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
医学免疫学: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二、 临床常见疾病(掌握)
(一) 输血反应 一般发生在 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二) 新生儿溶血症 1.母胎Rh血型不符(母体血型为Rh- ) 2.母胎ABO血型不符 (抗A和抗B血型抗体多为IgM类抗体,加
之ABO血型抗原有80%以上为分泌型,即使有Ig类抗体通过胎盘,也可 被体液中抗原结合)
➢ 花粉、尘螨过敏患者 基本原则:小剂量、间隔时间较长、反复多次皮下注射
➢ 疫苗制剂过敏患者(金葡菌自身疫苗或哮喘疫苗) 往往8亿-10亿个菌/ml,初次注射从0.1ml开始,约经1月左右疗程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脱敏疗法
(2)口服脱敏疗法 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常用食物(鸡蛋、牛奶等),
又无理想代用品取代时
1937年博韦发现了一些化合物,能中和变态反应 的不适症状,如鼻塞、流涕。这些症状被认为是体内 产生的一种叫组织胺的化合物所引起,对抗这种症状 的药就是抗组织胺药。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机体受某种抗原物质刺激后,体内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 抗原时,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在体内特异性结 合导致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过程。
1、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青霉素、磺胺 2、吸入性变应原:
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动物皮毛、昆虫毒液 3、食物变应原:奶、蛋、鱼虾等 4、某些酶类物质:枯草菌溶素 哮喘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IgE抗体及其受体 FceRI, FceRII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三)效应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图表概括)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微生物检验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重要原则: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适宜标本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心包液、胸腔积液、腹腔液、胆汁、由活检或尸体解剖获得的组织标本、深部脓肿抽取物、经环甲膜以下或肺穿刺抽取的肺渗出物、后穹窿穿刺抽取的盆腔渗出液及无菌套管抽取的宫腔内容物、膀胱穿刺液及其它组织穿刺液等不宜标本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直肠拭子、喀出的痰液、自然排出的尿液和导出的尿液、流出的脓液、接近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胃和小肠内容物、粪便(艰难梭菌除外)等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6)、简述题(43)、填空题(20)及单项选择题(34)。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第一节感染性疾病概述第二节结核病第三节伤寒第四节细菌性痢疾第五节钩端螺旋体病第六节流行性出血热第七节性传播疾病第八节深部真菌病第九节寄生虫病重点难点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肺结核病的分类、各类型的病变特点;常见肺外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伤寒、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变特点。
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因。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深部真菌病的病因和病变特点。
一、名词解释(26)1、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通过不同方式侵入,引起人体发生感染,病理学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炎症,并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
广义上讲感染性疾病包含传染病,但很多感染性疾病不是传染病。
2、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类型,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或广泛的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应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病最常见。
典型病变是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结核结节。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8-42其中:实践学时:4学分数:2.5适用专业: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基础免疫学、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反应机理及常见免疫性疾病和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学科,属医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病原性、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机体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
本课程以化学、生物学、正常人体学为基础,又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及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髙职护理专业,总学时为:38-4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课学习,要求学生能:1)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超敏反应性疾病为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掌握无菌概念,应用微生物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送。
4)将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熟悉] 免疫的功能[了解] 医学免疫学的进展教学内容:1)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教学目标:[掌握] 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熟悉] 抗原特性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了解] 抗原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了解]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断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作用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掌握]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补体的活化[了解] 补体成份的理化特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教学目标:[熟悉] MHC的分布、功能[了解] HLA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编码的分子3)HLA与医学第五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 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场所、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体液免疫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熟悉] 免疫应答类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概述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七章抗感染免疫教学目标:[掌握] 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2)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八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掌握] 超敏反应概念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 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教学内容:1)Ⅰ型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4)Ⅳ型超敏反应5)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学诊断的检测原理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熟悉] 免疫学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了解] 免疫学治疗教学内容:1)免疫学防治2)免疫学诊断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绪论教学目标:[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微生物的发展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 