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优秀3篇
课时篇一一、预习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
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
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文言生字、特殊文言词语和句式,识记作家作品。
品味精练、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赏析精彩语段,理解作家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忧乐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颇深。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介绍: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
环节二二、字词积累1.听录音朗读,读准下列字音。
《岳阳楼记》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10岳阳楼记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培养高尚情操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是哪三个呢?有哪些文人墨客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诗词歌赋呢?(学生答复后,教师归纳)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王勃的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得形象生动,令人神往;崔颢的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人肺腑,让岳阳楼名震天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让岳阳楼名震天下的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岳阳楼记.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 ,幼年丧父 ,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 ,因敢于直言强谏 ,屡遭贬斥 ,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 ,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屡立战功.庆历三年 ,西夏请和 ,范仲淹还朝 ,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 ,包括限制以 "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 ,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 ,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 ,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任颍州途中病死.谥号文正 ,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写作背景:1045年 ,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重修岳阳楼.当时 ,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 ,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 ,凭着丰富的想象 ,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 ,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扩修楼阁 ,取名 "岳阳楼〞 ,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 ,岳阳楼声名益大.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 ,疏通文义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1)和:政通人和.(和乐)至|假设春和.景明(温暖)(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5)一:一.碧万顷(数词 "一〞) 长烟一.空(全)(6)极: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8)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通假字】(1)百废具.兴( "具〞同 "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 "嘱〞,嘱托)【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特殊句式】(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2)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句)(3)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判断句)(4)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定语后置)(5)吾谁与归?(宾语前置)目标导学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尝试划分朗读节奏.以第二段为例,标示节奏: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那么/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教学提示】概述文言文节奏划分: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②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④朗读停顿要表达出省略成分.总之,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以到达充分理解文意的目的.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咱们通过朗读和翻译,大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今天咱们来细致地感受一下这篇千古美文的魅力.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1.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内容.明确:全文共5段 ,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局部(2 -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 ,引出 "迁客骚人〞登楼 "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局部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3 -4):写 "迁客骚人〞的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局部(5):借对 "古仁人之心〞的探求 ,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2.思考:本文围绕哪个字进行构思,并依据其对应的哪两句话进行内容表达?明确: "异〞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或异二者之为〞目标导学二:抓住 "异〞字 ,解读内容解读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1.文中 "览物〞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明确:衔远山 ,吞长江……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假设夫淫雨霏霏……虎啸猿啼;至|假设春和景明……渔歌互答.先设定写景范围 ,突出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特点.再具体描绘一组色调暗淡、意境悲凉的景物和一组色调明丽、意境和美的景物 ,为表达 "迁客骚人〞的情感张本.2.分析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总写: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全景: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衔〞和 "吞〞化静为动 ,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 ,用 "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吞〞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 ,而且声音宽舒洪亮 ,读来气势磅礴;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 ,叠字加强气势 ,形容水大流急 ,既绘声、又绘形; "气象万千〞反映出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 "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3.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得无异乎?〞有什么作用?明确: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承接上文对岳阳楼全景的描写;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引出下文对景物之 "异〞和感受之 "异〞的描述 ,同时为结尾的议论做了铺垫.4. "迁客骚人〞的 "览物之情〞 "异〞在哪里?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 "异〞的?明确:景暗而悲 ,景明而喜.作者用 "淫雨〞 "阴风〞 "浊浪〞为主景 ,写就了一幅日星无光、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暮色沉沉、 "虎啸猿啼〞的画面 ,渲染出极 "悲〞的气氛.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 ,鱼儿在欢快游荡 ,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画面 ,渲染出 "喜〞的气氛.5.请选择一处景物描写,再现画面.(只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可适当添加想象,营造意境)例如参考: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在夜间 ,有时湖面上蒸腾着的雾气完全消散 ,皎洁的月光直扑下来 ,晚风皱起满湖涟漪 ,微微闪动着金色 ,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 ,宛如一块温润而剔透的玉璧 ,弥散着融融的光晕.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的 "悲〞和 "喜〞?有何目的?明确:悲: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目的: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与下文情感作比照 ,引出下文 ,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 ,突出全文的主旨.解读 "或异二者之为〞1. "或异二者之为〞的 "异〞是相对什么而言的?其 "异〞在哪?明确: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己悲;古仁人( "我〞):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2.