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账户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当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及建议
当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及建议自2005年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上线以来,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核心内容,账户管理系统和商业银行核心系统为主要载体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体系日益成形。
该体系作为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手段,在规范商业银行和存款人的开销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因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当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尚存在诸多难题有待破解。
无锡市中心支行结合工作实际,对进一步解决账户管理的难题进行思考、探析,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一、当前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难题(一)关于久悬账户的管理难题1.同一存款人的多个久悬账户在账户管理系统中无法一次性提示,造成存款人不便。
由于现行的账户管理系统中,存款人一旦有某个账户被设置久悬标志后,其他账户均不能进行开立、变更或撤销操作。
而存款人的久悬账户信息仅在基本账户开户行才能进行完整查询,其他账户开户行只能在其相关账户进行开立、变更、撤销备案操作时系统才会提示“该存款人在XX银行存在久悬账户”,如存款人有多个久悬账户时,系统不能一次性显示全部久悬账户信息,只会提示某一个久悬账户,待开户银行通知存款人处理完该提示的久悬账户后再进行备案时,系统又会提示存在另一个久悬账户,如此导致开户银行和存款人诸多不便;如有异地久悬账户时,就更加费时费力。
2.久悬账户标志取消时需人民银行进行处理,造成久悬账户重新启用不便。
如存款人的某个账户被开户银行设置久悬标志后,存款人需将该账户重新启用时,设置久悬账户的开户银行不能自行将其设置的久悬标志取消,只能向人民银行申请取消该账户的久悬标志。
而一般情况下,由于久悬账户数量较多时,人民银行只处理基本账户的久悬标志,对一般账户等久悬标志不予处理;由此,该开户银行只能将已设置久悬标志的账户在账户管理系统中撤销后重新以新开户备案,如该存款人尚存在其他久悬账户时,将导致无法备案;且该账户撤销后重新以新开户备案无法反映该账户的初期开立、久悬、重新启用的真实过程,会造成账户检查时的诸多不便。
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3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福军(中国人民银行舒兰市支行,吉林吉林132000)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李福军,男,吉林舒兰人,本科,中国人民银行舒兰市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出台以来,有效地规范了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和使用环节,规范了账户操作,提高了账户管理水平,维护了经济金融秩序。
但通过我们在支付结算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在《办法》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账户管理工作中加以明确和进一步规范。
一、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账户年检工作流于形式按照《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年检,核实开户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此发现不合规账户和多头开户现象,从而保证存款人资金收付活动的正常进行。
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我们的检查,发现开户银行并没有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存在很多存款人单位的证明文件过期及没有年检情况,使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失去法律支撑,变为不合规账户。
(二)专用账户管理存在漏洞一是专用账户泛滥。
为使存款人享受不同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办法》除了基本存款账户唯一性控制以外,对其他三类性质的账户没有开户数量性限制规定,系统可以为一个专用账户批文建立多个专用账户,非预算单位专户体现尤为突出,由于此类账户只需要向人民银行备案,而无需核准,金融机构出于本身存款任务考核的需要,往往为客户多头开立专用账户,而账户管理系统不能对此加以识别,造成一个专用账户文件在多家金融机构开立同一性质的专用存款账户。
二是专用存款账户的资金性质得不到真实反映。
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对专用账户的资金性质的选择项是根据《办法》中规定的专用账户的十种用途设定的,录入专用账户资金性质时,只能在十种用途中进行选择,而不能手工录入具体资金性质,导致不能反映专用账户真实信息,如舒兰市先行进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的零余额账户,根据人民银行、财政局联合文件规定,该账户是专用存款账户,可以支取现金,但在系统中只能录为其他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不能具体说明为财政集中支付专用存款账户。
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
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一、导言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金融科技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客户服务质量、风险管理能力、信息安全保障及监管机制。
二、客户服务质量问题1.办理业务效率低下在传统银行体系中,许多业务流程仍依赖于人工操作。
这导致办理某些业务可能需要排队等待甚至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此外,由于营业时间受限制,很多客户无法在非工作日或晚上进行相关操作,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2.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尽管大多数银行都有各种渠道提供服务,例如网上银行、手机APP等,但是每个渠道上的客户体验和功能支持并不相同。
而且,并非所有用户都能熟练使用新兴的科技平台进行操作和交互。
3.缺乏个性化定制服务部分银行尚未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无法精确了解客户需求,也无法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导致许多顾客可能只能接受通才适用的标准产品,而无法获得更加贴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三、风险管理能力问题1.信贷风险控制不足在一些银行中,信贷业务是主要盈利来源之一。
然而,在放贷过程中,有些银行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财务稳定性以及抵押品价值等因素,并过于依赖现有的信用评估模型。
这可能导致坏账率的上升以及金融风险的集聚。
2.市场风险监测不到位由于金融市场波动等原因,银行会面临来自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动和外汇风险等方面的挑战。
然而,并非所有银行都具备强大而灵敏的市场监测和风险控制系统,这可能导致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甚至失去优势。
3.内部操作风险隐患银行内部存在员工违规操作、滥用职权等风险隐患。
特别是在复杂的业务环境下,管理层面临着对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监管的巨大挑战。
