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第7稿)

合集下载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日记7篇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日记7篇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日记7篇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1暑假我们全家去三亚旅游.在南京禄口机场候机厅,爸爸问我:〝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从南京飞到三亚用了2个半小时,请问两地之间距离?〞〝飞机每小时800千米,2个小时也就是_00千米,剩下的半个小时也就是0.5小时,所以800乘以0.5等于400千米,两者相加是2000千米.〞〝不错!〞爸爸继续提问:〝如果让飞机加速到每小时100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呢?〞我很快就得出了结论:〝2000千米除以1000千米等于2小时.〞〝如果飞机再快点,每小时2000千米,那要飞多久?〞〝我们只要一小时.〞我觉得问题太简单了.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但是妈妈不喜欢坐飞机,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既然妈妈害怕飞机坠毁,嘻嘻!就只能骑毛驴了!〞我开起玩笑来.〝假如一头毛驴每天大约能走100千米,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到三亚?〞〝20天.〞我们总共才玩5天,她骑到三亚却要花20多天.等她到三亚时,我和爸爸那时早就回南京啦!〝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原来这才是爸爸真正要问的内容.〝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呈反比关系.也就是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就越短,相反如果速度越慢,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我思考了一会儿道.〝真棒!〞爸爸夸我理解得对,〝你看,其实数学也挺有意思的!〞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2某人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小路由西向东行走,这时,有一列长546米的火车从背后开来,此人在行进中测出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为4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行走了84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我看了题目之后,觉得这一题好难,人和列车都在动,给的数据又不多,所以,我觉得好难,我就这样想,这一道实际上是一个车尾与人的追及问题,开始时刻,它们的路程差一定是车的长度,火车通过的时间=追及时间,很简单,可以简化成火车行进在一条路上,行了42秒,这样,算速度便很容易了.546+84=这段路的长度=630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得知,接下来是630÷42=_,所以,火车速度是每秒行_米.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3今天,坐着无聊,我对爸爸说: 我们一起去做奥数题吧! 好的! 爸爸满口答应了.因为我行程问题没巩固,所以我先复习行程问题.爸爸说: 让我先来介绍一下行程问题. 好的. 我高兴的拍了拍手.爸爸便开始意味深长地介绍起来: 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步行.乘车,物体也无时不刻在运动,这即是所谓的’行’.有’行’即产生距离,需要时间,这就构成了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重要关系量:路程.速度.时间,研究这三个量关系的.应用题称之为行程问题.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路程=速度_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最新的小学生数学日记有趣的行程问题:听完了爸爸的介绍,我们开始做例1.例1是这样的:小华和李成家相距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行走,小华每分钟走60米,李成每分钟走70米,,问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这题太简单了.只要用小华和李成的速度和乘时间就可以求出两人行走的路程.然后用400米减去两人行走的路程就可以求出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了. 我骄傲地说.爸爸笑了笑说: 我认为你考虑问题还不周全.题目中没有说到底是相向前行,还是相背而行,还是同向而行. 喔,知道了. 这题的解答如下:(1)相向:400-(60+70)_3=10(米)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10米.(2)相背:400+(60+70)_3=790(米)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790米.(3)同向:小华在前400-70_3+60_3=370米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370米._iao_ue_3(4)同向:李成在前400-60_3+70_3=430米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430米.啊!行程问题真有趣!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4今天下午,我自己解开了一道数学题.这道数学难题给了我一个小启发.下午2:_,我刚刚睡醒中午觉.我穿好衣服坐在座位上,翻开《快乐寒假》,按照今天的计划去完成当天的作业.做到第三题的时候才发现这道题是一道数学难题,题目是这样:爸爸提出,因为是冬天,一家人准备去旅游,所以要添置雪地靴.防寒服等.他开车带全家人去商场选购.他去的时候车速是每小时40千米,他开了1小时30分钟,回来的时候走高速,只花了40分钟,假如来回行使的路程一样,请问回来的时候车速是多少?我想了一会儿,想不通,就把这道难题放下,先做了其它相对容易的的题目.过了一会儿,我又重新想起那道关于路程与速度的题目,用草稿纸列解出来: 1小时30分钟=1.5小时,40千米∕小时_1.5小时=60千米(总路程),40分钟是1小时的三分之二,60÷2=30千米,30_3=90千米∕小时(回来的时速).晚上的时候,我一翻看答案,果然是90千米∕小时.这个小启发就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先做容易的,再静下心来攻克难题,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5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5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_1,瞧,多方便呀!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_4,这样就好算多了.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6妈妈带我去承德旅游,承德是一个山区.在我们去景点的路上,要经过很多隧道.妈妈问我:〝你能计算出隧道的长度么?〞我想了想说:〝只要知道汽车的速度和经过隧道的时间就可以求出隧道的长度了,也就是:路程=速度_时间〞.说完我就在心里默默地盼着赶紧到下一个隧道吧,这样我就可以试试我的办法了.走着走着,天突然暗下来了,〝进入隧道了〞,我在心里开始默默地数了_0下,也就是大约_0秒,3分钟,天就放晴了,〝出隧道了〞,这时,我问了问司机师傅,汽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也就是每分钟走75000米÷60=_50米,那么隧道的长度就是:3分钟__50米/分钟=3750米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7今天是5月6日星期六,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真是个好天气啊!我迅速地刷牙洗脸后,就去执行妈妈交给我的任务了,她今天让我拿20元钱去水果店买三斤或四斤水果,我飞快地跑到了水果店,首先问售货员阿姨:〝阿姨,请问这苹果多少钱一斤啊?〞阿姨回答我说苹果是4元钱一斤,我边请售货员阿姨给我称了4斤,边把20元钱递给了阿姨,阿姨把称好的苹果给我并找回了我3元钱,我接过钱觉得不对啊,马上又用心算了一下:一斤4元,四斤就是4个4=4_4=_元啊,再用20-_=4元,阿姨应该找回我4元钱才对啊!我很有把握地告诉阿姨她算错了,接着快速地把计算过程又说了一遍,阿姨只好又找回了我一元,她的脸有点不好意思地红了,不过在我临走的时候还夸了我的数学学得真不错,我听了后也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但我心里还是挺兴奋的,而且下定决心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把数学学得更好!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数学日记。