本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核心段落,请你说说拥有 "古仁人之心〞的人拥有怎样的忧乐观.明确:在 "忧〞时 ,那么 "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要 "先天下之忧而忧〞;在 "乐〞时 ,要 "后天下之乐而乐〞.3.怎样理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明确:我国古代早有 "与民同乐〞的思想: "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孟子)作者假托 "古仁人〞的政|治理念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 ,忧在天下人之前 ,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 "与民同乐〞观念的开展 ,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在现代社会 ,这种 "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的精神 ,仍值得学习.4.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 "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有何用意?明确:表达了作者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说明与 "我〞一样具有 "古仁人之心〞的人很少 ,暗含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挖苦;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背景链接】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好友滕子京很有才干,但是遭人排挤,被贬岳州,情绪特别低落 .范仲淹与他关系很好,担忧他因为一时情绪,酿成祸端.于是借写楼记之机,奉劝好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目标导学三:探究与赏析 ,把握艺术特征1.范仲淹没有真的到过岳阳楼,只是借滕子京送来的一幅画便创出如此名篇,倘假设范仲淹真去了岳阳楼,是否还能创作出如此佳作呢?明确:观点一:能创作出来 ,因为作者心怀天下 ,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 ,因此 ,假设范仲淹见过岳阳楼 ,仍旧能创出此类脍炙人口之佳作.观点二:岳阳楼之大观 ,前人已经说尽了 ,再重复那些老话便没有意思 ,这才让范仲淹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 ,找一个新的题目的做法 ,另说他的一套.但见过岳阳楼风景之人 ,难免为其美景所震撼 ,也许反而写不出 "古仁人之心〞的文章.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独到的议论文,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明确:从全文的结构来看 ,本文第|一段为表达 ,第二、三、四段为写景 ,最|后一段发表议论.记事简明 ,写景铺张 ,抒情真切 ,议论精辟.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 ,议论的局部字数不多 ,但有统率全文的作用 ,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独到的议论文.3.你一定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到文章读来朗朗上口,除了抒情真切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造成这个结果呢?明确:也因为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 ,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 ,如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同时也增加了朗读的流畅度.三、板书设计岳阳楼记1.作记缘由叙事2.概写洞庭美景描写3.览物之情悲喜抒情4.胸怀抱负议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取之处"异〞字连缀全篇,脉络清晰,学生理解较容易. 2.注重景物描写,让学生能够适当发挥想象,提升审美层次.缺乏之处朗诵活动的安排比拟随意,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利用朗读让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会更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意蕴.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 "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1.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3.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文本解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的生平图片并配上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二、解题释题确立目标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并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目标 .2.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表达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 - -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说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 - -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你是从文中哪些段找到答案的阅读前三段和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 .突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莎莉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 - -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 .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 .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 "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 .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根底 - -词 .3.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之后,她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可以根据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吗4.刚刚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 "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 "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 "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爱的光明照到了 "我〞的身上 .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 "重生父母〞 .四、比拟阅读拓展延伸1.这篇课文和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内容上分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请你一一指出 .①都是对老师的思念和赞美;②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③都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2.从海伦·凯勒的特点考虑,在写法上与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同魏巍回忆蔡芸芝老师可以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然而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只能凭借她仅有的触觉去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3.从海伦·凯勒的写法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有时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来表达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衬托老师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总结文本感悟导行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带着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老师- -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 .本文便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 .这一份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师生二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附板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付出海伦感谢独内特心方感法受正面描写 - - - - - - - -侧面描写布置作业课下阅读海伦·凯勒的假设给我三天光明 .。
统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2.赏读佳句,体会语言之美;3.感悟作者思想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民日报的原副总编、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经说:“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以传统的文字来表达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天下第一美文《岳阳楼记》。
资料助读(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二、检查预习【过渡:早读大家熟读了课文,把握了文章大意,现在检测下大家的预习成果吧!】三、观文知事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看看能得到什么信息?生: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
生: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生: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为此作记。
四、登楼赏景【过渡:那作者是如何展现岳阳楼的胜景的呢?让我们登楼赏景,我们一起通过品味句中词的方法来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