四、信息安全保障问题1.客户信息泄露风险由于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银行进行交互。
然而,这也增加了客户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泄露的风险。
新形势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2.1 银行账户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企业银行账户安全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网络攻击、盗窃和诈骗等非法活动越来越猖獗,企业账户资金安全面临较高的风险。
2.2 资金管理不便传统的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方式往往需要企业人员到柜台办理业务,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
此外,账户信息分散存放、查询困难,对资金的管理造成了不便。
2.3 业务流程复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银行账户之间的资金划拨、结算等复杂的业务流程。
目前,这些流程相对繁琐,缺乏标准化和自动化,导致操作效率低下。
2.4 缺乏即时预警机制目前大多数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缺乏及时的资金预警机制。
这导致企业无法在资金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增加了风险。
三、对策建议3.1 强化账户安全措施•加强密码管理:建议企业采用复杂、定期更换的密码来保护账户安全。
•设立双重认证:通过手机验证码等方式增加账户认证的难度,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实施多层次审批:设置多级审核机制,确保企业账户资金在划拨和支付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审慎和监控。
3.2 推行线上资金管理•开展网银业务:推动企业采用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来管理银行账户,提高操作效率。
•提供移动端应用:开发适用于移动设备的银行账户管理应用,方便企业随时随地进行资金查询和操作。
3.3 优化业务流程•推行标准化操作:银行应制定一套标准的流程和规范,帮助企业进行资金划拨和结算等操作,提高效率。
•自动化处理:引入先进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实现资金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操作效率。
3.4 建立及时预警机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资金异常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提供实时报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应提供实时的报表和统计数据,帮助企业随时监控资金的动态变化。
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一、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1. 服务质量不稳定银行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时客户可能遇到服务人员不专业、态度不友好、响应速度慢等情况。
这导致客户的体验感不佳,影响了银行的形象。
2. 技术安全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业务逐渐向电子化、在线化的方向发展,但也带来了技术安全风险。
比如,银行系统可能会遭受黑客攻击,客户账户信息可能会被窃取,给客户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存贷利差压力大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是存贷利差,即借贷利率之差。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利率市场化,存贷利差越来越受到挤压,给银行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 对小微企业支持不足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规模较小、风险相对较高,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方面存在不足。
这使得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其发展。
5. 信贷风险管理不到位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不良贷款、坏账等问题。
这些风险可能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和信誉,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贷款审批和追偿力度。
6. 存款准备金率高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央行要求银行按照一定比例存放存款准备金,这也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然而,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影响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加重了银行负担。
二、银行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 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众多的银行之间争夺市场份额,带来了压力。
为了获取更多客户,一些银行可能不得不忽略服务质量而追求利润最大化。
2. 技术发展不平衡虽然银行业务向科技化方向发展,但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有些银行技术更新不及时,导致系统容易受到攻击;有些银行技术投入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 利益诱惑与制度约束银行业存在利益诱惑和制度约束不足的问题。
一些银行可能在追求短期利益时忽视风险控制;一些银行可能在内部监管上存在不严格的问题。
4. 小微企业风险高、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相比大型企业,风险较高,信用信息不透明,给银行的贷款审批带来了困难。
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摘要:银行会计结算账户是银行重要的支付体系,也是企业资金流动的关键节点。
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银行会计结算账户为社会公众提供支付服务,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是银行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提高银行会计计算账户管理力度,才能保障金融稳定性,实现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开展。
本文主要对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优化策略进行综合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管理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有序、高效性开展。
关键词: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管理问题解决建议加大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的管理力度,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稳定发展,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合理规避社会支付结算风险。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度变革,银保监会对银行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只有加大对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的管控力度,才能减少违规操作的行为出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从而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建良好的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银行会计结算账户管理问题分析(一)基本存款账户开销户问题在基本存款账户开销户管理中,一般只需要按照银行要求进行规范性操作,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开立账户,而没有其他限制性条件,也没有工本费用。