行程问题说课稿

行程问题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万达学校窦丽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笔算乘法例3的知识。

例1是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也为例3作了一定的铺垫。

例2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基于这些知识的铺垫,例3重点应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和“走过的路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还能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3、预期效果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一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1.(展示吉普车和公共汽车)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辆汽车,瞧……我们来猜一猜,哪辆车开得快一些?(学生先独立思考)生:我认为是公共汽车开的快,因为平时我观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生:我认为是吉普车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没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车快些。

……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更快一些。

(逐步出示其它条件)师:根据这些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生: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所以公共汽车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师:你们刚才所比较的其实就是它们的速度。

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说吉普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也就是说公共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千米∕时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单位,它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来读读看。

(千米每小时)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其它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师:那根据刚才我们所比较的是两辆车的速度,那根据刚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说一说速度是与什么有关的吗?生:(议论纷纷)有可能是长度和时间,有可能是时间,有可能是路程和时间……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在数学上说,是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师:你来说一说,刚才的数学信息中,哪个是路程,哪个是时间呢?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2时是吉普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3时就是公共汽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师:你能从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时间,那些是速度吗?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口答师:看来同学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呢?生: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其他关系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数量和简单的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复杂的路程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赛车比赛,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4.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物体的速度和路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拓展学生对于复杂路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能模糊地了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意义,并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但理解不透彻。

回顾本课教学我有如下想法:1、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情境,(网购狂欢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物流中心的作用,从而引出三种交通工具,为新课打下良好基础。

2、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我采用了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认识路程和速度,边指边说出什么是路程,什么是速度,然后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

最后,提供变化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总结出另外的两个关系式。

不足之处:1、认识速度以后没能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速度,也没能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去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所以速度的含义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

2、整节课从时间的分配来看,前松后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对探究速度的意义及速度的表示方法用时偏多。

3、没有注意到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基础较好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基础较差的同学就思想不够集中,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活跃。

点评:1、线段图来得太突然,硬生生的直接强加给学生做,效果不好。

2、在线段图上认识路程和速度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速度的理解较好。

3、处理练习题第一题没有体会题的目的,其实不仅仅是根据数量关系求出得数,还要渗透三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含义,比较快慢。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第一篇: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的。

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而我觉得后一块内容只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方面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让课堂效果更好。

