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古文二则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2.翻译练习:将《古文二则》中的某一小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意的准确表达,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读书笔记:学生阅读《古文二则》后,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古文创作:仿照《古文二则》的句式和风格,创作一篇简短的故事,可以是古代人物故事,也可以是现代故事改编,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二则》,理解古文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本课中的生字、词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文,了解古代人物故事,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结合古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课堂讨论、作文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古文中所蕴含道德观念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创设展示平台,激发学习动力
-定期举办古文朗读、表演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古诗文竞赛,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4.学生能够运用古文知识,进行简单的翻译和创作,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古文情境,体验古人的生活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思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古文内容、人物形象、文化常识等方面进行讨论。

古文二则教案

古文二则教案

古文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文的基本特点及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并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古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文的定义和特点;2. 古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古文的阅读和理解;4. 古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如:你们了解古文吗?古文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文?通过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古文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简明扼要地讲解古文的定义和特点,如:古文是指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以文字简练、意境深远、修辞技巧丰富等特点为主。

3. 分析古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古文的分类,如:古文可以分为诗歌、散文、辞章等。

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古文的代表作品,如《诗经》、《孟子》等,让学生对古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教学古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例子来教学古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如:先读懂古文的字义,然后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最后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5. 教学古文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针对古文的写作特点,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如:运用古文的修辞手法,使用古文的词语和句式,注重行文的节奏感和抒情效果等。

6.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古文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如:让学生阅读一篇古文,然后让他们写一篇自己的古文作品。

7. 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小结,让他们对古文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四、课堂活动1. 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就古文的特点、分类、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进行互动讨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 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共同解读一篇古文,并且设计古文写作练习题目。

3. 个人写作: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一篇古文的作文,然后收集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估他们对古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3. 通过考试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古文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古文二则 教案

古文二则 教案

古文二则教案教案标题:古文二则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魅力。

2. 提高学生对古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两篇古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 分析古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取两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古文,如《论语》中的一篇对话和《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文解析、注释和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或摘录一段精彩的古文,引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古文的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学习古文一:1. 分发选定的古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标注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3. 分析古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学习古文二:1. 重复上述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二篇古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 比较两篇古文的异同之处,让学生思考不同时代和背景下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分发相关的学生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2. 鼓励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古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强调古文的重要性和学习古文的价值。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感悟,评估他们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古文作品,并进行深入的文学研究。

2. 组织学生进行古文朗读或演绎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2. 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语文:7.28《古文二则》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语文:7.28《古文二则》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④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二,内容探究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谚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无信不立
板书设计:
性格:重诺责,敦风义
具体表现:友在,“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不语郎君
----------友人信任 (侧面烘托)
友亡,坚还友财
教学后记:
7.28《古文二则》教案
节次
第2节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案语文版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

2、学习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2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需要从最基础的来引导学生3重点难点重点词语的解释。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蔡勉旃一、导入新课由文言文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意义,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璘()旃()敦()券()亡何()愕然()语()卒辇而致之()()2、文学常识填空。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

作者是,代人。

字。

三、讲授课文(一)朗读学习目标。

(二 )朗读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同学听准字音,明确停顿。

2、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4、明确字音。

5、齐读课文。

温馨提示: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三)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翻译课文)1、重点字词:重诺责敦风义以千金亡何亡何未尝语我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温馨提示:翻译时应注意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替”: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3、“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4、“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语句要加括号。

5、“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四)合作探究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的人?四、随堂练习1、而翁知我古义今义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古义今义温故而知新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故不语郎君以千金寄之其人亡亡何五、挑战极限1、解释下面的字词重诺责敦风义敦风义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愕然未尝语我卒辇而致之2、翻译句子(1)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3)且父未尝语我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28《古文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28《古文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28《古文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读懂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2、弄懂故事蕴涵的道理。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此前已经学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已有所了解,加上本文短小较为简单,因此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而本课的主题又较有话题性,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自主思考,后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3重点难点1、通过预习和课堂学习,使学生理解文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意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他们在讨论中拓展思维,思考蔡勉旃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启发意义。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有个朋友找我借钱,并且数额不小,我该不该让他打个借条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学生七嘴八舌)谢谢同学们,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借钱时,人们都会立字据或签合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好友在他那里寄放了千两百银,却没有立下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八课《古文二则》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活动2【活动】出示教学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来。

