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申闯

合集下载

贾斯珀系列的课程设计特点及其启示

贾斯珀系列的课程设计特点及其启示

%" 传统的数学教材注重数学 事
实和法则的呈现与阐述,缺少为什 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解决问题的信息。也就是说, 我国数 学教材中的事实性知识通常都是未 被情境化,学生只能将其作为孤立 事实储存起来。然而, “情境性在所
%)
湖 &’(# 年 第 $ 期 南 教 育
"* 以录像为主要方式。系列中的
历险故事都以录像、 影碟以及计算机 软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期望价值: 更有激励性, 更易于探索, 支持对复 杂问题的理解, 对阅读能力差的人更 有帮助, 并支持阅读教学。 每个 $* 基于真实问题的叙述式。 故事都是逼真、 丰富而复杂的。 期望价 值: 易于记忆, 更具参与性, 发现数学 问题与日常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 为了解决问 +* 故事生成性设计。 题,学生必须提出自己所要解决的 子问题和子目标。期望价值: 激励对 故事结尾的推断,教学生发现并明 确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不断提高推 理的机会。 期望价值: 允 ,*镶嵌数据的设计。 许合理的决策制定, 鼓励发现, 将学 生 置 于 相 关 知 识 的“ 平 稳 航 船 ”上 , 明晰相关数据对特定目标的依赖。 每个故事 -* 呈现问题的复杂性。 包 含 一 个 至 少 !" 步 的 问 题 。 期 望 价 值: 克服尝试几分钟就放弃的倾向, 呈现真实问题特点的复杂性水平, 帮助学生处理复杂性问题,培养对 自己能力的信心。
&" 传统教材里的应用性问题 的
设计,通常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知 识为目的,而不能帮助学生思考数 学对解决现实情境问题的作用。传 统教材里的多数应用性问题只明确 了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常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这就造成了学生对问 题解决本质的错误认识:不经意地 引导学生寻求惟一答案而不是探求 多种可能答案,更不能帮助学生发 现和提出问题。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要求数学教材 充分体现数学与现实联系, 否则, 这 些数学知识对我们几乎毫无作用。 有人批评建构主义无法 !" 过去, 证实、 无法实践。贾斯珀系列的开发 与运用表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 学校教育实践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性 的一步。目前, 我国数学教育正在进 行重大改革,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 现许多新理念、 新内容、 新问题。比 如,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发学校数 学课程就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 作。为此, 我们要学习外国先进的教 育理论,建立符合建构主义的全新 知识观, 如知识的建构性、 社会性、 情境性、 复杂性等。因为“建立在建 构主义理论上的技术实施,不能简 单地被同化到传统的课堂实践中”。

04232综合课程设计

04232综合课程设计

04232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如数学公式、科学原理或历史事件,并能够准确描述和阐述。

2. 学生能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实验、制作、调查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课堂展示、报告等形式,提升表达和展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3.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1. 知识点讲解:依据课程目标,挑选教材中关键章节进行详细讲解,涵盖课程核心知识点。

例如,数学课程可选取几何、代数等章节;科学课程可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原理及现象;历史课程可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展开。

2. 跨学科整合:结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设计综合性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如数学与科学课程结合,探讨科学实验中的数学方法;历史与地理课程结合,分析历史事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3. 实践活动: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如科学实验、数学建模、历史场景再现等。

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精品课程申报课程设计

精品课程申报课程设计

精品课程申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相关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理论/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 学生能够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把握学科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技术)进行资料查询、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学科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结合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教材名称)的章节内容进行组织。

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章节名称):介绍××××(概念/理论)的基本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 ××××(小节内容)- ××××(小节内容)2. ××××(章节名称):深入探讨××××(学科领域)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体系。

汽车工程创新课程设计

汽车工程创新课程设计

汽车工程创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汽车工程基本原理,掌握汽车各系统结构与功能,并了解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学生能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及优缺点,并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和三维建模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仿真软件对汽车各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3. 学生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汽车方案,并进行简要的技术论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工程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国家汽车产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项目中承担责任和分工合作。

