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_ACS_发生24h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合集下载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临床疗效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临床疗效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临床疗效的研究作者:刘美红周齐艳李祖祥简亚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经临床、心电图或/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症状出现48小时内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

58例ACS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溶栓剂、抗凝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基础上,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40mg/日)与常规治疗组(20mg/日),用药时间5天。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治疗后1~2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均【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近期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91-0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常见急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性极高。

ACS发病通常与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有关。

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之外的多效性功能,可以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还可促进斑块退缩,有助于降低斑块的不稳定性。

最近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而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患者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ACS的近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关于ACS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ACS的患者58例,除急性感染、创伤或手术2周之内;脑血管意外或外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或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家族性高脂血症;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衰或休克等危及生命者;入院前4周内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者。

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2 ・ 5
肉及 肝脏 损 伤 等 副 作 用 [。 本 文 采 用 大 剂 量 的 阿
托 伐 他 汀 6 / 0mg d与 2 g d进 行 对 比 研 究 . 0m / 旨 在 观 察 其 对 A S治 疗 的 有 效 性 及 患 者 中 远 期 心 C 血 管 事 件发 生 情 况 。
有 国外研 究 表 明 .适 当地 提 高剂 量 可 以增 加 阿 托 伐 他 汀 对 A S治 疗 的效 果 , 剂 量 过 大 会 引起 肌 C 而
作者 简介 : 何贵新 (9 3 , , 17 一) 男 副主任 医师 , 究方 向为 冠心 病 研 介入治疗 。
岭 南 一,l 病 杂 志 2 1 年 2月 第 1 第 l Lg 管 l 01 7卷 期
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
药 时间 1年 。 观察 两组 患者血脂变化情 况 、 院期间及存活 出院者主要心 血管事件及药 物不 良反应 。 住 结果
组 治 疗 2周 、 个 月 、 月 及 1 月 的 血 清 总 胆 固醇 及 低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浓 度 均 比治 疗 前 明显 降 低 , 异 3 6个 2个 差
te t n fp te t t r ame tv . i i ae a d e fci e
Ke r s: o n r re i a e;ao a t t y wo d c r a y atr d s s o y e tr sai v n;c oe t rl o a e h l se ;d s g o
1 资料 和 方 法
后 的 血 清 总 胆 固醇 及 低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浓 度 : 肝 肾功 能 , 血 管 事件 [ 发 性 心 绞痛 、 力 衰竭 、 心 复 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期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的效果探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期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的效果探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其基础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较大波动、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时均可诱发该病,致使冠状病变血管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患者以胸前区压榨性疼痛为典型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水平,同时对患者生命健康可造成极大威胁[1]。

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生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的生成,从而达到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普遍应用阿托伐他汀,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通过增加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以达到提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期患者短期治疗效果的目的[2]。

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200例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分别为20mg /d 、40mg /d 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期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按照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不同分为A 组与B 组,A 组阿托伐他汀每日给药剂量为20mg ,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52~75岁、平均(66.8±1.4)岁,病程3~12d ,平均(7.0±1.1)d 。

疾病类型:急性ST 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 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例数分别为34例、35例、31例。

B 组阿托伐他汀每日给药剂量为40mg ,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52~74岁,平均(66.8±1.4)岁,病程3~14天,平均(7.0±1.1)d 。

疾病类型:急性ST 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 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例数分别为32例、35例、33例。

2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参考我国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首次发病且不适症状出现至入院耗时在4周以内,患者均未于就诊前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张乐影【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年(卷),期】2017(025)008【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入我院的住院患者,将其依次编号01至92,奇数号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偶数号患者分为试验组(46例).所有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同时另加以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一定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则接受对照组两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观察治疗,两组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疗效,但对照组临床有效率较试验组差,且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心肌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下降情况不及试验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应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总页数】2页(P46-47)【作者】张乐影【作者单位】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周口,477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J], 张乐影;2.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介入治疗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J], 李文静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O-1/HbCO系统、血清sOX40L 水平影响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J], 张驰;王丽岳;任浩进;龚凡;朱晓刚;徐超4.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高龄骨折患者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治疗效果 [J], 郑修广;张作文5.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J], 李克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孙波;韩纪平【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2(033)007【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mg,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20mg。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冶疗组治疗后的各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10mg/d的调脂效果好,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415-1416)【作者】孙波;韩纪平【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 [J], 黎素军;许春平;曾波2.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段胜稳3.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孙波;韩纪平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J], 郑琼;张道进;杨阳;何北海5.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周建岭;李大告;倪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1. 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钙的联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LDL-C水平
多项前瞻性、随机、双盲的临床三期研究证实,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
降低LDL-C水平。

其中,TNT研究(TNT study)在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和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疗效时,发现联合应用组LDL-C降幅更加显著,达到了
54.4%。