(学生读)让我们带着这些目标进入今天的学习。

活动3【活动】初读感知1、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正音(出示课件)旃券亡何语辇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字的读音吗?3、个读这是一篇文言文,想要读懂故事首先得读顺课文。

谁愿意来试一试?(挑学生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4、齐读活动4【讲授】疏通文意1、自译。

请大家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

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笔圈划出来。

2、小组译。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遇到的问题。

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组长收集起来,一会儿我们班内交流。

3、班级交流。

你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哪位同学愿意帮帮他们?(学生出示问题,共同讨论,老师适当点评,重点地方做强调补充)复述故事。

古文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古文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本文将为您分享一份“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以期为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文《劝学》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思想境界。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理解古文的同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取了《劝学》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具体如下:1. 《劝学》中的名言警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品葱者人,品葱者国,所以重之者,以补过也。

2.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教学方法1. 群体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思考文言文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讲述古文的含义,以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堂知识。

3.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古文良言、成语、格言等等,来引导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学而时习之”,“礼尚往来”,“以德立身”,“知难而进”等等火眼金睛级别的名言警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对古文进行概括性介绍在对于名言警句进行初步介绍后,教师可以就整首文言文作简要的概括性介绍:作者是谁?背景是什么?主要思想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预热课堂氛围。

步骤三:小组讨论按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分别分成两组,对于两者的意义、背景、用途等等进行小组探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古文二则》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古文二则》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古文二则》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摘要:【疑难析,()词类活用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8课.古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疑难析】戴震难师“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学只味相信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知识成功学者不墨守前人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尽信不如无”我们学习程是不是该学学戴震怀疑精神呢?【重品析】.蔡勉旃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是怎样表现他这品质?蔡勉旃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他这里千两白银还给亡友子事例表现出寄放而不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信任坚持把千两白银还给亡友子说明了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亡友子“愕然不受”认“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什么精神?《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善质疑和敢质疑精神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券心不纸”是什么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甲生“券心不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心和行动而不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行上不诚心就是写纸上捏手里也无用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真正知己当然应以信任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缺乏信任相防彼猜忌这样朋友还是朋友吗?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朋友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事例还少吗?丁生我赞成丙观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以免产生纠纷凭据手也可避免邪念产生【言知识】()通假义亡何(通“无”没有)()词类活用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②且父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③卒辇而致(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⑤ 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课外知识补充】关诚信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论语V学而》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陶行知信用如镜有裂痕难以复原——(瑞士)亚美路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品格也升高了国国格——(美)华盛顿【步达纲练习】、据课回答下列问题.释下列加粗()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千金寄______________ (3)且父尝语我______________ ()卒辇而致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重责诺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就傅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曾说“尽信不如无”这句话是什么思?你对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关“诚信”名言不少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再《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5.从哪两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绝对信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蔡勉旃如贪了友人银子友人儿子会不会知道?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蔡勉旃召友人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友人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子什么样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子罕辞玉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宝也故敢献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释下列句加粗词()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尔以玉宝__________________ 0.翻译下列句子()以示玉人玉人以宝也故敢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释他释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褒扬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 古文二则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 古文二则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 古文二则教案语文版28.古文二则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而且友人不久即去世、其子又未闻此事的情况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一、导入课文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二、借助注释,疏通课文1.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一遍阅读,快速地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生字词注音。

稍后老师利用幻灯片归纳字音并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2.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阅读,大声的地朗读课文后,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要求: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稍后老师利用幻灯片归纳字词积累。

3.提问学生: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第三遍阅读。

在他读的时候,请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理解课文。

各小组推荐一人复述故事内容,老师加以评述。

三、解析课文(1)重点语句解读1.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设置问题:①友人之子当时是什么表情?明确:友人之子表现出惊奇、诧异的神情。

②“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这句话是什么语气?他为什么不相信这是事实?明确:这句话是反问语气。

父亲未有遗嘱,家中又无字据。

③“父未尝语”是何原因?明确:父亲相信蔡勉旃的人格,因为他特别讲信用“重诺言”2.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设置问题:①蔡勉旃的“笑”有什么含义?明确:表现了他以诚待人,讲究信用。

