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 等值演算举例
例1: 证明(P∧(Q∧R))∨(Q∧R)∨(P∧R) = R 证明: 左端= (P∧(Q∧R)) ∨((Q∨P)∧R) (分配律) =((P∧Q)∧R))∨((Q∨P)∧R) (结合律) =((P∨Q)∧R)∨((Q∨P)∧R) (摩根律) =((P∨Q)∨(Q∨P))∧R (分配律) =((P∨Q)∨(P∨Q))∧R (交换律) =T∧R (置 换 ) =R (同一律)
例2: 试证 ((P∨Q)∧(P∧(Q∨R))) ∨(P∧Q)∨(P∧R) = T 证明: 左端=((P∨Q)∧(P∨(Q∧R)))∨((P∨Q)∧(P∨R)) (摩根律) =((P∨Q)∧(P∨Q)∧(P∨R))∨((P∨Q)∧(P∨R)) (分配律) =((P∨Q)∧(P∨R))∨((P∨Q)∧(P∨R)) (等幂律) =T (置换规则)
等值演算(考察逻辑关系符 ): 1)等值定理、公式 2)由真值表写命题公式(由T写、由F写) 3)联结词的完备集(由个别联结词表示所 有联结词的问题) 4)对偶式(命题公式的对偶性) 5)范式(命题公式的统一标准)
推理演算(考察逻辑关系符 ) : 1)推理形式(正确推理形式的表示) 2)基本推理公式(各种三段论及五种证明 方法) 3)推理演算(证明推理公式的第六种方法, 使用推理规则) 4)归结推理法(证明推理公式的第七种方 法,常用反证法)
15.从取假来描述双条件词 PQ = (P∨Q)∧(P∨Q)
16. 从蕴涵词描述双条件词 PQ = (PQ)∧(QP)
2.2.3 置换规则 (注意与代入规则p8的区别)
置换定义:对公式A的子公式, 用与之等值的 公式来代换便称置换。 置换规则:将公式A的子公式置换后,A化为 公式B, 必有A = B。 置换与代入是有区别的:代入规则要求操作 重言式、对所有同一命题变元都作代换
2.1 等值定理
2.1.1 等值的定义
等值的定义:给定两个命题公式A和B, 而P1…Pn是出现于A和B中的所有命题 变项, 那么公式A和B共有2n个解释, 若 对其中的任一解释, 公式A和B的真值都 相等, 就称A和B是等值的(或等价的)。 记作A = B或A B。注意逻辑关系词
例1: 证明(P∧P)∨Q = Q
2.5 对偶式
对仅含 、∨、∧三个联结词的公式考察相似性
新符号“对偶式”:将A中出现的∨、∧、T 、F分别以∧、∨、F、T代换, 得到公式A*, 则称A*是A的对偶式, 或说A和A*互为对偶 式。
若A = B必有A*=B*?
新符号“-”:若A=A(P1, …, Pn) 令 A-= A(P1, …, Pn) 关于等值的三个定理 (这不是2.1节的等值定理) 定理2.5.1 (A*) = (A)*, (A-) = (A)- 定理2.5.2 (A*)* = A, (A-)-=A 定理2.5.3 摩根律 A = A*- 可用数学归纳法, 施归纳于A中 出现的联结词个数n来证明。
2.每项内书写方法:例
真值表中P=T且Q=F等价于P∨Q=F
3.简化方法:有时A的表达通过A来描 述 4.任意值的问题(图2.3.1)
2.4 联结词的完备集
问题的提出:对n 个命题变项P1…Pn来说, 共 可定义出多少个联结词? 在那么多联结词中有 多少是相互独立的? 介绍3个新型联结词: 异或 ∨: P∨Q =(P∧Q)∨(P∧Q) 与非 : P Q = (P∧Q) 或非 : P Q = (P∨Q)
关于推理的三个定理
定理 2.5.4 若A = B必有A*=B* 证明: 因为A = B等价于AB 永真等价 于AB永真。 依定理2.5.3, A = A*-, B = B*- 于是 A*- B*- 永真 必有 A* B* 永真 故 A* = B*
定理2.5.5 若AB永真, 必有B*A*永真 定理2.5.6 A与A-同永真, 同可满足 A与A*同永真, 同可满足 注意: “A与B同永真, 同可满足”的意思 是: A永真可推出B永真,反之亦然。
Venn图实例
1. P∨(P∧Q) = P 2. P∧(P∨Q) = P
3. (P∨Q) = P∧Q
Venn图可以用来理解 集合间、命题逻辑中、 部分信息量间的一些 关系。
2.2.2 若干常用的等值公式
等值演算中,由于人们对、∨、∧更为熟 悉,常将含有和的公式化成仅含有、 ∨、∧的公式。这也是证明和理解含有, 的公式的一般方法。但后面的推理演算 中,更希望见到和.
