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佛教带来的词汇

合集下载

2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2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 2 ) 意译的造词方法。如应用修辞学上的比喻方法来创造汉译佛 教词语。例如以“爱”为本体的意译词有“爱火” , 情爱如火, “爱河” , 情欲为害, 如河水之溺人。
佛教作品的汉译在翻译方法上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 3) 合璧词的创造。由音译和意译两部分组成的一个译词称为合璧词。汉 译的佛教词语中, 有不少是一半为音译梵文的汉字, 一半是意译的汉字。例 如音译的“魔”与汉字“王”合璧为“魔王” , 意为鬼怪头领。还有诸如 “禅宗” 、“佛法” “僧人” 等词成批产生, 其能产性是惊人的。这种方 法由于能够标识出一个物体和概念的种类, 易于理解, 因此在对西方语言的
四、佛教作品的汉译在翻译方法上对中国语言的 影响
佛教在翻译方法上给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
遗产。在十九、二十世纪, 西方文化入侵中国, 这是继吸收念和术语。
西方的宗教、科技、政治理念需要用中国人能够理解的语言
来表达,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汉语在与印度 语言打交道的几个世纪中所积累起来的资源。
一、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首先, 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
其次,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 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 促进了汉 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再次, 佛教的传入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 节化进程。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首先, 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一方面, 历代佛 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创造出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 词。仅刘正琰、高名凯在《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收集的梵文佛教词语 就有1050 条。这些词中有������ 塔������ 、������ 魔������ 、������ 刹那 ������ 这些我们今天仍常用的词。另一方面, 不少汉语中的已有的词被 赋予了佛教的意义, 出现了大量的佛化汉词, 如:空������ 、解脱������ 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于佛教中的佛经 故事、教义理论、礼俗习惯和禅宗典故, 如������ 昙花一现������ 、������ 天花乱坠������ 、������ 作茧自缚������ 、不可思议������ 、������ 五体投地 ������ 、������ 百尺竿头������ 、������ 点石成金������ 等。此外, 汉语的谚 语中也有一些是来自佛教的, 如������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 ������ 无事不登三宝殿������ 、������ 临时抱佛 脚������ 等, 有不少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为中国人的语言增添了许 多色彩。

“来自佛教的词语”等

“来自佛教的词语”等

“来自佛教的词语”等来自佛教的词语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

佛经本以梵文写成,其中有许多佛教术语,翻译成汉语之后,这些外来语也渐渐融入汉语之中,词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为日常词汇的一部分,人们渐渐忘了它们的来源和本义。

如,“世界”,出自《楞严经》,“世”指时间,“界”指空间;“真空”,出自《行宗记》,指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境界;“实际”,出自《智度论》,指“真如”境界(宇宙本体);“究竟”,出自《五灯会元》,指解脱生死成正觉;“本来面目”,出自《坛经》,指人的本性;“种子”,出自《摄论》,指现象的原因;“一丝不挂”,出自《楞严经》,指不受尘俗的牵累,等等。

寿称冯友兰为庆贺金岳霖八十八岁生日写一寿联,上书:“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其中的“米”和“茶”都是寿称。

“米寿”是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可拆为上、下两个“八”,中间一个“十”;“茶寿”是指一百零八岁,因“茶”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可拆为两个“八”、一个“十”,代表“八十八”,上下加在一起等于一百零八。

此外,还有“喜寿”和“白寿”,“喜寿”是七十七岁的雅称,因为草书“喜”与竖排的“七十七”形似;“白寿”是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面的“一”是“白”。

“拍马屁”原非贬义“拍马屁”一说,源于元朝文化。

据说蒙古族的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

起初,人们实事求是,摸到好马自然少不了一番夸赞,摸到劣马也会实话实说。

但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无论别人的马是好是坏,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渐渐地,“拍马屁”就变成了对不顾客观实际、一味阿谀奉承讨好别人的一种讽刺。

货币上的书法秦朝钱币“半两”和“两锱”上的小篆,是秦朝的丞相、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所书。

唐高祖武德四年所铸的“开元通宝”,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五代南唐的“唐国通宝”,有篆、楷两体,乃南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徐铉所书。

佛教词汇

佛教词汇

究竟菩提心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甘露Amrta (藏文dut tsi)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

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

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

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

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40个基础佛学名词详解

40个基础佛学名词详解

40个基础佛学名词详解以下是40个基础佛学名词的详解:1. 佛陀 (Buddha): 佛教的创始人,也被称为释迦牟尼。

他通过修行和觉悟,成为一个完全觉醒的人,指导众生达到解脱和智慧。

2. 法 (Dharma): 法指的是佛陀的教导和教义。

它包括一系列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理和指导。

3. 巴利经 (Pali Canon): 是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记录了佛陀的教导和教义。