3. 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勇于尝试的精神,提高面对挑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科学素养,对汽车感兴趣,具备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工程基础理论: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分类、汽车基本构造及各系统功能,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结构- 汽车传动系统原理与结构- 汽车制动系统原理与结构- 汽车电气系统原理与结构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学习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原则和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原则3. 新能源汽车技术: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优缺点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新能源汽车概述- 电动汽车原理与结构- 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结构- 燃料电池汽车原理与结构4.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与三维建模,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软工课设之
Curriculum Design
设计过程 效果图 及总结
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
团队介绍
需求分析
Dream Team
队长:曹继亮
队员:陈钰;史鹏
逐梦队
袁冬冬;刘建飞 李琪;余永华 万天赐;曾圣华
Demand Analysis
需求分析
数字产品的更新日新 月异,网络通信技术,图 像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 术的发,使我们的生活变 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 活变得更便捷,图片的保 存和查看已经被越来越多 的人所重视,并由此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图片查看 器以其简单明了易操作的 特点,实现图片查看的基 本功能,从而也就满足了 用户的基本要求。打开图片t保存
放大缩小
图片查看器
查看上下 张
Design Process
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这学期学习JAVA语言中 的包.类,方法,导入那些包,继承那些类可以实现那些什么方法等,深刻 感受到了面向对象语言中类库的强大功能. 但是由于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图片查看器的功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一些 左旋,右旋功能还未实现.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懂得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 源查找资料同时要多向同学,老师请教,而且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做起 事就会更得心应手. 通过这一周的努力,这次课程设计圆满结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 多知识,同时也非常感谢李老师和俐俐姐的帮助和指导.在以后的学习中, 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去,以便牢固掌握 知识.
本次课程设计是主要完成以下 功能: 配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 帮助我们深入学习掌握JAVA 语言,熟练运用这个工具来编 写的。通过课程设计各个项目 的综合培训,培养学生实际分 析问题,编程和动手能力,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简化毕肖普法课程设计

简化毕肖普法课程设计

简化毕肖普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毕肖普简化法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毕肖普简化法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毕肖普简化法的计算步骤;(3)了解毕肖普简化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毕肖普简化法计算简单工程问题;(2)能够分析毕肖普简化法在实际工程中的优缺点;(3)能够运用毕肖普简化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毕肖普简化法的概念和特点;2.毕肖普简化法的计算步骤;3.毕肖普简化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毕肖普简化法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毕肖普简化法的概念和特点;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毕肖普简化法的应用;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以便深入理解毕肖普简化法;3.多媒体资料:通过PPT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用于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考试:安排课后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毕肖普简化法的理解掌握程度。

创新性课程设计

创新性课程设计

创新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学科基本原理、关键术语等,并能够运用到具体问题分析中。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本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技术有一定了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和包容,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需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如下:1. 教学大纲:a. 引入新课: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b. 知识讲解:按照课本章节顺序,系统讲解学科基本原理和关键术语。

c. 实践操作: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d.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学科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e. 总结提升: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第一周:课本第一章,学科基本原理及关键术语学习。

b. 第二周:课本第二章,学科与其他领域的联系及跨学科应用。

超级课堂课程设计

超级课堂课程设计

超级课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并能够理解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

3. 学生能总结并描述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团队意识。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X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

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尚需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以下组织:1. 章节内容概述:-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章节二:XXX(如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等)- 章节三:XXX(如综合实践、拓展提高等)2.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点一:XXX(具体概念、原理等)- 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XXX,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 知识点二:XXX(具体方法、技巧等)- 教学时长:3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运用XXX,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知识点三:XXX(综合实践、拓展提高等)- 教学时长:4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思维。

3. 教学进度安排:- 前两周:完成章节一的学习,进行知识点一的教学。

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设计

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设计

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核心知识点,理解原理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这些目标具体化,分解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例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习题,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对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具体化描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了教材进行教学,同时结合辅助材料,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详细的教学大纲已经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也已经明确。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章节,其中会涉及到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授知识点时,我们会结合案例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概念时,我们会使用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多种评估方式。

