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2020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1(30题)

2020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1(30题)

2020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一)1.被认为是欧洲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 )。

A.《普通教育学》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2.当我们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这叫(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3.俗话说“总吃蜜,蜜也不甜”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对比B.联觉C.感觉适应D.感觉的相互作用4.教师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 )。

A.管理者B.观察者C.设计者D.评价者5.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 )。

A.知识修养B.问题意识C.实践经验D.反思巩固(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观念。

( )7.教师职业道德构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认知。

( )8.教师修养的提升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之一。

( )9.道德情操是好老师完成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

( )10.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功能只指向教育过程,不指向教师本身。

( )【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知识。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教育论》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作品。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故本题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题干中林黛玉的形象是在阅读《红楼梦》时出现的,正是再造想象的体现。

故本题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一般规律。

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题干中蜜对味觉的持续刺激,会造成感觉的适应,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感觉阈限的增加,造成的结果就是蜜也不甜。

A选项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意不符;B选项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与题意不符;D选项感觉的相互作用是从宏观方面分为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太过宏观,与题意不符。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启发教学的倡导者,但二人的“启发”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又各有特点。

本文将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进行阐述和比较,并指出“启发式教学原则”比“产婆术”更科学的一面。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启发教学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大师级人物, 是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奠基者。

他们不仅影响了当世, 更深深地影响了历史, 影响了文化的研究传统和发展方向。

两人作为东西方的先贤祖师, 自有其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思维风格;作为人类共同的圣哲, 亦有同声相应的默契, 这种默契超乎时空, 互参互补。

因二人都深谙启发之道,基于此, 本文将就“启发教学”对二人进行浅显的比较, 以管窥东西方文化之精髓。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原则”孔子比苏格拉底至少早五、六十年就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因此,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教育家。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他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就是说:“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没有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没有处于急于想知道答案而不知道的状态(即‘不愤’),教师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也无法告诉学生怎样进行思考(即‘不启’);如果学生没有处于对某一问题已经考虑成熟,却苦于无法表达心中之想法的状态(即‘不悱’),那么教师也无法帮助他们进行疏理,无法引导他们用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即‘不发’)。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双方共同思考,师生相互启发。

他在《论语·子罕》中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意思就是说:“我有知识吗?没有。

有个普通人来问我,我对他的问题茫然无知,我从问题的两头进行考察,然后尽量回答他。

”可见,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自称“无知”,然后再与学生共同探究的。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科技教育
SC TNG2 N0圆 CE E0Y0 O. I &CL 1 j E H0. . I N 。 3 。 1 1
孔子 的教育心理 思想 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①
宋 文香 孙友德 ( 台南 山学院 山东龙 口 2 5 0 ) 烟 6 7 6 摘 要 : 育心理 学正 式成 为一 门独立 学科的 历史很 短 , 教 尚不足 百年 , 但我 国的教 育心理 学思 想, 已孕 育于历经 千年 的教 育哲 学思想 早 之 中。 孔子 作 为我 国古代最 早的 思想家 和教 育家 , 在教 育实 践 中形成 了 自己 的比较完 整的教 育心理 思想 。 着教 育心理 学的不 断发展 , 随 现代教 育 心理 学理论 的 内容也 日趋 完善 。 在今 天 , 孔子 的教 育心理 思想 无论 在 结构体 系还是 具体 内容 方面对现 代教育 J 理 学仍有很 大 c . t .
和 思 想 家 , 孔子 、 子 、 如 孟 苟子 等 在 论述 教 育 问题 时 , 经具 有 一 定 的 教 育 心 理 思 想 。 已 孔
1 1 孑子教 育 心 理思 想的 基本 观点 . L
孔 子 的 教 育心 理 思 想 是 以 一 定 的 理 论
孔 子 虽 然 没 有 对 学 习进 行 明确 的阶 段 划 分 , 在 他 的 教 育 思 想 中 把 学 习 看 作 一 但 个过 程 。 合 《 语 》 《 庸 》 论述 , 立 结 论 和 中 的 “ 志、 学、 问、 思、 博 审 慎 明辩 、 习 、 行 ” 时 笃 可
的启 发意 义 。
关键词 : 孔子 教 育心理思 想 教育心理 学 教 科书 中 图分 类 号 : 4 G 文献 标 识 码 : A
教 育 心 理 学 作 为 一 门独 立 的 心 理 学 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一、教育基础知识1。

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4。

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

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

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全文5篇)

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全文5篇)