G染色的结果及意义[熟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了解] G染色的步骤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一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熟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了解] 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教学内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教学目标[掌握]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教学内容:1)细菌的分布2)消毒灭菌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熟悉] 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 细菌侵入途径、医院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感染的种类和类型[了解]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教学内容:1)细菌的致病性2)感染的来源与类型3)医院感染第十五章化脓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 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属2)链球菌属3)奈瑟菌属4)铜绿假单胞菌5)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熟悉]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分枝杆菌属2)白喉棒状杆菌3)百日咳鲍特菌4)流感嗜血杆菌5)嗜肺军团菌6)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消化道感染细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查意义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2)志贺菌属3)沙门菌属4)弧菌属5)幽门螺杆菌6)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细菌7)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厌氧芽胞梭菌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教学目标[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支原体2)立克次体3)衣原体4)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一章螺旋体教学目标[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梅毒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教学目标[掌握] 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熟悉] 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了解]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概述2)常见病原性真菌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熟悉] 病毒增殖[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1)病毒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增殖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性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 抗病毒免疫[了解] 病毒的感染途径教学内容:1)病毒的感染2)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标:[熟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了解] 病毒分离培养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检查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掌握]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熟悉] 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2)麻疹病毒3)腮腺炎病毒4)风疹病毒5)冠状病毒6)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七章肠道感染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 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脊髓灰质炎病毒2)其他肠道病毒3)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八九章肝炎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熟悉]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比较教学内容: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其他肝炎病毒5)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章虫媒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了解] 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了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狂犬病病毒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二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 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熟悉]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了解]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2)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4)寄生虫的实验诊断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教学目标:[掌握] 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熟悉] 蠕虫生活史和防治[了解] 蠕虫的实验诊断和流行因素教学内容:1)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2)吸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3)绦虫:猪肉绦虫牛内绦虫第三十四章医学原虫教学目标:[熟悉] 原虫特征阴道滴虫的致病性、标本采集、流行因素及防治间日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性[了解] 间日疟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阴道毛滴虫2)疟原虫3)刚地弓形虫4)卡氏肺孢子虫第三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学教学目标:[熟悉]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了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发育与变态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分类2)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4)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4.学时分配: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闭卷为宜。
消化科临床诊疗指南
目录上篇第一章上消化道出血 (4)第二章黄疸 (8)第三章腹水 (11)第四章急性胰腺炎 (18)第五章慢性胰腺炎 (20)第六章胰腺癌 (23)第七章胰岛内分泌细胞瘤 (25)下篇第一章肝硬化 (28)第二章肝硬化腹水 (31)第三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4)第四章肝性脑病 (37)第五章肝肾综合征 (39)第六章原发性肝癌 (42)第七章肝脏良性肿瘤 (45)第八章布加综合征 (49)第九章药物性肝病 (53)第十章酒精性肝病 (55)第十一章妊娠期肝病 (59)第十二章先天性非溶血性胆红素代谢缺陷 (64)第十三章自身免疫性肝炎 (66)第十四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69)第十五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72)第十六章肝豆状核变性 (74)第十七章遗传性血色病 (76)第十八章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78)第十九章肝移值的适应证 (80)第二十章关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83)上篇第一章上消化道出血概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肿瘤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临床表现1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类:①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仅用化验方法证实粪便潜血阳性;②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呕血,解柏油样便,临床上无循环障碍;③急性大出血:有呕血,鲜红或暗红色,便血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伴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2 .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60 ~100ml 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出血量不超过400ml 时,机体可以代偿,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 ,可出现症状,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容量15%左右约700ml 时,可引起头晕、无力、站立性晕厥、口渴、四肢冷、血压偏低、贫血;大量出血达全身血容量的30%~50%约1500 ~2500ml ,即可产生休克,患者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速弱、呼吸困难,如不积极救治可导致死亡;诊断要点1 .