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历史剧:活动课

合集下载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示例二2008-10-27 10:11:07作者:万州三中曾佳来源: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浏览次数:2029关键字:教案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重点难点一、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二、难点: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如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奖励军功与废除贵族特权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商鞅变法相关的书籍、文章,或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商鞅变法。

安排几位学生表演“商鞅舌战旧贵族”的话剧,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课件,并对教材相关内容做适当拓展和充实。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课堂表演、讨论法等。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时代变化要求改革,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

你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任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国的商鞅变法就证明了这一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商鞅变法在秦朝崛起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改革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商鞅变法对这些方面的具体影响。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矛盾、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方面,对商鞅变法进行深入分析。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历史小报、制作思维导图等,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形成独立思考。
3.列出商鞅变法中的三个重点内容,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其对秦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要求每个例子不少于200字,总共不少于600字。
4.选择一个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商鞅、秦孝公等,为其写一篇人物评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要涉及该人物在商鞅变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5.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剧剧本,要求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体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剧本字数不限,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初中历史在编老师教案

初中历史在编老师教案

初中历史在编老师教案教案主题: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内容: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其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2. 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商鞅变法的复杂性和影响。

2. 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课件PPT。

2. 教学视频。

3. 学案与作业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视频或图片引入商鞅变法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了解学生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商鞅变法(20分钟)1. 讲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商鞅的生平。

2. 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三、探究影响(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深远影响,加深他们的理解。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2. 加强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的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下图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他们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他们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现代人2.中国的制陶从古代氏族聚落时以经出现,其色彩、图案、用途等多种多样,工艺复杂,下面陶器特点属于半坡聚落的是A.底色多为红色B.底色多为黑色C.底色多为白色D.底色多为蓝色3.禹接受治水重任后,全身心投入治水。

他总结教训,采用开凿河渠加以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历经10年终于消除水患。

最能反映大禹治水精神的关键词是A.乐于助人B.创新坚韧C.奋发进取D.团结协作4.下图是《史记》木纪目录(部分),据所学知识推斯卷二至四的标题依次是A.夏本纪、周本纪、殷本纪B.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C.殷本纪、夏本纪、周本纪D.殷本纪、周本纪、夏本纪5.下图是“历史”一词的甲骨文写法,甲骨文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字体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些主要源于()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D.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保护固守传统的贵族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世袭D.地方自主10.“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影响了千万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中国人民,它出于中国历史上哪一次农民起义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白莲教起义D.国人暴动11.下列事件与道教有关的是A.大泽乡起义 B.漠北之战C.王莽篡汉D.黄巾起义12.西汉初,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漫长的古代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改革变法,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不论成功与否,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意义。

商鞅变法处于战国诸侯纷争时代。

包括秦孝公在内的各国诸侯王,无不希望富国强兵,称雄诸侯。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招揽人才,改革旧制,实行新法。

对于商鞅这样胸怀抱负的人,都希望游说诸侯,建功立业。

在卫国不得志的商鞅就到了秦国。

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势力的反对,在变与不变的争论中取得秦孝公的支持是变法能否进行的关键。

商鞅紧紧抓住秦王迫切希望富国强兵振兴秦国的心理,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又立竿取信,保证新法在百姓中顺利实行。

变法措施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是富国的手段;奖励军功提高秦军的战斗力;设立县制、加强国君权力、轻罪重罚,既是新法贯彻执行的保障,也是法家治国主张的体现。

以富国强兵为中心,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顺应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潮流,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秦国富强,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同时商鞅所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碍,落得兵败车裂而死的下场。

商鞅为自己的抱负、理想,坚持变法图强,不给自己留后路,是敢于为理想献身的改革家。

商鞅的结局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法家思想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商鞅变法的成功与商鞅个人的悲剧。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新鲜感、好奇心都比较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够调动其较强的求知欲,而且他们已经具有初步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强;与以前相比,教学内容新、教法新。

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心智得到主动发展。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认识任何推进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商鞅变法上课用