1、边感知边巩固速度的写法与读法。

选取人类、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2、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速度的写法和读法也是先问一问学生有没有知道的,若是不知道,我就直接告诉学生。

3、特别注意全体学生。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

让他们也能掌握本堂课教学的目标。

另外通过练习巩固与升华,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1、情境的创设:没能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的内容入手,以及在理解速度时没能让学生谈及自己生活的实际,没能在这里留下精彩的一笔,而是草草的将学生生拉硬拽拉到速度上了。

2、本课的重点是什么?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一般的老师都认为应该把重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放在重点。

事实上,教材的速度含义的理解应该作为本课重点,应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

而我对速度的处理得比较肤浅。

3、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放的不够。

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学习数学教学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

(word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word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

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h km /80提高到h km /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

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h x 100.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80=-x x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

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 /,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等量关系式】火车min 1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火车s 40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yx y x 100040100060举一反三: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km 15。

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小明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min /m ,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min 20,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h km /40,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km 260.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常见题型分析一、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二、行程问题常见类型1、普通相遇问题。

2、追及(急)问题。

3顺(逆)水航行问题。

4、跑道上的相遇(追急)问题三、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急路程/速度差=追击时间四、分类举例例1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离家1000米的学校去上学。

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

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爸爸追小明用了多长时间?例2: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

已知环形跑道一圈长400米,乙每秒跑6米,甲的速度是乙的4/3倍。

⑴若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相距8米处同时相向出发,经过几秒两人相遇?⑵若甲在乙前8米处同时同向出发,那么经过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例3:一货轮航行于A、B两个码头之间,水流速度为3km/小时,顺水需2.5小时,逆水需3小时,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例4:一列火车匀速前进,从开进入300米长的隧道到完全驶出隧道共用了20秒,隧道顶部一盏固定的聚关灯照射火车10秒,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练习:1:某行军纵队以9千米/时的速度进行,队尾的通讯员以15千米/时的速度赶到队伍前送一封信,送到后又立即返回队尾,共用20分钟,求这支队伍的长度?2:一船航行于A、B两码头之间,顺水航行需3小时,逆水航行需5小时,水流速度是4千米/时,求两码头之间距离。

方法一:利用轮船速度不变列方程方法二:利用码头之间距离不变量列方程3:一部稿件,甲打字员单独打20天可以完成,甲、乙打字员合作打12天完成。

现由两人合打7天后,余下部分由乙打,则乙还要多少天完成?4: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在一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背向而行,每小时都行15千米,现有一火车开来,火车从甲身边开过用30秒,从乙身边开过用20秒,求火车速度?5:一轮船从重庆到武汉要5昼夜,从武汉到重庆要7昼夜,试问一木排从重庆漂流到武汉要多长时间?6:甲、乙两人在圆形跑道上跑步,甲用40秒跑一圈;乙反向跑,每15秒与甲相遇一次,求乙跑一圈要多长时间?方法一:设乙跑一圈要x秒,速度要v米/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学生独立计算、填空。完成后与同桌说一说。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怎么想的。在学生讲解时,教师适当点拨:140千米 、每时行70千米分别表示什么?求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路程 、速度、时间。请学生用运算符号将“时间、路程、速度”连成等式时 间=路程÷速度。 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路程=速度×时间”。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望,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 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 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 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探索路程、时 间与速度公式的形成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出示练习题。 1.看图列式计算。
2.小红家距公共汽车站800米远,小红10分钟可以走到车站,她走路的速度 是多少? 3.甲、乙两港相距960千米,一货轮于上午10:05起航,在海上因故停航1小 时,结果17:05到达目的地,这艘货轮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 1.420÷6=70(千米) 2.800÷10=80(米/分)答:她走路的速度是83米/分。 3.17:05-10:05=7(小时) 7-1=6(小时) 960÷6=160(千米/时) 答:这艘货轮的速度是160千米/时。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感知和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三个概念。 (1)课件出示
(2)学生独立观察表格,比较谁快谁慢。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发现,松鼠比猴子快,因为同样的时间,松鼠走得路长一些, 小兔也比猴子快,因为它俩走的路一样长,小兔只用了3分钟。 (4)追问: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与同桌说一说。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路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 时间: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