确定上消化道出血前,必须排除口腔、牙酿、鼻咽部等部位出血,注意局部检查,有无出血痕迹和损伤;排除咯血,大量咯血时,可吞咽入消化道,引起呕血或黑便;上腹痛加上呕血或解柏油样便的病史,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饮酒,揭示出血性胃炎的可能性,先有剧烈呕吐后再呕血,要考虑贲门黏膜撕裂症;下腹疼痛,排便习惯改变伴血便,提示结肠癌的可能;老年吸烟者突然发生急性腹痛并出血,提示结肠缺血性肠炎;体格检查可对诊断提供帮助;慢性病容、蜘蛛痣、脾大,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提示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粪便潜血试验简易有效,在无症状的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中很有价值;2 入院时应作血常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三项检查,配血型及交叉试验备血;3 纤维或电子胃镜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既安全又可靠,能及时发现急性浅表性病变;只要患者情况允许,检查时机越早越好,24h 内检查诊断率高于24 ~48h内镜检查者,及早明确诊断亦有利于治疗,有休克者须在纠正休克后进行;为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内镜检查要从食管上段至十二指肠降部都全面细致观察,积血的部位和颜色有助于出血部位的判断;活动性出血指病灶有新鲜渗血或滴血,近期出血时可见病灶的基底呈棕褐色,附着血块或血痂,黏膜上有出血斑点,或见到裸露血管;此外,出血性溃疡往往无苔,与贫血时苍白的胃黏膜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时要注意黏膜的完整找出血性和寻灶;4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出血量大而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者有帮助;在出血速度超过200ml/h或min以上时,可见血管造影剂有外渗,即可作为术前定位诊断,并可灌注垂体后叶素或经导管栓塞出血血管,以治疗出血;5 放射性核素扫描:主要应用99m Tc 标记红细胞进行腹部显像;消化道出血时,标记红细胞可以从出血病灶的破损血管渗出,此时在相应部位就可见到异常放射性聚集;方法简单,且无损伤性;6 其他:小肠出血如肿瘤、炎症等病变,可用胶囊内镜;止血后做小肠钡灌或小肠镜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治疗1 .一般护理:去枕平卧或低枕平卧,大出血时可吸氧,呕血量大时注意避免血块阻塞呼吸道;2 .补充血容量,纠正出血性休克,可用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和全血,避免单纯依靠应用升压药来维持血压;输血指征:①血红蛋白<70g/ L :②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 ;③脉搏120次/min 以上;对老年患者要适当放宽,有高血压者要根据基础血压灵活掌握,并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末梢循环的情况及尿量等,直到休克得到纠正;3 .饮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应禁食2 ~3d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呕血停止后,宜进食偏凉流汁,并逐渐改为半流质或软食;4 .口服止血药局部止血l 凝血酶:500~1 000u 溶于生理盐水或凉牛奶50 ~10Oml 口服,每6h 1次;凝血酶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而促进血液凝固; 2 孟氏液:10 %~20%孟氏液每次30~40ml ,口服或经胃管注人,服后立即用4 %碳酸氢钠溶液嗽口,保护口腔黏膜,患者可出现强烈恶心、呕吐及腹痛,剂量不宜过大,目前已较少采用;5 .全身止血药物应用及控制胃液酸度1 H受体阻滞剂:①西咪替丁400mg 静滴,8 ~12h l次,病情好转后改口服;2对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其副作用;②雷尼替丁100mg静滴,12h 1次;③法莫替丁2Omg静滴,12h 1次,3 ~5d 改口服;2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8~12h l次,3~4d ,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及出血部位凝血块的形成;3 立止血;是腹蛇毒中分离精制得到的酶性止血药,每12h lu静脉滴注,一般用3~4d ;4 维生素K1:10~20mg 静滴,每12h l次;6 .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局部止血法1局部喷洒止血药物:方法简单易行,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10%~2 0%孟氏液、纤维蛋白粘合剂喷洒治疗等,可收到一定效果;2 药物注射疗法;对黏膜出血及小血管出血均有效,注射药物可用无水酒精、1 : 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混合液;亦可用肾上腺素联合l %乙氧硬化醇注射和肾上腺素联合酒精注射治疗;3 高频电凝止血:现有单极、双极、多极电凝等数种,电凝止血主要适用于内镜检查中能看到裸露血管的出血性溃疡,不适合胃癌及糜烂渗血;4 血管夹:内镜使用金属止血夹是即刻止血的一项新方法,仅限用于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血管出血;〔 5 激光光凝止血:目前常用于止.血的激光有Nd : YAG 激光;其止血机制是活体组织被激光照射后,光能被吸收而转为热能,产生高温,使水分汽化,导致血液和组织内蛋白凝固,小血管收缩、闭合,或在小血管内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的目的;6 微波止血法:微波是电磁波,通过急速的电场变化使组织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旋转运动,从而使组织自己发热,达到止血目的;以上方法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非手术治疗1 降低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药物降低门脉压的机制不外乎减少门静脉血流和或降低门静脉循环阻力;①血管加压素:目前国内常用的为垂体后叶素,能降低食管曲张静脉血流及压力,但再发出血率高,并有严重的心、脑血流动力学副作用,用硝酸甘油可减轻副作用;用法:垂体后叶素40u ,加入5 %葡萄糖液250~500 ml ,以 ~0 . 4u / min 速度静滴,持续12~24h ,如出血渐控制,24h 后剂量减半;② Terlipression:是一种合成的.血管加压素,其治疗效果较血管加压素好,巨副作用少;③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施他宁和其长效衍生物善宁octreotide能减少内脏血流,使曲张静脉内压力显著下降,而不引起全身血流的变化,故其血流动力学副作用几乎没有;随机研究发现其与血管加压素同样有效;用法:施他宁25 ug/h 静脉缓慢注入后,以25 ug / ' h 的速度维持静滴3~4d ;善宁50ug 静注,然后以25~50 ug / h 维持静滴3 ~4d ;④β受体阻滞剂:作为硬化治疗的辅助治疗,可预防曲张静脉的再出血;长效有机硝酸盐5 -单硝酸异山梨醇作为硬化治疗的辅助治疗,可降低食管静脉曲张的再出血率;2 气囊压迫: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是静脉曲张出血的暂时性治疗方法;日前在基层医院仍为一重要方法,该方法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方法:胃囊内注气250~300ml ,食管囊注气l00~150ml ,胃囊压力维持在5 . 3kPa 40mmHg,悬滑轮以重约500g 的水瓶牵引加压,每日需测囊内压力,12h 放气30min ,放置24~48h ,出血停止后可放气,但不拔管,作为给药及灌流质用,待情况稳定再拔管;3 内镜下介人治疗①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EVS:经前瞻性对照研究,其肯定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急诊止血率达65 %~96 % ,重复治疗、复发出血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并发症有近期注射点溃疡或糜烂再发出血、食管溃疡穿孔、食管狭窄、纵隔炎症等;②食管曲张静脉皮圈结扎EVL 治疗:是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方法,在内镜前端安装一特殊装置,与食管薪膜贴紧并吸起曲张静脉,套上一有弹性的“O ”形环,将食管下段静脉绞窄坏死;首次可结扎8 ~12 环,重复结扎,直到曲张的静脉消失或变小;其优.点是结扎固有层的静脉,留有深层静脉回流;‘' O ”形环脱落后形成的溃疡浅,浸润性病变轻,并发症少,但其近期和远期复发出血并不优于EVS ;另外,结扎的最大弱点是对胃静脉曲张、短小及过于粗大的食管静脉曲张不宜结扎;③组织粘合剂注射:在X 线监视下,在胃静脉内注射Lipitoll和Cyanoacylatel 1~2ml/点,每次注射1 ~2 点;与硬化剂治疗的不同之处为炎症反应轻,在静脉内形成血栓,Cyanoacylatel 和血接触立即发生聚合反应,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即刻堵塞静脉腔,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止血率高,但有严重异位栓塞并发症的报道;4 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S :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方法口在X 线引导下,经颈静脉将可扩张的金属支架置于肝静脉和门静脉间;TIPSS 可降低门脉压力,但可能出现肝性脑病和支架阻塞;8 .手术:个别施行上述措施仍不止血而肝功能符合手术条件者,可考虑断流术;患者经内科治疗止血后亦可作择期分流术;第二章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34 umol / L 以上,临床上即表现有黄疸;巩膜、皮肤无黄染,而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则称为隐性黄疽;第一节溶血性黄疽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包括遗传性溶血和获得性溶血;前者常见疾病有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旧称地中海贫血; 后者常见疾病有误输异型血、毒蛇咬伤、恶性疟疾等;诊断1 .