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备2
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兰州高一期末)《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D.井田制遭到破坏[解析]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公田不治”可以看出,分封制、周礼以及井田制均遭到破坏。
2.(2018·山西学业水平测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B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B项。
3.(2018·通化高一期末)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C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解析]规定占田的最高限额,有利于限制土地买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4.(2018·南京高一检测)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翻地块”就是发展农业,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农本思想。
5.(2018·重庆高一检测)明朝末年,徽商家乡——徽州六邑,农地狭小,民不聊生,迫使很多人外出经商。
几年后徽州地价却大幅度上涨,为全国之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作业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以下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解析: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时兴起推广,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C2.?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那么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那么速,无所匿其力也。
〞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井田制瓦解B.工商食官制度的形成C.分封制破坏D.土地私有制确实立解析:材料反映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积极性高,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商业开展概况,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响,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确立是私田出现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A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礼崩乐坏B.铁犁牛耕使用C.井田制瓦解D.赋税制度改革解析:礼崩乐坏是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田,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产生的表现,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开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故B项正确;井田制瓦解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考查的是土地制度的演变,而不是赋税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4.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解析: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答案:A5.?诗经·小雅·大田?中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以下对此那么材料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反映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B.说明私田已占据主导地位C.表达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表达时人对农业丰收的向往解析:“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说明井田制开始瓦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井田制开始瓦解,但公田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私田的出现表达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苗萋萋,兴雨祁祁〞表达了人们对农业丰收的向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时作业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主张(B)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寓兵于农解析:题干材料认为人民从事商业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阶级统治,应该重农抑商,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2.《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
”这一规定反映当时(C)A.限售生活用品B.出现垄断组织C.推行抑商政策D.开创工官制度解析: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府专营政策,但是并不是限售生活用品,排除A项;盐铁官府专营政策不等于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排除B项;西周时期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排除D项。
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斯器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A.“民富财足”B.“减损浮冗”C.“重敛于民”D.“重农抑商”解析:材料主张发展农工商业,使民富财足,故A项正确。
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4.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
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役均剧,故百姓疾苦之。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C)A.本质上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的后果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C.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盐铁官营给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徭役均剧……百姓疾苦”可知,盐铁官营制度不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且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C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目的,故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官利用盐铁官营制度来剥削民众,故D项错误。
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随堂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鲁国的“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选A项。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项错误。
此时土地国有制度即井田制不断瓦解,但没有完全消失,C、D两项错误。
2.(2018·平顶山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A.礼崩乐坏B.铁犁牛耕使用C.井田制瓦解D.赋税制度改革[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
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
3.(2018·长春高一期末)《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解析]“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表明从事工商业不利于对百姓的管理,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要“重农抑商”,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
”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C )A.闭关锁国政策B.君主专制C.重农思想D.重商主义[解析]根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其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即重农思想的反映,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2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
”这反映其()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B.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2、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3、《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
”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5、《吕氏春秋·尚农》中指出,“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作者认为“重农抑商”可以()A.提升思辨能力B.维护法律权威C.发展小农经济D.端正民心民志6、《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7、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
“富者田连阡陌,精选贫ppt 者无立锥之地”9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①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_均__田__制__,制定官 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__土__地__买__卖_____。
②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_人__丁___和_田__亩___
精选ppt
13
5 评价:
积极:①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封建 经济发展 ; ②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①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也受到 限制;
②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阻碍了 社会进步。
精选ppt
14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 “海禁”
精选ppt
16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的广州商 馆区。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精选ppt
17
(3) 影响
消极: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 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 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保 护了国家的安全。
这段材料说明夏、商、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
怎样的?
