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七章缺氧考点剖析

合集下载

【精品】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精品】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应激

第一节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应激是机体在应激原(stressor)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即可由各种因素引起;防御性,即旨在维持和恢复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

具有一定的反应模式,即各种因素引起的应激,其反应特点大同小异,都是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所引起靶器官的功能、代谢改变.

一般说来,机体总是处在一定的应激状态.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称之为良性应激(eustress),应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对机体有害,称之为劣性应激(distress),所引起的病

285 / 75

称之为适应性疾病(diseaseofadaptation)或应激病(stressdisease),心理应激引起的病属于身心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

286 / 75

。但由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很少有由应激单独引起的疾病,因此,上述这些科学术语并不常用。

二、应激原

应激原可分为两大类:

1。躯体性应激(physicalstress)如剧烈运动、剧痛、创伤、感染、过冷、过热等。

2.心理性应激(psychicstress)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引起心理性应激。如丧偶、生活孤独、居住环境拥挤、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得不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工作过于单调、担心不祥事件的发生、对个人所需要、所追求的东西得不到满足等等,都可成为应激原。这些因素是否产生应激以及引起应激的强度取决于人对这

286 / 75

病理生理学 缺氧 习题带答案

病理生理学 缺氧 习题带答案

病理生理学缺氧习题带答案

选择题

A型题

1.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低张性低氧血症

B.等张性低氧血症

C.缺血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

E.低动力性缺氧

2.严重贫血可引起

A.循环性缺氧

B.乏氧性缺氧

C.血液性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

E.低动力性缺氧

3.血液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般均正常

D.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一般均降低

E.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4.循环性缺氧时静脉的

A.血氧分压正常、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B.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C.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

D.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正常

E.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5.循环性缺氧可由下列何种原因引起

A.大气供氧不足

B.血中红细胞数减少

C.组织供血量减少

D.血中红细胞数正常但血红蛋白减少

E.肺泡弥散到循环血液中的氧量减少

6.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导致缺氧的发生

A.硫酸盐

B.尿素

C.亚硝酸盐

D.肌酐

E.乳酸

7.贫血时,血红蛋白低于下列哪一数值则可因心肌营养障碍而出现全心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A.11g/dl

B.9g/dl

C.7g/dl

D.5g/dl

E.3g/dl

8.组织中毒性缺氧是由于药物或毒物抑制下列何种细胞酶使递氢或传递电子受阻而引起生物氧化障碍

A.溶媒体酶

B.呼吸酶

C.磷脂酶

D.丙酮酸脱氢酶

E.ATP 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6:36 PM B.磷脂多糖体 C.多肽 D.阴离子蛋白 E.类固醇

病理生理学缺氧

病理生理学缺氧

组织性缺 氧
缺氧的原因和血氧指标的变化特点
第二十二当页前2,2页共,共九95十页,五星页期日。。
一、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emia)
定义:以PaO2下降为基本特征的缺氧。
特点:PaO2降低。
第二十三当页前2,3页共,共九95十页,五星页期日。。
(一)原因与机制
1.吸入气PO2过低:
发绀消失,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继续住
院观察2天,痊愈出院。
该患者为什么用维生素C和亚甲蓝治疗?
案例
第四十七当页前4,7页共,共九95十页,五星页期日。。
三、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定义:由于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供血量减少 而引起的缺氧
特点:血流量减少
第当四前十49九页页,共,9共5页九,十星五期页日。。
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解救:氧疗
第三十当前八3页8页,,共共9九5页十,五星期页日。。
3.高铁Hb血症:
原因:苯胺、硝基苯、亚硝酸盐、蚕豆;奎宁、 磺胺类、非那西汀等中毒;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
乏症
HbFe2+
氧化剂
亚硝酸盐
HbFe3+OH
皮肤粘膜呈青石板样颜色----肠源性紫绀 治疗: 还原剂可解救
第十八页,当前共18页九,共十95五页,页星期日。。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缺氧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缺氧