血清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一般占总胆红素的80 %以上;2 .有贫血症状;3 ,血液学检查有不同程度正色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常大于5 % ;4 .尿中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5 .急性溶血时可有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溶血性黄疽须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疽鉴别,后者的特点是无贫血、溶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证据;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第二节肝细胞性黄疸诊断常见疾病有各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以及严重感染所致的肝损害等;1 .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其中结合胆红素常占总胆红素的35 %以上;2 .尿中胆红素和尿胆原均可呈阳性;3 .肝功能试验呈不同程度的异常;4 .常有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一叮触及肿大的肝脏;治疗1 .去除病因,如戒酒、停用损肝药物、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等;2 ,试用护肝药,如甘草酸类制剂、还原型谷胧甘肤、中药等;第三节胆汁淤积性黄疸根据胆汁淤积是否有机械性梗阻因素又分为梗阻性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两大类;一、梗阻性胆汁淤积可由胆管结石、炎症、狭窄、肿瘤、寄生虫、邻近病变压迫等病变阻塞胆管引起;诊断1 .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常占总胆红素的60 %以上;2 .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3 .血清碱性磷酸酶、丫-谷氨酞转移酶、总胆固醇升高,脂蛋白-x 阳性;理.大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色;5 .常伴皮肤瘙痒;6 . B 超或CT 显示梗阻部位以上胆系扩张;7 . B 超、CT 可提示梗阻部位与性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对确定梗阻部位、范围和性质更有价值;治疗1 .针对病因治疗:手术或内镜治疗;2 .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者需紧急ERCP 行鼻胆管引流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行胆管外引流口癌肿梗阻姑息疗法可在胆管狭窄部放置支架或放置胆管内引流,暂时解除梗阻;二、肝内胆汁淤积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淤胆型、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诊断除B 超或CT 无胆系扩张外,其余与梗阻性胆汁淤积的特点相同;治疗1 .针对病因治疗;2 .对药物性胆汁淤积及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可试用:1 熊去氧胆酸10Omg /次,每日3 次;2 泼尼松或泼尼松龙30 ~40mg / d , 7 天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后视病情逐渐减药;3 苯巴比妥30~60mg /次,每日3 次;第四节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疽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障碍代表性疾病如日尔贝综合征Gilbert 综合征、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Crigler -Najiar 综合征;诊断1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2 .无贫血及溶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3 .肝功能正常;4 .发生于青少年的预后好Gilbert 综合征;‘自幼起病的醛糖酶缺乏症Crigleo-Najjar 综合征,黄疽进行性加深,可产生核黄疽,预后差;5 .须排除溶血性黄疽;6 . Gilbert 综合征可行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 ~ /次,每日3 次,连续用药5 ~7d ,本病血清胆红素下降为用药前的50 %以下;治疗1 . Gilbort 综合征无需治疗口2 . Crigler - Najjar 综合征早期可行光疗;二、肝细胞对胆红素排泌障碍代表性疾病有杜宾-约翰逊综合征Dubin -Johnson 综合征、罗托综合征 Rotor 综合征;诊断1 .常为家族性,多于青少年起病;2 .约半数患者有肝肿大;3 .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4 .尿中胆红素阳性;5 .肝功能正常;6 .靛氰绿试验有潴留;7 ,日服胆囊造影Dubin-Johnson 综合征患者不显影;8 .肝活检组织学检查,Dubin -Johnson 综合征有脂褐质沉淀,肝外观呈棕黑色;9 .须与胆汁淤积性黄疽鉴别:治疗无需特殊治疗;第三章腹水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液体,当积液超过300ml 时,称为腹水;当积液超过1 000ml 时,临床上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有重要诊断意义;少量腹水可借助B 超或CT 检出;腹水按其理化性质可分为漏出液、渗出液、乳糜性和血性见表3 - 1 ;表3 -1 四种腹水的理化性质第一节漏出性腹水一、肝性腹水常见疾病有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见“肝硬化腹水”节临床表现1 ,症状: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厌油腻,精神不振,低热;常有鼻出血、牙眼出血、胃肠出血倾向及月经紊乱;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黄疽、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有时可见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可出现蛙状腹、端坐呼吸;诊断1 .有慢性肝病或肝炎病史;2 .有上述临床表现;3 .内镜检查或吞钡X 线摄片显示食管静脉曲张;4 . B 超或CT 显示肝外形不整、结节状、肝叶比例失调等;5 .肝穿刺或腹腔镜活检可确诊肝硬化;6 .腹水性质为漏出液;治疗1 .以卧床休息为主,少盐或无盐饮食,摄人钠盐500mg ~800mg / d ,进水量限制在500ml ~1000m1 / d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 .应用安体舒通20mg ,3 次/日,加用速尿20mg , 2 ~3 次/日,联合服用;3 .每周3 次放腹水,每次放4 000ml~6 000ml ,同时静脉输注人体白蛋白20g ~40g ;4 .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人血浆或人体白蛋白;5 .对顽固性腹水,可放出腹水5000ml ,通过浓缩处理成500ml ,再静脉回输;6 .可采用外科治疗行腹腔一颈静脉引流术或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二、心源性腹水主要是慢性右心衰竭;临床表现1 .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增加、腹胀、腹痛、尿少、夜尿;2 .体征:颈静脉充盈,肝颈返流征阳性;可有胸水,胸骨左缘第3 ~4 肋间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吸气时增强;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下垂部位水肿;诊断1 ,有心脏病史;2 .有上述临床表现;3 .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增大;4 .核磁共振显像检查可评估右室舒张功能;5 .腹水性质为漏出液;治疗1 .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消除诱因,限制体力活动,限制钠盐摄入;2 .应用利尿剂迅速控制症状,待水盐恢复平衡,改成维持量后再加用洋地黄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三、缩窄性心包炎结核病仍是其主要病因,其他还有化脓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炎、放射治疗、外伤、胶原组织病、尿毒症及原因不明者;临床表现1 .症状;有呼吸困难、腹部膨胀、乏力、肝区疼痛;2 .体征;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腹部膨隆、下肢水肿;Kussmaul 征阳性;心尖搏动不易触及,心浊音界正常;心音减低,可听到心包叩击音;诊断1 .常有急性心包炎病史;2 .有上述临床表现;3 .腹水性质为漏出液;4 , X 线检查示心影大小正常,可呈三角形,左右心缘变直,上腔静脉扩张,有时可见心包钙化;5 .必要时作心内膜活检或胸腔切开术以确诊;治疗1 .针对原发病治疗;2 .早期手术治疗;四、肾性腹水常见疾病为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1 .症状:常有大量蛋白尿,可有血尿;2 .体征:全身水肿为主,腹水是全身浮肿的表现之一;可伴有其他浆膜腔积液如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以及移动性浊音;诊断1 .有上述临床表现;2 .血清白蛋白常<30g / L ,尿白蛋白> / d ,血脂升高;3 .腹水性质为漏出液;4 .肾活检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治疗1 .休息,低脂肪、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2 ,应用利尿剂;3 .日服复方氨基酸,间断静滴血浆、白蛋白;必要时腹水浓缩回输;4 .减少尿蛋白,常用卡托普利,从6 .25mg开始,渐增至25 mg/次,3 次/d ;5 .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常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酸胺;6 .防治并发症;五、Budd -Chiari 综合征Budd -Chiari 综合征是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肝段血栓形成或纤维膜性狭窄、闭塞引起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临床上有肝大、腹痛、腹水三联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1 .