精选ppt
4
井田制的特点:
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周王所有);
2.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 赋;
3.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故称井田;
4.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精选ppt
5
3.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作业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A.土地私有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均田制D.分封制答案 B解析此图形状同井字,成方块状,这被称为“井田”。
这种土地制度下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故B项正确。
2.“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答案 B解析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故选B项。
A、D两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与材料中的信息“初税亩”不符,故排除;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排除C项。
3.明代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
这反映出明代()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的弱化C.商品经济发达D.井田制得以恢复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海瑞的直接目的是让农民有田地,这说明当时农民失去土地的现象严重,故A项正确。
4.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地所有制答案 A解析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据此可判断该制度为均田制,故选A项。
5.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B.统治者“不抑兼并”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而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故选C项。
6.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新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概况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②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背景:井田遭到破坏。
(2)确立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税制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弊端:土地兼并①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危害: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
③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误区警示] 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允许买卖;而小农经济下小农也占有一部分土地,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但很容易被地主兼并,导致破产。
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1)西汉①原因: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①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②影响: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知识点拨]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X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A.列强以有益清朝为由侵略中国年,清廷中国的航海业6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答案与解析1.A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形成于商,发展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它不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2.C 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以前,分封制度就已经走向瓦解,排除A项;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是商鞅变法的目的之一,不是直接影响,排除B项;从逻辑顺序上是先有“从法律上肯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再有“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因此C项是直接影响。
3.D 从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来看,C项明显不对,因为材料只是谈税收问题,并未涉及土地兼并;由于材料说的是国内贸易,因此A项也可排除;B、D两项比较,显然D项更符合题意。
4.C 宋代对商人态度有所变化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5.C 本题错选的原因在于不知道明清时期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
A、B 两项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都是农业方面的,从本质上看属于以封建自然经济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农耕文明的发展情况;D 项干扰性较大,但它主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只有 C 项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要素:机工、机户、雇佣关系。
故答案为C 项。
6.D “海禁”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富商巨贾买房置地使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A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B项“均可生产”太绝对,C项“人民生活富足”错误,D项虽然正确但并非主要原因。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人们生活基本自给自足,才是产生“可谓中国不缺耶”的认识的主要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
8.B 材料反映了清王朝统治阶级闭目塞听,不了解世界和时代变化,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9.D 材料体现的是“海禁”政策,四个选项均是该政策产生的影响,但最大的影响是D 项。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游离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外,从而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高中历史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田里不鬻”指的是土地国有制,“民得买卖”实际是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
答案 D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土地买卖具有合法性。
A项与本题无关,B项是某些朝代土地兼并的直接原因,C项能加重土地兼并,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D3.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雍正帝)解析注意题干中“抑商”和“初衷”两个限制词的含义,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理解四个选项的意思是不是初衷即可。
C项主要以重农为初衷。
答案 C4.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解析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
最符合题干的是A项。
答案 A5.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理由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解析A项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B项认为工商业扰乱治安,都属于抑商政策的理由;D 项是海禁政策的理由;C项说明广设关卡征收商税,这是抑商政策的表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与练【重点讲解】一、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这种政策既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1.含义: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
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3.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对商业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限制商业的规模和影响;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手工业部门和商业种类实行官营制度,独占专利,不许商人染指;对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征收重税;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重点)2.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3.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
(重点)4.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难点)5.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重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1 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1)基本特点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②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③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议一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中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如何?提示: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2)瓦解①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②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井田制遭到破坏。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①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②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土地兼并:①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
(2)抑制土地兼并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图文探究:土地兼并现象是封建社会的顽疾。
图一图二明朝的“鱼鳞图册”思考: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唐朝政府与明朝政府各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的?最终结局如何?提示:(1)唐朝政府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孔子订正的《诗经》中有“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的语句,这反应出当时推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氏族公社全部制D.农民土地全部制分析:诗句反应了“全部土地属于国王”,这类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指的是井田制。
答案: A2.《左传》记录,襄公四年( 前 569) ,“土可贾 ( 买 ) 焉”,反应的本责问题是()A.土地能够买卖B.土地严禁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升分析:此题考察学生的剖析判断能力。
资料供给了春秋期间土地买卖的信息,这说了然土地私有的出现。
答案: C3.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舅据有田地面积达300 余顷;东晋宰相谢安据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朝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 多顷。
