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西方语义学对现代汉语语义学的影响
西方语义学对现代汉语语义学的影响西方语义学在现代汉语语义学领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自上世纪初开始,西方语义学理论逐渐引入中国,并对中国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语义学不仅为中国语言学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通过与西方语义学的对话和交流,中国语言学研究者在语义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现代汉语语义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方语义学理论的引入使得中国学者开始了解并接受了一些西方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比如,西方语义学提出的“合成原则”、“转喻”、“逻辑量词”等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中国语义学研究者对现代汉语语义的探讨。
西方语义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义是指标与指向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对中国语言学研究者在语义学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其次,西方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语义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西方语义学强调语言符号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注重语言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
这种方法在现代汉语语义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代汉语语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西方语义学的发展也为中国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国际学术期刊和与西方语义学者的合作,中国语言学研究者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语义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
这种学术交流促进了中国语言学研究者与西方语义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互动与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语言学研究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西方语义学对现代汉语语义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西方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途径,有助于推动现代汉语语义学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与西方语义学的对话和交流,中国语言学研究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代汉语语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将西方语义学的研究成果与中国语义学的实际研究相结合,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汉语言文学 2013级学号:2013050536 指导老师:肖艳青[摘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中的各部分其文化性质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从传统观点来看,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构成部分中,词汇最具文化资格,因为它有比较具体的内容。
历来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正是从词汇入手的,而借词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最佳内容。
汉语借词的三大特点是从纯音译到意译、字形意化以及字母词借用。
这些特点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 借词;语言接触;文化接触一、汉语借词的特点任何语言的发展都打上了不同时期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的烙印,特别是在历史大变革时期。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科学大规模地东移,给东方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
至此,汉语从英语借用了大量词汇。
涉及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心理学、生理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医学、工业、商业、农业、外交、宗教及日常生活等领域。
借用外来词是丰富语言词汇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汉语同其它语言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成千上万的外来词。
从历史上看,汉语经历了集中、大量借用外来词的三个时期,其借用方式主要有音译、意译、形译、半音半意译、音译加表意字及汉英混写。
(一)音译音译又称转写,就是用汉字依照借词原来的读音写成一般不能按汉字组合解释的新词。
例如,以下外来词即系音译而成:坦克(tank)、雷达(radar)、声纳(sonar)、麦克风(micro2phone)、休克(shock)、沙发(sofa)、沙龙(salon)、模特儿(model)、幽默(humour)、尼古丁(nico2tine)。
(二)意译外来词进入汉语词语库以意译方式居多。
意译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普通意译;二是仿照意译。
普通意译是按照原词整个语义翻译创造新词的一种方式。
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不仅传递了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也为中国文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剖析其中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文学创作方面。
自西方文学进入中国,我国文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西方文学的创作手法和表达形式。
西方的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例如,《红楼梦》中的对白和情节描写受到了欧洲戏剧的影响,使得小说在情节铺陈上更富有戏剧性。
另外,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兴起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的诗人们开始尝试自由诗、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等技巧,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其次,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
西方文学经典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挑战和冲击。
例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思想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被广泛应用,并深入到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和主题选择等方面。
西方人权思想的传入,也对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产生了冲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民主与人权的重要性。