4. 因果 (Karma): 因果是一个基本的佛教概念,指的是个人行为的结果。

根据佛教,每个人的行为将产生相应的结果,好的行为将带来好的结果,恶行将带来痛苦和困难。

5. 悟 (Enlightenment): 悟是指一个人通过修行和觉察,超越痛苦和无明,实现心灵的觉醒和解脱。

6. 涅槃 (Nirvana): 涅槃是指完全解脱和自由的状态。

在佛教中,涅槃是通过消除痛苦和欲望而达到的。

7. 四圣谛 (Four Noble Truths): 是佛陀的核心教义之一,包括存在苦、苦的起因、苦的终结和达到终结的路径。

8. 八正道 (Eightfold Path): 八正道是一个指导修行的路径,包括正确的理解、思想、言行、生活、努力、念、定和禅定。

9. 三宝 (Three Jewels): 佛教信徒依赖的三个重要支持。

它们是佛陀、法和僧伽 (佛教修行者的集体)。

10. 慈悲 (Compassion): 对所有众生的无私关心和爱心。

慈悲是佛教中重要的品质,也被视为培养智慧和修行的关键。

11. 戒律 (Precepts): 是佛教徒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则。

这些规定鼓励道德行为和避免伤害他人。

12. 禅定 (Meditation): 通过冥想和专注的修行方法,让思维平静,并提高心灵的觉醒和洞察力。

13. 无我 (Anatta): 是佛教的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没有永恒、自体或独立存在的个体。

佛教认为个体是由无数的无常、无我和无实的元素组成。

14. 空 (Sunyata): 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自性、空无和不可分割的。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人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

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

”可见佛教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影响之大。

一、汉语词汇受佛教影响的方面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一)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

除了历代佛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创造出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词,还有不少汉语中的已有的词被赋予了佛教的意义,出现了大量的“佛化汉词”,如“空”、“解脱”。

(二)在汉语的发展史上,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促进了汉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其中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合在一起,成为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是产生了大批偏正式汉语语词,如“戒律”、“妄想”、“三生”等,逐渐改变了六朝以前汉语词汇以联合式为多的状况。

(三)佛教的传人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节化进程。

为了适应梵文的特点,同时也为了使译文更为晓畅,佛经翻译家们在译经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如“如意”、“成就”、“慈善”等。

佛教对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巨大,汉语中的来自佛教词汇十分丰富。

根据来自佛教汉语词汇的各个类型:从使用较多的成语、惯用语、谚语几个类别来举例说明。

二、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的类别(一)成语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于佛教中的佛经故事、教义理论、礼俗习惯和禅宗典故,如“晏花一现”、“天花乱坠”、“作茧自缚”、“不可思议”、“五体投地”、“百尺竿头”、“点石成金”等。

汉语词汇反映佛教文化:语言反映宗教信仰

汉语词汇反映佛教文化:语言反映宗教信仰

汉语词汇反映佛教文化:语言反映宗教信仰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汉魏至隋唐期间,佛教传入对汉语词汇有巨大的影响,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许多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词汇更加的丰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词汇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使用与佛教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已经非常普遍,只是很少有人会觉察到而已。

下面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

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如果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

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八字没见一撇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爱河,烦恼,浩劫,流通,家贼难防野狐禅,羚羊挂角,欲火,宿命,弹指,随缘,森罗万象,雁塔题名,悲观药医不死病,面壁,相应,皆大欢喜,挂羊头,卖狗肉,顺水推舟,看风使帆味同嚼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宗旨,单刀直入,单位,净土,空中楼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一心不乱,一报还一报,一丝不挂正宗,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开眼界,天花乱坠,无风起浪,无边,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头六臂,大千世界,口头禅,门外汉,习气劫后余生,抛砖引玉,报应,伸手不见五指,作茧自缚,作贼心虚执着,有口皆碑,在劫难逃水到渠成、拖泥带水、将错就错、七手八脚、半斤八两、千奇百怪、粉身碎骨、胆战心惊、感天动地、雪上加霜、剑树刀山、灰头土脸、斩钉截铁、众口难调、心猿意马、头头是道、安身立命、一心一意、心猿意马、去伪存真、人间地狱、借花献佛、天龙八部以及大开方便之门、解铃还需系铃人等等。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在汉语史上,汉语大规模地吸收外语来源的词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陏唐时期,主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

其中来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

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

(据梁晓虹文)以下习见的语辞,是我随手组合而成,但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语言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

大千世界,烦恼丛生。

诸佛菩萨,指点迷津。

众生平等,同趋菩提。

金刚不动,解脱功成。

世界无常,刹那须臾。

我佛慈悲,曲设方便神通自在,游戏三昧。

妙悟境界,冷暖自知。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

百尺竿头,不可思议。

本课程分九个部分讲授佛教语言。

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菩萨舍己为人不惜牺牲一切)【舍身求法/半偈/雪山半偈】(帝释天见雪山大士苦修,化为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毅然舍身投崖。

)【群魔乱舞】(当悉达多乔答摩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波旬率领众魔来到这里,千方百计地捣乱、搔扰他。

释迦牟尼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

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大彻大悟】(彻悟的境界,完全觉悟的境界)【现身说法】(根据大众部“超人间佛陀”的理论,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

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

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化为亲身经历)二、缘起【三世有缘】【三生有幸】(三生:过、现、未)【夙缘】(前生带来的缘份。

佛教认为,今生生世的遭遇,都是前生的行为决定。

“欲知前生因,现在受者是”)【前缘】(前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过去世中结下的缘份)【宿世因缘】(前世的生死为前生,即宿世。

源于佛教的部分词语

源于佛教的部分词语

源于佛教的部分词语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

佛经本以梵文写成,当中有许多宗教术语和古印度的词汇。

佛教的经籍被翻译成汉语后,这些外来语亦渐渐融入汉语之中,成为日常语汇的一部份。

除了“菩萨”、“罗汉”、“夜叉”、“舍利”等词外,还有“恒河沙数”、“回头是岸”等成语。

这些佛教语言逐渐与汉语相融摄,很多我们都琅琅在口却习焉不察,仅举其部分如下,估计够您大吃一惊了吧。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

