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组成;(重点)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学习过程】◆前情回顾1、说出环境因素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出几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自主探究互助研讨一、生态系统(请阅读教材P19—20,10分钟)导学提示: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用大括号的形式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食物链和食物网(请阅读教材P21—23, 10分钟)导学提示:4、观察与思考,说出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作用是什么?5、资料分析,说明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请阅读教材P26—27,10分钟)导学提示:6、什么是生态平衡?说明了什么?◆知识梳理◆巩固拓展(基础达标:1—5 能力提高:6)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羊D、泰山林区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籽的虫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3、对于一个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缺少分解者B、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就越稳定C、不能缺少消费者D、自动调节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4、对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平衡5、在植物→雷鸟→猛禽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6、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是草→鼠→狐。

(1)鼠的变化曲线是图中的。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七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和本单元的标题都提到了生物圈,可见教材非常突出“生物圈”这个概念,想强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本章的前面一节已经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知识的总结又是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升华,向学生揭示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认识生物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不同生态瓶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交流、实践、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分析图文资料等信息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捕食蛇、有毒物质积累等教学内容,学生初步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探究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和地方特色的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教案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箱。
②教师以实例引发相关问题。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以实例进行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播放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相关视频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环保教育
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及阅读专家评论,分析思考。通过国内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
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创设情境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设计
思想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样”该教学片段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该片断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描述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二、环节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手段、方法1、使用多媒体辅助2、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四、环节用时:10分钟五、环节的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析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2、授课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尝试完成食物链的链接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食物链连接图。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方法。

提问:食物链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箭头由什么指向什么?能不能倒过来?为什么?5、在掌握食物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食物网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知道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通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园艺人员在城市的一角种了一块草地,为防止鸟吃草籽,人们用网把这块草地罩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网里的草被虫子吃光了,大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PPT2)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9~22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23~24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讨论法、观察分析。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①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②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③阅读教材第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A.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关联的吗?B.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2)①分析课本第23页的资料,讨论思考: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②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

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难点: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学们能否简单地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同学们概括得很好,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且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的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19页“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图片,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3.未加罩网的草要比加罩网的草生长得好,为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word教案 (21)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word教案 (21)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力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PPT课件学生方面:自学教材,收集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1、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图,出示思考题。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非生物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2、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资料分析”,组织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复习旧知观察、思考、交流并回答1、(2)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牧草必需的生存条件;蝗虫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概述本节课是以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为核心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编排上缺乏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的条理性,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容易造成理解混乱。

教师应该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通过概念图还原其内部的逻辑。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情感和行为特征:好动、好奇心重。

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动物与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对细菌和真菌有浅表的了解;接触过光合作用这个科学概念,不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本节课待学的科学概念: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化传统的讲授为图表演示和游戏教学本节课包含大量的科学概念。

如果教师一味的运用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深。

通过图表演示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理解、接受知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讲述】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兔的数量会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
【提问】
1.写出与兔有关的一条食物链。
2.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
3.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并汇报。
板书: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讲述】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现状。
1.昆明湖(√)
2.亚马逊丛林(√)
3.一群鱼(×)
4.树林中的树木(×)
5.非洲狮和内蒙古草原(×)
6.动物园(?)
看图、倾听
笔记
看课本P20《资料分析》
思考、讨论
自学课本P20三段课文,回答【讨论】3
理解、认同、巩固
思考、讨论、交流
回答: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
思考、回答:
吃与被吃的关系。
看课本P22
加深理解各成分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课本,利于学生记录要点,减少学生负担。
自然引入新概念。
学生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不急于评判学生以上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带着思考明确食物链的内涵及书写要求。
及时巩固
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情况,进一步理解食物链,进而接受食物网的概念,落实方法。
总结和过渡。
生态系统的组成
板书: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1、2
明确自学要求:
1.2分钟
2.有自学标记
3.思考讨论题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强调:
【提问】
1.如果没有生产者,生态系统会怎样?
2.如果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会怎样?
3.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会怎样?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影响,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好奇心。
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观察指标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交流技巧。
2.学习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标中对本节课具体内容做出如下要求: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根据其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了解水平,而有毒物质和自动调节能力的内容为理解水平。

而在相关参考教材及中考说明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又是重点内容,由此可看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乃至整个生物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

生物与环境,是在每个学生的身边都切实存在的,而且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会听到很多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实例,因此,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活动建议是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固定的实例来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获得。

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阐述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本节内容中出现了许多生物学新名词,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都是很重要的概念,正确认识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和互相联系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本节课也为八年级《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本节课分为2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及七年级上册教材21页至24页内容。