众多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
控制冠心病的病情。

其中,IMPROVE-IT研究发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联
合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相比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
汀钙,联合应用的MACEs风险降低了6.4%。

3.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不良反应较单独应用相当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已被证实不亚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

其中,IMPROVE-IT研究对联合应用组和单独应用组的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肌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

综上所述,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应注
意的是,任何药物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随着程度的加重,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应逐步改变,最终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肾功能影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肾功能影响
杨 东伟 , 刘新 叶 , 池 豪, 程 勇, 赵 智琛
( 郑 州 大学 附属 郑 州 中心 医院 心 内科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7 )
摘要 : 目的 研 究 不 同 剂 量 阿托 伐 他 汀治 疗 对 急 性 冠 状 动 脉 综 合 征 ( AC S ) 患 者 经 皮 冠 状 动 脉介 入 术 ( P C I ) 后 肾功 能 的影 响 。 方 法 6 4例 P C I
P C I p a t i e n t s , r a n d o mi z e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r o u t i n e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g r o u p . T h e r o u t i n e g r o u p( 3 2 e a s e s) : a t o r v a s t a t i n 2 0 mg / d a n d s t r e n th g e o g r o u p( 3 2 c a s e s
PCI
YANG Do n g - we i , LI U Xi n - y e , CHI Ha o , CHEN Yo n g , ZHAO Zh i - c h e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Z h e n g z h o u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7 , C h i n a )
早期 监 测 中可 能 具 有 一 定 的 ・ 临床 意 义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

文 章 编 号 :1008—0074 (2011)06—562—04
中 图分 类 号 :R541.4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 10.3969/j.issn.1008— 0074.2011.O6.22
Therapeutic effect of atorvastatin with difference doses on earl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aged patients/GE Xiao-juan//
法 :选 择 临 床确 诊 为 ACS的老 年 患 者 117例 ,随机 分 为 阿托 伐 他 汀 10r ag组 (58例 ) 和 20mg组 (59例 ),均 为 每 晚 服 药 一 次 ,患 者分 别 于用 药 前 ,用 药 后 1个 月 、3个 月 测 定 总 胆 固醇 (TC)、低 密 度脂 蛋 白 胆 固醇 (LDL—c)、高
trial[J].JAMA,2005,293 (9):1063— 1072.
[10] Vlaar PJ,Svilaas T, van der Horst IC, et a1. Cardiac death
and reinfarction after 1 year in the T hrom bus A spiration during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 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TAPAS): a 1一 year follow-up study [J]. Lancet,
2008, 371 (9628): l915— 1920.
[1 1] Bavry AA, Kumbhani DJ, Bhatt DI . Role of adjunctive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临床应用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临床应用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临床应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除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包括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形成、减少炎性反应及改善内皮功能等心血管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

适当增加剂量可以提高他汀类对UA治疗的效果,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肌肉及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2]。

目前常规使用剂量为20mg/d,对于能否将剂量增加到40mg/d,甚至更大剂量,尚存异议。

UA是ACS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症,为此,我们选择了120例UA患者早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旨在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和分组按照ACC/AHA关于UA诊断标准[3],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救治的120例UA患者,于入院24h内测定血脂,将高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冠心病2级预防标准,TC>4.68mmol/L,LDL>2.6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 组(60例)和40mg/d组(60例),除外有肝、肾功能不全、对阿托伐他汀过敏不能耐受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抗缺血、抗心力衰竭及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外,分别给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生产20mg/片)20mg/d和40mg/d服药4周。

