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学习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学习加法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法是一项必备技能,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学习加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
2. 能够用数的加法口算简单的加法题。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加法的概念和方法。
2. 通过口算认识加法。
三、教学难点1. 加数与和的关系。
2. 掌握加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 听说结合,重实践。
3. 以问题为中心,启发思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用珠算工具给孩子们展示一下加法的过程,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加法。
教师通过口算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加法的快乐。
2. 新知讲解1)让学生重点听懂概念解释和计算方法,并理解数的加法。
2)为学生讲解加数的概念和加数与和的关系。
3)在讲解中可以配以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学生练习1)引导学生逐个计算简单的加法题。
2)每个计算过程后,可以在班级中进行比较和讨论。
3)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对加法计算的恐惧,增加他们的信心。
4. 进一步探究1)老师将注意到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式,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
5. 同步作业布置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加法作业。
包括口算和练习题,鼓励他们将所学内容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对于孩子们学习加法的评价,通常分为以下几点:1. 加法概念、基本方法掌握情况。
2. 用口算方法计算简单的加法。
3. 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评价指标可以为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加法。
七、教学反思1. 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3. 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课时 加法(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第6课时加法(2)【教学内容】:教材P25及练、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看图填数○○○○○○○○○()()二、探究发现出示25页主题图。
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桌同学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三、巩固深化1.完成第25页做一做第1、2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交流,说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完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边摆边列算式。
1+24+11+33+24.完成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
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
【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二
加法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生:小棒或学具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排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4、按顺序填数: 1()3()5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
(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2、学习加法算式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 = 4: ∶加号等号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在算术本上规范的写法。
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
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发展1、第24页做一做要求一边看一边说过程。
2、练习五的第1题。
先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得数。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题目教案二
本课教学目标:1. 能够自如地进行加减混合题目的计算。
2. 掌握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
3.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知识准备:1. 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熟练掌握数的排列和数的运算。
3. 熟练掌握珠算计算的方法。
4. 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具准备:1. 数字卡片、计算机图片等学生教学工具。
2. 黑板和粉笔等教师教学工具。
3. 计算机课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环节:一、打破传统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加减混合题目之前,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充满了变化和挑战。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计算机图片等形式呈现数学题目,通过互动性较强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教师可以联系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如购物、做饭、找回家等,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加减混合的方式计算出相应的数值。
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讲解加减混合题目的计算方法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开始讲解加减混合题目的计算方法。
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详细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规则,让学生自由排列数字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在计算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如同分和相减等,让学生获得更高效的计算能力。
教师讲解时应重点解释用珠算进行运算的方法,使学生有更为形象的印象。
珠算法能够对于一些较长的数字进行较快的计算,其原理是开发了左右脑同时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快地反应和适应。
三、充分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讲解完加减混合题目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实际操作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大量数字卡片和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计算这些卡片和图片所代表的数字。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字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将解题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倡导学生合作,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学习,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2课时 加法(2)
第2课时加法(2)▶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2,完成教科书P25“做一做”第2、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会正确计算1~5的加法;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5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2.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三句话讲述情境图的内容,培养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1~5的加法。
▶教学难点自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圆片。
一、复习数的组成师:请你拿出3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再拿出5个圆片,也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要用加法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5的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2)]【设计意图】在实际操作中复习数的组成,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学习1~5的加法计算1.课件出示教科书P25例2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看图经验,可能会说出: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了2只。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松鼠,该怎样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3+2=5。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5”,并追问算式中的“3”“2”“5”各表示什么意思。
) 【教学提醒】教师注意对有不同算法的学生给予鼓励,并注意当一位学生说出一种方法后,提问:谁听懂他的方法了?你也来说一说。
在确认每个学生都明白这种方法后再进行新的研讨、交流。
2.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师:(手指着3+2=5这个算式)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用点数法得出结果,1、2、3、4、5。
预设2: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
预设3: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2=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的课堂教案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的课堂教案二。
教学内容本次数学课的内容是加法。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能够理解加数、和、加法等基本概念;2.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加法的操作过程;3.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加法的运算规律与特点。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数、和、加法等基本概念;2.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加法的操作过程,并正确运算;3.能够识别两数之和,并通过计算体验加法的运算规律与特点。