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4.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几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介绍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给出生活实例,让学生计算并分析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4. 练习环节: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根据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 《 路程、时间与速度 》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 《 路程、时间与速度 》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它们两个一组进行竞走,如松鼠和猴子一组,谁走得快?为什么? 生:松鼠和猴子比赛,松鼠快,因为时间都是4分,但是松鼠走的路程比猴子走 得远。 师:也就是说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走得越快。 师:那要是猴子和小兔一组,谁走得快?为什么? 生:猴子和小兔比赛,小兔走得快,因为猴子和小兔走相同的路程,小兔用的 时间短,所以走得快。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松鼠和小兔各自
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它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样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课件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
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大
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是12千米/分,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飞机就从这跑
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3、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总价、数量与单价之间的关系。 哪个商店的黄豆便宜?(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2) 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新天地,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七、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300÷40=
师:也就是说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走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54页的内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

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我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入,比较两名同学谁走的快,学生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做出答案,真正比的是速度,但是学生不知道,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

在讲解速度单位写法时,引导学生说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学生通过读收集速度的资料,从而发现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之后我又详细的讲解了刘翔的跨栏速度、猎豹的奔跑速度、蜗牛的爬行速度,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速度的感性认识,然后承接蜗牛的爬行速度,出示了两道有关蜗牛的小题,一个是求路程的,一个是求时间的,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其浓厚的学习欲望。

在拓展练习环节,练习题设计的不多,只有一道题,是与生活紧密接触的,虽然只有一道,但是既渗透了速度的概念,又涵概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三个关系三种方法,三条途径,每种都是正确的。

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新知,还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懂得一题多解的道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也打下基础以上就是我对本节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如果在哪个环节设计的不周全,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路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2. 时间:物体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

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 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关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经历,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合作交流能力。

3. 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其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实例。

2. 实际案例: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案例。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3、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1、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速度”概念的理解。

3、列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出示)哇,大家快看,谁来了?(喜羊羊)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要和大家一起在数学王国里探索知识,你们欢迎吗?(生:欢迎)他有一个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

愿意吗?出示课件。

他们俩谁跑的快?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出示)三、探索新知:(一)教学“速度”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3出示)(1)通过预习54页上面内容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在这里要指导“速度”统一表示法的读法和意义。

2、、“速度”的表示法及作用。

教师介绍: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板书)3、即时练习(幻灯片4出示)(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500米,可写作_________。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___________。

4、“单位时间”及“路程”的介绍(1)请大家读上面几句话,想一下这几句话都包含哪些内容?学生1:有时间,例如每时、每秒、每分。

学生2:有路程,例如120千米、20千米、8米。

教师明确说明:在上面例子中的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都是单位时间。

教师质疑:能不能说110千米、500米、340米这些是距离?教师明确:“距离”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度,也可以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公式: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题:例1: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2: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的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的计算层面,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下面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说我的这节课将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首先,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最后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

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

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路程时间和速度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几个关系量中单独拿出作为新授内容讲解的数学模型,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理解了量的意义,明确了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目的就能达到。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并体会速度的提升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和主动学习知识的情感提升。

重点:建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

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会书写速度的单位。

其次,我说说学法指导和教法设计1.学法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并以四人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第【1】篇〗说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2.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渗透模型思想。

说学习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说学习准备课件说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生:有。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商品是怎样送到爸爸妈妈手里的吗?生:快递送来的。

师:同学们,其实快递也叫物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物流中心。

课件出示情境图:2.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两辆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师: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生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生3: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探讨问题(一)课件出示: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老师把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单独列出来了,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拿出练习本独立解决,做完的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生:900×8 = 7200(米)(板书)师:说说你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三年级备课组:陈秀玲冯金霞张楠黄家硕王丽军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8~99页,
前置基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后继地位:为解决相遇问题及其它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核心知识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路程的意义,掌握三者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建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或你们的家人有过网购的经历吗?
生:有过
师:你们知道我们网购的商品是怎么来到我们手中的吗?
生:快递员送来的。

师:其实快递是物流的一种,你们看,摩托车、货车正往物流中心运送货物呢。

(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来说,你再来说。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课件出示问题)
生: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课件出示问题)
生: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课件出示问题)
二、理解关系,建构模型。

1、初步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1)交流第一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问题,独立解决,并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是怎么想的?(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请你来。

生:我解决的是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列的算式是
900×8=7200(米),(教师板书)
师:大家有没有问题问问他。