急性型:少见,起病急,上腹痛伴腹胀,肝进行性肿大有压痛,腹水增长迅速,可伴有黄疽,8 周内迅速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或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2 .亚急性型;病程在1 年以上,有肝肿大、腹痛、腹水三联征;也可有黄疸、脾肿大;胸部浅表静脉曲张、下肢水肿;3 .慢性型:病程在1 年以上,可长至数年,可有肝大、腹痛、腹水三联征,也可无症状;诊断1 .有上述临床表现;2 .肝功能损伤轻而腹水量大;3 .腹水性质为漏出液;4 ,多普勒超声、CT 、MRI 有助于诊断;5 .下腔静脉、肝静脉造影和肝活检可确诊;治疗1 .新近血栓形成者,可经插管局部注射溶栓剂,也可全身用药;可予利尿剂以减轻腹水;2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可行下腔静脉局部手术、分流术、TIPS 或肝移植;六、失蛋白性胃肠病失蛋白性胃肠病是包括各种病因造成血浆蛋白由胃肠道大量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引起失蛋白性胃肠病的原发病很多,故其症状、体征不尽相同;大量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患者,由于低蛋白血症和胶体渗透压减低,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垂部位水肿;下肢水肿最常见,也可见于面部、上肢或脐周围;诊断1 .确定胃肠道蛋自丢失的实验室检查:a -抗胰蛋白酶a - AT 清除率>24ml/d ;伴有腹泻时>56ml / d 有意义;粪便51 Cr 白蛋白清除率>74ml / d 有意义;2 .腹水为漏出液;3 .通过X 线检查、空肠翻膜活检、淋巴管造影、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定病因;治疗1 .针对原发病治疗;2 .适当应用利尿剂,静滴血浆、白蛋白;3 .注意卫生,防止感染;七、营养缺乏病主要是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1 .症状:淡漠、嗜睡、厌食、动作缓慢;2 .体征:皮肤干燥伴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成鱼鳞状;心动过缓,肝肿大,四肢消瘦,水肿,贫血貌;可有胸水、腹水;诊断1 ,主要根据饮食习惯史、营养不良史和临床表现;2 .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降低;3 .腹水性质为漏出液;治疗1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常;2 .营养治疗,首选日服营养治疗,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进食量和钠盐不宜过多,少食多餐,如无不良反应,逐渐增加进食量,直至普通饮食;3 .必要时可经胃管营养治疗或经静脉营养治疗;4 .重度贫血者,可多次小量输血,重度低蛋白血症者,可小量输人血浆和自蛋白;第二节渗出性腹水一、结核性腹水常见疾病有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1 .症状:低热、盗汗、纳差、消瘦、腹痛、腹泻等,少数可有高热;2 .体征:腹壁柔韧感,少数有腹部肿块、压痛、反跳痛;诊断1 .青壮年患者,有结核病病史或证据;2 .原因不明发热达2 周以上,伴有上述临床表现;3 .腹水性质为渗出性;4 .腹水腺昔脱氨酶明显升高;5 .腹水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 测定阳性;6 .结核菌素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 试验阳性;7 .胸片和或胃肠钡餐检查可见结核病灶;8 .腹腔镜活检有确诊价值;9 .必要时剖腹探查以确诊;治疗1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2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3 .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联合,也可加用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四药联合治疗2 个月,再用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至少7 个月;4 .对耐药者,根据其用药史和药敏试验调整治疗方案;5 .有血行播散或严重结核毒血症状者,在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可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6 ,并发肠梗阻、肠穿孔、肠凄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二、细菌性感染常见疾病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多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发生;临床表现1 .有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表现;2 .起病急者腹痛、腹水迅速增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起病慢者多有低热,腹胀或腹水持续不减;3 .体征:移动性浊音阳性,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诊断1 .有上述临床表现;2 .腹水性质为渗出性;。
内科学(第9版)_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七章 急性肝衰竭
CONTENTS
01 作者 : 肖 雪、黄志寅、唐承薇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 急性肝衰竭的概念、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和实验室检查
了解 急性肝衰竭的
内科学(第9版)
一、急性肝衰竭的概念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 多是由药物、肝毒性物质、病毒、酒精等因素诱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人肝功能急剧恶化,表
对因治疗
三、急性肝衰竭的防治
1. 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 2. 毒蕈中毒:用青霉素G和NAC治疗 3. 药物性肝损伤者(DILI):及时停药 4.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 6. 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及时终止妊娠
常规治疗
1.内科监护,绝对卧床休息;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2.营养:高糖低脂、低蛋白;足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支链氨基酸;补充新鲜血浆、 白蛋白、冷沉淀;可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3.抗感染 4.肝性脑病治疗:避免补液过多导致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有颅内高压者,甘露醇、高 渗盐水、巴比妥类药物及低温治疗等。 5.预防应激性溃疡 6.人工肝支持: 对于ALF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作为肝移植前,临时肝脏替代治疗 7.肝移植
现为意识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等。 多见于中青年人,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内科学(第9版)
二、急性肝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并伴有: 1. 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 严重消化道症状; 2. 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TB常≥171mol/L, 出现酶胆分离现象; 3. 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 4. 肝脏进行性缩小。
名词解释
7.潜伏性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殖,感染急性发作而出现症状。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
8.慢发病毒感染或迟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经数年或数十年后,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行性并导致死亡。
4.专性寄生:必须寄生,否则不能成活的寄生虫。
5.兼性寄生:即可营自身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6.偶然寄生虫:因偶然情况进入机体内的寄生虫,或附着于非正长宿主的寄生虫称偶然寄生虫,但他不能长期寄生在非正常宿主体类。
7.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这些寄生虫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强,称为····
4. 异养菌:腐生菌和寄生菌。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
5.细菌的生化反应:通过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定细菌的种类。与此有关的试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6.热原质: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称为热原质。
3.垂直传播:存在母体的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4.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机体感染病毒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不引起临床症状的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
5.急性病毒感染:机体感染病毒后,潜伏期短、发病急、数日或数周即恢复,机体内往往不再有病毒,如流行性感冒和甲型肝炎等。
2. 质粒: 存在于细菌胞质中的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 DNA,决定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