其中包括平时表现评估,占课程总评的%;作业评估,占%;以及考试评估,占%。

平时表现评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分。

作业评估将通过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检查和评分来完成。

考试评估则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次小测验。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且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将从月日开始,每周节课程,共计节。

教学地点为**教室。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课教案——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课教案——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

三年级综实践活动第一课教案——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引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搭建自己通向成功的桥梁,以实现理想和目标。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一堂如何搭建桥梁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搭建桥梁的过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长处,为整个团队作出贡献。

课程体系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为: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

第一节:案例引入在本节课中,老师将会引入一个案例,让学生们感受到“桥梁”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在案例的引入过程中,教师将通过故事、图片、视频或其他手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桥梁的种类、材料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案例中的题材可以是真实生活中的桥梁故事,比如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也可以是小说、动画或电影中的桥梁故事,比如《千与千寻》中的神秘桥梁等。

第二节:搭建过程通过以上案例的引入,学生们对于桥梁的重要性和搭建过程有了初步的认知,那么如何去实现这样的搭建呢?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动手搭建桥梁原型。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将分成小组,自己设计和制作桥梁原型。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原型的材料可以是纸板、麦片盒、牛奶盒、塑料杯等,以及各种颜色的可乐、果汁、封口膜等。

学生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设计出符合原型要求的桥梁,然后利用黏合剂、剪刀、尺等工具进行制作。

本节课的教学步骤为:确定桥梁的设计和材料,制作桥梁原型,互相交流和比较,评价别人的作品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第三节:展示成果在完成桥梁原型的设计和制作后,学生们需要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将发言介绍自己的作品,说明作品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superkids3课程设计

superkids3课程设计

superkids3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Superkids 3教材中的重点词汇与基本语法结构,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对话,描述人物、物品和简单事件。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理解并准确获取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信息。

2. 学生通过口语练习,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简单的话题讨论。

3. 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掌握文章主旨和细节信息。

4.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撰写简单的段落,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尊重不同文化背景,提高国际视野。

本课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

教学内容与Superkids 3教材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基于Superkids 3教材,涵盖以下重点内容:1. 教材章节:Unit 1-Unit 6- 词汇:各单元重点词汇,包括家庭成员、学校生活、交通工具、天气、颜色等。

- 语法: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等。

- 对话:日常交流场景,如介绍家人、讨论兴趣爱好、描述天气等。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Unit 1-Unit 2:重点学习一般现在时,进行词汇和对话练习。

- Unit 3-Unit 4:学习现在进行时,结合实际场景进行口语练习。

- Unit 5-Unit 6:巩固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拓展词汇和语法知识。

3. 听力训练:选取与各单元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设计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设计

2024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教学设计参赛组别:文科-艺术学课程名称:《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所属学院: xxxxxxxxxxx 选手姓名: xxxxxxx⏹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授课章节:第二章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第三节人机工程学在办公空间中的应用⏹学情分析课程分析:此门课程为21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周期8周,共计96学时。

与本课程关联性较强的前置课程为建筑制图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环境设计原理、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工程学(环境设计)、设计规范与应用等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为本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课程学情为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已掌握一定的设计理论、设计技能、设计实践能力,在室内设计方向上能够独立完成家装空间和展示空间的方案设计。

学生能力呈现出能应付一般的小型空间设计,但面对复杂空间类型的综合设计就束手无策的情况,学生的设计方案缺乏个性化、人性化、系统化的反复推测和斟酌。

同时,学生在专业上学习方式一直以来较为单一,主要以常规的讲授——练习——辅导为主,缺乏参与性和实践性检验,课程与学生就业能力与技能匹配性不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门次课程中将大胆采用竞赛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法进行多媒体集体教学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以提升学生的设计应用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设计人才添砖加瓦。

章节分析:学生已掌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分类和设计原则,对于办公空间这一类型空间的设计原则、空间功能已完成学习,同时在大二完成了环境设计专业中人体工程学专项课程的学习。

