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论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论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论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许多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学前教育被称为幼儿园教育,主要是由教会组织或慈善机构提供。

德国的弗雷贝尔和瑞士的佩斯特洛齐都是学前教育的开创者,他们都推崇幼儿园中“自由游戏”和“自然启发”教育。

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学前教育开始成为一种普及的教育形式。

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许多国家开始建立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机构。

例如,美国建立了国家幼儿教育中心,国家儿童福利委员会等机构;英国则开始实行政府资助的幼儿园计划。

三、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全面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学前教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健康成长,而是更多地注重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内尔、苏联的维果茨基等。

四、逐步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是学前教育逐步完善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促进了学前教育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化、标准化、评估系统建立等也逐步完善。

例如,美国大力推广“早期干预”的概念,韩国实行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计划等。

总之,外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形成,再到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这些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0第十章 古代西方学前教育

10第十章  古代西方学前教育

究第教四编 学外国方古代学法前教的育史著作。
22
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 2.论教育与人的天性
① 人具有可教育性 ② “天性是教育的原材料”只有教育和天赋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雄辩家
3.论道德和知识
强调道德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
“教师培养雄辩术给没有道德的人,就是给强盗提供武器”
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物象世界是虚幻的、无常的,物象世界是理念
世界的淡薄的阴影和“分有”的结果。而构成理念世界的金宇塔的顶点 便是善的理念。
政治理想:建立理想国, 三个阶层(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这三种人形成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
教育思想:教育是实现政治理想的工具
围绕培养“哲学王”,构建庞大的教育体系
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从人是政治动物来讲,要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从人是理性的生灵来讲,充分发展
认得理性为目的
2019/11/9
第四编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
15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2、论教育的年龄分期和秩序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
“教育的目的及其作用犹如一般的艺术,原来就在效法自然,并对自然的任何 缺漏加以殷勤的补缀”
在襁褓中,由奶妈或母亲抚育。 断奶后,由家庭教师照料。
教育内容:
音乐:陶冶其性情。 故事:包括寓言、童话,《伊索寓言》或《荷马史诗》。 游戏:掷骰子、猜单双、玩球、与小动物嬉戏。(流行游戏50多种) 玩具:彩陶娃娃、泥制动物等。 礼貌行为习惯培养。
7岁以后: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
2019/11/9
第四编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看看它对我们国内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明白,学前教育可不是什么小儿科,它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站,所以我们得认真对待。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可不是现在这样的。

那时候,孩子们都是在家里或者当地的教堂里接受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有其历史渊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于是,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那么,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国内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咱们一点点来说。

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理念。

他们认为,学前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所以,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注重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对我们国内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压力。

我们要关注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

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教师都是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的,他们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这对我们国内的学前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他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课程。

这对我们国内的学前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我们还要关注学前教育的家庭合作。

西方国家的家长都非常重视与幼儿园的合作,他们会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与老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这对我们国内的学前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国内的学前教育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10学前教育简史 (第十章 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10学前教育简史 (第十章 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出生于 威尔士一家五金店商家,年少时很受父母的疼爱。
作为英国第一个创立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 儿园)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欧文认为,要培养智育、 德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把教育与生产 劳动结合起来。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著名的代表人物,欧 文的教育思想是他的空想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学前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教育思想中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 论人的性格形成
人的性格形成学说是欧文从事社会改革和教育实验 活动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二、 创办性格形成新学院
欧文深信人的性格自出生后主要是由外力形成的,若一个人自出 生时就处于优良的环境中,并对他实施正确的教育且一直持续到受教育 者形成能够抵抗不良影响的牢固品格。1816年,欧文耗资一万英镑在其 工厂区建立了第一所相当接近现代标准的公共学校——“性格形成新学 院”,面向2—14岁的儿童、少年提供教育,另外还附设有成人教育班。
福禄贝尔于1826年出版的《人的教育》、 1843年出版的《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以及1861 年出版的《幼儿园教育学》,全面地反映了福禄贝 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节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 论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 自我活动的原则 (二) 连续发展的原则 (三) 劳作和宗教的原则 (四) 生产活动和勤劳教育 (五) 社会原则
第二节 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 对卢梭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夸卢梭的教育思想常被誉为是教育重心从成人向儿童转变的重大转折, 更被冠以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之名,成为教育史上的佳话。
将卢梭与近代教育学说奠基人夸美纽斯进行比较的话,可以看出二者 在教育应顺应自然、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上不谋而合。

