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必修五《边城》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a1e8263169a4517623a309.png)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
【题解】
边城,即边地的小 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 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 虑,‚边城‛是大城市 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 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 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 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 民风的怀念。
沈 从 文 先 生 及 其 在 湘 西 的 故 居
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 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 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如鲁迅、余秋雨、 王蒙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 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边城》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 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 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著名评沦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 ‚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 珠玉‛。
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 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 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 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沈 从 文 ( 1902— 1988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现代小 说家、散文家、文物 研究家。京派小说代 表人物。
6· 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 祖父这句话的启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通观全文,总结翠翠的形象: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 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于爱情羞 涩又真挚,后来傩送出走她又矢志不 渝等待心上人回来。是一个理想化、 纯美化的形象。
2 爷爷形象探究
为什么小说以“边城”命名? 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 民风也正在消失。《边城》是 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 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 个温暖的作品,描写的是理想 化的现实。因为想留驻一点美 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 并且常新,以利后人。
边城(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3e167b1bf18583d04964592e.png)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鉴赏】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 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 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 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 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 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 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 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 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 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 首,却把青梅嗅”。
边城
沈从文
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领会 翠翠的心理和情感。 2.联系现实生活,感受理解翠翠身上体现的 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使翠翠的形象更加明晰可 感。
1.文学文化常识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 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 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 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 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 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 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 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 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1.请为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并记住
喁喁( 傩送(
) 涎皮( ) 莞尔(
) 甬道( ) 嗤笑(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9435e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b.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分析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世纪初湘西边陲地区的社会风貌,感受小说中纯真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的人性美、自然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陲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3. 精读课文:a.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翠翠、傩送等主要人物。
b. 讨论小说中的亲情、爱情、友情等主题,体会小说的人性美。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a. 背景介绍b. 人物形象分析c. 情节概括d. 作者创作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堂所学,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
b.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c.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2. 答案:a. 情节概括:略b. 人物形象分析:略c. 主题认识: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作品。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fd203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0.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以及文学特色。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沈从文的创作背景,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关系,把握小说主题思想。
2.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人物关系、文学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习兴趣。
2.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梳理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3. 例题讲解:以小说中的一段精彩描述为例,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某个片段,进行文学特色分析。
5. 主题思想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情节梳理:画出小说的主要情节流程图,标注关键节点。
2. 人物关系:整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图,明确人物关系。
3. 文学特色:列出小说的文学特色,如语言、结构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论述。
2. 答案:根据小说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如翠翠的纯真、勇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1. 情节分析:详细解读小说中的每个重要情节,如爱情线索、家族纷争等,揭示情节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e91992b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3.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框架、人物性格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文学特色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及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对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小说的文学特色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湘西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3.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以翠翠和傩送为例,讲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天保、老船夫等。
6.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思想,如亲情、爱情、道德等。
7. 文学特色鉴赏: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说框架:人物关系图、情节概括。
2. 人物性格分析: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等。
3. 主题思想:亲情、爱情、道德等。
4. 文学特色: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的人物性格,结合文本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2. 答案:要求学生对翠翠、傩送等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各自性格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湘西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性格分析的教学方法。
2. 主题思想的探讨。
3. 文学特色的鉴赏。
4. 作业设计。
一、人物性格分析的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从而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 结合文本具体事例进行分析,避免空泛的评价。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41244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a.png)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教案:《边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新课改必修五的《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湘西边陲小镇茶洞渡口的社会风情和自然风光,通过少女翠翠和青年船夫翠翠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边城》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体会作者的艺术手法。
3. 领悟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边城》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难点:领悟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剧美,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边城》、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茶洞渡口的风光美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湘西边陲小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教材《边城》,了解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边城》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重点解析自然风光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边城》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边城》1. 故事背景:湘西边陲小镇茶洞渡口2. 人物关系:翠翠、翠翠、黄世仁、杨妈等3. 艺术特色:自然风光描写、人物心理刻画4. 人性美:善良、纯真、悲剧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2)分析《边城》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自然风光描写或人物心理刻画,并阐述其艺术效果。