同时,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审美观念的塑造上。
西方文学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表达方式激发了中国文人的审美灵感。
例如,现代派文学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文艺界开始追求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审美追求。
西方文学中的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潮流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人开始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得中国文学的写作风格更加多样化。
此外,西方文学的传入也为中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契机。
西方文学作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打开了窗口。
中国的读者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了解和感受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
文化差异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等在思想、价值观念、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名词通常作为主语出现,而在汉语中,动词通常是主语。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另外,汉语的语法结构也受到了文化差异的影响。
例如,在日语中,时间状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而在汉语中则相反。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时间观念和价值观。
文化差异对汉语言文学的主题和风格产生了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会对文学作品的主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亲情是非常重要的主题,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更为突出。
在汉语言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家庭、亲情、友情等主题的作品,同时也有很多关注个人命运、自由意志等主题的作品。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标准也会对文学作品的风格产生影响。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比较受欢迎,而在西方文化中,直白、简洁的表达方式更为流行。
这也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中的风格多样性。
文化差异还对汉语言文学的翻译产生了影响。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同时,翻译作品也需要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标准,以便更好地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文化差异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创作、阅读、翻译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传教士,现代汉语]西方传教士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影响
西方传教士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影响一、欧化与传教士现代汉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①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了各种方言。
本文论述的主要是狭义的现代汉语,也就是普通话。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汉语的不同发展阶段,文言与白话的差别不用说了;但是古代汉语不仅是文言,它也有白话文。
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什么区别,语言学界似乎还缺乏明确系统的归纳。
本文认为,语言是否欧化,也许可以成为区别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条重要标准。
近代汉语并不是绝对没有欧化,但那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对语言整体不造成影响;现代汉语的欧化则是普遍的现象,欧化甚至成为了现代汉语的基本特征。
什么叫作欧化?具体到语言上,欧化就是指汉语受到欧洲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的影响,改变了汉语原有的表现形态。
广义地说,欧化就是以欧洲中心主义为核心的全球化,汉语的欧化是与中国进入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全球化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是这一过程中的一部分。
如果从语言来考察中国白话文的欧化,把欧化局限在白话文及其表现形态之中,笔者认为近代汉语受到欧洲语言的影响,无论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欧化。
大致包括以下方面:1.外国语法进入白话文本。
这一时期的欧化语法特色主要表现为:(1)在传统语言习惯中可省略的主语被大量补充进来;(2)描写句、判断句中的判断动词使用频率增加;(3)长修饰语与长句的频繁出现;(4)被动句的进一步发展;(5)符号的欧化和联结成分的增加。
这些欧化语法特点,其共同作用是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表达更为严密。
2.外国词汇进入白话文本。
大量来自西方的新兴词汇被运用,这个领域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领域,海内外已有一批研究著作。
3.外国语言习惯进入白话文本。
4.复音词取代单音词,成为句子的主要叙述单元,句子的音节、节奏发生了变化。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
1.文化差异影响语言表达方式: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习俗、社
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化背景和语境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常用的成语、谚语,在翻译成西方语
言时可能需要使用类似的俚语或成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差异: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和语言结构上存在
明显差异。
中文中的主谓宾语结构相对固定,而西方语言中更注重主语和
动词的顺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语法和语言结构的调整,以
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特点。
3.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一些中文短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但在西方文
化中可能没有类似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
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4.社会文化差异: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中的用词和表
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的尊称和称谓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常见,因此在翻译