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全文5篇)第一篇: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第二单元我们研究的是学习究竟是什么,这个单元,囊括了教育学视野中对学习的定义,还有西方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与认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学习的概念是一带而过的,因此,我选择了2.1.3节中的研习任务1.获取并整理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还有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在此,我将总结出孔子对学习的相关看法,还有给出我的个人见解。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孔子先生,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从小我们就常常子曰子曰的背,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真的懂得了其中的真意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孔子这个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家的世界里。

《论语》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弟子将《学而》列为开篇首章,大有深意。

就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首章也是“学而为一”,可间接说明了孔子为学思想的重要性。

当然,只有自己是好学者,还有成功的学习者,孔子才能成为那么成功的教育家。

1.好学。

孔子是懂得谦虚的人,但是唯有好学这件事情他可是一点儿也不谦虚的。

他说: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

孔子自谓本性的良善或有人及之,这是孔子不敢自居的,但是好学精神是别人不及的,好学是后天的努力功夫,任何人愿意学习就可以学习的,以此来激励后人要有好学之心。

2.“求道”。

“好学”作为孔子学习思想的主要特征,它的精义在于求道。

但“求道”这个词语是十分抽象的,有人认为求道就是终日沉思默想体悟大道理,但结果却是陷入歧途或者并无所得。

孔子或许也尝试过这种方法,他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因此他给出解决的方法,“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作者:宋文香孙友德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0期宋文香孙友德(烟台南山学院山东龙口 265706)摘要: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很短,尚不足百年,但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早已孕育于历经千年的教育哲学思想之中。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内容也日趋完善。

在今天,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无论在结构体系还是具体内容方面对现代教育心理学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心理思想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179-0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在我国历经千年的教育哲学思想中已经孕育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思想。

孔子虽非专门的心理学家,但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教育心理思想家。

他的教育心理思想对现代教育心理学内容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有些内容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心理思想、教师心理思想、教学心理思想等多个方面,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非常相近。

1.1 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基础、为指导的,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基本观点: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差异观[1]。

孔子不仅提出了人的心理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具体地提出了毕生发展观,意识到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从而提出了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阶段论。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既看到了人的生性、自然本性,也看到了人的习性、社会本性;既看到了先天因素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看到了后天因素(主要为环境与教育)给予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汇总练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汇总练习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练习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2021.4】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比如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主要体现的是孔子关于心理发展的()。

A.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B. 年龄阶段C. 个体差异D. 道德水平【2019.4】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P33A.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有教无类【2022.4】孔子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观点针对的是()。

A. 学习方法B. 学习动机C. 教学对象D. 如何做教师【2020.10】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夸美纽斯B. 裴斯泰洛齐C. 普莱尔D. 福禄贝尔【2019.10】以下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普莱尔【2016.10】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入的是()。

A.达尔文B.普莱尔C.杜威D.皮亚杰【2019.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2020.10】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2018.10】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指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22.0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间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这是发展教育心理学基本研究原则中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16.1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以充分保证其实际效用,这指的是()。

孔子与苏格拉底关于“启发教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考研考点

孔子与苏格拉底关于“启发教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考研考点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启发”,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

学过教育史的都知道,我们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

今天呢,我们就二者的“启发教学”进行一个对比。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

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

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正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与传统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点。

它强调个体差异,并且提倡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其次,现代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育中,学生常常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与思考。

通过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现代教育心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教育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认为学生的发展和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批判思维等综合能力。

因此,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最后,现代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存在,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声音,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通过发挥
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现代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完整版)孔子的教育思想

(完整版)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听语音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中文名孔子的教育思想外文名Confucius education thought 简介孔子的教育思想作用加强后世的教育活动简介听语音全书篇幅不大,但较全面地从孔子的世界观、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等方面总结分析评介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一章“绪言” ,分析了从战国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的不同的意见,肯定了正确评介孔子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并对研究孔子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孔子的生平” ,介绍了孔子出生的历史背景及他一生所从事的活动。

第三章“孔子的世界观”,分析了孔子不信鬼神、变化发展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及对社会历史问题看法上的唯心主义思想。

从第四章“孔子论教育的作用” 、第五章“孔子教育的目的” 、第六章“孔子教育的内容”到第七章“孔子的教学方法” 、第八章“孔子论教师”,这五章集中分析论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九章“西方一些学者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分析了孔子的思想传入西方的情况。

第十章“结语” ,总结全书,指出“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并分析了孔子思想中积极和消极的因素。