(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边城》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的理解。
2. 答案:(1)《边城》讲述了湘西边陲小镇茶洞渡口的社会风情和自然风光,通过少女翠翠和青年船夫翠翠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真。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ea01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6.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文学必修五《边城》的第五章至第七章。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翠翠与青年水手傩送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边城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理解《边城》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分析主人公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感情变化。
2. 学生能够领悟小说中所表现的边城社会的风俗人情,体会作者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赞扬。
3. 学生通过学习《边城》第五章至第七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和理解《边城》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分析主人公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感情变化。
难点:领悟小说中所表现的边城社会的风俗人情,体会作者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赞扬。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边城》、字典。
学具:笔记本、笔、阅读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四章的内容,巩固对主人公翠翠、傩送等人物形象的记忆。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边城》第五章至第七章内容,边读边做好笔记。
2. 学生根据阅读记录表,关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边城》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感情变化。
2. 讲解小说中所表现的边城社会的风俗人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赞扬。
四、互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边城》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心得体会。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点评、交流。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边城》第五章至第七章1. 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变化2. 边城社会的风俗人情3. 作者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赞扬作业设计:2. 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分析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感情变化。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c3b6b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1.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边城风情”,详细内容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的阅读与分析,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深入学习,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感受边城风土人情,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边城》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深入理解小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小说《边城》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境。
3. 内容梳理: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对小说人物进行简单梳理。
4. 人物分析:以翠翠、傩送、天保等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5.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主要人物:翠翠、傩送、天保3. 主题:人性美、边城风情4. 艺术特色: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的形象特点。
(2)以“边城风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翠翠形象特点:纯真善良、执着坚定、孝顺顾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4c0c89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9.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情节梳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等方面。
详细内容涉及:1.小说的故事梗概及地理环境描绘;2.翠翠、傩送、天宝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关系;3.沈从文先生的创作动机、文学价值及边城文化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特点,了解边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启发学生思考人性、爱情、亲情等主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关系、边城文化的理解和鉴赏。
重点:小说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相关图片、地图、作者简介等。
2.教材:新课标必修五《边城》。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详细讲解:(1)梳理小说情节,分析边城的地理环境及对人物的影响。
(2)对翠翠、傩送、天宝等主要人物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关系。
(3)介绍作者沈从文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4.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5.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小说人物分析的例题。
6.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道关于小说情节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板书《边城》2.板书内容:(1)故事情节:边城→人物关系→悲剧结局(2)人物形象:翠翠→傩送→天宝(3)创作背景:沈从文→边城文化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翠翠、傩送、天宝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谈谈你对《边城》中边城文化的理解。
2.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勇敢;傩送:痴情、执着、矛盾;天宝:忠诚、无私、悲剧。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第3课《边城》课文详解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第3课《边城》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f39dc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3.png)
第3课边城三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
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把“边城”和“中国其他地方”相对比,一方面突出了边城的和平与安宁,另一方面也表明,“边城”其实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翠翠的故事多以这三个节日为背景,尤其是端午。
】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真是边城,果然与众不同。
那个时代,官吏是压迫民众的,而在这里,官民竟能同乐。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捉鸭子是边城端午的特色节目。
也正是因为这个节目,才有了后边的许多故事。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解析】第一部分第一层,交代社会环境,详写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
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写顺顺,看上去突兀,其实是从侧面交代了天保、傩送的家庭背景,反映出边城淳朴、融洽的民风。
写顺顺的品德,也是写边城人品德:扶危济困。
】,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
…………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
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鼓声勾起了人的思绪。
2024年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2024年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315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00.png)
2024年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改必修五《边城》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2. 详细内容:通过对第一章至第五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世界,感受作品中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边城》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增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 教学重点: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边城》阅读笔记、小组讨论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边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至第五章,关注作品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描绘,初步了解人物形象;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教师巡回指导;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惑,进行例题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边城》2. 板书内容:章节及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作品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边城》中翠翠、傩送、天宝等人物形象的特点;(2)谈谈你对《边城》主题思想的认识;(3)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边城》与沈从文其他作品的异同。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执着勇敢;傩送:英俊潇洒、重情重义;天宝:粗犷豪放、忠诚善良;(2)主题思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艺术手法:与沈从文其他作品相比,《边城》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更具特色。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https://img.taocdn.com/s3/m/a52ae5dc6137ee06eff9183a.png)
翠翠和以上两位女子相比,显得 含蓄、羞涩,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始 终没有直接外露,连她最深爱、最依 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过人物 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翠微妙而 复杂的内心世界。
外公:
善良淳朴、工作尽职
傩送:
淳朴善良、健壮俊美、
幽默风趣、重义多情
慈善仁厚、重义轻利
小说是怎样体现纯朴的人性之美?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 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 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假若爷爷死了?” 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衬托着她对 爷爷深厚的感情,爷爷是她生活的依靠, 更是她心灵的寄托。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 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自读品味】
请大家用一个字(词)概说你读《边 城》后的初步感受是什么?
