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抗心律失常药-PowerPointPrese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作用] 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蛋白结合,阻滞Na+内流。
1、降低自律性: 4相Na+内流→自动除极坡度→异 位起搏点自律性降低。
2、减慢传导: 0相Na+内流→ 0相上升幅度及速率 下降传导减慢→变单向传导阻滞为双向传导阻滞→消除 折返的形成。
3、绝对延长不应期 奎尼丁阻滞3相复极K+外流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及浦氏纤维的APD及ERP。
–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障碍
– 单纯性传导障碍: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单向传导 阻滞(与ERP长短不一或传导递减有关)
– 折返激动(reentry)
后除极: 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小、震颤性波动、不稳定, 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称为“触发活动 triggered activity”。 –早后除极:发生在2或3相,Ca2+内流增多引起 –迟后除极:发生在4相,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 内流引起。
概述 ☆ 正常心律:
窦性心律 频率:60-100bpm 规则:一般每2个心动周期间隔时间均相等。 ▽ 缓慢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各种传导阻滞 M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激动药治疗
▽ 快速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早搏
➢阵发性心动过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心房扑动和颤动
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基础
一 、正常心肌电生理
potential duration),主要受K+外流速度的影 响。
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窦房节、房室节和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 ☆非自律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
心肌细胞特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 兴奋性 ☆ 收缩性
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
细胞 膜电位 除极 传导 离子变化
快反应 电活动
心肌、
传导系 统细胞
根据药物对心肌细胞电生理分为4类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ⅠA 类 奎尼丁
ⅠB 类 利多卡因
ⅠC 类 普罗帕酮
Ⅱ类 β-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
Ⅲ类 延长APD药
胺碘酮
IV类 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
第四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ⅠA 类:
奎尼丁(quinidine ) 金鸡钠皮中的生物碱,为右旋体(左旋体为奎宁)。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F =70%。 2、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肝中代谢产物有抗心律失常 活性,代谢物及原形药经肾排泄,t1/2—3 ~ 6h。
(2)延长ERP:药物改变“动作电位时程” (APD),也改变ERP。
①延长ERP>APD :ERP绝对延长(奎尼丁) ②缩短APD>ERP :ERP相对延长(利多卡因) ③相邻细胞不均一的ERP→均一化。 钠通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 可延长快反应细胞的 ERP,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可延长慢反应细 胞的ERP。

窦房结
慢反应 房室结 电活动 心肌病

心肌
快 快 Na+内流 慢 慢 Ca2+内流
心肌病变时,缺血缺氧,可使快反应细胞变为慢反 应细胞。
膜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膜反应性 膜电位




0相上升
速度
幅度




膜反应性:指膜电位水平和0相上升最大速率之 间的关系。
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 从开始除极至膜电位恢复到 –60 ~ -50mv的时间;
心肌细胞膜电位: • 静息电位:极化,膜内较膜外负90mv • 动作电位:先除极后复极
–0相:除极,Na+快速内流 –1相:快速复极初期,K+短暂外流 –2相:平台期,缓慢复极,Ca2+及Na+(少量)内流,
K+外流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Na+外流,K+内流恢复极化状态 –APD:0-3期合称为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Chapter 22 Anti-Arrhythmia Agents
Arrhythmia:由于冲动起源、冲动传导异常所致
的心跳节律和频率的紊乱,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分型: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治疗方式
非药物治疗
起搏器 电复律 导管消融 手术
药物治疗 Proarrhythmia
4、其它 抗迷走神经作用→ HR ↑
α受体阻滞作用 直接舒张血管
→ BP ↓
[临床用途]
奎尼丁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和室性心
律失常有效,因毒性大(多用于其它药物无效者)。
[不良反应] 发生率高 1、胃肠道反应 2、心血管毒性: 剂量大明显抑制心脏,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心肌收缩无力——“奎尼丁晕厥”,iv ——BP 3、金鸡钠反应:(大剂量)耳鸣,头痛,恶心,视 力障碍。 [禁忌症] 重度传导阻滞、心衰、强心甙中毒、高钾。
• 在ERP中,细胞对刺激不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 反映快钠通道在除极后恢复到能有效地开放所需 最短时间;
• EPR↑,心肌不起反应的时间↑,产生快速型心律 失常的机会↓。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障碍
– 自律性增高:自律细胞4相自发除极速率加快、最 大舒张电位变小、自律/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到60mv或更小时
钙通道阻滞药) ③ 增加静息电位绝对值(腺苷和乙酰胆碱) ④ 延长APD(钾通道阻滞药)
2 减少后除极 钠通道阻滞药 / 钙通道阻滞药(奎尼丁/维拉帕
米),可减少迟后除极的发生, 缩短的APD药物 可减少早后除极的发生; 钙通道阻滞药 也可减少早后除极的发生。
3 消除折返 (1)改变传导性:
改善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苯妥英钠) 减慢传导,变单向→双向阻滞(奎尼丁) 钙通道阻滞药和β受体阻断剂可减慢房室结的传导 性而消除房室结折返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折返激动(reentry)
指冲动经传导通道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 形成折返的条件:
1.必须有两条功能上或解剖上互相隔开的传导途 径;
2.回路中的一部分必须具有单向阻滞的性质; 3.从回路传递来的激动时程必须比原已兴奋的心 肌的不应期为长。
折返激动可发生在心脏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心律失 常都可能由于折返激动而引起。
单个折返—早搏; 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 多个微型折返—颤动。 凡能消除单向传导阻滞(改善传导)或使其变为双 向传导阻滞(加强传导抑制)以及延长ERP的药物均可 消除折返,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及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1 降低自律性
① 降低动作电位4相斜率(β受体阻断剂) ② 提高动作电位的发生阈值(钠通道阻滞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