过程中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用词,以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习惯。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有深远影响,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
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英语强势文化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0c .0 9 t 0 2
V l .0 o - No 1 6
第 6卷 第 1 0期
英语强势文化对汉语言文化发 展的促进作 用
王 思 燕
( 州 大学 升 达 经 贸管 理 学 院公 共 外 语 部 , 南 郑 州 4 1 9 ) 郑 河 5 1 1
摘
要: 英语 言 文 化 在世 界 的 强 势 地 位 毋 庸 置 疑 , 种 强 势促 使 汉 语 言 文 化 与 英 语 言 文 化 的 交流 与 融合 , 文 这 而
关 键 词 : 语 ; 语 ; 化 ; 化 英 汉 文 西
黄 燕 认 为 . 英 语强 势 文化 的挤 压 . 语 会 出现 恶 意 西 化 受 汉 的 问题 . 对 于 汉 语 恶 意西 化 的原 因提 出 了三 点 . 且 即文 化 价 值
化 的 兴 衰 就 充 分 证 明 了这 一 点 对 外 来 进 步文 化 的 选 择 . 从 中 吸 取科 学化 的先 进 文 化 和新 思 维 , 从西 方 文 化 中学 到 民主 、
化 的 融 合和 英语 的强 势 不 可避 免地 促 进 汉 语 对 英 语 的 借 用 而产 生 自身 的 演 变 。 从 文 化 之 间 的 融合 、 民族 文化 的创 新 、 言 的 借 用和 英语 对汉 语 的 具 体 影 响 , 以看 出 , 语 可 这种 演 变 对 汉语 的 发 展 有 着积 极 的促 进 作 用。
自由 、 争 等 好 的 东 西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兼 容 精 神 的体 现 . 竞 是 也
只有 这样 才能 使 中华 民族 文 化价 值 观 更 具 生 机 和 活力 所 以
我 们谈 文 化 的 创新 .就 是创 建超 越 中 国传 统 文 化 和外 来 文 化
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西方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从近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以来,西方文学不断涌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开拓了中国读者的文学视野。
本文将从西方文学的传播途径、受众与作品影响等方面,探讨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首先,西方文学通过译介的方式传入中国。
在近代中国,西方文学的翻译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翻译家们通过将西方文学作品译成中文,以便中国读者能够阅读和理解。
许多经典的西方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雨果的《悲惨世界》等通过翻译家的努力进入了中国。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传递文化、传递思想的过程。
通过翻译,西方文学的精髓得以在中国得以传播与流传。
其次,西方文学在中国的受众不断扩大。
西方文学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界,也逐渐渗透到了社会各个层面。
早年间,西方文学更多地影响了一些学者、文化人士层面,他们通过深入研究西方文学作品,推广了西方文学的传播。
如郭沫若、胡适等人对《浮士德》的翻译和解读对后来的中国文化界影响深远。
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人们的接受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读者开始接触并喜爱西方文学。
在中国的大学课堂里,能读到许多西方文学的翻译版本,也有许多相关的研究课程。
与此同时,许多国内出版社也陆续引进了西方文学作品,以满足读者对多元文化的需求。
因此,可以说西方文学在中国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最后,西方文学对中国作家与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家在吸收借鉴西方文学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西方文学的个性化诠释和创造。
比如鲁迅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者”,他在创作上不断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表现方式,同时又将之转化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创作形式。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具有鲜明的西方文学风格特色,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格局。
此外,现代中国的许多作家也受到西方文学作品的启发,如莫言受到法国文学的影响,创作了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这部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国际上也获得了高度赞誉。
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盘古开天辟地,耶稣点化造人。
从古至今,中方与西方这两个个体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交融,看似相同却又存在着无尽的差异。
其实这其中的关键不外乎文化二字。
一、文化的相关概念及其特殊性文化,说的就是人们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得到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
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包括金钱、地位、文化教育和科学成果等。
但当你把它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时,它就变成了历史发展的具体体现。
正因如此,无论人们是承认亦或是否定,文化都在客观上有着其强烈而又难以割舍的传统性质。
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文化也在慢慢的发生着质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无论大小都必将反过来深刻的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
这种影响往往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再一次将文化二字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由此,文化二字既成为了中西方各个国家相互交流的纽带,也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断推进的燃料。
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越来越被重视,甚至被无限的放大,这种现状似乎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由于各大洋大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人们必须选择符合自身环境的居住方式、饮食、穿着等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质的改变,自此,中西文化差异日渐扩大。
二、中西方生活方式差异中国的古代文明,来自于大河流域。
其中闭塞的环境使得人们安分守己。
因此,土地便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
而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
典型的海洋文明使得西方人的眼界更加开阔,所以他们在努力向外探索,寻找着新的领地。
衣食住行。
从穿衣风格上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在服饰上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