生:我想问这三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讲讲吗?
生:900是摩托车每分钟行驶的,8是它行驶的时间,7200是摩托车一共行驶的距离。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因为是求8个900是多少。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算,还能把道理讲清楚,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都明白900是每分钟行驶的米数【版贴】,8是行驶时间,7200是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因为是求8个90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了。

我们就得到这样一个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时间=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

(2)交流第二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继续交流其他问题。

生:我解决的是“西城到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这个问题。

我列的算式是65×4=260(千米),我想结合画的图给大家讲讲::每小时行驶65千米,行驶了4小时,从图上一下就能看出是求4个65是多少,所以列式为
65×4。

师:谁再来说说你的想法,你来说。

生:65是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4是行驶的时间,我想到了的关系式是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时间=西城到物流中心的距离。

(板贴)。

(3)交流第三个问题。

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谁来讲一讲?我们又能得到哪个关系式?
生:我列的算式是75×4=300(千米),关系式是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时间=东城到物流中心的距离。

(板贴)
2、观察、类比、发现规律。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问题都解决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今天解决的这些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用乘法计算的;
生2:都有行驶时间;
生3都是知道了每分钟或每小时行驶的米数和时间,最后求总的长度。

师:对,每分钟行驶的米数、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在数学上叫速度【版贴】,还有哪些时间走的距离也叫速度。

生:每秒、每天……走的米数、千米数也是速度。

师:8分钟、4小时叫时间,像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东、西城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行驶的总长度,叫作路程。

大家看,这些都是速度,这些是时间,这些是路程,那上面这几个关系式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示,就是速度×时间=路程。

(把上面的三个关系式摘下来)
3、教学速度单位的读法、写法。

师:速度的表示方法除了这样语言描述“每分钟行驶900米“外,还有一种写法,(课件出示)大家看:900米/分。

你见过吗?它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吗?
对,它就表示每分钟行驶900米,读作900米每分。

你们能把大货车的速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也写一写、读一读吗?请
一个同学来板演。

(板贴)一起说说65千米/时表示什么意思?
师:回答正确,它就表示每小时行驶65千米,老师再考你们一个,120米/秒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两个说一说。

4、进一步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速度、时间、路程之间除了有这样的关系外,还有其他关系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结合这些信息,交流一下。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想法。

组1:,我们认为用路程7200除以每分钟行驶的900米,就求出行驶了几分钟。

(板书算式)
组2:用路程7200米除以行驶的时间8分钟,就算出了速度。

(板书算式)
组3:我们组还发现7200是路程,900是速度,8是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板贴)
生:我还有补充,我觉得速度、时间相当于是两个因数,路程相当于是积,它们三者的关系相当于因数与积的关系。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思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板贴课题)。

就让我们带着爱思考的好习惯在练习中再进一步体会。

3、联系实际、深化模型。

1、(1)比一比,谁家远?
师:你们看,森林运动会开始了,老对手小乌龟和小兔子都想参加比赛。

请你算一算,它们谁家离运动场远?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认为,谁家离运动场远,就是求路程,速度×时间=路程。

(2)、比一比,谁快?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们再来看赛车场上乌龟和兔子开始了比赛。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你来说。

生:我的想法是,比一比谁快,实际上就是比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3) 比一比,谁先到达?
师:没难住大家,接着看,小乌龟邀请兔子去游乐场玩,谁先到达呀?生:我的想法是,比一比谁先到达,实际上就是比时间,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先到。

2、拓展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敢不敢再来挑战。

好,请独立解决。

(1) 一个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6天能铺多少米?
(2) 一个打字员打一份稿件,平均每分钟打130个字,5分钟可以打完,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
师:第一个问题,谁来列算式?
生:140×6=840(米)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40是每天铺设管道的米数,再乘上6天,就是一共铺设了多少米?师:他说出了这样的一个关系式。

第二个问题怎么做?关系式又是什么?
生:130×5=650(个)关系式是每分钟打字的个数×打字的时间=打字总数。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问题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生:每天铺的米数和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其实都是他们的速度,中间都是时间。

师:说的真不错,不管是求一共有多少米,还是一共打了多少字,都可以用他们的速度×时间来解决。

四、回顾总结,提升认识。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生: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用今天学的关系式来解决。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