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HX HIS, 2004年。
2 •疾病分期(1)发作期(2)缓解期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头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w 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 / 10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3)心电图(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 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29.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中医诊断为头痛/西医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住院患者。
一、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TCD编码:BNG06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源性头痛(ICD-10编码:G44.8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2004年颁布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2]。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风寒湿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患者)。
2.本病出现颈椎间盘巨大突出者;治疗部位(颈部、枕部)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询问有病因与否如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等,头颈肩部是否有疼痛。
风寒湿者颈、肩、上肢是否存在以痛为主的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诊观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气滞血瘀者是否存在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诊观察(舌质暗,脉弦);痰湿阻络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诊观察(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肝肾不足者是否存在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诊观察(舌红少津,脉弦);气血亏虚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浙江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1 3年第 2 3 卷第 9期
Z h e j i a n g J I T C WM( V o 1 . 2 3 N o . 9 2 0 1 3 )
中医外 治法治疗 颈源性 头痛 临床观察
钱素瑛 浙 江省 富 阳市春 江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骨伤 科 魏 威 余 建 明 叶 杨 富阳 3 1 1 4 2 1 浙 江省 中西 医结合 医 院骨伤科
表 1 三组一般 资料 比较 ( 面 )
索状 阳性 反应 物 、 上 肢痛 、 头晕 、 失眠 、 工 作 能力 2分 、 轻度 1 分、 无 0分 ) 标准 ,
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各记录 1 次。③血清 N O和
E T 一 1 测 定 :三 组 治疗 前 后 分 别 抽 取 患 侧 颈 静 脉 血 1 0 mL进 行 一 氧 化氮 ( N O) 和 血管 内皮 紧张 素 1 ( E T —
所 在 两 家 医 院 门诊 就 诊 的 颈 源性 头 痛 患 者 1 2 0例 , ( V A S ) [ 5 ] : 治疗前后分别运用 V A S 标尺测定 V A S 值, 采 用简 单 随机法 分 为针 刀组 、 推 拿 组 和牵 引 组 , 每组 l ~ 3为 轻 度 , 4  ̄ 6为 中度 , 7 9为 重 度 , l O为 剧 烈 疼 4 O例 。 三组 年 龄 、 性别 、 病程 、 头痛 程 度 等 资料 比较 , 痛。 ②伴随症状与体征观察 : 颈项痛 、 棘突旁压痛 、 条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尸 > 0 . 0 5 ) , 见表 1 。
1 ) 检测。
1 . 2 诊 断标 准
参照 S j a a s t a d t l 1 在 1 9 8 3年 对 颈 源性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部疾病或病变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部位位于颈部,疼痛可放射到头部的特点。
中医认为,颈源性头痛多与脏腑经络之间的阻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因此治疗上主要针对疏通经络、驱散寒湿、调理气血等方面进行。
一、中医证候分型1.风湿痹痛型:头颈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到头部、肩背部。
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风湿、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桂枝汤加减、乌江活血颗粒等。
2.寒湿型:头颈部沉重胀痛,伴有寒凉感觉,不耐风寒湿冷。
舌苔厚白,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寒湿、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川芎茶每、温经活络颗粒等。
3.气滞血瘀型:头痛持续时间长,疼痛如针刺,或伴有胸胁、腰腿疼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黄,脉细涩。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常用药物:活血止痛胶囊、通络颗粒等。
4.肝肾亏损型:头痛发作时头沉如裹,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晦暗,舌质淡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肝肾、活血养络。
常用药物:益肾活血颗粒、桃红四物汤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的方法,如风池、天柱、风府、大椎等,刺激穴位促进气血通畅,调整脏腑功能。
2.推拿按摩:通过按压、推拿颈部、头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促进头部疼痛的缓解。
3.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内服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川芎、当归、熟地黄等,可以通过疏风散寒、活血止痛、养肝调经等作用来缓解头痛症状。
4.理疗手法:如拔罐、火罐、艾灸等,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颈源性头痛。
5.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和生冷之物,多摄入温补养生的食物,如乌鸡、糯米、红枣等,帮助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三、常用方剂1.桂枝汤加减:用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具有散寒湿、疏通气血的作用。
2.温经活络颗粒:由川芎、桂枝、白芍、熟地黄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3.活血止痛胶囊:由红花、川芎、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头痛集』中医验方治颈源性头痛
『头痛集』中医验方治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发病初期,头痛偶尔发作,以后则变为慢性波动性头痛。
与颈部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非常重要,如颈部活动受限以及颈椎的力学结构受病变的影响而严重受损等。
而一些偏头痛症状,象恶心、恐慌等通常不明显。
选择温通督脉,祛风解痉,活血舒筋等中药治疗,会取得较好疗效。
在头痛发作明显时,还可选用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或苏冰滴丸,舌下含服,这类中成药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可解痉、止痛。
1.颈复康冲剂由黄芪、川芎、党参、桃仁、红花、地龙、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参等22味药物组成。
具有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作用。
部分药物具有温通督脉的功效。
主治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部僵直等。
每袋10克,每日两次,每次1~2袋。
饭后服用为宜,少量黄酒为引。
15天为1疗程,总疗程为45天。
孕妇忌用,经期停用,高血压、外感发热、溃疡病者慎用。
2.偏头痛冲剂为古代治疗偏头痛名方“散偏汤”制剂,由川芎、柴胡、白芷、香附、白芍、郁李仁、白芥子、甘草组成。
功能活血行气,化痰导滞,祛风止痛。
对于偏头痛呈现瘀血挟痰浊阻滞经络者,如见偏头涨痛,痛处烘热,心烦不安,夜梦较多,大便不畅等有良效。
每袋20克,每次1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高血压头痛者慎用。
3.愈风宁心片为葛根提取的总黄酮制剂。
