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腹泻)
预防秋季腹泻教案课件.

预防秋季腹泻教案课件.教案:预防秋季腹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秋季腹泻的预防措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季腹泻的病因、症状以及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季腹泻的病因和症状。
2. 学会预防秋季腹泻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秋季腹泻的预防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预防秋季腹泻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秋季腹泻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秋季腹泻的病因:肠道病毒感染、饮食不洁等。
(2)讲解秋季腹泻的症状:腹泻、呕吐、发热等。
(3)讲解预防秋季腹泻的方法:② 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③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④ 及时就医,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预防秋季腹泻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秋季腹泻病因:肠道病毒感染、饮食不洁等。
症状:腹泻、呕吐、发热等。
预防方法:② 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③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④ 及时就医,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秋季腹泻的病因和症状。
2. 列举三种预防秋季腹泻的方法。
答案:1. 秋季腹泻的病因主要有肠道病毒感染、饮食不洁等。
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秋季腹泻的预防措施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完全做到预防措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秋季腹泻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提高健康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共同预防秋季腹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通过向学生介绍秋季腹泻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可以激发学生的关注,引发他们的思考。
腹泻病诊断标准

腹泻病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1.临床表现:腹泻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确定病因,协助诊断。
3.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环境、接触史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二、诊断原则
诊断腹泻病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腹泻病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2.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
4.动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诊断条件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腹泻
病:
1.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形状改变,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3.有明确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4.符合相应的流行病学特征。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8泄泻

机要 寒湿内盛,脾失健运, 清浊不分。 治法 散寒化湿 主方 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互结,损伤脾胃, 宿食内停,阻滞肠 传化失常。 胃,传化失司。 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加减 消食导滞 保和丸加减
(四)脾胃虚弱证 1、症状: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 兼症: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 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证机概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3、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4、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本方有补气健脾 、渗湿和胃的作用,对脾虚神疲、倦怠纳少、 大便溏者适宜。
二、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暴泻-----重在化湿,参以淡渗,结合运 脾; 久泻-----以健运脾气为先,佐以化湿利 湿; 夹有肝郁----抑肝扶脾; 夹有肾虚----补火暖土。
三、证治分类: (一)寒湿证: 1、症状: 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兼证: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若兼外感风寒,则恶 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苔薄白,脉浮 。 2、证机概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3、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4、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本方既可解表,和中散 寒,又能理气化湿,除满健脾,用于外感寒邪,内伤 湿滞的泻下清稀,腹痛肠鸣,恶寒头痛之证。
5、常用药: 白芍——养血柔肝。 白术——健脾补虚。 陈皮——理气醒脾。 防风——升清止泻,与术、芍配伍,辛 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 泻之功。
6、加减: 若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者,可加柴 胡、木香、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止痛。 若兼神疲乏力,纳呆,脾虚甚者,加党 参、茯苓、扁豆、鸡内金等益气健脾开胃 。 久泻反复发作可加乌梅、焦山楂、甘草 酸甘敛肝,收涩止泻。
泄泻
经常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拉肚子的八种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经常拉肚子是怎么回事拉肚子的八种原因导语: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尤其是在夏天,由于人们的饮食不健康,会经常拉肚子。
那么,拉肚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拉肚子吃些什么食物好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尤其是在夏天,由于人们的饮食不健康,会经常拉肚子。
那么,拉肚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拉肚子吃些什么食物好呢?拉肚子真的能减肥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拉肚子的一些知识。
经常拉肚子是怎么回事1、细菌感染如果人们不小心食用了含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的食品,抑或是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水后就很有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人们往往由于饮食不卫生,吃进食物中感染了病毒,从而引起了病毒性腹泻。
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都有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比如变质的食品、污染的水源和不洁的餐具。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气温高、湿度高,食物变质的速度往往比其他季节快。
一旦食物中毒,患者会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4、饮食贪凉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吃冷饮,但如果吃得太多、太急,那些肠胃功能原本不佳的人就可能会出现腹泻。
5、消化不良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酸、烧心、打嗝等症状。
6、腹部着凉夏天里天气炎热,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特别是开着空调睡觉时,非常容易使肚子受凉,这会导致肠胃的蠕动频率增加从而引起拉肚子。
拉肚子吃什么食物好首先,可以吃些小米粥暖胃,而且滋阴补虚,非常养人。
不喜欢的话,吃白粥也行,流质的比较养胃。
拉肚子可以吃水果辅助治疗生活知识分享。
腹泻课件