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

“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

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牛鬼蛇神”:原为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

在“文革”一开始,《人民日报》发表了经陈伯达修改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便成了所有被打倒的无辜受害者的统称。

“现身说法”: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

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

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

“抖擞”:很难相象该词原是佛教头陀(dhata)的别称。

所谓抖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

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心无挂碍”:挂碍即牵挂。

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

佛祖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

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大彻大悟”: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属于大菩萨的境界。

现在连我们凡人也可以使用了这个词了。

“海阔天空”:唐代大历年间,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

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

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作者:王海英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摘要:自从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佛教文化不仅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完善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佛经事业的兴盛,佛教的借词和译词对汉语词汇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佛教借词进入到了汉语之中,同时佛教译词也大量增加,汉语的复音化进程加快。

本文试以《大唐西域记》中的佛教词语(不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为例,简单地论述与佛教有关的一些用语,汉语词汇对佛教词语的译借情况,佛教词语对汉语构词法的影响,以及佛教用语和全民汉语词汇的融合情况等。

关键词:佛教文化;汉语;构词法;全民汉语词汇一、引言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佛教流传、发展了近两千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汉地佛教文化”。

佛教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从南北朝开始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代,之后在衰落中延续。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如般若和禅宗思想、佛教寺塔、佛经故事题材绘画等,同时,长期、大量的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大量的佛教译借词进入到了汉语词汇之中,影响了汉语的构词法,促使汉语很快走上复音化道路。

二、佛教词语在汉语中的体现语言是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佛教产自于古印度,佛经是用梵文写成的,而梵文与汉语是属于两种语言体系的文字,“中国佛教文化要依赖汉语来表述自己的教义、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同时还要依赖汉语来表述佛教特有的各种文化观念。

”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为了满足交际的需求,需要用汉语来表达与佛教有关的教义、制度以及事物名称等,因此,逐渐就形成了用汉语表述的佛教语言。

汉语表达式的佛教文化语言主要表现在佛教教义、人际称呼、礼仪、寺院、佛像等方面。

(一)佛教教义词汇这些词语主要反映有关佛教的一些宗教信念、思想理论等,各自有其特定的内涵。

佛教成语的类型:哪些成语来自佛教?

佛教成语的类型:哪些成语来自佛教?

佛教成语的类型:哪些成语来自佛教?佛教成语的类型:哪些成语来自佛教?发表时间:2011-05-19 10-05 来源:中华佛光文化网【打印】 [浏览次数: 1292]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佛经的翻译流传,反映佛教概念的成语也大量进入汉语语系,使汉语词汇丰富了起来。

纵览汉语成语,来自佛教的成语,其数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在中国的词汇里,除掉与佛教有关的成语,汉语的词汇可能会逊色许多。

这些与佛教有关的成语是在群众中广泛流行通俗而定型的语句,是劳动人民结合了生活经验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化。

佛教成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成语来自佛教日常用语。

佛教日常用语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信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

如“半路出家”一词,就源自佛教日常用语。

佛教的出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年离开家庭,削发受戒,称为“自幼出家。

一种是成年以后才离开家庭,出家受戒,叫做”半路出家“。

作为成语,”半路出家“现在常用来比喻本来没有从事这一行,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行。

“不看僧面看佛面”,这里的佛最初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僧指佛陀住世时的弟子,后指僧团。

作为成语,“不看僧面看佛面”则是指看在第三者的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人。

“无事不登三宝殿”,其中的“宝殿”是指佛教寺院供养佛像的主要建筑。

由于佛、法、僧“三宝”是构成佛教的三个要素,所以“三宝殿”成为佛殿的代称。

在汉地佛教信徒心目中,“三宝殿”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出入。

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的,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成语是指佛教主张的“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的体现。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全报。

”作为一条成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用来表示:做好事,有好的结果;做坏事,有不好的下场。

与此相关的成语还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再生父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百尺竿头,更尽一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作者:发布时间:2009-03-03 点击量:619在汉语史上,汉语大规模地吸收外语来源的词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陏唐时期,主要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

其中来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

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

(据梁晓虹文)大千世界,烦恼丛生。

诸佛菩萨,指点迷津。

众生平等,同趋菩提。

金刚不动,解脱功成。

世界无常,刹那须臾。

我佛慈悲,曲设方便神通自在,游戏三昧。

妙悟境界,冷暖自知。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

百尺竿头,不可思议。

本课程分九个部分讲授佛教语言。

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菩萨舍己为人不惜牺牲一切)【舍身求法/半偈/雪山半偈】(帝释天见雪山大士苦修,化为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毅然舍身投崖。

) 【群魔乱舞】(当悉达多乔答摩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波旬率领众魔来到这里,千方百计地捣乱、搔扰他。

释迦牟尼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

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大彻大悟】(彻悟的境界,完全觉悟的境界)【现身说法】(根据大众部“超人间佛陀”的理论,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

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

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化为亲身经历)二、缘起【三世有缘】【三生有幸】(三生:过、现、未)【夙缘】(前生带来的缘份。

佛教认为,今生生世的遭遇,都是前生的行为决定。

“欲知前生因,现在受者是”)【前缘】(前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过去世中结下的缘份)【宿世因缘】(前世的生死为前生,即宿世。