商鞅变法上课用
1、对秦国来说:
3)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
爵,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对后世: 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 (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
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 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背景) (2)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
识其特点(措施)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
商鞅变法
一、背景(时代大背景、秦国国情) 二、内容(措施)、特点 三、历史作用、局限 四、结果及其原因、全面评价
一、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的背景
1、背景:时代大背景
①大春春变秋秋革战:、公国元的前大7起动70荡止年、--时--公间元大前?发47展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奴隶社会向封 战争频繁 经济、思想
建由②社分春会裂过 走秋渡 向战、 统国的诸侯时争代霸特征文化是、什科么技 ? 一如、何民族理融解合这一特征?
时间 公元前350年开始
内容
(1)废井田,开阡陌。商鞅首先在全国范围 内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作用 (1)承认土地所有权。(2)秦的郡县
制逐渐形成,为秦国崛起创造了条件。
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பைடு நூலகம்2、军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层
百家争鸣

《综合素质》单项选择训练题

《综合素质》单项选择训练题

《综合素质》单项选择训练题: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2分]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标记: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起施行。

[2分]A、2002年9月1日B、2005年9月1日C、2009年9月1日3、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先推优的唯一标准。

这有违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的规定。

[2分]A、“爱国守法”B、“教书育人”C、“关爱学生”D、“爱岗敬业”标记:4、在某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中,理科毕业的多于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男性。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机关公务员的断定也一定是真的? I.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II.理科毕业的男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III.理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2分]A、只有I和IIB、只有IIIC、只有II和IIID、I、II和III标记:5、现代教育的( )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2分]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终身性标记:6、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

[2分]A、引导B、主导C、辅助D、顾问标记:7、素质教育是以( )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2分]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标记:8、陶行知先生的“捧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2分]A、崇高的职业道德B、文化学科知识C、过硬的教学基本功D、教育理论知识标记:9、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分]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岗D、团结协作标记:10、某市教委在教师中作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

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2分]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教师缺乏信心D、教师缺乏爱心11、从教师个体职业良一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2分]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C、教育法规的影响D、教育原则的影响标记:12、“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2分]A、并列的B、递进的D、互补的标记:13、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 )[2分]A、爱工作C、爱学校D、爱教育事业标记:14、教师公正的核心是( )[2分]A、对学生的公平B、对家长的公正C、对同事的公正D、对领导的公正标记: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2分]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标记:16、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2分]A、依法执教B、教书育人D、团结协作标记: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2分]A、权威化B、多样化C、示范化D、个别化标记:18、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2分]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标记:19、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有( )[2分]A、尊重学生主体地位B、为人师表C、热爱学生D、注重礼仪标记:20、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是( )[2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 (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2人教课标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2人教课标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执教者:滁州中学程晶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承接的是上一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这场改革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改革之一,对中国历史发
展影响深远。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商鞅简介,以及商鞅改革几个方面的内容。

按照《课标》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学习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在必修二学习过《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这些对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帮助。

尤其本单
元第一课对学生掌握本课作了重要铺垫,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
有些概念对于学生有些陌生要作必要的分析。

【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
施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全面思考问题,加深对
改革活动的认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采用角色
扮演和讨论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及
意义。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再现法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_商鞅变法教案

_商鞅变法教案

专题二商鞅变法李海一、课标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作用”,在考试大纲中明确为古代的重大改革的考试内容之一,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探讨,使学生大致掌握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等内容,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变革的必然性,知道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运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前夕秦国的落后状况,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的教育。

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学情分析商鞅变法是学生初中就学过的的内容,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所以本节课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在巩固学生基础的同时,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难点: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四、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这是一种何等的壮举,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其统一天下的100多年以前,秦国只是一个边陲小国而已,是谁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的虎狼之国呢?(商鞅),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今天复习商鞅变法。

(二)讲授新课情景一:初出茅庐我叫卫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卫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我就聪明好学,并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我要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课件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课件
招贤纳士, 变法图强!
情境二
可就在变法前夕,商鞅,官吏做起来 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 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 大臣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
困难重重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
导课 历史小品剧:《学生分组表演》
导课 历史小品剧:
立木为信
这是关于谁的故事? 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一言九鼎
商鞅变法
情境一
战国前期,秦国实力 最弱。当时诸侯会盟,拒 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 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
秦国的社会状况 如何?如果你是秦孝 公,该怎么做?
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 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 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 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 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 国家灭亡!
材料: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
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国富兵强
情景三
秦孝公死后,旧贵族诬陷商鞅谋反。继 位的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在逃亡过程中, 商鞅受自己制定的法令所害,最后被车裂。
商鞅的死值不值,你们 有何看法?