用药后第4周复查血脂、肝肾功能和hs-CRP,hs-CRPj检测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观察并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测量数据经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调脂治疗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用药后TC和LDL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而且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下降程度>20mg/d组(P<0 05)。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注: 与基线值 比较 , < .5 P < . P 00 , O 叭
表 2 两 组 随 访 3个 月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情 况
13 统计学 分析 : 用统 计学 软件 S S 1. . 应 P S0 0对结 果进 行 分 析 , P < .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 00
2 结果
2 2 阿托伐他汀 1 / . 0mgd组及 2 g d组随访期 间心血管 事 0m /
件发生情况, 见表 2 。表 2显 示阿托伐 他汀 2 g d 再发 心 0m / 组 肌梗 死率 、 住 院率 及 血 管重 建 率均 低 于 1 g d组 (P < 再 0m /
0 0 ) .5 。
mgd 2 / , 1 / 及 0mgd 每 3睡前 1次 , 服用 3个月 。并 于服药 后 1
个月 及 3个 月 复查 血 脂 、 功能 、 肝 肾功 能 , 记 录 临床 症 状 并 如心 绞痛 发作 、 心肌 梗 死 、 次 住 院 , 管 重 建及 心血 管 意 再 血
外死 亡等 情况 。
血脂 , 临床事件及服 药安全性进行随防登记 。结果 并对
阿托伐他 汀 1 gd 2 gd剂量 均能有 效降低 A S患者 0m / 及 0m / C
血清 T c及 L L—C水平 , 中 2 gd降低 T 、 D D 其 0m / C L L—C及 T G效果 明显优 于 1 gd剂量组 。随访期 间阿托伐他 汀 0m /
孟 照 红
( 南省郑 州 市 中心 医院 , 河 郑州 4 0 0 ) 507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C ) A S 患者调脂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定
8 0例 A S患者随机 分为 两组 , C 分别给 予阿托伐他 汀 1 gd及 2 gd 每 晚一次 口服 , 0m / 0m/ , 于服 药后 1个月及 3个 月复查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天 津 医 药 2009年 2月第 37卷 第 2期
137
不 同剂量 阿托伐他 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 的调脂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吴 尚勤 孙 姗 姚 青海 董 其克 陈冬梅征 急性病 阿托伐他汀 脂类 肝功能试验
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 冠心病发展 的最高 阶段 ,而高脂血症是冠 心病的重要危险 因 素。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 的不 断上 升 ,ACS合并 高脂 血症的 患病率 明显 升高。 国内外研究报 道 ,对 于 ACS等 高危患者 , 强化降脂治疗已刻不容缓ll__1。目前阿托伐他汀是降低 低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LDL—C)作用 最强的调脂药物 。本研究对 长 期应 用 10 mg、20 mg阿托 伐他 汀 以及 2O mg辛伐 他 汀对 于 ACS患者调脂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
1.4 统计 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s表示 。采用 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3组 比较 采用 方差 分 析 ,组 内 比较采用 t检验 ,组 间两 两 比较采用 SNK—q检验 ;组 间率 的比较采用 x 检验 ;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2.1 各组 治疗有效 率及胆 固醇达标率 的 比较 阿托 伐他汀
P<0.05.一P <0.Ol
2.2 3组患者治疗前 后血脂 、肝功能指标 比较 3组 治疗 前 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TC、TG、 LDL—C、LDUHDL、载脂蛋 白(Apo)B较治疗前显著 降低 , 20 mg组 极低 密度脂蛋 白(VLDL)显 著 降低 ,HDL—C、ApoA1均 升高(P<0.05或 P<0.01),脂蛋 白 a[Lp(a) 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肝功能指标 ALT、 谷氨酰转肽 酶(^y—GT) 稍有 升高(P<0.05或 P<0.01),但未达正常上 限 ;碱性 磷酸 酶 (ALP)治疗前 后差 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2。 2.3 3种方法调脂疗效 比较 20 mg组 TC、TG、LDL—C、LDL/ HDL及 VLDL降低 幅度均 显著高于 10 mg组 和辛伐他 汀组 (P<0.05或 P<0.01),ApoA1升高 幅度显著 高于 10mg组 和 辛伐他汀组 (P<0.05),HDL—C和 ApoB变化幅度差异无 统 计学意义 (P>0.05)。阿托 伐他汀 10 mg组 的 TG、LDL—C下 降幅度显著 高于辛伐他汀组 (均 P<0.05),其余各 项指标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临床观察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临床观察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临床观察作者:连长红靳连红李琳王丽萍【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分别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13例临床确诊为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A组(20 mg组,56例)和B组(40 mg组,57例),随访12 W,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 W、12 W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②B组累计心脏事件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③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 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辛伐他汀疗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老年人多发的内科疾病,血脂异常是其基础病因。

选取我院内科病房2005年1月~2007年5月确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13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调脂治疗,旨在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1月~2007年4月我院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60岁)患者113例,其TC≥4.68 mmol/L,LDL-C≥2.6 mmol/L。

其中男67例,女46例,平均年龄(69±9)岁。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B组57例。

诊断标准见文献[1]。

两组病例中高血脂的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所定的标准。

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除外已知或随访期间发生其他炎症性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停药警戒值:TC≤2.6 mmol/L,出现肌痛同时伴肌酸激酶(CK)≥正常高限值5倍,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正常高限值3倍,肌酐≥221 μmol/L。

1.2 研究方法入选病例在入院后24 h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脂、肝功能及心肌酶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年9月第9卷第26期筝论著/冠心病筝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农克继杨立华张树锋(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PCI)治疗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方法抽调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90例,根据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研究组实施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与ST段位移、心血管事件。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7.78%,研究组CK-MB、cTnI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峰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

结论对于ACS在PCI治疗期间,可采取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用药期间较为安全,值得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剂量;安全性随着现代社会饮食习惯出现改善,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中ACS属于较为危重的疾病。

临床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血管内皮出现损伤,释放了大量的组织因子,使得血小板粘附,形成血栓,堵塞了血管,导致持续性心肌缺血[1]。

