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公开课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规律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 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3. 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和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规律的概念。
2. 讲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4. 分析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5. 总结本章内容。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思考运动和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第二章:运动的种类和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2. 让学生理解各种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不同种类的运动:体育运动、艺术运动、科学运动等。
2. 各种运动的特点:竞技性、表演性、趣味性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同种类的运动和各种运动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运动项目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种类的运动。
2. 讲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3. 讲解各种运动的特点。
4. 分析具体运动项目的特点。
5. 总结本章内容。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思考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分析其特点。
第三章:规律的定义和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规律的定义和特点:规律的内涵、规律的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规律的概念。
2. 讲解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4. 总结本章内容。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思考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并总结其特点。
第四章:运动和规律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教案标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类型的运动,并能区分它们的特点。
2. 了解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
2. 运动规律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教具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运动器材。
2. 幻灯片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运动器材,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平时喜欢的运动类型,并询问他们对这些运动的认识。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的运动,如体育运动、户外运动、室内运动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区分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规律,如运动需要有规则、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等。
三、运动规律的认识(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不同运动的规律,如力学规律、运动轨迹等,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引导学生发现运动规律的应用,如运动中的力的作用、运动速度的变化等,并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四、运动规律的应用(15分钟)1. 设计一些运动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如用不同力度推动物体的距离变化、用不同速度跑步的耗时比较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对运动规律的认识。
五、运动的益处(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如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心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认识运动和把握规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运动,并关注运动的规律。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讨论,激发了他们对运动的认识。
通过讲解运动的分类和规律,培养了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通用3篇)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通用3篇)熟悉运动把握规律篇1【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其次框《熟悉运动把握规律》一、教材分析《熟悉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2.力量目标:熬炼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培育同学正确熟悉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根据客观规律办事的力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同学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肯定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加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士气和信念,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开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三、教学重点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具体。
老师指导同学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五、教学方法1.老师启发、引导,同学自主阅读、思索,争论、沟通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1.同学的学习预备:课前预习2.老师的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支配: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检查落实了同学的预习状况并了解了同学的怀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现目标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开头今日的学习:熟悉运动把握规律。
多媒体展现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老师活动:指导同学阅读课本第3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索所提问题。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运动并掌握运动的规律。
通过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实践活动的引导,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运动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物体的特征。
2.掌握物体的平直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实验器材:计时器、直线轨道、小球、测量尺、摄像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运动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速度快的运动画面,引发学生对运动的思考。
2.概念解释:介绍运动的定义和运动物体的特征,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识点解释:利用幻灯片展示,详细介绍物体的平直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4.实例分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分析不同物体在平直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的行为和规律。
5.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认识到的运动规律,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第二课时:实践探究运动1.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通过互动问答巩固知识。
2.实验介绍:简要介绍实验流程和所需器材,并解释实验目的。
3.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流程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所得数据,分析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并与理论知识互相印证。
5.实验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互评。
第三课时:规律应用与拓展1.规律应用:通过幻灯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运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规律解析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2.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碰撞运动、斜抛运动等更复杂的运动情况,并帮助学生拓展运动规律的应用范围。
3.小结复习: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
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总结报告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必修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内容,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二)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与技能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把漫画、视频等课件展示给学生,通过情景剧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
(4)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
◇运用: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学习重点、难点】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知识梳理】
(二)预习导读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
在,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而运动是、
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的一面。
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选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选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选教案下面四本店铺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一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二、知识目标1.运动、静止和规律的含义;2.运动是有规律的;3.规律是客观的三、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体还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规律是客观的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难点: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2.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且能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教学设计】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温故而知新(通过练习题训练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属于物质的是①影子②抗震救灾精神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 “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这一观点A.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独立存在的C.承认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D.主张科学研究应脱离知觉主体3. 在我国历史上曾掀起“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做法,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1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1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内容,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二)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与技能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利用预习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