作者简介听语音陈景磐(1904 —1989),中国著名教育家和中国教育史专家、教授。

福建省福州市人。

幼年就读于福州市基督教会设立的三一学校,中学肄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于1929 年获哲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到福州三一中学教英文、哲学并兼任教务主任。

1931 年进入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教育,并于1934 年获教育硕士学位,后到河南开封任豫中中学校长。

1936 年陈景磐赴加拿大留学,四年后获多伦多大学哲学(教育)博士学位。

中外教育史的心得

中外教育史的心得

中外教育史的心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外教育史的心得中外教育史的心得优秀5篇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想着快点做完一件事,而且做另一件事。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内容摘要]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意义,虽然有特殊的客观历史条件限制和现代教育体制对其提出的种种挑战,但是因材施教这一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思想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无数次地证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个体无论在认知结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都存在差异。

所以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提倡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同时在实践中不能僵化理解。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原则、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信仰。

本文详细介绍了因材施教原则,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分析研究,呼吁教育能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材施教心理学个体差异自古以来,因材施教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两千四百年以前,孔子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他把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结合起来,即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针对个体,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较成功的一个教学原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 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比如:1、出身的差异。

《论语》中多出记载,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穷至于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商人的子贡、出身贵族的孟懿子以及宋国的司马牛。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一、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一) 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如孔子:1、“性习论”:主张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而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后天的学习。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学知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的学习中得来的。

3、“知行论”:在知和行的关系上,孔子更强调行。

4、“阶段论”:归纳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实习---笃行”《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大约在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11年。

该书提出的许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都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在哲学家们的论著中,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

有人认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所著的《灵魂论》(De Anima,又译《精神论》)一书,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

在人类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堪称把古代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典范。

他的《灵魂论》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

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J.A.Comenius, 1592—1670)、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 1746—1827)和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在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上,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新)说明:学生可从以下题目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方向或自己的工作经验自拟题目,论文题目必须与当前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并经指导教师认可。

一、教育理论1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思想、学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2 试论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3 浅论“朱子读书法”4 试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5 试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6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7 试论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8 试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9 中国传统蒙学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10 试论中国近代的义务教育运动11 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对比研究(可以自己确定小标题)12 皮亚杰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探究13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德育的启示14 浅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观15 试论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17 试论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及其满足18 新时期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关系的新认识19 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创新研究20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研究21 ***(中、外一部教育名著,如《学记》、《爱的教育》等)的教育思想与启示二、学生学习问题/障碍研究1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2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3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4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5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6 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 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8 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9 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0 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11 中(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12 中(小)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13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4 农村中(小)学生学情调查研究15 对资优儿童(超常儿童)的教育思考三、教学法与课堂教学技能研究1 好课的标准探究2 听课与评课研究3 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研究4 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5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6 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7 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8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9 主体性教学探究10 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1 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2 问题情境教学设计初探13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初探14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15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16 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7 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18 小学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研究19 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审美教育的研究20小班化教学研究21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施的研究22 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现状与评价的研究23 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24 中(小)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25 中(小)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26 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7 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技术与艺术28 对中(小)学古代诗词教学的思考29 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审思30 中(小)学生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四、教育法规1 我国教育法制进程研究2 学校依法治校研究3 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研究4 教师依法执教研究5 教育法治化研究6 学生受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7 教师聘任制中的法律问题研究8 学生人身权法律问题研究9 学生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10 教师合法权利受损法律救济研究11 学生合法权益受损法律救济研究12 学校与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研究13 学校规章制度研究14 教师与学校法律关系研究15 学生与学校法律关系研究16 学校财产法律问题研究17 学校法律地位研究18 学校事故法律问题研究19 教师权利义务研究20 学生权利义务研究21 教师依法执教研究22 学生纪律处分合法性研究23 小学阶段开设法制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五、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 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4 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5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6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7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8 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9 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2 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13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15 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16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1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0 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1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22 农村(或城市、城市郊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分析23 农村(或城市、城市郊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24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5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26 初中生(或,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2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8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2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30 城市(或农村、城市郊区)中(小)学教师生活状态调查研究六、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研究1 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2 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3 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4 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 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6 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7 班主任的素质研究8 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9 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10 自主与合作性学习初探11 班主任工作研究(可以自己确定小标题)12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3 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4 校本管理研究15 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6 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17 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8 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9 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20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21 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22 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23 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24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25 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26 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27 学生品德评价研究28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29 中(小)学良性师生关系及其建构30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析31 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32 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33 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34 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35 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36 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37 初中(或小学)班级管理中优化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1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2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3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4 家庭教育特殊性原则初探5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6 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7 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8 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9 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研究10 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1 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2 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3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14 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15 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16 新时期品行不良学生的特点与原因分析17 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18 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 优秀教师的特点及评价研究20 中(小)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验21 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激发22 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其培养研究23 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24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评价的研究25 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八、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1 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3 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4 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5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6 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7 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8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9 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0 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1 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2 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3 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4 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5 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6 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 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8 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9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20 学校网络法律问题研究21 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2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23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24 中(小)学应用教育技术现状与对策的研究25 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研究26 网络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27 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研究九、基础教育改革1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2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 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5 “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6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7 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8 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9 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11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12 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13 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14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走向15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表现初探16 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17 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8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19 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20 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21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22 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23 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24 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25 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26 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27 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28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29 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30 教师积极性调动研究31 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32 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33 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34 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35 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36 骨干教师流动制度的利与弊37 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38 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39 教育生态环境研究40中(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41 中(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42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43 中(小)学德育的评价研究44 探索农村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的科学发展之路45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十、新课程下教学改革1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2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3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4 新课程下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 新课程下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6 新课程下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7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例: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9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10 语文情境教学设计初探11 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初探12 外语交际性教学设计初探13 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4 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5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6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7 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8 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9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0 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1 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22 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23 教学评价改革探索24 当前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2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6 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27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28 **发展性评价研究(例:外语发展性评价模式构建)29 大众数学教育理念初探30 **教学原则特殊性初探(例:语文教学原则特殊性初探)31 教学生活化的探索32 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33 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34 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35 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36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7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38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39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40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的问题研究41 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的研究42 中(小)学生中小团体的调查与分析43 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44 中(小)学生可支配零用钱的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45 中(小)学生过激行为的调查与分析46 中(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47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48 城市(或农村、城市郊区)中(小)学生放学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49 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50 大众媒体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分析51 中(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孔子德育思想文献综述