目前PCI属于ACS 常用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斑块挤压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加重患者治疗难度[2]。

本文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PCI治疗的90例ACS患者,根据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45例。

均经过心电图及心肌酶等检查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发病时间≤12h。

排除合并其他心脏病、肝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家族性血脂异常、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近期脑血管意外病史、难以积极配合治疗者。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对比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对比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 年 8 月第 21 卷第 8 期 MMJC,Aug 2019,Vol 21,No.8
15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19.08.004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对比
赵晓雪 王宝江 王晶 唐亮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取急 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 94 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 30 例,给予辛伐他汀 20mg/d 口服;A 组 30 例,给予瑞舒伐他汀 10mg/d 口服;B 组 34 例,给予瑞舒伐他汀 20mg/d 口服。三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 4 周及治疗 1 年检测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心肌酶(CK-MB)、肝功(ALT)、空腹血糖、C- 反应蛋白(CRP)、TNF-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 指标,随访 1 年,比较三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①治疗后,三组患者 LDL、IMT、CRP 和 TNF-α 水平均较 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后相同时间点比较 LDL 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 B 组 LDL 水平下降最明显。对照组和 A 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的 IMT、CRP 和 TNF-α 均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②第 4 周时,三组间比较 CK-MB 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B 组患者血清 CK-MB 水平下 降最明显。1 年时,三组间比较 CK-MB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 ALT 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升高,但无论组内还是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访 1 年后,对照组和 A 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更加理想的疗效,其安全性与低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赵文卿1,籍振国2,郭子明1,李慧玲1,李晓芳1,薛亚锐1,赵静娇1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病人的临床效果㊂方法 选择2017年8月 2018年10月在高邑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匹伐他汀治疗的老年ACS 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mg/d 匹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4mg/d 匹伐他汀治疗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㊁C 反应蛋白(CRP )㊁白细胞介素-10(IL -10)]㊁同型半胱氨酸(Hcy )㊁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㊁一氧化氮(NO )㊁内皮素-1(ET -1)]㊁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 )㊁凝血酶时间(TT )㊁凝血酶原时间(PT )㊁凝血活酶时间(APTT )]㊁血脂[三酰甘油(TG )㊁总胆固醇(TC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水平㊂结果 治疗后,两组TNF -α㊁CRP ㊁IL -10㊁FIB ㊁TG ㊁TC ㊁LDL -C ㊁sICAM -1㊁ET -1与Hcy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治疗后,两组HDL -C ㊁NO ㊁PT ㊁TT ㊁APTT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口服4mg/d 匹伐他汀治疗老年ACS 病人可以明显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脂㊁凝血指标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良好㊂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匹伐他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凝血;内皮功能中图分类号:R 543.3 R 256.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2102/j .i s s n .1672-1349.2020.18.02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诱发急性心肌缺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的临床综合征,老年ACS 病人易发生早期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健康[1-2]㊂由于我国各地区医疗溶栓术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水平差距较大,同时经治疗后部分病人仍会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甚至会诱导和加重局部炎性反应,临床给予低剂量治疗导致短期内血脂达标率较低,因此,术后给予合理剂量的药物治疗或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㊂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㊁抗炎作用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效果明显[3-4]㊂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对老年ACS 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㊁内皮功能㊁血脂及凝血指标的影响,为老年ACS 病人早期合理用药提供指导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8月 2018年10月在基金项目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基金项目(No.20181137)作者单位 1.高邑县医院(石家庄051330),E -mail :baiyitianshi5200@ ;2.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引用信息 赵文卿,籍振国,郭子明,等.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3055-3058.