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工作案例-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创设情境,学生思考
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培养自学能力
那么以上这样两个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
形象地比喻,启发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启发学生想像,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问
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学生先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基本概念
出示课件
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
多媒体软件的展示或挂图的说明。也可以在黑板上画版图进行说明。
布置作业
1分钟
教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三节细胞呼吸—ATP的主要来源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
二.1、有氧呼吸
(1)概念
(2)总方程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870kJ)
三个阶段:①C6H12O6→ 2C3H4O3+4 [H]+ATP(少)
教师提问
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
学生回答:酒味
联系现实生活
教师展示
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
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1)无氧呼吸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高一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一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是新陈代谢的最基本内容,呼吸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如光合作用、矿质营养、细胞分裂、生殖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及遗传和变异等知识,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节内容与上述知识的综合也是会考、特别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场所和反应式及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细胞呼吸的实质和意义。
2.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读书,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及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描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2.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的发展变化以及适应性的观点,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及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3.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学中只有引导启发学生准确把握有氧呼吸的过程特点,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才有利于学生抓住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一细胞呼吸的实质,进而全面认识细胞呼吸的意义。
同时也只有准确把握有氧呼吸的过程特点,才能更好地辩证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内、外因素,因此确定有氧呼吸的过程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3.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对细胞呼吸实质及意义的理解)。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回事吗?
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是否将呼吸与呼吸作用相等同?首先通过酵母菌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发现了
酵母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进行生命活动,而且这个过程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环境卜都能完成,这说明气体的交换并非细胞呼吸的本质。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时,其中储存的能量是一次性全部释放出来的,并且以光和热的
形式表现出来。
这就相当于放在高处的大石块,由于本身的重量和所在的咼度具有了很大的势能。
若石块从咼处直接落下来,势能会迅速地转变成动能释放出来,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而细胞的生命过程所需的能量需要不断地释放出来,需要随时
补充给细胞。
这就像放在咼处的石块必须经过许多台阶缓缓滚动到最低层,将能
量一点点释放出来一样,只有这样释放出来的能量才能被有效地、充分地利用。
发生在细胞内的细胞呼吸无论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其过程的进行均
是如此。
细胞呼吸是一个由多种酶参与催化,多步骤的过程。
细胞呼吸通常是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某些细胞也可以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会彻底氧化分解成为无机物,自然会放出全部的能量。
无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降解成为其他的有机物,释放出一部分能量。
总之,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被细胞利用,生命过程得以正常进行。
这便是细胞呼吸的实质所在。
背景下主动建构新
知识。
形象地比喻,启发学
生理解细胞呼吸的
实质。
像,加深学
生的理解。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案例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 2 ,学科:生物2,课时:13,课前准备:学生一、巩固落实上节[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做好课前预习,完成预习学案,并上交。
教师一、批阅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发现问题,做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安排。
二、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学材料,参考多个教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学生分析客观实际,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三、将呼吸作用相关资料做成PPT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帮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五、教学过程回顾上一节的探究实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通过上节实验中对酵母菌的探索活动,我们知道了细胞的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都能进行,但是产物不一样,有氧的情况下产生那些产物呢?无氧的情况下又产生那些产物呢?还有哪些变化?细胞呼吸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这一节,我们将把细胞呼吸彻底征服。
同时反馈预习案落实情况,表扬与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探究新课:(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提问: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过度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二)有氧呼吸学生自主学习安排,由学生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①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发生的场所是什么?②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是不是每个阶段都需要氧气的参与?④如果把O2中的0用同位素做上标记,标明氧元素的来源和去向,最终在那个产物中能检测到标记?阅读、思考、观察、交流、讨论资源:P93、P94前三段文字内容:P93图5—9;大屏幕上有氧呼吸全过程动画模拟方式:自己独立阅读、观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归纳、表达。
时间:5分钟学生展示:让学生归纳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提示学生:找出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变化,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明确三个阶段的场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难。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能量供应、新陈代谢调节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应用,尤其是与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 演示文稿、实验器械、白板等。
2. 收集相关案例:细胞呼吸在健康、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
根据此类任务的需求,可制定一份包括图文资料、短视频等丰富形式的预习清单,为学生提供线上预习平台,并附上一些小测验和问题以供检验学习效果。
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在课前有充分了解并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生物过程。
安置讨论话题:学生在教室上分组讨论平时生活中涉及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际案例,并将结果展示出来。
这样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将教室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过程。
此外,通过与其他同砚的交流,他们还可以拓展思路,发现更多与生物过程相关的平时案例。
安置复习测试:课后,教师可设计一份涵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点的测试题,以便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复习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则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为他们在生物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由于细胞呼吸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我们将分两课时进行讲解。
本节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验操作和课后思考题。
1. 导入:通过介绍细胞呼吸在我们平时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再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理解并熟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化学反应式和过程。
2.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3.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科学思维:1.利用比较法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及联系。
2.借助实例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科学探究:和酒精的方法。
1.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验证C022.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对比试验的设置。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化学反应式和过程。
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出示图片分析酵母菌的发酵产物及酵母菌的相关信息。