孔子德育思想文献综述

孔子德育思想文献综述在中国文学史和教育史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学派的思想便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统治者用仕偏好儒家之后,中国的教育思想也随之被儒家教育思想引导。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将技术人才教育引向了人本身的教育,关注于人基本品质的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德育方式急需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这时候扎根在中华民族传统之中的儒家德育思想开始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界关于孔子德育思想研究的整理,推陈出新,探讨中国现代德育模式的新出路。

1孔子德育思想理论的相关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将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列为战略主题之一。

所以,本文根据2010年至今九年内关于孔子德育思想研究的文献进行论述。

(1)孔子德育理论的研究学界对于孔子德育思想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大部分学者都提到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道德理论体系,这在学界可以说是达到了共识。

任兆妮、李文涛、高慈、李晓熠等学者都认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德育内容的中心,并且“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刘维婷则认为“仁”不仅是理论核心,还应该赋予更加具体的意义,那就是将“仁”看作是人的内部修为,这样“礼”就不能简单地视为外在行为的表现了,而应视为人所体现出来的所有外部表现。

除对孔子德育思想大方向的定义把握外,部分学者还就孔子德育理论中的一些具体理论进行了论述。

单流通将“仁”的核心放在“人性论”的大范畴进行论述,同时提及“中庸”的儒家处世哲学与“礼”的处事行为之间的关系。

任兆妮、李文涛、杨帆等学者则注意到了德育的被培养着所需具备的能力和品德,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学内容以及温、良、恭、俭、让的德育修养内容。

夏洛特皇后大学哲学系的教授Eric C. Mullis则从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对于友谊的态度来观照他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指出儒家的美- 4 -德与伦理、社会等级制度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儒家的友谊和美德都是基于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下提出的,同时孔子在道德教育方面也有等级制度的特色。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品质和个性的形成 。学生的群体心理 、 对教学的评估与测量 、学习策略 、 学 习迁移 和学习东西都属于制约学生学习的条件 。 通 过分 析我 国的教育 心理学 可 以大概 了解现 代 的教育心理学发展 。 我 国现代 的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存在着一些变化 , 但是大部分 的内 容还是保持稳定的发展 , 教育心理学 的教科 书 内容涉及十分广泛 ,内容不尽 一致 , 涉及 到 了很多方面。比如说 : 测 量和评价 、个体 心理存在的差异、品德心理 、 教学 和学 习心