第七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七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 古代埃及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祭 司、医学、建筑、军事、农务等。男童 稍能懂事就跟随父辈或长辈,在实际生 活中通过耳濡目染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继而动手试验。女童则限于由母亲教会 缝纫、烹饪等家务劳动,不得参加任何 技艺的学习。从教育方法上看,实行家 长制加体罚,儿童身心倍受摧残。女童 的学习受到歧视。
(一)家庭教育时期
• 公元前1200年的希伯来人尚处于原始社 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 虽然百年后建 立统一国家 , 但不久又分裂 , 长期处于战 乱之中直至成为亡国之奴。在这一时期 , 家庭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 按照希伯来的习俗,婴儿一出生后就用 盐水擦洗,还习惯于把婴儿置于襁褓之 中。孩子一般要又母亲哺乳,到三岁才 断奶。
斯巴达长老检视婴儿
斯巴达城遗址
• 0-7岁, 婴幼儿就开始接受斯巴达式的家 庭教养和教育。具体实施主要由母亲负 责。培养孩子从小不哭不闹、听话顺从 的习惯 , 儿童稍大些时 , 要他们不计较食 物的品种和好坏 , 不挑剔衣服的颜色和样 式 , 经受艰难生活、吃苦耐劳和锻炼身体 的种种考验 , 提高适应性。此外 , 在品德 和性格方面 , 则要孩子始终保持知足和愉 快 , 还要不怕孤独和黑暗 , 并经常带他们 到公共娱乐场所去观赏和聆听关于英雄 事迹的演出和讲解 , 学习英雄们的伟大言 行。
• 种姓制度是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它 把从事当时不同社会分工的人群,划分成4个 等级,也就是构成4种种姓。第一等级是“婆 罗门”, 即掌握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第二等 级是 “刹帝利”, 执掌行政与军事大权的世袭 贵族;第三等级称为“吠舍”,即名义上具有 人生自由的 , 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农夫、手工 业者和贫民等 , 他们必须向第一、第二等级交 物、纳税 ;第四等级称作“首陀罗”, 即被征 服者或奴隶 ,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前两个 等级与后两个等级由于种姓差别而尊卑极为悬 殊 , 他们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食 , 世袭相传 , 不得更改。

第二章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经历了不断变革与发展,成为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对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探讨,并从不同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西方学前教育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游戏和体育来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品格。

然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几乎被忽视了,大多数孩子只能在家庭或教堂接受传统的宗教教育。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学前教育的复苏。

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早期学前教育实验,旨在为工人家庭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和看护服务。

这些实验的成功促使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始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并在19世纪末正式建立了公立幼儿园。

在20世纪初,西方学前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出现为学前教育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儿童在自由环境中自主学习,并通过感官和运动的体验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除了蒙特梭利教育法,其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对学前教育做出了贡献。

例如,弗洛伊德提出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都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美国,学前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得到了广泛推行。

20世纪60年代的“戴德儿童研究”揭示了贫困儿童缺乏学前教育的不利影响,并引发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更大投资和改革。

从那时起,美国学前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和项目。

除了美国,欧洲国家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瑞士、芬兰和德国等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模式,通过优质的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这些国家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并重视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训。

尽管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

中外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中外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通过对比中外学前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两种教育体系在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以下是我对中外学前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外学前教育理念的差异1. 西方学前教育理念西方学前教育强调个体发展、自主探索和创造力培养。

以美国为例,其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成长。

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学前教育理念我国学前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我国为例,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德育为先,注重幼儿的社会性、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关注幼儿的学业成绩。

二、中外学前教育方法的差异1. 西方学前教育方法西方学前教育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游戏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美国学前教育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2. 中国学前教育方法我国学前教育方法以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逐渐引入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中外学前教育内容的差异1. 西方学前教育内容西方学前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2. 中国学前教育内容我国学前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逐渐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增加体育、劳动教育等内容。

四、中外学前教育的优势与不足1. 西方学前教育的优势(1)注重个体发展,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东西方学前教育的不同