2、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经济发展 (2)政治上: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 秦——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 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 3)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
什伍连坐制度 商鞅制定的刑罚非常严苛,如百姓违犯法律规定, 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如盗窃牛马者要 处以死刑。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 否则店主连做。弃灰于道路者在过去是被斩脚趾, 此时要被处以死刑。
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二、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 禄制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是,贵族保守势力不甘心失 败,在变法进行过程中继续抵制破坏变法,比如太子的两个老 统,严惩旧势力
(2)政治: (4)文化:(5)习俗:
经济、政治上
措施 经 济
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 地私有制 2、奖 励 耕 织,重 农 抑 商 3、统一度量衡 1、废分封,推广县制
积极影响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 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便利赋税征收;便利各 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对基层的管理 与统治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 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文化、科技
国家
齐国
鲁国
主持者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主题:商鞅变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目的;
2.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2. 分析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兴趣。

二、讲解商鞅变法(15分钟)
1. 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动机;
2.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3. 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影响。

三、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完成商鞅变法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5分钟)
回顾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总结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的文章,总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提高了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历史剧本——精选推荐

历史剧本——精选推荐

历史剧本——《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地点:秦国都城咸阳人物:商鞅士兵铁匠,农民,剑士,小壮,母亲旁白: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商鞅为获取民心,在咸阳南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凡将此木移至北门口宅赏金10两士兵:报告大人!南门之木已立三天,尚未有人将其搬至北门口!商鞅:什么?都三天了,还没有人搬它吗?士兵:是的,大人。

商鞅:(若有所悟)可能是赏金太低了。

传令下去,凡将此木移至北门口宅赏金50两!士兵:是,大人。

(士兵退下)商鞅:这回应该有人搬了吧!铁匠:听说有个叫公孙鞅(商鞅)的当了左庶长。

农民:是啊,你看,还在这儿放了根木头,说是谁把它搬到北门赏金50两,这谁信啊?剑士:城里面的人这几天都在说他,说他好像要变法。

农民:那他竖着根木头干什么?铁匠:不知道。

农民:而且这木头似乎我们都扛得动啊!剑士:看看再说吧!旁白:这时,人群里走出了一个结实的小伙子(小壮),肌肉倒是挺发达,不过呆头呆脑的。

小壮:娘——娘——!小壮去把它搬到北门,我想我行的!母亲:小壮啊,好好想想,就扛这根木头走段路,会给你50两黄金?小壮:啊?这个……那也要去试试嘛!好不好啊?娘——!母亲:好吧好吧,小心点啊!(小壮上前,摩拳,擦掌,弯腰,踢腿)小壮:呀!哈!我来了!(说完他扛起圆木,一直扛到北门口,人群中一片欢呼)士兵:报告大人,有一人将圆木搬至北门口!商鞅:哦?快快请来!士兵:带小壮——!(士兵下,小壮上)小壮:拜见大人!商鞅:呵呵,你就是那位勇士?不错,不错!来人啊,赏黄金50两!旁白:小壮这回吓蒙了,眼睛盯着那金灿灿的黄金不放。

小壮:谢谢大人,谢谢……谢谢……商鞅:哈哈哈哈!我的妙计成功了!铁匠:没想到这左庶长可真讲信用啊!农民:如果我当时疑心不那么重我就可以拿到了!旁白:商鞅立木赏金的这件事很快就在咸阳城里传开了,老百姓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咱们左庶长可真讲信用,以后,他让我们干什么,准没错!”就这样,商鞅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变法也得以开展起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撰写历史小论文:请同学们结合所学,选择一个角度,如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影响等,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不限,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历史角色扮演:分组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模拟商鞅变法时期的人物,如商鞅、秦孝公、百姓等,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商鞅变法的利与弊。要求每组撰写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战国时期,秦国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战国时期,秦国社会经济落后,战争频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难点:
(1)理解商鞅变法中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讲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魏惠王重用。