因而将前世的因缘,统称宿世因缘)【前身】(今称事物的原来的形态、名称为前身。

寺庙用语大全

寺庙用语大全

寺庙用语大全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信众正确地参与寺庙活动,了解一些寺庙常用的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寺庙用语的一些大全:1. 佛陀: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

2. 藏经阁:寺庙内专门收藏佛经的地方。

3. 供养:信众向佛像或僧人奉献物品,以表达对佛法的尊重和敬意。

4. 念珠:佛教徒用于念诵经文的珠串。

5. 三宝:佛教中指佛、法、僧三个重要的对象,即佛陀、佛法和僧伽。

6. 佛像:用于供奉和崇拜的佛陀形象。

7. 禅房:僧人修行和禅修的地方。

8. 心经:一篇重要的佛教经文,弘扬慈悲与般若智慧。

9. 佛教五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是佛教徒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0. 坐禅:指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冥想方式,通过坐姿和呼吸来达到心灵的平静。

11. 观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之神,被视为救苦救难的神明。

12. 方丈:寺庙的主持,也称为住持。

13. 佛教徒:信仰佛教并遵循佛教教义的人。

14. 心灵净土:佛教中指通过修行和觉悟来净化内心,达到心灵的平静与纯净的境地。

15. 斋戒:指佛教徒在特定时间内遵守素食、禁欲等戒律的修行。

16. 十善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舌舞、贪欲、嗔恚、邪见,是佛教徒应该远离的恶业。

17. 佛光:指佛陀的智慧和光明,也可以指佛教的影响力和智慧。

18. 梵呗:佛教徒唱诵经文时所用的音乐。

19. 修行:指佛教徒通过诵经、冥想、修身养性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20. 塔庙:供奉佛陀舍利或者僧人遗物的寺庙。

这些寺庙用语不仅在寺庙内部使用,也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了解这些用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和参与寺庙活动。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寺庙,使用这些用语也会让你更加得到寺庙的尊重和认可。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语法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语法的影响

论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语法方面的影响胡聪(江西农业大学人文院文学091 20093397)摘要:佛教传入中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期间,印度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对汉语言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汉语的词汇,语法、翻译方法上,佛教文化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佛教汉语词汇影响引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贯穿于社会生活。

毋庸置疑,佛教文化的输入是导致汉语词汇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之一,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充实了汉语词汇这个大家族,丰富了汉语词汇构造的方式,而且推动了汉语语法的发展。

可见,佛教在汉语词汇、语法、甚至修辞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直到今日,人们还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汉语中的佛教词汇。

一、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汉语基本词和根词(一)音译词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词汇的声音表达形式。

梵语词汇被借用时,便产生读音的借用,或译出其中一个音节,或是全译后的简称。

例如:袈裟:梵语kas!a^ya,巴利语kasa^ya 或kasa^va。

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

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

又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

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

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

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梵语bodhi,巴利语同。

意译觉、智、知、道。

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

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

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

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5篇)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5篇)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5篇)第一篇: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摘要: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传入中国后,对汉语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尤为明显。

本文词义的角度,探究佛教对词根、常用语、熟语等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汉语词汇影响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是一部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国乃至亚洲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哲学、经济、文学、艺术、语言、建筑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①。

佛教作为一个完全异质的语言、文化系统传入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

时至今日,只要稍作留意,便会发现人们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汉语中源自佛教的词汇,只不过许多人对这些词汇来源已不甚了解。

一、佛教对汉语基本词及词根的影响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某些佛教词语逐渐融入汉语基本词的大家族,为汉语增加了不少新的构词成分。

(一)音译词梵语词汇被借用时,往往是读音的借用,有不少多音节的音译佛教词在音节上简化,可作单词用,如“魔”、“塔”、“僧”、“禅”、“佛”、“刹”等,又可作为根词,构成大批新词。