高邑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匹伐他汀治疗的老年ACS 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㊂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ACS 诊断标准[5];②未使用过调脂药或雌激素者;③经心电图与实验室指标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者;④经病人知晓后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肝㊁肾功能不全;④患有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⑤合并未控制的糖尿病㊁高血压㊁慢性消耗性疾病㊂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63~78(68.78ʃ5.23)岁;基础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16例㊂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61~77(67.32ʃ5.12)岁;基础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心肌梗死18例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PCI 术,术后给予心电图监测等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抗凝㊁β受体阻滞剂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根据病人病情给予抗心律失常㊁抗休克等对症治疗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伐他汀(Kowa Company ,Ltd Japan ;规格:每片2mg ;注册证号H20140417)治疗,于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2mg 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伐他汀治疗,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4mg ㊂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㊂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C反应蛋白(CRP)㊁白细胞介素-10 (IL-10)]㊁同型半胱氨酸(Hcy)㊁内皮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㊁一氧化氮(NO)㊁内皮素(ET-1)]㊁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FIB)㊁凝血酶时间(TT)㊁凝血酶原时间(PT)㊁凝血活酶时间(APTT)]㊁血脂[三酰甘油(TG)㊁总胆固醇(TC)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㊂①炎性因子检测:抽取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空腹静脉血3mL,分离(离心5min,3000r/min)血清后放置于-30ħ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TNF-α㊁IL-10㊁CRP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㊂②血浆Hcy水平:于治疗前后12h各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3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后分离(3000 r/min,5min)收集血浆,保存于-30ħ冰箱,然后由中心实验室进行统一检测,采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试剂盒为日本何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㊂③内皮功能水平: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ICAM-1㊁NO水平,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T-1水平,试剂盒均由德国德赛公司生产,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㊂④凝血指标及血脂检测:在病人空腹条件下,于清晨抽取肘静脉血6mL,应用凝固法检测FIB㊁TT㊁PT㊁APTT㊁TG㊁TC㊁HDL-C㊁LDL-C水平,检测仪器选用罗氏生化分析仪,试剂为罗氏专用试剂,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TNF-α㊁CRP㊁IL-10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TNF-α㊁CRP㊁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㊁CRP㊁IL-10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1㊂表1两组TNF-α㊁CRP㊁IL-10水平比较(xʃs)组别例数时间TNF-α(ng/L)CRP(g/L)IL-10(ng/L)观察组46治疗前13.02ʃ2.479.56ʃ2.128.78ʃ1.28治疗后8.68ʃ2.11①② 6.02ʃ1.89①② 5.65ʃ1.12①②对照组46治疗前13.12ʃ3.029.60ʃ2.248.76ʃ1.35治疗后10.20ʃ2.24①8.12ʃ1.76① 6.88ʃ1.35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㊂2.2两组FIB㊁PT㊁TT及APTT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FIB㊁PT㊁TT及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㊁TT及APTT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2㊂表2两组FIB㊁PT㊁TT及APTT水平比较(xʃs)组别例数时间FIB(g/L)PT(s)TT(s)APTT(s)观察组46治疗前 3.81ʃ0.7511.24ʃ0.5815.47ʃ1.0426.47ʃ3.29治疗后 2.83ʃ0.67①②14.03ʃ0.97①②17.04ʃ1.26①②30.73ʃ4.51①②对照组46治疗前 3.80ʃ0.7611.27ʃ0.5515.42ʃ1.0826.49ʃ3.17治疗后 3.30ʃ0.71①12.80ʃ0.82①16.26ʃ1.14①28.51ʃ3.79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㊂2.3两组TG㊁TC㊁LDL-C及HDL-C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TG㊁TC㊁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㊁TC及LDL-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 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3㊂表3两组TG㊁TC㊁LDL-C及HDL-C水平比较(xʃs)单位:mmol/L 组别例数时间TG TC LDL-C HDL-C 观察组46治疗前 2.84ʃ0.63 6.58ʃ1.15 3.98ʃ1.06 1.14ʃ0.31治疗后 2.07ʃ0.45①② 4.97ʃ1.02①② 2.63ʃ0.51①② 1.59ʃ0.45①②对照组46治疗前 2.82ʃ0.61 6.55ʃ1.14 3.96ʃ1.04 1.12ʃ0.30治疗后 2.45ʃ0.57① 5.73ʃ1.09① 3.22ʃ0.85① 1.39ʃ0.35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㊂2.4两组治疗前后sICAM-1㊁NO㊁ET-1及Hcy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sICAM-1㊁NO㊁ET-1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 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ICAM-1㊁ET-1与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4㊂表4两组治疗前后sICAM-1㊁NO及ET-1水平比较(xʃs)组别例数时间sICAM-1(μg/L)NO(μmol/L)ET-1(ng/L)Hcy(μmol/L)观察组46治疗前479.54ʃ43.1647.87ʃ12.0497.47ʃ16.2921.87ʃ6.03治疗后341.93ʃ32.67①②76.04ʃ7.12①②53.73ʃ9.51①②8.44ʃ2.32①②对照组46治疗前486.12ʃ42.3946.82ʃ12.0896.49ʃ16.1720.82ʃ6.31治疗后386.17ʃ39.52①59.26ʃ9.21①70.51ʃ10.19①12.06ʃ2.68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㊂2.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均出现再梗死㊁心源性休克㊁心力衰竭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观察组(15.21%)与对照组(10.87%)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3讨论ACS作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由相关血管急性闭塞㊁血栓斑块引起心肌供血不足㊁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受炎症和免疫机制的调控,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1,6]㊂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具有降脂㊁抗炎的作用,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㊁病死率十分重要[7]㊂ACS是一种复杂的血管炎性疾病,在其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迁移至内皮下被自由基氧化进一步迁移并聚集至内皮下,形成泡沫细胞逐渐释放形成脂核进一步形成斑块,而被活化的细胞均能够产生炎性因子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最终导致斑块破裂㊁出血㊁血栓形成[8-9]㊂ACS病人体内CRP在急性发作早期水平显著升高,其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灌注损伤时,机体TNF-α水平显著升高,加重病人病情,会增加治疗难度[10]㊂IL-10是一种高活性炎性因子,可介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进而加重心肌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11]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口服4mg/d匹伐他汀治疗病人的TNF-α㊁IL-10㊁CRP 