A型
7.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 结合氧的能力、导致缺氧的发生 A.硫酸盐 B.尿素 C.亚硝酸盐 D.肌酐 E.乳酸
8.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CO和Hb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 移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 以恢复的损伤 D.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发病机制(不详)
2. 中枢性呼吸衰竭
PaO2<30mmHg 抑制呼吸中枢
二、循环系统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1.心输出量↑:心率↑ , 心肌收缩力↑ 2.血流重分布 3.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ypoxia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 维持V/Q比值
机制:缺氧;交感神经兴奋;体液因子
(二)损伤性变化
无氧酵解↑ ,代谢性酸中毒
有氧代谢↓,ATP ↓
线粒体、细胞、溶酶体损伤
代偿变化 (抗损伤)
损伤性(失代偿)变化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血液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代谢变化
第四节
去除病因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吸氧
对低张性缺氧最有效 对血液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有一定作用 防治氧中毒

3. 皮肤、粘膜颜色

病理生理学习题——缺氧(考试学习)

病理生理学习题——缺氧(考试学习)

病理生理学习题——缺氧(考试学习)

缺氧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关于缺氧的描述,下项最为贴切的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D:血液氧含量过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标准答案:C

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E

3.[1分]等张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E:血氧含量正常

标准答案:A

4.[1分]低氧血症是指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B

5.[1分]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标准答案:B

6.[1分]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

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

B:Hb结合的O2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

C: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

E: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

标准答案:B

7.[1分]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血液pH值

B:血液温度

C:血氧分压

D:血液CO2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

标准答案:C

8.[1分]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病理生理学缺氧

病理生理学缺氧

氧供↑
(二)损伤性变化
1.急性肺水肿(高原性肺水肿)
机体进入4000m高原后1-4日内,
P出 血 部aO现听性2头诊泡痛有沫、湿痰咳性、肺不嗽 锣甚小均、 音至动收发 的神脉缩绀 临志、 床不呼 综清吸 合以毛流困征及细体难。肺血静、管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管活 性物质
微血管壁 通透性
肺水肿
2.中枢性呼吸衰竭
PaO2<30mmHg→抑制呼吸中枢→中枢性呼吸衰 竭
2. 淤血性缺氧:
动脉
毛细血管 内压↑
静脉
静脉压↑,静脉栓塞→血液回流受阻→淤血 性缺氧。如右心衰、静脉血栓
(二)血氧变化特点
1.PaO2 PvO2
2.CO2max
N 呼吸功能正常

血流减慢,细胞接触O2时间 长,吸收O2↑
N Hb正常
3.CaO2 CvO2
N
类似PaO2

4.CaO2-CvO2↑ 血流减慢,组织用O2↑
PaO2 血氧容量
组 织 代 谢 率 ; PaO2 血氧分压;血 流速度; ODC
第二节 缺氧的分类、原因和发病机制
肺部摄氧— 血液携氧 — 循环运氧 — 组织用氧
乏氧性 缺氧
血液性 缺氧
循环性 缺氧
组织性 缺氧
缺氧的原因和血氧指标的变化特点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07 第七章 缺氧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07 第七章 缺氧
皮肤黏膜颜色 HbO2↑→玫瑰色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一)肺通气量增大
一、呼吸系统
早期:PaO2↓
外周化学感受器
意义
• 增大呼吸面积,提高氧的弥散
• 促进静脉回流
呼吸中枢↑
晚期:外周化学感受器敏感性↓
低氧通气反应↓
意义
• 降低耗氧量
呼吸深快
脑细胞受损、脑水肿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五、组织细胞变化
(一)代偿适应性变化
1. 利用氧的能力↑ 尽可能多利用Fra Baidu bibliotek点氧
2. 无氧酵解↑
尽可能多产生一点ATP
3. 低代谢状态
尽可能多节约一点氧
4. 载氧蛋白↑
尽可能多储备一点氧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在标准状态下的氧解离曲线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五、组织细胞变化
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病理生理学第9版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可降至5gdl以下出现严重缺氧但丌会发生发绀红细胞增多者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出现发绀但可无缺氧症状缺氧丌一定有发绀发绀丌一定有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不血红蛋白结合癿氧丌易释出引起癿缺氧又称为等张性缺氧病理生理学第9版二血液性缺氧hemichypoxia特征特征病理生理学第9版hb质改变co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一原因不机制贫血眼睑苍白病理生理学第9版1co中毒碳氧血红蛋白血症碳氧血红蛋白hbco亲和力增加其它血红素对氧癿亲和力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其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秱病理生理学第9版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fehbfehbfehbfeohoh氧化剂氧化剂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癿腌菜等食物后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吸收入血后使大量血红蛋白被氧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色丌能解离ohohohenterogenouscyanosiscyanosis病理生理学第9版二血氧变化特点及缺氧癿机制缺氧类型paoco2maxcao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病理生理学第9版hbco樱桃红oh咖啡色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癿缺氧又称为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hypoxia病理生理学第9版三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hypoxia特征特征病理生理学第9版局部性癿血管狭窄或阻塞一原因不机制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癿缺氧称淤血性缺氧下肢静脉栓塞病理生理学第9版二血氧变化特点及缺氧癿机制缺氧类型paoco2maxcaoav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病理生理学第9版皮肤黏膜颜色发绀苍白手指缺血苍白下肢缺血发绀在组织供氧正常癿情况下因组织细胞氧利用障碍引起atp生成减少该现象称为组织性或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hypoxia病理生理学第9版四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hypoxia组织用氧异常特征特征病理生理学第9版药物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癿抑制一原因不机制呼吸链及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作用环节病理生理学第9版线粒体损伤一原因不机制损伤高温放射线辐射细菌毒素正常线粒体异常线粒体某些维生素是呼吸酶成分病理生理学第9版二血氧变化特点及缺氧癿机制缺氧类型paoco2maxcaoco2av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生理学讲座——缺氧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生理学讲座——缺氧