具有解痉止痛功能,能增强脑动脉血流量。
对头痛并见颈项拘紧者疗效较佳。
常用量为一次5片,每日3次。
注意:过量服用,会引起头晕恶心。
4.川芎茶调丸(袋泡剂)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薄荷、防风、荆芥、甘草组成。
具有疏风散寒功能,镇静镇痛作用尤为显著。
用于治疗偏头痛作用比较突出。
丸剂每次3~6克,每日两次,饭后清茶送服。
袋泡剂每次1~2包,每日2~3次,开水冲泡15分钟后,饮服浸出液。
孕妇慎服,虚证头痛勿服。
一旦出现颈源性头痛症状,患者要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呆在电脑旁的时间,避免低头作业。
同时,患者可根据头痛程度及持续时间,选择小剂量止痛药服用,如布洛芬、消炎痛、阿司匹林等,以促进症状改善、减少头痛发作次数。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完整版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大全)
完整版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大全)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百家针刀和您一起学疼痛临床!文章来源:麻东阳·小小书屋概述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颈源性头痛诊疗思路。
今天讲课的内容将按照颈源性头的定义、表现、病因、治疗和鉴别这几个部分来进行讲解。
颈源性头痛在以往被称为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或者是神经血管性头痛等等,是我们在临床诊疗中经常遇到的疾病。
那国际头痛协会在2013年整理的最新的国际头痛分类中,将头痛呢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还有其他类头痛这么三部分。
而我们的颈源性头痛就属于继发性头痛的范畴。
它主要是指颈椎或颈部的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牵涉性的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临床表现说完了定义,接下来再来看一下它的临床表现。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生在颈部,那随之呢疼痛可以扩散到病变部位的额部、颞部、还有眶部,疼痛常呈钝性,没有搏动感,以额颞部为主,可以间歇性发作,那每次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到数天不等,后期呢可以持续性地发作。
颈部的活动或者是不良的颈部姿态,再或者是按压高位的颈神经,都可以诱发头痛的发作。
颈部的僵硬,主动或被动的活动是受限的,有的时候可以同时伴有肩部或上肢部的疼痛,其他的相关症状像恶心、呕吐,畏光、视物模糊、流泪、畏声、眩晕等等,那这些症状呢有的时候是可以伴发的。
颈源性头痛如果按照疼痛区域来进行分类的话,那可以分为额头痛、头顶痛、头后痛,还有颞头痛这么四类。
那临床上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颈源性头痛,包括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创伤和各种形式的颈部退变等等。
那最为常见的是颈枕部的神经病变和急慢性的肌筋膜痛所引起的颈源性头痛。
那么今天以下的内容呢将从这两个部分来进行一个拓展。
容易引起颈源性头痛的神经呢,主要是枕下神经、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枕小神经,还有耳大神经。
而容易引起颈源性头痛的肌肉呢主要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束、头半棘肌、头夹肌、颈夹肌、枕下肌群、颞肌、还有枕额肌。
中医临床路径1-脑病科
中医临床路径1-脑病科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一、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为:头痛BNG060、头风BNG061;ICD10编码为:偏头痛ICD10:G43)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为:G43)(二)诊断依据1.中医证候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头痛(偏头痛)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三型,即肝阳证、痰浊证、瘀血证。
2.疾病诊断:依据2004年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进行,主要以偏头痛不伴先兆、偏头痛伴先兆为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1.辨证论治前提下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静脉用药等。
(1)肝阳证,以平肝潜阳为主;痰浊证,以健脾化浊、降逆止痛为主;瘀血证,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可选用不同方剂。
(2)可配合使用中成莪红胶囊、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养血清脑颗粒、镇脑宁胶囊等。
2.其他治法:急性期治疗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 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可选用活血、通络、止痛等中药研细末后,用布袋包少许药末视病位交叉塞鼻。
发作时用。
搐鼻法:也可将中药研末后,每次用少许药末吸入鼻内。
3.如头痛仍不能缓解,可配合应用其他能缓解偏头痛发作的治疗方法。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确诊为头痛(偏头痛)且为急性发作期,头痛持续24小时不能缓解。
2.头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或头痛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记录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概念最早由Sjaastad在1983年提出。
但目前对CEH的认识尚未明确,不同组织、学科对其诊断术语不统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复杂,头痛持续时间长,治疗比较困难。
有数据报告,依照国际头痛协会的分类标准,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8%、其中美国的发病率0.4%~4.6%,男女患病比率1:4,平均发病年龄为42.9岁。
而国内尚缺乏类似的统计学资料,且不同的文献其差异较大0.4% ~80%不等,这与研究方法及所依据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因此,还需要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来探索颈源性头痛的真实发病率。
2019年《颈源性头痛临床诊疗: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阐释其诊断标准为:A.源于颈部疾患的一处或多处的头面部疼痛,满足C和D项。
B.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发现能导致头痛的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患或损害。
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①头痛的出现与颈部疾患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②头痛随着颈部疾患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缓解或消失;③刺激性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头痛明显加重;④诊断性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D.头痛在病因性疾病或病变成功治疗后3个月内消失。
01发病机制解剖会聚理论Kerr和Olafson通过在猫的高位颈髓(C1、C2)实验证明,三叉神经与颈部的传入纤维在后角中部及腹侧会聚,因此颈部的疼痛可引起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头面痛。
而且由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神经元的有序分布,使三叉神经眼支与高位颈神经可发生最大程度的会聚,所以临床上CEH疼痛主要集中在额部、颞部及眶部。
炎性机制研究显示,无菌性炎症是CEH的直接原因。
Martelleti研究发现CEH可以激活致痛因子(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导致血清IL-1β和TNF-a水平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人。
另外,上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或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及粘连组织均可导致刺激枕神经及C1~C3后支造成头痛。
