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这里专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商品表示)低于另一国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说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又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的国际价格或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获利缺陷:不具有普遍性2.比较优势模型下,均衡的相对价格是如何确定的?3.如何分析比较优势下自由贸易的贸易利得?9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1) 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到达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

(2) 贫民劳动论(the pauper labor argument)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的,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3) 剥削(exploitation)若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

5.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模型相对工资是如何确定的?(不考)6.专业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不会原因:①多种要素的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③运输费用的存在(导致一些非贸易品)7.论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国际贸易的原因*意义:更全面的解释了国贸基础,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参与国贸提供了理论依据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贡献: 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规律; 2、指出国际贸易不是一种“零和”而是一种 “双赢”的游戏。 局限:解释不了在各个生产领域均处于劣势的 发展中国家或落后贫穷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从 中获利的现象。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说过:“经 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 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比如说乔丹 能用两小时修剪完草坪,在这同样的2小时中, 他能拍一部运动服装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 万美元。与他相比,住在他隔壁的小姑娘凯丽 能用3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在同样的3小 时中,她可以在麦当劳工作并赚30美元。
比较优势理论是1817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 大成者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背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但 政权仍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于是,在工业资 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斗争。除 了政权的争夺外,经济方面的斗争主要表现在 《谷物法》存废问题的争论上。1815年,英国 通过了一项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谷物法》, 根据这项法律,当国内谷物价格高于80先令1 夸特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在地主阶级力图 保存《谷物法》的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废除《谷物法》。就在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 要从理论上论证谷物自由贸易优越性的情况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
例证:比较优势
国家 毛呢 酒 英国 40 60
(人/天)
国家 毛呢 酒 葡萄 20 牙 10
毛呢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0.67(40/60) 葡萄牙为2(20/10) 酒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0/40)葡萄 牙为0.5(10/20)

国际经济学完整题库不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完整题库不含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2.自由贸易论3.绝对优势论4.比较优势论5.机会成本6.机会成本递增7.生产可能性边界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误)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 )2.重商主义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

( )3.我们墨西哥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太高了,它有那么多的计算机和机械工具,它的工程水平也太发达了。

我们需要关税,要么我们什么也不出口。

()4.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这是绝对差异论的基本观点。

( )5.在现实社会中,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可以始终保持不变。

( )6.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7.国际贸易形成的范围是: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 )8.如果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具有同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使各国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嗜好差异,也不会导致国际贸易。

( )9.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机会成本。

( )10.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11.一位美国参议员写了下面一段话:“贸易被认为是能够提高所有参与国收入的,至少亚当.斯密或大卫.李嘉图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12.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13.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14.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三、不定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有自身的特点。

下列不属于这些特点的是A.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B.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选择并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劳动是唯一要素且同质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完全竞争市场
无货币因素
无运费、交易费用、关税壁垒
4
二、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
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 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 具有绝对劣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技术和 资源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 的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或 向外凸出)的曲线。
21
22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3、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用来表示每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 生产Y的数量(即X产品的机会成本)。
29
五、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 出口其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或相对价格和相对机会
28
四、贸易的起因
1、贸易的根本起因: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如果假设a Lw / a Lc > a Lw* / a Lc* a LC / a LW < a LC* / a LW* 则Pc/Pw<Pc*/Pw*
2、贸易的直接起因:产品的相对价格。在没有国际贸易 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5、两国的技术水平是固定的。 6、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8、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p=c) 9、两国间进行自由贸易。 10、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11、贸易必须是平衡的。