水平明显低于口服2mg/d匹伐他汀治疗的病人,说明适当高剂量匹伐他汀在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时可发挥更强的作用㊂这是由于匹伐他汀不仅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病人心肌功能,增加斑块稳定性等作用,对保护病人心脏功能发挥积极作用[12]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4mg/d匹伐他汀治疗病人炎性指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2mg/d匹伐他汀治疗病人,说明适当高剂量匹伐他汀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㊂由于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13-14]㊂不稳定斑块是ACS进展的关键因素,而除了炎症作用㊁血管内皮损伤外,高Hcy血症会加剧ACS病情㊂高Hcy已被证实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ET-1分泌增加,血管平滑肌增殖能力增强,进而导致NO分泌减少,最终对机体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加重动脉粥样硬化[15]㊂Hcy长期处于高水平会激活细胞黏附因子的转录,导致sICAM-1水平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㊂此外,Hcy代谢异常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凝聚程度,引起炎性因子水平㊁血清生化指标变化[16]㊂sICAM-1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4 mg/d匹伐他汀的老年ACS病人sICAM-1㊁ET-1与Hcy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适当的高剂量匹伐他汀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㊁降低Hcy水平㊂主要由于匹伐他汀可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LDL-C,保护血管内皮完整性,并抑制肝脏中LDL-C 受体的合成并清除受体,提高HDL-C水平,同时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达到修复动脉内膜损伤,降低血液黏性,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脂㊁凝血与血管内循环情况,清除粥样斑块沉积,最终改善冠状动脉循环[18-1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4mg/d匹伐他汀的老年ACS 病人血脂㊁凝血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明显更优,这也归功于匹伐他汀的调脂作用㊂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高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ACS病人没有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证实适当高剂量匹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性良好㊂综上所述,口服4mg/d匹伐他汀治疗老年ACS 病人可以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脂㊁凝血指标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良好㊂参考文献:[1]赵水平.匹伐他汀的临床应用 来自东亚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5):374-377.[2]张玉蓉,高荣敏,陈家艺,等.匹伐他汀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行PCI术后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1):50-54;61.[3]HAGIWARA N,KAWADAWATANABE E,KOYANAGI R,et al.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argeting with pitavastatin+ezetimib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dyslipi-daemia:the HIJ-PROPER study,a prospective,open-label,randomizedtrial[J].Eur Heart J,2017,38(29):2264-2276.[4]马红,张荣驿,谭春燕,等.不同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作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1):38-41. [5]WANG Y B,FU X H,GU X S,et al.Effects of intensive pitavastatintherapy on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non-ST elevation acutecoronary syndrome[J].Am J Cardiovasc Dis,2017,7(4):89-96.[6]朱敏,石琳,王雯,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代谢和肝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4):71-73.[7]LIU Z,JOERG H,HAO H,et al.Efficacy of high-intensity atorvastatinfor Asia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nn Pharmacother,2016,50(9):725.[8]詹小娜,李贵华,王亚娟,等.匹伐他汀对中青年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10(1):35-38.[9]詹小娜,李贵华,王亚娟,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3):51-54.[10]陆芳,张俊岭,牟丽娜,等.调脂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6):647-649.[11]罗倩,段劲峰.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b12):144-146.[12]李宁,王明君,郭文萍,等.匹伐他汀钙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2):285-287. [13]刘思宁,栾天竹.匹伐他汀㊁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对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5):520-523.[14]MIYAUCHI K,KIMURA T,SHIMOKA W A H,et al.Rationale and designof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aggressive or moderate lipid loweringtherapy with pitavastati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AL-CAD)trial[J].Int Heart J,2018,59(2):315-320.[15]刘蔚然,蔡广,庞亮亮,等.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㊁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5):667-670.[16]NISHIGUCHI T,KUBO T,T ANIMOTO T,et al.Effect of early pitavastatintherapy on coronary fibrous-cap thickness assessed by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heESCORT study[J].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8,11(6):829-838.[17]胡广卉,武云涛,赵保钢,等.匹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2):1466-1469.[18]谢辉,曹薇,符江琳.匹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RP和ET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8):805-807. [19]王爱学,王切,米立国.匹伐他汀提高心肌过氧化物酶Ⅲ㊁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减轻心肌肥厚[J].解剖学杂志,2017,40(5):501-505.(收稿日期:2019-03-06)(本文编辑王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斑块变化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斑块变化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斑块变化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5-25T13:48:47.9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作者:夏茏[导读]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具有和常规剂量、大剂量同等稳定斑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很多。