特点:脓血便、每日大便量少,粪便PH偏碱
(四) 吸收不良性腹泻
# 小肠对脂肪、糖类、蛋白质吸收不良、引
起腹泻 主要是对脂肪的吸收不良。 # 肠内分解和消化功能障碍
(1)
慢性胰腺疾病
各种消化酶分泌 腹泻
影响脂肪蛋白质分解 吸收
(2)
原因
入肠道
胆道梗阻 胆汁淤积
影响
胆汁进
脂肪泻
脂肪的乳化和吸收
#
(1)
肠粘膜异常
某些遗传病 引起 某种特定酶的缺陷 糖,蛋白质、分解、吸收 腹泻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 Whipple 病 肠壁和肠道淋巴结 细胞被吞噬细胞侵润 脂肪代谢 障碍 水样泻、脂肪泻 右心功能不全 肝硬化门脉高压 肠粘膜淤血、水肿 影响肠粘膜的 吸收 引起腹泻
(2)
(3)
(五)胃肠运动异常性腹泻
(二)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 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 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 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 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 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 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 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 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 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 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 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 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 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 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 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 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慢性腹泻和便秘
腹泻鉴别诊断

•腹泻的鉴别诊断应对病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及病原检查进行教诊断。
一、急性腹泻(一)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
主要在夏秋季发病。
可行成大、小浒潜伏期多为1-2d,长可达7d。
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争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10次。
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
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
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烘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间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
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素闻血症症状为主要表现。
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明确诊断。
急性菌痢应与阿米巴性痢疾相鉴别,鉴别要点有:①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散发,常无发热一般无里急后重;②排便情况较急性痢疾次数少,量较多,常呈果酱样;③腹部压痛较轻,多在右下腹;④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二)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①常由于食物(肉类、蛋类、鱼类)污染而暴发;②往往同席多人或在集体食堂中多发病。
致病菌以肠炎、鼠伤寒与猪霍乱沙门菌较常见,潜伏期一般为8-24h;③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早期可有菌血症,可伴有腹绞痛、胀气、恶心。
呕吐等症状,偶有里急后重;④腹泻水样便,深黄色或带绿色,有恶臭,每天数次至十数次。
粪便混有未消化的食物及少量裁液,偶带脓血。
霍乱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型沙门菌感染,患者均有剧烈的呕吐与腹泻,体温初升高i随即下降。
常出现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少尿或无尿,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内因周围循环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而死亡。
与其他细菌感染性胃肠炎的鉴别主要是由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中培养出沙门菌。
〔三)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
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5!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一)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5以人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3.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
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
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2.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
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三)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一)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
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
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医学保健)腹泻(diarrhea)

