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篇 抗心律失常药
药剂学2301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考什么?补充:不得不掌握的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心律失常概念是指心跳频率或节律的异常(心率与心律区别:心率——是指心跳的频率。
心律——是指心跳的节律)。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首先认识一下心肌细胞,分为两类:1.工作细胞(具体干活儿的):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
2.自律细胞(高管和中层):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自律性),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一)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高:窦房结心律失常、异位心律形成。
(一把手出了问题)(二)冲动传导异常——折返形成:形成传导阻滞,如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
(中层传达除了问题)所谓单向阻滞可以简单理解为上面过不来,下面可以过去;而双向阻滞上下都过不来。
三、心律失常分类(一)按心率快慢来分(二)按发生的部位分类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
2.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房速、房颤、房扑等。
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早搏、预激综合症等。
4.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四、心肌电生理——重中之重的基础知识!——躲不掉的难点!——今天彻底搞定。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1.静息电位:指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呈现的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其形成是由于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胞内高钾,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的结果。
2.动作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发生除极(向上),膜电位升高,到达阈电位(能引起兴奋的最小电位)后,便产生动作电位。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什么是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时程(APD)?APD(动作电位时程)从O相到3相期末为动作电位时程。
(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1.兴奋性——看阈值。
兴奋性是心肌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阈值作指标,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钠通道阻滞药
I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2、IB类药物
【药理作用】
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1.降低自律性:选择性作用于浦氏纤维,
促进4相K+外流和抑制Na+内流.
2.相对延长ERP:促进3相K+外流,缩短浦
氏纤维的APD和ERP,ERP相对延长.
较快重 不易较发重生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
1、自律性 2、传导性:传导速度取决于膜电位、0期
上升速率、动作电位振幅膜电位大(负值
大)、0期上升速度快、动作电位振幅高、 传导速度快;反之-----3、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55 mV ) 相对不应期(-55mV ~<生理学机制
(2)减慢传导:抑制0相Na+内流. (3)绝对延长ERP:抑制3相K+外流.延长复
极化过程.(抑制Na+内流>抑制K+外流) (4)对植物神经的影响:阻断α受体,血管舒
张, 血压降低; 抗胆碱作用.
I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1、IA类药物
(Quinidine)
【临床应用】 广谱
临床上用于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 房扑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三)改变ERP及APD而减少折返
(1)绝对延长ERP:抑制3相钾外流,绝对延 长APD及ERP (奎尼丁等)
(2)相对延长ERP:促进3相钾外流,缩短APD 和ERP但缩短APD的比例大于ERP,实际上 相对增加ERP所占的比例(利多卡因等).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四)抑制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与Ca 2+内
【不良反应】
1.金鸡钠反应:恶心,呕吐,耳鸣,听 力减退等.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
01
抑制钠离子通道:降低钠离 子内流,减缓心肌细胞兴奋 性
03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心 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降低 心肌细胞兴奋性
05
调节心肌细胞代谢:调节心 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肌 细胞功能
02
阻滞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 子内流,降低心肌细胞收缩 力
04
调节钾离子通道:增加钾离 子外流,降低心肌细胞兴奋 性
调整剂量:根据 患者情况调整药 物剂量,避免过 量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避免 不良反应
及时停药:一旦 出现不良反应, 立即停药并寻求 医生帮助
预防措施:注意 饮食、生活习惯, 避免诱发不良反 应的因素
新药研发
抗心律失常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心律失常 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药研发成为热点。
目录
01. 抗心律失常药的概述 02. 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 03. 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 04. 抗心律失常药的研究进展
抗心律失常药的定义
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心 律失常的药物
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和频率 异常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纠正心 律失常,维持正常心律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根据作 用机制和药物类型进行分类