国际经济学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经济学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Part I: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 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评价与比较
比较成本学说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禁止粮食进口; 围绕《谷物法》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 论争; 李嘉图1817年出版《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 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 劳动价值论” 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 比较成本”
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
李嘉图发现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将 面临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所有商品 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 还能否发生呢? 如果能,那么国际贸易是否对双方都 有利呢? 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斯密理论的范畴。 在斯密的理论中,鞋匠有制鞋的绝对优势,裁缝有 做衣服的绝对优势,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但假如 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做衣服,而其中一个在两种职业 上都比另一个人强,那么应该怎样分工呢?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经济学之父
(1723—1790)
绝对成本的前提条件
采用2× × 模型 即两个国家A和 , 模型, 采用 ×2×1模型,即两个国家 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 产品X和 ,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产品 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 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 (6) 不存在交易成本 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 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交易成本 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完全竞争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02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02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第二章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第二节 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节 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1
Adam Smith (1723-1790)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19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20
四、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技术差异论将自由贸易 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比较利益理论的 解释范围大大扩展; 2. 相对技术差异论可以部分地解释当今世界经济 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 基础; 3. 相对技术差异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并且假定 只投入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强调只有劳动创造价 值,具有局限性。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7
三、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图形说明
布 50 1:1 30 20 O 1:1 2:1 152025 50 小麦 40 20 12 O 70 80 100小麦 1:2.5 布 100
结论:参加贸易的原因在于两国同种商品 价格有差别;这种差价使参加贸易的双方 有利可得;只要贸易的国际价格在两个参 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参 加国就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一旦贸易固定 化,各国间建立在各自技术优势基础上的 国际分工就可以形成;国际分工以及由此 带来的各国的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 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23
二、假定条件 ①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的技术完全相同, 生产需要资本和劳动力,其生产函数都是线性齐次的, 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不变; Q F ( K , L) Q F ( K , L ) F (K , L ) ②生产要素禀赋为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并 且总量不变各国生产要素总量不变; ③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完全替代;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 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 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 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 亚当.斯密,1776
一、背景知识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 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 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 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 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 映。
小麦消费量 英国 120
布的消费量 200
美国
120
200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
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 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 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 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 ,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 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1.主要论点
(1).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 尺度; (2).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金银 , 而获得金银的重要 手段是对外贸易; (3).对外贸易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
2.贸易政策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采取奖出限入政策, 发展本国工业,扩大出口;通过关税和其它保 护措施限制制成品的进口,严格货币发行,限 制金银外流,从而达到贸易顺差。
小 麦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背景
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国际贸易日益增多,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贸易的成因和利益 分配。
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01
古典贸易理论逐渐形成,代表人物包括大卫·休谟、亚当·斯密
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02
古典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约翰·穆勒、阿
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0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与背景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 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它解释 了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
基础。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 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比另一个国 家更有效率,两国之间仍然可
能存在贸易往来。
这是因为,比较优势关注的是 相对成本,即一个国家在生产 某种商品上的成本相对于另一
20世纪初至今
03
古典贸易理论逐渐完善,并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一

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原理
自由贸易优势
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根据自身的比 较优势进行贸易,这样可以使得贸易双方都 获得利益。
古典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 可以使得各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提 高全球总体福利。
古典贸易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新经济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经济因 素如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逐渐成为国际贸 易的主要驱动力。未来,古典贸易理论将进 一步结合这些新经济因素,解释和预测国际 贸易的新趋势。
拓展理论适用范围
目前,古典贸易理论主要适用于解释发达国 家之间的贸易现象。未来,研究者们将尝试 拓展该理论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更好地解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 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论点(亚当.斯密,1776年提出, 名称为后人所加 ,最初的表示是散文式的)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
利条件 (4)正和博弈(双方获得利益,世界整体获益) ❖ 一个例证:见下表
✓开放条件下,即两国进行分工与贸易,A国集中生产X产品,144个劳动 能生产48个单位的X,B国集中生产Y,其产量为36。世界共生产48个单位 的X和36个单位的Y,分别比贸易前多23个单位和11个单位。
✓进一步,如果按1:1的价格交换,例如,各国可能的得到:A国可消费 28单位的X,20单位的Y,B国可以消费20单位的X和16单位的Y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说”:一个实例
表2-1 两国生产X与Y产品所需劳动投入量
A国
B国
生产单位X的劳动投入
3
12
生产单位Y的劳动投入
6
4
假设两国拥有相同的劳动量例如144个工作日,生产等量的X与Y,那么,
✓可以看在封闭条件下(贸易前),A国可生产:144/(3+6)=16个单位 的X产品与16个单位的Y,同理,B可9个X和9个单位的Y产品,世界共生 产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 在具定有义 比上 较,优如势果。ax同/a理y>b,x/Bby国,在则Y称的A生国产在上X生具产有上比 较>a优y/a势x)(因为若ax/ay>bx/by,则必定有by/bx
❖ 显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与否取决 于其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在此可以证明,国 际贸易能够在存在绝对优势条件下发生,而且在 存在比较优势条件也能发生。绝对优势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3、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 经常账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 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PA=aLX /aLY B国的均衡点为EB,相对价格PB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PB=bLX /bLY
20:06
28
三 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aLX /aLY PB=bLX /bLY 观察:
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PA<PB
结论: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 优势所在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的差异 完全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国际贸易完全是因两国劳动生 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
5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国际分工依据绝对优势的标准来分工
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
20:06
6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绝对优势模型
A、B两国,X、Y两种产品,劳动唯一要素;
一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数量 封闭条件下的产出消费量 X产品 Y产品
20:06
37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20:06
33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当国际相对价格P2>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
A国专业化生产X,X的生产量为LA/aLX 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确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正(P2越高,消费与生产 的差额越大)
表:2: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20:06
B
1/12 1/4
20
1/3 1/6