例如:佛,梵文为Buddha,是这一批外来语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

因此,与佛有关的词语大量出现。

最初被译为“浮屠”(《汉明帝永平八年诏书》),南北朝时又写成“佛图”(《世说新语·言论篇》),也作“佛陀”“佛驮”,后来简称“佛”②。

佛又可作根词用,构成大批的新词。

据统计,《佛学大辞典》中由“佛”组成的词语有152个,其中21个节译成单音节词者,如“禅”组成的词语就有87个,“僧”组成的词语(以上专有名词均除外)有85个。

佛教词汇

佛教词汇

佛教буддизм ;буддийская религия释教буддуизм上乘(即大乘)Махаяна下乘(即小乘)Хинаяна大乘Махаяна;Большая колесница ;Широкий 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小乘Хинаяна ;Малая колесница ;Узкий 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瑜伽宗секта Егакара天台宗секта Тяньтай禅宗секта Чань喇嘛教ламаист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храм)喇嘛庙ламаист(ламаит)喇嘛教徒желт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黄教красн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红教бел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白教Шакья-Муни释迦牟尼Будда佛("佛陀"的简称)Будда如来(释迦牟尼的称号)Будда Татагата阿弥陀佛амитафо ;амитабу ;амитаба菩萨бодисатва罗汉Алохань阿罗汉Алохань三昧секрет ;суть ;сокровенный смысл四大четыре элемента ;земля,вода,огонь,воздух弥陀Амитаба观音(即"观世音")богиня Милосердия ;бодисатва观音菩萨бодисатва Гуаньинь弥勒Будда Мартейя韦驮Веда金刚Бог-хранитель ;божество-хранитель达摩бодидхарма阎罗Ямараджа-владыка ада阎王властитель ада Яньван;владыка ада阎王殿дворец владыки ада玄奘Танский монах Сюаньцзан鉴真Дзиянчжэнь经канон ;сутра佛经буддийский канон;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经藏сутра-питака藏经буддийский канон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三藏经трипитака释部сборник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 ;сутры释门буддизм金刚经сутра бога-хранителя法华经сутра дхарма佛学буддизм三宝три сокровищницы буддизма(Будда,его учение и его ученики)法учение ;правила佛法буддийское учение佛教主义правила буддизма佛的法力чудотворства Будды真谛истина四谛четыре истины буддизма清规заповедь戒规наставления清规戒律заповеди и обеты禅(意为静思)созерцание禅(泛指一切佛教事物)буддийский禅定Диана ;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坐禅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参禅созерцание(у буддистов)禅机откровение(у буддистов)禅心созерцание禅悟пробуждение ;постижение истины入定погрузи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菩提Буди菩提树фикус благочестивый圆寂паринирвана入灭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нирвану解脱спастись ;спасение души自在свобода разума空пустота四大皆空суета сует ;мирская суета空门монашество遁入空门принять монашество法门путь к буддизму慈悲милосердие劫мировой период(=4320 млн.лет)三乘три пути спасения业деяние六欲шесть плотских страстей因缘причина缘причинная связь缘分судьба夙缘(宿缘)заветное желание结缘связаться с кем孽因грех因果报应карма ;возмездие六根уесть органов чувств :глаз,ухо,нос,язык,тело,разм德行(善行)добродетель ;добрый поступок功德доброе дело阴功тайное дело善добро恶зло造孽грех报应возмездие前世(前生)предыдущая жизнь今生настояцая жизнь来世загробная жизнь来世报应说возмездие ;воздаяние ;кара大千世界вселенная ;мир极乐世界рай ;эдем西天рай ;тот свет净土рай法眼око Будды慧眼прозорливость ;острый глаз超度молебствие(панихида)по умершему慈航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苦海юдоль скорби海苦无边безбрежное море мук彼岸тот свет ;нирвана转生перерождение ;переселение душ浊世мир земной凡尘мирской ;земной下凡сойти с неба ;спуститься из рая на землю下界дольный мир看破红尘постичь бренность жизни黄泉загробный(потусторонний)мир阴间(阴曹地府)царство теней梵брама梵文санскрит寺院монастырь僧院буддийский храм梵刹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古刹древний монастырь兰若(佛寺)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阿兰若скромное жилище庙храм ;кумирня禅林(буддийский)храм庵(尼庵)жен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大殿главный зал(в храме)禅堂помещение в храме禅房жилище в храме藏经阁хранилищ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神坛гробница ;святыня ;рака方丈настоятель(буддийского храма) ;аббат(обычного храма)住持настоятель(монастыря)知客буддийский церемонимейстер僧монах高僧возвышенный монах僧尼монахи и монахини僧俗монахи и миряне僧师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和尚монах沙门(桑门)бонзы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и比丘(俗称"和尚")бонза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比丘尼(俗称"尼姑")буддистка-монахиня沙弥послушник尼(尼姑)монахиня头陀бродячий монах行脚僧странствующий монах托钵僧дервиш法师святой ;бонза居士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 буддизма,не принявший пострижения ;буддист活佛живой Будда喇嘛лама皈依исповедовать что ;поклоняться кому剃度постриг戒епитимья ;умерщвление плоти受戒принятие обета取经паломничество за священными книгами化缘собирать пожертвования ;проситт подаяния布施подавать милостыню施主жертвователь檀越(即"施主")благодетель ;жертвователь合十сложить ладони(в знак приветствия)浴佛舍Праздник купания Будды舍利прах舍利塔ступа宝塔пагода浮屠пагода七级浮屠семиярусная пагода衣钵наследие;регалии袈裟ряса钵миска ;чаша戒刀монаший нож锡杖монаший посох念珠четки法器музыкальны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 буддийского богослужения蒲团круглая подстилка法号монашеское имя坐化смерть打坐сидеть,положив ногу на ногу膜拜класть поклоны念经читать сутру苦修подвижничество舍身пожертвовать собой显灵явление духа现身说法аоказать на личном примере佛像光轮нимб ;сияние;орело南无Намо香курительные свечи烧香возджигать курительные свечи香火фимиам香炉курильница香客паломник ;странник朝山进香паломничать по монастырям还顾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е по обету清斋поститься斋期великопостный开斋разговляться斋饭постная пица斋戒поститься斋戒日постный день斋戒沐浴пост и омовение吃斋есть постное长斋(пожизненный)пост素овощной素食主义вегетарианство素食主义者вегетариане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Всемирное содружество буддистов。