这样一来,导致开户企业、人员等缺乏开销户成本意识。
在实际运行中,开销户方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影响,致使其在不同银行机构互相转换,其影响因素如银行业务不满足需求、贷款协议难以达成、银行卡面更换等。
尤其是随着银保监会对银行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各个银行之间的竞争形势加剧,导致开设账户、拉存款等问题频繁出现,甚至部分银行把开立账户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致使开立账户业务数量大量增加,这样一来不仅加大了银行会计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加大了管理难度,也极大程度上加大了账户管理行政许可成本,对正常的结算工作带来极大干扰。
[1](二)临时存款账户超有效期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当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期满之后,需要结合开户方自身的业务需求,选择是否展期,且其期限要保持在两年之内。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实行账户结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实行账户结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廖原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11期摘要:《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是人民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规范人民币结算账户开立、使用等的基本准则,它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执行中因无相配套的人民币结算账户的法规支持,却常常游走于“合规”与“非合规”之间。
本文对上述问题做了简要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国际上著名的托管银行对托管账户管理方式的借鉴建议,避免了长期以来国内托管业务处理中的繁复低效之举,最终使得托管人能更好地履行“受人之托,保管资产”的职责。
关键词:托管业务;商业银行;问题;建议一、前言《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办理》(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下称“办法”及《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银发〔2005〕 16号)下称“办法实施细则”,是人民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规范人民币结算账户开立、使用等的基本准则。
各家商业银行总行根据上述“办法”与“办法实施细则”制定各自商业银行内部的结算账户管理制度,为满足存款人利用银行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结算业务的需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实际办理人民币资金结算账户开立时,因无相配套的人民币结算账户的法规支持,在套用《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细则》时,却常常游走于“合规”与“非合规”之间。
然而,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委托具有专业资产管理能力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资产投资。
委托人与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将资金及证券资产交付于专业管理人,并在合约期内丧失了对资产的处置权;具有良好信誉的商业银行同时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对管理人管理的财产进行保管并监督投资管理人的运作,由托管人负责基于托管合同的基础上对证券投资相关资金进行结算及相关费用的支付。
商业银行自营托管业务发展瓶颈及对策
7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8年第10期 总第428期经营管理商业银行自营托管业务发展瓶颈及对策□ 周红光摘要: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动,银行的利润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不占用经济资本、低风险的托管业务,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在实际营销过程中,银行在对托管业务的产品认识、资源配置与整合等问题上,都反应存在着阻碍发展的瓶颈。
本文以农业银行镇江分行为例,积极探索商业银行突破瓶颈的对策,为未来更好地发展托管业务拓宽思路。
目前,国内金融“大投行、大资管”时代来临,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导致银行净息差受到挤压,汇率风险加大,银行业转型需求迫切。
加快发展托管等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抵御经济金融波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选择和必然要求,并逐步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不断提升。
托管业务作为“轻资本、高价值、低风险”的中间业务,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但是自营托管业务在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瓶颈。
一、商业银行自营托管业务发展瓶颈(一)托管业务认识不足,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对托管业务认识不足,营销存在畏难情绪。
托管业务是一项战略新兴业务,由于资源禀赋等因素,该项业务开展不均衡,对托管业务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传统的存贷业务,没有将托管业务作为对公客户、机构客户营销的重要抓手,认为托管业务是个辅助性业务,将其作为营销大客户的增值服务,不收取托管费用,使托管业务的开展越来越被动。
另外,基层营销人员尚未掌握营销知识,对托管业务认识不够,因此有畏难情绪,对银行业务的认识还停留在根深蒂固的存贷思维模式中。
二是专业营销人员匮乏,队伍建设薄弱。
由于系统体制建设要求,大部分一级分行托管业务营销团队为2-3人,在开展辖内业务营销、培训、拓展中,人员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托管业务的发展;大部分二级分行和一级支行将托管业务作为公司业务的一个分支,未配备专职托管业务人员,而是兼职开展托管业务。
浅析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浅析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金融改革深入和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军—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克服自身所面临的各项困境,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结束,金融业面临全面开放的客观现实,外资银行已把目光聚焦在农村金融领域,面对这种形势,找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这是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成立的背景和现状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伊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几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和暴露了不少值得注意和应当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突出地显示中间业务发展滞后、人才储备不足和产品创新水平差等问题。