东西方学前教育的不同
认为新的教育体系包括三个领域——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 谦虚的教师和一些材料做成的物品。
从出生到5岁(2~2.5岁时达到顶峰)
感觉的敏感期
1岁多到4岁左右
秩序的敏感期
在出生后2个月到8岁
语言的敏感情
从出生到6岁
动作的敏感期
二 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
1.古代胎教理论 古人有言:“古人为教,方其子在胞胎之中,己谨其所感” 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王守仁强调教育遵循儿童天性
(二)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诞生
1.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他是“活教育”思想的发起者。“活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还设计“五指活动”,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做中教, 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提出将幼稚教育运动转向劳苦大众的队伍,提出平民子女也应受 到教育。
第一时期
出生至7岁
儿童出生前的胎教
出生至5岁的婴幼儿教育
第二时期
7~14岁
5~7岁的儿童教育
第三时期
14~21岁
• (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学前教育理论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顺其自然,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效法自然”原则 注: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指学前教育
年龄 0~6岁 6~12岁 12~18岁 18~24岁
教育机构 母育学校 小学 拉丁学校 大学
2.卢梭的教育思想
首要目标是保护儿童的善良本性,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 自然发展一致起来。
发展阶段 0~5岁 5~12岁 12~15岁 15~20岁
教育重点 身体养护 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 知识教育 道德,宗教,情感的教育

梳理古今中外西方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知识要点制作思维

梳理古今中外西方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知识要点制作思维

梳理古今中外西方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知识要点制作思维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中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理念的学前教育实践。

以下是梳理的一些关于古今中外西方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要点:一、古代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1.古代中国学前教育实践:在古代中国,家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或家庭长辈通过口头教育和家教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基本技能。

2.古代西方学前教育实践: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富裕阶层的孩子可能会接受由个人家庭教师提供的私人教育。

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前教育很少存在。

二、现代西方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1.德国蒙特梭利教育法: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创立,强调自由发展、充分准备幼儿继续学习,在培养孩子的感官、运动和智力方面做到全面发展。

2.美国的惠勒教育法:“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法,注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强调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尊重孩子的个体发展。

3.美国的预防教育: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通过提供健康饮食、体育锻炼、接种疫苗等方式来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4.美国公立学前教育:在20世纪,美国开始建立公立学前教育体系,通过政府补贴、公共幼儿园等方式,为家庭无法提供学前教育的孩子提供义务教育。

三、中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1.家庭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通过传统的口头教育和家教来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技能。

2.公办学前教育:20世纪初,中国开始建立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免费或低费用的学前教育,帮助家庭提升幼儿的教育水平。

3.民办学前教育:开放后,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迅速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私人幼儿园纷纷涌现,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

4.优质学前教育推动: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优质学前教育的目标,推动学前教育向更加科学、全面和优质的方向发展,注重教师培训、环境建设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改进。

四、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共同问题与挑战1.教育资源不均衡:学前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差异,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第三章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
1、论儿童的优生优育 从理想国的目的出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 先论述优生优育的问题。 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 划分儿童早期教育阶段,1-3岁;出生 后交给国家特设的育儿院。3-6岁 , 集中到附设在神庙里的国家儿童场里去, 由保姆监护,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给儿 童道德方面的陶冶。
第三章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
一、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二、雅典的学前教育 二者的比较: 共同点: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 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的具 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 教师;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教 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 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 削阶级思想意识。
人有肉体部分和灵魂部分。后者又分为非理性和 理性两个部分。顺应这三个部分,就应有体育、 德育和智育。
三、年龄分期与教育程序
首次提出了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并根据 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任务。 他把一 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 7 年为一自然阶段 划分为 3 个时期 , 即从出生——7 岁为第一个时 期;7 岁——14 岁 ( 青春期 ) 为第二个时期 ;14 岁——21 岁为第三个时期。
三、柏拉图论学前教育的作用和任务
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最早提出学 前教育思想的人。 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 主要任务:重于道德行为的熏陶,以形成 良好的品质。 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模仿这一天性。 “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 固不容易更改的。”
四、柏拉图论学前教育的主要思想
一、生平与世界观
17 岁时来到雅典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 , 师 从柏拉图达 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 , 他离 开学园周游各地。 42 岁时 ,亚里士多德应 马其顿王的邀请, 担任年仅 13 岁的王子 亚力山大 (Alexmdms) 的老师。公元 前 335 年 , 当亚历山大继任王位时 , 他毅然返 回雅典 , 创办吕克昂学园 .