3.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重用。

[深度认识]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易混易错]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普遍推行县制。

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

(6)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名师点拨] 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主题一商鞅变法的措施商鞅变法如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3)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运用比较法,分析商鞅变法前后的变化。

(3)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商鞅变法的曲折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责任感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思想。

(2)商鞅变法的曲折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吗?它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3)阐述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4. 史料分析:(1)展示商鞅变法前后的史料,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商鞅变法的曲折过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商鞅变法的作用和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思考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3. 结合史料,分析商鞅变法的曲折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

《商鞅变法》教案:探究变法对秦国的国力和统一的影响

《商鞅变法》教案:探究变法对秦国的国力和统一的影响

本节课程名称为《商鞅变法》,旨在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重点探究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国力和统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历史背景公元前350年左右,秦国处于分裂和削弱状态,管理成问题,交通受阻,城池杂乱无序。

当时,施行土地兼并的不平等扩张政策,引发了农民起义、贵族分裂和战争,经济陷入瓶颈,国内乱象丛生。

此时,商鞅应运而生,他提出了“轻重贵贱、上下敬明”、“以法治国”等一系列变革思想,被郡东的秦孝公聘为相国,直到秦孝公的孙子嬴政继位之后,商鞅变法才得以全面推行。

二、变革内容商鞅变法是对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管理、军事战略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具体实施的措施有:1. 实行县制,分设郡县,设二十四官,规定职责和权力,实行议政制度。

2. 新设五等爵位,让社会地位上升和下降由政府根据个人能力和贡献按照法律规定。

3.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取消贵族豪强免税特权,增加平民财产,减轻负担。

4. 物尽其用,让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只要有才干,就可以升官发财,不分贵贱贫富。

5. 禁止私兵,统一编制国家军队,加强军事力量。

三、影响1. 规范国家制度,强化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将国家机构从原来的封建制度改成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制度,几乎让贵族的势力完全丧失。

2. 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政府经济管理体系。

实行轻徭薄赋,减轻负担,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也规范中国土地管理,为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

3. 发展农业、加强对外战争。

商鞅变法将国家的重心重新扭转到农业上,发展城乡经济,加大对外贸易,增加国家财富,稳步发展军事力量,寻求外交办法,逐步扩大国土版图。

4. 对于整个封建社会制度起到了重大冲击。

商鞅变法的推出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封建制度,提出了平民至上、官清民贵的新思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引导问题1. 商鞅变法对于中国的历史其实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社会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2. 商鞅如何打破了封建制度,推行了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机制?3. 商鞅强调了“轻重贵贱、上下敬明”,和商鞅的思想有关的肯定有很多其他的改革,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4. 商鞅变法推行了改革的思维模式和政治环境,这是对历史发展有怎样的启示和代表性意义?五、课程设计本节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讲解信史中的相关材料、视频观看、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商鞅变革的历史背景、变革内容、影响,并通过学习探究商鞅变革的经验和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提供借鉴。

案例之一:商鞅变法

案例之一:商鞅变法

案例之一:商鞅变法一、选题缘由1.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大变革的时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课题。

从内容看,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和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教学实践表明,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影响,历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预设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故事的穿插能够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史料的运用和分析又能帮助其逐渐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

四、故事教学程序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学生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商鞅舌战守旧群臣》的故事,导入并贯穿其中。

1、在结束本课第一、第二部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著名的都江堰”的内容后,出示图片《商鞅舌战守旧群臣》2、故事描述:秦孝公在听取了商鞅的治国思想后非常欣赏,决定任用他主持变法。