但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人民由于封建思想的桎梏,保守自约。
紧封的衣领和袖口,所体现出的不单单是当时中国人思想的保守,更呈现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现状。
清朝的长衫马褂,民国的中山旗袍将这一现状体现的淋漓尽致。
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
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引言:西方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从诗歌、小说到戏剧,西方文学的思想、形式和艺术手法给予了中国文学莫大的启迪和冲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展示其对中国文学的重要意义。
一、西方文学的思想启示西方文学思想的引入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早在古希腊时期,希腊悲剧的表演形式便成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参考,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说”交织于中国文学中,使之更具思考性和哲理性。
西方文学的演化还启示了中国文学引进外来思想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为中国文学的时代变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西方文学的文学形式启迪西方文学中许多文学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诗歌方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陶铸受欧洲现代主义诗歌启发,使中国现代诗歌告别了传统格律的束缚,追求自由创新的表现形式;小说方面,美国现代派文学如哈密尔顿、福克纳等,不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题材和叙事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后来的作家如莫言、余华等也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三、西方文学的艺术手法冲击西方文学的艺术手法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冲击作用。
在20世纪初,俄国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以其内心独白的写作方式,对于中国文学的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叙事风格迅速传播开来,引领中国小说转型为具有更多主观意识和心理描摹的作品。
同样,美国文学的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也对中国文学的写作手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使中国文学得以拓展新的思想和艺术领域。
四、西方文学的翻译与传播西方文学的翻译和传播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早在唐代,西方文学作品如《阿波罗尼乌斯的双重悲剧》就已经通过翻译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
近现代,随着翻译技术的发展,大量西方文学经典得以准确地传达到中国读者,提供了更多外部世界的触角,使中国文学得以与世界接轨。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这些差异涉及语言结构、修辞手法、隐喻、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形式和风格。
中文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的语言,而英文则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这导致中文翻译时需要将英文句子分解为较短的表达方式,或者将中文翻译为较长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此外,中文翻译中也需要注意英文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及不同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
其次,中西方修辞手法的差异也会对中文翻译产生影响。
中文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而西方修辞手法则更注重于逻辑推理和引申含义。
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修辞习惯,灵活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以保持原文的意义和节奏。
第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中的习俗、信仰、价值观等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方式有着明显的影响。
翻译时需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文化适应策略,以便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最后,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在翻译中体现出来。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与集体、权力与自由、人际关系等价值观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观众的期待,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观点和情感。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很大。
翻译人员需要关注语言结构、修辞手法、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流畅和文化适应性。
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变革与影响
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变革与影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历史,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紧密相连。
在古代,汉语言文学主要以诗词、散文、小说等形式存在。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汉语言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那时,文学作品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寄托。
然而,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科技的发展,都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使得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更加贴近大众生活,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理解文学作品。
同时,新的文学体裁如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也应运而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变化。
到了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变得极为迅速和广泛,网络文学应运而生。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渠道,吸引了大量的作者和读者。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出版的限制,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时,网络语言的兴起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一些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在网络环境中产生并广泛传播。