药物化学第十七章__抗生素习题
第十七章 抗生素习 题 17-1 a 17-2 d 17-3 c 17-4 b 17-8 c 17-9 b 17-10 b 17-11 b 17-12 c 17-13 a 17-14 d 17-15 e 17-16 d 17-17 e 17-18 b 17-19 a 17-20 c 17-21 c 17-22 d 17-23 b 17-24 a 17-25 e 17-26 d 17-27 c 17-28 a 17-29 d 17-30 b 17-31 b 17-32 a 17-33 d 17-34 c 17-35 b 17-36 abd 17-37 ace 17-38 bde 17-39 ae 17-40 ace17-41 ace 17-42 ad 17-43 ab 17-44 abe 17-45 abA .单选题17-1.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a.头孢氨苄b.头孢克洛c.头孢哌酮d.头孢噻肟e.头孢噻吩17-2.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a .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b.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生水解c.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d.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e.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17-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a.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b.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c.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d.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e.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7-4.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 H 2O N H H OHS O O H2C 22C 22NO 2CH Cl 22CCl 22a. b. c.d. e.SO 2CH 3C Cl 2217-5.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a.大环内酯类b.氨基糖苷类c.β-内酰胺类d.四环素类e.氯霉素类17-6.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a.氨苄西林b.氨曲南c.克拉维酸钾d.阿齐霉素e.阿莫西林17-7.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药物是: a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 .四环素类抗生素c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d .β-内酰胺类抗生素e .氯霉素类抗生素17-8.阿莫西林的化学结构式为17-9.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a.氨苄西林b.氯霉素c.泰利霉素d.阿齐霉素e.阿米卡星17-10.下列哪个药物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a.舒巴坦b.氨曲南c.克拉维酸d.甲砜霉素e.亚胺培南B.配比选择题[17-11~17-15]a. b.c.d.e.17-11.头孢氨苄的化学结构为17-12.氨苄西林的化学结构为17-13.阿莫西林的化学结构为17-14.头孢克洛的化学结构为17-15.头孢拉定的化学结构为[17-16~17-20]a .泰利霉素 b. 氨曲南c .甲砜霉素 d. 阿米卡星e. 土霉素17-16.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7-17.为四环素类抗生素17-18.为 -内酰胺抗生素17-19.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7-20.为氯霉素类抗生素[17-21~17-25]a .氯霉素 b.头孢噻肟钠c .阿莫西林 d. 四环素e. 克拉维酸17-21.可发生聚合反应 C17-22.在 pH 2~6条件下易发生差向异构化 D17-23.在光照条件下,顺式异构体向反式异构体转化 B17-24.以1R ,2R (-)体供药用 A17-25.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 EC .比较选择题[17-26~17-30]e.a. b.c. d.a.氨苄西林 b.头孢噻肟钠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7-26.口服吸收好17-27.结构中含有氨基17-28.水溶液室温放置24小时可生成无抗菌活性的聚合物17-29.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很强17-30.顺式异构体的抗菌活性是反式异构体的40~100 倍[17-31~17-35]a.罗红霉素 b.柔红霉素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7-31.为蒽醌类抗生素17-32.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7-33.为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17-34.分子中含有糖的结构17-35.具有心脏毒性D.多选题17-36.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是半合成红霉素衍生物a.阿齐霉素b.克拉霉素c.甲砜霉素d.泰利霉素e.柔红霉素17-37.下列药物中,哪些可以口服给药a.琥乙红霉素b.阿米卡星c.阿莫西林d.头孢噻肟e.头孢克洛17-38.氯霉素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化学结构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临床用1R,2S(+)型异构体b.对热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可发生水解c.结构中含有甲磺酰基d.主要用于伤寒,斑疹伤寒,副伤寒等e.长期多次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17-39.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a.哌拉西林和头孢哌酮的侧链结构相同b.四环素类抗生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稳定c.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由于侧链中都含有游离的氨基,都会发生类似的聚合反应d.克拉维酸钾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e.阿米卡星仅对卡拉霉素敏感菌有效,而对卡拉霉素耐药菌的作用较差17-40.红霉素符合下列哪些性质a.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b.为两性化合物c.结构中有五个羟基d.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e.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17-41.下列哪些药物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活性的a.青霉素钠b.氯霉素c.头孢羟氨苄d.泰利霉素e.氨曲南17-42.头孢噻肟钠的结构特点包括:a.其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氢化噻嗪环拼和而成b.含有氧哌嗪的结构c.含有四氮唑的结构d.含有2-氨基噻唑的结构e.含有噻吩结构17-43.青霉素钠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 遇碱β-内酰胺环破裂b. 有严重的过敏反应c. 在酸性介质中稳定d. 6位上具有α-氨基苄基侧链e.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效17-44.下述性质中哪些符合阿莫西林a. 为广谱的半合成抗生素b. 口服吸收良好c. 对β-内酰胺酶稳定d. 易溶于水,临床用其注射剂e.室温放置会发生分子间的聚合反应17-45.克拉维酸可以对下列哪些抗菌药物起增效作用:a. 阿莫西林b. 头孢羟氨苄c. 克拉霉素d. 阿米卡星e. 土霉素E.问答题17-46.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试述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和第第十七章其他细菌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和第第十七章其他细菌复习题及答案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酸染色,呈红色B.专性需氧,生长缓慢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D.耐酸碱,在6%H2SO4或4%NaOH中可存活30minE.耐煮沸,100℃15min才死亡2.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A.大肠埃希菌B.丙型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D.结核分支杆菌E.肺炎链球菌3.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A.变形杆菌B.布氏杆菌C.肉毒梭菌D.结核分枝杆菌E.产气荚膜梭菌4.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沙保培养基B.罗氏培养基C.疱肉培养基D.巧克力色培养基E.亚碲酸钾培养基5.细胞壁中含脂类最多的细菌是:A.结核分枝杆菌B.白喉棒状杆菌C.衣氏放线菌D.霍乱弧菌E.幽门螺杆菌6.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A.索状因子B.磷脂C.分枝菌酸D.蜡脂DE.硫酸脑苷脂7.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可能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破损的皮肤D.泌尿道E.节肢动物叮咬8.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A.白喉棒状杆菌B.炭疽杆菌C.结核分枝杆菌D.绿脓假单胞杆菌E.布氏杆菌9.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B.以体液免疫为主C.为有菌免疫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10.