严重不良反应
心动过缓:可能导 致心脏功能下降,
影响正常生活
心动过速:可能导 致心悸、胸闷、头
晕等症状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律不齐、心房
颤动等
低血压:可能导致 头晕、乏力、晕厥
等症状
过敏反应:可能导 致皮肤红肿、瘙痒、
呼吸困难等症状
肝功能异常:可能 导致肝功能受损,
影响肝脏健康
预防和处理措施
定期监测:定期 监测心电图,及 时发现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化学课件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是指心动规律和频率的异常,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心房心室不正常冲动的形成和传导障碍。
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等类型。
抗心律失常药:
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Ⅱ类:β受体阻滞剂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
一、钠通道阻滞剂
IA类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适度阻滞) 盐酸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钠离子通道阻滞剂(轻度阻滞) 利多卡因、美西律
ⅠC类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重度阻滞) 普罗帕酮
代表药物:硫酸奎尼丁
1、本品加水溶解后,加稀硫酸即显蓝色荧 光,加几滴盐酸,荧光即消失。 2、取上述溶液5ml,加溴试液1~2滴,加氨 试液1ml,即显翠绿色---绿奎宁反应。 3、本品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心 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的转复和预防。
盐酸胺碘酮
①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 ②胺碘酮具有羰基结构,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 应,生成黄色的胺碘酮-2,4-二硝基苯腙沉淀。 ③与硫酸共热,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 本品口服吸收较慢,4~6h起效,体内分布广泛, 半衰期为5~7d,属长效抗心律失常药。
四、钙通道阻滞剂
临床常用药为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其中维拉帕米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地尔硫䓬可 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的治疗。
心血管系统药物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表现: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目前已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CONTENTS
1
2
3
4
5
6
第
一
节第
抗心律失常药
自律细胞 工作细胞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能力
兴奋性 —— 能在刺激下产生动作电位
传导性 —— 能将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递 并引起整块心肌的兴奋和收缩
自律性 ——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自动产生动作电位
正常的心律维持
窦房结——房室结——房 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窦房结:正常起搏点 抢先占领 超速压抑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常见 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金鸡纳反应) 严重 奎尼丁晕厥。
普鲁卡因胺
与奎尼丁作用相似但较弱,仅有较弱的 抗胆碱作用,无受体阻断作用。
可静注,肌注及口服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口服不良反应多,严重引起红斑狼疮综
合症,故少用。
代表药物:胺碘酮
胺碘酮
(-) Na+,Ca2+,K+
(-)α、β受体
自律性 传导性
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不良反应] 最常见 最严重
甲状腺毒性 肺毒性
IV类药 钙拮抗药
主要阻滞钙通道。 代表药物: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
[药理作用]
(-)4相 (-)0相 (-)2相
除极速率 上升最大速率
心律失常
冲动形成障碍 ——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 后除极和触发自律性
冲动传导障碍 ——传导减慢,传导阻滞,折返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冲动形成障碍
—— 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
自律性
后除极和触发自律性
后除极和触发自律性
冲动传导障碍 —— 传导减慢
传导阻滞
折返
消除折返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
药理-抗心律失常药(1)
药理-抗心律失常药(1)药理-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频率、传导、收缩顺序等方面的异常,以及导致心跳骤停的病理状态。
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可用于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药物。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药理-抗心律失常药的相关知识。
1.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四类: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钾通道阻滞剂。
2.药物作用机制2.1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肌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减慢钠离子内流速度,减少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早期兴奋、折返和心律失常。
常见药物有利多卡因、美托洛尔等。
2.2 β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则是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弱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从而减少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能耗,从而降低心脏的负荷,达到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的目的。