藏传佛教英文词汇

藏传佛教英文词汇

藏传佛教英文词汇藏传佛教英文词汇藏传佛教英文词汇烦恼识afflicted consciousness 阿赖耶识alaya con scious ness K u 甘露amrita dra chompa 阿罗汉arhat nshin amshe Chenrezig 观音菩萨Avalokit e svara 中阴bardo 明点bindu tig-le 菩萨bodhisattva changchub sempa 释迦牟尼Sakyamu ni 中脉central channel uma 脉轮ckakra 了义,究竟实义defi nitive meaning欲界desire realm 法,佛法dharma 法界dharmadhatu 禅修dhyana 蕴aggregate 色界form realm 无色界formless realm 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 小乘hinayana 上座部theravadin 智慧jnana yeshe 古萨里kusulu 左脉left channel jangma 中观Madhyamaka 大手印mahamudra chagya che npo 大乘马hayana tekpa chenpo 班智达pandita 念珠mala 曼达拉man dala kyikhor 转轮胜王chakravart in ghorlo gyurpa 真言乘mantrayana 气脉nadi tsa 涅磐nirvana 波罗蜜多paramita 道path 方便道path of methods tab lam 颇瓦powa般若prajna 另U 解脱戒pratimoksa vows独觉者.缘觉者. 辟支佛pratyekabuddha 四力口行preliminary practices ngondro 三界three realms 右脉right channel roma 仪轨sadhana drubtab 三摩地samadhi ting ? ngen dzin 止、奢摩他samatha shi-ne 轮回samsara 僧伽sanga gondun 论典sastra 经典sutra do 声闻者sravaka 成就者siddha 空性emptiness sunyata tongpanyi 密续tantra gyu 如来tathagatas 伏藏师terton 伏藏法terma 深观派tradition of profound view 广行派tradition of vast conduct 三宝three jewels 活佛、祖古tulku 金冈ij 乘vajrayana 金刚杵vajra 气? 风vayu 律藏vinaya dulwa 观、毗钵舍那vipasyana hlagtong 本尊yidam 观想visualization 现观庄严论Ornament ofClear Realization 菩提道灯Lamp of the Path to Enlightment 入中论Entering into the Middle Way Madhyamkavatara 五巨宝藏Five Treasuries 知识宝藏Treasury of Knowledge 喝举密续宝藏Treasury of Kagyu Tantras 岩藏宝藏Treasury of Termas 心密宝藏Treasury of Instructions 文集宝藏Treasury of Vast Teachings 禅定修习次第Stages of Meditation 弥勒菩萨Maitreya 辩屮边论Differentiation of the Middle Way from the Extremes 大乘庄严经论Ornament of the Mahayana Sutras 究竟一乘宝性论Sublime Continuum of the Mahayana 梅纪巴Maitripa 密勒日巴Milarepa 龙树Nagarjuna 中论Knowledge of the Middle Way 中观庄严论Adornment of the Middle Way 寂护Santaraksita 寂天Santideva 入菩萨行论The Way of the Bodhisattva 解深密经Difinite Explanation of the View 心经Heart Sutra 有部、分别部Particularist Vaibhahika 经部Sutra Sautrantika 唯识Mind Only Chittamatra 中观Middle Way Madhyamaka 自空Rangtong 他空Shentong Yogacara 自续Autonomy Svatantrika 应成Consequence Prasangika 阿毗达摩Abhidharma 俱舍论Kosha 色究竟天Akanishta 阿弥陀佛Amitabha 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 无上密续Annuttarayoga tantra 阿阍黎Archarya 圣天Aryadeva 无著Asanga 阿底峡Atisha 处Ayatanas 比丘Bhikshu 入菩萨行论Bodhisattvacharyavatara 菩提心Bodhichitta 菩萨地bhumi 佛土Bhddha field 佛果Buddhahood 佛性Buddha nature Taghagatagarba 佛护Buddhapalita 脉轮Chakra 胜乐金刚Khorlo Demchog Chakrasamvara 月称Chandrakirti 行部Charya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rdzogs rim 生起次第Creation Stage utpattikrama 暗劫Dark age 陀罗尼Dhara ni 护法Dharma protector dharmapala 法界Dharmadhatu chos dbyings 法身Dharmakaya chos sku 法称Dharmakirti chos grags 胜义、究竟Dharmata chos nyid 大圆满Dzogche n mahasa ndhi 无我Egolessness bdag med 人无我Egolessness of selflessness of person pudgalanairatmya 法无我Egoless ness of selfless ness ofphe nomana dharma-n airatmya 八正道Eight fold n oble path 世间八法eight worldly concerns 空性empt in ess stong pa nyid 灌顶empowerment wang 证悟enlightment byangchub 常见eternalism rtag lta 父续Father tantra pha gyu 五无间罪five acti ons of immediate con seque nee 五方佛Five Buddha rig nga 五道five paths lam lnga 五毒five poisons dug lnga 五智five wisdoms ye shes lnga 执著fixation dzin pa 四边four extremes 四无量心four immeasurables zei meid bzhi 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 四力忏悔four power of purificati on 冈波巴Gampopa 道次第Graded path lam rim 上师guru 串习habitual patter ns bag chags 喜金冈U Hevaja kye rdo rje 缘起、因缘in terdepe ndent orig in ati on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Jamgo n Kongrul Lodr? Thaye 俱生智jnana ye shes 噶当派Kadampa bka gdams 甘珠尔、经Kanjur bga gyur 丹珠尔、论T enjur ten jur 噶举Kagyu bka rgyud 时轮金刚Kalachakra dus khor 莲花戒Kamalashila 业karma las 噶玛噶举Karma Kagyu 噶玛巴Karmapa 三身three kayas 心要口诀教授key in structi on 窍诀pith 因札菩提国王King In drabodhi 赤松德赞Triso n Detse n 事部Kriya tantra 修心Lojong 译师lotsawa 明性luminous 明光luminosity osel 文殊师利菩萨Manjushri jam dpel 咒语mantrayana 魔mara bdud 玛尔巴Marpa 心所mental factors 母续Mother tantra 手印mudra 那若巴Naropa 六瑜伽six yogas 断见nihilism chad lta 化身nirmanakaya 宁玛、旧译Nyi ngma snying ma 二障two obscurations sgrib gnyis 口传oral transmission 不了义provisional meaning drang don 净土pure land dag zhing 让炯多杰Ra ngjung Dorje 仁波切rin poche 相对真理relative truth 净相、圣观sacred outlook dag snang 菩贤菩萨Samatabhadra kun bza ng 三昧耳E samaya dam tsig 报身Sambhogakaya long spyod rdzogs pa'I sku 七支供养seve n bra nch prayer yen lag bdum 七觉支seven limbs of awakening 毗卢七支坐seve n poi nts of meditati on posture 有所依的止sharmatha with support zhi gnasrten bcas 无所依的止sharmatha without support zhi gnas rten med 善巧、方便skillful means thabs 善逝Sugata 善悲Sugatagarbha 西方净土Sukhavati dewache n 法界体性身Svabhavakakaya n gowo nyi chi ku 度母Tara drol ma 女口来藏tathagatagarbha 三性three natures 三根本three roots tsawa sum 三乘three vehicles 帝洛巴Tilopa 自他交换法T on gle n tong len食子torma 止的禅修tra nquility mediti on 三藏tripitaka de n? sum 兜率天Tushita paradise gan dan 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Vairocha na nam par nang dze 金冈U vajra dorje金刚跏趺坐vajra posture dorje chi tru ng 金刚总持Vajradhara Dorje Cha ng 金刚萨垛Vajrasattva Dorje Sempa 金刚亥母Vajravarahi Dorje Phakmo 金刚瑜伽女Vajrayogi ni Dorje Najor, Dorje Palmo善金刚dorje lekpa 金刚乘Vajrayana dorje tek pa 世亲Vasubandhu 持明Vidyadhara 见、修、行view, meditation and action tawa gompa ch?律Vinaya dul wa 法- 轮wheel of dharma chok? r 乘yana 瑜伽密续yogata ntra 瑜伽士Yogi nal yor wa 瑜伽女Yog ini yal yor ma 贤劫经Bhadrakalpa Sutra pa 国师嘉察仁波切Goshir Gyaltsab Rin poche因明学tsemaAAmitabha 阿弥陀佛Anterior Tibet 前藏一个大活佛,其庙叫祖卜寺仃surpu)Apsaras 飞天Attisha 阿底峡Avalokiteshvara 观音BBhodisattva 菩萨Bon (Black )本教(黑)Budda 佛CChapel 佛堂Circuma nbulate 转经道(v.)Circuma nbulati on 转经道Circuma nbulator 转经道的人Con sort 明妃DDaki ni 空行母Deity 明王Dipamkara 燃灯佛;宝光佛Dipamkara 宝光佛;燃灯佛Discipli naria n 铁棒喇嘛Dorje 多杰(藏文:金刚)Drakpa 和尚(藏文)Dratsang 扎仓(学校)Drepu ng 哲蚌寺Drepung Monastry 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Drolma 卓玛(藏文:度母)Drolma 度母(女菩萨)EEn thro neme nt 坐床 Esoteric Buddhism Exotoric Buddhism FForm 色Formless 空Ge — kor 铁棒喇嘛萨三大 Great Perfection 大园满Green Tara 绿度母Gulug ( Yellow hat ) 格鲁派Guru 上师(梵文)HHayagriva 马头明主Hin aya na 小乘Holy mou ntain 魂山Hutukta 活佛(蒙文)(最好不要用)IIn car nated lama 转世活佛JJampa 弥勒慈氏Jokha ng Temple 大昭寺 GGanden Monastry 甘丹寺(拉萨三大寺之一)密宗H 宀显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的词语汉魏至隋唐期间,随著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加的丰富、五彩斑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