社会的变革不仅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改变了其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
在过去,文学作品主要通过书籍、报刊等纸质媒介传播,受众相对有限。
而如今,通过电子书籍、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文学作品能够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受众范围大大扩展。
这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能够更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汉语言文学的变革对社会也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西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理论思想的引进。
中国现代文学在发展中吸收了西方文学的文学理论思想,特别是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创作模式和审美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学体裁的引入。
西方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引入和融合,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类型和文体结构。
3.语言风格的变革。
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语言风格的影响也很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自由诗运动、白话文运动等。
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风格,对中国现代文艺的语言表现形式进行了深远的影响。
4.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
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贯穿在许多经典之作中,启发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又由此延伸出活生生动的审美与情感。
在诗人、小说家的作品中,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增强了中国文学的创造力和创作实践,而且也深化了中国文艺创作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浅谈中 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它同时也表达了民族传统习俗特色。
这些文化上所形成的差异同时又对英、汉这两种语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英、汉这两种语言同样也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文字;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历史渊源可追根到古代中、西方社会的自然环境间的不同。
中国由于地处北半球温带,地势东低西高,其气候特点是封闭式的季风性大陆气候,正因为中国大陆的这种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造成了中国的古人们生活异常艰难,考虑事情时也总是把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因素包含在内。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就是从这种把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事物的哲学思想中应运而生。
同样,由于不存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们开始习惯用“整体〞的观点来认识以及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逐渐形成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阴阳论,比方,天和地,男和女,强和弱,正和邪等等。
万物的产生、变化和开展皆因阴阳的交互作用。
汉民族的先祖们深谙对立统一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因此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英美民族那么与汉民族全然不同。
英美的祖先们的生活在海洋,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不是压抑或恐惧,相反,他们试图去战胜和征服。
正是这种战胜,征服的强烈的欲望给英美民族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的开展以动力,并促成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
而“天人相分〞的观点正是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形成的,在他们看来,宇宙万物都是对立的——支配与被支配,主动与被动。
人,那么是主动地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这种对立是绝对的。
在考察事物时力求符合逻辑,他们会对事物进行详尽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表达在英语和汉语的交际用语〔包括表示感谢、抱歉、应酬,以及用语、请求与表示邀请等〕上。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音 、 汇、 词 语法这三个构成部 分中, 汇最具文化资格, 词 因为它有 比较具体 的 内容 。历 来探 讨语 言和 文化 的关
系正是从 词汇入手 的, 而借词 则是研究这一课题 的最佳 内容 。汉语借词的 三大特 点是从 纯音译到意译 、 字形 意化以及 字母 词借 用。这些特点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c l r nC ieela ut eO hn s on—wod srp ee td.Fnl hep  ̄ Tepan htC ieela u rsi rsne e ial y。t f x lista hn s o n—wod mb d hea it fln ug nlso l rse oyt b i o a ga eicu in,cet i ly rai t vy
a dc i. n mss Ke ywo d : la r s o n—w r ln u g o tc ; u tr o tc o d;a g a e c n a t c l e c na t u
一
、
汉语 借词 的特点
“ 果 ( ag)、 先令 (hlg ” “ 培 (i 芒 mno ” “ sin ) 、 安 l i a— n pr) 、福尔 马林 ( r  ̄n ” “ 戈 ( n ) 、 沙 e ”“ e f m ) 、探 o t g ”“ ao 发( f ”“ sa 、克隆( oe” o) c n) 。然而 , l 许多音译词不能 反映出外来词的概念或内涵 , 往往会产生歧义 , 比
从语 言学 的原 理 看 , 言 的声 音 和意 义 之 间 语 不 存在必然 的联 系。一 种语 言 中表示 事物 名称概 念 的词语译 成另一 种语 言时 , 此 只有声音 相似 , 彼
等特殊名词及一些 日常用词 , 伦敦(od ) 、 如“ Lno ” n
外来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1)
外来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我国也正逐步踏入世界的舞台。
外来新事物开始不断的涌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继而外来语言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其对汉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它有利于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汉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利于繁荣和丰富汉民族的文化,有利于文化间的相互交流。
但于此同时,外来语也影响到了中国人的一贯思维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但同时,外来语也对汉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性,破坏了汉语用语的规范化与健康发展。