第二章 西方古代学前教育

第二章 西方古代学前教育
僧侣获得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 教堂和修道院是古代文化的主要汇集场所。 基督教是规范教育运行的主要因素。
2.基督教的学前教育 接受“洗礼” 灌输宗教意识 参加圣事礼仪 度过宗教节日
(二)宫廷的儿童教育
1.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自然、社会和宗教的知识以及 某些基本原理。
古希腊到公元前7世纪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两种有代 表性的教育,一种是斯巴达的教育,一种是雅典的教育 。古希腊教育对近代欧美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斯巴达、雅典的学前教育
(一)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1、社会状况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城邦。
斯巴达境内的居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斯 巴达人,是城邦的公民,属于奴隶主阶层;第二等级 是庇里阿西人,属于无政治的自由民;第三等级是希 洛人,是土著居民,也是被征服者,属于奴隶阶层。
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雅典经历民主改革确立了奴 隶制度下的民主政体。雅典全体公民——包括奴隶主及 有公民权的平民—— 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决定 国家一切重要事务。
2、学前教育 为适应民主政体和社会需要,雅典的教育不再是
单单培养军人,而且要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 辩、善于通商的政治家和商人。 教育目标是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雅典儿童出生后也要接受体格检查,通常是由孩子 的父亲进行。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教育。7岁后女 孩仍然在家,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 学习。
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
古代雅典音乐教育场景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比较
共同点:
1、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 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的具体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4、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 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 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0910第二讲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简史

0910第二讲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简史

1.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儿童是国家的财富
斯巴达人认为: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教 育是国家的职责。
重视体质教育
婚前检查 出生检查
7岁前儿童接受的是家庭教育
7岁前儿童主要是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育。教育者 是母亲 7岁后就要进入国家教育场接受严格的训练
2.雅典的学前教育
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的影响;重视游戏的重要作 用;慎重选择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反对教育中 的体罚现象;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十八世纪初期)
夸美纽斯
17世纪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波 兰、英国、匈牙利和瑞典进行教育改革,其教 育思想对这些国家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教育代表作: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体育 2、强调德行的培养 3、智力是无价之宝 4、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智力教育的内容 5、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观察发展感觉 6、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7、教学要彻底与巩固
4、昆体良
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教育家,是西方最早的教学 法学者,被誉为西方教学论的奠基人。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 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 )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主张及早教育 2. 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首次阐释了 双语教育问题。 3.对教师提出高要求,包括热爱儿童、善于观察和 了解儿童;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恰当运用奖惩、禁 用体罚等。
7岁前男、女儿童都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初生的婴儿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7岁以前的儿童,一般由父母养育。童话、故 事和伊索寓言在他们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贵族儿童主要由母亲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喂养, 并创设适宜的环境,注意饮食卫生,并挑选有经 验的奴隶来照看他们。 7岁后的男孩,由教仆陪同入学同时进文法和 音乐学校。而女孩则一直被留在家里接受家庭教 育,学习读写、演奏乐器、纺织、缝纫、烹饪和 刺绣等。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西方当代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西方当代的学前教育
(1)课程目标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 儿童的发展。该方案的教育目标制定如下:培养儿童有效地 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 权利;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包括自我认同、自主 行动、自行抉择、承担责任和接受帮助的能力;培养儿童的 社会性,包括关心他人、成为集体的一员、友爱同伴等;鼓 励儿童的的教育方法 瑞吉欧认为儿童和教师之间就像是在打乒乓球, 是一种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 (2)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环境被瑞吉欧人看成是“第三位老师”,他们认为 环境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非常 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程与教学
1.生成课程与方案教学 在瑞吉欧教育中,人们认为日常生活就是取之 不尽的活动来源,课程来源可以是儿童的兴趣,教 师的兴趣,发展的任务,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等。这 就是所谓的生成课程。 生成课程与方案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 生成课程通过方案教学实施。一般方案教学要经过 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确定方案主题;第二,编制 主题网络;第三,方案的实施。
2.“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一百种语言”是一种隐喻,是指儿童有自己特殊 的、各种各样的表达自我,自我与他人、建立环境 关系的方式。 3.合作教育 生成课程或方案教学往往需要合作教育来完成。 合作教育贯穿整个瑞吉欧教育中,它包括师生之间 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幼儿间的合作以及家庭、 社区之间的合作。 瑞吉欧教育法在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存在 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有人认为在教学中没有设 定具体统一的教育目标,主要适用于小学,对教师 的要求较高,在实施操作过程中要求具备各种条件, 等。
(2)课程内容
在班克街的早期教育方案中,“社会学习”是该课程内容 的核心,也是该课程的主要价值。社会学习是指人与人之间 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它涉及人们所处的环境及 所处的位置,也涉及过去、现在与未来。课程内容以社会学 习为核心展开了六大类。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课程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主要整 合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围绕社会学习主题的音乐、 阅读、书写、数学、戏剧和美术等不同的课程经验;二是身 体、社会、情绪情感和认知等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三是第 一手经验以及再创这些经验的机会;四是儿童在家庭和托幼 机构的经验。 班克街教育方案的设计者认为,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 儿童能够获得有意义的经验,以越来越多的方式主动地探索 世界。