讲授新课: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兼性厌氧型生物,常用于呼吸作用方式的研究。
请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
问题:1.探究实验的步骤是什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交流讨论2.什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1)提出问题1.说一说你了解哪些有关酵母菌的知识?2.想一想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自己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参考问题①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②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CO2,但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C02是否一样多?(2)提出假设根据自己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先确定实验的总体思路,再逐步细化,写出包括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在内的实验方案。
关注问题:.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02产主?如何比较C02产生的多少?.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参考资料:.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 A (500mL)和锥形瓦(500mL)中。
(完整版)高中生物工作案例-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
(完整版)高中生物工作案例-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科目:高中生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物提供者:郝伟单位:廊坊市第八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了细胞呼吸的本质,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②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及适应的特性,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通过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以及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感觉到高一的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细胞呼吸,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阅读、语言表达和探究的能力,但对细胞呼吸的本质这样抽象性的问题难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解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人教版必修1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了光合作用的基础上来学习呼吸作用,再加上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比较基础,学起来应该不会觉得困难。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在引言中简要讲述了什么是细胞呼吸。
然后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这三部分内容。
关于有氧呼吸,首先讲述了有氧呼吸的内容,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细胞呼吸就是指有氧呼吸。
然后,结合插图讲述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指出了各阶段进行的场所。
关于无氧呼吸,首先讲述了生物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以及无氧呼吸的内容。
虽然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高等动物和人体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但是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接着,讲述了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最后,以图表结合讲述的形式,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关于细胞呼吸的意义,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述: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对比,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3、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
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特点。
【教案】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一、课程信息本节课程旨在理论结合实践,因此设计连续的2课时完成理论讲授、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环节。
但在实际的授课中,可以适当调整上课时间和教学顺序以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
课时名称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课时安排2课时(90min)课程类型新授课(理论+实验)授课对象高一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涉及对细胞呼吸原理的理解,在学生学习掌握细胞呼吸过程、理解呼吸原理的基础上展示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中通过“探究·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得出酵母菌呼吸的方式。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描绘细胞呼吸的分类和具体过程。
通过“放眼社会——细胞呼吸和发酵技术”,将细胞呼吸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农业中一些生产实践措施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实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统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认识到生物生理反应需要酶和ATP,为细胞呼吸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在前期学习细胞器时已经知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本节学习细胞呼吸的场所做铺垫。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细胞呼吸的分类。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反应情况、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
五、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资料、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特点、对比试验的概念等。
在分析、解决生活实例的过程中构建生物学概念,形成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2、通过实验材料选择、实验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的科学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深入了解生物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通过实验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拓展得到细胞呼吸的类型,由此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
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
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
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1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给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养分、三大养分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响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响式、过程和图解,区分和联系。
3、把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力量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争论活动,培育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学问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争论比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育学生自我构建学问体系的力量和对相关学问进展分析比拟的思索力量。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育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进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进展变化的观点,熟悉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关怀科学技术的进展,关怀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展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预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忆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忱,引出细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5篇)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5篇)第一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以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中来,以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一、教学目标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法、讲述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什么?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总结过渡到细胞呼吸概念。
二、实验探究细胞呼吸产物1、提出问题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2、做出假说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设计实验a.通过提问引导出实验设计思路:(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设置几个实验组?(2).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4).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第二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
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课标中的要求是:说明细胞呼吸。
本节课内容依次是细胞呼吸的本质、细胞呼吸与燃烧的异同点、细胞呼吸的分类、有氧呼吸与呼吸的区别,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初中学习过能量的获得、呼吸的概念以及高中学习过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的基础上。
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及过程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且帮助学生构建个体(宏观)水平和细胞(微观)水平代谢之间的联系,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无氧呼吸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对细胞内新陈代谢过程的兴趣,有助于后面内容的深入学习,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欠缺。