由于无节制地引进外来语,使得部分大众化外来语已经喧宾夺主,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
外来语对现代汉语言和中国社会文化业已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外来语的定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战争征服,移民杂居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外界加强了接触,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产品、新科技如潮水般地涌如入中国大陆,随之,指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进入现代汉语。
外来词也叫借词,就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例如现在我们常说的“巧克力”、“逻辑”、“手段”等等,都是外来词。
二、外来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汉语向其他语言借用外来词的历史始于在二千多年前。
人们熟悉的葡萄”、“苜蓿”、““菠菜”三个词已在汉语里存在了二千多年,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其实是外来语。
鸦片战争前,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多是动植物名称以及与佛教文化有关的词语,比例虽然小,但影响则较大。
尤其是佛教,自进入华夏大地以来,通过与儒、道、玄的交织融合,很快演化成为一门国教,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佛教如“行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教义,对汉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与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与影响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文学是两个独特而辉煌的创作体系。
两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并发展,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文学体系产生了交流和影响,相互汲取着对方的优点,丰富了各自的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刻思辨和崇高情感。
古代文学通过丰富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哲理。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形式,而古人所作的诗词歌赋又被归入了骈文的范畴中。
这些文学形式通常以简练的语言、工整的结构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为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通过对情感的激发和对道德的体察来唤起读者的共鸣。
中国古代文学还注重气韵和意境的表达。
比如,唐代的诗人杜甫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些语言和意象的运用饱含了作者对情景的深刻感悟,给人以想象力的驱动和心灵的寄托。
西方文学的探索与飞跃西方文学的特点则更趋向于探索和思辨。
西方文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如《奥德赛》和《伊利亚特》。
这些叙事作品通过对人类命运和道德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探索和对世界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演变,西方文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世纪的欢乐诗与现实世界相衔接,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欢愉追求;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经历了对人文主义和个人自由的崇尚和追求;而现代主义文学体现了对现代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西方文学善于通过对复杂主题的研究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深度和艺术性。
然而,西方文学并不止于探索和思辨,也融入了对情感和人性的关注。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既关注政治和权力的斗争,又深入剖析人类的欲望和情感的纠葛。
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他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能够跳出纸面。
这种表现手法使西方文学在情感代入和人物塑造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自己的私欲 , 反对个人 主义和英雄 主义 , 讲究个人利益 服从集 同, 英语 由小到大 , 而汉语 由大到小 。 体利益 ,其受到的教育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 冲突时 应以集体利益为主 , 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
理性 。又如在生活中 , 西方人注重个人 的生 活质量 , 注重对个 蓄 ; 当初次进行 交谈时 , 西方人喜 欢那些远离 隐私的话题 , 而 人利益 、 个人隐私的保护; 而中国人则更多 时候会 考虑到家人 我们则更愿 意就 一些个人 的话 题进行讨论 ,以示对 他人 的关 和朋友 的处境 , 讲求亲情 、 友情 。从造字方法上看 , 中国人 以象 心 等 。 形字为主; 西方人 以“ 尽量使人 明白一个字的含义 ” 为宗 旨。这 综 上所述 , 两种文化孕育着两种文 明 , 我们学 习语言就应 种 目标上 的分 明差异表 明中国人 注重外形 上的美感 ,而西方 了解 两种方化 的差异 ,进 而了解差 异所产生的交际 习惯 的不
、
中西方文化差异 的表现
1 . 个人利益与集体 利益 、 对待 国家利 益的异 同 在西方 文化 中 , 自我” 与“ 相关 的观念可 以说 是根深蒂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方人重形 合 , 国人重 意合 ; 中 西方人重理 性 、 重逻辑 思 无所不在。西方人重视个体利益 , 追求人权 , 崇尚 自由、 民主 , 维 , 中国人重悟性 、 而 重辩证思维。因此 , 在学 习语法 过程 中, 讲求个人利益 高于一切 , 认为如果 连个人利益都保证不 了 , 更 注重 运用各种关 联手段 以求 句子完整 、 组织严 密 、 次分 明。 层 不能谈及集体利 益 、 人利益 , 他 在处理各种 纠纷与 冲突时 , 他 如英语 中前后 分句的主语必须是一致的 , 否则为错误 的。相反
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风格,但外国文学的传入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外国文学的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学获得了新的文学范式、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与外延。
本文将从传入时间、文学创作技巧和文化推动等方面探讨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传入时间及背景中国文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歌、散文和戏曲。
然而,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相对缓慢。
这时,西方现代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并逐渐传入中国。
自从鸦片战争后,外国文学经由传教士、留学生等形式迅速传入中国。
近代中国作家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等人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使中国读者接触到了以前未见过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创作技巧的再认识外国文学的传入使得中国作家对文学创作的技巧有了新的认识。