面对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结束的局面,农村商业银行处于不利地位,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股权结构不够合理,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公司治理存在先天不足。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已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革,但是,离规范的股份制银行制度安排还有较大差距,新的制度优势未能得到充分释放,激励约束机制仍不健全。
浅谈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杜兴星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账户管理包括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销,涵盖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银行支付结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难度高等特点,但随着社会经济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银行结算账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各种问题都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系统功能的完善和优化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个人结算账户使用权限过大个人申请办理结算账户的条件规定比较宽松,客户凭有效身份证件就能申请办理开户,且《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改变了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结算账户支付款项的传统规定,废除了收付款依据审核。
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结算账户划转款项没有了限制,一则导致公私不分,开户行在防范“公款私存”的监管规定时显得无从下手;二则由于个人结算账户取款无节制,导致其使用权限过大;三则容易造成大量隐蔽性多头开户,不利于银行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
(二)企业“一般账户”功能的无序延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可开立一般结算账户,由于没有对“其他结算需要”的内容进行明确,使得一般账户的开立随意性很大,而对其监管的空间却很小。
因此企业一般账户利用《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中的规定,仅在付款用途栏或备注栏注明事由,就将一般账户资金转入个人的结算账户,从而“变相”支取现金。
这样一来,一般账户俨然成了基本账户,不仅增加了账户管理难度,同时也为企业逃税、逃债、洗钱等提供了肥厚的土壤。
(三)银行结算账户生效日的控制执行不到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业务。
有的开户银行为拉拢存款而承诺对方可随时划转款项,或经办人员对账户管理办法理解不到位,经常在金融机构未对一般账户进行报备或人行未对基本账户进行核准之前,就擅自对外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未给人行留存足够时间审批账户,不利于账户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账户生效日的控制执行不到位。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存在的主要
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内部关联交易来达到资金流动、资金使用效果最优化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在不影响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有效调整内部资金流动,实现银行内部资金的全面有效的管理方式。
但是,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对关联交易的风险监控能力不够,导致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容易发生金融风险。
二、管理水平不高。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的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对关联交易的管理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管理不够细致,容易发生违规风险。
三、管理效率低。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效率低,主要表现在管理流程不够高效,审核流程复杂,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容易引起资金流动不畅,降低关联交易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对策:
一、加强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关联交易风险的监控能力,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二、提高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关联交易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管理,避免违规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管理效率。
商业银行应该改进关联交易的管理流程,简化审核流程,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关联交易的经济效益。
总之,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和管理效率低等,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率等。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分析与对策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分析与对策石卉(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05)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向轻资本方向转型,以及资产管理行业监管日趋规范化,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托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受托资产提供托管运营服务,因此,运营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首先运用流程分析的方法对托管运营业务进行流程分析,归纳出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及其应对方法。
通过以上过程,总结出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的特征:复杂性、突发性、隐蔽性,进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风险对策,希望能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安全运营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托管;运营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4-0103-03收稿日期:2020-09-11作者简介:石卉(1983-),女,河南许昌人,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一、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商业银行资产托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与管理人共同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委托人的资产提供保管、资金清算、交易结算,会计核算,产品估值,报表审核等服务,同时对产品投资进行监督。