这类现象的本源是() A.土地吞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国家授田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分析:资猜中反应的现象是土地吞并,土地吞并是土地私有制不停膨胀的结果,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吞并的本源。
答案: D4.“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鉴于此言论,统治者采纳的政策是 ()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农本商末D.闭关锁国分析:资料与农商并重没关,故 A 项错误;古文意为:市中商铺中多一个经商的人,田地里就会少一个耕作的人。
可见,统治者采纳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正确;资料成立在“农本商末”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确扬弃的态度,故 C 项错误;资料与闭关锁国没关,故D 项错误。
答案: B5.《履园丛话·臆论》记录:“( 明清期间) 凡置家产,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这反应的实责问题是()A.封建地租深重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华D.政府推行闭关政策分析:从题干资料能够看出,置办家产,首选田产,市廛、典铺则在其次。
这类投资理念反应出时人重视农业、小看商业的思想。
这类思想的产生与当时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亲密有关。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时作业-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
课本练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总分 50 分,共 2 大题 16 题单选题(总分 30 分,共 15 题)1. (2分)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 (2分) 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A. 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B. 盐铁官营C. 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D. 工商立国3. (2分)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
这段话表明当时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②4. (2分)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 资本主义的萌芽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 爵位制度的创设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5. (2分) 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
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 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 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 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 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6. (2分) (2017·临海选考测评)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最有可能是指中国()A.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7. (2分)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古代的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 ( 四)(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1.商代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一样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点能够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A[ 依据题干可知,这些田字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土地区分红几块规整的小方块,形同井字,应选 A 项。
B、 C、 D 三项与田字的形状特点没关,故清除。
] 2.唐朝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繁,遂相吞并。
”这表示当时 ()A.农业发展迅猛B.曲辕犁推行C.井田制恢复D.均田制被损坏D[ 资料反应了因为均田制被损坏,土地能够买卖,进而致使土地吞并的现象,这与农业发展迅猛、曲辕犁推行没关,故A、 B 两项错误;春秋战国期间,井田制已逐渐崩溃,唐朝没有恢复井田制,故 C 项错误;北魏至唐朝先期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唐后期均田制被损坏,民间能够自由买卖土地,致使土地吞并严重,故 D 项正确。
]3.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朝李觏说:“民之大命,谷米也。
”这两句话都表现了中国古代的()A.“闭关锁国”政策B.君主专制C.重农思想D.重商主义C[ 从题干资料信息“农,天下之大本也”和“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反应的是古代中国的重农政策,应选C项。
]4.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合不及 1 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
这一现象反应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快速提升C.士贵商贱观点已被打破D.商人获取政府优厚遇遇A[ 资料反应出盐商家庭比较着重科举取士,说明这些盐商家庭希望经过科举跻身官宦之家,改变社会地位,故 A 项正确;资料没法表现盐商经济实力的改变,故 B 项错误; C 项说法不切合史实,故错误;资料也没法表现政府对待商人的政策,这个期间“重农抑商”政策依旧存在,不行能赐予商人优厚遇遇,故 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8·兰州高一期末)《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承认了土地私有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公田不治”可以看出,分封制、周礼以及井田制均遭到破坏。
2.(2018·山西学业水平测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B )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
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B项。
3.(2018·通化高一期末)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C )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
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
[解析]规定占田的最高限额,有利于限制土地买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4.(2018·南京高一检测)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 )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翻地块”就是发展农业,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农本思想。
5.(2018·重庆高一检测)明朝末年,徽商家乡——徽州六邑,农地狭小,民不聊生,迫使很多人外出经商。
几年后徽州地价却大幅度上涨,为全国之冠。
主要原因应该是( A )
A.徽商发财后回乡买地B.形成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D.北民南迁致地价飞涨
[解析]“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是中国商人的基本发展轨迹。
徽州商人经商致富后买田置地,导致徽州土地价格上涨,故选A项。
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
6.(2018·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明朝于1381年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种规定表明明朝实行过( D )
A.手工业官营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
C.海禁政策D.抑商政策
[解析]从材料“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等信息可以看出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反映的是抑商政策。
7.元朝时,福建泉州港的航海贸易空前发达,不仅超过广州,而且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号称“东方第一大港”。
到明朝,泉州港走向没落。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小农经济的制约B.国家政策的限制
C.西方列强的侵扰D.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小农经济在古代一直存在着,不可能是泉州港衰落的原因,可排除A项。
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因而导致了泉州港在两个时期出现不同结果,故B项正确。
明朝时有西方列强的侵扰,但这不是导致泉州港没落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项,君主专制加强不会成为某个地方兴衰的主要原因,可排除D项。
答案为B项。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C )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9.(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
《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D )
A.避免海难发生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D.严控对外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材料“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并结合清朝的对外政策可知是闭关锁国,即严控对外联系。
10.(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
对“闭关锁国”政策的
准确理解是( B )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并不是禁绝一切海外贸易与对外交流,而是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解析]“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
[答案]“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解析]材料二中的“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材料三中“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解析]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2.(2018·景德镇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
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而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部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
因此,这一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取代对外贸易的格局。
材料二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
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
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得出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得出海上交通的发达;“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得出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得出陆上贸易受到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
[答案]原因: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海上交通的发达;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陆上贸易受到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二“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得出西方殖民者在沿海的侵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防止台湾反清势力的角度进行补充。
[答案]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清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台湾反清势力联系;西方殖民者在沿海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