(成都市三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31)【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冠脉斑块的治疗效果。

方法: 91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处于临界病变的患者,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服用10mg剂量的32例,B组服用20mg剂量的29例,和C组服用40mg剂量的30例;随访半年至1年后,对比前后冠脉斑块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0.0处理软件,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法及方差分析分析相关性。

结果:三组中斑块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具有和常规剂量、大剂量同等稳定斑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很多。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阿托伐他汀片【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15-02前言随着人们对冠心病认识的逐渐提高,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死亡率却仍然在持续性增加[1],究其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

从生活方式改变到危险因素预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严格执行,大力宣传,才能更多的挽救冠心病的患者的生命财产。

近十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从各种脏器损坏到普遍接受,再到冠心病的基石药物,地位逐步提高,而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显著作用[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治疗非常有效[3]。

文本主要讨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冠脉斑块治疗后,其大小以及临床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和分组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程度介于50%~70%的患者152例(由两名及以上有PCI介入资质的医生经验性评估的狭窄结果),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三个组,A组为服用10mg阿托伐他汀片组49例,B组为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片组51例及C组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片52例。

观察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

观察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

观察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心脏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它在患者中引起了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替罗非班和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治疗ACS的药物,但是它们联合治疗ACS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如何呢?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ACS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共计600人。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0人。

观察组接受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其他常规治疗。

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缓解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心肌损伤程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达到85%。

而对照组的缓解率仅为6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心肌损伤程度更轻。

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实显著。

这一疗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损伤、降低心脏事件再次发作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对ACS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生应该积极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也认识到,该项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扩大样本量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一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肖艳春;段庆微;郭勇;干志红【期刊名称】《四川医学》【年(卷),期】2009(30)6【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C 反应蛋白(CRP)影响,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老年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组51例(10mg/d)和治疗组49例(2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30d的CRP变化、冠脉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7d后CRP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发生冠脉事件治疗组7例(14.29%)比常规组12例(23.53%)显著减少(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安全有效.【总页数】2页(P907-908)【作者】肖艳春;段庆微;郭勇;干志红【作者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四川,达州,635000;达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四川,达州,635000;达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四川,达州,635000;达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对比 [J], 陈月波2.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 [J], 葛晓娟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接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观察 [J], 陈志军;林金贵;叶志荣4.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卓永隆5.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汤成春;马根山;冯毅;陈继远;王宇;鞠成伟;陈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23期(总第175期)2012年8月①遂平县人民医院 河南 遂平 46310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24 h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张莲菊①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24 h 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平均分成两组,Ⅰ组患者在发病24 h 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Ⅱ组患者在发病24 h 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两组均持续用药1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及治疗后的不良应。

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与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更显著。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Ⅱ组不良反应情况优于Ⅰ组。

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24 h 内使用10 mg/d 及40 mg/d 的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40 mg/d 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更加显著,使用10 mg/d 及40 mg/d 的阿托伐他汀均比较安全,且使用40 mg/d 的阿托伐他汀更加可靠。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疗效;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3-0100-0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早期保守治疗、早期介入治疗[1]。

本文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24 h 内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Ⅰ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21±4.85)岁;Ⅱ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6.73±7.62)岁。

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2],在此基础上,Ⅰ组患者均在发病24 h 内予以阿托伐他汀10 mg/d,Ⅱ组患者均在发病24 h 内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两组患者均在晚饭2 h 后用药,持续用药10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详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mmol/L组别项目治疗时间治疗前治疗15 d 治疗2个月治疗5个月治疗10个月Ⅰ组(n=50)TC6.03±0.78 4.56±0.96* 4.17±0.79* 3.87±0.85* 3.75±0.63*TG 2.17±1.45 2.13±1.42 1.96±1.57* 1.82±0.47* 1.79±1.37*LDL-C 3.85±0.67 2.48±0.47* 2.23±0.47* 2.06±0.45* 1.82±0.43*HDL-C 1.03±0.34 1.03±0.31 1.04±0.41 1.07±0.32* 1.09±0.34*Ⅱ组(n=50)TC6.12±0.77 4.02±0.90*# 3.81±0.72*# 3.57±0.73*# 3.21±0.63*TG 2.13±1.49 2.11±1.25 1.73±1.45*# 1.43±1.32*# 1.61±1.30*#LDL-C 3.93±0.72 2.19±0.28*# 1.85±0.82*# 1.61±0.53*# 1.42±0.62*#HDL-C1.02±0.381.03±0.251.06±0.25*#1.09±0.23*#1.13±0.34*#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I 组比较,P <0.05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组别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合计Ⅰ组(n=50)7(14)3(6)5(10)15(30)Ⅱ组(n=50)4(8)*1(2)*2(4)*7(14)* *与Ⅰ组比较,P <0.05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是粥样斑块破裂、斑块内皮细胞糜烂及继发血栓。