】1.赏析句中词师:小米读第二段,思考“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能否换成“连"和“接”?生:衔吞二字,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与山与江的关系,使静态的山和江,富有动态和活力,更能凸显出洞庭湖气势之磅礴,表现洞庭湖景色之胜。
所以说是不能替换的。
师: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一句呢?生:都有三点水与水有关,浩和汤本意都是形容水势很大。
写出了水波壮阔的特点。
师:所以这一句在诵读的时候,我们要语速稍快,读出水流大而急的感觉。
紧接着横无际涯的横字,显得意境开阔而有气魄,所以音调应延长,最后朝晖夕阴极其精炼地写出洞庭湖早晚的景色变化,以气象万千收尾。
所以这里应放慢语速,读出意犹未尽之感。
请同学们再次尝试阅读一下这一段吧。
师: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生:前人之述备矣。
师:与前文哪句照应?生: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师:“然则"一词有何作用?预设:由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获奖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归类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阐述的思想观点。
【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初步领略了“岳阳楼之大观”。
大家知道:因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而《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名文则使岳阳楼名闻天下,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一篇文章何以有如此神力?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一探究竟。
二、活动过程(一)激情诵读,感悟经典好文章非读不能领略其美,非读无法进入情境,非读难以产生共鸣。
下面让我们读起来,好好品悟这经典美文。
1.同学们感觉这篇文章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什么内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是范仲淹写到结尾突发奇想的一句话吗?不是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思想早已有之?(插入作者介绍)过渡:那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出这思想观点的呢?(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跟“古仁人之心”的对比中引出这句话,下面我们就进行深入的研读分析)主要涉及哪些段落?(二)研读赏析1.研读3、4两段,思考:①这两幅画面写了什么内容?分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分别写出了什么人怎样的心情?内容: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
(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
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岳阳楼记》公开课教学设计_2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走近文化名楼岳阳楼,了解与其相关的一些文化知识:2、以探寻“《岳阳楼记》成为千古美文之谜”为切入点,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追求,理解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赏析骈散结合的精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从多角度理解文章成为千古美文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比较熟悉。
这为此节课深入理解文章做好了准备。
但学生思维水平整体不高,设计教学时,在学习路径和方法上,教师应多予指导。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计1、学生齐诵《岳阳楼记》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作者的知识。
要求:学生展示时,使用如下格式:我介绍的是特点的范仲淹,他具体事迹。
二、任务设计(一)了解千古名楼——岳阳楼方式:观看教师制作的幻灯片,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地理位置及文化地位等。
落脚于“楼文相映生辉,共筑文化奇观”这一文化现象。
岳阳楼知识:岳阳楼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
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二)品赏千古美文——《岳阳楼记》1、千古美文之论之高妙问题设计:(1)第五段谈论古仁人之志的,你认为其中哪句话最准确的表达了这些人的人生追求?你如何理解这种追求?参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包涵两层含义:一是以何为重?天下为重;二是如何去做?忧前乐后,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2)你能列举具有这样人生追求的典型事例吗?参考:百日维新谭嗣同;拍案而起闻一多;心装百姓焦裕禄;航母英雄罗阳;与民同乐欧阳修;三改志向是鲁迅;(3)段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联系开头,思考此句有何言外之意?参考:A、委婉表示自己要做胸怀天下的人;B感慨当时缺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C、劝勉好友滕子京,希望他同自己一道做胸怀天下之人。
《岳阳楼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文体特点。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3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美,感受对句、押韵、双声、叠韵等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美,感受对句、押韵、双声、叠韵等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美,感受对句、押韵、双声、叠韵等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湖南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与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你知道有哪些有关三大名楼诗句?预设: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过渡: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设计意图:由诗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邪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
他以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引导学生理解 文章主题和思
想内涵
结合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文章内涵
通过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 和探讨文章主 题和思想内涵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 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
文章结构与内容概述
内容概述:主要讲述了什么 内容
文章结构:段落划分与层次 关系
重点与难点:需要重点关注 和讲解的部分
与其他课文的联系:与之前 或之后课文的关联与对比
重点字词解释与赏析
重点字词: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多音字 解释:对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包括字义、词义、用法等 赏析:分析重点字词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和艺术特色 拓展:结合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字词,进行比较和拓展,加深理解
第六章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岳阳楼记》的相关图片和背景介 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 心
通过PPT展示《岳阳楼记》 的相关图片和背景介绍
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讲解与分析: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
对文章进行逐 段讲解,分析 文章结构和内
素养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 ●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
● 文章主题:介绍《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思想内涵: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这是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第1篇1.诵读全文。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设计(一)一、解题《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记”,古代一种无固定模式的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且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朗读正音谪守zhé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hui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潜形qián 樯倾楫摧qiáng jí 薄暮冥冥bó míng岸芷zhǐ 汀兰tīng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志xié三、学习第一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解释]政通人和:通,顺利。
和,和乐。
增其旧制:增,扩大。
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以,来,表目的的连词。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岳阳楼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进行分析和理解;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2. 分析《岳阳楼记》的艺术特点;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岳阳楼记》的艺术特点;2. 探讨《岳阳楼记》的主题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岳阳楼记》的原文;2. 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文章;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岳阳楼的建筑壮观和风景优美。