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小组合作,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a.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b.我们如何运用规律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每组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观点阐述和结论,字数不限。
3.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对现实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关注欲望。然而,由于运动与规律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可能对运动与规律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提示: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旨在检验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4.阅读拓展资料,了解运动与规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提示:可以选择科普书籍、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关注运动与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5.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观察并记录运动与规律在展品中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与规律的概念及其关系。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运动与规律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运动与规律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分析以下案例:为什么夏天会下雨,冬天会下雪?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j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运动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运动规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运动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重要性。
3. 讲解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原理。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运动规律的应用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有关运动规律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和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运用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运动现象和运动规律的应用案例。
2. 相关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3. 实际运动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运动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与分类运动规律的概念与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运动的定义、分类及运动规律的概念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概念的认识和应用第二章:运动的基本形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和规律2.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等复合运动:多个简单运动的组合2.3 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各种运动形式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2.4 教学评估课堂演示:评估学生对不同运动形式的认知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运动特点的理解和描述能力第三章: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运动规律的应用3.2 教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运动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运动规律的应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能量守恒定律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规律原理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应用的掌握情况第四章:运动规律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运动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物体运动的研究、动力学问题运动规律在工程学中的应用: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运动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运动锻炼、交通安全等4.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规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4.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认识和思考能力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规律在未来的发展前景5.2 教学内容探讨运动规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思考和展望运动规律的未来发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规律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能力第六章:运动规律与科学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运动规律进行科学探究6.2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运动规律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利用运动规律解释现象、设计实验验证规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运动规律的应用实践法:让学生设计实验,运用运动规律进行探究6.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力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步骤的理解第七章:运动规律与技术革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技术革新与运动规律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运动规律进行技术创新7.2 教学内容技术革新的定义与意义运动规律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机械设计、电子产品等7.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规律在著名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运动规律在技术创新中的潜力7.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在技术革新中应用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在技术创新中潜力的认识第八章:运动规律与人类健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运动规律保持健康8.2 教学内容运动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运动规律在健康锻炼中的应用:运动计划设计、运动效果评估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运动规律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运动锻炼的方法实践法: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体验运动规律在健康中的应用8.4 教学评估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在健康锻炼中的应用能力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规律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理解第九章:运动规律与自然现象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运动规律解释自然现象9.2 教学内容运动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地球运动、天体运动等运动规律在自然现象解释中的应用:潮汐现象、地震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运动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重要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规律在自然现象解释中的应用实例9.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在自然现象中应用的理解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规律与自然现象关系的认识第十章:运动规律与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展望运动规律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规律对人类社会的意义10.2 教学内容运动规律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应用:、等运动规律在未来人类生活的影响:交通、环境等方面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运动规律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思考和展望运动规律对人类社会的意义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规律在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认识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规律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运动的定义与分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是学习运动规律的基础,对后续章节的理解有重要影响。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j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选教案第一章:认识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形式和分类。
3. 让学生理解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运动的形式和分类3. 运动与生活的关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含义。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的定义、特点、形式和分类。
3. 实例分析:分析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的形式和分类。
第二章: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3. 让学生理解规律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规律的定义和特点2. 规律的发现和应用3. 规律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规律的含义。