语文版七年期上教案第28课

语文版七年期上教案第28课

《28.古文二则》教学设计小关中学:余江海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给课文生字注音并组词。

2、学生能够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翻译课文。

4、学生能够解决(六)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导语:(书面略)二、常识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学生对作者作简介。

2、(注:教师根据学生简介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满分10分)3、教师对文学常识作补充说明。

三、生字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各自注音并组词。

2、生字: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注音组词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满分10分)4、师生课堂检查更正。

四、朗读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各自由教师划分的文段。

2、朗读: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朗读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最低分5分,最高分10分)4、教师针对各组朗读情况作点评。

第二课时五,翻译关:10分。

1、把课文分成四个板块,每组抽数名同学翻译各自的板块。

2、翻译: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朗读情况酌情打分,最低分5分,最高分10分)4、教师根据学生翻译情况作点评和更正。

六,理解关:60分。

学生举手抢答。

(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回答情况酌情打分,Y道问题每道问题最高分60/Y分)教师设置问题:七、作业关:完成教师设置问题。

(注:完成理解关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对知识让学生增加印象,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古文二则》教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古文二则》教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28.古文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过程与方法互动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1、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文意,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二、走进作者:徐珂(1869--1928)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

188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

不过,他在科举考试中,终未再获功名。

但他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颇关注于新学,以至于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

又曾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

其间,为了维持生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曾充当其幕僚,为将士讲解古书诗赋,但终因思想不合而离去。

本文选自《清稗类钞·敬信》。

《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

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

内容范围广泛,检索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

三、预习检测:初次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生字词注音。

旃璘诺敦券亡何其人亡语卒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的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2、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而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之师应之曰卒辇而致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又有某以千金寄之以无以应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五、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4.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5.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8 古文两则教案 语文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8 古文两则教案 语文版 教案
难点
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课文,进入新课
学生回忆
巩固所学知识
二、人物简介、文学常识
走进段玉裁,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学生观看幻灯片,了解段玉裁
学生听取教师的介绍,做好相
关笔记
通过教师对段玉裁的介绍,学生进一步了解段玉裁;通过老师对作者以及文体常识的讲解,学生能够增加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掌握字词、正音正义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难师 nàn 几何:jǐ
蕴蓄:yùn xù 为:wéi
几二千年:jī 日数:shǔ
学生集体朗读、识记字词
让同学明白要做一个重诺守信的人重诺守信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3、培养学生翻译课文的能力;
4、学会作者抓住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
态度与情感
通过学习本文,学习戴震善于发问善于思考的精神。
重点
理清文章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手段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读懂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2、弄懂故事蕴涵的道理。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此前已经学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已有所了解,加上本文短小较为简单,因此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而本课的主题又较有话题性,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自主思考,后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3重点难点1、通过预习和课堂学习,使学生理解文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意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他们在讨论中拓展思维,思考蔡勉旃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启发意义。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有个朋友找我借钱,并且数额不小,我该不该让他打个借条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学生七嘴八舌)谢谢同学们,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借钱时,人们都会立字据或签合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好友在他那里寄放了千两百银,却没有立下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八课《古文二则》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活动2【活动】出示教学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来。

(学生读)让我们带着这些目标进入今天的学习。

活动3【活动】初读感知1、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正音(出示课件)旃券亡何语辇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字的读音吗?3、个读这是一篇文言文,想要读懂故事首先得读顺课文。

谁愿意来试一试?(挑学生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4、齐读活动4【讲授】疏通文意1、自译。

请大家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

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笔圈划出来。

2、小组译。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遇到的问题。

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组长收集起来,一会儿我们班内交流。

3、班级交流。

你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哪位同学愿意帮帮他们?(学生出示问题,共同讨论,老师适当点评,重点地方做强调补充)复述故事。

解决完翻译障碍,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试一试,这些问题你掌握了吗?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疑难解析】
戴震难师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

”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

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
【重点品析】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

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

”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

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

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

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

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

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

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文言知识】
(1)通假字义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⑤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诚信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诚故信,无私故威。

——(宋)张载
至诚则金石开。

——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

——(美)华盛顿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

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提高训练
子罕辞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2)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