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

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词语,恐怕连话也说不成了。

虽然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确实已经潜移默化,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下面这些词语也是啊!1. 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八字没见一撇2. 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爱河,烦恼,浩劫,流通,家贼难防3. 野狐禅,羚羊挂角,欲火,宿命,弹指,随缘,森罗万象,雁塔题名,悲观等4. 药医不死病,面壁,相应,皆大欢喜,挂羊头,卖狗肉,顺水推舟,看风使帆5. 味同嚼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宗旨,单刀直入,单位,净土,空中楼阁6.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一心不乱,一报还一报,一丝不挂7. 正宗,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等8. 开眼界,天花乱坠,无风起浪,无边,无事不登三宝殿等9. 三头六臂,大千世界,口头禅,门外汉,习气10. 劫后余生,抛砖引玉,报应,伸手不见五指,作茧自缚,作贼心虚等11. 执著,有口皆碑,在劫难逃等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文章还是语中,佛教成语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只是很少有人会觉察到而已。

当我们上门求人办事的时候,会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这是典型的佛教成语。

三宝殿是指代表佛法僧的殿堂,原意是:只有遇到事情时,才会想起到寺院寻求帮助。

后来比喻登门求人办事。

我们替人求情时,会说:不看僧面看佛面。

这又是典型的佛教成语。

僧、佛都是世人敬仰的对象,二者的阶次有高下,“佛”是佛教的信仰目标,而“僧”是佛教的信仰徒众,所以汉地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说法,用来比喻请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生老病死”最早由佛教提出的,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四相。