2. 讲解:详细讲解规律的定义、特点、发现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规律在运动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第三章: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的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运动规律的应用领域2. 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3. 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规律的应用领域。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规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和解决方法。
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第四章: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1. 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 让学生掌握运动规律的研究技巧。
3. 让学生能够运用研究方法探索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1. 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2. 运动规律的研究技巧3. 运动规律的研究实例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教案主题:认识运动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运动规律的概念;2.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运动规律。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教案和教材;2.搭建一个简单的实验场景,用于学生观察和实验;3.准备与运动规律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教学活动: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运动规律”。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要了解运动规律的欲望;-提问:“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例,向学生解释运动规律的概念。
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让学生易于理解;-提问:“平时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一些物体的运动,并发现它们有一些规律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举例说明。
3.实验探究(30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验场景,比如让一颗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并观察其运动;-让学生观察滚下来的小球,在观察的时候,引导他们思考一些问题:“滚下来的小球速度是不是一直都是相同的?它加速的时候有什么特点?退慢下来的时候有什么规律?”;-提供一些实验工具给学生,比如一个倾斜的平面和磁铁小球,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向学生讲解运动规律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规律。
4.进一步理解(2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认识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会放开手臂,身体就能旋转起来?为什么打高尔夫球,球杆越长,球就飞得越远?”;-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多给予肯定性回答。
5.小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小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运动规律的相关知识点。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运动规律的小论文。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介绍一个他们所感兴趣的运动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解释、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和小结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授课人:张鹏飞教师寄语:坚持物质与运动的统一,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学习时间:11月29---- 30日【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理解运动、静止的哲学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习运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分析事物,锻炼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教学重点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课前预习案】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⑴.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课堂导学案】★温故展示:(上节内容升华体验,构建知识体系。
)1.一个概念:什么是物质?唯一特性?2.一个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教师总结展示知识体系图片)★知新探究: (展示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视频,导入新课)问:有何感想?成功的根本原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自主探究一:(展示生活中各种运动形式图片)问:图片说明什么问题?(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师总结)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呢?2.什么是运动注意:哲学所说的运动与生活中的各种运动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合作探究一:(展示想一想图片,学生思考,然后展示运动能否离开物质图片,学生回答,教师展示总结物质与运动关系图片。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运动←→形而上学②物质←→唯心主义过渡:世界上有没有静止的事物?(学生讨论举例回答,老师总结展示静止含义图片。
)4.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学生分组讨论,依据两方面的含义举例展示说明。
)过渡问:静止是不是意味着不运动?合作探究三:(展示刘德华一生图片,学生分析说明)(展示探究思辨图片)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为什么?(生生互动,老师展示运动与静止关系图片。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②联系:③两种错误倾向: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那事物又是如何的变化发展的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可循的?并举例说明。
(学生展示,老师总结展示规律含义图片:具体---抽象):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必然的→不是偶然的稳定的→不是易变的自主探究二:(展示图片下列是规律的有,学生讨论回答。
)(2)规律的特点自主探究三:(展示多媒体:人类违背规律的典型案例)图片说明什么问题?①规律是客观的(展示多媒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个不同的领域规律,学生总结,老师展示图片。
)②规律是普遍的过渡:依据哲学的含义,在学习时应坚持什么原则?(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展示方法论意义图片)(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意义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呢?合作探究四:(展示人类认识利用规律图片,学生感悟总结)②★课堂小结:(展示小结图片,明确问题,形成体系)★教学相长:(判断对错,说明理由)1.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则、定律、定理、公理、公式,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不能等同于联系。
不能等同。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主观的。
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
3.任何规律都是无条件的,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
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的。
4.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5.规律有好坏之分。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随堂演练:1.(2011·江苏单科T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2.(2010·江苏卷高考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4.“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③征服自然,造福人类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AAABD6.近年来,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让中国人民几经磨难,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顽强精神,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因此,有媒体评价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请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媒体评价的合理性。
答:(1)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它符合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观点。
(2)“天灾不由人”即天灾是客观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人们不可能改变自然现象中的天灾,如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
(3)“抗灾不由天”即抗灾的成败不是由天意决定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对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4)人们在尊重实际和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顽强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是可以战胜困难(天灾)的,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体现了“抗灾不由天”。
【课后升华体验】概括梳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方法论意义】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授课思路【指导思想】:贯彻落实“自主学习,愉悦课堂的”方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有收获,都有愉悦感。
真正实现学生能够自觉、自主、愉快地学习,形成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阐述这些思想是为了形成认识和探讨客观世界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为第五课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好铺垫。
依照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授课思路如下:1.通过【课前预习案】力求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在【课堂导学案】的“新知探究”环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方法、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探究意识,为课堂的展示交流做准备。
3.设计“课堂小结”环节,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及时进行点拨,相机指导。
力争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4.通过“教学相长”环节,针对易考易混点,师生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思维,明辨是非,进一步深化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细微区分,掌握有力答题工具。
5.设计“随堂演练”环节,实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服务于“运用所学解决所问”的高考宗旨。
6.最后的【课后升华体验】,设计巩固拓展训练,设计与本课有关的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作业。
能够体现知识能力重点,有层次,有梯度,以供不同起点学生选择使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