但在变法之前却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为了排除阻挠和非议,商鞅与守旧大臣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守旧大臣认为,必须遵循现有的礼仪和制度,不能改变,才是圣贤之举,治国良策。

商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三点见解,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最后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3、材料展示(商鞅的三点见解):材料一:(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材料二: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4、设问:(a)根据材料,概括商鞅的主张?生:变、变法(b)为什么要”变”?(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能回答:“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追问并提示,社会在进步,因此政策也要相应地改变。

由此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进步表现: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以及新修水利(都江堰等)。

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商鞅变法的背景。

(C)商鞅如何”变”?学生回答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逐条分析。

导出商鞅变法的作用。

让历史课活起来论文

让历史课活起来论文

让历史课活起来摘要:从理论依据和历史渊源上看,将历史剧表演纳入教育渠道,是现代历史教育的趋势;从个人实践上看,让历史课活起来,让学生走进历史剧场,融德育、美育、创新教育、历史教育于一体,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历史剧;学生;表演;历史课;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22-001提到历史教育,许多人头脑闪现的第一个词就是——“背”(确实历史有大量的数字、年代、人物、事件要求学生记忆),然后就是“枯燥”。

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解。

历史教育不是人名、地名、年代的大量背诵,也不只是抽象的概念理解,而是有血有肉,生动而又立体的,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可以生动再现的,是可以亲身体验的。

为了改变人们对历史教育的看法,为了培养同学们学习历史的情感,笔者多年来对初一年级学生作了大胆的尝试,在其他一些部门的老师的配合下,办了一个学生历史剧场,进行教学改革实验。

几年下来,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开辟学生历史剧场,提倡学生表演历史剧和角色扮演,是拓展历史教育、美育、创新教育的天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让学生走进历史剧场,让学生与历史对话,首先必须有好的历史剧本,尤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剧本的编写。

而编写剧本需要素材,我国是历史悠久、历史典籍极为丰富的国家,不但每个朝代都有官修的正史,而且还有大量的野史、笔记、历史小说,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为历史剧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笔者所在的学校条件比较优越,学校所藏的历史书籍也比较多,要编剧本、找资料很方便。

我们学校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也很活跃。

因此,编排历史剧就很有条件。

素材的问题解决了,笔者便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给学生讲历史剧的创作方法和要求,并邀请一些爱好戏剧表演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选题。

主题选好后,再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翻阅、查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课:历史剧——《商鞅变法》活动目的:对社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家的精神的理解体验,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商鞅变法资料;2、根据学生兴趣和对资料的掌握,教师指导学生编写短小课本剧脚本;3、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选定和课本剧排演,准备有关服装道具。

活动步骤:1、进行自编课本剧表演。

2、评委对每组表演总体评分以及对每位演员进行个体评分。

3、学生撰写有关活动体会。

4、总结评讲。

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几千年前的历史变革理解不会深刻,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排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揣摩古人的心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表演准确、到位,栩栩如生,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情感的目的。

第一幕:孝公求贤旁白: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初期,一天,在秦国的宫殿里……秦孝公(忧心忡忡):唉!在七国中,秦国地处西方,综合国力最弱,最近,魏国又夺去了我黄河以西的领土,长此以往,秦何以保?宫廷管家:大王,东方六国开会定盟约,又没有邀我国参加。

秦孝公(大怒):什么?!欺人太甚!此乃大耻也,吾必发奋图强,雪洗此辱。

来人,将此《求贤令》贴出去,吾要告知各国人:谁要是能想办法让秦国富强,我就封他作官,还要把国土分给他。

(宫廷管家在交通要道上贴《求贤令》)商鞅(苦闷而又欣喜地):想我公孙鞅有雄才大略,却苦于无用武之地。

近闻秦国广招贤才,这正是实现我远大志向的好机会。

我要去试一试。

(宫廷大殿上)商鞅经人引见:拜见大王。

秦孝公:先生请起,不知先生有何高见?商鞅(踌躇满志地):一个国家要富,必须发展农业,这样,百姓有吃有穿,才能安居乐业,军粮才有保障;一个国家要强,必须训练军队。

秦孝公(点头):先生此言甚是!可是怎样才能把农业发展起来呢?商鞅(坚定地):承认百姓已经开垦的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要赏罚分明,老百姓努力生产,垦荒多的、向国库上缴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徭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