呼吸作用涉及到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生物呼吸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许多与细胞呼吸有关的信息,对细胞呼吸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认识有限;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对氧化反应的机理有所了解,但在有机化学方面,如糖的彻底氧化分解所发生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的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所以需借助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 说明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教学难点:说明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 ;(2)得出细胞呼吸的类型;(3)区别有氧呼吸和体外燃烧的异同点 ;(4)阐明有氧呼吸和呼吸的区别;(5)指出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原料 ;(6)区别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7)说明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产物2、能力目标(1)通过对酵母菌呼吸方式及酵母菌匀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2)通过对“有氧呼吸的过程”等图群学习,提高对图表的学习和理解能力(3)通过对有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讨,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
3. 理解细胞呼吸的能量变化,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2. 准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用于诠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 准备一些习题,用于检测学生对细胞呼吸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水平。
4. 邀请生物实验室教师,准备实验设备,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实验演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细胞呼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细胞呼吸的过程。
2. 提问: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3.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 介绍细胞呼吸的原理: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2.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a.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b. 无氧呼吸:通常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简单的有机物。
3. 讨论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应用:a. 有氧呼吸在动植物细胞呼吸、酒精饮料、面包制作和某些微生物发酵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b. 无氧呼吸在某些动物(如马、牛等)的肌肉细胞呼吸、某些微生物(如乳酸菌)的发酵等方面有应用。
c. 不同细胞呼吸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密植、轮作套种、增施有机肥等。
4. 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无氧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恢复体力。
5. 总结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三)实践活动1. 设计一项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示范区,了解不同农作物种植方式对细胞呼吸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细胞呼吸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案例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科目:高中生物教学对象:高一课时: 1提供者:郝伟单位:廊坊市第八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了细胞呼吸的本质,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②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及适应的特性,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通过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以及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感觉到高一的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细胞呼吸,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阅读、语言表达和探究的能力,但对细胞呼吸的本质这样抽象性的问题难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解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突破策略:1、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展示等方式,促进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来突出重点。
2、通过列表比较,简明扼要的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有氧呼吸具体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学会写相关的反应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及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通过一首著名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入新课,并简短介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节内容—细胞呼吸。
学生带着好奇心认真听讲引入课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提问,并进行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互相提问,并进行归纳。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问题情景和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有氧呼吸教师提问:1.有氧呼吸怎样进行?2.细胞中与细胞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3.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4.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5.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1.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发生的场所是什么?2.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4.是不是每个阶段都需要氧气的参与?如果把O2中的O用同位素做上标记,最终在那个产物中能检测到标记?教师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并展示: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学生思考总结并回答,从而突破本节重、难点。
开篇设疑,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去领会新知识的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因为有氧呼吸过程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
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三)无氧呼吸由两个生活实例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1.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
)2. 刘翔在训练时常会在第二天早上肌肉发酸,为什么?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产物是什么?场所是什么?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表格。
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过渡:我们学习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那么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自主学习:(对学—群学)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等,在教师的组织、提示、引导下,归纳总结,并展示、点评。
学生阅读:呼吸作用的意义学生进行讨论后展示,或者自由发言,利用无氧呼吸的知识解释教材中相关的实例,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通过问题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可以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
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
总结归纳 (2分钟)教师提示并用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
学生口头展示并相互点评评价形式:赋分,并在黑板右侧公示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1、针对性练习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2、布置作业、及时巩固在作业的布置中,我严格遵循“重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
题目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原有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技能。
同时想借助该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的精神。
八、板书设计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1、过程2、反应式3、C、H、O三种元素的来源和去向二、无氧呼吸三、细胞呼吸的意义九.教学反思有氧呼吸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呢?课堂上我采用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课堂上我发现,一下子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阅读完并填写好学案也不是很简单的。
可以通过动画放映让学生整体感知一下有氧呼吸过程的复杂性,后再利用问题串任务趋动让学生依次学习这三个阶段,并写上每一个阶段的反应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想,我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成功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事实充分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成一定的情感目标,并为突破重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埋下伏笔。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除了仍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用问题串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探究以外,我还准备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填补卡片,卡片上画一个大细胞,里面有一个线粒体,可以准备上许多写有各种反应物、生成物及ADP等的小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
最后是让学生写出总反应式,让学生根据总反应式讨论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为后面有氧呼吸的应用做好铺垫。
我相信,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