本节课将从人体工程学在办公空间中的多角度应用出发,更加细致地讲解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要点,加深学生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类型,掌握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形成功能分区的意识;2.培养对设计资料和信息的获知能力,以及对设计因素的分析、筛选和综合能力;3.掌握公共空间功能分析,初步的公共空间要求规范知识,环境与室内的多层次要求;4.建立公共空间设计的法规和规范意识,特别是学习防火、通风、调温、照明知识的意识;并建立流线的设计概念;5.结合其他课程,综合学习公共空间的结构、功能等知识;6.公共空间设计涉及是内外空间,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有所了解并结合所掌握室内设计知识对空间能较好的表达。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科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框架。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讲解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案例,分析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学科知识和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学习XX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puc课程设计

puc课程设计

pu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基础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学生能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尚需引导。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教学大纲:- 第一章:学科基础知识介绍- 概述:学科发展简史、学科研究方法- 知识点: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常用公式- 第二章:学科核心知识讲解- 知识点:核心概念、重要定律、实际应用- 第三章:学科知识拓展与延伸- 知识点:前沿技术、学科交叉、创新思维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学科基础知识介绍- 第二周:学科核心知识讲解- 第三周:学科知识拓展与延伸3.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一章:学科基础知识- 1.1 学科发展简史- 1.2 学科研究方法- 1.3 基础概念与基本原理- 第二章:学科核心知识- 2.1 核心概念与重要定律- 2.2 公式推导与应用- 第三章:学科知识拓展- 3.1 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3.2 学科交叉与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CLIL的课程设计

CLIL的课程设计

CLIL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XX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2.具备XX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意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3.XX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案例分析。

4.XX技能的培养和练习。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周:学习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第三周:掌握XX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案例分析。

第四周:培养XX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

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音频等资料,生动展示XX学科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用智慧创造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2

用智慧创造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2

用智慧创造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2。

一、课程背景及目标《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是属于初中科技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了解桥梁的设计、建设以及桥梁的种类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的课程设计相对比较详细和全面,重点有两个:1、采用PBL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来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桥梁设计知识,提升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将课程设置为小组合作的形式,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中,《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其中具体操作如下:1、教育引导:通过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学习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2、团队合作:学生同步进行课程学习,并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采取课内外补充训练。

3、实践探究:老师通过教学过程变化和知识深度探究等方式指导学生使用实践进行知识应用,培养了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通过对《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的实施和实践操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反思:1、通过独立设计和建造实践,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2、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擅长于表达和协作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异也有了进一步扩大。

3、对于少数学生个别能力较弱的情况,班级教师需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复习和训练。

《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很好地结合了小组合作机制,通过PBL 学习方式促进合作,以达到学科知识技能与过程能力的综合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需求。

设计出独特桥梁:启迪学生艺术审美——《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2

设计出独特桥梁:启迪学生艺术审美——《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2

设计出独特桥梁:启迪学生艺术审美——《我设计的桥》精品教案2。

一、教案概述《我设计的桥》是一份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设计教案,它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通过对桥梁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桥梁的形制、结构和功能,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和设计能力。

此教案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它将数学、物理、美术等多种学科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通过《我设计的桥》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形制和材料。

2、培养学生对桥梁的美感和艺术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发扬出学生独特天赋和个性。

4、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我设计的桥》教案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1、桥的类型介绍:老师给学生介绍桥梁的种类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特点。

2、桥的构造:老师给学生讲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桥梁的设计。

3、桥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上讲解的知识,自由发挥,设计出一座独特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桥梁展示、评价和交流: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各自的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讲解、演示、练习、探究和讨论等,特别是注重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既保障教学效果,也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乐趣。

五、教学评估评估是教学者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和反思,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指标。

在《我设计的桥》这门教学中,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的评估:1、学生总结报告:学生将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包括桥梁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设计难点、设计特色等,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总结中得到成长。