在托管机制下,能有效地将资产的所有权(委托人)、经营权(管理人)和保管权(托管人)在制度上相分离,托管人接受管理人和投资人的“双重委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管理人的投资行为实行监管,最大限度地保障托管资产的安全,有效预防委托资产被挪用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部门分工商业银行资产托管部一般从前期产品研发、合同谈判到上线运作、投资监督,按照前中后的顺序设立市场开发、风险控制、运营管理三类部门,主要的部门设置如图1。
图1商业银行资产托管部组织架构图市场开发部负责引进、商洽托管合同,推动产品项目销售等工作。
风险控制部门主要负责托管产品信息披露,与法务部门沟通法律事项等。
运营管理部门负责产品成立后提供账户开立、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估值核算、报表审核等一系列托管服务。
账户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账户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当今社会支付结算业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是支付结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银行账户管理对于稳定金融秩序、遏制经济犯罪、降低金融风险等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大幅增长,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本文针对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银行账户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般存款账户开户限制较低,使用功能无序延展。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一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一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该账户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但没有对“其他结算需要”的内容进行明确,没有对“相关证明”进行规范,也没有明确规定存款人可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数量,对其监管的空间很小,容易引发企业的不良动机。
开立多个一般存款账户办理转账业务“变相”支取现金,将基本存款账户资金转入一般存款账户,再由一般存款账户转入个人银行卡账户,并利用个人银行卡账户提取现金,削弱了基本存款账户的功能,使得一般存款账户功能无需延展。
(二)结算账户使用率低,闲置账户管理难。
一是个别单位营业执照已被吊销但账户未销,或因对账户相关资料印章保管不严,有重要资料或印章丢失的账户,有无法联系的账户等等手续不齐全,嫌麻烦不愿销户,由于银行长时间与客户不联系、不对账,有的账户资金余额还较大,存在较大的冒取、盗取风险,增加银行的内控压力。
二是银行对账户数量的考核导致银行不愿对账户进行清理,银行基于考核的需要,偏重账户数量而忽视账户质量,开立了大量余额少且使用率低的账户,有的银行片面地认为账户就是客户,非存款本人自愿开设的各种账户大量存在,因客户并无实际使用需要,这些账户在开立之日就注定形成久悬账户。
这些闲置账户不仅占用了账户管理系统资源,影响了账户管理系统运行效率,还加大了账户管理难度。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
1选题背景随着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我国在法规中正式明确,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需要选择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
1998年,工商银行等5家国有银行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
同年,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两只封闭式基金发起设立。
由此,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正式诞生[1]。
在过去的20余年,随着资管产品的蓬勃发展,托管机制及衍生出的资产托管业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托管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同质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很难在此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长。
如何在资产托管领域进行创新,把握政策和市场契机,提升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2资产托管业务的现状2.1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概况经过25年的发展,资产托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一个发展快速、潜力巨大、不容忽视的中间业务产品。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行业托管规模已达201.7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8万亿元,增幅达5.76%。
全行业资产托管业务收入达582.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6亿元,增幅为0.98%。
随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托管机制在更多领域的运用,托管行业在早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但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去刚兑、去通道、去杠杆”压力的传导,使整个资产托管的规模增速逐渐放缓。
从规模来看,1998年到2008年11年的时间,整个托管行业的规模才为3.75万亿元,而到2022年末,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200万亿元。
从规模增速来看,2015年之前的规模增速均在50%以上,2018年的规模增速仅为3.01%。
在此期间,监管机构也围绕资管产品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对规范、引导和推动资产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产品结构方面,除其他资产托管外,保险资金托管已悄然取代了银行理财托管长期以来的老大地位,一跃成为全行业规模第一。
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金托管规模已达31.62万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了3.98万亿元,增幅14.40%。
新形势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银行账户管理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账户安全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手段日益复杂,企业银行账户面临被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风险,导致企业资金损失。
2.账户管理问题企业银行账户数量庞大,管理复杂。
同时,不同银行之间的账户体系不统一,使得企业在进行跨银行资金调拨时存在困难。
3.账户使用问题部分企业在使用银行账户时存在不规范操作、未及时核对交易记录等情况,容易导致资金流失和财务风险。