点不断受到教育心理学的重视 。 我 国的心理 学科是 由西方引进的 , 但是我们不能够肆意 的发展心理学 , 也不能过度 的陷入虚无的状 态 ,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学 ,当前 ,我国正 在不断的研究国外心理学优秀的科研成果 , 以丰富我国心理学存在 的不足之处 , 开展符 合我国发展的应用研究 和理论 。 只要认真努 力, 相信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会更加完善 , 会 以丰 硕 的教 育成果 呈现在 国际 心理学 的面 前。
前言 教育心理学 于 l 9世纪末 2 O世纪初诞 生 ,是一 门独立 的心理学科 , 但 是在我国 , 教育 哲学思想 早就 在无声无 息 中为现代 教 育心理学 的诞生做好了一定的基础 。苟 子、 孟子 和孔子等 都是我 国古代 著名 的思想 家 和教育家 ,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 ,教育心理学 已经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1 ] 。 孔子虽然说 不是 专 业的心理学家 ,但是由于他的生活实践 , 他 已形成 了自己的 比较完整 的心理学思想 , 他 是世 界上第一 个伟 大的教 育心理 学 的思 想家 。他的教育心理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学的 发展 和形成仍然存在着重要 的启迪 意义 。
四、 关 于孔子 的教育 心理 的一 些思想

和而不同--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和教育观对比研究

和而不同--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和教育观对比研究

164和而不同——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和教育观对比研究■左亚娟/湖南师范大学摘 要: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是世界思想宝库重要的一部分。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甚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儒家思想对我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与孔子所处的时代相差约100年,在那个时候东西方的思想难以进行交流学习,但他们的思想、理论成果等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后世研究中西方哲学思想、后来形成的思想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本文将主要从孔子和苏格拉底各自的教育观和道德观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孔子 道德观 教育观一、“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孔子和苏格拉底在进行教学时,采取的都是问答的形式,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的关系。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

但两者之间又略有不同。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孔子认为,学生要先自己进行大量的思考和阅读,只有在实在得不出结论、还没有完全相同的时候,老师才进行提示,从而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专家理论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专家理论

教育学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在教育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曲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它以简骇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其中的教育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教学法——“产婆术”流芳后世;柏拉图以其《理想国》惠及后人: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

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的《大教学论》。

他的贡献主要有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比研究
作者:叶诗睿司维
来源:《学园》2014年第29期
【摘要】虽然现代教育心理学出现的时间很短,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分别介绍了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和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从中感受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关键词】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现代教育心理学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9-0033-01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谈到教育思想问题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如孔子、孟子、荀子等。

孔子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1.学习思想
在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中,他将学习看作是一个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而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则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动机、理解感知、巩固、应用等几个步骤。

相比之下,孔子提出的学习过程和现代教育心理学所提出的观点具有相同性。

在学习方法上,孔子认为时习慎思、多闻多见是关键,能够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学习方法类似。

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孔子认为意志、情感、个性等因素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活动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教师思想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所教导出来的许多学生后来也成了教育家。

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他提出了许多见解,成为教师素质的要求。

“有教无类,以身作则”等主张,不仅是他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所有的教学思想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一把职业素质的标尺,一直影响至今。

除此之外,孔子还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从而起到教师引导的作用。

3.教学思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对象。

孔子认为:一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二是“有教无类”。

就是说,要扩大教学对象范围,争取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做到一视同仁。

现在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作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标准。

另外,孔子还提出了“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因材施教”等原则,成为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育、针对性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基础,影响到当今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得到持续的、深入的发展。

4.德育思想
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才无德或是有德无才的学生,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好学生。

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品德结构是三位一体的理论,即是将品德作为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统一体。

而孔子则主张将品德修养分为四个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而且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分别对应着四个阶段。

因此,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性。

5.差异思想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认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可以从心理类型和心理品质来区分。

具体来说,孔子关注学生的差异主要从性格、智力、志向、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按照智力发展情况将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

这种分类方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地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类,由此可见其中的密切联系。

二现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在于人们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发展变化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情况,包括学生获取知识、个性养成、品质培养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教学评定和教师心理等各个方面。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心理、教学与学习心理、个性心理差异、品德心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具有一致性。

以差异心理思想来说,孔子的理论非常全面,在意志、情感、个性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关注,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将会逐渐完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与扩展。

在研究方向上,将会更加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关注影响教学效果的社会因素,关注实际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和现代教育心理思想,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异同点。

而当今社会,中国教育界的思想逐渐偏向西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不够。


此,应增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既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同时更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切实发展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宋文香、孙友德.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J].科技资讯,2011(30)
[2]马会芳.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比较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3)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