西方著名的四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西方著名的四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一、概述学前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其重要性备受社会关注。

西方著名的四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分别是蒙特梭利教育、雷吉欧教育、斯德哥尔摩教育和高/范德比尔特教育。

这四种模式各具特点,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四种教育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蒙特梭利教育1. 蒙特梭利教育起源于意大利,由玛利亚·蒙特梭利创立。

她提倡以儿童为中心,鼓励幼儿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蒙特梭利教室通常是以开放式布局,配备各种教育玩具和教具,鼓励幼儿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观察,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

2. 蒙特梭利教育注重幼儿自主、动手和感官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通过自由活动和自主探索,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促进其整体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雷吉欧教育1. 雷吉欧教育是由意大利教育家雷米利亚纽埃尔创立的一种学前教育模式。

雷吉欧教育注重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化教育,强调幼儿的自觉和自主,鼓励幼儿通过自由的社交和互动活动来学习探索。

2. 在雷吉欧教育中,幼儿可以通过和其他幼儿一起参与社交活动、实践、协作和争论等方式来学习。

老师会在全程中不干预幼儿的行为,而是在幕后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克服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自我解决问题。

3. 雷吉欧教育强调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成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斯德哥尔摩教育1. 斯德哥尔摩教育起源于瑞典,是一种广泛受到赞誉的学前教育模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成长,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生活氛围。

2. 斯德哥尔摩教育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要,支持幼儿在自由和包容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并注重幼儿的情感管理和社会技能培养。

五、高/范德比尔特教育1. 高/范德比尔特教育是一种源自荷兰的学前教育模式,强调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多元、综合和终身的过程。

第七章 西方当代的学前教育

第七章  西方当代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
一、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
1.瑞吉欧幼儿学校的建立
瑞吉欧地方虽小,但文化底蕴深厚,曾在文艺复 兴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瑞吉欧教育始建于20世 纪40年代中后期。在二战之后的创造新生活的过程 中,他们发现没有一所适合儿童学习的学校。为了 创建这样的学校,马拉古兹带领当地的教师、农民 以及工人等一起共同协作。不久之后,瑞吉欧地区 又陆陆续续兴建了多所幼儿学校。
2.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
在海伊斯科普课程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课程设计者们吸 收了皮亚杰结构论的思想,这时期的课程目标在于促进儿童认知 能力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到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海伊斯科普课程逐渐以皮亚杰建构论的思想为指导,倡导儿童是 知识的建构者和主动的学习者,这时期的课程强调以儿童的主动 学习为中心,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3.现代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理论的支撑
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教育即生长”、“教育 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采取“从做中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 具有七种智力,这也是瑞吉欧教育理论重要来源之一。
(2)课程内容
在班克街的早期教育方案中,“社会学习”是该课程内容的核心, 也是该课程的主要价值。社会学习是指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它涉及人们所处的环境及所处的位置,也涉 及过去、现在与未来。课程内容以社会学习为核心展开了六大类。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课程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主要整合了 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围绕社会学习主题的音乐、阅读、书 写、数学、戏剧和美术等不同的课程经验;二是身体、社会、情 绪情感和认知等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三是第一手经验以及再创 这些经验的机会;四是儿童在家庭和托幼机构的经验。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二)雅典的学教育
雅典的教育除了军事、体育以外,还具 有较多的智育成分。雅典的儿童出生后,也 要经过严格的挑选,由父亲决定是否抚养, 残疾或不健康者弃置野外任其死去,或交给 奴隶们抚养并被视为奴隶的后代,只有健壮 者才会被留下由家庭养育。
二、古罗马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王政时期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简史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 前教育
希腊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居住地区的通称,在古代不 是一个国家的名称。通过对东方先进文化遗产的吸收,希腊 文明得以在巨人的肩上创造出更加卓越的成就。
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一)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在斯巴达,儿童归国家所有,是国家的 财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责。7岁 的男孩进入国家的训练所,经受心魄和筋骨 的磨炼,以形成坚韧、勇猛、凶顽、残暴、 机警和服从的品质。在斯巴达对女孩也同样 采取军事体育训练。
二、古罗马时期的学前教育
(二)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
2.共和后期的学前教育
共和后期,古罗马学前教育还增加了希腊语初步知识、 简单字母书写等内容,为幼儿进一步学习做准备。除父母 须承担子女的教育任务外,每个家族都要选出一位品行端 正的长辈主管幼儿教育。在其指导下,孩子们的学习、工 作、娱乐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二、古罗马时期的学前教育
(三)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随着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盛帝国 的建立。家庭幼儿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方法 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由父母自己教育子女, 而此时,贵族们忙于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 无暇照顾子女,家庭中便出现了乳母和希腊 保姆及希腊教仆,他们共同照管孩子。
学前教育简史
谢谢观看!!
王政时期学校尚未出现,家庭教育是主 要的教育形式。父亲在家庭中有着绝对权威。 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母亲扮演了重要角色。 7岁以后,女孩继续跟随母亲学习家务,男 孩则跟随父亲学习耕作技术、骑马、角力、 游泳及使用武器等。