2、教师点评:教师以学生的设计作品为基础,对学生的设计思路、创意、表达能力、工作方式、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估,以评价学生的设计水准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案例下面为一位小学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通过以桥梁为主题的设计课,启迪小学生的艺术审美,帮助他们掌握桥梁的基本知识和构造,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1)一、问题提出 (1)二、数据分析 (1)1、设置指标 (1)2、数据样本与数据来源 (2)三、输出结果以及相关分析 (5)1、录入数据 (5)2、简单统计量和Pearson相关系数 (5)3、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 (6)(1)异方差检验: (6)(2)自相关检验结果: (7)4、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 (8)5、变量选择 (9)(1)最优子集法: (9)(2)逐步回归法: (10)6、多重共线性的消除 (11)(1)主成分回归法: (11)(2)岭回归: (11)四、结论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关于病虫预报的多元回归分析【摘要】病虫害作为一类频发性生物灾害,是生产和生态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为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种群变化的规律,对病虫害未来发生和增长趋势做出科学预测预报,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是有害生物和气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的原理,分析多个预报因子与病虫害种群变动之剑的内在联系,构建预测模型,利用文献资料和病虫害的调查数据有效的拟合和预报病虫害危害程度和发生趋势。

一、问题提出我国是世界上病虫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严重的病虫害不但制约着我国农业等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破坏性影响,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治理病虫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项目之一。

经过多年研究观察,我们发现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重要预报因子与病虫害的爆发具有很强的同步性,由此可见在这一类预报因子与病虫害爆发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将尝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挖掘出它们之间的确切数学关系。

二、数据分析1、设置指标某地区病虫预报站选取了以下4个预报因子:x1为最多连续10天的诱蛾量(头);x2为4月上、中旬百束小谷草把累计落卵量(块);x3为4月中旬降水量(毫米);x4为4月中旬雨日(天);y为预报一代幼虫发生量(头/m2)。

其中,预报因子:x1诱蛾量:0~300头为1级,301~600为2级,601~1000头为3级,1000头以上为4级;x2卵量:0~150块为1级,151~300块为2级,301~550块为3级,550块以上为4级;x3降水量:1~10.0毫米为1级,10.1~13.2毫米为2级,13.2~17.0毫米为3级,17.2毫米以上为4级;x4雨日:0~2天为1级,3~4天为2级,5天为3级,6天或6天以上为4级;y预报量:每平方幼虫0~10头为1级,11~20头为2级,21~40有、头为3级,40头以上为4级。

2、数据样本与数据来源某地区病虫测报站相关指标数据:x1 x2 x3 x4 y年蛾量级别卵量级别降水量级别雨日级别幼虫密度级别1960 1022 4 112 1 4.3 1 2 1 10 1 1961 300 1 440 3 0.1 1 1 1 4 1 1962 699 3 67 1 7.5 1 1 1 9 1 1963 1876 4 675 4 17.1 4 7 4 55 4 1965 43 1 80 1 1.9 1 2 1 1 1 1966 422 2 20 1 0 1 0 1 3 1 1967 806 3 510 3 11.8 2 3 2 28 3 1968 115 1 240 2 0.6 1 2 1 7 1 1971 718 3 1460 4 18.4 4 4 2 45 4 1972 803 3 630 4 13.4 3 3 2 26 3 1973 572 2 280 2 13.2 2 4 2 16 2 1974 264 1 330 3 42.2 4 3 2 19 2 1975 198 1 165 2 71.8 4 5 3 23 31976 461 2 140 1 7.5 1 5 3 28 3 1977 769 3 640 4 44.7 4 3 2 44 4 1978 255 1 65 1 0 1 0 1 11 2 现运用SA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多远回归分析程序:data dy;Input y x1-x4;Cards;1 4 1 1 11 1 3 1 14 4 4 4 41 1 1 1 11 2 1 1 13 3 3 2 21 12 1 14 3 4 4 23 34 3 22 2 2 2 22 134 23 1 24 33 2 1 1 34 3 4 4 22 1 1 1 1;Proc print;Run;Proc corr pearson;Var y x1-x4;Run;Proc reg;Model y=x1-x4;Model y=x1-x4/selection=adjrsq cp aic dw;Model y=x1-x4/selection=stepwise vif;Run;Data out1;Set out;Z=abs(residual);Laqlresidual=lag1(residual);T=_n_;Run;Proc print data=out1;Run;Proc corr data=out1 out=out2;Var x2 x4 z;Run;Proc gpllot data=out1;Plot residual*laglresidual=1;Plot residual*t=2;Symbol1 c=biack v=star i=none; Symbol2 c=biack v=star i=none; Run;Proc princomp data=dy;Var x1-x4;Run;Proc reg data=dy;Outest=pcr;Model y=x1-x4/pcomit=1;Run;Proc reg data=dy outest=rid; Model y=x1-x4/ridge=0 to 1 by 0.1; Plot/ridgeplot;Run;Proc print data =rid;Run;三、输出结果以及相关分析1、录入数据2、简单统计量和Pearson相关系数由相关系数我们可以认为,各个预报因子都与预报下一代幼虫发生量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所以尝试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其进行拟合。