02章古典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

02章古典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

相对高 相对低
比较优势
劳动成本
核 心 思 想
: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

“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 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些。不过制帽时 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 那么这个较强的人就专门制鞋,那个较差的 人就专门制帽,岂不是双方都能获利。” ——大卫· 李嘉图
(一)进步性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 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贸易利益来源于生产 领域,而非流通领域。
(二)局限性 它所揭示的国际贸易利益是一种短期利益即 静态效应,短期利益有时往往和动态的长远 利益相矛盾。 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过于苛刻,不具有普遍 性 造成劳动生产效率的原因没有进一步揭示 完全专业化生产的结论与现实出入较大
bY 以此类推,B国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 bX aY bY 如果, a < bX X
说明A国生产X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B国的机会成本,则A 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具有比较劣势
aY bY a X < bX
A国产品X的相对劳动效率>B国产品X的相对劳动效率
aX bX aY bY
劳动生产率
根据下表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美国的工资率是6美元,英国的 工资率为1英镑,小麦和布在美国和英国的 国内价格是多少? (2)如果汇率为1英镑=2美元时,小麦 与布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在此汇率下,两国进出口结构如何?

小麦(公斤/小时) 布(码/小时)
美国 4 1
英国 1 2
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小 麦 劳动生 产率 劳动投 入量 布 劳动生 产率 的机会成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2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2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即国际经济学纯理论1简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即国际经济学纯理论1简
亚当·斯密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 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 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成本。
国际贸易发生的条件 只要两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出现差异,就存在国际贸易的 基础。 国际间商品相对价格的相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一、国际间的生产函数相同; 二、国际间的要素禀斌(Factors Endowments)相同。 三、国际间的消费型态(Consumption Patterns)相同。 四、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函数(不存在规模经济) 五、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
亚当·斯密认为
– 交换是人类的天性;
– 交换产生分工;
–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 分工的依据是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 产条件
亚当·斯密(Adam·Smith) 1766年在其“ 国富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理的研究”)(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中提出了经济 自由主义和国际分工, 创立了绝对利益理论。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
主义的基本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 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任教十二年,先后 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即社会科学), 颇受学生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 中最幸福的时期”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 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为“俱乐部人”) ,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二至
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 在讲演中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 然发展,并在其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实施
Y
PX/PY
A YA
0
PA
C1
EA
P1
XA
A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
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 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 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 品生产中的劳动量。这意味着:劳动是 惟一的生产要素,或是在所有商品的生 产中劳动均占一固定比例;以及劳动是 同质的。这两条假设是不现实的。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哈伯勒(Haberler) 成功 地应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
按照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的说法,劳动价值论只 能适用于原始的简单物物交换经济,不适用于复杂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
部分交易,例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一些贸易。大多数世界贸易,尤其是发达国 家间的贸易,无法用绝对优势解释。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贸易基础 和贸易所得。事实上,绝对优势可以看作是一 般化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 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 假设条件
•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古典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古典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2章古典贸易理论1.根据表2-1、表2-2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2-1X、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表2-2X、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答:(1)根据表2-1,A、B 两国X 和Y 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如表2-3所示。

表2-3A、B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A 国X 产品贸易前的相对价格11//326X Y P P ==;B 国X 产品贸易前的相对价格115//12154X Y P P ==。

在X 产品上,A 国的劳动生产率是B 国的2.5倍;在Y 产品上,A 国的劳动生产率是B 国的6倍。

相比之下,A 国Y 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更高,即A 国在Y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同理,B 国在X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根据表2-2,A、B 两国X 和Y 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如表2-4所示。

表2-4A、B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A 国X 产品贸易前的相对价格11// 2.5410X Y P P ==;B 国X 产品贸易前的相对价格11//155X Y P P ==。

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在X 的生产上,B 国的劳动生产率大于A 国的劳动生产率;在Y 的生产上,A 国的劳动生产率大于B 国的劳动生产率。

因此,A 国在Y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 国在X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2.假设A、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表2-5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试解释其原因。

表2-5X、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答: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商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定具有比较优势吗?答:如果X X a b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X Y X Y a a b b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一节
一、绝对成本理论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一节
一、绝对成本理论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间存 在的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 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
根据(2-7)式可知,X产品的机会成本为aY/aX。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一、基本分析工具


(四)生产均衡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绝对值就是边 际转换率(MRT)。

生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在生产均衡点上边际转换 率等于产品的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pX=PX/PY。
在图2-1中,(1)如果MRT=aY/aX=pX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一、基本分析工具


(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增加1单位的某产品的产量所必 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量。