学情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较密切,而且学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有所了解,因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即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2.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有哪些影响?”
3.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即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提出探究性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光对生物生活有什么影响吗?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针对本节课内容,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
1.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实验设计能力较弱,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3.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概念讲解,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内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生态系统、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等知识。
1.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解释生态系统的定义,阐述其组成成分,如生物、非生物因素等。
-介绍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讲解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调节。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光对生物生活影响的理解。
-填空题:巩固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法、注意事项的掌握。
-简答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时,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
3.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尝试、克服困难,培养科学探究的勇气和毅力。
-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每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树立尊重生命的观念。
1.你们的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你们的生态系统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描述你们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讨论它们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并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结论。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确保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为了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我将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活动。首先,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森林等)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我会给出以下讨论题目: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对现实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生态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探究校园或社区内的生态系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相结合。
-设计生态保护主题活动,如“我为生态做贡献”,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深入思考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以下是对作业的几点要求:
- **注重过程性**: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和创作,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精选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精选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教课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括生态系统及其构成;2、列举不一样的生态系统;3、描绘生态系统中的食品链和食品网4、知道生态均衡的观点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能力是有限的过程与方法:经过检查,加深学生对科学检查的认识,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着手能力,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和剖析资料,培育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亲密相联系的关系,建立生物与环境不行切割的观点,加强爱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感情。

要点难点:要点: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问题、生态均衡的观点和生态系统的调理能力。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激发兴趣:经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几组图片:如一片树林、一块农田、扣中校园、黄台湖公园等,创建情形。

使学生认识到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教师板书课题)(二)自主研究议论指引:1、生态系统及构成教师指引学生说说自己所熟习的生态系统。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让你们检查了必定的地区(如一片树林、一块农田、学校的草坪、一个湖泊等)内的生物及影响它生计的要素。

下边我们沟通一下好吗?生:好生 1:我们小组察看的是一片树林,有树、草、土壤、鸟、阳光、空气、水等。

生2:我察看的是一块农田,有作物、人、杂草、鸟、虫、土壤、阳光、水、肥料生3:我察看的是学校的草坪,有草、杂草、鸟、虫、土壤、阳光、生 4:我察看的是一个池塘,有水、水草、光、温度、鱼虾、蛇、教师赐予评论后实时总结:同学们沟通的很好,你们察看的“一片树林、一块农田、学校的草坪、一个池塘等等”都是一个一个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

教师提出思虑问题:谁能定义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学生回答:在必定的地区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一致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板书)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思虑题:什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含什么?学生回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含丛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大海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较密切,而且学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有所了解,因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即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所以设计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对本节课有关食物链的内容,就奠定了理解的基础。

这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通过明显图片和直观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理解。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及特点;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提供生态系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演及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同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保护生物圈才能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食物链的特点;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2.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3.教学工具:多媒体(主体:生)温故知新→(主体:师)导入新课→(主体:生)合作探究→(主体:师、生)答案反馈,重点讲解→(主体:师、生)课堂小结→(主体:生)习题训练,小组互讲。

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相关知识点的习题。

(见导学案)展示正确答案。

独立完成,小组互讲。

针对记忆性的知识点,通过习题中训练,加强记忆及灵活巩固。

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等关系,那这些关系如何实现的呢?通过本节课来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知道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通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园艺人员在城市的一角种了一块草地,为防止鸟吃草籽,人们用网把这块草地罩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网里的草被虫子吃光了,大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PPT2)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9~22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23~24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讨论法、观察分析。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 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②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③阅读教材第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
A.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关联的吗?
B.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2)
①分析课本第23页的资料,讨论思考: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②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

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

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原过度放牧,草原还会保持原状吗?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得到:(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构成。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2) 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的积累。

3.师生互动
教师结合书本中观察与思考,示例点拨、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

(PPT3~64)
练习:判断生态系统。

(PPT5~7)
讲解: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PPT8~14) 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PPT15)
说明:食物链的形成: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的书写要点:书写时要从生产者(植物)开始到不能被吃的消费者(动物)的不同路径,不包括细菌、真菌,阳光、空气、水等。

书写时从左到右,用箭头标注从植物开始。

不含细菌、真菌,阳光、空气、水。

食物链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PPT16) 练习:(1)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的食物链。

(PPT17)
(2)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PPT18)
引申:生物的数量沿食物链呈递减关系。

教师点拨、讲解: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的积累。

级别越高含毒量就越多。

(PPT19~21)
介绍资料:DDT(PPT22)
练习:根据有毒物质的含量,写出食物链。

(PPT23)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营养级别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调节能力越强。

(PPT24~26)
小结: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PPT27)
引申:人类的活动应环保,低碳。

爱护环境。

(PPT28~29)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2)食物链如何书写?(3)生态系统具有什么能力?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 (PPT30)
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
统一的整体组成⎩⎪
⎨⎪⎧生物部分⎩⎪⎨⎪⎧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巩固训练一。

(PPT31~39)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反思与评价
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