37_《学前教育简史(第二版)》第九章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37_《学前教育简史(第二版)》第九章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即人的灵魂因为先于 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所以灵魂本来就是认知理念。
· 在柏拉图理想的国家中,将神的最优创造物—人分为三个等 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二)学前教育思想
1.学前教育的任务
·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教 育家。他主张:儿童应该从出生就接受教育,因为“凡事 开头最重要”。
五、苏格拉底
(一)苏格拉底生平
·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 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 哲学史家往往把他看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 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 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 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 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 方哲学。
(二)论教育与天赋
·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们分 别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有 关思想,留下许多颇有研究和参考价值的教育著作,从而为后 人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幼儿教育问题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 虽然其中的许多观点因为时代的束缚而看似缺乏必要的科学 性,但其中不乏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观点和见解,在这种意义 上说,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幼儿教育思想不视为人类最宝贵 的文化财富。
· 亚里士多德同时指为在他看来,有三种东西能使人善良而有德 行,那就是天性、习惯和理性。
(三)论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 亚里士多德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 的灵魂学说之上的。
·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身体。德 育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智育方 面,亚里士多德认为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 来的实际效用,例如,为了处理家事,从事政治生活等。音乐 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简述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

简述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

简述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从开始到现在,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受到过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具有独特的特征。

发展的步伐虽然不一,但其实质上都是同一种发展模式,源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变化。

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400年,当时罗马共和国开始以自由公民的身份接受教育。

这种自由教育形式伴随着共和政治的消失,西欧的学前教育也随之渐渐衰落。

自7世纪以来,以宗教主导的西方教育体系逐渐形成,获得和保存宗教知识最为重要。

从中世纪开始,学前教育的发展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仍属于次要问题。

在15世纪,学前教育开始成为一个受重视的话题,当时有许多为学前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开始出现。

然而,学前儿童有时也有很弱的概念,它被认为是可以被自然主义影响的潜在受众,而不是未来的公民。

到18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学前儿童已经开始由社会外围提供的收容所担任这一重要职责,致力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习惯,让学前儿童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第一批认识到和推广早期教育重要性的重大人物,如约翰韦郭纳(1796-1859)、马丁高尔(1860-1950)等。

20世纪以后,按照联合国世界教育大会的宣言,关于未来公民的培养以及社会主义的影响和发展,西方学前教育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和传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并列,学前教育被认可为一个自立、完整、独立的教育工作,并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特征。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有各种国家和国际机构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改革,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增强人才的竞争力。

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前教育的提高变得更容易,众多的学前教育公司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为学前儿童的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层面。

总之,西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受到外部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和改变,从初期宗教和自然主义的影响到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代的孩子们可以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获得更多更完备的学前教育。