早期的中国小说通常以长篇叙事为主,情节冗长,描写方式相对平淡。
而随着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作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如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等。
这一创作方式的引入丰富了中国小说的表现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深刻,读者也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三、文化推动的作用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承载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中国作家通过对外国文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有助于作家去反思自己的文化,更有深度地表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另一方面,外国文学的传入也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时代进步。
例如,在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作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这种文学运动是在对外国文学的思想启发下产生的,它推动了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新阶段。
四、现代文学的深刻尝试外国文学的传入不仅带来了文学技巧层面的变革,也在主题和思想方面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作家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开始更加自觉地将外国文学的元素和主题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从语言学维度浅析中西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
。 ・ 。 。 :一 一 : :: : : 器: :
从 语 言 学 维 度 浅 析 中 西 文 化 对 语 言 学 习 的 影 响
付 文 莉
( 西北 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作者 简介 :付文 莉 ( 1 9 9 4 .0 8一) ,女 ,汉 族 ,陇西 人 ,硕 士研 究生 ,西北 师 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 ,外 国语 言学 及应 用语 言学 。
摘要 :造 成 中西方文 化差 异 的最主 要原 因是 自然环境 的 不 同。 由于各 大 洋大 洲独特 的地 理位 置 和 气候 特 点 ,人 们 必须 选 择 符合 自身 环 境 的居 住方 式 、饮 食 、穿着 等不 同的 生活方 式。这 些不 同 的生活 方式使 他们 的人 生观 、价 值 观产 生质 的改 变 , 自此, 中西 文 化差 异 日渐 扩 大。 随着 第三产 业 的崛起 , 国家 文 化软 实力 的竞 争再 一 次将 “ 文化 ” 二 宇推 到 了风 口浪 尖上 。 由此, “ 文化” 二 字既成 为 了中西方 各个
自然条 件下 ,他才 能 呈 现 出 它那 天 生 雍 容华 贵 。西 方 文 化 也 是 多 。这 其 中有反 映 社会 现 状 的 ,有 描 述 当地 民风 民情 的。 数 以 万 如此 ,因而东 西文 化 呈 现 出 很大 的差 异 ,体 现 在 对待 人 与 自然 关 计 的种 类 ,若 要 想一一 细数 ,恐 怕没有 几 万字也 难 以详尽 描述 。 系的 问题上 和对待 民族 问题 等各个 方 面 。 3 .3 中西方 宗教 文化 的差异 从 宗教 文化 说起 ,就不 得不 提起 “ 佛 ” 字。 “ 佛 ” 是 中 国人 自 佛 ” 似 乎是神 圣 而不可 侵 犯 的。其 实佛 教 并 非 中 文 化 ,说 的就 是人 们 在 整个 社 会 的发 展 进程 中得 到 的 所 有 物 古 以来 的信 仰 。“ 质 和精 神财 富 。简 单 的来 说 ,也 就 是 包 括 金 钱 、地 位 、文 化 教 育 国 自身 形成 ,而 是早 在 三 千 多 年前 由迦 毗 罗 卫 国所 创 立 。 其西 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汉语言文学 2013级学号:2013050536 指导老师:肖艳青[摘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中的各部分其文化性质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从传统观点来看,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构成部分中,词汇最具文化资格,因为它有比较具体的内容。
历来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正是从词汇入手的,而借词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最佳内容。
汉语借词的三大特点是从纯音译到意译、字形意化以及字母词借用。
这些特点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 借词;语言接触;文化接触一、汉语借词的特点任何语言的发展都打上了不同时期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的烙印,特别是在历史大变革时期。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科学大规模地东移,给东方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
至此,汉语从英语借用了大量词汇。
涉及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心理学、生理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医学、工业、商业、农业、外交、宗教及日常生活等领域。
借用外来词是丰富语言词汇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汉语同其它语言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成千上万的外来词。
从历史上看,汉语经历了集中、大量借用外来词的三个时期,其借用方式主要有音译、意译、形译、半音半意译、音译加表意字及汉英混写。
(一)音译音译又称转写,就是用汉字依照借词原来的读音写成一般不能按汉字组合解释的新词。
例如,以下外来词即系音译而成:坦克(tank)、雷达(radar)、声纳(sonar)、麦克风(micro2phone)、休克(shock)、沙发(sofa)、沙龙(salon)、模特儿(model)、幽默(humour)、尼古丁(nico2tine)。
(二)意译外来词进入汉语词语库以意译方式居多。
意译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普通意译;二是仿照意译。
普通意译是按照原词整个语义翻译创造新词的一种方式。
例如英语里的laser本是个缩略词,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简称,该词借入汉语时音译为“莱塞”,后取其“利用辐射而激发的光”之义意译为“激光”;又如engine ,bus ,stamp ,cement和violin,原先分别音译为“引擎”、“巴士”、“士担”、“水门汀”和“怀娥铃”,后改成“发动机”、“公共汽车”、“邮票”、“水泥”和“小提琴”,都是根据语义意译外来词的例子。
仿照意译法是指保留原词的形态结构,用汉语词汇逐“字”(词、词素)直译组合成新词的方式,例如马力(horsepower)、汽船(steamboat)、足球(football)、蜜月(honeymoon)、瓶颈(bottleneck),等等。
(三)形译形译又叫象译,指的是利用某些汉字的形态或其它某些事物的形象来译造外来词。
例如:丁字尺(T square),工字钢(I steel),十字架(cross),乙字铁(Z iron),之字线(zigzag),人字形铺地(herringbone pavement),凸字(raised type)等外来词的构成都巧妙地利用了某些汉字的形态;蝴蝶结(bow-tie),橄榄球(rugby),鸭舌帽(peaked cap)等外来词进入汉语时被赋予了某种形象。
(四)半音半意译这是一种音意兼半的译法,一般前半部为专有名词或不便意译的成份,故采取音译,后半部是表意部分,可在汉语中找到对应字,故采取意译,二者合一便成为新的外来词。
例如,哈雷慧星(Halley’s Comet),戴维斯杯(Davis Cup),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唐宁街(DowningStreet),几维果(kiwifruit),呼拉圈(hula hoop),迷你裙(miniskirt),霓虹灯(neon lamp)。
