—凸
徐喷以烟 (用)
伸出
惊怕
全
心神
被
安定 捉住
幼小
抽打
正呀然一惊。神 别源自别的定,捉 虾蟆,鞭 数十,驱
几 驱赶
之
它
院
院子
知内容
• • • • • • 1、概括这三件趣事。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3、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4、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6、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处,蹲
把
低陷
其
身, 使与台齐;定神
让 一样高 聚精会神
石块、土块 突出
细 视,以丛草为
仔细 看
山丘
指自己 身体
当作
山沟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神游其
代山林
凸 者为丘,凹者为壑,
中,怡然自得。
愉快 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之,兴正浓,忽有
有一天
很大
看见
推倒
相斗
压倒
观看 它们
原来是
兴致
(只 )
忽然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 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 为 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
• 3、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 围绕着“物外之趣”回忆 4、 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 。 •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 丰富的想像, 才会得到 • 6、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 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我 回忆 童年 时候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睁大 眼睛 直视 太阳
看得清最细 微的东西
见藐小之物
看见 细小 的 事物
必 细察 其 纹理,
一定 仔细 观察 它的
故时 有 物外之趣。
所以 时常 事物之外 的 乐趣
夏 蚊成
夏天 在 抬 头 心 里
雷,
想 那
私 拟作群鹤舞
暗自 比
发出 雷鸣般声响
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②文言文虚词:之乎者也亦焉哉 例如“之”
•
见藐小之物( 助词 的 ) • 物外之趣( 助词 的 ) • 之 心之所向(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词,它,指蚊子 代词,它,指蛤蟆 驱之别院(
) ) )
语言积累 归纳训练
• • • • • • • • 1、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①同音字(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②同义词(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③多义词(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 ① 昂首观之 ②作青云白鹤观 (看) (景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