西方学前教育案例(3篇)

西方学前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多元文化交融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我国,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承载着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以一个西方学前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多元文化融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介绍1. 幼儿园名称:阳光幼儿园阳光幼儿园位于我国一座大城市,是一所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幼儿园。

该园秉持“多元文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学习环境。

2. 案例背景阳光幼儿园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多元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

以下以一次班级活动为例,介绍多元文化融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活动主题:世界各地的节日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世界各地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活动时间:2019年9月25日活动对象:大班全体幼儿2. 活动准备(1)收集世界各地节日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2)制作各国节日的介绍卡片;(3)准备相关节日食品、装饰品等。

3. 活动实施(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各国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节日特点,了解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2)教师发放各国节日的介绍卡片,让幼儿分组讨论,了解各国节日的习俗和传统;(3)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国节日的庆祝活动,如:制作节日食品、装饰教室等;(4)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分享各国节日的美食和故事。

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提高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案例反思1. 多元文化融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国际视野在阳光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多元文化融合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有助于拓宽幼儿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2. 教师在多元文化融合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在多元文化融合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当代特点
由于学前教育评价的源头在西方,当今西方的学前教育评价也已趋于成熟,探讨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及当代特点对于促进刚刚起步的我国学前教育评价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对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当代特点进行一番考查。
一、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真正把学前儿童作为重点进行测验的最早而且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格赛尔(A.Gesell)。格赛尔及其同事从1916年开始系统研究5岁前儿童的发展,收集了数以万计的5岁前儿童发展常模的材料,并于1940年正式提出专门测验学前儿童的格赛尔发展量表,又称耶鲁量表。这一量表包括从出生到5岁儿童的四个方面行为的发展常模,每一大的方面又分为许多小的方面,共计63项,测验的等级用A、B、C等字母表示。格赛尔在解释测验结果时还使用了“发展商数”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婴儿可以在运动方面获得一个发展商数,也可以在语言方面获得另一个发展商数,这两者并不一致,所以不能用一个总的智力商数来概括幼儿的发展水平。
在格赛尔进行5岁儿童测验研究的同时,一些心理学家也进行了学前儿童测验研究。如德国心理学家彪勒(K.Buhler)于1932年出版的维也纳量表、美国加州的贝莱(N.Bayley)于1930年正式提出的“加州1岁婴儿量表”、美国的费尔莫尔(E.A,Fill—more)在1936年发表的依阿华婴儿测验等等。
2.教育评阶段
随着教育测验的发展,教育测验的一些弱点也逐步暴露出来。因而,随着教育测验兴盛期的结束,自本世纪30年代开始,教育评价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教育评价阶段经历了从30年代到现在五六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一般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测验运动的批评期
随着教育测验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了教育测验的一些不足,如教育测验尽管能使考试客观化、标准化,但它不能对人的全部进行测量,即使是包含面很广的学历测验也不能测得学历的全部领域,从而也就无法把握教育的所有方面。因此,教育测验运动在很多方面受到人们的批评。当然,教育测验运动在这一时期受到批评,还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1929年,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得大批青年失去了就业机会,只能涌向中学。而当时中学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升大学为目的,不适应整个社会和失业青年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Ralph W.Tyler)在卡内基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34年开始了历时8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这就是教育评价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
长期的比较研究。对不同的学前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一系列评价方法与步骤,所有这些也为学前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4)纠正片面智力开发的需要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效益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对接受训练的学前儿童智力测验成绩的评价,片面追求智商分数而不顾孩子其他方面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显然,这样的学前教育评价不利于培养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全面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准,有关于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这样以来,以往的学前教育评价体系和方法就必须改革,并在改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全面系统的学前教育评价标准,从而使学前教育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格赛尔量表发表以后,受其影响的一些早期儿童测验也纷纷问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卡特尔(Cattell)用以测验2个月到30个月婴儿智力发展情况的婴儿智力测验,格里菲思(Griffiths)用以测验婴儿认知能力的智力发展量表,佛兰肯伯格(W.K.Frankenburg)和道兹(J.B.Dodds)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丹佛(Denver)发展筛选测验。
(1)萌芽期
19世纪上半期以前的西方各国,学校考试主要是对学生逐个进行口试。1845年,美国初等学校普及,学生人数剧增,对众多的学生一一口试已不可能。于是,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Horace Mann)的倡导下,波士顿市教育委员会率先在美国以笔试代替口试,从而开始了以统一的试卷测验众多学生的新时期。
一般来说,虽然教育评价制度的最初萌芽是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但教育评价制度和理论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是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家努力的结果。所以,世界范围内教育评价的发展一般指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教育测验阶段