二、对策建议1.加强安全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保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2)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3)选择可信赖的银行:选择有信誉、实力强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降低账户被攻击的风险。
2.优化账户管理(1)建立统一的账户管理体系:将企业各个银行账户集中管理,实现账户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监控。
(2)选择支持跨银行资金调拨的银行:选择支持跨银行资金调拨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建立自动化账户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账户信息的自动更新、自动核对等操作,提高账户管理效率。
3.规范账户使用(1)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在使用银行账户时应遵守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2)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操作和错误记录,降低财务风险。
(3)定期核对交易记录:定期核对交易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资金流失。
三、结语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随着经济形势和技术的不断变化,企业银行账户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优化账户管理、规范账户使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对策建议,并加以实施,提高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水平。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内容及措施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内容及措施本文旨在分析现有银行金融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落实内容和措施,以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存在的问题在银行金融业务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 内部控制不健全:部分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容易导致业务操作中的失误和风险。
2. 信息技术安全薄弱:一些银行存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面临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措施。
3. 员工素质不高:部分银行员工对金融业务的了解和技能水平不够,导致办理业务时存在错误和延误,影响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4. 服务流程繁琐:一些银行的服务流程繁琐,客户需要填写过多的表格和提供冗杂的材料,增加了办理业务的时间和难度。
整改落实内容及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落实内容和措施来改进银行金融业务管理:1. 加强内部控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符合规范和流程要求。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提升信息技术安全性:银行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建设,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网络安全监控和数据加密等措施,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3. 加强员工培训: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金融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举办内部培训和外部研究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4. 简化服务流程:银行可以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客户办理业务所需的手续和资料,提高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引入数字化技术,推行在线办理和电子化文件管理等措施,提升服务便捷性。
通过以上的整改落实内容和措施,我们相信银行金融业务管理能够得到改善,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银行账户管理自查报告
银行账户管理自查报告一、情况概述作为银行账户管理部门,我们对近期的账户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并将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根据自查情况,部分账户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账户信息不全、账户资料存档不规范、账户资料更新不及时、账户操作授权不明确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1. 账户信息不全:部分账户信息未完整输入至系统中,导致账户信息不全。
在账户管理工作中,有时忙于其他事务,导致未能及时更新完整的账户信息。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账户管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账户资料存档不规范:在账户管理中,我们需要对账户的各种资料、协议、合同等文件进行存档。
但是自查中发现,部分文件未按照规范存档或存档位置不确切,导致了账户资料的不完整性和管理难度。
3. 账户资料更新不及时:有时因为客户没有及时向银行更新账户资料,也有部分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不够规范,未能及时记录更新信息和进行更新。
这样,账户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均会受到影响。
4. 账户操作授权不明确:在账户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管理不规范,未能明确账户操作员的操作权限,导致了账户操作的不规范性,以及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账户异常情况。
三、问题解决方案1. 加强账户信息管理:建立更为全面和完善的账户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完整输入账户信息、及时更新账户信息和相关资料等内容,尽量保证账户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
2. 规范账户资料管理:建立更为规范的账户资料存档、归档、检索等制度,以保证账户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便捷性,确保关键文件能够及时查找和管理。
3. 加强账户管理速度:及时更新资料,确保账户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进行账户操作,并确保账户操作员具备足够的操作授权,并及时纠正账户异常情况。
四、结论与建议银行账户管理作为银行业务的核心领域之一,需要加强自查工作,发现并纠正问题,以确保账户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同时,建议在未来的管理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增强员工工作意识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做到规范、科学、严谨以及及时和有效。