核心缺知氧识原点因1、—分—类和一血、氧炎变症化的特概点念
(4)血氧变化特点及缺氧的机制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和动脉血氧饱 和度均正常。 动-静脉氧含量差降低 由于细胞内生物氧化出现障碍,氧不能被充分利用,使静 脉血氧分压和静脉血氧含量均高于正常,故动-静脉血氧含 量差明显变小。
血氧变化特点及缺氧的机制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 病理生理学讲Hale Waihona Puke Baidu——缺氧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 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临床执业医 师考前培训病理生理学讲座课件,本讲为缺氧。内容有 考试大纲、4个核心知识点、11个例题。适用于临床执 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复习考试使用。也适用 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 业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
核心缺知氧识原点因1、—分—类和一血、氧炎变症化的特概点念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苯胺等中毒时,可使血红 蛋白中的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 去携带氧的能力,引起血氧含量降低。 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或变质的蔬菜后,肠道细菌便 可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入血后可把大量血 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患者的皮肤与口唇呈现类 似发绀的咖啡色,又称之为肠源性紫绀(entrogenous cyanosis)。

兽医病理生理学课件 7 缺氧

兽医病理生理学课件 7 缺氧
定义: 100 ml血液被氧充分饱和时的 最大带氧量. 20ml/dl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
三、血氧含量
(Oxygen content)
定义: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PO2
动静脉血氧差
定义: 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反映 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19ml/dl
1、 肺动脉高压
(1)缺氧
肺血管收缩
(2)缺氧 红细胞增多 血粘滞度
血流阻力
(3)缺氧 肺血管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
肥大增生 血管硬化
2、 心律失常
3、 静脉回流减少
第四节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在低氧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称缺氧耐受性。 影响因素: 1、年龄 2、机能代谢状况 3、遗传因素 4、适应性锻炼
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 g/dl, 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2.6g/dl
HHb
≥5g/dl
HbO2
正常
缺氧
二、 血液性缺氧
(Hemic hypoxia)
定义: Hb数量↓或性质改变导致的供氧 不足 PaO2不变,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原因: ❖ Hb数量减少: 贫血 ❖ Hb性质改变: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ffects on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调节:中枢性调节(PaCO2)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缺氧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缺氧
CO2 ↑ 血温↑
20 40 60 80 100
氧分压 (mmHg)
【常用的血氧指标】
5. P50
指Hb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可 以反映Hb与O2的亲和力。
正常值 26~27mmHg
【氧分压与氧饱和度的关系—— 氧离曲线】
100
氧 80 饱 和 60 度 % 40
20
P50
20 40 60 80 100
一.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特征 PaO2 降低 1. 原因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 (2)外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室间隔缺损 伴肺动脉高压
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
2.组织缺氧的机制
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外呼吸功能障碍
PAO2 ↓
PaO2↓ 毛细血管 PO2↓ 向细胞弥散速度↓量↓
【常用的血氧指标】
1.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溶解于血液中的 O2 产生的张力(氧张力) 正常值 PaO2 13.3kPa (100 mmHg)
吸入气 PO2
外呼吸功能
PvO2 5.33kPa (40 mmHg)
内呼吸状态
PAO2 PaO2
PvO2
氧分压 (mmHg)
【讲授内容】

(整理)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整理)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应激