常见药物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2.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而减慢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使心肌的正常电活动恢复正常。
此外,钙通道阻滞剂还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缺血心肌的代谢和恢复。
常见药物有硫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2.4 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延长心房、心室复极期长度,减少兴奋性和自律性来抑制心律失常。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有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
3.抗心律失常药的适应症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症状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4.常见的不良反应抗心律失常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压、头晕、乏力、消化道反应、心律失常加重等。
胺碘酮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还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观察和控制。
5.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用药前应详尽询问病史、检查心电图及其他必要检查,了解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末梢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使用链类类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橙汁。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原则与用药选择
①先单独使用,再联合使用 ②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③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再考虑缓解症状 ④↓药物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心功能不全者首选洋地黄制剂 2.房性期前收缩: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Ⅰ类抗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律用奎尼丁(先给强心苷)、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转律用利多卡因、丙吡胺、普鲁卡因胺等 7.心室纤颤:转律选利多卡因、胺碘酮、普鲁卡因胺
谢谢观看
减慢心室率使用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强心苷类 转律后选用奎尼丁、丙吡胺防止复发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强心苷、β受体阻断药、腺苷
慢性或预防发作,强心苷、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5.室性期前收缩:首选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美西律等 心肌梗死急性期,利多卡因ivgtt 强心苷中毒选用苯妥英钠
抗心律失常药的使用及说明
抗心律失常药的使用及说明盐酸利多卡因【药理作用】盐酸利多卡因属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
主要作用于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降低4相除极坡度,从而降低自律性;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及相对不应期;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导速度;提高室颤阈。
本品静脉注射后15分钟左右生效,2小时达峰效应。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0%~80%,半衰期为1~2小时。
在肝内代谢,代谢物仍具药理活性。
由肾排泄,原形药约10%。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锑剂中毒、外科手术等所致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用法与用量】常用制剂为注射液:每支0.1g(5ml),0.4g(20ml)。
静脉注射,1~2mg/kg,继以0.1%溶液静脉滴注,每小时不超过100mg。
也可肌内注射,4~5mg/kg,60~90分钟重复1次。
【不良反应】①本品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②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缓。
血药浓度过高,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下降。
【禁忌证】①对局部麻醉药过敏者禁用。
②阿-斯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包括窦房、房室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静脉禁用。
【注意事项】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烦躁不安等。
②剂量过大时可引起惊厥及心跳骤停。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者禁用。
③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萘洛尔、美西律或妥卡胺合用时,本品的毒性增加,甚至引起窦性停搏。
盐酸普罗帕酮【药理作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本品是一类新型结构的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第一类(即直接作用于细胞膜)抗心律失常药。
离体动物心肌的实验结果指出,0.5~1μg/ml时可降低收缩期的去极化作用,因而延长传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有效不应期也稍有延长,并可提高心肌细胞的阈电位,明显减少心肌的自发兴奋。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紊乱,使心脏无法保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如果不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衰、中风等。
因此,抗心律失常药常常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文将概述一些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跳力度的药物。
它们可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也可用于预防复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索洛尔、比索洛尔等。
它们一般需要长期口服,适应症为有心血管病史且有房颤、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低血压(少见)等。