目前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郑瑞琪来源:《新财经·上半月》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1-000-02摘要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途径,银行账户管理对于稳定金融秩序、遏制经济犯罪、降低金融风险等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目前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银行账户管理问题对策一、银行账户管理的意义1.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利于银行机构间的公平、合理竞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以不断加强,导致我国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以及国内各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银行账户管理中,不断增强制度创新的意识,逐步引导客户正确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能够有效鼓励商业银行支付工具创新,从而使银行的经营竞争力得以提升。
2.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有助于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作为集中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收付结算的起点和终点,银行结算账户是一切经济活动资金往来的基础。
基于此,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将使银行、存款人在开立、使用及撤销银行账户中的行为得到相应的规范,为存款人在银行办理正常资金收付清算活动提供便利。
同时,企业、个人之间的资金流通速度加快和结算效率的提升,逐步拉动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银行账户的有效管理,有助于严厉打击经济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使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我国现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规定和规范了账户种类及各类账户的使用范围,对防范经济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有着严格的规定。
银行账户使用中会反应出各类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有效监控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收付行为;与此同时,通过对可疑资金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预警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资金或大额可疑资金的准确流向,帮助银行准确判断个人、及各企事业单位的支付信用,从而促使社会信用程度得以有效提高。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人本管理欠佳,激励措施亟待全面恢复和加强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人、产品、工具三个要素,而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以往计划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在工作和生产中采用的多种激励措施一度发挥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对涌现出的“双先”、“劳模”,不仅给与广播表扬、佩戴红花、上光荣榜、颁发奖状等形式上的肯定和鼓励,而且在人事档案、工资待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与了切实的物质奖励。
从而,使每一位干部员工视荣誉为生命,奋力工作,积极争取;使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及其一个部门的“比、学、赶、帮”蔚然成风,一个个“双先”、“劳模”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并由此克服了种种难关,使得各项艰巨任务圆满、超额完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单位只顾抓业务,而放松或丢弃了在人本管理中具有巨大积极作用的激励措施。
不少单位或部门一味强调绩效考核、经济奖罚及其“末位淘汰”,长期不进行综合评比、不评先、不表彰。
比如某商业银行省、市分行会计部门,近三年来对各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及其营业网点按照文件评比、推荐的会计、财会监管工作等“先进”,虽然有时还进行了反复的确认,但最终是成大海,杳无音信,不仅.没有下文确认、会议表彰,更没有颁发证书和奖金。
个别行有时评了也只是单方面的业务先进,不开表彰大会、不颁发奖状、奖品,只是兑现一下绩效工资或下个表彰文件了事。
选出的“先进”业绩不入人事档案,不与提拔任用挂钩,更有甚者不什么样的“先进”照常下岗、照样被“淘汰等等。
凡此种种极大地打击和伤害了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争先恐后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广大员工人人自危,干一天算一天,时刻准备着、盼望着内退或买断。
从而,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全行的规范操作、安全营运及其有效发展。
因此,各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对此给与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须尽快恢复和利用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人本管理:首先,各级行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业务评比的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地积极开展各类切切实实的综合评先工作,评出的先进不仅是阶段性、单项任务完成好,而且在政治、思想、品德及其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有先进性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账户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作者:刘悦
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是指具有一定资质的商业银行经监管部门资格审批,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投资监督的一种新兴业务。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思考,对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账户管理出现的问题、症结和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其为商业银行托管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账户管理
商业银行托管是指具有一定资质的商业银行设立独立的托管部门(以下简称托管人),经监管部门资格审批,为客户提供证券结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报告报表等服务,监督资产管理人(以下简称资管人)投资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业务。
托管业务的产生,源自监管部门监督资管人投资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维持市场稳定的一种需求。
经过21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托管业务不断壮大,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存量规模已达150.82万亿元。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与银行传统管理方式的碰撞,其中托管账户管理逐渐显现一些行业共性难点问题,明确托管账户管理规则的行业诉求日益强烈。
一、问题表现
(一)依据哪部法规
由于托管业务在中国产生比较晚,现行《人民银行结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结算办法》)没有关于托管账户的具体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各托管银行依据不同托管产品对应的监管部门法规执行,这就出现了一些真空点和模糊点。