青山绿水风光美
边城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边城与众不同的 特色 思考:边城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 环境中?请读第1、2两个自然段并分析。
具体研读
节选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的,是保留多年 的节日习俗,请找出相关语句,了解风俗 特点.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 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 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 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
河里鲤鱼吃去了。”
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 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有的 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总结 翠翠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她和爷爷相 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4b5718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6.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语言特色解读。
具体内容为:《边城》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关系、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线索、小说中的民俗风情、作者沈从文的创作背景及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主题思想及语言特色的解读。
重点:分析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线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湘西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
2. 情节梳理:简要介绍小说背景,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3. 人物分析: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线索为主线,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 主题探讨:讨论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5. 语言特色解读: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分析其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例题讲解: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边城》2. 板书内容:情节: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爱情线索人物:翠翠、傩送、爷爷等主题:反映社会现象,探讨人性美语言:自然、质朴、富有诗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小说中的一个场景,分析其作用。
以翠翠的视角,给傩送写一封信,表达她的思念之情。
2. 答案:场景描述:略信件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节梳理、人物分析、主题探讨和语言特色解读,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边城》这部小说。
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等。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8ae98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1.png)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人物性格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文学特色鉴赏。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沈从文的创作风格,感受小说中独特的乡土风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能力;3. 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与探讨;2. 教学重点:人物性格分析和文学特色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湘西风情的图片,引出小说《边城》;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小说的创作背景;3. 人物分析:详细讲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以翠翠、傩送等为代表;4.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人物关系;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思想,进行讨论;6. 文学特色鉴赏: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7.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10.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a. 作者:沈从文b. 背景:湘西风情c. 人物:翠翠、傩送等d. 情节:梳理小说主要情节e. 主题:探讨小说主题思想f. 特色:文学特色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特色的人物进行描述;b. 探讨小说《边城》的主题思想,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c. 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特色,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1a4a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1.png)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边城》是金庸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与祖国边疆相连的边城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以下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
1. 智慧才子:小说中的男主角赵辰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年轻人,被人们称为智慧才子。
2. 边塞诗人:赵辰是边城的一位年轻才子,他喜欢写诗,被人们称为边塞诗人。
3. 边塞风光:小说中描绘了边城的壮丽景色,包括辽阔的戈壁滩、高耸的山峰、奔腾的黄河等。
4. 文化冲突:小说中,赵辰作为一个文化人,面临着与胡文化的冲突。
他在边城被胡人瞧不起,但他却充满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自信。
5. 胡族习俗:小说中描述了胡族的一些习俗,如胡人耳朵上的耳环、胡人庆祝婚礼的习俗等。
6. 玛尔扎哈:小说中的女主角玛尔扎哈是一个胡族的美女,她和赵辰之间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
7. 蒙古大军:小说中描绘了蒙古大军入侵边城的场景,包括蒙古人的武装装备、战场上的激战等。
这些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背景。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c1418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9.png)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改必修五,教材章节为《边城》。
内容包括对沈从文先生的这部经典小说的阅读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启发学生对人性、道德、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点: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翠翠、傩送、天保等,讲解其性格特点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性格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5. 分析小说情节结构,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6. 语言特点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背景。
六、板书设计1. 《边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天保情节结构:起承转合语言特点:朴实、细腻、生动2. 小说主题:人性、道德、社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保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说明。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勇敢坚强;傩送: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天保:豪爽直率,善良热情。
(2)小说主题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与暗淡,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同时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五《边城》(70张ppt)
![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五《边城》(7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d63461b84ae45c3b358cd5.png)
蒙骗mēnɡ 蒙 . mé nɡ 启蒙 .