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验中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到本世纪30年代,教育测验阶段经历了约80年的时间。这一阶段的中心问题是学生个体测验的客观化和标准化问题,它又可以分为下述三个阶段:
“八年研究”的结果表明,当时的课程和测验都是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在对以前的测验进行批评的基础上,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编制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需要反映在课程和测验之中,并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根据泰勒的观点,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测验只是它的一个手段。泰勒的理论在当时受到了较为广泛的欢迎。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以上原因的促进和推动,才有了现在学前教育评价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有了学前教育评价的繁荣局面。
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中心,学前教育评价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展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1)对“提前开始运动”的评价研究。本世纪60年代,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贫穷儿童补偿教育计划即“提前开始计划”。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接受训练前的情况进行了测验,并对幼儿接受训练后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评价,认为这一计划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对提高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作用。
为了提高书面测验的客观性,力求测验的客观化,英国格林威治医学院院长费舍(G.Fisher)搜集了许多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汇编成成绩量表,试图为当时的考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客观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费舍的工作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足够重视。
1897年的莱斯(Joseph Rice)拼字测验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测验问题的极大关注。这一年,莱斯发表了他对20个学校一万六千名学生所做的拼字测验的结果,结果表明:8年中每天花45分钟同每天花15分钟进行拼字练习的学生测验成绩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结论尽管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它引起了人们对测验问题的普遍关心,推动了教育测验问题的研究。莱斯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教育测验的创始人。
二、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是包含在教育评价的发展之中的,是和教育评价的发展一致的。一般来讲,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测验到评价的发展过程:
l学前教育测验阶段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提出了他的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量表指出了3岁、5岁、7岁儿童可以做到什么。比奈量表可以被看作是学前教育测验的开端。后来,1908年和1911年比奈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智力年龄的概念。再后来的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修订了比奈的量表,并引入智商的概念,从而使对学前儿童的测验进入了更科学的阶段。
(2)平衡发展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从1940年到1957年。在这一时期里,泰勒“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逐步被人们接受,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因此,不少人着手发展泰勒的评价模式,并研究每种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布鲁姆(B.S.Bloom)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工作。所有关于教育目标的研究对于完善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均起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教育评价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没有什么新成就和新突破。
(3)专业化时期
这一时期是指从1957年至今。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在美国朝野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人在深刻反省后的结论是他们在科技方面的落后反映了教育上的落后。为此,他们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教育评价领域,人们也重新考察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泰勒模式,认为泰勒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具体地说,教育评价如果以目标为中心和依据,那么目标的合理性又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教育活动除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之外,还会产生一些非预期的效应与效果,这些非预期的效应和效果要不要进行评价呢?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泰勒模式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各种教育评价模式应运而生。各种评价模式的出现,又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研究兴趣。由此,教育评价迅速成为一种专业化活动——高等学校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教育评价专业点,多种专门研究教育评价的专著、文章相继问世,各种评价中心也纷纷创立。
(2)学前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的需要
由于学前教育在60年代以来受到普遍重视,世界上不少国家增加了学前教育投资,如美国政府大量拨款开展了“提前开始运动”。据统计,60年代和70年代联邦政府每年为参加该项活动的每一幼儿投资约3000美元;英国政府于1968年开始实施一项“援助城市计划”,6年之内向贫困地区拨款6000万英磅,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用于开展5岁以前幼儿的教育工作。政府在学前教育上增加了投入,就提出了一个教育投资的效益评定问题,这也是学前教育评价受到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前教育评价阶段
50年代以来,随着学前教育测验时期的结束,学前教育评价时期开始了,学前教育评价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评价是有一定原因的,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而学前教育成为这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如前苏联进行了把7岁入学改为6岁入学的实验,美国的纽约州进行了对4岁幼儿进行正规教育的实验等等。学前教育改革要求有判断新措施功效的标准,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技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兴盛期
教育测验的兴盛期是指自1916年至1930年这15年的时间。191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主持修订了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的智力量表,首次引用了德国人斯登(W.Stem)提出的智商概念,从而使心理测验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