《法华经》言:生老病死,四苦也。

《百喻经》言:世间之人,亦复如是。

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

现今,生老病死指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大事。

“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指贪、嗔、痴。

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

佛教认为,正因为有痴心、妄心、贪心,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产生。

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醍醐灌顶”出自佛教。

“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比喻佛法的最高境界;“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形式,《大日经疏》言:以甘露法水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

现比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愉悦。

“不离不即”出自《圆觉经》,“不离不即,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是佛。

”真相与妄相有区别,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显现,即不离。

后指若合若离,即不接近也不疏远,也做若即若离。

“当头棒喝”源于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

临济的喝,德山的棒,棒喝是禅宗师家接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对于其所问的问题,师家往往不用语言来答复,或者使用棒锋击打其头部,或者冲其大喝,看其反应能力,断定学生悟解能力。

现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形容没有一丝牵挂,心地清净无染著。

现形容人赤身裸体。

“一尘不染”佛家指佛教徒修行,掘除欲念,保持心地纯净。

现形容环境的清洁,或比喻人品的纯洁。

“天花乱坠”源于佛教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撒下。

现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或过分的夸张。

“单刀直入”佛教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

现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梦幻泡影”源于《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梦境、幻觉,和水泡和影子一样空无,转瞬即逝。

现用来比喻不实在、不存在的东西和不能实现的妄想。

“降龙卧虎”源于佛教故事。

一些高僧有神通,能用法力制服老虎。

现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万劫不复”佛经中常常用“劫”来计算世间。

每个大劫,包含成、住、坏、空四中劫。

每个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

小劫是指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

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

现指永远不可能恢复。

“世界”源于《楞严经》卷四。

经言:“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世界”即宇宙。

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

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

“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现今,“世界”成了一个偏义复词,仅含空间的意思。

“一厢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

说的是一个愚人爱上了公主,害了单相思的故事。

后被广泛运用,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十八层地狱”是地狱名称。

“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入中国的。

那时,译出专讲“地狱”的经典多达十几种。

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义。

“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

现比喻悲惨的报应。

“三头六臂”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

如大自在天神,其形象是“八臂三目骑白牛”(见《大智度论》卷二)。

天神那吒,其形象是“三头六臂擎天地”(《景德传灯录》卷十三)。

阿修罗的形象是:“体貌粗鄙,每怀嗔毒,稄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现比喻人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聚沙成塔”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

语出佛典。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

像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成就佛果。

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积腋成裘”合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指“道行”。

魔,指一切扰乱身心,妨害修行者。

释迦太子成道前夕,坐于菩提树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其时天界魔宫震动,魔王波旬先率魔军进行威吓,又遣魔女进行引诱,均以失败告终。

在修行中降伏魔事主要是靠智能。

应知一切善恶境界,均是唯心所现。

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

佛家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诫修行者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

现用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

“铁树开花”典出《五灯会元‧或庵师体禅师》:“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逮夜书偈,辞众曰: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

掷笔示寂。

”现今比喻事情罕见或极难办成。

“水涨船高”出自《景德传灯录‧芭蕉清禅师法嗣》:“眼中无翳,空里无光;水涨船高,泥多佛大。

”现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而相应提高。

“鹦鹉学舌”典出《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话语,自话不得,由无智能故。

”现比喻人云亦云,别无新意。

“女大十八变”亦出自《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

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现泛指女性从小到大容貌、性情等变化很大。

“只重衣衫不重人”出自《五灯会元‧黄龙心禅师法嗣》:“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现形容眼光势利者只重外表,不看人品。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出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

曰:早知今日,悔不慎当初。

”谓今天看到不良后果,追悔往昔的失误,有悔恨已晚之意。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

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上,作为谈助,被斥为“口头禅”。

“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的宗旨。

现在,把口头上经常说的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称为“口头禅”。

“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

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

“随心所欲”出自《无量寿经》:智能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

“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导师””一词源于《法华经》: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

“平等”、“圆满”《华严经》云: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尊重”《无量寿经》云: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方便”、“演说”《法华经》言: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妙法。

“烦恼”《楞严经》云:谓虽自在随其所欲,无涩无难,然唯修得世间定故,未能永害烦恼随眠,诸心心法,未名为定。

“胜利”《药师经》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利益”《华严经》云: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其它如:水到渠成、拖泥带水、将错就错、七手八脚、半斤八两、千奇百怪、粉身碎骨、胆战心惊、感天动地、雪上加霜、剑树刀山、灰头土脸、斩钉截铁、众口难调、心猿意马、头头是道、安身立命、一心一意、心猿意马、去伪存真、人间地狱、借花献佛、天龙八部以及大开方便之门、解铃还需系铃人等等。

此外,有不少词语虽然源于佛教经典,其来源却鲜为人知。

比如:赞叹、究竟、浮屠、绝对、实际、缘分、随缘、有缘、妄想、障碍、昙花一现、五体投地、水中捞月、不可思议、皆大欢喜、刹那间、一念之间、一念之差等语词在佛经中频频出现,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

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如果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在长期的语言演变中,相当多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究其语源,仍可以看到佛教文化留下的印记,在汉语成语的百花园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