生产从M点转移到N点,那么这时增加X生产的机 会成本就是以Y的生产减少量来衡量的,即机会 成本为-Δ Y/Δ X。 机会成本可以用通过M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 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即-dY/dX。
(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2)一国之内的劳动是完全同质的;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二、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 (3)在一国之内劳动可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 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5)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即生产函数不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一节
二、比较成本理论


(二)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 产上较之另一国都处于劣势,也可以实现互利 的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与出口其绝对 优势相对较大或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同 时进口其绝对优势相对较小或绝对劣势相对较 大的商品。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每个 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1)如果X产品为低档物品,则在X的相对价格
为pW时,A国的消费均衡点必然处于C1点的左边。 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SS1就会出现正的斜率。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五、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

1、收入效应与过剩供给曲线
(2)如果X产品为正常物品,但其收入效应较
小,则在X的相对价格为pW时,A国的消费均衡 点可能处于通过C1点和EA点的垂直线之间。此 时SS1曲线具有更大的正斜率。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三、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与 比较优势

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生产达到均衡; (2)消费达到均衡; (3)市场出清。

以上三个条件可分别使用如下三个表达式表示:
MRT=PX/PY(2.10)
MRS=PX/PY(2.11) XC=XP,YC=YP(2.12)
(7)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一、基本分析工具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一、基本分析工具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2-7)式可以表示为图2-1中 的直线AA′,其中X产品的最大 产量为A点,Y产品的最大产量 为A′点;直线AA′左边的区域是 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 产量组合,直线AA′上的点是生 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的最大的 产量组合。
第二章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从绝对成本理论到比较成本理论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比较成本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评价


本章提要
思考题
总目录
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节 从绝对成本理论到比较 成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理论的产生
亚当·斯密: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 自由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理论,阐述了国际分 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第二,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 贸易的基础。
pA=aY/aX=p*A时,国
民供给曲线为BC段
pA>aY/aX=p*A时,国民
均衡点就是A点
pA<=aY/aX=p*A,此时的
供给曲线为DC段
pA<=aY/aX=p*A时,国
生产均衡点就是A′点
民供给曲线为OAB段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节
四、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一)国民供给曲线
1、收入效应与过剩供给曲线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三、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与 比较优势

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相切的切点。 这里以A国为例说明封闭经济一般均衡解的确定。 为什么切点EA是A国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点呢? p*A<p*B,这表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导致 了两国封闭经济的均衡相对价格的差异,或者说, 封闭经济的均衡相对价格差异反映了比较优势所 在。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五、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

(二)考虑收入效应的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 需求曲线
1、收入效应与过剩供给曲线

如果开放经济之后,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由pA上升 到pW,则A国的生产均衡点由EA点转移到A点,此时 X产品的产量达到其最大值XM,但A国的消费均衡点 则随着X产品的收入效应的不同而存在三种情况。
相同; (8)两国的消费偏好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二、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根据以上假设和(2-7)式可知,A、B两国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别为: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三、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与 比较优势

假设A国在X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 在Y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即
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的新古典 经济学分析
一、基本分析工具

(一)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一、基本分析工具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生 产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 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假设:
(1)经济社会只生产X和Y两种产品,生产要
图2-4 A国X产品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四、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二)国民需求曲线
pA=aY/aX=p*A,消费均衡点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 AA′上的EA点,X产品的需求量为X0; pA=p1>aY/aX=p*A,X产品的需求量为X1;
pA=p1<aY/aX=p*A,X产品的需求量为X2。


图2-4所示的A国X产品的国民需求曲线MN,它是一 根斜率为负数的曲线,即X商品的国民需求量随着 X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五、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

在X产品的某个相对价格水平下,如果X产 品的国民供给量XP与国民需求量XC之差大 于零,就说X产品存在过剩供给(Excess Supply);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五、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

同样的道理,可以得到图2-5(b)所示的B国X产 品的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注意,图2-5 (b)的横坐标为XC-XP,它同图2-5(a)正好相反。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五、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


(二)考虑收入效应的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 曲线 下面开始考虑收入效应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即 同时考虑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对于消费均衡的影 响。 1、收入效应与过剩供给曲线 假设相对于B国而言,A国X产品具有比较优势,A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AA′,封闭经济均衡点为EA 点,封闭经济均衡时X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A,X产品 的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X0,此时A国的福利水平可 以使用社会无差异曲线U1来表示。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一节
二、比较成本理论


(一)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
大卫·李嘉图:1815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保 护贸易的法律,即《谷物法》。这项法律对于 地主阶级极其有利,但对于工业资产阶级却是 极其不利的,因为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农产品,而高昂的谷物价格势必引起劳动力价 格的上涨和利润的降低。因此,工业资产阶级 强烈要求废除《谷物法》。就在英国工业资产 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谷物自由贸易优越 性之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第二节
一、基本分析工具


(五)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两种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