头痛(偏头痛)临床路径打印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及附件研究单位名称(排名不分先后)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口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江西省中医院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重庆中医院口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口新疆昌吉州中医院口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口新疆伊犁州中医院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口广州市中医医院口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口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江苏省中医院口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口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医院口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口湖南永州市中医院口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口北京广安门医院口上海曙光医院口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口景德镇市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徐州市中医医院口北京黄枢中医医院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济宁市中医医院口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口重庆市长寿区中医医院口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口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陕西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头痛(偏头痛)协作分组组长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头痛(偏头痛)(门诊)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诊断:头痛(TCD编码:头痛BNG060 头风BNG061)西医诊断:偏头痛(ICD-10编码:G4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日≤28天实际治疗日:天附件1编号□□□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费用评估表病种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病例数填表人日期注: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院内中药制剂。
3.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熏蒸、药浴、中医诊疗设备等。
4.项目3—8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头痛(偏头痛)的住院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BNG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年)。
①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②辅助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MRA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II)(HIS,2004年)。
①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②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5分钟且≤60分钟。
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细目一:概述一、头痛的概念及源流1.头痛的概念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2.头痛的源流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此因三阳经脉俱上会于头,厥阴经脉亦会于巅,故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发为头痛。
《伤寒论》还记载了头痛各类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如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言:“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
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清代医家王清任倡瘀血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二、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讨论主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头痛的常见病因内因: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房室不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头部外伤,跌仆闪挫。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二、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病位:外感头痛在表,内伤头痛在肝肾。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头窍被扰而致。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外感头痛之病性多属表属实,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多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细目三:类证鉴别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中医诊断为头痛/西医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住院患者。
一、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TCD编码:BNG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源性头痛(ICD-10编码:G44.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2004年颁布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2]。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风寒湿证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患者)。
2.本病出现颈椎间盘巨大突出者;治疗部位(颈部、枕部)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询问有病因与否如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等,头颈肩部是否有疼痛。
风寒湿者颈、肩、上肢是否存在以痛为主的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诊观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气滞血瘀者是否存在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诊观察(舌质暗,脉弦);痰湿阻络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诊观察(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肝肾不足者是否存在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诊观察(舌红少津,脉弦);气血亏虚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诊观察(舌淡苔少,脉细弱)。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要的检查项目:头颅MRI;颈椎MRI;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功能位X 线片;血常规、血糖、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时间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肝功能、肾功能、血沉;心电图;胸片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刀闭合性手术(或以针刀为治疗手段、以其他称谓命名的治疗方法)
2.辨证论治
(1)风寒湿证
(2)气滞血瘀证
(3)痰湿阻络证
(4)肝肾不足证
(5)气血亏虚证
3.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2)手法治疗
(3)牵引治疗
4. 其他外治法
穴位贴敷、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物理治疗。
5.西医治疗
(1)西药治疗
皮质类固醇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肌肉松弛剂
(2)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3)手术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次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经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编码:BNG060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