6. 吸收律 P∨(P∧Q) = P P∧(P∨Q) = P 7. 摩根律 (P∨Q) = P∧Q (P∧Q) = P∨Q 对蕴涵词、双条件词作否定有 (PQ) = P∧Q (PQ) = PQ = PQ = (P∧Q)∨(P∧Q)
8. 同一律 P∨F = P P∧T = P TP = P TP = P 还有 PF = P FP = P
2.2 等值公式 (真值表验证,Venn图理解)
2.2.1 基本的等值公式(特别注意蓝色字) 1. 双重否定律 P = P 2. 结合律 (P∨Q) ∨R = P∨(Q∨R) (P∧Q) ∧R = P∧(Q∧R) (P Q) R = P (Q R)
3. 交换律 P∨Q = Q∨P P∧Q = Q∧P PQ=QP 4. 分配律 P∨(Q∧R) = (P∨Q)∧(P∨R) P∧(Q∨R) = (P∧Q)∨(P∧R) P(QR) = (PQ)(PR) 5. 等幂律(恒等律) P∨P = P P∧P = P PP = T PP = T
2.4.1 命题联结词的个数
要解决本节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把n 个命题变项构造出的无限多个合式公式分 类。 将等值的公式视为同一类,从中选一个作 代表称之为真值函项。对一个真值函项, 或者说对于该类合式公式,就可定义一个 联结词与之对应。
例:一元联结词是联结一个命题变项(如 P)的。P有真假2种值,因此P(自变量)上 可定义4种一元联结词(真值函项、函数): 真值表见图。 f0 f1 f2 f3 或称 f0(P) f1(P) f2(P) f3(P)
2.3 命题公式与真值表关系
问题提出:由命题公式写真值表是容易 的,那么如何由真值表写命题公式呢?
2.3.1 从T来列写
1.记忆方法:各项间用∨,每项内用∧
2.每项内书写方法:例
真值表中P=F且Q=F等价于P∧Q=T
3.简化方法:有时A的表达通过A来描述
2.3.2 从F来列写
1.记忆方法:各项间用∧ ,每项内用∨
由真值表写出真值函项的命题公式: f0(P) = F f1(P) = P f2(P) = P f3(P) = T
例:二元联结词联结两个命题变项(如P、 Q),两个变项共有4种取值情形, 于是P、 Q上可建立起16种不同的真值函项, 相应 的可定义出16个不同的二元联结词 g0, g1, …, g15 图2.4.2给出了这些联结词gi或说真值函项 gi(P, Q)的真值表定义。
根据真值表写出各真值函项的命题表达式: g0 (P,Q) = F g1(P,Q) = P∧Q g2(P,Q) = P∧Q g3(P,Q) = (P∧Q)∨(P∧Q) = P∧(Q∨Q) = P g4(P,Q) = P∧Q g5(P,Q) = (P∧Q)∨(P∧Q) = (P∨P)∧Q = Q g6(P,Q) = P∨Q g7(P,Q) = P∨Q g8(P,Q) = P∧Q = P Q g9(P,Q) = P Q g10(P,Q) = (P∧Q)∨(P∧Q) = (P∨P)∧Q = Q g11(P,Q) = P∨Q = QP g12(P,Q) = (P∧ Q)∨(P∧Q) = P∧(Q∨Q) = P g13(P,Q) = P∨Q = P Q g14(P,Q) = P∨Q = P Q g15(P,Q) = T
联结词个数统计:对n 个命题变元 P1…Pn,, 每个Pi有两种取值, 从而对 P1…Pn来说共有2n种取值情形。 n 2 于是相应的直值函项就有2 个, 或说可 n 2 定义2 个n元联结词。
2.4.2 联结词的完备集