教学原则1.以“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为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本课内容;2.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应有的运算能力,教学互动;3.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自由思考、发现、探究问题、加深认识;4.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情感体验、认知体验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步骤Step1 自然环境引导在开始本课内容之前,首先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自然的环境,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和探究做好准备。
可以在课堂内开窗通风,调节好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内设置适宜的教具和物品,比如小球、积木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探究和尝试。
Step 2 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他们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基于这些收获,你们能否举出一些加法的例子呢?Step 3 引导学生理解加数、和、加法等概念在学生对上一节课程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解释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数、和、加法等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小球,告诉他们这个小球代表“1”,那么两个小球加起来就表示为“1+1=2”,这里的“2”就是和,而“1”则是加数。
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学生逐步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Step 4 通过实例体验加法的运算规律在学生对加数、和、加法等概念有了一定理解之后,可以通过实例来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加法的运算规律。
探究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探究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加法交换律是小学一年级上学的数学知识之一,也是每一个小学生都要学习的知识。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往往只是记忆公式,而没有真正理解交换律的本质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真正理解交换律的原。
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交换律。
2.理解加法交换律的运用。
3.能够灵活运用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探究加法交换律的原理和应用。
老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交换律。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深入理解交换律的本质含义。
三、教学过程1.认识交换律问:你们学过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学生回答:就是两个数可以交换位置。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交换律的本质含义。
如:3 + 2 = 2 + 3;4 + 6 = 6 + 4。
2.练习应用出示一道加法题目:5 + 3 = ? 让学生用交换律改变计算顺序,求出答案。
即学生用“3+5=8”来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3.游戏深入理解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学生拿着一个数字牌,老师随机喊数字,学生将自己的数字牌拿出,两个数字加起来,得出的结果跟老师喊的数字相同,几个学生拿出来的数字就可以几个学生走出圆圈,要求学生注意交换位置,看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来加深学生交换律的理解。
四、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加法交换律的本质含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交换律的运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的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的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
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有趣的加法小游戏——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有趣的加法小游戏——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更是决定了孩子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
为引导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趣味性,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中提供了一款有趣的加法小游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个小游戏。
游戏目标:通过在线加法演练,锻炼幼儿的加法计算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游戏玩法:我们需要进入教案二网页的“数学数量和车间”部分,并选择“小学一年级上册”进入,就能找到有趣的加法小游戏“加法口算练习”。
接下来,就进入了小游戏的主界面。
整个游戏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自然数10以内加法连算”、“自然数20以内加法连算”和“自然数100以内加法连算”。
玩家根据自己当前的数学水平选择不同的连算模式就行。
用户需要在主界面中点击选择想要练习的加法口算,并点击“开始练习”按钮。
一张题目卡片就会被呈现在玩家的眼前。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题目,卡片上用可爱的表情图形展现了彩色的小虫子来表示问题中的数字。
孩子也可以通过手指在屏幕上拖动小虫子,进一步了解加数与和的关系。
接下来,孩子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答案,并在下面的输入框中输入答案,然后点击“确定”按钮查看答案是否正确。
如果答案正确,系统会提示“回答正确”,否则,则提示“回答错误,请重试”,直到答案输入正确为止。
在每道题目完成后,都会显示所用时间和得分情况。
同时,游戏还设计了玩家排行榜,孩子可以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在众多的小玩家中获得自信和自豪感。
游戏主题乐:游戏中还配有一首欢快的主题乐,为孩子带来轻松的氛围,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也可以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乐趣。
游戏特点:1.色彩丰富,图形可爱:游戏中的加法运算问题以小虫子的形象展现,颜色鲜艳明亮,好看又好记。
2.多种模式选择:多种数字规模和难度等级的模式可供选择,满足不同孩子的各种需要。
3.得分机制设置:作为奖励和提高激励的手段,游戏设置了保留上一次得分的机制,支持玩家比拼记录和排名。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
–认识加法符号“+”。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认识加法符号“+”。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加法”及其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加法”的概念,并简单介绍“+”符号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学习与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师进行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实际操作,并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2.让学生口头解答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答案。
3.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题目,如:班里有5个男生,加上3个女生一共有几个人?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加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4. 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五、板书设计•加法的基本概念:“+”符号•例题:2 + 3 = 5•实际生活中的加法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示范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加法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方法。
2.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3.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加法?2.加法的运算规则。
3.加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彩色笔等。
3.教案:教师备课内容、学生课后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实际物品来展示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2. 讲解加法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是对物品的数量合理计数方法,并介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进行加法计算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加法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板上进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4. 拓展加法知识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加深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反馈。
六、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学生对加法的初步认识情况,考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感谢大家的聆听!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谢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加法问题。
3. 能够发现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的概念。
2. 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和相应的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先要与学生们简单的谈一谈加法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让学生们看一看书中的图片,想一想,然后引导他们说出这里是两只小鸟,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3.信手拈来老师用两个糖果,让学生们看一看,然后让一个学生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个糖果。