2. 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钙通道拮抗剂可以减缓心脏节律,防止快速心跳。
它们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
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钙通道拮抗剂一般更适合老年人或有喘息症状的患者。
常见的钙通道拮抗剂包括硫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它们通常需要长期口服。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低血压、胃肠不适等。
3.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恢复正常心律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和心室颤动等。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包括盐酸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它们通常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监控和调整,掌握用药剂量和感应时间等。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加重,甚至可能引起静止性高血压等。
4. 心脏加压素拮抗剂(cardiac peptide inhibitor)心脏加压素拮抗剂一般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减少心脏负荷。
心脏加压素在心脏血管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减少心脏加压素的产生和分泌,促进心脏的功能恢复。
常见的心脏加压素拮抗剂包括百捷通等。
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晕、恶心等。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K+外流↓,Q-T延长)
4、抗α、M受体→低血压、心动过速
【临床应用】
广谱 房颤、房扑复律
quinidin0-400 bpm, F波
quindine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金鸡钠反应 2、心血管反应
传导阻滞 Q-T延长50%为中毒 奎尼丁晕厥(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室率加快 先用地高辛等 3、房颤>半年(血栓)、严重心衰、 低血压、传导阻滞者禁用
药物
自律性 传 导 不应期
Ⅰa 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
↓
↑
Ⅰb 利多卡因 苯妥英钠 ↓ ↓↑
↓
Ⅰc 氟卡尼
↓
↓ ↓↑
Ⅱ 普萘洛尔
↓
↓ ↓↑
Ⅲ 胺碘酮
—↓
↑
Ⅳ 维拉帕米
↓
↓
↑
室早 室速 室颤
CAST 试验
(Cardiac Arrhythmias Suppression Trial) 治疗心梗引起的早搏 死亡率
早后除极(EAD)
迟后除极(DAD)
2或3相 Ca2+内流↑
4相 内Ca2+↑诱发Na+内流
3、折返(reentry)
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另:ERP不均一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 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1、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 3、终止折返
改变传导:加快传导 减慢传导
普萘洛尔:窦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广谱,轻症预防(慢、久) 维拉帕米:室上性心动过速
小结
重点:抗心律失常药分类和临床选用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目前药物评价结论: 受体阻断药和胺碘酮可降低死亡率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一、正常的定义和基本分类定义:指激动来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及激动传导的异常。
分类:1.缓慢型:心率<60次/分,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2.快速型: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
3.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抖,等。
二、罕见的心律正常心电图第一节心律正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正常心肌电生理〔一〕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离子基础静息电位:-90mv(心室肌、普肯野)。
举措电位:0相〔快速除极〕:Na+内流。
1相〔快速复极期〕:K+持久外流。
2相〔缓慢复极〕:Ca2+和Na+〔大批〕内流,K+外流。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
离子通道:Na+、Ca2+、K+通道。
(二)快、慢反响电活动依据0相除极速度、幅度和传导速度,分为:快反响电活动〔起搏电流、Na+电流〕:心工脏作肌、传导系统细胞。
慢反响电活动〔Ca2+电流〕:窦房结、房室结细胞。
心脏缺血缺氧、膜电位减小,快反响细胞可表现慢反响电活动。
〔三〕膜反响性速度和幅度的关系,反映传导速度指膜电位水平与0相除极速度和幅度的关系,假定膜电位高〔相对值大〕,那么0相除极速度快,幅度大,传导速度快。
膜电位与传导速度的关系假定药物降低膜反响性,那么能减慢传导速度,如奎尼丁。
〔四〕举措电位时程与有效不应期1.举措电位时程〔APD〕指0相-3相末的时间,为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其长短与膜对K+的通透性有关。
2.有效不应期〔ERP〕指膜接受抚慰而不能发生片面除极化的举措电位的这段时间,反响了〝膜反响恢复时间〞,与膜对的Na+通透性有关。
3.ERP与APD的关系〔1〕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假定APD延伸那么ERP延伸。
〔2〕〝ERP相对延伸〞指APD和ERP均延长,但APD延长更清楚,即ERP/APD比值添加。
二、心律正常发作的电生理学机制包括激动构成阻碍和激动传导阻碍两方面。
〔一〕激动构成阻碍1.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缘由:①窦房结功用降低或潜在起;②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增加至-60mv 以下〕出现自律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
精选版ppt
18
其他药物
腺苷 用于终止室上速
3-6mg/2s内静注,2min内不终止可再以6-12mg/2s内 推注。三磷酸腺苷适应证与腺苷相同10mg/2s内静注, 2min内无反应15mg/2s再次推注。
洋地黄类 用于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足之处为起效慢,对体力 活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必要时 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同用,但要注意调整地高 辛剂量,避免过量中毒。
17