二、字形辨认
dù 渡船 度 欢dù lǎn缆绳 lǎn揽活 shā砂糖 shā沙土 bà n拌嘴 n绊倒 bà wǔ侮辱 huǐ悔悟 斜nì 睨 倪 端ní
了逼退武汉这样的遗憾,还能有什么?
(3)期望· 企望
两者都有希望的意思,但词义的程度和语体色
彩略有不同。期望:对未来情况寄托希望或有 所等待。企望:希望,多用于书面语中。
例:①“医生对我说他不能保证这次手术能从 期望 能 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也从来没有 _____ 够重回巅峰。”姚明坦言自己早就做好了最坏 的准备。
②水能安居人下,火则要争个你死我活,事实
上丁玲最大的长处和短处都在于时时想成为人 企望 有万人环绕,临终前的遗言 群的中心,_____ 还提出来要用党旗覆盖其身,而沈从文却想当 无名英雄。
四、词语释义 一种临水用木板搭建的房子,临水一 吊脚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多悬空 。 _________ 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 张冠李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口乱说一气 。 信口开河:_____________ 礼轻仁义重:礼物虽然轻微,但其中的情义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
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思考】 请简要赏析“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嗅”两句词的妙处。
基础自主学案 第 3 课 边 城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蘸 (zhà n)酒 茶峒 (dò nɡ) 泅 (qiú )水 . . . 氽 (tǔn)着 . 镇筸 (ɡān) . 鞶 (pá n)鼓 . 俨 (yǎn)然 . 歇憩 (qì ) . 傩 (nuó )送 . 糍粑 (cí b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 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 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 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自读品味】
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 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 触最深的一点。
青山绿水风景美
边城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
【人物分析】
那些青山绿水中的……
天真纯洁的少女 饱经沧桑的老人 真挚善良的少年 ……
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
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
归真的牧歌情调。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 凰
【题解】
边城,即边地的小 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 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 虑,“边城”是大城市 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 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 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 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 民风的怀念。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 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同时也隐 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 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 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假若爷爷死了?”
小说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 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 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 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 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 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 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在自然的明净 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 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现实生活古 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 人格的希望。
拓展延伸:试把翠翠心理与以下诗 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
诗经· 郑凤·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 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深 厚的感情,爷爷是她生活的依靠,更是她心灵的 寄托。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 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 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 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 爷的气,而是赌气,薄怒,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 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 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 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 开了爷爷便不知何去何从,写出了一个娇羞可爱 的小女孩形象。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 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 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 “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 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 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提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 欢祖父再说下去。这里 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 的是傩送。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 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风声,水声,歌声,唢呐声,啜泣声, 声声惊残梦; __ __情,爱 __情,手足 ____情, ____ 乡情,民 骨肉情, 情情乱痴心。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 翠翠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她和爷爷相 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
外公:
善良淳朴、工作尽职
傩送:
淳朴善良、健壮俊美、
幽默风趣、重义多情
慈善仁厚、重义轻利
小说是怎样体现纯朴的人性之美?
祖
亲
父
情
翠 翠
天
保
手足情
傩
送
心理描写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 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表现出的是吃惊、羞涩、默默 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流露。 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的新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 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 来”。 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 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沈 从 文
边 城
教学脉络
1
2 3 4 5 作者简介 梳理情节 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 小说语言
【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 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 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 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 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
【情节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 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 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 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 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喜 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 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 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 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 之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 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 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 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 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和以上两位女子相比,显得 含蓄、羞涩,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始 终没有直接外露,连她最深爱、最依 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过人物 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翠微妙而 复杂的内心世界。
小说语言:
写景优美舒展, 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
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特点:
玲珑剔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 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 一体,语言格调古朴,主干凸出,单纯而又 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 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 示。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 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 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 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句中体会出翠翠对二老 的喜欢,虽然这种喜欢是淡淡的。“大鱼咬你” 这句话对翠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温柔的回忆, 而且,这句话带有俏皮味,也成了翠翠和二老以 后相爱的一个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