第一节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应激是机体在应激原(stressor)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即可由各种因素引起; 防御性,即旨在维持和恢复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 具有一定的反应模式,即各种因素引起的应激,其反应特点大同小异,都是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所引起靶器官的功能、代谢改变。

一般说来,机体总是处在一定的应激状态。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称之为良性应激(eustress),应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对机体有害,称之为劣性应激(distress),所引起的病称之为适应性疾病(disease of adaptation )或应激病(stress disease),心理应激引起的病属于身心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但由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很少有由应

激单独引起的疾病,因此,上述这些科学术语并不常用。

二、应激原

应激原可分为两大类:

1.躯体性应激(physical stress)如剧烈运动、剧痛、创伤、感染、过冷、过热等。

2.心理性应激(psychic stress)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引起心理性应激。如丧偶、生活孤独、居住环境拥挤、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得不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工作过于单调、担心不祥事件的发生、对个人所需要、所追求的东西得不到满足等等,都可成为应激原。这些因素是否产生应激以及引起应激的强度取决于人对这些环境变化和生活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由于心理应激是来源于应激原引起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因此人的心理应激也称之为情绪性应激。

病理生理学-缺氧

病理生理学-缺氧
其含静量脉占血HbH氧b氧容含量量的为百1分5m比l,.
Hb氧饱和度为: 15/20.1≈75%.
一、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衍生血氧指标
动静脉血氧差 : 即动脉血氧含量 减去静脉血氧含 量所得的毫升, 说明组织对氧消 耗量。
P50:为反映Hb与 O2的亲和力的指标 ,是指使氧饱和度 达到50%时的血氧 分压。正常成人 P50约为3.59kPa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 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肺扩张反射 肺萎陷反射
1)机制: 吸气→ 肺扩张 →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多→(+)延髓吸气切断机制→ 吸气停止,转入呼气 2)作用:使吸气不至于过长过深,防止肺通气过度( 不参与人类平静呼吸的调节)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呼吸有何变化?
(四)组织细胞的变化-损伤变化
细胞膜、线粒体 和溶酶体的损伤
73
四、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和 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一)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吸氧
➢对低张性缺氧最有效 ➢提高血液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患者血液物理溶解的氧 ➢组织性缺氧治疗关键是解除呼吸链酶的抑制
74
75
• 缺血:休克
心衰 动脉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
• 淤血:右心衰竭,静脉栓塞
50
循环性缺氧-原因

病理生理学-第7章缺氧

病理生理学-第7章缺氧
概念: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组织、细胞 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为氧利用 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
特 征 细胞用氧异常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7
48
1.原因
组织中毒:药物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抑制
阻断电子传递
胍乙腚 巴比妥 鱼藤酮
↓ NADH→ FMN
正常值 动脉血(SaO2)约93%~98% 静脉血(SvO2)约70%~75%
取决于氧分压(氧离曲线), 还与血液pH、温度、CO2分压及2,3-DPG含量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6
氧分压与氧饱和度的关系——氧离曲线
100
80

饱 和
60

% 40
20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40 60 80 100
病例思考
患者女性,45岁,菜农。因于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为 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里。2小时后被其丈夫发现,急 诊入院。患者以往身体健康。 体检:体温37.5℃,呼吸20次/min,脉搏110次/min,血 压13.0/9.33kPa(10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呈 樱红色。其他无异常发现。 实验室检查:PaO2 12.6kPa,血氧容量10.8ml/dl,动脉血 氧饱和度95%,HbCO 30%。入院后立即吸O2,不久渐 醒。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七章缺氧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七章缺氧考点剖析

二、简述题(7)
2、简述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2)血氧容量:指1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 最大带氧量,取决于Hb的质和量。血氧容量的正常值约为 200ml/L。血氧容量的多少反映了血液携带氧能力的高低。 (3)血氧含量:是指1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主要取决于血 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09ml/L;静脉血氧 含量约为140ml/L。
二、简述题(7)
2、简述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为动脉血氧含量与静脉血氧含量 的差值,约为50ml/L。反映组织摄取氧的能力。
二、简述题(7)
3. 简述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3. 简述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二、简述题(7)
4、试举例说明发绀与缺氧的关系? 答: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至50g/L(5g% )以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在血红蛋白正 常的人,发绀与缺氧同时存在,可根据发绀程度大致估计缺 氧的程度。当血红蛋白过多或过少时,发绀与缺氧不一致。
二、简述题(7)
7、 简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 (2)失代偿反应: 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时,可出现肺 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肥大与增生,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增多,血管壁增厚、变硬,再加上缺氧引起的肺小动 脉持续收缩,使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后者使肺循环阻力增 大,右心室的后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肥大与扩张,甚至右 心衰竭。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缺氧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缺氧