维拉帕米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静注对由房室结折返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的疗效极佳,为首选药
剂量5-10mg/5-10min静注,如无反应15min后可重复 5mg/5min
口服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 有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的作用 不宜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有心脏停搏的危险 老年人,特别是心、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精选版ppt
19
D.心电图影响
体表:a.心率减慢
b.QT延长
c.T波低平或双相
d.可出现U波
e.PR间期、QRS波轻度改变
心内:AH延长,HV (-)
精选版ppt
Ⅲ类
QT间期 延长
16
胺碘酮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 心动过缓,尤其用于心功能明显障碍或心脏明
Tdp或室颤(<1%)
但不影响视力
精选版ppt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仅用于室性 心律失常
对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 颤动等均有较好疗效
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 疗效,但对伴有传导阻滞者应慎用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
☆自律心肌细胞:窦房节、房室节和传 导系统心肌细胞 ☆非自律心肌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
心肌细胞特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兴奋性 ☆ 收缩性
5
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从开始除极至膜电位恢复到 –60 ~ 50mv的时间
在ERP中,细胞对刺激不产生可扩 布的动作电位
35
⊙阵发性室上速:先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 法,也可用维拉帕米,普萘洛尔,胺碘酮, 奎尼丁,普罗帕酮。 ⊙室早:必要时用普鲁卡因胺,美西律等 ⊙室颤: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心内注 射)
36
作业
试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每类 举出一种药物。
37
– 折返激动:指神经冲动经传导通 道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
9
后除极: 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 除极。 早后除极:2或3相,Ca2+内流增 多引起。 迟后除极:4相,胞内Ca2+过多诱 发短暂Na+内流引起。
10
折返激动:大部分心律失常都由之引起。
单个折返—早搏;连续折返—心动过速、 扑动;多个微型折返—颤动。 消除单向传导阻滞 使其变为双向传导阻滞 延长ERP的药物
33
⊙ Ic类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 易于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 ⊙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 常作用的措施:个体化给药,掌 握指征,避免滥用等。
34
四、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选药
⊙ 窦速:对因治疗,β受体阻断药或者维
拉帕米 ⊙ 房颤或房扑:奎尼丁(先给强心苷), 或与普萘洛尔合用。 ⊙房早:必要时选用普萘洛尔,维拉帕米, 胺碘酮,次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黄中毒所致触发活动,并与洋地黄 竞争Na+-K+-ATP酶。 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洋 地黄中毒所致更有效(首选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由于冲动起源和冲动传导异常所导致的心动速率和节律的紊乱。
正常心律:窦性(起源),60~100次/分(速率),律齐(节律)。
图23-1 各种心律失常发生部位示意图图23-2 动作电位示意图
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1.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异常
1)自律性增高
2)非自律性—→自律性
(2)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图23-3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示意图
2.冲动传导障碍与折返激动的形成
单向传导阻滞可导致折返激动
图23-4 折返激动示意图
预激综合征
相邻心肌细胞的ERP不一致可导致折返激动3.其他
第一节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大多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改变细胞膜对Na+、K+或Ca2+的转运,纠正心肌电生理异常而发挥治疗作用。
心肌电生理
0至3相的时程合称为动作电位时程,即APD。
抗心律失常药纠正心肌电生理异常作用(一)影响舒张期自动除极化,降低自律性
1.阻抑4相快反应自律细胞Na+ 内流
→4相自动除极斜率↓慢反应自律细胞Ca2+内流
2.促进4相K+外流→最大舒张期电位↑(负值)3.阈电位↓(负值)
3 1 2
4相
(二)改变0相除极化速率,影响传导性,消除折返
1.抑制0相快反应细胞Na+
内流慢反应细胞Ca2+
→减慢0相除极化速率→减慢传导:单相阻滞→双相阻滞2.促进4相K+外流→增大膜电位
→加快0相除极化速率→加速传导:消除单相阻滞
(三)改变3相复极速度,影响兴奋性
APD取决于K+外流速度,表示膜电位恢复时间
ERP取决于Na+通道开放情况,表示兴奋性恢复时间
1.ERP/APD↑→兴奋性↓
1)阻抑3相K+外流,ERP↑↑/APD↑↑绝对延长不应期2)促进3相K+外流,ERP↓/APD↓↓↑相对延长不应期2.促进邻近心肌细胞ERP由不均一趋向均一→兴奋性同步(四)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0相后)
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表达
例:抑制窦房结4相Ca2+内流,↓窦房结自律性,↓窦性心率。
抑制房室结0相Ca2+内流,↓房室结传导。
促进浦肯野纤维3相K+外流,相对↑ERP,↓浦肯野纤维兴奋性。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代表药
自律性
窦房结异位点
传导
速度
ERP
Ⅰa钠通道阻滞药(适度)奎尼丁
(quinidine)
0 ↓↓↑
Ⅰb钠通道阻滞药(轻度)利多卡因
(lidocaine)
0 ↓0↓↑相对↑
Ⅰc钠通道阻滞药(重度)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0 ↓↓↑
Ⅱ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
Ⅲ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amiodarone)
0 0 ↓↑
Ⅳ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
(verapamil)
↓↓↓↑
注:0:无影响;↓:降低或缩短;↑:提高或延长