3、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1)异方差检验:由异方差检验结果,我们可以选择使用x2来构造权函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来估计细数参数,来减小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影响。

模型摘要复相关系数R方调整R方估计的标准误差对数似然函数之890792716430 -12.144ANOVA平方和df 均方 F sig回归残差总计7.7222.0309.752411151.93118510.462 001系数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标准误差(常数)x1x2x3x4 .001.002.264.072.813.407.134.226.231.208.003.268.081.678.140.229.258..173.002.0191.172.3133.910.998.986.266.760.002所以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弱化异方差影响后的回归方程为:y=-0.01+0.2*x1+0.264*x2+0.72*x3+0.813*x4(2)自相关检验结果:等相关系数法:所以结合等相关系数法,我们可以认为该序列的随机误差项不具有自相关性。

4、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拟合模型为:y=-0.12483+0.17800*x1+0.20752*x2+0.22684*x3+0.57118*x4,只有参数x4显著,而其他参数都不显著,但方差分析中p<0.005,说明自变量从总体上对y有显著的影响,所以我们对自变量进行选择,剔除不显著变量,优化回归方程。

5、变量选择(1)最优子集法:由最优子集法的输出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自变量取x2和x4时AIC最小,所以方程最优,所以方程应该只保留x2和x4两个自变量。

(2)逐步回归法:最终输出结果:根据逐步回归法的结果,只选择x2和x4作为自变量时,所得的拟合模型以及相关的模型显著性检验:所以及结合最优子集和逐步回归法的结果,我们可以认为自变量只取x2和x4时,所得的回归方程:y=-0.06306+0.40991*x2+0.75676*x4最优,并且x2和x4的vif均最小,我们可以认为二者不具有多重共线性。

6、多重共线性的消除(1)主成分回归法:所以让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保持在95%以上时,我们只需要保留前三个主成分,所以得到主成分回归方程为:y=-0.15327+0.15647*x1+0.19193*x2+0.27342*x3+0.56224*x4(2)岭回归:岭迹图:输出结果:岭迹图在K=0.6~0.8之间比较稳定,所以我们选择K=0.7,岭回归方程为:y=0.38194+.012864*x1+0.19369*x2+0.20429*x3+0.38116*x4四、结论总结由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多个预测因子与卒保下一代幼虫发生量的函数关系为:y=-0.01+0.2*x1+0.264*x2+0.72*x3+0.813*x4y=-0.15327+0.15647*x1+0.19193*x2+0.27342*x3+0.56224*x4y=0.38194+.012864*x1+0.19369*x2+0.20429*x3+0.38116*x4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确定回归方程显著有效,拟合效果良好,并消除了异方差以及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还有通过了自相关性检验,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些多远回归方程可以可靠的体现各个预报因子与病虫害种群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1、应用多元分析(第三版)..........王学民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SAS软件与统计应用教程..........汪远征、徐雅静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第二版)..韩中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第三版)......王燕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江西统计年鉴(2005)/resource/nj/2010cd/indexch.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