第一类是监管部门法规对账户名称、开户资料有明确和细致的规定,例如人社部出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关于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对年金类产品的账户管理有明确的规定。
第二类是监管部门的法规对托管人为托管产品开立银行账户的职责进行了明确,但是对具体操作没有规定。
例如证监会关于基金产品、资产管理计划的法规,银保监会关于银行理财、养老保障产品、保险资产、信托产品等的法规。
第三类是监管部门明确了托管人的受托职责和代为办理相关手续的义务,但是对具体操作没有具体规定。
例如外管局、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关于QFII和QDII产品的规定。
第四类是监管部门没有对明确规定的。
例如银保监会对于保险中介,以及证监会对于私募产品等。
(二)如何确认性质
由于托管产品种类繁多,而且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出新,相关各方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寻求兼顾安全和效率的发展路径。
对于众多托管产品,证监会、银保监会、人社部、外管局、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在具体操作方面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一类是在募集前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复、确认函或者许可。
例如证监会监管的公募基金,外管局监管的QFII、QDII,人社部监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养老金。
一类是在成立前在监管部门备案。
例如在证监会下属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资产管理计划和私募基金,在银保监会备案的养老保障产品、保险资产和保险中介产品。
一类是销售前在相应登记系统中登记。
例如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系统中登记,信托计划在中国信托登记公司官网登记。
(三)提供谁的资料
托管产品的开户资料在实际操作中分为三类情况。
一类是根据监管部门明确规定,使用托管人的证照资料开户,例如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养老金。
第二类是按照归属关系和合同约定,使用托管人证照资料开户的。
例如本行理财和一些特殊产品。
第三类是没有明确约定,按照惯例使用资管人资料开立,部分产品也有提供委托人资料的。
例如基金产品、保险资金、券商理财产品、信托产品、QFII、QDII等。
开户行在进行资料审查的时候,托管人的资料和存量资管人使用复印件,新增资管人的资料使用原件。
资管人认为,为托管产品开立银行账户是托管人的职责,应该使用托管人的资料,如果托管人提供资料有困难,需要资管人提供资料的,应该比照托管人使用复印件。
(四)核实谁的意愿
托管产品银行账户开立时,开户行参照传统业务的要求,要亲见资管机构法人。
资管人认为托管产品是非法人产品,对于托管账户来说,它的真实意愿在于监管部门同意募集,投资者愿意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托管人承诺托管,资管人的真实意愿反而不是托管产品银行账户的充分条件。
相反,开户行真正需要核实的是监管部门的批复(备案函、确认函、登记通知书、材料报备清单)、验资报告和托管部门的开户通知。
目前的做法看似谨慎,实则有失偏颇。
(五)指定谁去办理
按照开户行的规定使用农行资料开户的由托管业务条线指定专人办理,使用资管人资料开户的,由资管人法人或者指定人员办理。
资管人认为,从合同约定角度看,托管人承担为托管产品开户的义务,由托管人指定专人现场开户,确保操作在托管人的监督下,更为合理。
从操作效率角度看,资管人作为资金运作机构,资金遍布各地,如果每发行一个产品就去异地开户,成本过高。
而托管人机构众多,更有能力承担开户业务的办理。
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考虑,都应该由托管人指定专人办理。
二、原因分析
(一)托管账户性质的界定制度不明确
现行制度规定对托管账户的账户主体、賬户类型和资金性质的界定存在一定空白,并未明确列示托管账户。
现行《结算办法》发布于2003年,当时托管业务刚刚兴起,托管账户管理没有被纳入《结算办法》进行统一规范。
所以,直至目前,托管账户的性质仍没有在人民银行的结算制度中予以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只能遵循其他监管部门的相关条款,以及行业通行办法来执行。
(二)托管账户主体界定不清晰
目前,托管产品种类涉及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专户、企业年金基金、保险、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信托、理财产品、(R)QFII、(R)QDII、私募股权基金等多个领域。
账户主体是非法人产品,但是《结算办法》对单位结算账户的认定中没有非法人产品一类。
开户行按照监管部门法规和行业通行做法将提供开户资料机构认定为账户主体,所以委托人、资管人和托管人都可能被作为账户主体,这和账户性质其实是不吻合的。
(三)托管业务相关方较多元
托管产品的权利义务方众多,投资者、委托人、受托人、账管人、代理人等等,其中托管人和投资资管人的权利义务是产品运作的核心。
按照托管业务性质,托管人和资管人共同履行受托责任(见证券基金法),托管人对资管人进行监督。
在产品营运和监督环节,托管人承担职责的比重更大,所以在托管产品运作的起点--账户开立环节,从职责方面,托管人更适合进行账户业务办理。
同时,托管部门指定专人为托管产品开立账户时,履行的是托管人职责,而不是开户行内部人的角色。
(四)托管业务资产运作方式较特殊
一是资金闭环运作,出款必须经过托管人。
托管产品(即托管产品)主要投资于证券。
交易场所是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同业市场。
登记确权机构是中国结算、中央结算和上海清算所。
具体运作时,资管人负责进行投资交易和筹备头寸。
托管人负责交易确认和资金结算。
操作流程是,交易结算后,确权登记机构把数据发送给托管人,由托管人进行交易确认和资金结算。
二是托管人负责投资监督,投资行为在托管人监督之下。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产品性质,每个托管产品(即托管产品)都有明确的投资范围。
托管人按照投资监督列表,监督投资行为,实施清算、核对估值。
三是托管产品分布广泛,不受注册地点限制。
资管机构的业务属性是管理资金,哪里有闲余资金和理财需求,托管产品就会在哪里发行,所以托管产品(即托管产品)布局非常广,不同于传统的公司企业。
分支机构众多的托管人指派专人办理账户开销变业务在操作性和合规性上都更为理顺。
三、相关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明确界定托管账户
監管层修订相关制度或者制定托管账户业务指引,明确托管账户性质、账户主体、账户类型、资金性质等。
具体建议:一是明确商业银行基于法律法规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履行资产保管职责,为托管财产开立的托管资金账户;二是在账户类型中增加“托管账户”,或在专用账户资金性质分类中增加一类。
(二)明确托管账户开户具体要求
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托管人有为托管产品开设托管账户职责;托管账户由托管人负责开立,体现了托管制衡机制作用。
因此,建议参照托管业务相关管理规定要求,明确界定托管账户主体为非法人产品,并根据不同类别的托管产品,允许由委托人、管理人或托管人代产品开立托管账户,并对托管账户系统备案、命名规则、开户尽职调查、开户意愿真实性核实、开户证明文件、开户面签及临柜经办人员身份等方面,作出托管账户管理统一要求。
(三)严格托管业务账户分类管理
一是对于监管部门明确使用托管人资料开户的托管产品(即托管产品),由托管人指定专人使用托管人证照开销变。
二是对于监管部门明确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明确证照归属的,由托管人指定专人使用资管人的证照开销变,并在托管合同(协议、备忘录)中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三是对于法规和合同(协议、备忘录)都没有明确的产品,仍可有资管人指定专人只用资管人的证照开户。
加强托管业务培训和知识普及。
由于托管业务是新兴业务,所以基层营业网点对此类业务了解不多。
在账户开销变的过程中,往往生硬地套用传统业务账户管理模式,一律要求资管人用资管人的证照办理。
需要加强培训,让基层网点的业务人面了解托管业务真正的风险所在,兼顾安全和效率低推动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