抗心律失常药的主要作用部位与应用代表药主要作用部位主要应用奎尼丁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浦肯野纤维、心室肌主要防治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首选
普罗帕酮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防治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普萘洛尔窦房结、房室结室上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胺碘酮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多种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维拉帕米窦房结、房室结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
第二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钠通道阻滞药
(一)Ⅰa类
奎尼丁(quinidine)
【作用】
Ⅰ.抗心律失常作用
浦肯野纤维心房肌心室肌自律性↓↓↓
APD ERP
↑
↑↑
↑
↑↑
↑
↑↑
传导↓↓↓
Ⅱ.抗胆碱作用
心房不应期↑
房室结传导↑
Ⅲ.其他作用
抑制心肌收缩力
Bp↓→反射性HR↑阻断血管α受体
【用途】
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二)Ⅰb类
利多卡因(lidocaine)
【抗心律失常作用】
1.自律性浦肯野纤维↓
2.ERP/APD 浦肯野纤维↓/↓↓
3.传导性正常组织±
室内传导阻滞↓
缺血心肌(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单相阻滞→双相阻滞
受损已部分除极的心肌组织↑
消除单相阻滞
【用途】
1.主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2.首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3.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苯妥因钠(phenytoin sodium)
【抗心律失常作用】
浦肯野纤维房室结心室肌1.传导正常±/强心苷中毒
↑
↑
2.自律性↓
3.ERP/APD ↓/↓↓↓/↓↓【用途】
1.主要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2.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三)Ⅰc类
普罗帕酮(propafenone)
【作用】
Ⅰ.抗心律失常作用
浦肯野纤维
1.传导↓
2.自律性↓
3.ERP/APD ↓
Ⅱ.轻度阻断 受体
Ⅲ.抑制心肌收缩力
【用途】
防治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二、 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afenone)
【抗心律失常作用】
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心室肌1.自律性↓↓↓
2.传导↓↓
3.ERP/APD ↑↑/↑↑↑/↑【用途】
1.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2.首选治疗窦性心动过速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amiodarone)
【作用】
Ⅰ.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房室结窦房结1.ERP/APD ↑↑/↑↑↑/↑↑↑/↑
2.传导↓↓
3.自律性↓Ⅱ.扩张血管
【用途】
治疗多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四、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verapamil)
【抗心律失常作用】
窦房结房室结
1.传导↓↓
2.自律性↓↓
3.ERP/APD ↑↑/↑↑↑/↑
【用途】
1.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2.首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的选用
一、结合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治疗
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应首先电击除颤;
按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药物(参考):
(一)室上性心律失常
1.室上性早搏或心动过速: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药或强心苷。
2.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药物复律: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或丙吡胺;
预防复发:奎尼丁、胺碘酮或普罗帕酮。
3.慢性房颤控制心室率
强心苷、β受体阻滞药、维拉帕米;
同时加用抗凝药预防血栓形成。
4.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
普罗帕酮、胺碘酮、奎尼丁或普鲁卡因胺
禁用:强心苷、维拉帕米
(二)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
美西律、普罗帕酮
心率偏快、血压偏高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维拉帕米
2.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首选利多卡因,次选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美西律、胺碘酮3.伴心功能不全
普罗帕酮、美西律、胺碘酮
4.伴强心苷中毒
停用强心苷及补充氯化钾;选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
二、不轻易采用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容易产生严重的心脏毒性反应,不要轻易采用。
三、警惕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包含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两种情况。
防范:心电监护下慎用。
第四节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的主要不良反应1.低血压
抑制心脏、扩张血管→低血压
监测血压、心率、心律
2.诱发或导致心律失常
缓慢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传导阻滞
3.加重心力衰竭
抑制心脏:HR↓、心肌收缩力↓→Co↓
4.过敏反应
奎尼丁:皮疹、紫癜、呼吸困难
普鲁卡因胺:皮疹、药热、粒细胞减少
利多卡因: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普罗帕酮:淤积性肝损害
5.胃肠刺激症状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苯妥因钠:恶心、呕吐
餐时、餐后服药
6.特殊不良反应
(1)奎尼丁:金鸡纳反应、奎尼丁晕厥
(2)普鲁卡因胺: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3)胺碘酮:角膜褐色微粒沉着、影响甲状腺功能
【禁忌症】:
低血压、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