营养缺乏
2
能引发脱水。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要增加
摄入易消化的食物,补充所需的营养物
质。
3
感染
腹泻可能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需采 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菌药物或 抗病毒药物。
腹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腹泻导致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可能导致体力衰竭、免疫力下降,对身体健 康造成负面影响。及时治疗和预防腹泻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腹泻 (Diarrhea)
腹泻是指大肠排泄物多于200g/24小时,通常伴随着排便频繁、便秘、腹痛以 及腹胀。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的定义和症状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液状,通常伴随着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主要引起腹泻的原因
细菌感染
食物中受污染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 可以导致腹泻。
抗菌治疗
根据病因可使用抗菌药物进行 治疗,但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 剂量。
预防腹泻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
勤洗手、生食熟食分开,保持饮 食健康和厨房清洁。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的疫情,接种相关病毒 和细菌的疫苗。
注意饮食健康
避免生食,尽量吃熟食,包括果 蔬洗净、肉类全熟。
腹泻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1
脱水
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可
总结和建议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通过预防、合理治疗和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减少腹泻的发生和对身体健康 的影响。
病毒感染
病毒,如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是引起腹泻的 常见原因。
食物中毒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肉、未经彻底加热的食 品等,会引发急性腹泻。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等,可能导致腹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种腹泻,你占过几个?
腹泻很常见,也是多种多样的。
了解了它的起因,才能对症下药。
来看看这八种腹泻分类吧!
一、病毒性腹泻。
病毒抑制了胃肠液中酶的活性,酶不能分解淀粉里的糖,糖在肠道里就形成高浓度的糜汁,这会产生渗透压,吸引肠壁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内,粪便因此变稀。
所以病毒性腹泻仿佛消化不良,因为食物没有被分解。
二、细菌性腹泻。
细菌导致肠壁表面的黏膜发炎、溃疡,渗出血水、脓水,形成血便、脓便,这也可称为细菌性痢疾。
肠黏膜上的细菌分泌的毒素,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形成泔水般或稀米汤般大便,这是常见的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导致腹泻的细菌。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微生态是平衡的,大肠杆菌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以内,这时候它是不致病的。
一旦平衡被打破,量变引起质变,它就变成了释放毒素的致病菌。
三、真菌性腹泻。
主要是霉菌,导致肠炎,形成腹泻,大便像水一样稀,散发出发酵的霉味或酸味。
以上三种腹泻,破坏肠道微生态,如水土流失那样破坏植被,甚至如泥石流那样破坏植被。
腹泻导致有益菌下降,而有益菌关系着免疫力,那么免疫力就下降,那么腹泻就加重。
所以,具有微生态理念的消化内科医生,在腹泻初期就给患者补充益生菌制剂,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制剂的主要品种。
然后再选择对病原物敏感而又不太伤害益生菌的抗生素。
同时还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常用的电解质就是盐。
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这种腹泻与抗生素密切相关。
导致这种腹泻的抗生素一般是广谱抗生素,所谓广谱就是可以杀灭很多种细菌,与之对应的是窄谱,只杀灭一种或若干种细菌。
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经常使用,这也就是滥用,在大量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大量杀灭有益菌。
好菌本来是占优势的,现在不占优势,受损相对更大;好菌抗药性差,更易受损。
于是,坏菌占了上风。
具体地说,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都不占
优势了,占优势的或者是梭菌,或者是荚膜梭菌,或者是葡萄球菌。
它们都不靠抗生素的“谱”,那么就不能再以药治菌,而应以菌治菌。
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这两类益生菌是肠道里本来就有的,也叫原籍菌,它们的原籍就是肠道,因而可以在肠道壁定植、繁殖,重新成为优势菌群,这时候导致腹泻的坏菌就被抑制,腹泻就可治愈。
还可以用一种酵母菌,叫伯拉德酵母菌,伯拉德是研究者的名字,以其名字命名的菌。
伯拉德酵母菌是真菌,不是细菌,也不是肠道的原籍菌,所以不能在肠道壁定植,将随粪便排出体外,它只能待一两天,不能长期待,只能发挥一两天的作用,不能长期发挥作用。
五、炎症性肠病。
就是肠子发炎的病。
腹痛、腹泻,便中血、脓、黏液或有或没有。
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可发现细菌异常增殖,肠道异常运动,免疫功能异常亢奋甚至紊乱,这些姑且算作综合病因吧。
此病很麻烦,以激素治疗为主,益生菌仅为辅助。
麻烦的病常以激素治疗为主,如非典。
六、肠结核腹泻。
人人知道肺结核,但是肺结核的传染基本控制住了,如今没有肠结核发病率高。
病原菌也是结核杆菌,不仅使肠道结核,而且使肠黏膜发炎,导致腹泻。
治疗肠结核必用抗生素,甚至要化疗,这势必杀伤有益菌,使腹泻更加重。
有一种腹泻,叫“鸡鸣泻”或“五更泻”,这是中医的叫法,历史悠久。
因为腹泻次数多,坚持不了一夜,故名。
肠道微生态学者认为,这是炎症性肠病或肠结核腹泻的一种症状。
七、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到了外地,不服水土,引起腹泻。
不服“水土”,这是传统的说法。
古人不知道细菌,所以归咎于水土。
现在看,其实是不服水里的、土里的细菌,当然,空气里、食物里、物品上也有细菌,这些细菌是当地特有的,是旅行者没接触过的,对此没有抵抗力,不耐受,所以一旦感染就致病。
古代还说南方阴雨连绵的山林地区是烟瘴之地,北方人将一去不复返,这也是细菌使然。
导致旅行者腹泻的细菌,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如:去泰国、印尼等东南亚旅游,易感染“副溶血弧菌”;去孟加拉等西亚旅游,易感染“空肠弯曲菌”。
治疗旅行者腹泻,普通医生会首选抗生素,也能治愈,但肠道微生态学者一直呼吁首选益生菌制剂,最好选择原籍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八、乳糖不耐受腹泻。
牛奶里有乳糖,乳糖不被消化,喝牛奶就拉肚子,这就是乳糖不耐受腹泻。
限于篇幅,下回再说。
治疗这种腹泻最好的方法就是补充益生菌,补充的量越大越好,补充的益生菌种类越多越好。
好了,八种情况都介绍完了,是不是感觉受益匪浅呢?以后腹泻,对症下药,好得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