卡介苗是: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构分枝杆菌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11.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患者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E.C + D12.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下述错误的是: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状况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为标准.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E.12-18小时观察结果13.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下述可能情况错误的是: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C.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D.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E.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14.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A.表皮葡萄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E. 结核分枝杆菌二、多项选择题1.结核杆菌对下列化学因素具有抵抗力:A.70—75%酒精B.4%NaOHC.3%HCID.6%H2SO4E.5%石炭酸2.结核杆菌培养特性表现为:A.严格厌氧B.专性需氧C.营养要求高D.生长缓慢E.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3.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途是:A.用于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免疫效果测定B.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不宜接种卡介苗C.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婴幼儿可作结核病诊断D.作为机体细胞免疫力功能状态的检测E.在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4.麻风杆菌所致的瘤型麻风,其特点:A.潜伏期长,病变严重B.主要侵犯皮肤粘膜.神经等C.病灶组织不易找到麻风杆菌D.麻风菌素试验呈阳性E.血清中查到大量抗体5.麻风杆菌所致的结核样型麻风,其特点:A.病程缓慢.稳定B.病变主要发生在皮肤.神经C.病灶组织查到大量麻风杆菌D.麻风菌素试验呈阴性E.该型麻风传染性小三、名词解释1.BCG2. acid-fast bacilli3.结核菌素试验4.感染性免疫5.麻风细胞四、问答题1.简述抗酸染色方法。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七章_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第十七章 菌体及其提取物类药物
发酵
• 微生物学中指出:所有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中以分 子氧为最终受体的,称为有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 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无氧呼吸;以有机物为最 终电子受体的,称为发酵。
• 在工业上,发酵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 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 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发酵工程"。
8
4.猴菇菌
• 为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exFr.) Pers]的培养物,即食 用真菌小株猴头菇的菌丝体制成的制剂,称猴菇 菌片。口服,每片0.25g,含有浸膏量约2/3, 为多肽和多糖类物质。民间用猴头菇治疗胃溃疡, 经临床验证,对溃疡病有效,能控制和减轻因溃 疡或慢性胃炎所引起的上腹疼痛、上腹饱胀等症 状,并无不良反应,在个别病例中,还发现有升 白细胞作用。动物试验对S180有一定抑制作用。 临床适用于食道癌、胃癌等。对晚期消化道癌症 患者,给药后,能使大部分病人食欲增加,少数 病例肿块缩小,生存期延长。
糖苷键聚合在一起所形成,如果寡糖、半乳寡 糖、大豆寡糖、异麦芽寡糖、木寡糖、乳醇 寡糖等;
• ②蛋白水解产物及一些蛋白质类物质,如胃粘 膜蛋白水解产物(生物活性部分为糖蛋白中寡 糖),酪蛋白水解物,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和乳铁 蛋白等;
25
• ③短链脂肪酸类物质,如费氏丙酸杆菌产生的 丙酸盐,能刺激和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
23
双歧因子
• 双歧因子(BF)是一种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它 能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固有的双歧杆菌 的活性和生长繁殖,起到增进宿主健康作用, 又称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和双歧杆菌增殖促 进物。BF能通过促进BB生长繁殖等表现其独 特的生理功能。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
第十七章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第一节胃酸分泌功能检查及护理胃酸分泌功能检查是收集患者空腹使用刺激剂后的胃酸标本,测定胃液量、胃液酸度及胃液PH,以评价胃粘膜分泌功能。
检查项目包括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最大胃酸排泌量(MAO)和高峰胃酸排泌量(PAO)。
适应证(1)辅助诊断促胃液素瘤、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
(2)胃大部切除术及迷走神经切除术前,估计手术预期效果,或者是术后判定迷走神经切除是否完全。
(3)制酸剂、抗胃液素等药物疗效评价。
禁忌证(1)食管肿瘤、食管狭窄或重度静脉曲张者。
(2)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后不足2周者。
(3)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发作者。
(4)鼻咽部有急性感染者。
操作前准备(1)向患者说明检查方法、意义,减少其顾虑和不安,以取得患者配合。
(2)抽胃液前24—48小时停用一切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
(3)嘱患者检查前晚禁食,检查当天早晨空腹(禁饮禁食)。
(4)准备好胃管包、试管等检查所需物品。
操作过程及配合1、胃管插入(1)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位(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胸前铺橡胶单、治疗巾。
嘱患者放松。
(2)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插入长度并做好标记。
将胃管涂以液状石蜡,左手垫无菌纱布持胃管,右手夹胃管前端送入口腔(或一侧鼻腔内)内,当插入至约15CM处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即将胃管插入食管。
(3)当胃管插入至50CM(经口腔插入)或55CM(经鼻腔插入)标记处时,胃管末端接注射器进行抽吸,以保证胃管是否在胃腔内。
若未能抽出胃液,可通过改变胃管插入深度、患者体位后再予以抽吸。
如抽出胃液,将胃管用胶布固定于患者面部。
2、胃液留取(1)将空腹胃液全部抽出,标记为”0”,记录总量,取10ML送检,以测定总酸度(2)继续抽吸一小时胃液量,测定BAO。
(3)给予五肽促胃液素6μg/㎏肌内注射,然后每隔15分钟抽胃液一次,每次各抽10ML送检,标记标本号数及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一、生物学性状
➢※ G-细长弯曲、S型或海鸥展翅状,有多根鞭毛 ➢营养要求高 、一定湿度 ➢细小、针尖状、半透明菌落 ➢不分解糖,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快速尿素酶(+) ➢Ⅰ(表达细胞毒相关基因编码蛋白和空泡毒素)
2、所致疾病:
Vi抗原
本 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 质
因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为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所 以
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
所致疾病
• 1、传染源 • 患者和带菌者 • 2、传播途径 • 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
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
所致疾病
伤寒 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发热、呕吐、腹痛、腹泻 败血症 无症状带菌者
“伤寒玛丽”
• 带菌问题carrier:3-5%的人病后可随粪 便排菌,成为伤寒带菌者(传染源)
值得注意
伤寒和付伤寒的致病过程
伤寒和付伤寒杆菌 小肠上部粘膜 固有层淋巴结
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拴出血--玫瑰疹 肾-----尿 肝脾-----肿大 骨髓------受抑制
弯曲菌属
–形态细长弯曲,呈S形、逗点状、海鸥状或螺旋形 –单鞭毛,运动活泼 –无荚膜,不形成芽胞 –革兰阴性 –微需氧 –该菌是引起人类腹泻的常
见病原菌 – 由于水或牛奶被污染,还
可造成暴发性肠炎。
1、标本:胃镜采集组织活检标本 2、分离培养与鉴定:37℃ 3天 微需氧 湿润 3、快速诊断:组织学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
血清学、分子生物学 尿素呼吸试验、粪便抗原测定
四、防治原则:无有效预防 尚无单一药物根除
※抗酸分泌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总结
•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点? • 幽门螺杆菌与哪些疾病有关? • 标本如何采集?诊断的金标准是什么? • 治疗方法?