秦孝公:依你之见,怎样才能把军队训练强大呢?商鞅(坚定地):同样要赏罚分明,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土地、车辆、衣服和房子也越多。

旧贵族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特权。

秦孝公(点头):您很有见地。

商鞅: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秦孝公:哦!那么,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商鞅:不知当说不当说。

秦孝公:愿闻其详!商鞅(神情非常坚定地):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创新,改掉祖宗的旧制度。

但是,大王,这会损害一些贵族的利益,达官贵人会坚决反对的。

自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以来,这些贵族世代享有特权,不需要努力就可拥有很高的爵位、做大官,因此不思进取、腐朽无能,阻碍了秦国的强大。

要实现秦国的富强,应当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管理国家。

秦孝公:先生所言极是!可是先生有所不知,在我秦国,国君的权力不大啊!商鞅(略思索):那就要加强国君的权力。

我看,可以把秦国分成30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同时要实行法治,用法律制度来贯彻变法措施的实行,不知大王可否有决心?!秦孝公(欣喜地):先生,您就是我的知音哪!在七国中,秦国最弱小,再不改革我就无脸见江东父老了,将来也无脸见我的列祖列宗了。

吾意已决,我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你的!明天早朝,你与大臣们再具体商议商议!商鞅:遵命!第二幕:廷议变法旁白:在宫廷上,秦孝公故意装作顾虑重重的样子。

秦孝公:众位爱卿,我打算改革祖宗留下的规则,但又怕天下人笑话我,这可如何是好?商鞅:大王,有独到见解的人,总会受到世俗常人的讥笑。

只要能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按照旧制度去办,没有必要遵守老规矩!秦孝公(赞同地):此言甚是!保守派大臣甘龙(急切地):大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否则,会被视为不孝啊!商鞅:甘大人,此言差矣!目前,秦国的富强比什么都重要,如此重大的事情,又何必拘泥于陈规呢?!甘龙:采用旧法治理,官吏熟悉,百姓安定,天下才不会大乱啊!商鞅(鄙夷地):这是世俗的说法罢了!因循守旧的人安于旧俗,毫无创新精神,你说传统,难道我们今天还要废弃农业,从头学神农尝百草,甚至不穿衣服披兽皮,不住房屋爬树洞吗?这样的传统不变行吗?保守派大臣杜贽(急切地):没有百条好处,就不能变法,遵循古制才不会让人走邪路!商鞅(坚定地):治理国家没有永世不变的方法,治理国家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新法。

要不然,商汤、周武王为什么能改变古法而称王,夏桀、商纣没有改变旧制度而灭亡了呢?甘龙:这……大王,我的爵位、官职都是世袭的,我的土地也是先王分封的,为我耕田的奴隶也是祖宗传下来的,这一切的一切,我都不允许受到丝毫损害。

商鞅: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你的奴隶已经没有生产积极性了,不是吗?!他们逃跑、破坏工具、不断反抗,你怎么能保住自己的财产?只有承认土地私有,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样,国家的财政收入才会增多。

甘龙、杜贽(结巴、互望继而转向秦孝公):这……大王,祖宗之法不可改,三思啊!秦孝公:你们不要说了,吾意已决,公孙鞅,我命你为左庶长,从明日起开始主持变法事宜!旁白:通过廷议变法,公孙鞅把那些守旧大臣驳得哑口无言,他的主张为朝廷内外更多的人所了解,秦孝公更坚定地支持变法!第三幕立木取信(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官邸)商鞅:第一期“变法告示”张贴出去了吗?家臣(犹豫,想说而不敢说):这个……左庶长大人!商鞅:有什么问题吗?家臣:不是!大人,有几个百姓不相信,认为您在开玩笑,不会动真格的。