Step 2 背景介绍(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讲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文章的作者范仲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范仲淹的了解和认识。
Step 3 阅读与分析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介绍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 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并回答一些导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 学生讨论文章的情节、人物和语言表达,探讨文中所体现的艺术特点。
Step 4 课文解读1. 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解读,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意图;2. 学生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笔触和表达手法;3. 学生就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剖析和归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Step 5 艺术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岳阳楼记》的艺术鉴赏;2. 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和形象描写,理解作者的艺术追求。
Step 6 主题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进行讨论;2. 学生阐述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见解,通过互动交流,拓展对文章的多重理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文学欣赏分享,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2. 学生自主撰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或散文,展示个人对这座著名楼阁的理解和感悟。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想】古人行文很讲究文气,或曰气脉,特别是骈偶句式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
与此相适应,诵读课文时要整体整篇地读,一气呵成地读,分段分句、支离破碎地读容易破坏文气,所以进行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有关岳阳楼的`情况可从岳阳楼上镌刻的诗词歌赋谈起,也可从岳阳楼的修建历史谈起;可放录像或多媒体资料,也可由学生介绍。
二、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三、初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四、齐读或个读文章,教师进行诵读指导五、教师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六、熟读成诵,也可组织背诵比赛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师生通过讨论、串讲等方式了解主要内容三、从表达方式、对比反衬、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的写法四、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整理文言字词,积累文化常识第2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范仲淹及“记"的文体特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其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4.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3)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感受其家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岳阳楼记》就是这样一篇经典之作。
岳阳楼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么,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文学常识1.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政绩卓著,曾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
与韩琦并称“韩范",曾主持“庆历新政”。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 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官至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才华出众,为权贵所妒,贬谪到岳州做知州,励精图治,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岳阳楼记》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3、研究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研究,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3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到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的。
2、赏析句子,研究本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l3、研究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1【导入】岳阳楼记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2【讲授】岳阳楼记二、出示研究目标,齐读,明确本节课研究任务。
XXX、分组背诵四、协作探究探究一1.本文主旨句是哪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哪些句子同样能展现作者广阔胸襟及忧国忧民情怀?2、本文写作目的是借古仁人之心来抒发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这种精神高度的?板书总结探究二1.岳阳楼记离不开写景,找出这些句子、段落有豪情读一读,试作赏析。
2、读文章时,你感受到的文章语言最大特点是什么?归纳本文写作特色:1、对比反衬,突出文章主旨。
2、景物描写,突出特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骈散结合,有利于文意的表达,并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3【测试】岳阳楼记一、理解性背诵默写1、表达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的名句是: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3、表示对XXX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XXX、背诵你喜欢的段落XXX《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研究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3、体会XXX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1、《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历来受到人们称颂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语言文字精练优美,有许多好东西值得学习。
为理解好这篇文章,先要对本文写作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我对此作点简略的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官至朝廷的“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凭借政治特权当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严格执行政令等项,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利民生;他为官清廉,关心国计民生,关注边防戒备。
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
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职,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太守)。
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
于是,在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1)滕(téng)谪(zhé)属(zhǔ)(2)夫(fú)衔(xián)汤汤(shāng)涯(yá)晖(huī)骚(sāo)(3)霪(yín)(3)霏(fēi)号(háo)樯(qiáng)jí)(4)谗(chán)鸥(ōu)芷(zhǐ)(5)汀(tīng)郁(yù)怡(yí)(6)噫(yī)嗟夫(juēfǘ)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五、学生朗读叫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市一等奖】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了解“记”的文体特征,学会举一反三。
3.掌握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1.了解“记”的文体特征,学会举一反三。
2.掌握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经说:“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以传统的文字来表达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天下第一美文,来欣赏范公如何妙笔生“花”。
二、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汇。
1.预习检查:熟读课文三遍,第一遍校正读音,查找生字;第二遍画出疑难句段;第三遍边读边译,画出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仍不能解决的疑难句段。
2.展示知识卡片文体解读:“记”,这种古代文体,是通过记物、记事、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三、活动探究——“记”中物事景人探究一:文中记叙了哪些物,哪些事,哪些景,哪些人物:岳阳楼、洞庭湖无岳阳楼的描写(学生此处容易混淆景与物,通过比较,明确:物是一种物体,看得见,摸得着;景是物体的一种美观,是人心灵所感受的。
)展示洞庭晚秋图,链接写作背景。
事: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2.属予作文以记之。
随文翻译第一段,以滕子京的口吻阅读第一段。
景:2——4段。
师:请大家仔细地品读一下,文章哪个词能概括洞庭湖的景色呢生:“大观”翻译理解第二段内容。
强调:1.“衔”“吞”“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横”等写景的妙处。
2.“骚人”能不能改成“迁客诗人”呢(为强调3、4段情景交融,以情驭景做铺垫。
)师: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情景交融。