肠产毒性ETEC:水泻 肠致病性EPEC:水泻 肠侵袭性EIEC:脓血便 肠出血性EHEC:血便
O157,1996年(日本)感染万人
各类肠道杆菌的比较
菌株 致病物质及部位 所致疾病
━━━━━━━━━━━━━━━━━━━━━━━
ETEC 肠毒素,小肠 婴儿腹泻、旅行者腹泻
━━━━━━━━━━━━━━━━━━━━━━━
•问题 • 1、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 2、患者通过什么途径感染该病? • 3、如何确诊?
第三节 沙门菌属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 伤寒沙门菌 伤寒(肠热症)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侵袭力:菌毛, Vi抗原 毒 素: 内毒素 :(可引起体温↑,WBC↓血压↓) 外毒素----肠毒素
抵抗力
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 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3周 怕热,100℃1-2分钟死亡
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
A亚单位 (毒性亚单位)
B亚单位 (结合亚单位)
激活GS,使细胞内cAMP 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 K+、HCO3—和水,导致重 的腹泻与呕吐
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表达 )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鞭毛与※尿素酶
2、黏附素 3、脂多糖 4、毒素(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CagA)
(二) ※所致疾病(人是唯一肯定传染源)
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癌、胃淋巴瘤、胃肠道外疾病、
(三)免疫性(IgA和IgG→感染或疾病的标志)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2、简单的培养条件
普通琼脂平板, S 型菌落,液体培养基 中浑浊生长
3、活泼的生化反应 ※乳糖发酵试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
不发酵乳糖
肠道非致病菌
发酵乳糖
4、抗原构造复杂
※鞭毛抗原(H): H-O变异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S-R变异
菌毛抗原
5、抵抗力不强 6、易 变 异
液体中 运动非常活泼 呈穿梭样
涂片中 排列整齐
呈鱼群状
培养特性
耐碱不耐酸 在pH8.8~9.0的 碱性蛋白胨水 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抗原构造与分型
根据O抗原不同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
根据表型差异 O1群霍乱弧菌的每一个血清型 还可分为2 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表现为脓血便。
致病性
所致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
欲拉不畅,欲罢不能,所排无几
•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
•急性非典型: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
•中毒性痢疾:小儿,高热≥40℃,惊厥,昏迷,DIC,
脑水肿,一般无明显消化道症状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
霍乱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流行期间,于1820年霍乱首次传入我国。 在1820-1948年近130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 受染地区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几乎均受波及,第六次 世界大流行后,霍乱又局限在印度,并经常向邻近国 家传播,我国几乎每年均有霍乱发生。
形态与染色
霍乱弧菌
革兰染色阴性 弧型或逗点状, 单鞭毛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引起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埃希菌属
肠道感染;肠道外感染
志贺菌属 粪-口途径 细菌性痢疾
沙门菌属
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
霍乱弧菌
霍乱
第一节 埃希菌属
代表菌:大肠埃希菌
(大肠杆菌E coli)
一般不致病 致病特点: 一定条件下肠道外感染(肠道外化脓性
感染) 有些菌株 肠道内感染(如腹泻) 意义: 卫生细菌学指示菌(粪便污染程度)
四、防治原则 预防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食品和水的卫生管理 ※牛肠道中存在EHEC,预防出血性结肠炎,应避免食用未煮
熟的牛肉、生牛奶、蔬菜 菌毛疫苗防治新生畜崽腹泻
治疗
※耐药普遍,依据药敏试验选择 针对腹泻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
第二节 志贺菌属
• 代表细菌——痢疾杆菌 •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 有周身鞭毛,菌毛。 微荚膜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常用分离培养或鉴别肠道菌的培养基
SS琼脂培养基 中国兰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
• 分离培养
发酵乳糖菌落
大肠杆菌
SS培养基
不发酵乳糖菌落
肠道致病菌
中国兰培养基
• 挑选可疑菌落进行下一步生化反应鉴定
• 多数能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 + - -
思考题
1、霍乱是如何传播的?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其作用机理? 3、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分型与致病的关系?
• 印度恒河三角洲有“人类霍乱故乡”之称。1817
年,霍乱病在印度流行,此后传播到世界。1830 年传到俄罗斯;1831年传到英国,14万人死亡,一 些小村庄几乎全村覆灭。轮船载着霍乱病菌越过 大西洋传到北美。
第十七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概述
• 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 G-杆菌 • 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 少数为致病菌,是人类肠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特性
1、相似的形态染色
G –杆菌,大多有菌毛、鞭毛。痢疾杆 菌无鞭毛。
大肠菌群指数 细菌总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5个大肠菌群/100 ml瓶装汽水、果汁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二)病人细菌学检查
标本: 视病状采取不同标本,尿路感染还应计数
中段尿细菌总数
尿路感染每毫升细菌数≥10万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
再次进入血液 第二次菌血症
微生物学检查 查抗体
1、肥达试验 原理:用已知伤寒付伤寒抗原, 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定量凝集试验 用途:辅助诊断伤寒付伤寒
2、带菌者检查 测Vi抗体
防治原则 口服减毒活菌苗
第四节 弧菌属
弧菌属(Vibrio) 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
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 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低容量性休 克及心力不齐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典型病例 1.泻吐气 2.脱水期 3.恢复期
首先是潜伏期,一般持续3天左右。
霍乱病人
免疫性 感染霍乱弧菌后, 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治疗无症状携带者 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
EPEC 黏附因子,小肠
婴儿腹泻
━━━━━━━━━━━━━━━━━━━━━━
EIEC 侵袭和破坏大肠
痢疾性腹泻
━━━━━━━━━━━━━━━━━━━━━━ EHEC 菌毛、Vero毒素,大肠 出血性肠炎 ━━━━━━━━━━━━━━━━━━━━━━━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卫生学指标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指标
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
I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