稳定斑块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键,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降脂治疗,可以抑制粥样斑块的发展,进而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治疗效果[3]。

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缺血、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减少LDL 氧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黏附分子表达、降低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因此,阿托伐他汀被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24 h 内使用10 mg/d 及40 mg/d 的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使用40 mg/d 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更加显著,使用40 mg/d 的阿托伐他汀更加可靠。

可见,临床上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可有效促进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医学领域应该进一步探索医疗手段,确保患者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23期(总第175期)2012年8月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参考文献[1]孟照红.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2007,34(19):42-43.[2]韩晓颖.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41-242.[3]陈兴国.早期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6-38.(收稿日期:2012-05-10) (编辑:程旭然)①元谋县中医院 云南 元谋 651300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54例临床观察 程碧云① 【摘要】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54例足跟痛患者,应用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通过随访,总有效率达98.1%。

结论: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小针刀; 注射; 足跟痛 中图分类号 R6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3-0101-01 足跟痛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跖面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利用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患者5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中,男33例,女21例;住院17例,门诊3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9岁,平均50.5岁;单侧42例,双侧12例。

43例X 线片示跟骨结节有不同程度鸡咀样骨刺,其中1例可见骨刺呈垂直增长,42例呈水平增长。

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40例,跟骨结节旁开内侧压痛2例、外侧3例、前方2例、后方7例。

1.2 方法1.2.1 小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踝部垫枕,足跟朝上,将足垫稳,常规消毒辅小洞巾,选准压痛点,刀口线和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底面呈60°进小针刀,深度直达跟骨表面,先纵形疏通剥离2~3刀,横形剥离3~4刀,待酸、麻、胀感消失,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外敷输液帖。

被动背伸踝关节2~3次,仍有疼痛者,5 d 后重复治疗一次。

1.2.2 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射 小针刀治疗结速后,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跟骨疼痛完全消失,无按压痛,行走无不适,半年内无复发;显效:足跟痛消失,偶有麻木不适,行走、站立、运动基本正常,半年之内有复发;有效:足跟疼痛、麻木减轻,行走、站立、活动不完全正常;无效:症状毫无改善[1]。

2 结果 本组54例患者中,均获6个月随访,其中1例患者X 线片示:跟骨骨刺呈垂直生长,在治疗后2个月,给予手术摘除骨刺,跟骨钻孔减压术后而治愈。

按上述评定标准,治愈39例,占72.2%;显效13例,占24.1%;有效1例,占1.9%;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

3 讨论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多来源于跟骨疾病,故又称为跟痛症。

临床分为三类:(1)跟后痛(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痹证性足跟痛);(2)跟下痛(跖腱起点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埑炎、肾虚性跟痛症);(3)跟骨病(跟骨本身疾病,如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等)。

跟下痛,患者习惯称之为“足跟痛”。

《诸病源候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与肾气不足可引起足跟痛。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位,从解剖学方面来看,跟下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部位,皮下脂肪垫与跟骨之间有滑液囊存在,跖筋膜、跖长韧带均附于跟骨结节。

随着机体素质的下降、长期慢性的劳损,以及某些持久站立、行走的刺激、外伤,圴可致跖筋膜、跖长韧带持续性拉伤,充血性渗出,钙化性改变,产生跟骨结节骨刺、跖腱筋膜炎;滑囊发生渗出、充血,出现慢性炎症刺激;脂肪垫损伤,产生充血、水肿、增生、肥厚性改变,从而产生足跟痛。

足跟痛的治疗应遵循“先保守,后手术”的原则进行,但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往往需时长久,有时又有反复[1]。

保守治疗常采用足垫保护、痛点封闭、中药熏洗、针灸推拿等,均有一定疗效,但需治疗时间长,易反复。

手术治疗有跖筋膜切断术、跟骨骨刺切除术、跟骨钻孔术、应用神经切断术等,存在着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手术指征难以把握等。

小针刀治疗取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之长,将两种方法有机接合,操作简单易行。

治疗中,选准压痛点刺入,运用中医以痛为腧理论,而达到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刺入深度达骨面,可以直接刺破过度膨胀的滑囊,让滑液外泄,解除对周围神经、血管的挤压,促进滑液的吸收。

纵形疏通剥离2~3刀,可以解除组织之间的粘连;横行剥离3~4刀,可以解除骨刺附着点的组织,可以把尖锐骨刺磨平,从而解除疼痛。

曲安奈德注射液是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小针刀治疗结束后,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减少渗出,改善微循环,使症状得到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