关于本节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这 些联结词是否能相互通过组合来表示呢? 联结词的完备集定义: 设C是联结词的集合, 如果对任一命题公式(能直接使用T和F)都有 由C中的联结词表示出来的公式(不能直接 使用T和F)与之等值,就说C是完备的联结 词集合,或说C是联结词的完备集。
9. 零律 P∨T = T P∧F = F 还有 PT = T FP = T 10. 补余律 P∨P = T P∧P = F 还有 PP = P PP = P PP = F
Venn图
这种图是将P、Q理解为某总体论域上 的子集合, 而规定P∧Q为两集合的公 共部分(交集合), P∨Q为两集合的全 部(并集合), P为总体论域(如矩形域) 中P的余集。
百度文库
3. {, ∨}, 4. {, ∧}都是联结词的完备集。 证明:P∧Q = (P∨Q) P∨Q = (P∧Q) 这说明, ∧可由{, ∨}表示, ∨可由{, ∧}表 示, 故由定理2.4.1可证本结论。 5. {, }是完备集。证明: 6.{}是完备集。证明: 7.{}是完备集。证明:
书上的8个完备集(提问): 1.显然全体联结词的无限集合是完备的。 2.定理:{ , ∨, ∧}是完备的联结词集合。 证明:从2.3节介绍的由真值表列写逻辑公式 的过程可知, 任一公式都可由, ∨, ∧表示出 来, 从而{, ∨, ∧}是完备的。 8.{, ∧, ∨, , }是完备的, 因为它包含了2中 的集合。另外,{∨,∧,, }不是完备的,因 为F不能仅由该集合的联结词表达出来。{, }也不是完备的。
证明: 画出(P∧P)∨Q与Q的真值表可看出等 式是成立的。
例2: 证明P∨P = Q∨Q
证明: 画出P∨P, Q∨Q的真值表, 可看出 它们是等值的, 而且它们都是重言式。
等值定义补充说明:两个公式等值并不要 求它们一定含有相同的命题变项。若仅在 等式一端的公式里有变项P出现, 那么等式 两端的公式其真值均与P无关。例1中公式 (P∨P) ∨Q与Q的真值都同P无关, 例2中 P∨P, Q∨Q都是重言式, 它们的真值也 都与P、Q无关。
特别注意
如果一个联结词的集合是不完备的,那 么它的任何子集都是不完备的。因此, {∨,∧,, }的任何子集都是不完备的。 {, }的任何子集也是不完备的。 由此可推知,集合3,4,5,6,7都是独立的 完备集。事实上,6,7是仅有的两个只有一 个联结词的完备集(不证). {∨,∧}不是完备的(不证).
11. PQ = P ∨Q
12. 逆否定理 PQ=QP
13. 前提合并 P(QR) = (P∧Q)R
17. 前提交换 P(QR) = Q(PR)
18. 另一种前提合并 (PR) ∧(QR)=(P∨Q)R
14. 从取真来描述双条件词 PQ = (P∧Q)∨(P∧Q)
2.1.2 等值定理
定理2.1.1 对公式A和B, A = B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A B是重言式。 即任意解释下,A和B都有相同的真值。 证明:定理中的两部分都与上一行等同。
“=”作为逻辑关系符是一种 等价关系
A = B是表示公式A与B的一种关系。这种关 系具有三个性质: 1. 自反性 A = A。 2. 对称性 若A = B则B = A。 3. 传递性 若A = B, B = C则A = C。 这三条性质体现了“=”的实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