商鞅:噢!走,上南门看看去。

对了,别忘了带50金。

(南门告示前围一群百姓,几名军人在维持秩序)家臣:左庶长到!商鞅(众人让开路后站在告示前的台子上):诸位,我公孙殃一向守信用,请大家相信我!(百姓怀疑地望着他)百姓甲:左庶长,这第一条“垦草令”中,生产粮食多的免除徭役,能实行吗?众人:是啊!其他几条能实行吗?是真的吗?!商鞅(找了根三丈长的木头):诸位,有能将它移到北门者,赏10金。

众人(莫名其妙地,没人敢试):左庶长是在与我等开玩笑呢?!商鞅(提高声调):能将它移到北门者,赏50金。

百姓乙(勇敢地站出来):移就移,不过就一点力气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商鞅(待百姓乙随人流返回南门时):赏50金。

诸位:变法贵在赏罚分明,执法如山。

照着法令去做吧,你们很快会富裕起来,秦国很快会强大起来的!旁白:就这样,商鞅取信于民,从而保证了新法在百姓中的顺利贯彻执行!第四幕执法如山旁白:一个多月后的秦王宫殿里……商鞅(急切地):大王,在下有要事相报。

秦孝公:先生请说。

商鞅(沉痛地):太子他--秦孝公:他怎么了?商鞅:他犯法了!秦孝公(惊讶地):太子还小,他怎么……商鞅(沉默一会儿,缓缓的说):是啊,新法规定“无军功者,则无一切特权”,那些贵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失去了过去的许多特权;实行“连坐法”以后,他们更不能为所欲为了。

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地破坏变法,这就是新法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啊!秦孝公(沉默不语):……商鞅: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便处分,但新法令如果可以随便违犯,今后就更不能推行了。

秦孝公(为难地):那怎么办呢?商鞅说:影一闪,不见了,商鞅书房的窗子上,插着一把匕首。

商鞅(紧张地):什么人?家臣(急切地):大人,发现一把匕首,还有一张纸。

商鞅(打开纸张):“急!!公子虔已经开始行动了!快走!”商鞅(吩咐家臣,悲叹):快!收拾收拾!唉!我的变法让秦国富强起来了,可是秦国却无我的立锥之地啊!旁白:就这样,商鞅一家离开官邸,冒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边境走去。

深夜,他们来到一家客栈,把店主叫醒后……店主:这么晚了,有事吗?家臣(急切地):我们想投宿。

店主:请客官出示您的凭证。

家臣:走的时候很匆忙,没有来得及办凭证,我们就住一宿。

店主:不行啊!客官,商君新法规定:外出必须携带凭证,没有证件各地不准留宿。

商鞅:我就是商君!店主(坚决地):没有凭证,谁都不能留宿!否则,我就要受“连坐”的处罚。

你们还是回去办了凭证再来吧!家臣(很无奈地):你……商鞅(叫住家臣):不要再争取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家臣(惊讶地):那不是回去自投罗网吗?!商鞅(坦然而欣慰地):怕死就不变法了!新法如此深入民心,足慰我心,我死而无憾!旁白:就这样,商鞅回到驻地,束手待擒,几天后,秦惠文王以“谋反”的罪名将商鞅“车裂”而死。

效果预测:根据学生课前的分组,即分别是支持商鞅变法和反对商鞅变法两组,让学生阐述其原因。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其历史影响,包括进步性与局限。

历史影响:进步性: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一方面,对秦国而言,它不但严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始皇建立统一大帝国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而言,它废除了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它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百代犹得秦政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性。

商鞅虽死,但新法未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今天的世界竞争,比起战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商鞅变法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课堂总结:对商鞅变法的认识效果预测:本部分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的,主要考虑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思考问题,教师主要起导向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侧面来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问题: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者商鞅的结局是如何呢?“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又说明了什么呢?通过“历史剧本的表演,你有什么认识、或者是感想呢?请同学们打开你们智慧的匣子,畅所欲言![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角度可能有变法(改革)者的遭遇、变法(改革)成功的关键等等,教师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同时,适当加以点评。

下面是一些认识供参考:认识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认识二: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坐牢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认识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认识四: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