缺氧

呼吸: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脑-----4-6分钟

小脑-----10-1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于2小时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出⼤氧化

碳和⼤,同时释放出⼤量能量的过程。

一、缺氧Hypoxia

缺氧:

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导致机体发生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改变等病理过程。

1.血氧分压PO2

定义: 溶解于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PaO2 正常值 100 mmHg 吸入气体PO2 外呼吸功能

PvO2 正常值 40 mmHg 摄取氧能力利用氧能力

2.血氧容量CO2max

定义: 在氧分压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40mmHg,温度38%时,在体外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携氧量

Hb携氧容量 1.34ml/g x 15g/dl=20ml/dl

影响因素:Hb的质和量

3.血氧含量CO2

定义: 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往往达不到其极限容量,所以就将体内100 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定义为血氧含量(物理溶解和Hb携带氧)

血氧含量≈Hb实际携氧量

影响因素:Hb质和量;PaO2

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

定义: 动脉血氧含量和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5.血氧饱和度SO2

定义: 血液中氧合Hb占全部Hb的百分比

正常:

SaO2:95%-97%

SvO2:75%

影响因素:PaO2

氧分压与氧饱和度的关系---氧解离曲线

金可可《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hypoxia缺氧

金可可《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hypoxia缺氧

肺通气量增加15%
1.高原肺水肿
机体进入4000m高原后1-4日内,出现头痛、胸
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甚至神
志不清以及肺部听诊有湿罗音的临床综合征。
①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和肺血量增加 ②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
③非炎性漏出
④炎性渗出
2.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 PaO2过低(<30mmHg)
呼吸抑制,节律改变,通气量减少
Contents
1 2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3
4
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2↓
毛细血管 PO2↓
向细胞弥散速度↓
A-V氧含量差
肠源性青紫(enterogenous cyanosis) 因进食引起大量血红蛋白氧化造成的高铁 血红蛋白血症称肠源性发绀。
氰化物中毒
三.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轻度
慢性
代偿
重度 急性 慢性
损伤
以低张性缺氧为例
血液 循环
中枢 神经
组织 细胞
呼吸
呼吸系统
60-100mmHg
程度 代偿性反应
﹤60mmHg
时间
损伤性变化
【早期】
高原地区
【后期】
呼吸加深加快
肺通气量增加65%
肾脏调节
呼吸性碱中毒被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缺氧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五章缺氧。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15)、简述题(7)、填空题(6)及单项选择题(11)。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五章缺氧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第二节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四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缺氧、发绀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改变。

熟悉:缺氧时中枢神经系统和组织、细胞的变化。

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15)

1、缺氧:

由于氧的供应不足和/或氧的利用障碍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甚至结构发生变化的病理过程称缺氧。

2、血氧分压:

是指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约为100mmHg(13.33kPa),静脉血氧分压约为40mmHg(5.33 kPa)。

3、血氧容量:

是指1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正常值约为20ml/L。血氧容量的多少反映了血液携带氧能力的高低。

4、血氧含量:

是指1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CaO2)约为19ml/L;静脉血氧含量(CvO2)约为14ml/L。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是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简称血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PaO2。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5%~97%;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75%。

6、P50:

是指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是反映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指标,正常值为26~27mmHg(3.47~3.6 kPa)。

7、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是指动脉血氧含量与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约为5ml/L。反映组织摄取氧的能力。

8、低张性缺氧:

是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为乏氧性缺氧或低张性低氧血症。9、血液性缺氧:

是指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

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10、循环性缺氧:

是指由于血液循环障碍使单位时间内流经组织的血流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所引起的缺氧。

11、组织性缺氧:

是指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亦称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12、高原性肺水肿:

是指进入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后1~4天,部分人可出现头痛、胸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血性泡沫样痰,甚至出现神志不清以及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等的临床综合征。

13、中枢性呼吸衰竭:

是指当PaO2<30mmHg时,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可超过PaO2降低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所引起的兴奋作用,呼吸中枢被抑制,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呼吸的节律与频率出现异常,称为中枢性呼吸衰竭。

14、发绀:

是指低张性缺氧时,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高。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0g/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15、肠源性紫绀:

是指在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或变质的蔬菜后,肠道细菌便可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入血后可把大量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患者的皮肤与口唇呈现类似发绀的咖啡色,故称之为肠源性紫绀。

二、简述题(7)

1、简述各型缺氧的原因。

答:(1)低张型缺氧: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②外呼吸功能障碍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2)血液型缺氧:①Hb量↓——贫血②Hb质改变——CO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3)循环型缺氧:①全身性的(心力衰竭、休克)②局部性的(血管狭窄或阻塞)。(4)组织型缺氧:

①组织中毒②维生素缺失③线粒体受损。

2、简述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答:(1)血氧分压:以物理状态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称为血氧分压。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约为100mmHg(13.33kPa),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静脉血氧分压约为40mmHg(5.33 kPa),主要取决于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2)血氧容量:

指1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Hb的质和量。血氧容量的正常值约为200ml/L。血氧容量的多少反映了血液携带氧能力的高低。(3)血氧含量:是指1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09ml/L;静脉血氧含量约为140ml/L。(4)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P50: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是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简称血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PaO2,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97%;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5%。P50是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是反映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指标,正常值为26~27mmHg(3.47~3.6 kPa)。(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为动脉血氧含量与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约为50ml/L。反映组织摄取氧的能力。

3、简述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4、试举例说明发绀与缺氧的关系。

答: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至50g/L(5g%)以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在血红蛋白正常的人,发绀与缺氧同时存在,可根据发绀程度大致估计缺氧的程度。当血红蛋白过多或过少时,发绀与缺氧不一致。例如重症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可降致5g/dl以下,出现严重缺氧,但不会出现发绀。红细胞增多者,血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出现发绀,但可无缺氧症状。

5、简述缺氧时组织细胞的变化。

答:(1)代偿适应性变化:①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慢性缺氧可使线粒体数量增多,表面积增大,从而有利于氧的弥散和利用;②糖酵解增强:缺氧时,ATP生成减少,ATP/ADP 比值降低,使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强,糖酵解过程增强;③载氧蛋白表达增加:慢性缺氧时含量增多,组织、细胞对氧的摄取和储存能力增强;④低代谢状态:缺氧时机体通过一系列调整机制,使细胞的耗能过程减弱,如糖、蛋白质合成减弱等,减少氧的消耗,以维持氧的供需平衡。(2)损伤性变化:①细胞膜损伤:缺氧时ATP生成减少,细胞膜上Na+-K+-ATP酶功能降低,加上缺氧时细胞内乳酸增多,pH降低,使细胞膜通透性升高,细胞内Na+、水增多,细胞水肿;细胞内钠离子增多和钾离子减少,还可使细胞膜电位负值变小,影响细胞功能;②线粒体损伤:严重缺氧时引起线粒体结构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溶解,外膜破裂和基质外溢等;③溶酶体损伤。

6、缺氧时呼吸系统主要代偿方式是什么?简述其机制和代偿意义。

答:代偿方式:Pa02降低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增加,称为低氧通气反应。意义:(1)呼吸加深加快可把原来未参与换气的肺泡调动起来,增大呼吸面积,同时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肺泡,提高肺泡气氧分压、Pa02,和Sa02;(2)呼吸深快时胸廓活动幅度增大,胸腔负压增加,促进静脉回流,

回心血量增多,促使肺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增加,有利于气体在肺内的交换和氧在血液的运输。

7、简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

答:(1)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①心输出量增加:急性轻、中度缺氧时,PaO2降低可反射性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再加上胸廓呼吸运动增强,可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缺氧具有一定的代偿意义。②血流重新分布:急性缺氧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皮肤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和骨骼肌间小动脉舒张,血流增加。这种血液的重新分布保障了生命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具有积极的代偿意义。③肺血管变化:PaO2降低可引起肺小动脉收缩,使肺血流量减少,有利于维持肺泡通气与肺血流量在适当的比例,有利于维持PaO2于正常范围。④毛细血管增生:长期缺氧时,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增生,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氧从毛细血管内向组织细胞的弥散距离缩短,使组织的供氧量增加。(2)失代偿反应①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时,可出现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肥大与增生,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多,血管壁增厚、变硬,再加上缺氧引起的肺小动脉持续收缩,使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后者使肺循环阻力增大,右心室的后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肥大与扩张,甚至右心衰竭。②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严重缺氧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