外来词中亦偶有前半部意译后半部音译者,如冰淇淋(ice cream)。
(五)音译加表意字许多外来词如采用音译方式直接进入汉语,人们会难解其义,甚至发生误会。
试想若将Tory、bowling和bar分别音译为“托利”、“保龄”和“巴”,人们必然会坠入云里雾里,因此有必要加一表意汉字说明其为何物。
上述三词音译后加一表意字分别成为“托利党”、“保龄球”和“酒巴”。
以此种方式构成的外来词在汉语里有不少,如啤酒(beer),雪茄烟(cigar),鸡尾酒(cocktail),桑那浴(sauna),爵士乐(jazz),踢踏舞(tittup),卡宾枪(carbine),茄克衫(jacket),吉普车(jeep),新芬党(Sinn Fein)等。
(六)汉英混写近年来,汉语里还吸收了一些以汉英混写方式构成的外来词,例如T恤衫、X 射线、BP机、K金、B超等。
又如,三C技术(即信息技术,三C指的是Computer,Communica2tion和Control),SOS儿童村(SOS原为国际通用呼救信号,引申指“儿童救助”或“儿童福利”)。
另外,卡拉OK这个词也很有趣,它看似汉英混写,实则源于日语词かろ的音译(かろ日语指“空”为,英语orchestra 首音节的日语音译,指“乐队”),字面意义为“无人乐队”。
借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一)从纯音译到意译从清朝起中国的封建王朝就已经同西方各国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许多爱国者为了寻求救国之道,纷纷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吸收了大量新科学、新思潮的词语,而这些词语最初都是纯音译,即选用同音汉字去标记外来词的语音。
如英语volt音译为“伏”。
被音译的词大都是专用名词(国名、地名、人名等)、货币单位、度量衡单位、动植物名称、医药名、化学品名、艺术科技术语、历史等特殊名词及一些日常用词,如“伦敦(London)”、“芒果(mango)”、“先令(shilling)”、“安培(ampere)”、“福尔马林(formalin)”、“探戈(tango)”、“沙发(sofa)”、“克隆(clone)”。
然而,许多音译词不能反映出外来词的概念或内涵,往往会产生歧义,比如: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布理的家门(Brisbane’s home)、爱康诺米(economy)等。
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意译词因为符合汉语言习惯并且表意明白易懂,逐渐取代了早期的纯音译词。
汉语具有自己的语言规律,汉语的词音长度的最佳区间、汉语的语素单音节倾向、汉语的词语系列化或系统化要求以及中国人的认知特点大都有利于意译而不利于音译。
中国人对固有语言文化的偏心、对外族语的陌生和偏见又使音译词受到更大的阻碍,从而使意译词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二)字形意化从语言学的原理看,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一种语言中表示事物名称概念的词语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彼此只有声音相似,而无语义联系。
当英语中的外来词借用到中国后,许多文人想把它们汉化,于是就根据传统的“飞禽安鸟,水族着鱼”的办法把这些外来词写作谐音字。
象“shark”(鲨鱼)。
这类外来词利用汉语形声字的特点在音义形上得到最佳组合,见形生义,见形生音,通过字形展示原词的音义。
(三)字母词的涌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引来了外资,而且随着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大量的外来词势不可挡地涌人中国。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交换的频繁对词语的运用提出了简省的要求,于是大量使用字母词。
字母词一般是包含较大信息量的缩略词,只用首字母,采用起来既方便又快捷。
比如:DL(S(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家庭、WTO(the w0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学位、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欧佩克,等等。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当一种语言的词汇进入另一种语言时,主方语言必然会对客方语言的词汇进行驯化,使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符合主方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
汉语借词的吸收方式从音译到意译以及字形意化都表明了此规律所发挥的作用。
汉语具有如双音节、有声调、汉字表意性强等特点,如果外来词进入汉语时不符合这些汉语言规律,自然就会受到排斥,尤其是纯音译词,如果不经过汉化改造是很难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
因此,汉语借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双音节化和表意化。
二、现代汉语存在很多外来语的原因分析汉语中存在大量外来语,原因很多,诸如文化交流、贸易、移民、战争及地理接近等,下面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文化失衡和心理意识三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世界经济发展无疑是大量外来语进入汉语的重要原因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明基本上都是在欧美产生的,如engine(引擎)和motor(马达)。
几个世纪以来,英美政治经济相继在世界占主导地位,加之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几乎成了“美国化”,英语也成了全球通用的语言。
从中国人尽人皆知的WTO到随OPEC的油价涨跌而起伏的中国汽车工业,再到备受国人关注的GDP,作为最主要的外来语,英语大量进入汉语语言系统,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二)文化失衡的结果语言借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有学者区分了两种语言借用:“等级借用”和“文化借用”。
“等级借用”是单向的,一般是“低级语言”从“高级语言”借用;“文化借用”多是双向的,参与语言无高低之分,一般相互自由借用。
事实上,在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中,各文化之间的参与都不是平等的。
由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失衡而造成的文化失衡,使得强势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取得优势,成为借源;弱势文化则会失去自身特色,可能会被同化。
19世纪及20世纪初,汉语大量地从英语、日语等借用就是例证。
当时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用汉字意译了大批外来词,从西方直接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
很少有人注意到从“宗教”到“玩具”、从“文化”到“博士”、从“辩证法”到“共产主义”都是日本人意译英语后,我们又从日语引进的外来语。
(三)心理意识在外来语进入汉语的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属文化的深层结构,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语的接受及采纳,作用不可忽视。
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五十年代,人们一提到娜塔莎、布拉吉、苏维埃、莫斯科这些词,在他们心里就构成了一个世界,一个令人向往的新世界,这是崇尚苏联文化的一个直接结果,这些外来词语现在仍然是前辈怀念他们美好青春岁月的象征。
对于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人们,所崇尚的生活更快更新,通过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或借助媒体,对外来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多,使他们产生了求新、求异、求变心理,体现在语言方面则简单实用,甚至直接将外来语(主要是英语)拿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