以第三段为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第三段,勾画出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同时作者是如何渲染气氛的明确: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每一种景物都带着愁苦的色彩,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加以渲染的呢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岳阳楼记(区一等奖)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课题岳阳楼记课时安排一课学习目标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熟读成诵,熟练翻译课文,识记文言词汇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培养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预习检测1、范仲淹,字,苏州吴县人,北宋家、家、家。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范仲淹谪守属予作文以寄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浩浩汤汤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忧谗畏讥一碧万顷岸芷汀兰宠辱偕忘嗟夫3、朗读训练老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前三段,学生根据课下注释以段为单位翻译课文,标记难点和重点词语向组长或老师询问;老师巡视,帮助解答疑难。
2、自主翻译后,学生课堂串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总结交流强调本段的重点词语。
当堂训练1、解释画线字词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予观夫巴陵胜状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连月不开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薄暮冥冥2、翻译下列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寄之朝晖夕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课堂升华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
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范仲淹发展了这一思想,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为此,他不为外物所动,不论社会环境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同学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风华正茂的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
《岳阳楼记》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岳阳楼记》教学目的:1、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2、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2、即由事写景,3、由景写情,4、由情言志。
5、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6、忧,7、后天下之乐而8、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三、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几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2、讲新课(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
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
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
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ou) 滕子京(tang) 予观夫(yu)(fu) 衔远山(i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in) 霏霏(fēi)(fēi) 怒号(hao) 樯倾楫催(qing)((ji) 山岳潜形(xing) 薄暮冥冥(bo)(ming) 波澜不惊(ji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ouǐ)(tīng) 皓月千里(hao) 静影沉璧(bi) 宠辱偕忘(xie) 嗟夫(ji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
2.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磁带、岳阳楼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镌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
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文集》传世。
【文本链接】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
庆历四年(1044)春,滕子京遭诬陷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岳阳)。
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函请范仲淹作记。
范仲淹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也含有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的意思。
【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课文精读】1.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2.一词多义和以观或3.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2)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语,荒废了的事业)(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都是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5)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指心理活动)4.重要句子的翻译。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像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5.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
6.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提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7.“谪守”与哪个词对应?“谪守”与“迁客”对应。
8.第1自然段的叙述交代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子京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
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9.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胜状、大观。
10.这一自然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种效果的?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有动态和活力。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
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
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1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1自然段哪里照应?“前人之述备矣”是说很多著名诗人已经写过许多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
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照应。
13.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14.第2自然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过渡句引出了哪些文段?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3、4自然段,其中“异”字可以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15.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字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第二课时】【复习提示】作者以宏大的手笔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然后作者妙笔一转,由写景开始转向抒情,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宏伟的岳阳楼,将抒发内心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继续深入课文,感受范文正公的心情。
【巩固理解】1.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第3、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第3自然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第4自然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5自然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
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6.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忧”,又以什么为“乐”呢?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
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8.“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进”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上做官。
9.“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
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
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10.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11.第2自然段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