4.问:两个糖果加上两个糖果等于多少个糖果?这就叫做加法。
5.向学生们简单的介绍加法的概念。
Step 2 教学主要内容1.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摆出2个计数棒,然后再摆出3个计数棒,让另一位学生数数看有多少个计数棒,再用符号+来表示2个计数棒加上3个计数棒等于多少个计数棒。
2.同理让别的学生再来举例。
3.让学生们回忆刚刚自己数数的经历,然后自己来找规律。
4.再让学生们分别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2+3=(2)3+2=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发现这两个式子的答案是否相同?从而发现加法的交换律。
5.让学生们继续完成下面的加法算式:(1)1+1+1=(2)2+2+2=(3)5+5+5=6.请学生们回答下列问题:(1)2+3+4=(2)4+3+2=(3)3+4+2=(4)2+4+3=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发现这四个式子的答案是否相同?从而发现加法的结合律。
Step 3 练习及回归1.请学生们都拿出自己的练习册,接着在板书上出几道加法题目,鼓励学生们自己完成,大家比比看谁先完成。
2.对已经完成练习的学生进行点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简单介绍加法的知识点,带领未完成的学生继续完成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优质课教案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编写。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插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数量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法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体验加法的过程,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教学卡片、小动物玩具、水果图片等。
2.学具:练习本、笔、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小动物交朋友》引入加法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一组图片,如水果、小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
《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演示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3.通过学生操作、演示、表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4.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师: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
1、填空2、对口令,看谁的反应快(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师: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跟我们一起学习,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边说边出示主题图1)学生回答:左边有三个小朋友,右边有一个小朋友。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生:四个,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
师:非常好。
下面请同学上台来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小朋友,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人(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小朋友在一起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
我们看到,算小朋友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和右手的小朋友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
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2)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 (2) 名师教学教案
加法敎學目标(一)知识敎學点1.使學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學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學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學生學会观察图意,培养學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學生讲述图画内容,學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學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學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學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學习兴趣。
敎學重点1.使學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敎學难点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學生说思维过程。
敎學步骤一、导入1.请同學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
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學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
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
(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3)引导學生口述题意。
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4)讲述。
(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
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
(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
“+”表示合起来,學生试读。
(5)“1+1得几?”學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
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二、加法的含义:可以用小棒等学具代替气球,动手操作,感知合并的过程,理解加法的意义。
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感知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仔细观察上图,小丑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求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可以看出来3个和1个合起来是4个。
3.列加法算式。
把3和1合起来,用符号“+”连接,算式与合在一起的结果用“=”连接。
根据题意写成加法算式为:3+1=4,读作:3加1等于4。
三、加法的计算方法有几只小松鼠在树上玩耍,它们有的在吃松子,有的在树枝间跳来跳去。
那树上一共有几只松鼠呢?1.理解题意: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2只,求一共有几只松鼠。
用一个●表示一只松鼠,试着画一画,●●●+●●=●●●●●,即3+2=5。
2.探究3+2的计算方法⑴方法一:点数法。
用点数法计算就是按顺序一只一只地数出松鼠的只数。
一只一只地数出松鼠的数量:1、2、3、4、5,一共5只。
所以3+2=5。
⑵方法二:接着数。
用接着数计算就是在原有松鼠只数的`基础上接着往下数,数到几,一共就有几只。
树上原来有3只松鼠,那我们就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
所以3+2=5。
⑶方法三:用数的合成计算。
利用数的合成计算,几和几组成一个数,几加几就等于这个数。
3和2合起来可以组成5,所以:3+2=5四、看图计算:1.“︸”叫大括号,是“合起来”的一种图示表达方式。
把左右两边的物体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看图列加法算式时,直接把图中左、右(上、下)两部分的个数相加即可。
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最后的计算结果不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第【2】篇〗学习目标:1.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加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加法运算的过程,体验加法运算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法运算的算理,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苹果、小球等)、加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学具(如小棒、圆片等),以便动手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出加法的概念。
B.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加法。
2.探究新知2.1理解加法的意义A.通过实物演示(如苹果),让学生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的意义。
B.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加法的意义,如“3个加2个等于5个”。
2.2学习加法算式A.介绍加法算式的写法,如“3+2=5”,并解释各部分的意义(加数、加号、和)。
B.让学生在纸上尝试写出类似的加法算式,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3动手操作,体验加法A.学生利用学具(如小棒、圆片等)进行加法运算的动手操作,如把3根小棒和2根小棒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B.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操作结果,如“3根加2根等于5根”。
2.4总结加法运算方法A.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把两个数加在一起,得到它们的和。
B.强调加法运算的算理:加法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五、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出示一系列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口答或书面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加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
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空。
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
(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1、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
3 + 1 = 4
加号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在算术本上规范的写法。
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发展
1、第24页做一做。
要求一边看一边说过程。
2、练习五的第1题。
先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得数。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